




已阅读5页,还剩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 1、中国农村土地整理研究概要土地备份资源挖掘20100907叶祥峰,报告纲要,一、研究意义二、农村土地整理概念和内涵三、研究进展四、总结、一、研究意义、一、研究意义1、解决土地精细问题,实现规模经营, 需要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3、保证国家粮食安全4、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和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2、概念和内涵2、概念和内涵1、概念:国外: (1)1953年联邦德国第一部分土地整理法、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和土地关系,土地利用计(2)俄罗斯、土地整理的主要任务是调整土地关系,定义土地占有和使用,合理组织土地利用和土地资源管理,通过土地整理解决生态、经济和社会问题。 (3)韩国、土地整理称为土地调整,是根据利用基础设施建设带来邻近地区地价增值的原理,调整土地利用方式和土地收益的措施,二、概念和内涵;国内: (1)蒋一军(2)彭补拙(2003 )等学者认为,土地整理可以分为城市土地整理和农村土地整理,人类社会经济的发展基础是农业生产,土地整理是土地整理的基本内容,也是我国现阶段的重点。 (3)丁松、罗晁(2004 )等学者认为,土地整理是为了保证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而实施的各种土地建设工程的实施及其土地所有权调整。 (4)高向军(2005 )认为,土地整理是指采取行政、经济、法律和工程技术手段,调整土地利用状况,综合调整,提高土地利用率和生产率,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的过程,概念总结是指不同学者理解土地整理概念方面的重点不同,但完全土地整理至少有以下几点二、采用的技术和手段三、土地整理应达成的目标。1、我国早期土地整理的目的主要是通过农村土地整理进行国民生活的计划,现代意义上的农村土地整理工作从90年代末期开始,2、1998年国土资源部以建立土地整理中心为标志, 1999年土地管理法年土地整理正式确立了土地整理的法律地位,这个时期国民经济急剧发展,耕地锐减的农村土地整理制定了土地利用整体计划,大幅度挖掘土地利用潜力,向增加耕地面积、提高耕地质量的主要方向转变,同时通过土地整理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和环境3、现阶段,农村土地整理不仅是耕地、农业生产、建设用地的整理,农村居民点作为农地整理的重要内容开始受到很多学者的关注,农村土地整理的研究领域最初也仅限于农村地区,扩展到了整个社会系统。 整理农村土地整理的主要历史阶段,三、研究进展,一、农地整理政策体系二、农地整理理论三、农地整理效益评价四、农地整理重点难点三、我国农村土地整理研究进展(1)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1999 )、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编制规程 (2000 )、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规划设计规范 (2000 ), 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预算定额标准 (2000 )、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预算编制暂行办法 (2001 )、农用地分等规程 (2003 )、农用地定级规程 (2003 )、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 (2004 )本阶段:涉及农地整理的立项审查、管理、文件管理、权利调整、资金使用和公告设定等,基本上涉及农村土地整理的比较完全1、农地整理政策体系,(2)2006年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编制规程,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规划设计规范修订研究正式开始,研究也进入了实质性研究阶段。 新的全国土地利用整体计划被改编,也明确说明了农村土地整理工作。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土资源部关于做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前期的意见)的通知 (国发200532号)明确了“加强耕地和基本农地保护的问题”和“多层挖掘多方面、城乡土地利用潜力”作为本文修编的重点问题。 农地整理政策体系逐渐完善,1、农地整理政策体系,1 )将汪峰、吴次芳(2000 )土地伦理观引入农村土地整理研究,他们认为,在目前农村土地整理中,由于地方政府受到业绩效果的影响,对土地缺乏伦理思考,短期行为非常普遍。 从社会正义、社会道德、对子孙的责任和义务、人类系统的稳定三个方面进行了论述。 但是,基于土地伦理观的农地整理研究主要停留在理论水平,缺乏与实际应用的结合,操作性不强,应用方面也很狭窄。 2、农地整理理论;(2)王万茂(2004 )计划认为,农地整理可以从土地开发整理计划开始,把土地块计划作为重点,从全人-地系统的角度,农地水利计划、林带计划、道路计划、居民点计划、生态环境保护计划等与农地整理计划相协调(3)杨红、陈百明等基于可持续发展理论,认为农村土地整理是以保持和提高土地生产性能和稳定性为前提,农村土地整理需要经济可行性、资源保护性和社会可接受性,农村土地整理的目的是实现特定地区的长期发展。 2、农地整理理论,此时农地整理理论的研究特征是逐渐从最初的纯理理论研究向方法论的方向倾斜;2、农地整理理论,(3)俞清红、岳云华(2008 )等人认为,土地整理活动是人类的生产活动对自然地理环境作用的土地子系统的行为,其本质是作为工人的人, 通过直接作用于项目区域的土地改造行为影响了项目地区土地景观的形态、结构和功能和项目地区的生态环境,他们运用人与土地系统相互响应的相关原理,研究耕地系统和生态系统对土地整理的响应,应用景观生态学理论支持土地整理计划现在的土地整理计划应该体现现代农业的概念,进行土地整理计划的模式可以采用多种形式,2、农地整理理论,(4)刘彦随刘玉等研究农村空心化是农村地理学的天然功能,用地理学的理论模式来描述农村空心化现象和建立空间模型, 整理和规范了机制和动力机制的形成、空心化效果和响应机制、潜力类型的完善和优化控制等具体问题。 迄今为止,农地整理理论经历了从宏观到微观,从理论研究到理论和应用的深化过程。 2、农地整理理论、农地整理利益包括综合利益和个别利益、直接利益和间接利益、整体设计利益和局部设计利益、最近利益和远景利益等(1)根据王万茂在无锡东亭农业现代化实验基地早期开展的土地整理工作,农村土地整理结果的现实利益是节约村用地、扩大耕地规模、降低农业生产成本。 但是关于农地整备效果的研究,仅停留在用地面积和农业成本的扩大和控制上,明显不足。 2000年,严金明通过对土地生态经济体系的研究,认为土地、生态、经济三个系统是完整的生物,农地整理应该兼顾景观生态。 此时农地整理效益评价主要以定性为主。 3、农地整理利益评价;(2)将谭术魁、彭艳(2004 )农村土地整理利益分为社会利益、环境利益、经济利益,对三个利益指标进行量化、排序,用层次分析法预测农地整理利益。 对我国农村地区土地整理项目量化研究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3)邓小平李杰、楚庐娟、李金伟(2007 )以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为最终目标,用层次分析(AHP )对农村土地整理后的经济、社会和生态利益要素指标进行量化,有助于农地整理的多方案优化和单一方案的选择。 3、农地整理效益评价;(4)齐梅、杨庆媛(2008 )同样采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平原地区农村土地整理项目进行了预期综合效益评价。 但是,所运用的评价指标体系主要对平原地区具有片面性,随着应用的增加,会根据不同地区和项目的特征进行适当的指标增减,不断完善,应用更科学、合理。 3、农地整理效益评价、定性定量一面合理的科学指标多要素综合指标方法多要素综合评价,3、农地整理效益评价,总结:1 )建设用地供求矛盾突出的2 )耕地战略需求的制约;3 )村的空心化是面广(利益、乡土习惯、风水、村镇建设专业计划另外,农地整理的关键在于空心村整理、空心村的发生,但其成因和形成机制的研究是近十年来的事。 (1)徐日辉、侧才英(2001 )关于江西省农村宅基地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农村土地被大量搁置的原因有:一、村民的法制观念和科学素养不足;二、村规划后,无法管理土地;三、农村土地市场调节机构不足,政策控制不足早期空心村的成因探索也很分散,缺乏比较完善的系统,无法深入思考农村土地空闲的内发机,所以研究的深度还不够。 4、农地整理的重点难点、空心村成因: (2)龙华楼(2005 )等从社会转型的角度看,认为当前社会处于转型期,各地区发展不平衡必然伴随着发展任务和土地利用的差异,是引起空心村现象的重要因素之一。 然而,在分析社会变革对农村土地利用的影响时,没有细分影响因素,关于社会变革对土地利用作用机制的解释也很模糊,缺乏目的。 4、农地整理的重点难点;(3)除刘彦随、李裕瑞(2009 )外,中国的“空心村”是城市化落后于非农业化的条件下,快速发展的村建设与落后的计划管理体制矛盾导致的村周边粗放发展和内部衰退的空间形态差异现象,迄今为止, 空心村的形成机制逐渐明确,指出中国城乡二元结构特殊社会体制形成的独特农村村落空间形态,4、农地整理的重点难点、空心村的形成不仅是农民自身的内在因素,也是外部经济, 自然、社会文化和农村产业结构的更替对农村地区空心化产生了重要影响,研究当前空心村的成因应结合历史因素和空间因素进行分析和思考。 4、农地整理的重点难点、空心村成因总结:关于空心村发展模式的研究才刚刚开始,现阶段有代表性的有刘彦随、龙华楼等。 (1)龙华楼(2005 )采用演绎的方法,通过深入分析当前时期农村建设的影响因素和相应的管理政策,深入探讨了中国农村宅基地变革的理论问题,根据蔡运龙人际关系的实证研究模式,选择长江沿线的农村模式研究中国农村宅基地变革,是新时期的农村宅基地变革4、农地整理的重点难点、空心村改造的理论和模式: (2)张富刚、刘彦随(2008 )根据中国地区农村发展的动力机制和发展模式,分析农村发展系统的要素、结构和动力机制,运用区域经济发展的极相关理论,提高地区农村的综合发展能力、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将农村自我发展能力三个概念抽象为物理学的三个向量概念,用物理学的平行四边形定律原理分析农村地区整体发展的动力机制,研究农村土地利用的发展和趋势。 4、农地整理的重点难点;(3)刘彦随、刘玉等结合新时期农村状况,运用农村地理学相关理论,从农村地区系统的综合性、动态性和区域视角出发,提出了农村空心化发展的生命周期模式、农村空心化世代间演换空间模式,用“推拉理论”提出当前(4)本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指导农村居民点综合整治:增减钩(旧区和设置区)、4、农地整理的重点难点、4,总结(1)目前我国农村土地整理研究体系还不完善,农村土地整理理论研究建立得很少,农地整理评价指标体系还没有充分反映各地区的实际情况, 农地整理受政策因素的影响很大,在开展农村土地整理的过程中要研究农村土地整理的内在规律,寻求理论指导,全面挖掘农地整理潜力,并根据情况不断寻求适当的整理模式,在农地整理潜力、模式、计划和评价等方面开展综合研究。 四、总结(2)我国的空心村建设经历了三个阶段:空心村改造、从其后的破坏到整理,以及现在的预防整理。 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广大农村地区处于农地变革的重要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企业年度安全培训计划课件
- 空间信息处理技术-洞察及研究
- 2025年社区工作者招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试题及答案
- 智能响应复合材料系统-洞察及研究
- 出纳安全培训建议及意见课件
- 朝阳县辅警考试题库2025(有答案)
- 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使用与管理培训考试试题(附答案)
- 出差人身财产安全培训课件
- 出国行前培训安全考题课件
- HE错误恢复机制-洞察及研究
-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ppt课件(完整版)
- GB∕T 6546-2021 瓦楞纸板边压强度的测定
- 历史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思考点学思之窗问题探究)参考答案
- 中国铁路总公司《铁路技术管理规程》(高速铁路部分)2014年7月
-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第3版-张永红)教学课件1754
- 医学资料冠心病英文版
-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教学进度表
- 干法——稻盛和夫
-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12.2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角边角”“角角边”定理)》课件(共26张PPT)
- 城市垃圾焚烧发电处理讲解
- 乳铁蛋白与骨质疏松症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