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液有形成分.ppt_第1页
尿液有形成分.ppt_第2页
尿液有形成分.ppt_第3页
尿液有形成分.ppt_第4页
尿液有形成分.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尿液有形成分的形态学特点,泰安市中心医院检验科左丽,组室现状,组室现状,尿有形成分,尿中有成分多达45种以上,常见8种,参考值,红细胞产生的原因,引起血尿的疾病很多,可以归纳为以下原因:泌尿系统自身的疾病:泌尿系统各部位的炎症、肿瘤、结核、结石、创伤、肾移植排异、先天性畸形等均可引起不同程度的血尿。全身其它系统的疾病:主要见于各种原因引起的出血性疾病。泌尿系统附近器官的疾病:如前列腺炎、精囊炎、盆腔炎等患者尿中也偶尔见到红细胞。药物引起的中毒反应:如磺胺药物治疗、水杨酸以及不合适的抗凝治疗。,红细胞来源的鉴别,1、尿红细胞形态学和尿畸形红细胞产生的机制2、尿红细胞形态检查的方法及其在血尿定位诊断上的意义,尿红细胞形态学,正常形态的尿红细胞具有末梢血涂片所见的红细胞同样的形态,双面中央凹陷、圆盘状,呈淡黄色。尿红细胞呈现环形(炸面包圈样)、棘形、锯齿(皱缩)形、靶形、影形、口形、裂形、小型、球状等异常形态称为尿畸形红细胞。,尿畸形红细胞产生的机制,目前认为尿畸形红细胞的产生主要是由于:尿红细胞通过病变的肾小球滤过膜时受到物理性损伤。尿红细胞在流经肾小管时受到尿P、渗透压及尿酶、尿素等化学因素的影响。,红细胞的种类,Tomita等分类:1、G细胞:152、N细胞:153、未分类,类细胞,1.1细胞为带一个以上芽孢的炸面包圈样红细胞。2.2细胞为带一个以上芽孢的球形红细胞。3.3细胞为表面凸凹不平的炸面包圈样红细胞。4.4细胞为酵母样红细胞。5.5细胞为明显缩小的红细胞,特点是红细胞内血红蛋白逸出、形成芽孢或细胞膜皱缩、细胞变小。,1细胞,1细胞为带一个以上芽孢的炸面包圈样红细胞,1细胞,1细胞,1细胞,1细胞,1细胞,2细胞,2细胞为带一个以上芽孢的球形红细胞,2细胞,3细胞,3细胞为表面凸凹不平的炸面包圈样红细胞,3细胞,4细胞,4细胞为酵母样红细胞,4细胞,4细胞,4细胞,5细胞,5细胞为明显缩小的红细胞,5细胞,N细胞,1.1细胞为正常大小的双凹圆盘状红细胞。2.2细胞为正常大小的球形红细胞。3.3细胞为扁平肿胀的红细胞。4.4细胞为深凹陷的双凹圆盘状红细胞。5.5细胞为多棘突的扁平或球形红细胞。,共同特点是细胞正常或偏大,血红蛋白丰富,无芽孢形成。,N细胞,N细胞,未分类红细胞,不能归入上述10类细胞的红细胞为未能分类的红细胞。,红细胞,红细胞(科宝),肾小球性血尿和非肾小球性血尿的诊断标准,1.尿中多样畸形红细胞占红细胞总数的80%以上,可诊断为肾小球性血尿。2.尿红细胞表面光滑、大小和形态均一,且畸形红细胞20%以下提示非肾小球性血尿。3.若尿中畸形红细胞占红细胞总数20%以上,但小于80%则为混合性血尿。,红细胞类型的判断,1.均一型红细胞标准红细胞大小一致,变化均一,此型多属于非肾小球性血尿。,红细胞类型的判断,2.混合型红细胞标准根据畸形和均一型红细胞所占比例的不同,可分为以畸形为主的混合型红细胞血尿(畸形红细胞50%)和以均一型红细为主的混合型红细胞血尿(均一型红细胞所占50%)两种。,红细胞类型的判断,3.非均一型红细胞标准尿中多样畸形红细胞占红细胞总数的80%以上,尿红细胞形态检查时应注意的问题,尿中畸形红细胞增多、但形态单一不能诊断肾小球性血尿。尿畸形红细胞并非肾小球性疾病所特有。肾小球性疾病也可是非畸形红细胞性血尿。尿中红细胞数量要充足。,尿液中的白细胞,尿中白细胞除在肾移植术后发生排异反应及淋巴性白血病时可见到淋巴细胞外,一般主要指的是中性分叶核粒细胞而言,尿中的白细胞来自血液,健康成人尿中排出白细胞和上皮细胞不超过200万/24小时,因此在正常尿中可偶然见到1-2个白细胞/HPF,如果每个高倍视野见到5个白细胞则为增多。,白细胞尿的临床意义,1.泌尿系统有炎症时均可见到尿中白细胞增多,尤其在细菌感染时为甚,如急、慢性肾盂肾炎、膀胱炎、尿道炎、前列腺炎、肾结核等。2.女性阴道炎或宫颈炎、附件炎时可因分泌物进入尿中而见白细胞增多,常伴有大量扁平的上皮细胞。,白细胞尿的临床意义,3.肾移植后如发生排异反应,尿中可出现大量淋巴及单核细胞。4.尿液白细胞中单核细胞增多,可见于药物性急性间质性肾炎及新月形肾小球肾炎;急性肾小管坏死时单核细胞减少或消失。,白细胞尿的临床意义,5.尿中出现多量嗜酸性粒细胞时称为嗜酸性粒细胞尿,可见于某些急性间质性肾炎患者;药物导致变态反应,在尿道炎等泌尿系其它部位的非特异性炎症时,也可出现嗜酸性粒细胞尿。,尿液中白细胞,尿液中白细胞,酸化后的白细胞,酸化后的白细胞,尿中单核细胞,尿中单核细胞,尿中吞噬细胞,尿中吞噬细胞,尿液中的上皮细胞及其临床意义,1.鳞状上皮细胞。2.移行上皮细胞。3.肾小管上皮细胞。,鳞状上皮细胞,形体扁平而薄,又称复层扁平上皮细胞,来自于输尿管下部、膀胱、尿道和阴道的表层。胞体为尿上皮细胞中最大,形状不规则,多边多角,边缘常卷折;胞核很小,呈圆形或卵圆形,有时可有两个以上小核,全角化者核更小或无核,为上皮细胞中胞核最小者;胞质丰富。,鳞状上皮细胞,常见的鳞状上皮细胞来自尿道前端,女性可来自阴道分泌物污染。增多并伴有白细胞或脓细胞,主要见于尿道炎。,鳞状上皮细胞,鳞状上皮细胞,鳞状上皮细胞,鳞状上皮细胞,鳞状上皮细胞,鳞状上皮细胞(科宝标示),移行上皮细胞,移行上皮细胞:正常时少见,有多种形态,如呈尾状称尾状上皮,含有圆形或椭圆的核,胞质多而核小,在肾盂、输尿管或膀胱颈部炎症时可成片脱落,但其形态随脱落部位而稍有区别。,男,64岁,脑梗死,蛋白:+,糖:+。,移行上皮细胞,男,64岁,脑梗死,蛋白:+,糖:+。,移行上皮细胞,移行上皮细胞,移行上皮细胞,移行上皮细胞,移行上皮细胞,移行上皮细胞,移行上皮细胞,移行上皮细胞,移行上皮细胞,线索细胞,线索细胞,线索细胞,线索细胞,肾小管上皮细胞,肾小管上皮细胞:来自肾小管,比中性粒细胞大1.5-2倍,含一个较大的圆形胞核,核摸很厚,因此细胞核突出易见,在尿中易变性呈不规则的钝角状。胞质中有小空泡,颗粒或脂肪小滴。,肾小管上皮细胞,1.这种细胞在正常人尿中极为少见。2.急性肾小管肾炎时可见到;3.急性肾小管坏死的多尿期可大量出现。4.肾移植后如出现排异反应亦可见脱落成片的肾小管上皮细胞。5.在慢性肾炎、肾梗死、充血性梗阻及血红蛋白沉着时,肾小管上皮细胞质中如出现含铁血黄素颗粒者称为复粒细胞。,白细胞,肾小管上皮细胞,底层移行上皮细胞的鉴别,染色肾小管上皮细胞,染色肾小管上皮细胞,未染色肾小管上皮细胞,未染色肾小管上皮细胞,未染色肾小管上皮细胞,未染色肾小管上皮细胞,含铁血黄素颗粒,含铁血黄素颗粒:为黄色或褐色小颗粒状,散在或存在于肾小管上皮细胞内,可用于普鲁士蓝反应鉴,病毒感染细胞及其包涵体,病毒感染细胞及其包涵体,尿液中的肿瘤细胞,尿液中肿瘤细胞,尿液中的肿瘤细胞(同一标本染色),尿液中肿瘤细胞,管型及临床意义,管型为尿沉渣中有重要意义的成分,它的出现往往提示有肾实质性损害。它是尿液中的蛋白在肾小管、集合管内凝固而形成的圆柱状结构物,故又称圆柱体。管型的形成必需有蛋白尿,其形成基质物为Tamm-Horsfall糖蛋白。,尿内各种管型,(一)透明管型(二)细胞管型1红细胞管型2白细胞管型3肾上皮细胞管型(三)颗粒管型(四)肾功能不全管型(五)混合管型(六)脂肪管型(七)蜡样管型(八)细菌管型(九)结晶管型(十)类管型、粘液丝及与管型相似的物质,透明管型,主要由T-H蛋白构成,也有白蛋白及氯化钠参与。这种管型呈规则的圆柱体状,无色、半透明、两端钝圆、质地非薄但也有少许的颗粒及少量的细胞粘附在管型外或包含的于其中,透明管型,细胞管型,细胞管型为含有细胞成分的管型按细胞类别可分为红细胞管型白细胞管型上皮细胞管型,三种细胞管型的鉴别,。,红细胞管型,红细胞管型为蛋白基质中嵌入红细胞所致,尿中见到红细胞管型,提示肾单位内有出血,可见于急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炎急性发作。,红细胞管型,白细胞管型,白细胞管型管型内的白细胞,由退化变性坏死的白细胞聚集而成。常见于急性肾盂肾炎、间质性肾炎等,有红斑狼疮肾炎患者亦可见到。,白细胞管型,肾上皮细胞管型,管型内含肾小管上皮细胞。此类管型常见于肾小管病变如急性肾小管坏死、子痫、重鑫属、化学物质、药物中毒、肾移植后排异反应及肾淀粉样变性等。,肾上皮细胞管型,肾上皮细胞管型,肾上皮细胞管型,颗粒管型,颗粒管型内含大小不同的颗粒物,其量超过1/3面积时称为颗粒管型。可见于肾实质性病变,提示肾单位内郁滞,如急、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病,肾动脉硬化等。药物中毒损伤肾小管及肾移植术发生异反应时亦可见到。,颗粒管型,颗粒管型,颗粒管型,肾功能不全管型,肾功能不全管型又称宽大管型,其宽度可为一般管型2-6倍,也有较长者,形似蜡样管型但较薄,可能由于损坏的肾小管上皮细胞碎屑在内径宽大的集合管内凝聚而成;或因尿液长期淤积使肾小管扩张,形成粗大管型,可见于肾功能不全患者尿中。,肾功能不全管型,脂肪管型,脂肪管内可见大小不等折光很强的脂肪滴,亦可能嵌入含有脂肪滴的肾小管上皮细胞,可用脂肪染色鉴别。为肾小管损伤后上皮细胞脂肪变性所致可见于慢性肾炎,尤其是多见于肾病综合征时。,脂肪管型,脂肪管型,脂肪管型,蜡样管型,蜡样管型为蜡烛档浅灰色或淡黄色,折光性强、质地厚、有切迹的管型,一般略有弯曲或断裂成平齐状。,蜡样管型,结晶管型,结晶管型指管型透明基质中含尿酸盐或草酸盐等结晶,结晶管型,类管型,类管型,粘液丝,粘液丝及与管型相似的物质,尿结晶体,尿液中盐类结晶的析出,决定于该物质的饱和度及尿液的PH、温度和胶体物质(主要指粘液蛋白)的浓度等因素的影响。,尿结晶体,酸性尿液中结晶:酸性尿液中,常见且一般与疾病无关的结晶有尿酸、尿酸盐和草酸钙等。与疾病相关的异常结晶有亮氨酸、酪氨酸、胱氨酸、胆红素及胆固醇结晶。碱性尿液中结晶:常见的有三价磷酸盐结晶、磷酸钙结晶、尿酸铵结晶、非晶形磷酸盐等。加醋酸常可溶解,如经常出现尿中时应注意有无形成结石和泌尿系感染的可能。,尿结晶体,结石成份可分为草酸钙结石、磷酸盐结石、尿酸结石、胱氨酸结石、黄嘌呤结石。,尿酸结晶,肉眼观察似红色细砂小颗粒,常沉于尿液盛器底层,显微镜下为黄色或暗红棕色的菱形、三棱形、长方形、斜方形、蔷薇花瓣等不同形状的结晶体,尿液中出现尿酸结晶无临床意义,如伴有红细胞出现时,提示有膀胱或肾结石的可能,或机体尿酸代谢发生障碍。,尿酸结晶,非晶体尿酸盐,主要为尿酸钠、尿酸钾和少量尿酸钙及尿酸镁组成。肉眼观察为黄红色沉淀物,显微镜下呈无色细小的颗粒状,加热或加碱均可使之溶解,一般无临床意义。,非晶体尿酸盐,尿酸结晶,尿酸结晶,尿酸结晶,尿酸结晶,尿酸结晶,尿酸结晶,尿酸结晶,尿酸结晶,尿酸结晶,尿酸结晶,尿酸结晶,尿酸结晶,尿酸结晶,尿酸结晶,草酸钙结晶,草酸钙结晶,显微镜下为无色方形闪烁发光的八面体,有两条对角线互相交叉,有时呈菱形,偶为饼形或哑铃形。尿液中出现无临床意义,如数量增多,并伴有尿路刺激症状及红细胞,则应考虑结石可能。,草酸钙结晶,草酸钙结晶,草酸钙结晶,草酸钙结晶,草酸钙结晶,草酸钙结晶,亮氨酸结晶,亮氨酸结晶,浅黄色小球状,具有辐射纹与同心纹,折光性很强。此晶体系蛋白质产物,不存在于正常尿液内。当体内组织急剧破坏时,肝脱氨基作用不全,尿液内可发现,常与酪氨酸结晶同时存在见于急性磷、氯仿和四氯化碳中毒及急性肝坏死与肝硬化等。,酪氨酸结晶,酪氨酸结晶,为略显黑色的细针状晶体,常呈束状或羽毛样排列,其临床意义与亮氨酸结晶相同。,胱氨酸结晶,胱氨酸结晶,为无色的六角形片状结晶,折光性很强,系蛋白分解产物,正常尿内少见;在先天性氨基酸代谢异常,如胱氨酸病时可大量出现,有形成结石的可能性。,胱氨酸结晶,胱氨酸结晶,胆红素结晶,胆红素结晶,系黄红色成束的小针状或小片状结晶,溶于氢氧化钠溶液,遇硝酸可显绿色。见于阻塞性黄疸、急性肝坏死、肝硬化、肝癌、急性磷中毒等。,胆红素结晶,胆红素结晶,胆固醇结晶,胆固醇结晶,呈无色缺角的方形薄片状结晶,大小不一,单个或叠层,浮于尿液表面成一薄膜,能溶于氯仿、乙醚和酒精,见于肾淀粉样变、肾盂炎、膀胱炎、脓尿和乳糜尿内。,胆固醇结晶,胆固醇结晶,三价磷酸盐结晶,三价磷酸盐结晶,无色透明闪光,呈3顶或楞柱形,有时可呈羊齿草叶形,为碱性尿内常见的结晶,又称铵镁磷酸盐结晶,加醋酸可溶解,如经常于尿液中检出,有形成磷酸盐结石的可能性。,磷酸钙结晶,磷酸钙结晶,无色薄而不定形的板状、片状、楔状和束柱状等。浮于尿液表面,在膀胱尿滞留、下肢麻痹、慢性膀胱炎、前列腺肥大及慢性肾盂肾炎的尿液中大量出现。,磺胺药物结晶,磺胺药物结晶,磺胺药物结晶:如因磺胺嘧啶、磺胺甲基异唑的乙酰化率较高,易在酸性尿液中形成结晶。形状为棕黄色不对称和麦杆束状或球形,或为无色透明呈长方形的六面体似玻璃块结晶。在新鲜尿内出现大量结晶体且伴有红细胞时,有发生泌尿道结石、肾损伤甚至尿闭可能。,药物结晶,吡哌酸结晶,造影剂结晶,造影剂结晶(碘番酸),药物结晶,泛影酸,类酵母菌,类酵母菌,标本的放置时间对细胞形态学的影响,用相差显微镜观察,有部分标本的变异RBC数减低,新鲜尿液即时观察时所见的变异型RBC(棘形、锯齿形、环形、口形、裂形等)在室温放置2h以后,有些消失不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