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_第1页
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_第2页
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_第3页
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_第4页
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B路基工程常见质量缺陷及预防措施一、路基传动带压实不足的原因及预防原因:1.压路机的质量很差。2.压实时间不合理。3.滚动不均匀,某些部位有泄漏和压力。4.含水量大于最佳含水量,特别是超过最佳含水量的2%,导致春季现象。5.松散的填料厚度太大。6.上层表土或软层未进行处理。7.土壤中有多种土壤,并出现异质土壤的混合充填;特别是透水性差的土壤包裹透水性好的土壤,形成水囊,造成弹簧现象。8.填料颗粒过大( 1 OCM),颗粒间间隙过大,或采用不符合要求的填料(自然稠度小于1.1,液限大于40,塑性指数大于18)。(2)治理措施(关键)1.在再次碾压之前,清除碾压层下的薄弱层,并用良性土壤替换。2.对于产生“弹簧”的部分,过湿的土壤可以翻过来晒干,搅拌均匀后再碾压,或者适当含水量的良性土壤可以除去,更换后再碾压。3.对于生产“泉水”和急于赶去工作的路段,生石灰粉可以混合和翻转,然后在含水量适当后再次碾压。二、路基边缘压实度不足的原因及预防原因:1.路基填筑宽度不足,未按超宽填筑要求施工。2.压实机器不能滚动到边缘。3.路基边缘渗漏或压实的次数不够。4.用三轮压路机碾压时,边缘带(0 75厘米)的碾压频率低于驱动带。(2)预防措施1.路基施工应按设计要求超宽填筑。2.控制轧制过程,确保机器轧制到边缘。3.仔细控制滚动顺序,确保轨道重叠宽度和段落重叠超压长度。4.提高路基边缘带的压实次数,确保边缘带的压实频率高于或不低于驱动带的压实频率。(三)治理措施当路基填筑宽度不足时,校正坡脚线的位置,返工至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注意:当坡度不足需要填筑时,严禁贴坡),并控制碾压顺序和碾压次数。1B掌握路堤边坡病害的防治路基边坡常见的病害有滑坡、崩塌、落石、崩塌、堆塌、表面滑移、错落、冲沟等。一、边坡滑坡病害及防治措施(一)原因分析1.设计没有充分考虑地震、洪水和水位变化的影响。2.路基基底存在软土和不均匀厚度。3.填土时疏浚不完全。4.填充速度太快;施工沉降观测和侧向位移观测不及时。5.路基填筑层有效宽度不够,第二阶段补充边坡。6.路基顶部排水不良。7.用渗透性较低的填料填筑路堤不当。8.贫瘠的斜坡植被。9.填充和挖掘之间的界面处理不当。10.路基在陡坡上。(2)预防措施2.软土处理应到位,隐蔽的沟渠和池塘应及时发现并妥善处理。3.加强沉降观测和侧向位移观测,及时发现滑坡迹象。4.添加稳定剂以提高路面基层的强度,并适当控制填充率。5.路基填筑时严格控制有效宽度。6.加强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清除,提高路基的水稳定性。7.通过挡土和锚固工程减轻路基滑动体上部的重量或保持滑动体的机械平衡;同时设置导流和防护设施,减少洪水对路基的侵蚀。8.对于原地面坡度大于l2%的地段,应采用纵向水平分层法施工。断面应沿纵坡分层,逐层压实。9.当填充较低的4.暴雨、暴雨或强震后,雨水渗入土体,一方面会增加边坡土体的重量,另一方面会软化裂隙中的填料或岩体中的一些软弱夹层,产生静水压力和动水压力,降低边坡岩体的稳定性, 或者由于水从较低的坡脚冲出而削弱了边坡的支撑部分,或者由于地震而导致的边坡坍塌改变了边坡体的稳定性和平衡状态。5.在多年冻土地区,路基开挖溶解了含有大量冰的冻土,导致路堑边坡坍塌。(二)岩质路堑边坡坍塌建设中的主要原因有:1 .排水措施不当或施工不及时会导致地表水和地下水。2.对于大型爆破施工,路堑开挖过深、过陡,或路堑边坡暴露出软弱结构面,边坡岩体推撑;由于坡顶土壤处理不当,斜坡重量增加。案例1B1.背景山区一级公路路堑岩质边坡高15 40m,坡度70以上,土质边坡40以上。公路沿线地质条件复杂,岩体破碎,风化严重,风化深度可达几十米。形成厚度大于20m的残留层。残余颗粒是松散的沙子和泥浆结构。沿线降雨量充足,年平均降雨量超过1700毫米。在高速公路建设过程中,采用了大规模爆破,在施工后期,坡顶的碎片、危石和浮石没有完全清理干净。自1月份通车以来,公路上出现了大量路基边坡病害。高边坡地段有密集的鸡爪形纵沟。沟渠的中部和下部被冲刷成直径为1 5m、深度为5 7m的落孔。上、下落孔相连,斜面破碎。部分路段右侧坡顶约10m厚的残积层雨后沿坡向坍塌,穿越下挡墙的埋泥量沟,部分掩埋路面,影响交通安全。2.问题(1)上述现象是路基边坡的哪两种常见病害?请从建筑的角度分析这些疾病的原因。(2)针对上述疾病提出可能的治疗措施。“正确答案”(1)坡沟和坡塌。施工过程中,采用大规模爆破对原始条件较差的边坡岩体进行松动和破碎,由于抗蚀性降低和残余层松动,产生冲沟。在施工的后期,斜坡顶部的残余物、危险的岩石和浮石没有被完全清除,导致坍塌。(2)清理边坡后,植树种草或采取砌筑(混凝土)砌块保护等防护加固措施。3.分析和答案1B掌握高填方路基沉降防治高填方路堤的沉降表现为均匀沉降和不均匀沉降。一、原因分析1.排水系统不畅通,地基和路基土的承载力因长期积水浸泡路基而降低,导致沉降。2.最初的地基处理不完整。3.压实不足。4.填土与开挖交界处未挖台阶,导致交界处不均匀沉降。或者因为原地面和填料结构不同,两者的密度和承载力也不同。5.路基纵横填挖结合部未能按规范要求开挖台阶,因连接不良导致路基不均匀沉降。6.填筑路基时,整段填筑不均匀,分层填筑。二。预防措施1.应优先考虑高填方路段的施工,以便为高填方路堤的施工和沉降留出足够的时间。2.小心清除表面的不良土壤。3.避免路基浸泡在水中。4.路基填筑严格选土。水稳性好、干密度高、承载力高的砾石土适合填筑路基。应尽可能选择集中土壤收集,以避免沿线土壤收集。5.路堤填筑方法11.填挖方缝应彻底清除接缝处的松散软弱土,填筑前应做好换土、排水和压实工作,并按设计要求自上而下挖台阶,松动后逐层压实,以保证填挖方缝的整体施工质量。1B掌握路基裂缝的防治首先,路基纵向开裂,甚至形成错误的桥台(一)原因分析1.路基基底有软弱层或位于古河道中。2.沟渠和池塘的疏浚尚未完成4.新老路基交接处未挖台阶,或台阶宽度不足。5.未按照规范要求对半填半挖路段进行分级和压实。6.当采用透水性和水稳定性差异较大的土石混合料时,不正确采用纵向框架填筑。(2)预防措施1.对场地进行认真调查,彻底清理表面,及时发现路基基底上的地下沟渠和池塘,消除软弱层。2.彻底清除沟渠和池塘中的淤泥,采用水稳性好的材料严格分层回填,严格控制压实度达到设计要求。3.提高填充层的压实均匀性。4.半填半挖路段,地面横坡大于1:5,旧路路段,原地面挖成宽度不小于2的台阶。严格按照规范要求进行操作和压实。5.透水性和水稳定性差异较大的土石混合料应分层或分段填筑,不宜分段垂直填筑。6.对于软弱层或古河道,填筑路基完成后应进行超载预压,防止不均匀沉降。7.严格控制路基边坡,符合设计要求,杜绝边坡流失现象。(3)处理措施采取措施在斜坡上增加护堤。二、路基横向裂缝路基的横向裂缝将反映到路面基层和表面。(一)原因分析1.路基填料直接使用液限大于50、塑性指数大于26的土。2.同一填料层的路基填料混合,塑性指标相差很大。3.填筑顺序不当,路基顶底平整度填筑层厚度差异较大,最小压实厚度小于8厘米。4.排水措施不当导致积水。(2)预防措施1.路基填料严禁直接使用液限大于50、塑性指数大于26的土;2.不同类型的土应分层填筑,同一填筑层不得混合。3.路基顶填层应分段施工,并按要求处理好两段的交接处。4.严格控制路基各填料层的含水量、标高和平整度,确保路基顶部填料层的压实厚度不小于8厘米。三、路基网络裂缝路基开挖或路堤填筑后出现网状裂缝,降低了路基的强度。(一)原因分析1.土的塑性指数高或膨胀土。2.路基碾压时土壤含水量过高,成型后不能及时覆盖。3.压实后路基养护不到位,路面失水过多。4.路基底土太湿了。(2)预防和控制措施1.采用合格的填料或采用添加石灰和水泥的改性措施。2.路基应填筑塑性指数符合规范要求的土,压实应在控制填料最佳含水量时进行。3.加强维护,避免表面水分过度流失。5.如果下面的土壤太湿,找出它的层位,并采取技术措施,如更换填料或添加生石灰粉。(5)2010年背景信息某施工单位承担了某公路B合同段K800 K9800路基、路面、320米简支梁桥和8个涵洞的施工,合同工期200天。本段土质主要为松散砂和粘土,路基主要工程量如下表所示。桩号挖掘(m3)填充(m3)评论土地石头K8 000K8 800路基施工中,石方开挖采用爆破,土方开挖采用挖掘机和自卸汽车。根据实际测量,挖掘机每班平均生产率为560m3/班,机械利用率为0.85。土石混合料应用于填筑施工,并进行纵向构架。应使用振动压路机进行碾压。桥墩基础施工完成后,为保证工程质量,监理工程师要求施工单位开挖并复核坑底承载力和基础混凝土质量,施工单位索赔开挖费用。该断面投入使用一年后,K9 200K9 600断面出现纵向裂缝。问题6.根据背景资料,指出了路基纵向裂缝的可能原因。“正确答案”6。纵向裂缝的可能原因是:(1)土石混合填筑,不分层碾压(2分);(2)纵向框架填充(2分)1B路面工程常见质量缺陷及预防措施1B抓无机结合料基层裂缝的防治一、原因分析1.混合料中石灰、水泥和粉煤灰的比例较大;集料级配中细料过多,或石粉中性指数过大。2.轧制过程中含水量过高。3.成型温度越高,强度形成越快。4.砾石中的泥浆含量相对较高。6.维修不及时、缺水或维修期间喷水量过大。二。预防措施(一)石灰稳定土基层裂缝的主要防治方法1.使用塑性指数低的土壤或适量的粉煤灰。2.与增稠颗粒混合。3.确保混合时间。为了控制压实含水量,必须根据土壤的性质采用最佳含水量,以避免含水量过高或过低。4.铺设碎石过渡层,在灰土基层和路面之间铺设一层碎石过渡层,可以有效避免裂缝。5.分层摊铺,在灰土强度形成期,让其产生收缩裂缝,然后再摊铺一层,可以有效减少新摊铺层的裂缝。6.设置伸缩接头。在灰土层中,每隔5 10m设置一个缩缝。(2)水泥稳定土基层裂缝的主要预防方法2.为控制压实含水量,应根据土壤性质采用最佳含水量。含水量过高或过低都不好。3.在保证水泥稳定土强度的前提下,使用尽可能低的水泥用量。4.一旦成型,应尽可能采用缓凝水泥,以加强水泥稳定土的养护,避免水的过度挥发。固化后,应及时铺设下封层。5.设计合理的水泥稳定土配合比,加强搅拌,避免粗细料离析和搅拌不均匀。三。治理措施1.聚合物加特殊水泥压注法可用于修补水泥稳定骨料的裂缝。2.高拉伸强度的聚合物网。3.对于严重损坏的基底,应整体开挖和维护原损坏的基底,开挖不应在横向或单向车道进行,以免因板边受力造成不良后果。最小维护长度一般为6m。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