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标版)2020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五地壳的运动规律课件.pptx_第1页
(课标版)2020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五地壳的运动规律课件.pptx_第2页
(课标版)2020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五地壳的运动规律课件.pptx_第3页
(课标版)2020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五地壳的运动规律课件.pptx_第4页
(课标版)2020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五地壳的运动规律课件.ppt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五地壳的运动规律,总纲目录,考点一内力作用与地质构造下图中甲、乙两地东西两侧板块不同,据此回答下面两题。,1.(2018江西南昌三模)有关甲、乙板块边界类型,说法正确的是()A.甲为生长边界,乙为消亡边界B.甲乙都为生长边界C.甲为消亡边界,乙为生长边界D.甲乙都为消亡边界,答案A由经纬度,以及“甲、乙两地东西两侧板块不同”,可判断甲、乙位于南回归线;且甲位于太平洋板块与南极洲板块的生长边界,乙位于南极洲板块与美洲板块的消亡边界。,2.(2018江西南昌三模)乙的地形为()A.海岭B.海盆C.大陆架D.海沟,答案D乙为大洋俯冲向大陆处,在海洋中形成了海沟。,下图为某河谷地质、地貌剖面图,图中地层年代由到变老。图中阶地(用T表示,数字下标表示阶地的级数)指由河流作用形成的高出洪水位的阶梯状地貌。此河段阶地主要由于地壳抬升形成。完成下面两题。,3.对河谷处的地质构造类型和两侧地壳抬升幅度的判断,正确的是()A.向斜东侧大B.背斜东侧小C.向斜西侧大D.背斜西侧小,答案C由图文信息可知,图中谷地岩层的新老关系是中间新两翼老,其地质构造应为向斜,故排除B、D项。由图中岩层倾斜角度及表层沉积物的覆盖情况判定西侧地壳抬升幅度大,故C项正确。,4.矿产调查发现,在此河段的河床沙中有某种贵重金属矿产,但由于河水深不易开采。图中所示地点可能找到这种贵重金属矿物的是()A.甲B.乙C.丙D.丁,答案B文字信息表明贵重金属矿在河床沙中,且水深不易开采,故排除位于山地的丙、丁两处。图中乙地位于地壳抬升形成的河流阶地,且其上覆盖有沙、卵石、黏土等沉积物,可能找到该贵重金属矿,故B项正确。,地质构造的种类及判断,名师点拨地质剖面图的判读要点(1)确定岩层及其新老关系通过图例可以了解图中地区存在哪些岩层及其新老关系,也可以通过岩层之间的关系判断岩层的新老关系,一般岩层平行分布,老岩层在下,新岩层在上;若为背斜则两翼新中间老;若为向斜则两翼老中间新;若有侵入岩体,侵入岩体要比被侵入的岩层新。(2)判断地质构造根据岩层的新老关系分析图内的地质构造特征,分析图示区域是向斜还是背斜;结合岩层的断裂和移动特点判断出断层构造。,(3)判断地表起伏状况及地貌类型背斜和向斜都可以发育成山地或谷地。背斜的原始地貌为山地,但背斜顶部受侵蚀后则可以发育为谷地。向斜的原始地貌为谷地,但由于其槽部受挤压,岩层坚硬,最终可能发育成山地。所以最终判断某一地区是山地还是谷地,一般要结合等高线或景观图等在初步判断其基本地形的前提下,然后结合岩层新老关系最终确定是背斜还是向斜,最终确定是背斜山还是背斜谷,是向斜山还是向斜谷。(4)判断岩层的特殊情况若地层出现缺失,形成原因可能有:一是在缺失地层所代表的年代发生了地,壳隆起,使当地地势抬高,终止了沉积过程;二是当时有沉积作用,地壳隆起后,原沉积物被剥蚀完毕;三是当时、当地气候变化,没有了沉积物来源。若侵蚀面上覆有新的岩层,说明是由该地地壳下沉或相邻地区地壳上升形成的。若地层中有侵入岩存在,说明围岩形成之后又发生了岩浆活动,岩浆活动晚于围岩形成时代。,阶地是在地壳垂直运动影响下,由河流下切侵蚀作用而形成的,有几级阶地,就对应有几次地壳运动。下图示意某河流阶地的地形,其中等高距为20米。某地质考察队沿剖面线在处分别钻孔至地下同一水平面,利用样本分析得知为同一岩层且岩层年龄较新,为同一岩层且岩层年龄较老。据此完成下面两题。,1.(2019江苏南京师大附中模拟)图示地区的地质地貌为()A.背斜谷B.背斜山C.向斜谷D.向斜山,答案A处附近有河流经过,是山谷;为同一岩层且岩层年龄较新,为同一岩层且岩层年龄较老,因此该处地质构造为背斜。故图示地区地质地貌为背斜谷。,2.(2019江苏南京师大附中模拟)若在处钻40m到达采集样本水平面,则在处钻至该水平面最有可能的深度是()A.15mB.45mC.75mD.105m,答案C据题干并结合图知,由于等高距为20m,故处海拔低于处2060m;由于五地钻孔至地下同一水平面,处钻40m到达该水平面,则在处钻至该水平面深度为60100m,因此75m是可能的。,“地狱之门”位于土库曼斯坦境内。1971年,地质学家意外发现一个地下洞穴,里面充满了可燃性气体,将气体点燃后,大火燃烧至今仍未熄灭。下图为“地狱之门”所在地区地质构造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两题。,3.(2019豫南重点高中联考)“地狱之门”最可能位于图中的()A.地B.地C.地D.地,答案D“地狱之门”的火焰是地下的可燃性气体燃烧所致,地下的可燃性气体通过断层向外泄漏,D正确。,4.(2019豫南重点高中联考)图示区域除可燃性气体外,还可能蕴藏着丰富的()A.铁矿资源B.石油资源C.地下水资源D.有色金属资源,答案B该区域地质构造为背斜,是良好的储油、储气构造,可燃性气体密度小,在背斜构造最上层,石油在下层,由该区域有大量可燃性气体可知,该区域还可能蕴藏大量石油,B正确。,考点二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霍林河发源于大兴安岭,为山前半干旱区及部分半湿润区的平原带来了流水及泥沙。受上游修建水库和灌溉的影响,山前平原河段多年断流。断流期间,山前平原上的洼地增多增大。据此完成下面两题。,1.(2019课标,9,4分)修建水库前,营造该地区山前平原地表形态的力主要来自()A.构造运动B.流水C.冰川D.风,答案B霍林河为山前平原带来了流水及泥沙,说明山前平原受到河流的影响,流水堆积作用形成了山前冲积扇平原,故山前平原的主要营造力量是流水作用,B项正确;材料中没有说明该地区的地质状况,A项错误;该地区没有冰川作用,C项错误;风力作用对该平原的影响主要是侵蚀,而不是堆积,D项错误。,2.(2019课标,10,4分)断流期间,山前平原上的洼地增多增大是由于()A.地面沉降B.流水侵蚀C.风力侵蚀D.冻融塌陷,答案C依据材料可知,河流为平原“带来流水及泥沙”,则平原上多河流堆积物,地表物质疏松;上游修建水库使山前平原流水作用减弱,但因该地位于东北半干旱区,风力侵蚀作用明显,从而形成较多的风蚀洼地,故B项错误、C项正确;地面沉降多是过量开采地下水所致,而该地区人口相对较少,且靠近河流,地下水开采量较少,A项错误;冻融作用是该区域的长期现象,不是断流期间形成洼地的主因,则D项错误。,下图示意某河流上游河段的单侧断面。该河段两岸依次分布着海拔不同的四个平坦面T0、T1、T2、T3,平坦面上均堆积着河流沉积砾石。砾石的平均砾径T3T0T2T1。洪水期河水仅能淹没T0。据此完成下面三题。,3.(2018课标,6,4分)面积仍在扩大的平坦面是()A.T0B.T1C.T2D.T3,答案A本题考查河流地貌的形成。图中河流岸边四个平坦面均堆积着河流沉积砾石,说明其是因河流堆积作用形成;材料显示现阶段河流洪水期仅能淹没T0,说明只有T0这一平坦面仍有河流堆积作用,其面积仍在扩大,故选择A项。,4.(2018课标,7,4分)该断面河流流速最大的时期为()A.T3形成时期B.T2形成时期C.T1形成时期D.T0形成时期,答案A本题考查流水作用及其表现。河流搬运和堆积作用与流速相关;流速越大,河流的搬运作用越强,堆积物的颗粒越大;四个平坦面堆积的砾石砾径最大的是T3,说明该河流流速最大的时期是T3形成时期,故选择A项。,5.(2018课标,8,4分)推测该河段所在区域的地壳经历了()A.持续下降B.持续抬升C.间歇性下降D.间歇性抬升,答案D本题考查内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由图可知,平坦面形成于基岩上,即河流阶地的形成是地壳运动和流水作用的结果;当地壳抬升时,河流落差变大,流速加快,下蚀作用明显形成阶地;图中河流形成四个不连续的平坦面,说明该河段所在区域的地壳出现了间歇性抬升,故D项正确。,洪积扇是河流、沟谷的洪水流出山口进入平坦地区后,因坡度骤减,水流搬运能力降低,碎屑物质堆积而形成的扇形堆积体。下图示意贺兰山东麓洪积扇的分布,除甲地洪积扇外,其余洪积扇堆积物均以砾石为主。贺兰山东麓南部大多数洪积扇耕地较少,且耕地主要分布在洪积扇边缘。据此完成下面三题。,6.(2017课标,9,4分)贺兰山东麓洪积扇集中连片分布的主要原因是贺兰山东坡()A.坡度和缓B.岩石裸露C.河流、沟谷众多D.降水集中,答案C本题考查外力作用与地貌。由图文材料中的“坡度骤减”及图例和比例尺可判断出贺兰山东坡坡度较大,河流、河谷众多;从图文信息中无法判断出岩石裸露;降水集中有利于洪积扇的形成,但不是洪积扇集中连片的原因。故选C。,7.(2017课标,10,4分)与其他洪积扇相比,甲地洪积扇堆积物中砾石较少的原因主要是()降水较少山地相对高度较小河流较长风化物粒径较小A.B.C.D.,答案B结合图中比例尺推断该区域实地范围较小,东西距离约15km,南北距离不超过30km,特别是有洪积扇的部分,这么小范围的局部地区内,其降水和风化物粒径大小差异不明显。而根据图中信息可知形成甲地洪积扇的河流较长且主要流经低山,地势起伏小,流速较慢,使得大部分砾石在河床沉积。故选B。,8.(2017课标,11,4分)贺兰山东麓南部大多数洪积扇耕地较少的主要原因是()A.海拔较高B.土层浅薄C.光照不足D.水源缺乏,答案B本题考查农业区位因素。由题干信息中洪积扇堆积物以砾石为主,推断其土层浅薄,不适合发展种植业。故选B。,贝壳堤由死亡的贝类生物在海岸带堆积而成。在沿海地区经常分布着多条贝壳堤,标志着海岸线位置的变化。下图示意渤海湾沿岸某地区贝壳堤的分布。据此完成下面三题。,9.(2016课标,7,4分)在任一条贝壳堤的形成过程中,海岸线()A.向陆地方向推进B.向海洋方向推进C.位置稳定D.反复进退,答案C由材料可知贝壳堤是死亡的贝类生物堆积形成的,任一条贝壳堤必须是海岸线稳定,死亡贝类生物持续堆积才能形成;另外,图示三条贝壳堤形状都较平直,说明形成过程中位置较稳定。故C项正确。,10.(2016课标,8,4分)沿岸流动的海水搬运河流入海口处的泥沙,并在贝壳堤外堆积。由此()A.形成新的贝壳堤B.加大贝壳堤距海岸线的距离C.形成河口三角洲D.迫使河流改道,答案B泥沙在贝壳堤外持续堆积,会使海岸线不断向前推进,加大贝壳堤与海岸线的距离,故B项正确。海岸线向海洋方向推进,不利于死亡贝类的持续堆积,不会形成新的贝壳堤,故A项错误。泥沙在贝壳堤外堆积,不会影响河口三角洲,也不会使河流改道,故C、D项错误。,11.(2016课标,9,4分)河流冲积物是该地海岸线变动的物质来源。多条贝壳堤的形成说明河流入海口()A.位置稳定,泥沙沉积量小B.位置稳定,泥沙沉积量大C.位置多次变动,泥沙沉积量小D.位置多次变动,泥沙沉积量大,答案D由图中不同年代贝壳堤的位置可知,海岸线随时代的变化,不断向海洋方向推进,说明其位置发生了多次变动,变动的原因是河流带来了大量泥沙,且泥沙不断沉积导致海岸线向前推进,故A、B、C项均错误,D项正确。,下图示意在黄河三角洲近岸海域的某监测剖面上,不同年份水深2米的位置与监测起始点的距离。起始点是位于海岸一侧的固定点。读图,完成下面两题。,12.(2015课标,10,4分)19752004年,该剖面近岸海域海底侵蚀、淤积的变化趋势是()A.持续淤积B.先侵蚀、后淤积C.持续侵蚀D.先淤积、后侵蚀,答案D本题考查河口三角洲外力作用的变化和从材料中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河流携带泥沙以沉积作用为主,海浪冲击海岸,以侵蚀作用为主。从图中可以看出1975年至1979年期间水深2米的位置与监测起始点的距离越来越远,说明海底在淤积,即河流以沉积作用为主,流水作用强;1979年后,水深2米的位置与监测起始点的距离呈缩小的趋势,因此海底以侵蚀为主,即海水侵蚀作用强,D项正确。,13.(2015课标,11,4分)推测19921997年期间()A.黄河流域年均降水量增加B.黄河入海年径流量减少C.黄河流域植被覆盖率降低D.黄河沿岸农业灌溉面积减少,答案B本题考查河口三角洲外力作用的变化。从图中看19921997年期间,水深2米的位置与监测起始点的距离总体上在缩短,说明海底发生侵蚀,即海水侵蚀作用强,说明此时河流入海水量、含沙量都较小,故选B。其他选项显示的是入海流量大或含沙量大,与题意不符,舍去。,14.(2019课标,37,22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某河发源于美国内陆高山,河流上游河段受季节性融雪和大气降水补给。7月后主要受降水补给,降水多为暴雨。该河段流量和含沙量年内变化大,但河面宽度变化不明显。下图示意该河段典型河流断面不同时间的水体形态。,(1)对该河段河面宽度变化不明显的现象作出合理解释。(6分)(2)指出46月该断面河水深度的变化特征,并说明原因。(8分)(3)分析8月该河段河底淤积的原因。(8分),答案(1)(地壳抬升,)河流下切(未摆动);单一岩性(岩性相近)河岸,河岸直立。(2)变化特征:深度增加。原因:融雪补给为主,流量持续增长,水位上升;融雪补给为主,含沙量低,流速持续加快,侵蚀河床。(3)降水补给,(坡面侵蚀强,)河水含沙量高;径流量与流速变率大,流速降低时泥沙快速淤积。,解析本题以发源于美国内陆高山地区的某河河面宽度变化与河水深度变化为背景,考查影响河道宽度及河水深度的原因,即河流地貌的成因;考查了地理学科四大能力;凸显了综合思维和地理实践力的学科素养;体现了尊重自然规律、科学探究观念。(1)河道宽度主要受制于地形地质条件。该河段河面宽度变化不明显可以结合材料从内陆高山、河岸直立、岩性单一、河流下切等方面分析。(2)46月该断面河水深度增加。原因主要从河流水量增加、水位上升及流速加快、向下侵蚀等方面考虑。注意分析时结合材料描述清楚因果关系。(3)8月份河床淤积、河底抬升主要从河水含沙量大及流速降低来分析。,1.外力作用的分布特点及相应的地貌(1)不同区域的主导外力作用,(2)同一种外力作用在不同区域形成不同的地貌流水作用,风力作用,2.河流堆积地貌,名师点拨1.外力作用形成地貌的形成因素分析分析某一地域的主要外力作用类型,往往可以综合许多因素。(1)气候因素:主要从气温与降水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干旱、半干旱地区:昼夜温差大,降水少,外力作用主要表现为风化作用和风力侵蚀、搬运、堆积作用。湿润地区:降水丰富、地表径流量大,外力作用主要表现为流水的侵蚀、搬运、堆积作用。,(2)地质地貌因素:主要分析基岩和地形地势两个方面的影响。石灰岩地区:由于岩石微溶于水,故外力作用往往表现为流水侵蚀、溶蚀作用。地势较高的地区:往往表现为风化、侵蚀、搬运作用。地势较低的地区:往往表现为堆积作用。地势差异较大的地区:往往表现为流水的侵蚀作用。(3)生物因素:主要分析植被覆盖率高低的影响。植被覆盖率低的地区,往往以侵蚀、搬运作用为主;植被覆盖率高的地区,生物风化作用显著。,2.典型地貌的判读(1)堆积地貌类型的判断方法地貌类型判断法根据材料显示的地貌类型进行分类,常见的类型如下:a.风力堆积地貌:沙漠、沙丘等。b.流水堆积地貌:洪积冲积扇、冲积平原、河漫滩平原、三角洲、河中或河口沙岛、河流入海口处的沙坝等。根据地区不同进行判断a.在干旱地区:一般以风力堆积地貌为主。,b.在湿润地区:一般以流水堆积地貌为主。根据沉积岩层的特征判断岩层中含有水生生物化石的为水湿环境的堆积。(2)风积地貌与风向的关系根据沙丘判断风向。沙丘的缓坡为迎风坡,如下图:,根据堆积物的大小判断风向。堆积颗粒由大到小的方向即风向,如下图。,雅丹地貌,现泛指干燥地区的一种风蚀地貌,河湖相土状沉积物所形成的地面,经风化作用、间歇性流水冲刷和风蚀作用,形成与盛行风向平行、相间排列的风蚀土墩和风蚀凹地(沟槽)地貌组合。下图为两种常见的雅丹地貌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两题。,图甲图乙,1.(2019湘赣十四校3月联考)图甲为平顶山状雅丹,推测该地貌顶部平坦的主要原因是()A.风力堆积形成B.风力侵蚀残留C.地壳运动产生地形抬升D.流水沉积作用,答案D由“河湖相土状沉积物”,可判断先有流水沉积过程;后经风化、流水与风力侵蚀而成图片中地貌形态;流水沉积形成的地貌表面会较平坦,则D正确。,2.(2019湘赣十四校3月联考)图乙为鲸背状雅丹,多出现在常年有高速大风的地方,分析两侧坡度差异的成因是()A.缓坡,迎风坡侵蚀而成B.陡坡,迎风坡侵蚀而成C.缓坡,迎风坡堆积而成D.陡坡,迎风坡堆积而成,答案B雅丹地貌分布区多出现在常年有大风的地区,迎风坡因风力强而侵蚀作用强,破坏更严重而残留物少,逐渐形成了陡峭的地形;背风坡因风力小而侵蚀作用较弱,因此地势相对和缓。,3.(2019广东韶关模拟)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河流袭夺又称河流抢水。相邻流域的河流溯源侵蚀速度不同,其中海拔较低,侵蚀速度较快的河,其源头向分水岭伸展的速度也快,最终首先切穿分水岭,导致分水岭另一侧河流的上游注入此河,成为此河支流,这就称为河流袭夺。河流袭夺是河系发展的一种现象。某科研考察小组经过考察推断山东地区的东周河袭夺了沂河上源,导致FG河段成为断头河。考察小组在考察过程中发现的现象有:在C处河流呈倒钩状弯曲,流向由向东北流突然转向西南;CD段河床突然下切,形成谷中谷,并绘制了的横剖面图(如图b);FG河段谷底宽浅,河床有大量沉积物,但河流水量十分细小;EF为沂河与东周河的分水,岭,但同FG河段一样分布有大量河流沉积物;图a为山东沂河、东周河局部区域等高线分布示意图,图c为袭夺河附近的河床纵剖面图,图中英文字母所代表的地点与图a相同。,图a图b,图c(1)考察小组认为东周河袭夺了沂河上源,请说出其能够发生袭夺的地形条件。,(2)请说出考察小组推测FG河段可能为断头河的依据。(3)说出CD河段谷中谷形成前和形成过程中流量和流水作用的差异。(4)考察小组认为图中B、E两点的位置在不断变化,请推测未来B、E两点的位置变化情况并说明理由。,答案(1)图示区域为丘陵地形,分水岭海拔高度较低;东周河的海拔高度比沂河低。(2)现在FG河段是沂河的源头,但该河段谷底宽浅,河床有大量沉积物,由此推测该河段原来流量较大,河流沉积作用明显;但现在河流水量十分细小,故推断该河段源头被截,失去水源补给,水量减少,变成断头河。,(3)形成前:河流流量较小,下蚀较弱,形成较宽的河谷地貌;形成过程中:河流流量加大,流速变快,使河流溯源侵蚀和下蚀也较为强烈,河床加深变窄,形成落差较大的谷中谷地貌。(4)B、E两点位置将会向上游源头方向移动。沂河上源被袭夺后,BC、EC河段河水注入东周河,由于东周河的海拔更低,加大了河流的落差,使河流的溯源侵蚀能力加强,所以B、E两点会向源头方向移动。,解析第(1)题,东周河袭夺了沂河上源,发生袭夺的地形条件主要从海拔角度分析。第(2)题,从河流沉积物反映的流量大小变化,推测FG河段可能为断头河的依据。第(3)题,结合CD河段谷中谷形成前后河床变化分析河流流量和流水作用的差异。第(4)题,结合溯源侵蚀推测未来B、E两点的位置变化情况。,考点三岩石圈物质循环与板块构造理论和田玉是一种深埋在地下的白云岩变质而成的大理岩,再经岩浆活动形成的岩石(这种石包玉的石与玉界限清楚,可以分离)。当岩石露出地表,经风化、流水冲刷和搬运、沉积,石与玉则分离,这便形成鹅卵石状的籽料。据此回答下面两题。,1.(2018湖北宜昌二模)籽料形成过程中的地质作用先后顺序是()A.岩浆侵入变质作用外力作用地壳运动B.变质作用岩浆侵入地壳运动外力作用C.变质作用地壳运动岩浆侵入外力作用D.外力作用变质作用岩浆侵入地壳运动,答案B由材料可知:首先由白云岩变质形成大理岩;然后大理岩被岩浆侵入,且被包入岩浆中形成新岩石;“岩石露出地表”说明有地壳上升运动过程;最后经外力作用玉、石分离形成籽料。,2.(2018湖北宜昌二模)根据材料和图片信息,图中寻找籽料的最佳地段是()A.B.C.D.,答案C由“流水冲刷和搬运、沉积”可知,籽料应位于河流落差由大变小的位置,图中刚好位于出山口而符合条件。,3.2019课标,37(1)(4),10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随着非洲板块及印度洋板块北移,地中海不断萎缩,里海从地中海分离。有学者研究表明,末次冰期晚期气候转暖,里海一度为淡水湖。当气候进一步转暖,里海北方的大陆冰川大幅消退后,其补给类型发生变化,里海演化为咸水湖,但目前湖水盐度远小于地中海的盐度。下图示意里海所在区域的自然地理环境。,(1)板块运动导致的山脉隆起改变了区域的地貌、水文和气候特征,分析这些特征的变化对里海的影响。(6分)(2)指出黑海、地中海未来演化为湖泊的必要条件。(4分),答案(1)山脉隆起,里海与海洋分离,形成湖泊(湖盆);山脉隆起,导致里海汇水面积缩小,湖泊来水量减少,湖泊面积缩小;山脉隆起,阻挡湿润气流,导致干旱,推动湖泊向内陆湖演化。(2)非洲板块及印度洋板块(继续)北移(或板块运动趋势不变)。,解析(1)山脉隆起改变了区域的地貌、水文和气候特征,抓住这些特征变化与里海由海变为湖并且面积缩小的联系即可。(2)据材料可知,黑海、地中海未来演化为湖泊的必要条件是非洲板块及印度洋板块继续北移,山脉隆起,使黑海、地中海与海洋分离。,1.岩石圈物质循环,(1)岩石圈物质循环是从岩浆到各种岩石的形成,再到新岩浆产生的过程。其间经过的地质作用主要有冷却凝固作用、外力作用、变质作用、重熔再生作用等。(2)岩浆来源于上地幔中的软流层。(3)主要岩石类型: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名师点拨判读岩石圈物质循环图的基本步骤(1)突破识图关键。先确定岩浆与岩浆岩。由于生成岩浆岩的只有岩浆,故只有一个箭头指向的方框一般为岩浆岩。(2)尝试代入验证。有两个箭头指向的方框一般为沉积岩或变质岩。,(3)避开重置陷阱在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中,有几个地方需要注意:有的图中把岩浆岩分成两类侵入型岩浆岩和喷出型岩浆岩,而有的图中只表示为岩浆岩;在其他岩石转化为沉积岩的过程中,有的示意图强调了沉积物这个环节,而有的则没有;有的示意图中只有变质岩转化为岩浆的过程,而有的示意图认为各种岩石都可以重熔再生成岩浆。,2.板块构造理论板块构造理论应结合图示从以下几点进行复习:(1)板块构造理论的主要内容:岩石圈与板块、板块内部与边缘。,(2)生长边界(海岭、断层)与消亡边界(海沟、造山带)。(3)部分地形区的板块位置大褶皱山系、大岛弧链多是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