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小麦主要病害防治技术小麦主要病害防治技术综述小麦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之一,特别是在我国北方,年种植面积4.5亿亩,仅次于水稻,居第二位。小麦病害是一个严重的问题,而且一个接一个。我国小麦常见病害有39种,其中真菌病害27种,病毒病害8种,细菌病害3种,线虫病害1种。小麦锈病已经成为小麦的主要病害,并且在历史上已经流行了几次,损失惨重。20世纪90年代前后,随着栽培制度的完善和肥水条件的改善,小麦白粉病流行频繁,损失巨大。虽然三唑类杀菌剂能有效控制小麦白粉病,但研究表明,白粉病对三唑类杀菌剂的抗性越来越强,问题非常严重。小麦赤霉病一直是长江流域的主要病害。这种疾病不仅导致产量损失,更重要的是,赤霉菌产生的许多毒素对人类和动物都是有毒的。近年来,小麦纹枯病、全蚀病和小麦叶枯病的发生日益严重,已成为许多小麦产区的重要病害。由于缺乏抗病品种,危害仍在加剧。在一些地区,病毒病和黑粉病仍然有一定的危害。据国家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统计,2012年小麦病虫害总体发生比2011年严重,发生面积10亿亩,同比增长10%,其中病虫害发生面积分别为4.5亿亩和5.5亿亩,同比增长28%和2%。小麦病虫害2012年发生4起,小麦病虫害2012年发生5起,小麦主要病害防治技术1起,小麦锈病2起,小麦白粉病3起,小麦赤霉病4起,其他小麦病害6起,小麦锈病1起,俗称“黄疸病”,是我国小麦生产中分布广、传播快、危害面积大的一种病害,流行年份减产20% 30%,严重年份甚至不收。包括条锈病、茎锈病和叶锈病,其中小麦条锈病在四川和重庆最为常见和严重。小麦条锈病是一种世界性的小麦病害。它是我国三种小麦锈病中分布最广、危害最大的一种病害。主要发生在西北、西南、黄等冬小麦区和西北春小麦区。传染病年会造成巨大损失。小麦叶锈病是谷物锈病中最普遍和最常见的小麦病害,发生在世界各地的小麦种植区。长江流域西部和南部的小麦产量较高,中国北部和东北部的一些小麦产区的小麦产量也较高。小麦茎锈病是一种世界性的小麦病害,发生在小麦生长的国家和地区。它主要流行于中国东部沿海地区、长江流域、福建、广东和广西的冬小麦区以及东北、内蒙古和西北的春小麦区,给小麦生产造成严重损失。三种锈菌在中国的分布:1 .小麦锈病,8。1.小麦锈病,9。1.小麦锈病。1.症状识别1。条锈病主要发生在叶子上,但也发生在叶鞘、茎和穗上。发病初期,夏孢子堆小而长,亮黄色,平行于叶脉,成虫期成排排列,苗期不成排,表皮开裂不明显。当小麦接近成熟时,在发病部位产生的短划线黑色冬孢子位于表皮。小麦成熟时,表皮不开裂,这与茎锈病不同。小麦锈病和叶锈病主要发生在叶子上,很少发生在茎和叶鞘上。夏季孢子圆形至长方形,橙红色,不规则分布,周围表皮开裂。在后期,圆形或长方形的黑色冬孢子散布在叶背和叶鞘上,表皮不破裂。茎锈病主要发生在茎和叶鞘上。夏季孢子大,长方形,深棕色,不规则排列,分散,有恒定数量的相连的大斑点,周围的表皮可见破裂并向外卷。小麦成熟时,在夏孢子堆内部和周围有一个黑色的椭圆形至长条状冬孢子堆,表皮在后期破裂。1.小麦锈病。共同特征根据孢子堆的大小、颜色、形状、位置和排列以及表皮渗透的特点,区分出三种锈病。农民生动地说:“条锈病是成排的,叶锈病是凌乱的,茎锈病是一个大红斑。”1.小麦锈病。三种铁锈的症状。2.三种锈菌的病原菌均属于担子菌亚门的佩兰属。锈菌是具有明显生理分化的特化寄生虫。(1)小麦条锈病的病原是条锈病和小麦特化型;夏季孢子单细胞,亮黄色,球形,表面有细刺。冬孢子是单细胞的,棕色,棒状,顶端扁平或倾斜,柄短,有色,寄主未知。(1)小麦锈病,小麦条锈病,夏孢子堆和夏孢子,小麦条锈病,冬孢子堆和冬孢子,15,(2)小麦叶锈病是由淡色锈菌引起的,夏孢子单细胞,黄褐色,球形到近球形,表面有细刺;冬孢子是单细胞的,深褐色,棍棒状,顶部宽,底部窄,顶部被截断或稍微倾斜,柄非常短,无色。小麦叶锈病夏孢子堆和夏孢子堆,小麦叶锈病冬孢子堆和冬孢子堆,1,小麦锈病,16,3,小麦茎锈病病原是茎锈病,夏孢子单细胞,暗黄色,长方形,表面有细刺;冬孢子为单细胞,深褐色,卵圆形或棒状,表面光滑,顶壁厚,横隔稍窄,柄长,顶部为黄褐色,底部无色。主要宿主是浆果和十大功劳。小麦茎锈病夏孢子堆和夏孢子堆,小麦茎锈病冬孢子堆和冬孢子堆,1,小麦锈病,17,3。三种锈病的发生规律都是依靠夏孢子通过气流传播危害,传播范围广,并可形成多次再感染。病害循环包括四个环节:越夏、秋苗侵染、越冬和春季流行。条锈病的病原菌喜冷而不喜热,因此在5-6月小麦收获季节,在22的旬平均温度下,条锈病不能侵染小麦。小麦收获后的夏孢子通过气流长距离传播到甘肃、青海、川西北等高寒地区的冬小麦,再通过气流传播到平原冬小麦地区,在秋季危害早播秋苗。当温度降至1 2时,条锈病开始越冬。第二年小麦变绿后,10天平均温度上升到5时会产生孢子,进行再感染。(1)小麦锈病,18,(1)小麦锈病和茎锈病对低温和高温都很敏感,适宜入侵的温度为18 22。夏孢子主要在福建、广东、云南等小麦产区越冬。次年春天,夏孢子逐渐从越冬区向北移动,经长江流域和华北平原到达东北、西北和内蒙古春小麦区,在春夏两季引起全国性流行。收获后,小麦被传播到西北和西南等高山地区,以度过夏季。叶锈菌对温度的适应能力强,越冬和越冬范围较广。在中国的大部分小麦地区,小麦收获后的病原体转移到夏季自生的小麦幼苗中。冬小麦在秋季出土后,病菌从自生小麦幼苗转移到秋苗中进行破坏和越冬。小麦明年返青后将继续受到感染和破坏。三种小麦锈菌对湿度的要求基本相同,都需要饱和湿度。在病原体侵入寄主之前,小麦叶片和孢子表面必须存在持续4 6小时的水膜。因此,当有大量的雨和雾时,或者当田地潮湿结露时,生锈很容易发生。(1)选择抗条锈病的小麦品种川玉14号、川玉16号、绵阳29号和绵阳30号进行防治技术研究。但应注意抗性品种的合理分布,避免单一品种。(2)加强栽培管理,适时播种,晚播可以减少秋苗锈病的发生。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典当行股权债权转换与转让专项合同
- 水电站建设监理合同规范文本
- 智能制造企业股权合作分红及智能制造解决方案合同
- 污水处理厂污水泵站建设及设备租赁合同
- 智能交通枢纽土地使用权转让与交通管理合作代理合同
- 人类专业测试题及答案
- 电竞专业测试题及答案
- 学校机构工作总结
- 新媒体试用期转正工作总结
- 心病科副护士长工作汇报
- 2021年康平县工会系统招聘笔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 一生一特长·一师一专长实施方案
- 游标卡尺的使用flash动画演示教学课件
- 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实训工作页
- 矿山救援队伍训练大纲及考核要求
- 石油钻井用钻具培训讲义课件
- 管理层财务基础知识培训
- 整理词根词缀法初中英语学习
- 立式储罐重量表
- (高清版)建筑楼盖结构振动舒适度技术标准JGJ_T 441-2019
- 电气系统调试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