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上册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课件.ppt_第1页
(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上册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课件.ppt_第2页
(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上册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课件.ppt_第3页
(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上册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课件.ppt_第4页
(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上册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瓦店中心校张玉民,2016年9月14日,厦门大学易中天教授这样评论三国演义中一位赫赫有名的人物:“此人一生,政治上最得意的一笔是挟天子以令诸侯,军事上最成功的一战是官渡之战,后果最严重的一次疏忽是放走刘备,失败得最惨的一战是赤壁之战,最受肯定的是他的才略,最受指责的是他的人品,最有争议的是他的历史功过,最没有争议的是他的文学成就。”,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者也。,曹操,即魏武帝。东汉末年政治家、军事家、诗人。字孟德,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市)人。善诗歌,其诗大都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并反映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气魄雄伟,慷慨悲凉。他的散文亦清峻整洁。与其子曹丕、曹植合称“三曹”。著有蒿里行、短歌行步出夏门行、观沧海、龟虽寿等不朽诗篇,后人辑有曹操集,观沧海,曹操,学习目标,1、会背诵这首诗歌。2、会鉴赏诗中的名句。3、能说出诗歌所表达的作者的情感。,教学重点:1、体会诗的意思。2、品味诗、词的特点。教学难点:培养感悟古代诗歌内容的能力。,观沧海是曹操的名篇,选自乐府诗集,是乐府诗步出夏门行中的第一章。是他北征乌桓时所作。公元207年,曹操亲率大军北上,追歼袁绍残部,五月誓师北伐,七月出卢龙寨,临碣石山。他跃马扬鞭,登山观海,面对洪波涌起的大海,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壮丽的诗篇,透过它,我们可以看到诗人自己的胸怀。,一、初步感知朗读诗歌听录音,读准字音及断句,感受诗人的雄伟气魄。,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比一比谁读得更棒?,朗读提示:如果你是曹操,站在山上,面对大海,身边是秋风呼啸,海面上是惊涛拍岸,你该如何朗诵这首诗。小组互读,代表发言。,二、小组探究,理解词义(充分利用手中的工具书),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ji,dn,sngzh,zi,以:连词,来。,何:副词,多么。,之:主谓之间,结构助词,取消句子的独立性。,其:代词,指大海。,以:介词,用。,1、掌握字音、字义,扫除阅读障碍,课文注释:,临:来到,文中指登上的意思。海:渤海。澹澹:水波荡漾的样子.竦峙:高高地挺立。竦,高。峙,挺立。观:看,统领全篇。萧瑟:树木被秋风吹动的声音。洪:大。行:运行。若:如同。星汉:银河。幸甚至哉:庆幸得很,好极了。至,极点。志:思想感情。,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2、内容分析成果展示,向东登上碣石山,来观赏大海的奇景。,海水多么的宽阔浩荡,碣石山高高挺立在海边。,我站在山巅,心中的波涛也像海浪在起伏。周围是葱茏的树木,丰茂的花草。,秋风瑟瑟吹来,树木簌簌作响,巨大的波涛不断的涌来(似要将宇宙吞没。),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大海,多么博大的胸怀啊)日月的升降起落,好像出自大海的胸中。,银河里的灿烂群星,也像从大海的怀抱中涌现出来的。,庆幸极了,用这首歌来表达我的志向。,观沧海赏析,观沧海是曹操的名篇。公元207年,曹操亲率大军北上。追歼袁绍残部,五月誓师北伐,七月出卢龙寨,登临碣石山。他面对洪波涌起的大海,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壮丽的诗篇。写景的十句,前六句写的是实景,后四句写的是虚景。这首诗借景抒情。将眼前海上景色和自已的雄心壮志融合在一起,诗人以沧海自比,开阔的意境,雄浑的气势,也是诗人宽广的胸怀和豪迈的气魄的表现。诗中洋溢着饱含的激情。诗人勾画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表现了开阔的胸襟,抒发了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抱负。,三、整体感知,(一)、这首诗写了几层意思?,1层(开头两句):交代观海的地点,2层(38句):描写海水与山岛。,3层(912句):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最后两句是附文,是为和乐而加,与诗的内容无关。,(实景),(想象),东临碣石,以观沧海。,这一句诗,交代了观海的地点,直陈其事,写登山所见。“观”字统领全篇。,东行登上碣石山,来观赏大海。,(二)、全诗以哪个字展开来写的?,诗人勾画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抒发了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远大抱负。,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三)、诗中哪些诗句抒发了作者“吞吐天地之志。”,.(四)、诗中哪几句是写实景?主要写了哪些景物?,(五)、诗中哪几句是写虚景?主要写了哪些景物?,观沧海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交代观海的地点,所观之景,附文为和乐而加,与诗内容无关,动荡的海水竦峙的山岛,丛生的树丰茂的草,运行的日月,萧瑟的秋风汹涌的波涛,灿烂的星汉,观,观,观,(统领全文),动静结合,动态,静态,实景,虚景,静态,观沧海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交代观海的地点,所观之景,附文为和乐而加,与诗内容无关,动荡的海水竦峙的山岛,丛生的树丰茂的草,运行的日月,萧瑟的秋风汹涌的波涛,灿烂的星汉,观,观,观,(统领全文),动静结合,动态,静态,实景,虚景,静态,【内容情感型】,解题示例,问题:,观沧海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zxxk,六、知识迁移,链接中考,【内容情感型】,问题:,解答:,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步骤一(景)这首诗勾勒了大海吞吐日月,蕴涵万千的景象。步骤二(情)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和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政治抱负。(1)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2)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zxxk,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诗人勾画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表现了作者开阔的胸襟,抒发了其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抱负。,小结本诗,七、达标检测,反馈提升,一、常识填空(口头展示)1、观沧海从表达方式看它是一首诗。2、观沧海的作者是,字,末年家、家、。他的诗以_见称。,慷慨悲壮,抒情,二、按要求写出诗句:(书面展示)1、点出诗人登临碣石山的目的的诗句是:_。2、实写诗人所见之景的句子是:_,_。_,_。3、最能体现作者博大胸怀的诗句是:_,_。_,_。4、观沧海一诗以字统领全篇,先写景,然后写景,借景抒情,表现了诗人。,三、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这首诗通过写作者在远征途中登上碣石山俯瞰大海所看见的壮观景象,展现了诗人宽广的胸襟。B诗歌前四联写诗人登上碣石山看见山岛耸立,树木茂盛,大海波澜壮阔的景象。C第五、六联通过丰富的想像,写出沧海之大,吞吐日月,含盈群星的气派。D最后一句,如一曲雄壮的乐曲,在最激越处戛然而止,悲从中来,发出感慨。,课堂小结:观沧海借诗人登山望海所见到的自然景物,实虚结合,既刻划了高山大海的动人形象,更表达了诗人豪迈乐观的进取精神。“文如其人”,曹操绝不是戏剧中那个狡猾多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