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拉图的思想核心_第1页
柏拉图的思想核心_第2页
柏拉图的思想核心_第3页
柏拉图的思想核心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试论柏拉图的理念论摘要:柏拉图作为古希腊政治哲学的代表人物,其思想对欧洲哲学产生了深远影响。理念论作为柏拉图哲学思想的核心,既体现了古希腊哲学思考的传统,充分反映了柏拉图本人对“流动”与“永恒”的追问,同时又是他政治理论的基石。讨论柏拉图的理念论,有助于整体把握柏拉图的政治哲学思想,了解西方政治思想之根源。关键词:柏拉图,政治哲学思想,理念论柏拉图作为古希腊哲学的代表人物,其思想对欧洲哲学产生了深远影响,是研究西方哲学史不能回避的哲学家;作为西方政治哲学思想上极其重要的人物,柏拉图首次提出了政治学中政体的概念,第一次系统地阐述了一家之政治思想,建构了包括政体、法制、教育等在内的“理想国”,虽以现在的眼光来看,其政治思想不乏集权主义的特征。要讨论西方政治思想之根源,必然要讨论柏拉图的哲学思想,而要讨论柏拉图的哲学思想,就要从其思想的核心理念论开始。1、 柏拉图其人柏拉图出生于公元前427年,他主要生活的年代正是经过伯罗奔尼撒战争的失败之后,雅典民主政治遭遇危机,整个古希腊的城邦制度走向衰落之时。“三十僭主”时期(公元前404年),因为有亲戚及朋友在统治集团中,柏拉图有了参政的机会,他所见的僭主们的暴政和内讧使得民主政治看来像黄金时代一般。恢复民主制度之后,柏拉图对民主政治格外宽容。但29岁的时候,他却看到他最尊敬的老师和朋友、他所认为雅典最高贵的人苏格拉底,因一项荒谬的指控,被判处死刑。这件事情极大地影响了他后来的哲学生涯。苏格拉底死后,柏拉图开始游历,这期间他的所见所闻所思,很大部分组成了他今后的政治哲学思想。公元前387年,柏拉图回到雅典,在古希腊英雄阿卡德穆的墓前建立学园(Academy)。柏拉图对“理念”与“现象”的思考,承继了古希腊哲学对人类道德、社会美德中的“不变”与“流动”进行思考的传统,在其老师苏格拉底提出要在心灵中寻找外部世界永恒的内在原则、可以用对话的方式将人类的理智和其中潜在的真理引导出来的基础上,阐发了这种智慧到底存在于何处、这种永恒的是非观念的定义等问题,形成了完整的“理念论”的思想。2、 理念论:三个比喻的哲学寓意“理念”(eidos,idea),来自动词“看”(ide),原意是“看到的东西”,希腊文将其引申为“心灵的眼睛看到的东西”,柏拉图则给“理念”赋予了特殊的涵义,即现实世界的原型、范式、本原,是唯一真实的存在。柏拉图认为,理念是独立于物质世界之外的存在。他将世界两分为可见世界(Visible)与可知世界(Intelligible)。可见世界是物质的、个别的“现在”,它总是在流动变化之中,人们不可能会对不断改变的事物产生真正的认识,而只能是对具体事物有意见(Opinion);而可知世界是理念的、一般的“现实”,它需要人们运用理智来了解,惟其如此,才能获得真正的知识(Knowledge)。可见世界是感觉世界,它变化、不稳定、有缺陷;可知世界是理念世界,它由事物的概念(Concept)组成,完美且恒定不变。理念是个别事物的“范型”,具体事物则是对这个范型的模仿,是完美理念不完美的影子。就像我们平时看到很多匹马,他们的毛色各有不同,或者其中还有缺少耳朵或者瘸腿的马,但我们都知道他们是马,因为在这些马的背后,都是一匹绝对完美的“理念的马”。同样,存在于两种世界的两种认识也是有着错误与正确之分的。存在于可见世界中的意见,因认识主体与客体的不同而呈现多样性、变化性,这并非正确的认识;而可知世界中的知识,来源于人的理智,人的理智是相同的,知识也就是唯一的、恒定的、正确的。这也是柏拉图认为数学学科美丽之所在:数学的状态是永恒的、可正确认识的。那么又要怎样获得真知呢?柏拉图将这种获取真知的方法论述为“灵魂回忆”或是“灵魂转向”。他描述了一个神话来讲述灵魂的故事:在诸神赴宴的途中因驭马者对拉载灵魂的马车失去控制,导致灵魂跌落地上折断翅膀,不能回到天上的理念领域,只能暂居于肉体。包含天赋知识的灵魂在肉体中醒来时,由于身体的干扰而忘记了所有理念,只有经过适当的训练、学习触动、提示或唤醒知识,使之明白地昭示与灵魂,并使灵魂产生一种回归本源的渴望,柏拉图称这种渴望为eros,也就是“爱”。现象是感觉经验,理念才是思想灵魂的对象,只有通过灵魂转向,去思考理念的东西,才能获得真知。柏拉图用线喻(The line simite)来说明两种世界、两种认识的区分。他说:“把一条直线分割成两个不相等的部分,然后再把每一部分按同样的比例分割,部分代表可感和可知的序列,比例表示他们相对清晰和模糊的程度。”用形象化的图示表示即为:(线喻图)在柏拉图的认识当中,理念世界的构成也是有等次的,依其由低到高表现为:自然物、人造物、数学意义、范畴意义、道德审美、善。善是世界的本原,是最高的理念,“给知识对象以真理,给认识者以认知能力的实在,就是善的理念”,“善本身却不是一个是者,它的尊严和统摄力超过是者”。对他而言,自然界中永恒不变的事物与人类道德及社会永恒不变的事物是一体的两面,他用太阳比喻善(The sun simite)。太阳是肉眼视觉的源泉,善则是“心灵的眼睛”认识的源泉;太阳使可感事物显示出来,善使可知对象向心灵显示。此后,柏拉图的思想形成了最著名洞喻(The hole simite),以此来说明其现实意义。有一群囚徒世代被锁在漆黑的洞穴里,连脖颈都锁住,不能回头或是环顾,只能面对正前方的洞壁。在他们身后有一堆火,囚徒与火中间有一堵矮墙,墙后有人形生物举着高过墙头的雕像走过。火光将雕像投影在洞壁上,形成囚徒们终生所见的“皮影戏”。而囚徒就认为这些明明灭灭的影子是真实的事物,并用不同的名字称呼它们。囚徒们习惯这种生活,他们不觉悲惨。但是,一个囚徒偶然挣脱了锁链,回过头来,生平第一次看到影像以外的事物。耀眼的火光使他不能适应,眼睛刺痛,而连洞壁上的影子也看不清了。适应一会儿之后,他开始能分清影子与雕像,雕像比影子更为真实。他想办法越过矮墙,走过火堆,进入外面的世界的时候,阳光比火光更加耀眼,也使他更加痛苦。他慢慢适应着阳光的照耀,看到阴影,看到水中的倒影,再看到真实的事物,方知外界的事物比雕像更为真实;最后看到太阳本身,知道是太阳才是是万物生长、季节变换的源泉,就像火光造就影子一般。对比三个比喻,我们可以再一次地用线喻的模型对应表示:(对比线喻图)3、 理念论在政治哲学中的体现哲学王与理想国柏拉图“洞穴神话”其实还有一个结尾:获得自由的囚徒想到他的同胞还在洞穴的黑暗中生活,他回到洞中,视图说服其他人,使他们相信洞壁上所见的不过是真实事物的影像罢了。然而他们并不相信他,认为他在外面把眼睛弄坏了,他只有与他们争论幻觉和真理、偶像与原型,因此引发众怒,被他们处死。柏拉图用这个故事比喻苏格拉底的悲剧,同时也意识到在法律和道德堕落的现存政治中,人类的出路只能是由真正的哲学家掌握政权或是政治家成为哲学家。如果说洞穴就是城邦世界,那个到洞外见过太阳的人就是哲学王,是在现实中到过理念世界真正见过“善”的人。只有让哲学王拥有权力才能免于被处死的惨剧,才能重塑城邦的精神,完成对现实城邦的改造。于此同时,灵魂也分为三个等级,对应着不同的特征和美德,现实中的人据此被划分为三个等级承担城邦中不同的分工。只有按照这种构成模式,城邦方能实现正义:(灵魂之图)或许,可以将柏拉图的理念论做一个简单总结:世界两分为可见世界与可知世界,在日常看到的现象之外,真相存在于理念;知识只能通过对理念的思考获得,认识是虚假的;善是世界的本原,是规定可知世界秩序的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