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凌海市2018年八年级生物上册5.1.1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课件新版新人教版.pptx_第1页
辽宁省凌海市2018年八年级生物上册5.1.1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课件新版新人教版.pptx_第2页
辽宁省凌海市2018年八年级生物上册5.1.1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课件新版新人教版.pptx_第3页
辽宁省凌海市2018年八年级生物上册5.1.1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课件新版新人教版.pptx_第4页
辽宁省凌海市2018年八年级生物上册5.1.1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课件新版新人教版.ppt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节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海葵,涡虫,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识别腔肠动物、扁形动物。2、概述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及它们与人类的关系。能力目标1、尝试利用观察的方法研究动物。2、运用生物学知识描述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情感目标1、初步形成动物体的形态结构、生理机能及生活习性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生物学基本观点。2、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3、形成保护环境的意识。教学重(难)点1水螅的形态结构和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2涡虫和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3、血吸虫的防治。,腔肠动物,珊瑚虫,海葵,海月水母,海蜇,常见腔肠动物,珊瑚虫,海葵,水母,海蜇,常见腔肠动物,代表动物水螅,基本特征水螅多生活在水流缓慢、水草繁茂的清洁淡水中,长约1厘米,身体几乎透明,一端常附着在水草等物体上,口周围有512条柔软细长的触手,用于探寻和捕获猎物(以小型的水蚤、蠕虫为食)。,探究思考题,1.水螅的身体能分出背面和腹面,左侧和右侧吗?这样的体形与捕食有什么关系?2.水螅怎样捕食水蚤?推测它是如何将水蚤消化的?,经过身体纵轴,可以有多个切面将身体分为对称的两部分。身体没有前后左右之分,只有上下的区别。,水螅水母海葵,辐射对称,辐射对称,便于感知周围环境中来自各个方向的刺激,从各个方向捕获猎物、进行防御。口周围有触手,适应固着生活;,辐射对称,1.水螅的体壁由哪两层细胞构成?2.什么是消化腔?消化后的食物残渣从哪里排出?3.腔肠动物特有的攻击和防御的利器是什么?在哪里分布较多?4.水螅主要通过什么方式进行生殖?,探究思考题,水螅的体壁和消化腔,口,触手,芽体,卵巢,卵细胞,外胚层,中胶层,内胚层,消化腔,水螅的刺细胞,刺针,穿刺刺丝囊,细胞核,刺丝,向外翻出的穿刺刺丝囊,水螅的生殖,芽体,正在发育的受精卵,触手,基盘,口,(无性生殖),(有性生殖),1.身体呈辐射对称。2.体表有刺细胞。3.有口无肛门。,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水螅纵切面示意图,腔肠动物是真正具有内、外两胚层的动物。内胚层:内胚层细胞所围成的空腔叫做消化腔,消化腔与口相同。吃进去的食物就在腔内被内胚层细胞消化,消化后的食物残渣仍从口排出。外胚层:有多种细胞,如刺细胞。,无性繁殖,无性繁殖:芽体,水螅芽体,腔肠动物的主要类群,现生的腔肠动物约11000种,除少数淡水生活外,其余皆海产且多数为浅海种类1、水螅纲;2、钵水母纲;3、珊瑚虫纲,腔肠动物与人类的关系,海蜇可加工成营养较高的海产品;珊瑚虫分泌的石灰质物质构成珊瑚礁,珊瑚礁可以形成岛屿,加固堤岸,还是海洋生物的主要栖息场所和庇护地。药用和观赏价值。仿生学:有些水母能预测风暴的到来。刺丝囊毒素杀伤性。然而由于过度采挖、环境污染等因素,珊瑚礁破坏严重。,1水螅的体壁构成是()A内胚层和外胚层B内胚层,中胶层和外胚层C三层细胞D一层细胞2水螅常常可以捕到与自己身体差不多大小的猎物,这主要依靠()A刺细胞B触手的缠结C发达的肌肉D口的吞噬3水螅排出食物残渣的方式是()A由肛门排出B由口排出C由胞肛排出D由细胞膜排出4水螅在营养条件好时,会进行()A有性生殖B分裂生殖C出芽生殖D孢子生殖,火眼金睛,B,A,B,C,扁形动物,绦虫,涡虫,代表动物涡虫,一、生态习性涡虫生活在淡水清澈溪流的石块下面;以水中小动物为食物;二、外部形态身体柔软、柳叶形、背腹扁平、两侧对称;体长一般1-1.5厘米;,前端:前端呈三角形,背部两侧有两个可以感光的黑色眼点;腹面:颜色浅,有口,口内有一个管状咽。,三、涡虫消化和运动,不完全消化系统:口、咽、肠,无肛门涡虫利用肌肉的收缩和腹面表皮细胞上纤毛的划动,能够做游泳状的爬行运动。,两侧对称,1.两侧对称通过身体的中轴,只有一个对称面将身体分为左、右相等的两个部分,使动物分为前端和后端,背面和腹面。2.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集中在头部,运动器官集中在腹部。3.意义:这样的体形使运动更加准确,迅速而有效,有利于动物的运动、捕食和防御。,1.寄生虫的消化器官简单,有的甚至没有专门的消化器官,靠获取寄主体内的养料生活。2.生殖器官特别发达。,寄生虫的结构特点与寄生生活相适应,华枝睾吸虫,日本血吸虫,卵随人粪入水中,卵在水中孵出毛蚴,毛蚴在螺体内发育繁殖,尾蚴逸出螺体,尾蚴经皮肤侵入人体,终寄主,钉螺(中间寄主),日本血吸虫感染人的过程,“米猪肉”绦虫囊尾蚴,猪绦虫与米猪肉,猪肉绦虫生活史,1.身体呈两侧对称;2.背腹扁平;3.有口无肛门,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寄生虫对人类的危害,1.夺取营养和正常生命活动所必需的物质2.化学性作用,寄生虫的分泌物和排泄物,或虫体死亡和解体时放出大量异性蛋白,可刺激人体产生炎症、过敏反应、血相改变和毒副作用。3.机械性作用,寄生虫可压迫和破坏组织,或阻塞腔道。4.传播微生物,寄生虫破坏粘膜,使细菌容易侵入,引起溃疡、糜烂、感染而产生炎症。,1.减少传染源,使用药物治疗病人和带虫者,以及治疗或处理保虫寄主。2.切断传播途径,杀灭和控制中间寄主及病媒,加强粪管、水管以及改变生产方式和生活习惯。3.防止被感染,进行积极的个人防护(如服药预防、涂防护剂等),注意个人卫生和饮食卫生等。,防治寄生虫的措施,1下列不属于扁形动物的是()A涡虫B血吸虫C珊瑚虫D猪肉绦虫2阅读下段文字,并回答问题:血吸虫体长仅有十几毫米,身体前端有口吸盘和腹吸盘,它依靠吸盘吸附在人体肠壁的血管和肝脏的血管内,以吸血为生,能造成人的贫血等结果,甚至引起死亡。解放以前,血吸虫病严重威胁我国特别是南方水乡劳动人民的身体健康。解放以后,党和政府带领人民开展了消灭血吸虫的群众爱国卫生运动,早在20世纪50年代末,一些地方就根治了血吸虫。血吸虫的传播途径是这样的:血吸虫卵随人的粪便排出体外在水中孵化成幼虫毛蚴。水中有一种软体动物钉螺,毛蚴钻入钉螺体内,发育成包蚴,包蚴再发育成尾蚴,这些属于幼虫阶段。但是随着发育,它们的数量不断增加,一条毛蚴在钉螺体内可发育成几万至十几万条尾蚴!尾蚴从钉螺体内出来,密集在水面。当人到水田干活时,尾蚴接触到人的皮肤,就从皮肤侵入,随血液循环到达小肠和肝脏的血管,发育为成虫。,学以致用,C,管理粪便,不让粪便污染水源;消灭钉螺;下水劳动穿防护靴。,(2)用文字和箭头划出血吸虫的生活史(发育过程)。,(3)请你设计三个方案,防止血吸虫的传播。,(1)血吸虫的成虫生活在,以为生。血吸虫动物分类上属于动物,在营养方式上属于,寄主有和。,人的小肠及肝脏的血管,吸血,扁形,寄生,钉螺,人,学以致用,3、图所示是水螅的纵切面示意图。请注明各部分名称:,_,_,_,_,外胚层,内胚层,消化腔,芽体,_,_,触手,口,学以致用,知识梳理,比较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辐射对称,两侧对称,2层,3层,弱,强,自由生活,自由、寄生生活,水螅,涡虫,有口无肛门,当堂检测,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水螅的生活环境是()A.有丰富绿藻的海水B.被污染的废C.清澈的急流的大河D.清澈而水草丰富的池塘或小河2.涡虫、海蜇等动物排出食物残渣的方式都是()A.由肛门排出B.由口排出C.由胞肛排出D.由细胞排出3.水螅的体壁围成的空腔叫作()A.体腔B.肠腔C.口腔D.消化腔4.下列动物的体壁由两个胚层构成的是()A.涡虫B.血吸虫C.珊瑚虫D.华枝睾吸虫5.涡虫的体形是()A.左右对称、背腹扁平B.辐射对称、左右扁平C.左右对称、上下扁平D.不对称、梭形6.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是()A.身体呈辐射对称B.体表有刺细胞C.有口无肛门D.以上都正确7.涡虫捕食的食物在体内的消化部位是()A.消化腔B.体腔C.肠D.口,8.水螅常常可以捕到与自己身体差不多大小的猎物,这主要依靠()A.刺细胞B.触手的缠C.发达的肌肉D.口的吞噬9.绦虫、华枝睾吸虫等寄生虫的共同特征是()A.消化器官发达B.运动器官发达C.感觉器官发达D.生殖器官发达10.下列营自由生活的扁形动物是()A.涡虫B.华枝睾吸虫C.血吸虫D.绦虫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30分)11.右图所示为水螅的纵切面示意图,据图回答:(1)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