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孔大典科文阅读答案_第1页
祭孔大典科文阅读答案_第2页
祭孔大典科文阅读答案_第3页
祭孔大典科文阅读答案_第4页
祭孔大典科文阅读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祭孔大典科文阅读答案 xx级高三上学期学分认定模块考试(语文) 命题教师:刘永胜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班别、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纸和答题卡的相应位置处。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3非选择题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处,不按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和答题纸一并收回。 第I卷(选择题 共36分) 一、基础知识:(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 A麻痹(b) 症结(zhng) 酵母菌(jio)一曝十寒(p) 蒙头转向(mng) B生肖(xio) 鞭笞(ch) 处方药(ch) 量入为出(ling) 不着边际(zhu?) C. 贮藏(zh) 重创(chung) 捋虎须(lu) 一哄而散(hng) 封妻荫子(yn) D熨帖(y) 诤友(zhng)文绉绉(zu) 方枘(ru)圆凿 虚与委蛇(y) 2.下列各组词语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组是 ( ) A枉费心机 功亏一篑 合盘托出 鬼斧神工 对簿公堂 B _ 出奇不意 汗流夹背 开门揖盗 鸠占雀巢 C平心而论 坐收渔利 共商国是 关怀备至 黄粱一梦 D进退维谷 屈意逢迎 迫不及待 怨天尤人 真知卓见 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网络歌曲词作者刻意追求“陌生化”、“小清新”等效果,导致不少歌词出现直白、浅俗、口水化等问题,_业界诟病。 为破除城镇化“千城一面”“千村一面”怪圈,留住齐鲁特色乡愁,_地方历史文 化,我省从xx年起开始全面实施“乡村记忆工程”。 在咬文嚼字发布的“xx流行语排行榜”中,“中国梦”以其清新的理念和亲民的风格广为民众认同,_十大流行语排名榜第一位。 A备受 继承 位居 B备受 传承 位居 C倍受 传承 跃居 D倍受 继承 跃居 4.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随着星星的你的热播,金秀贤不仅迅速成为韩国最炙手可热的男星,也成 为众多女性观众心目中的“男神”。 B.在 _席卷全球的情况下,我们中国的出口企业一定要在危机中寻找机遇,切不可目无全牛,只看到出口欧美这一条路,而应试图打开国内市场。 C钱钟书先生是一个十分难得的奇才,被誉为“学术泰斗”,他知识渊博,学养丰富,治学严谨,其文章达到了不赞一词的地步。 D.南太平洋岛国萨摩亚附近发生里氏8.0级地震并引发海啸。萨摩亚红十字会官员罗斯玛丽?斯诺说,目前的当务之急是确保灾民有洁净的饮水和令人满意的卫生设施。 5. 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今年的两会期间,代表们提出,只有走以最有效地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为基础的循环经济之路,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最终目标。 B“马年”春节刚过,省城“霾伏”天气又“重现江湖”,且污染程度日益发展。监测数据显示,大年初二14时,省城四个监测点的AQI高达534。 C由于彩绘陶俑埋藏环境土壤的湿度较高,出土后所处环境湿度较低,再加上光、有害气体等的影响,导致彩绘产生干裂、起翘、褪色等问题。 D据电信业内人士报料,“高额吸费电话”之所以能大行其道,是因为电信运营商参与了不法垃圾短信公司和声讯服务台的收益分成的结果。 二、社科文阅读(共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祭孔大典 祭孔,是华夏民族为了尊崇与怀念至圣先师孔子,而主要在孔(文)庙举行的隆重祀典,两千多年来,成为世界祭祀史、人类文化节史上的一个奇迹。祭孔大典是山东省曲阜专门祭祀孔子的大型庙堂乐舞活动,亦称“丁祭乐舞”或“大成乐舞”,是集乐、歌、舞、礼为一体的综合性艺术表演形式,于每年阴历八月二十七日孔子诞辰时举行。 祭孔活动可追溯到公元前478年,孔子卒后第二年,鲁哀公将孔子故宅辟为寿堂祭祀孔子,孔子故居成为世界上第一座孔庙。汉高祖刘邦过鲁,以“太牢”祭祀孔子,开历代帝王祭孔之先河。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各地纷纷建孔庙,直至县县有孔庙的盛况,孔 庙逐渐演变成封建朝廷祭祀孔子的礼制庙宇。元、明、清三个朝代皇帝为孔子举行国家祭奠的主要场所在北京孔庙。随着历代帝王的褒赠加封,祭典仪式日臻隆重恢弘,礼器、乐器、乐章、舞谱等也多由皇帝钦定颁行。历代帝王或亲临主祭,或遣官代祭,或便道拜谒,总计达196次。 祭孔大典在古代被称作“国之大典”。自唐玄宗于公元739年封孔子为“文宣王”后,祭祀孔子的活动开始升格。宋代后祭祀制度扶摇直上,明代已达到帝王规格。至清代,祭祀孔子更是隆重盛大,达到了顶峰。清朝仅乾隆皇帝一人就先后8次亲临曲阜拜祭孔子。 民国政府明令全国祭孔,其程序和礼仪做了较大变动,献爵改为献花圈,古典祭服改为长袍马褂,跪拜改为鞠躬礼。1986年,沉寂了半个世纪的祭孔大典经曲阜市文化部门挖掘,在当年的“孔子故里游”开幕式上得以重现。 “祭孔大典”的神奇魅力,充分表现在乐、歌、舞、礼四种艺术形式上。乐、歌、舞都是紧紧围绕“礼”而进行的,所有礼仪要求“必丰、必洁、必诚、必敬”。 祭孔大典用艺术的形式集中表现了儒家思想文化,体现了艺术形式与政治内容的高度统一,形象地阐释了孔子学说中的“礼”的涵义,表达了“仁者爱人”、“以礼立人”的思想,具有较强的思想亲和力、精神凝聚力和艺术感染力。发掘、抢救、保护和开发利用“祭孔大典”,对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营造和乐氛围,构建和谐社会,凝聚民族精神具有不可替代的社会价值,它所阐释的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的精髓,将 _乃至华人世界的文化传播产生积极的影响。 6下列选项中关于“祭孔大典”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A祭孔大典是华夏民族为了尊崇与怀念至圣先师孔子,主要在孔(文)庙举行的隆重祀典。 B祭孔大典是专门祭祀孔子的大型庙堂乐舞活动,亦称“丁祭乐舞”或“大成乐舞”。 C祭孔大典历经两千多年从未间断,是世界祭祀史、人类文化节史上的一个奇迹。 D祭孔大典是集乐、歌、舞、礼为一体的综合性艺术表演形式,表演紧紧围绕“礼”而进行。 7下列对历代祭孔活动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鲁哀公将孔子故宅辟为寿堂,汉高祖用“太牢”祭祀孔子,祭孔活动逐步升级。 B祭祀孔子的活动升格为国之大典,是自唐玄宗封孔子为“文宣王”以后开始的。 C清代,祭祀孔子最为隆重盛大,仅乾隆皇帝一人就先后8次亲临曲阜拜祭孔子。 D民国政府对祭孔的程序和礼仪做了较大变动,明令全国各地都要祭孔。 8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各地纷纷建孔庙,达到了县县有孔庙的盛况,孔庙 逐渐演变成封建朝廷祭祀孔子的礼制庙宇。 B中国历代帝王或亲临主祭,或遣官代祭,或便道拜谒,都对孔子进行过祭祀。 C祭孔大典用艺术的形式集中表现了儒家思想文化,形象地阐释了孔子学说中的“礼”的涵义。 D发掘、抢救、保护和开发利用“祭孔大典”,对于凝聚民族精神具有不可替代的社会价值。 三、文言文阅读(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读江南录 王安石 故散骑常侍徐公铉奉太宗命撰江南录,至李氏亡国之际,不言其君之过,但以历数 存亡论之。虽有愧于实录,其于春秋之义,箕子之说,徐氏录为得焉。 然吾闻国之将亡必有大恶,恶者无大于杀忠臣。国君无道,不杀忠臣,虽不至于治,亦 不至于亡。纣为君,至暴矣,武王观兵于孟津,诸侯请伐纣,武王曰:“未可。”及闻其杀王子比干,然后知其将亡也,一举而胜焉。季梁在随,随人虽乱,楚人不敢加兵。虞以不用宫 之奇之言,晋人始有纳璧假道之谋。然则忠臣国之与也,存与之存,亡与之亡。 予自为儿童时,已闻金陵臣潘佑以直言见杀,当时京师因举兵来伐,数以杀忠臣之罪。 及得佑所上谏李氏表观之,词意质直,忠臣之言。予诸父中旧多为江南官者,其言金陵事颇详,闻佑所以死则信。然则李氏之亡,不徒然也。 今观徐氏录言佑死,颇以妖妄,与予旧所闻者甚不类。不止于佑,其它所诛者,皆以罪戾,何也?予甚怪焉。若以商纣及随、虞二君论之,则李氏亡国之君,必有滥诛,吾知佑之死信为无罪,是乃徐氏匿之耳。 何以知其然?吾以情得之。大凡毁生于嫉,嫉生于不胜,此人之情也。吾闻铉与佑皆李 氏臣,而俱称有文学,十余年争名于朝廷间。当李氏之危也,佑能切谏,铉独无一说,以佑见诛,铉又不能力诤,卒使其君有杀忠臣之名,践亡国之祸,皆铉之由也。铉惧此过,而又耻其善不及于佑,故匿其忠而污以它罪。以佑观之,其它所诛者又可知矣。噫!若果有此,吾谓铉不惟厚诬忠臣,其欺吾君不亦甚乎! 【注】历数:指帝王继承的次序。古代迷信说法,认为帝位相承和天象运行次序相应。春秋之义:臣子为君亲讳,礼也。箕子之说:周武王灭商后,问商纣王的叔叔箕子商灭亡原因,箕子不讲商的恶,只讲存亡之理。晋国向虞国借道讨伐虢国,宫之奇劝谏,虞君不听,为晋回军时所灭。 9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徐氏录为得焉 得:恰当、适合 与:结交 数:列举 徒:仅仅 B然则忠臣国之与也C数以杀忠臣之罪D然则李氏之亡,不徒然也 10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然吾闻国之将亡必有大恶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B一举而胜焉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C当时京师因举兵来伐 D吾以情得之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11下面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其中全都属于作者批评江南录创作“失实”的一组是( ) 不言其君之过,但以历数存亡论之 其于春秋之义,箕子之说,徐氏录为得焉 国君无道,不杀忠臣,虽不至于治,亦不至于亡 今观徐氏录言佑死,颇以妖妄 吾知佑之死信为无罪,是乃徐氏匿之耳 铉又不能力诤,卒使其君有杀忠臣之名,践亡国之祸 A B C D 12下列有关原文的鉴赏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认为徐铉的江南录在评论李煜亡国这件事时,并没有言及李煜的过错,这 有悖于历史创作的“实录”原则。 B作者直言国君的最大恶行是杀害忠臣,有此恶行必然会导致国破家亡,作者列举历史上的事例证明这一观点,很有说服力。 C作者以小时候听到过的潘佑直言被杀的相关事实,来说明李氏亡国与杀害忠臣不无关系。 D作者摆事实、讲道理,指出徐铉的江南录歪曲史实,诬陷忠良,欺瞒君主,是为了达到弹劾同僚的目的。 第卷(非选择题,114分) 四、(24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吾知佑之死信为无罪,是乃徐氏匿之耳。(3分) (2)大凡毁生于嫉,嫉生于不胜,此人之情也。(4分) (3)铉惧此过,而又耻其善不及于佑,故匿其忠而污以它罪。(3分) 14、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8分) 春游南亭 韦应物 川明气已变,岩寒云尚拥。南亭草心绿,春塘泉脉动。 景煦听禽响,雨余看柳重。逍遥池馆华,益愧专城宠。 注专城:即专城居,古代称州牧太守等地方官为一城之主。 (1)这首诗描写了初春的景象,哪些方面能体现“初春”二字?全诗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感情?(4分) (2)第三联中“禽响”和“柳重”两词用得精妙,请简要赏析。(4分) 丙 申 年 祭 孔 文 作者:颜炳罡 维公元二一六年九月二十八,岁在丙申,序在仲秋,值天高气爽、花果飘香时节,山东各界人士、世界各地炎黄子孙、五洲宾朋等齐聚曲阜孔庙大成殿前,以至诚之心,崇敬之情,谨备蔬果,献以佾舞,敬祷于夫子及诸贤哲大儒神位。辞曰: 天地氤氲,燮理阴阳,衮衮华胄,诞育东方。 荜路蓝缕,野居草莽。三皇五帝,始创典章。 吊民伐罪,商汤武王。降至春秋,渐失王纲。 礼坏乐崩,五霸逞强。 大哉夫子,应时而降。宪章文武,道承三皇。 杏坛设教,门开八方。三千弟子,大道阐扬。 退修诗书,六艺始彰,韦编三绝,行囊居床。 人文化成,道始以昌。 以仁释礼,仁礼双彰。为仁由己,无欲则刚。 孝悌忠恕,践仁之方。四勿四毋,克己自强。 内省不疚,无愧俯仰。中庸为德,君子坦荡。 贫而好学,富而礼让。不怨不尤,知命守常。 仁为己任,弘毅担当。杀身成仁,以义为上。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长。 道易天下,何计栖遑?天纵之圣,木铎声响! 为政以德,举贤让良,正己正人,万民所望, 富而后教,礼乐兴邦。宽猛相济,治国有常。 博施济众,百姓安康。和而不同,德化万邦。 四海一家,大同在望。 大哉夫子,万世师表, 四海咸仰。 圣哉夫子,辉光日新,千秋传唱。 神哉夫子,明德赫赫,大道荡荡。 敬祷夫子,再现灵光:佑我华夏,保我家邦。 中国梦圆,华族永昌。以 复圣颜子 宗圣曾子 述圣子思子 亚圣孟子及诸大贤哲先儒 伏维尚飨! 洪湖贺龙高中高二年级10月月考语文试题 教师用卷 第卷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9分) 祭孔大典 祭孔,是华夏民族为了尊崇与怀念至圣先师孔子,而主要在孔(文)庙举行的隆重祀典,两千多年来从未间断,成为世界祭祀史、人类文化节史上的一个奇迹。 祭孔活动可追溯到公元前478年,孔子卒后第二年,鲁哀公将孔子故宅辟为寿堂祭祀孔子,孔子故居成为世界上第一座孔庙。汉高祖刘邦过鲁,以“太牢”祭祀孔子,开历代帝王祭孔之先河。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各地纷纷建孔庙,直至县县有孔庙的盛况,孔庙逐渐演变成封建朝廷祭祀孔子的礼制庙宇。元、明、清三个朝代皇帝为孔子举行国家祭奠的主要场所在北京孔庙。随着历代帝王的褒赠加封,祭典仪式日臻隆重恢弘,礼器、乐器、乐章、舞谱等也多由皇帝钦定颁行。历代帝王或亲临主祭,或遣官代祭,或便道拜谒,总计达196次。 祭孔大典在古代被称作“国之大典”。自唐玄宗于公元739年封孔子为“文宣王”后,祭祀孔子的活动开始升格。宋代后祭祀制度扶摇直上,明代已达到帝王规格。至清代,祭祀孔子更是隆重盛大,达到了顶峰。清朝仅乾隆皇帝一人就先后8次亲临曲阜拜谒孔子。 民国政府明令全国祭孔,其程序和礼仪做了较大变动,献爵改为献花圈,古典祭服改为长袍马褂,跪拜改为鞠躬礼。1986年,沉寂了半个世纪的祭孔大典经曲阜市文化部门挖掘,在当年的“孔子故里游”开幕式上得以重现。 祭祀孔子的典礼,称为“奠礼”。祀、奠都有陈设、呈献的意思,指的是在祭典中,陈设音乐、舞蹈,并且呈献牲、酒等祭品,对孔子表示崇敬之意。最初祭孔每年只有秋季一次,后增为春秋二次。后来,人们又在阴历八月二十七日(相传为孔子诞辰)举行大祭。这一天的祭孔仪式隆重,连在私塾念书和在学堂里学习的学生也要放假一至三天,以示敬重。参加祭孔的人员,最初只限于孔氏直系子孙。祭孔被当作国家的大典后,“家祭”仍照常进行。国祭多由皇帝专门指定的大臣、地方官或皇帝自己亲至阙里孔庙致祭。 祭孔大典是集乐、歌、舞、礼为一体的庙堂祭祀乐舞,有“闻乐知德,观舞澄心,识礼明仁,礼正乐垂,中和位育”之谓,自古以来具有巨大的文化和艺术价值。祭孔大典主要包括乐、歌、舞、礼四种形式,乐、歌、舞都是紧紧围绕礼仪而进行的,所有礼仪要求“必丰、必洁、必诚、必敬”。大典用音乐、舞蹈等集中表现了儒家思想文化,体现了艺术形式与政治内容的高度统一,形象地阐释了孔子学说中“礼”的涵义,表达了“仁者爱人”、“以 礼立人”的思想,具有较强的思想亲和力、精神凝聚力和艺术感染力,对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营造和乐氛围、构建和谐社会、凝聚民族精神具有不可替代的社会作用。 如今的曲阜祭孔大典共分为明故城开城仪式、孔庙开庙仪式、现代公祭和传统祭祀四个部分。在音乐、舞蹈和服饰等方面都有了新的发展。首先是音乐新,在原有乐谱的基础上,重新制作了开城、祭孔音乐,引入了交响乐、合唱乐团的表现形式,意在达到磅礴大气、震撼人心的艺术效果。其次是舞蹈新,大典参照中国历代孔庙雅乐等有关文献图谱,对祭孔乐舞进行了重新编排,使其更具感染力。再者是服饰新,演出使用的明代服装和道具经过重新制作,准确体现了明代祭孔的规模和盛况。更加古朴、庄严、凝重,展现了“千古礼乐归东鲁、万古衣冠拜素王”的盛况。 1.下列有关“祭孔大典”的解说,有误的一项是(C) A.祭孔大典是华夏民族为了尊崇与怀念至圣先师孔子而主要在文庙举行的隆重祀典。 B.随着历代帝王的褒赠加封,祭典仪式日臻隆重,祭孔活动开始升格。 C.祭孔活动从孔子卒后就开始时,刘邦开历代帝王祭孔之先河。 D.祭孔大典是集乐、歌、舞、礼为一体的庙堂祭祀乐舞,自古以来具有巨大的文化和艺术价值。 【】C(“卒后”改为“卒后第二年”。) 2.下列有关历代祭孔活动和议程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A.自唐玄宗开始,祭孔活动开始升格,宋明时代已达到帝王规格。 B.孔子故居成为世界上第一座孔庙,是出自鲁哀公将孔子故宅辟为寿堂祭祀孔子。 C.到了民国政府时期,祭孔程序和礼仪做了较大变动,献爵改为献花圈,古典祭服改为长袍马褂,跪拜改为鞠躬礼。 D.明故城开城仪式、孔庙开庙仪式、现代公祭和传统祭祀是如今的曲阜祭孔大典的组成部分,在音乐、舞蹈和服饰等方面都有了新的发展。 【答案】A(“宋明时代已达到帝王规格”改为“明时已达到帝王规格”。) 3.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D) A.祭孔活动两千多年来从未间断,成为世界祭祀史、人类文化节史上的一个奇迹。 B.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各地纷纷建孔庙,至直县县有孔庙的盛况,孔庙逐渐演变成封建朝廷祭祀孔子的礼制庙宇。 C.祭孔大典用音乐、舞蹈等集中表现了儒家思想文化,体现了艺术形式与政治内容的高度统一,对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营造和乐氛围、构建和谐社会、凝聚民族精神具有不可替代的社会作用。 D.自汉高祖刘邦以来,历代帝王或亲临主祭,或遣官代祭,都对孔子进行过祭祀。 【答案】D(“都对孔子进行过祭祀”没有依据。A见第一自然段末句。) 二、(一)文言文阅读(12分,每小题3分) 韦睿,字怀文,京兆杜陵人也。事继母以孝闻。睿内兄王橙、姨弟杜恽,并有乡里盛名。伯父祖征谓睿曰:“汝自谓何如橙、恽?”睿谦不敢对。祖征曰:“汝文章或小减,学识当过之;而干国家,成功业,皆莫汝逮也。” 后东宫建,迁太子右卫率,出为辅国将军。四年,王师北伐,诏睿都督众军。睿遣长史王超宗、梁郡太守冯道根攻魏小岘城,未能拔。睿巡行围栅,魏城中忽出数百人陈于门外,睿欲击之,诸将皆曰:“向本轻来,未有战备,徐还授甲,乃可进耳。”睿曰:“不然。魏城中二千余人,闭门坚守,足以自保,无故出入于外,必其骁勇者也,若能挫之,其城自拔。”众犹迟凝,睿指其节曰:“朝廷授此,非以为饰,韦睿之法,不可犯也。”乃进兵。士皆殊死战,魏军果败走,因急攻之,中宿而城拔。 睿于故旧,无所遗惜,士大夫年七十以上者,多与假板县令,乡里甚怀之。十五年,拜表致仕,优诏不许。十七年,征散骑常侍、护军将军,寻给鼓吹一部,入直殿省。居朝廷,恂恂未尝忤视,高祖甚礼敬之。性慈爱,睿抚孤兄子过于己子。历官所得禄赐,皆散之亲故,家无余财。后为护军,居家无事,慕万石、陆贾之为人,因画之于壁以自玩。时虽老,暇日犹课诸儿以学。第三子棱,尤明经史,世称其洽闻,睿每坐,棱使说书,其所发植,棱犹弗之逮也。高祖方锐意释氏,天下成从风而化。睿位居大臣,不欲与俗俯仰,所行略如他日。 (梁书卷十二列传第六) 【注释】围栅:营寨。假板:未经朝廷而对低级官吏进行任命。受任命者称假板官。释氏:佛教 4对下列句子中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A向本轻来,未有战备 轻:轻视 B朝廷授此,非以为饰 饰:装饰 C拜表致仕,优诏不许 致:归还 D暇日犹课诸儿以学 课:督促 【答案】A (轻:轻装)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B) A 南冥者,天池也 B 十年乃成 C 以状语武 D 相如因持璧却立 【答案】B.(乃:副词,“才”。A.者:助词,在形容词后,相当于“?的人”/助词,句中停顿。 C.以:介词用,拿/介词,把 D.因:介词,“趁机” /连词,于是。) 6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韦睿本性慈爱和颇有学识的一组是 (D) 事继母以孝闻并有乡里盛名 睿于故旧,无所遗惜汝文章或小减,学识当过之 睿抚孤兄子过于己子其所发植,棱犹弗之逮也 时虽老,暇日犹课诸儿以学 尤明经史,世称其洽闻 A B CD 【答案】D(A说明韦睿的“孝”;王橙、杜恽有盛名。B慈爱,仁慈爱人。多指上对下或父母对子女的爱怜,“故旧”并不属此,况且此句侧重写韦睿的疏财。D是写韦睿的第三子韦棱) 7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D) A韦睿为官廉正,把所得的俸禄赏物都分给亲朋戚友,家中无多余财物;时世崇尚传教,他却不从俗随风。 B韦睿在攻城作战中表现了出色的军事才能,他断定走出魏城门外的数百人必是骁勇之兵,于是力排众议,果断抓紧战机击败他们。 C韦睿尊老受幼。他孝顺继母,尊重年老的士大夫;抚养侄儿胜过亲儿子,虽年迈,仍督促孩子们读书。 D韦睿与王橙、杜恽在乡里都享有盛名,伯父祖征认为韦睿的文章虽比不上他们,但学问见识以及为国建功立业的才能却超过他们。 【答案】D(有盛名的是王橙、杜恽,而不包括韦睿。) 第巻 四、(21分) 翻译下边文言句子。(8分) 8.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4分) 【答案】我这样做的原因是把国家的急难放在先而把个人的仇怨放在后。得分点:“所以”、“先”、“后”各1分,判断句式,句意通顺准确1分。 9.朝廷授此,非以为饰,韦睿之法,不可犯也。(4分) 【答案】朝廷授给我这符节,不是用它来作装饰的,我的军法,是不可违抗的。 得分点:“此”、“以为”、“犯”,各1分;句意通顺准确1分。 附参考译文: 韦睿,字怀文,京兆杜陵人。侍奉继母因为孝顺而闻名。当时韦睿的妻兄王橙。姨弟杜恽,在乡里都有很大的名声,他的伯父韦祖征对韦睿说:“与橙、恽相比,你自己认为怎么样?”韦睿谦逊不敢回答。祖征说:“你的文章比起他们来或许略为逊色,但学识应该超过他们,而且在参与国家大事、为国建功立业方面,他们都比不上你啊。” 立太子后,韦睿担任太子右卫率,并出任辅国将军。天监四年,梁军北伐,梁武帝下诏让韦睿统领各路军马。韦睿派长史王超宗、梁郡太守冯道根攻打北魏的小岘城,未能攻下。韦睿在围城的营寨巡视时、发现魏城中忽然有数 百人走了出来,在城外列阵。韦睿想攻打他们,各位将领都说:“我们刚刚都是轻装而来,没有作战的准备,等我们回去穿上盔甲后,才能够向他们进攻。”韦睿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