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0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药学总论,第一章中药学的起源和中药学的发展第二章中药的产地和采集与贮存第三章中药的炮制第四章中药的性能第五章中药的应用,第一章中药学的起源和中药学的发展,药品的概念,药品:是指用于预防、治疗、诊断人的疾病,有目的的调节人的生理机能并规定有适应症、用法和用量的物质。包括化学原料药及其制剂、抗生素、生化药品、放射性药品、血清、疫苗、血液制品、诊断药品、中药材、中药饮片及中成药等。,明确几个概念,中药中药学本草,几个误区,出产于中国的药中医医生使用的药物天然药物,诃子,收涩药涩肠止泻,敛肺止咳,利咽开音作为中药百药之王,补虚、强身健胃作为蒙药、藏药,麻黄,中药草质茎入药,辛温,归肺膀胱经,发散风寒,平喘止咳,利尿消肿,用于风寒感冒,风寒引起的咳嗽、水肿。西药作为原料提取麻黄碱、麻黄素,是拟肾上腺素药,用于升压。,中药的概念,中药是指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用于预防、诊断、治疗疾病并具有康复与保健作用的物质。,中药学是研究中药基本理论和各味中药的来源、采制、性能、功效、临床应用等知识的一门学科。本草我国天然药材资源丰富,包括植物药、动物药、矿物药。由于其来源以植物药居多,使用也最普遍,所以自古以来人们习惯把中药学称为“本草”。“草药”,中药的起源和中药学的发展,先秦时期秦汉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隋唐时期宋代金元时期明代清代,早在远古时期,我们的祖先在采集食物的过程中,经过无数次的口尝身受,逐步认识到哪些植物可以食用,哪些植物可以治疗疾病,初步积累了一些关于植物药的知识,形成了原始的食物疗法和药物疗法。,中药的起源,中药的起源,1.中药的起源:“神农尝百草之滋味一日而遇七十毒”。生动而形象地概括了药物知识萌芽的实践过程,古有“药食同源”之说。2.各类药物发现的历史背景:最早的先民多以植物充饥发现植物药;进入氏族社会,弓箭的发明和使用,人们较多地接触动物逐渐了解动物药;原始社会后期,采矿和冶炼的兴起发现了矿物药。,蒲公英,蝉蜕,赭石,中药学的发展,这部分内容分为十个时期讲述,每个时期按下列内容介绍:1.该时期中药学发展特点2.该时期的代表著作:作者成书时间主要内容主要学术价值,文物考古表明,在数千年的钟鼎文中,已有“药”字出现。,“治病草,从草,乐声。”说文解字,“藥”,西周时已有专业的“医师”。,“医师掌医之政令,聚毒药以供医事。”周礼天官冢宰,诗经中涉及的植物和动物共300多种,其中不少是后世本草著作中收载的药物。诗经我我国现存最早记载具体药物的著作。,“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小雅采薇,山海经载有100余种动物和植物药,并记述了它们的医疗用途。,五十二病方载方药283首,涉及药物247种。,二、秦汉时期,最有代表性的本草著作神农本草经成书年代:大约为东汉末年,不晚于公元二世纪。作者:假托神农,若干医家集体创作主要内容:各论载药365种,分为上、中、下三品。主要学术价值:1.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本草专著。2.初步奠定了我国中药学基础。3.所载药物大多朴实有验,今尚习用。,药有三品,朴实有验,历用不衰,三、魏晋南北朝时期,最有代表性的本草著作本草经集注成书时间:南北朝梁时。作者:为陶弘景所辑。主要内容:全书七卷,分为序论和各论两部分。各论收药730种。按药物自然属性分类的方法,将所载药物分为玉石、草木、虫兽、果菜、米食及有名未用七类。,学术价值,首创了按药物自然属性分类的方法。标志着综合本草模式的初步确定,奠定了我国大型骨干本草编写的雏形。,三、魏晋南北朝时期,有代表性的本草著作雷公炮炙论成书时间及作者:南朝雷敩所著。主要内容:收录了300种药物的炮制方法。可以提高药效,减轻毒、烈之性。学术价值:为我国第一部有关炮制学方面的专著,它标志着本草新分支学科的产生。,四、隋唐时期,最有代表性的本草著作新修本草成书时间及作者:成书于公元659年,由长孙无忌、李勣领衔,苏敬编修。主要内容:全书共54卷,收药844种。分药图、图经、本草三部分。学术价值: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官修本草。采用了图文对照的撰写方法,开创了世界药学的先例,反映了当时高度发展的药学成就,对后世的本草具有深刻影响。,新修本草,该书公元731年即传入日本,并广为流传。,“凡醫生皆讀蘇敬新修本草”延喜式,四、隋唐时期,有代表性的本草著作本草拾遗成书时期:开元年间(713741年)作者:陈藏器主要内容:在新修本草基础上增补了大量民间药物(692种以上)。尤其是按药物功用特点分列为宣、通、补、泻等10类。学术价值:为中药按功效分类的发端。,唐朝已开始使用动物组织、器官及激素制剂,羊肝治疗夜盲人胞强壮身体羊靥治甲状腺,五、宋金元时期,最有代表性的本草著作证类本草成书时间及作者:公元1082年。唐慎微著。主要内容:以嘉祐补注本草本草图经为基础,广泛收录其他文献中的药学资料,收药1558种药后附列单方3000首。学术价值:方药兼收,图文并茂,首开方药对照的先例。因保存了大量早已亡佚的文献资料,文献价值极大。,六、明代,最有代表性的本草著作本草纲目成书时间及作者:公元1578年。李时珍著。主要内容:全书52卷,分序例和各论两大部分。对本草史和中药基本理论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总结和发挥。载药1892种,按自然属性分为16部60类。附方11000多首并有附图1100多幅。,学术价值,该巨著集我国16世纪以前药学成就之大成,在训诂、历史、地理、植物、动物、矿物、冶金等方面也有突出成就。该书十七世纪末即传播海外,对世界自然科学也有举世公认的卓越贡献。,七、清代,最有代表性的本草著作本草纲目拾遗成书时间:公元1765年。作者:赵学敏著。主要内容:10卷,载药921种,较本章纲目新增716种。,学术价值,增收了大量民间药和外来药,对纲目进行了重要的补充,并订正了纲目中的错误。总结了1618世纪的药学新成就,保存了一批今已散佚的方药书籍的部分内容,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冬虫夏草:补肾助阳,补肺止血化痰,胖大海:清热润肺,利咽解毒,润肠通便,金钱草:利水通淋;清热解毒;散瘀消肿,肝胆结石泌尿系结石;热淋;黄疸;疮毒痈肿;毒蛇咬伤;跌打损伤,西洋参:补肺降火,养胃生津,八、民国时期,中国药学大辞典(1935年)作者:陈存仁学术价值:近代第一部具有重要影响的大型药学辞书。,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上海名医。师从姚公鹤、章太炎。在上海中医专门学校毕业后,师从名中医丁甘仁、丁仲英父子。擅长内科、妇科及针灸科。,九、当代本草成就,著作: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药志、中药大辞典等等。1956年起,在北京、上海、广州、成都和南京等地相继建立了中医学院。1978年以来相继招收了中药学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第二章中药的产地和采集,中药的产地,由于自然条件的不同,各地所产的中药,其质量优劣不一样,其临床疗效也有差异。“道地药材”的概念:具有明显地域性的优质药材。,道地药材建泽泻泽泻醇B单乙酰酯的含量最高,道地药材,是优质药材的专用名称,其特点有:历史悠久产地适宜品种优良产量宏丰炮制考究疗效突出带有地域性,道地药材,河南的地黄、山药、菊花、牛膝四川的黄连、川芎、附子、贝母、乌头江苏的薄荷、苍术广东的砂仁、陈皮东北的人参、细辛、五味子云南的茯苓浙江的贝母山东的阿胶,中药的采集,全草类:一般在枝叶茂盛的花前期或初见花时采收。此时茎叶有效成份含量最高。不用根者,割取地上部份:益母草、青蒿、薄荷、藿香等。连根用者,连根拔起:车前草、蒲公英、败酱草、白花蛇舌草等。特殊采用:茵陈嵩以幼嫩全草入药,忍冬藤茎叶同时入药。,叶类,叶类药材,大多在将开花至花盛开时采收。此时植物生长极盛,有效成份含最高,药力雄厚,应及时采收。如艾叶、荷叶、番泻叶、罗布麻等。少数药材例外,如桑叶,宜深秋或初采收,习称“霜桑叶”或“冬桑叶”。,花类,在植物开花时采集,花蕾大多次第形成和开放,故应分批采摘。即开即采:菊花、月季花、洋金花、旋覆花等。花冠由黄转橙红时采:红花。采含苞待放的花蕾:槐花、金银花、辛荑等。花完全开放时采:蒲黄等花粉类药材。,果实、种子类,果实成熟时或将成熟时采:山楂、枸杞、川楝子等。幼果入药:枳实、青皮等。分次采成熟果实:瓜蒌。容易变质果酱,晴天清晨或傍晚采:桑椹、枸杞、覆盆子等。不宜过熟。,根、根茎类,一般在早春或深秋时节采集,“春宁宜早,秋宁宜晚”,如天麻、苍术、葛根天麻冬季采收者为“冬麻”、质佳;春季采收者为“春麻”、质次,冬麻,春麻,树皮、根皮类,通常在春、夏时节剥取树皮,如黄柏、厚朴、杜仲。根皮,应于秋后采集,如牡丹皮、地骨皮、苦楝皮。但肉桂多在十月采收,因此时油多易剥离。,动物类药物的采收,动物类药材因品种不同,采收各异。其具体时间,以保证药效及容易获得为原则。桑螵蛸应在三月中旬采收,过时则虫卵已孵化。鹿茸应在清明后45-60天截取,过时则角化。驴皮应在冬至后剥取,其皮厚质佳。小昆虫等,应于数量较多的活动期捕获,如斑蝥于夏秋季清晨露水未干时捕捉。,矿物类药物的采收,矿物类药材的成分较稳定,大多可随时采收。,磁石,中药的贮存,中药材经采集后,除少数随采随用的鲜品外,一般都要使之干燥或进行初步加工,然后才能贮存。贮存不当,不仅药材外观差,质量降低,影响疗效,而且还对人体有害。,一、中药贮存常见的变质现象,虫蛀霉变变色走油,二、中药贮存的时间与药效,用药宜“新”,一般不宜贮存太久,随着贮存时间延长,有效成分降低,影响药品质量。一些药物鲜用与干用,作用强弱有差异。如:鲜地黄寒润之性优于干地黄,其清热凉血、养阴生津之效尤佳。,少数药物“用药宜陈”,即久陈药效尤佳。陶弘景有六陈之说:狼毒、枳实、橘皮、半夏、麻黄、吴茱萸。李时珍谓不独六陈,大黄、木贼、荆芥、芫花、槐花亦宜久陈。临床还习用陈棕炭、陈艾叶等。,致于上述药品,为什么宜久陈,贮存多久才为“陈”?至今尚无定论。据报道:陈棕炭止血作用较新棕皮好,久陈者作用更显著。芫花、狼毒久陈可减轻毒性。橘皮久陈散失其挥发油及陈皮甙,有效成分含量可相对增加。槐花久陈使其芸香甙转化为鞣质,发挥止血作用;新品清肝火、降血压作用较好。,常用的中药养护方法,干燥养护冷藏养护密封养护化学剂养护对抗同贮养护气调养护,第三章中药的炮制,炮制:指中药在应用前或制成各种剂型前必须的加工处理过程,包括对原药材进行一般的修治整理和对部分药材的特殊处理。古代称为炮炙、修治、修事等,炮制的目的,除去杂质,纯净药物便于制剂和贮存降低或消除药物的毒副作用增强药物的作用,提高临床疗效,确保安全用药增强药物功效,提高临床疗效改变药性,扩大应用范围矫臭、矫味,以便于服用引经入药,便于定向用药,炮制的方法,修治水制火制水火共治其他治法,修治,纯净处理粉碎处理切制处理,枇杷叶,石韦,水牛角,天麻,水制,朱砂水飞,火制,炒炒黄、炒焦、炒炭。土炒白术、米炒斑蝥炙蜜炙黄芪、酒炙川芎、醋制香附锻煅牡蛎、煅石膏、煅血余炭、煅棕榈滩煨面裹煨、纸裹煨、直接煨烘焙微火加热,使之干燥,焦山楂,水火共制,煮醋煮芫花、酒煮黄芩蒸蒸制熟地、蒸茯苓、蒸桑螵蛸炖炖制熟地、黄精燀燀杏仁、燀马齿苋淬醋淬自然铜、鳖甲,其他制法,制霜巴豆霜、西瓜霜发酵神曲、淡豆豉发芽谷芽、麦芽,麦芽,第四章中药的性能,中药的性能,中药的性能是中药基本理论的核心部分,是用中医药理论对中药作用的性质和特征的高度概括。,主要包括如下几方面,四气五味归经升降浮沉毒性,四气,“疗寒以热药,疗热以寒药。”本经,五味,辛能散、能行,有发散、行气、行血作用。麻黄、薄荷、木香、红花。甘能补、能缓、能和,有补益、缓急止痛、调和药性、和中作用。人参、饴糖、甘草。酸能收、能涩,有收敛固涩作用。山茱萸、五味子、五倍子。苦能泻、能燥。大黄、杏仁。咸能软、能下,有软坚散结和泻下作用。海藻、昆布、鳖甲。,升降浮沉,指药物作用于人体上、下、表、里的四种趋向而言。,归经,是说明某种药物对某些脏腑经络的病变具有选择性的治疗作用,是定位、定向的药性理论。,中药毒性,是指药物对机体的伤害性,是反映药物安全程度的一种性能。,第五章中药的配伍,配伍是指有目的按照病情需要和药性特点,有选择的将两味以上药物配合同用。,前人把单味药的应用同药与药之间的配伍关系称为药物的“七情”。,“药有单行者,有相须者,有相使者,有相畏者,有相恶者,有相反者,有相杀者。凡此七情,合和视之。”神农本草经,单行,“清金散”黄芩肺热咳血,“独参汤”人参大补元气,回阳固脱,相须,两种功效相似的药物合用,能取得协同作用而互相促进疗效。如石膏配知母、大黄配芒硝、全蝎配蜈蚣。,全蝎,相使,两种不同功效的药物合用,一药为主,一药为辅,辅药能增强主药的疗效。如黄芪配茯苓、雷丸配大黄。,雷丸,相畏,两种药物合用后,一种药物能抑制另一种药物的烈性或毒性。如半夏畏生姜。,半夏,相杀,一种药物能消除另一种药物的毒性反应。如绿豆杀巴豆毒;防风杀砒霜毒。,巴豆,相恶,两种药物合用后,一种药物可以减弱或破坏另一种药物的功效。如生姜恶黄芩;人参恶莱菔子。,莱菔子,相反,两药合用后,能增强原有的毒副作用或产生新的毒副作用。如乌头反半夏。,乌头,第五章用药禁忌,配伍禁忌,十八反十九畏,十八反,本草明言十八反,半蒌贝蔹芨攻乌;藻戟遂芫俱战草,诸参辛芍叛藜芦。注:半夏、瓜蒌(天花粉)、贝母、白蔹、白芨反乌头。海藻、大戟、甘遂、芫花反甘草。人参、党参、沙参、玄参、丹参、苦参、细辛、芍药反藜芦。,十九畏,硫黄畏朴硝,水银畏砒霜,狼毒畏密砣僧,巴豆畏牵牛,丁香畏郁金,牙硝畏三棱,川乌、草乌畏犀角,人参畏五灵脂,官桂畏赤石脂。,妊娠用药禁忌,一类是药性剧烈,影响孕妇和胎儿安全的,必须禁用,其中包括毒药、泻药、大热药和破血药等,如水银、砒石、芒硝、巴豆、牵牛、大黄、乌头、藜芦、大戟、芫花、商陆、麝香、干漆、茜根、牛膝、桃仁、红花、三棱、塵虫、水蛭、虻虫、芫花、斑蝥等破血耗气的药品,都可能引起堕胎。,另一类是药性比较和缓,但对妊娠有妨碍,也须谨慎使用,其中包括辛温香窜药、消导药和利尿药等,如肉桂、厚朴、天南星、山楂、瞿麦、冬葵子、车前子等。可见,古人对妊娠用药非常慎重。,服药时的饮食禁忌,热性病忌食辛辣、油腻、煎炸类食物;寒性病忌食生冷;胸痹忌食肥肉、脂肪、动物内脏及烟酒;脾胃虚弱忌食油炸粘腻、寒冷固硬、不易消化之物;皮肤病忌食鱼虾蟹等腥膻发物及辛辣刺激性食品。,中药的煎煮方法,煎药器具选择煎药用水量煎煮用火煎煮次数、煎出量煎煮时间分类煎煮,煎药器具选择,煎药多选用陶制品(如砂锅)作煎药器具,也可用不锈钢锅,但其传热速度太快,有些饮片易粘锅,煎药时要勤搅动。,铜、铁、铝、锡制成的容器化学性质不稳定,药物所含的鞣质、黄酮、香豆精、蒽醌等多酚类物质(常为药物的有效成分)极易与其释放的金属离子结合或受其催化发生氧化,使药液颜色加深,或产生异味。朱砂等则可与铜、铁、铝等反应,生成有毒的游离汞。铝与有机酸反应,产生的有机铝随药液进入人体,在肝、肾、脑组织中蓄积后危害健康,能诱发或加重老年痴呆。,煎药用水量,煎药时可选用自来水、井水或干净的溪水煎煮中药,也有以酒浸渍药材者。加水量以水没过药面(饮片适当加压后)2厘米为度。,煎煮用火,一般先大火煮沸,再改小火,以免药汁溢出及过快熬干。对质地轻、具有升散、易挥发的药,如花、茎、叶等,大火煎,沸后改小火煮10分钟即可。对质重、具有沉降、滋补类药,如根、块、矿物质等,大火煮开后,小火慢煎约50分钟,使有效成分充分溶解在药液之中。某些中药只有经过小火慢煎才能降低或解除其毒性,如乌头、狠毒等。而解表药、清热药、芳香药,要用大火快煎,否则,会使有效成分损失过多,或改变其药性。,煎煮次数、煎出量,每剂一般需煎2次。对一些较难煎出有效成分的药料如矿物药、贝类药等,则需煎3次。成人每帖中药煎出药液量一般以200毫升为度,具体方剂遵医嘱。,煎煮时间,煎煮时间应根据药材成分的性质,药材质地,投料量的多少,以及煎煮工艺与设备等适当增减。一般来来说,解表药头煎1015min,二煎10min滋补药头煎3040min,二煎2530min;一般性药,头煎2025min,二煎1520min。,分类煎煮,先煎:一些质地坚硬的贝壳、矿石类药材,如石膏、牡蛎、龙骨、玳瑁、生鳖甲、寒水石等,较其他药先煎1530分钟,水牛角则要先煎3小时。剧毒药如生南星、生半夏及生川、草乌等,提倡先煎2小时以上,至去白芯,且口尝无麻舌感为度。,玳瑁,牡蛎,后下:煎药完成前35分钟将规定的药味放入,一般针对含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中职高考对口升学(理论考试)真题卷【生物与化工大类】模拟练习
- IMGN388-Antibody-生命科学试剂-MCE
- Human-TNFSF8-mRNA-生命科学试剂-MCE
- 2025年芜湖安徽工程大学高层次人才招聘60人模拟试卷及一套答案详解
- Golgi-laurdan-生命科学试剂-MCE
- 广平县安全培训课件
- 2025春季海南五指山市校园招聘教师15人模拟试卷附答案详解(模拟题)
- 2025年南京鼓楼医院集团安庆市石化医院招聘19人模拟试卷及答案详解(考点梳理)
- 2025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招聘48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各地真题)
- 2025年中心供应室项目发展计划
- 关于公布2016年度中国电力优质工程奖评审结果的通知
- 送达地址确认书(诉讼类范本)
- 商务礼仪情景剧剧本范文(通用5篇)
- 幼教培训课件:《家园共育体系建构与实施策略》
- 《电子制造技术-电子封装》配套教学课件
- 三坐标测量基础知识(基础教育)
- 机关档案管理工作培训PPT课件
- 厦华验厂不良整改计划表
- (高清正版)T_CAGHP 054—2019 地质灾害治理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试行)
- 新速腾保险丝对照说明(12款1.4T手豪)
- 设备管理流程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