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9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章中医学的哲学基础,哲学,哲学,是人们通过对各种自然和社会知识的总括,升华而成的关于一般规律的理性认识。探索生命奥秘,离不开对一般运动规律的理解。中医理论体系诞生于两千年前的古代社会,那时的医学家充分借助当时先进的哲学思想。其中,对中医学影响最为深刻的是元气论、阴阳学说和五行学说。,第一节精气学说,精气学说,是研究精气的内涵及其运动变化规律,并用以阐释宇宙万物的构成本原及其发展变化的一种古代哲学思想。,一、古代哲学精与气的基本概念,(一)气的基本概念气,指存在于宇宙之中的不断运动且无形可见的极细微物质,是宇宙万物的共同构成本原。,人体呼吸之气热气,气,自然界云气风气水气,万物之本原,抽象,(一)气的基本概念1、气的概念源于“云气说”。云气是气的本始意义。2、“气”在先秦时期上升为哲学概念,但有很多种名称:老子称冲气、庄子称阴阳之气。3、两汉时期被“元气说”同化,也即后来的“气一元论”,(二)精的基本概念精,是一种充塞宇宙的无形而运动不息的极细微的物质,是构成宇宙万物的本原。,人体生殖之精,精,自然界水地,万物之本原,抽象,1、精概念的产生,源于“水地说”2、周易说:“精气为物。”认为宇宙万物由精气构成。管子说:“一气能变曰精。”认为精即精微的、能够运动变化的气。周易和管子把“精”统一于“气”,(二)精的基本概念,3、是气中精粹部分,是构成人体的本原。淮南子精神训说:“烦气为虫,精气为人。”精气与烦气相对而言,精气指气中的精华部分,烦气指气中的繁杂部分。人类禀受精气而生,动物类禀受烦气而成,故人与动物不仅形体有异,而且人的精神、情感、智慧也为动物所不及。,(二)精的基本概念,二、精气学说的基本内容,(一)精气是构成宇宙的本原(本原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由精气所构成的,宇宙万物的生成皆是精气自身运动的结果。自然界之清阳之气上升为天宇宙自然界之浊阴之气下降为地,(一)精气是构成宇宙的本原(本原论),精气有“无形”与“有形”两种不同的存在形式一是弥漫而运动的状态,细小分散,肉眼不能察觉无形(习惯称之为“气”)一是凝聚而稳定的状态,形成看得见摸得着的物体有形(习惯称之为“形”)结论:有形无形皆为气“有形生于无形”,二者处于不断相互转化、运动状态。,(二)精气的运动与变化(运动论)1、精气的运动精气的活力很强,运动不息。精气具有运动的性质,其运动促使整个自然界的运动变化。,(二)精气的运动与变化(运动论),2、精气运动的形式主要有升、降、聚、散等几种,呈现出规律性。升与降、聚与散,虽是对立的,但保持着协调平衡关系。升由下向上降由上向下聚物生散物消,(二)精气的运动与变化(运动论),3、精气运动的结果(气化)气化的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气与形、形与形、气与气、有形之体自身的不断更新变化。,(三)精气是万物联系的中介(中介论),由于精气是天地万物生成的本原,天地万物之间又充斥着无形之气,且这无形之气还能渗入有形实体,与已构成有形实体的气进行各种形式的交换活动,因而精气可为天地万物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中介性物质。,(三)精气是万物联系的中介(中介论),1.维系着天地万物之间的相互联系精气作为天地万物之间的中介,维系着天地万物之间的相互联系,使它们成为一个整体。通过气的中介作用,人与天地万物的变化息息相通。,(三)精气是万物联系的中介(中介论),2.使万物得以相互感应事物间的相互感应是自然界普遍存在的现象,各种物质形态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都是感应。由于形由气化,气充形间,气能感物,物感则应,故以气为中介,有形之物间,有形之物与无形之气间,不论距离远近,皆能相互感应。,(四)天地精气化生为人人为宇宙万物之一,人亦由精气构成。人类与宇宙中的他物不同,不仅有生命,还有精神活动,故气中的精粹部分所化生。如淮南子天文训说:“烦气为虫,精气为人。”人生由天地阴阳精气凝聚而成,人死又复散为气。,(三)精气学说在中医中的应用,中国古代哲学的精气学说奠基于先秦至秦汉时期。这一时期正值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阶段,故古代哲学的精气学说,作为一种宇宙观和方法论,渗透到中医学中,对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及临床各科的发展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一)对中医学精气生命理论构建影响,1.对中医学精学说建立的影响(生命过程的物质性)中医学的精,是指藏于脏腑中的液态精华物质,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古代哲学的精学说,对中医学的精理论的产生,起到了重要的方法学作用。,2.对中医学气理论形成的影响(生命过程的运动性)中医学的气,是指人体内生命力很强、不断运动且无形可见的极细微物质,是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体生命活动的动力推动和调控着人体内外的新陈代谢,激发着物质与能量的转化感受和传递各种生命信息,注意!古代哲学的精、气与人体内的精、气的区别古代哲学的精与气,其内涵是同一的,是关于宇宙本原的概念;中医学所讲的人体内的精与气,其内涵是有别的,是关于人体生命的产生和维系的认识。精与气的概念,在古代哲学与中医学中是有明显区别的:宇宙中的精或气的概念较为抽象,人体内的精与气的概念更为具体。,(二)对中医学整体观念构建的影响精气哲学思想渗透到中医学中,促使中医学形成了同源性思维和相互联系的观点,构建了中医的整体观念。人自身的完整性(精气构成人体组织器官,并且是贯通其间的中介)整体观念人与自然环境统一性(精气是构成人与自然万物的同一性物质,其间交通是必然的),第二节阴阳学说,阴阳学说,是研究阴阳的内涵及其运动变化规律,并用以阐释宇宙间万事万物的发生、发展和变化的一种古代哲学理论,是古人探求宇宙本原和解释宇宙变化的一种世界观和方法论。,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阴阳学说的主要内容,1.掌握阴阳的概念和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2.了解阴阳学说的形成和发展3.了解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阴阳概念的形成来自于对太阳的观察。,原始含义日光的向背,温暖,太阳,明亮,上升,运动,兴奋,男,月亮,寒冷,晦暗,下降,静止,抑制,女,一、阴阳的基本概念,阴阳的概念大约形成于西周。西周时期的诗歌中已有“阴阳”一词的多处记载。周易中的易卦由阴爻(-)和阳爻()组成。春秋战国时期,阴阳上升为哲学的高度,形成系统的理论易传。,阴阳,是对自然界相关事物或现象对立双方属性的概括。,所以,阴阳并不专门代表个别具体的事物或现象,而是代表相关事物和现象对立双方的属性意义。,二、事物的阴阳属性划分,三、阴阳的属性特征,阴阳贯穿于一切事物之中,可运用于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分类归纳。,1.阴阳的普遍性,阴阳者,数之可十,推之可百,数之可千,推之可万,万之大,不可胜数,然其要一也。,素问.阴阳离合论,阴阳的属性特征具有普遍性、相关性、相对性。,阴阳属性的划分,一定要在相关事物或现象的范畴之内。,2.阴阳的相关性,阴阳所分析的事物或现象,必须是在同一范畴,同一层次或同一交点,即相互关联的基础上。,如:天与地,是对宇宙而言;男与女,是对性别而言;上与下,是对方位而言。,三、阴阳的属性特征,3.阴阳的相对性,事物或现象的阴阳属性不是绝对的,而是随着特定条件的改变,具有明显的相对性。,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可分性:即属阴或阳的事物还可以再分阴阳,即所谓阴中有阳,阳中有阴。如昼夜分阴阳,太极图等。(2)转化性:在一定条件下,阴阳属性可以互相转化:即阴可转化为阳,阳也可转化为阴。(3)可变性:随着划分(确定)事物阴阳属性的条件的改变,事物的阴阳属性亦随之改变。如四季。,四、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阴阳之间的相互关系,阴阳的相互转化,阴阳交感与互藏,阴阳的互根互用,阴阳的对立制约,阴阳的消长平衡,阴阳的自和与平衡,1.阴阳的对立制约,对立阴阳两个方面的属性截然相反,是相互对立、相互排斥的关系。制约阴阳双方在一定限度内存在着相互制约的特性,是相互牵制、相互约束的关系。,阴阳对立制约是指自然界的一切相关事物和现象,其阴阳两个方面都存在着相互斗争和相互抑制的关系。,原理:相反对立制约,2.阴阳的交感与互藏,交感是指阴阳二气在运动中相互感应而交合,亦即相互发生作用。互藏是指相互对立的阴阳双方中的任何一方都包含着另一方,即阴中有阳,阳中有阴。,阴阳互藏是阴阳双方交感合和的动力根源天之阳气为何能降,地之阴气为何能升?古代哲学家是用“本乎天者亲上,本乎地者亲下”(周易乾传)来解释的。也就是说,天气虽在上,但内涵地之阴气,即阳中有阴,有“亲下”之势,故天气在其所涵地之阴气的作用下下降于地;地气虽居下,但内寓天之阳气,即阴中涵阳,有“亲上”之势,故地气在其所涵天之阳气的鼓动下上升于天。如此则天气下降,地气上升,阴阳交感。,3.阴阳的互根互用,指相互对立的事物或现象之间,始终存在着相互依存和相互为用的关系。,互根阴阳任何一方都不能脱离对方而单独存在,每一方都以对方的存在作为自己存在的前提和条件。互用在阴阳相互依存的基础上,阴阳双方相互资生、相互促进和相互助长。,基础阴阳互藏:指相互对立的阴阳双方的任何一方中都蕴含有另一方,即阳中蕴含阴,阴中蕴含阳。,如春夏阳气生而渐旺,阴气也随之增长,天气虽热而雨水增多;秋冬阳气衰而渐少,阴气随之潜藏,天气虽寒而降水较少。如此维持自然界气候的相对稳定,即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谓“阳生阴长,阳杀阴藏。”,4.阴阳的消长平衡,此长彼亦长:阴随阳长;阳随阴长此消彼亦消:阴随阳消;阳随阴消,含义是指阴阳双方的量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处于不断的增长和消减的变化之中。,原因阴阳对立制约导致阴阳互为消长,阴阳互根互用导致阴阳皆消皆长。,阴阳互为消长,阴阳皆消皆长,阴阳对立制约,阴阳互根互用,此长彼消:阳长阴消;阴长阳消此消彼长:阳消阴长;阴消阳长,根据阴阳自和:是指阴阳双方自动维持和自动恢复其协调平衡状态的能力和趋势。,5.阴阳的相互转化,含义指相关事物或现象对立的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向其各自相反方向转化。,内在因素互根互用是转化的内在根据。消长平衡是转化得以发生的前提。,“重阳必阴,重阴必阳”、“寒极生热,热极生寒”,阴阳转化的形式(2种)渐变:如一年四季之中的寒暑交替,一天之中的昼夜转化等,即属于“渐变”的形式。突变:夏季酷热天气的骤冷和下冰雹,急性热病中由高热突然出现体温下降、四肢厥冷、面色苍白、冷汗淋漓、脉微欲绝等,即属于“突变”的形式。,6.阴阳的自和与平衡,自和是指阴阳双方自动维持和自动恢复其协调平衡状态的能力和趋势。,平衡是指阴阳双方在相互斗争、相互作用中处于大体均势的状态,即阴阳协调和相对稳定状态。,达到相对的动态平衡,阴阳运动的相互联系,动力源泉,对立制约,互藏,交感,相互作用,形式,互根互用,相反,相成,产生推动,运动变化,消长,转化,联系纽带,内在根据,五、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一)说明人与自然的统一性,“人与天地相应也”,素问,人体的阴阳平衡是生命的根本,应与四时寒、热、温、凉的变化相适应。因此,人体与自然界的协调统一关系,是人体生存和健康的必备条件。,(二)用阴阳归属人体组织结构,(三)用阴阳概括生理功能,物质与功能的矛盾运动:阳气(阳)促进物质的新陈代谢阴精(阴)功能活动的物质基础,人体正常的生命活动,就是阴阳保持协调平衡的结果。,阴阳失调,阴盛,阴阳偏盛,实寒证(阴胜则寒),伤阳,兼阳虚(阴胜则阳病),阳盛,实热证(阳胜则热),伤阴,兼阴虚(阳胜则阴病),阴虚,阴阳偏衰,虚热证(阴虚则热),不能生阳,阳虚(阴损及阳),阳虚,虚寒证(阳虚则寒),不能生阴,阴虚(阳损及阴),阴不制阳,阳不制阴,(四)用阴阳说明病理变化,阳偏盛阴偏盛正常实证阳偏衰阴偏衰正常虚证代表阳代表阴,(五)用阴阳来指导疾病诊断,善诊者,察色按脉,先别阴阳。,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疾病的发生、发展及其变化的根本机理在于阴阳失调,因此,在临床上,只有分清阴阳,抓住疾病的本质,才能有效地指导临床辨证。,阴阳属性归类,(六)用阴阳来指导疾病治疗,1.确定治疗原则,(1)损其有余:阴或阳一方偏胜但未损及对方,此为实证,应损其有余,即实则泻之。,阴盛,阴阳偏盛实证,实寒证寒者热之(热性方药),伤阳,兼阳虚(酌加温阳药),阳盛,实热证热者寒之(寒性方药),伤阴,兼阴虚(酌加养阴药),泻其有余,调整阴阳,补其不足,损其有余.,阴虚,阴阳偏衰虚证,虚热证补阴阳病治阴,壮水之主,以制阳光。,阳虚,虚寒证补阳阴病治阳,益火之源,以消阴翳。,补其不足,(2)补其不足:阴或阳一方偏衰或阴阳俱损时,此为虚证,应补其不足,即虚则补之。,(3)阴病治阳、阳病治阴,阴虚不能制阳而导致阳相对偏盛的虚热证,即“阴虚内热”,治宜补阴以制阳,此即“阳病治阴”;,阳虚不能制阴而导致阴相对偏盛的虚寒证,即“阳虚外寒”,治宜补阳以制阴,此即“阴病治阳”。,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则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善补阴者,必于阳中求阴,则阴得阳升而泉源不竭。,明张景岳,2.归纳药物性能,寒、凉属阴,一般寒性或凉性药物,能减轻或消除疾病的热象。温、热属阳,一般温性或热性药物,能减轻或消除疾病的寒象。,(1)归纳药性:药物分为寒、热、温、凉四性,又称四气。,(2)分析五味:,五味是指药物的辛、甘、酸、苦、咸五种滋味。,滋味不同,药效不同。,辛、甘属阳;酸、苦、咸属阴,以药物之性纠正机体阴阳之偏,第二节五行学说,木、火、土、金、水这五类物质是自然界中最主要的五类物质,古人也就利用它们的特性及其相互关系来对自然界中一切事物进行归类和说明,因此,原始的五行概念便被抽象发展成为了五行学说,成为了一种哲学概念,成为了古代用以认识和分析事物的一种思想方法和理论工具。,五行学说的主要内容,1.掌握五行的概念和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2.了解五行学说的形成和发展3.了解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一)五行学说的基本概念,“五”,指木、火、土、金、水五种基本物质。“行”,指运动和变化。五行: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的运动变化,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所谓“五行”,如同“阴阳”一样,它也不过只是一个哲学概念,是一种认识和分析事物的思想方法,中医学不过是在当时条件下利用它来阐述自己的一些认识而已,没有什么特别玄妙的地方。,(二)五行的特性,1.木曰曲直,木的特性:凡具有生长、升发、条达、舒畅等特性的事物和现象,都归属于“木”。,2.火曰炎上,火的特性:凡具有温热、升腾、向上等特性的事物和现象,都归属于“火”。,3.土爰稼穑,土的特性:凡具有生化、承载、受纳等特性的事物和现象,都归属于“土”。,4.金曰从革,金的特性:凡具有肃杀、潜降、收敛等特性的事物和现象,都归属于“金”。,5.水曰润下,水的特性:凡具有寒凉、滋润、向下、静藏等特性的事物和现象,都归属于“水”。,五行的特性,虽然来源于对金木水火土的具体观察,但古人已将其运用于对一切事物属性的总概括,它早已超脱了其各自意义的本身,而具有更为广泛、更为抽象的涵义。,所以,五行的特性具有广泛抽象的含义,(三)事物的五行归类,1.直接归类(取象比类法)是运用形象思维,根据被研究对象与已知对象在某方面的相似或类同,从而认为两者在其他方面也可能相似或类同,并由此推测被研究对象某些性状特点的认知方法。,2.间接推演(推演络绎法)自然界中有许多事物无法以直接归类法纳入五行之中,因此古人运用间接推演法。,自然界和人体的阴阳属性归类表,(四)五行的生克关系,1.五行相生相生:指五行中某一行事物对于另一行事物具有资生、促进和助长作用。,五行相生规律和次序:,相克:指五行中某一行事物对于另一行事物具有抑制、约束、削弱等作用。,五行相克规律和次序:,2.五行相克,(四)五行的生克关系,土水,克,3.五行制化,制,是制约、克制;化,是生化、变化。五行制化:是指五行之间具有生中有制、制中有生的生克协调配合关系。,木,火,土,生,生,克,所以五行中的任何一行,都有“生我”、“我生”和“克我”、“我克”四个方面关系,任何一个事物都是受着整体调节控制的,而本身又影响着整体。,(四)五行的生克关系,4五行胜复五行胜复,是指五行中一行亢盛(即胜气),则引起其所不胜(即复气)的报复性制约,从而使五行之间复归于协调和稳定。,木,火,土,金,水,复气,胜气,五行胜复,属五行之间按相克规律的自我调节。五行胜复的原因:一是由于五行中一行的太过;二是由于五行中一行的不足。五行胜复的规律是:“有胜则复”。现胜气,而后有复气产生,以对胜气进行“报复”,使胜气复平。五行胜复,又称“子复母仇”。因五行中的一行亢盛,即为胜气;其所不胜,是为复气,又恰为其所胜之子。复气之母受胜气所害,复气制约胜气,为母复仇,故称“子复母仇”。,5.相乘、相侮,相乘、相侮是五行在异常情况下的相克变化,即为事物发展变化的反常现象。,相乘:是指五行之间相克太过的异常变化。相乘的次序同相克:木乘土、土乘水、水乘火、火乘金、金乘木,相乘原因:其一是五行中某一行(被克方)本身虚衰/不足,如土虚木乘;其二是五行中某一行(克方)过度亢盛/太过,如木旺乘土。,(四)五行的生克关系,相侮:是指五行之间反向克制的异常变化。又称反克。,相侮的次序与相克相反:木侮金、金侮火、火侮水、水侮土、土侮木。,相侮原因:其一是五行中某一行(被克方)本身过强(太过),使克它的一行相对为弱,反而被强者所克制,如木亢侮金。其二是五行中的某一行本身(克方)过度虚弱(不及),被克方相对过强,强者克制弱者,如金虚木侮。,(四)五行的生克关系,相克与相乘次序相同,但相克是正常情况下的克制关系,在人体为生理现象;相乘是异常情况下的过度克制,在人体则为病理现象。相乘和相侮均为异常相克,相乘是按相克次序克制,而相侮则是按相克次序的反向克制。而且对于某一行(太过或不及)来说,相乘或相侮可以同时出现。如:木过强(太过),则木亢乘土、木亢侮金木过虚(不及),则木虚金乘、木虚土侮,小结:,(五)五行的母子相及1母病及子母病及子是指五行中的某一行异常,累及其子行,导致母子两行皆异常。一般规律是:母行虚弱,引起子行亦不足,终致母子两行皆不足。母虚子虚母子两虚,2子病及母子病及母是指五行中的某一行异常,影响到其母行,终致子母两行皆异常。一般规律有三:子亢母盛子母皆盛“子病犯母”;子弱母虚子母俱虚;子亢损母子盛母衰“子盗母气”。,二、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一)解释生理现象,1.说明五脏的生理特性,肝属木:肝性条达,恶抑郁,有疏泄之功心属火:心居膈上,有温煦之功脾属土:脾居中焦,化生气血肺属金:肺性清肃,以降为顺肾属水:肾有藏精,主水之功,五行学说将五脏分别归属于五行:肝属木、心属火、脾属土、肺属金、肾属水,并以五行来说明各脏的生理特性。,五脏的功能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资生和制约关系,即相生和相克关系。,2.阐述五脏的相互关系,相克:肝木条达以疏泄脾土之壅塞木克土心之阳热以制肺金之肃降太过火克金脾土运化以制约肾水之泛滥土克水肺气肃降以克制肝阳之上亢金克木肾水上承以制心火之亢烈水克火,本脏之气太盛,他脏之气制约;本脏之气虚损,他脏之气补之,二、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相生:肝藏血以济心木生火心之阳以温脾火生土脾散精以充肺土生金肺肃降以助肾金生水肾藏精以养肝水生木,(二)解释病理传变,1.相生关系的传变是指病变顺着或逆着五行相生次序的传变。主要为“母病及子”和“子病犯母”两种类型。母病及子(顺传):指病变由母脏累及到子脏,如肾病及肝。子病犯母(逆传):又称子盗母气,指病变由子脏波及到母脏,如心病及肝。,二、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是指病变顺着或逆着五行相克次序的传变。相乘:指相克太过而为病。正常情况,肝木制约脾土,如果肝木过强或脾土过虚时,可导致肝气横逆犯脾胃的病理变化,即“木旺乘土”和“土虚木乘”。相侮:指反克为病。正常情况,肺可制约肝,如果肺虚或肝旺,可表现为肝火犯肺的病理变化,即“木火刑金”。,2.相克关系的传变:,返回本节,返回目录,二、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五脏病变可以相互影响,传变有一定规律,但在临床上,有时病证的传变规律并不完全遵循五行生克的次序进行,因此,不能机械地套用五行生克传变规律来认识病理,必须根据临床实际情况辨证分析,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注意,返回本节,返回目录,二、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三)指导诊断疾病,面见青色,喜食酸味,为肝病面见赤色,口味苦,脉洪,为心病脾虚病人,而面见青色,是肝病犯脾心脏病人,而面见黑色,是肾水凌心,确定五脏的病变部位,返回本节,返回目录,二、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四)指导临床治疗,1.指导脏腑用药中药具有颜色和气味:五色:青赤黄白黑无味:酸苦甘辛咸,生白芍,返回本节,返回目录,二、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丹参,石膏,白术,生地,(四)指导临床治疗,难经七十七难说:“见肝之病,则知肝当传之于脾,故先实其脾气。”。,2.控制疾病的传变根据五行生克乘侮,五脏中一脏有病,可以传及其他四脏发生传变。,疾病传变的关键:盛则传,虚则受,返回本节,返回目录,二、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四)指导临床治疗,(1)根据相生规律确定治疗原则(相生是母子关系)虚则补其母,用于治疗母子两脏的虚证。注意:并非说子脏虚弱者只补其母脏即可,而是说子脏虚弱者应在补养子脏的基础上兼补养其母脏。滋水涵木益火补土培土生金金水相生,3.确定治疗原则,返回本节,返回目录,二、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四)指导临床治疗,(1)根据相生规律确定治疗原则(相生是母子关系)实则泻其子,用于治疗母子两脏的实证。注意:并非要我们见到母脏亢盛时只泻其子脏而置母脏于不顾,而是要我们在清泻母脏盛实的基础上兼以清泻其子脏,以使病邪速除。泻火清木宣金澄土泻土清火,3.确定治疗原则,返回本节,返回目录,二、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2)根据相克规律确定治疗原则异常相克(相乘、相侮)是强弱关系抑强:抑制功能过亢之脏;适用于相克太过引起的相乘相侮。,返回本节,返回目录,二、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2)根据相克规律确定治疗原则扶弱:扶助功能虚弱之脏适用于相克不及引起的相乘相侮。,返回本节,返回目录,二、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抑木扶土法:适用于木旺土虚培土制水法:适用于土虚水盛佐金平木法:适用于金虚木盛泻南补北法:适用于水虚火旺,3、指导针灸取穴将手足十二经近手足末端的井、荥、输、经、合“五输穴”,分别配属于木、火、土、金、水五行。在治疗脏腑病证时,根据不同的病情以五行的生克规律进行选穴治疗。4、指导情志疾病的治疗情志相胜疗法:悲胜怒;恐胜喜;怒胜思;喜胜忧;思胜恐。(华佗医太守、范进中举、张子和),中医学思维方法的特点一、宏观观察二、注重整体研究三、擅长哲学思维四、强调功能联系,宏观观察,是指总体地动态地观察和把握人体的生命活动规律。把人类看作是自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西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测试卷(A)(含解析)
- 部门安全知识培训课件
- 指令解析技术-洞察及研究
- 基于区块链技术的2-氟-4-溴苯甲酸供应链溯源与质量风险预警模型开发
- 基于AI的阻抗匹配优化算法在非线性负载下的鲁棒性验证
- 地质工程中力锤参数化反演与岩体力学特性非线性关联
- 国产核心部件的国产化率不足对高端凝点实验器成本控制与性能平衡的挑战
- 可降解材料在分拣机耗材环节的循环经济价值重构
- 可拆装式电热水器模块化架构下的热力学循环优化路径研究
- 反光筒灯表面污渍自清洁涂层在酸性雨区的长效性验证
- 江苏语文单招试题及答案
- 2024第41届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预赛试题(含答案)
- 直播分成合同协议
- 【9化一模】2025年安徽省合肥市包河区中考一模化学试卷(含答案)
- 塑料软包装质量安全管理制度2024.05
- 2025年(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保教知识与能力》模拟测试题及答案(共三套)
- 物业管理服务项目进度保证措施
- 土石方水利工程资质挂靠协议
- 文化体育中心(文化馆)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GB/T 10810.1-2025眼镜镜片第1部分:单焦和多焦
- GB/T 45265-2025下肢假肢增材制造通用技术要求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