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人教版)《29 古诗两首》_第1页
三年级下(人教版)《29 古诗两首》_第2页
三年级下(人教版)《29 古诗两首》_第3页
三年级下(人教版)《29 古诗两首》_第4页
三年级下(人教版)《29 古诗两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9古诗两首,清明,(唐)杜牧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乞巧节是古人非常喜欢的一个节日。传说那天是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日子,因为织女心灵手巧,人间的女子希望能在这一天向织女乞取智巧。乞巧的方式很多。有的在那天晚上,登上事先搭好的彩楼,对着月亮,用五彩线穿九孔针,先穿好的叫得巧,后穿好的叫输巧。有的在那天中午的阳光下,放一碗水,把绣花针放在水上面,根据碗底针影的样子,确定是得巧还是输巧。,林杰(831847)字智周,福建人,唐代诗人。小时候非常聪明,六岁就能赋诗,下笔即成章。又精书法棋艺。卒,年仅十七。全唐诗存其诗两首。,乞巧林杰,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xio,q,xio,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七月七日这一天晚上,人们纷纷抬头看看浩瀚无际的天空,因为牛郎织女将会在这一天渡过银河来鹊桥相会。,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这一天晚上,家家户户的人们,对月穿针,向织女乞求一双巧手,所穿的红线都用了无数条。,作业:1.搜集拜新月迢迢牵牛星七夕等描写中国传统节日的古诗读一读。2.搜集一些民间故事或者神话传说读一读。,第二课时,学习提示:,1.根据课前搜集的资料,说一说你对课题的理解及对作者的了解。2.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试着读出诗的节奏。3.想想这首诗的意思,体会作者的感情。4.背一背,把古诗积累下来。,嫦娥偷吃了丈夫从西王母那儿讨来的不死之药后,飞到月宫。但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她倍感孤寂。嫦娥向丈夫倾诉懊悔后,又说:“平时我没法下来,明天乃月圆之候,你用面粉作丸,团团如圆月形状,放在屋子的西北方向,然后再连续呼唤我的名字。到三更时分,我就可以回家来了。”翌日,丈夫照妻子的吩咐去做,届时嫦娥果由月中飞来,夫妻重圆,中秋节做月饼供嫦娥的风俗,也是由此形成。表现这一情节的嫦娥图,当是世人渴望美好团圆,渴望幸福生活的情感流泄。,嫦娥奔月,李商隐(813858)唐代文学家。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与杜牧齐名,称“小李杜”。其诗风与杜甫更为接近。,了解作者,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精美的云母屏风放在床前,夜色已深,烛光暗淡,屏风上的烛影也越来越暗。天将拂晓,银河已逐渐西移,随着天色将明,晨星渐渐隐没。,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嫦娥应该后悔偷吃了灵药,眼望着碧海青天,夜夜心情孤寂。,李商隐二十几岁就高中进士,怀有远大的理想和抱负,但在实现理想的过程中屡屡遇到挫折,妻子又早早地去逝,此时诗人和嫦娥的心情一样孤独寂寞。本文借环境、人物嫦娥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孤独凄凉的心境。,资料介绍:,我会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