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曾祺PPT课件_第1页
汪曾祺PPT课件_第2页
汪曾祺PPT课件_第3页
汪曾祺PPT课件_第4页
汪曾祺PPT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中文111班,.,2,我事写作,原因无它:从小到大,数学不佳。考入大学,成天泡茶。读中文系,看书很杂。偶写诗文,幸蒙刊发。百无一用,乃成作家。弄笔半纪,今已华发。成就甚少,无可矜夸。有何思想、实近儒家。人道其理,抒情其华。有何风格?兼容并纳。不今不古,文俗则雅。与人无争,性情通达。如此而已,实在无啥。,汪曾祺我为什么写作,.,3,汪曾祺为人为文,文章秋水芙蓉,处世和蔼可亲,无意雕言琢句,有益世道人心。,.,4,汪曾祺简介,汪曾祺(1920.3.51997.5.16),江苏高邮人,中国当代文学史上著名的作家、散文家、戏剧家,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早年毕业于西南联大,历任中学教师、北京市文联干部、北京文艺编辑、北京京剧院编辑。在短篇小说创作上颇有成就。,.,5,汪曾祺出生江苏高邮城镇旧式地主家庭,从小就受到良好的传统教育和艺术的熏陶,中学时代就读于高邮县中学和江阴南菁中学,表现出强烈的爱好文学的倾向。1939年至1943年在西南联大中文系学习。汪曾祺虽未获得毕业证书,但在校期间,他读书之博之杂,让后人称道,加上名师的熏染,使其打下了丰厚的精神底子。他的大学生活,在其一生中占有重要的地位。,.,6,1939年考入西南联大中国文学系,师从沈从文等名师。1940年开始写小说,受到当时为中文系教授的沈从文的指导。1943年毕业后在昆明、上海执教于中学,出版了小说集邂逅集。1948年到北平,任职历史博物馆,不久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四野南下工作团,行至武汉被留下接管文教单位(现武汉市第39中学)。1948年出版第一个作品集邂逅集。1950年调回北京,在文艺团体、文艺刊物工作。1956年发表京剧剧本范进中举。1958年被划成右派,下放张家口的农业研究所。1962年调北京市京剧团任编剧。1963年出版儿童小说集羊舍的夜晚。“文革”中参与样板戏沙家浜的定稿。1978年发表小说骑兵列传。1980年发表小说受戒,受到普遍赞誉,随后一发不可收。20世纪80年代后,写了许多描写民国时代风俗人情的小说,受到很高的赞誉,生平经历简介,.,7,汪曾祺在西南联大读书时,颇为沈从文器重,师从沈从文等名家学习写作。他的第一篇小说灯下经沈先生指导并推荐发表,即后来成为名篇的异秉。,处女作,.,8,作品一览短篇小说:受戒大淖记事鸡鸭名家异秉羊舍一夕小说集:邂逅集晚饭花集茱萸集初访福建散文集:逝水蒲桥集孤蒲深处人间草木旅食小品矮纸集汪曾祺小品艺术小品集汪曾祺:文与画文学评论集:晚翠文谈剧本京剧:沙家浜(主要作者)京剧:范进中举文集:汪曾祺自选集汪曾祺文集(共四卷,小说卷散文卷文论卷戏曲剧本卷汪曾祺全集(共八卷,小说卷散文卷戏剧卷其他卷汪曾祺(共五卷,说戏五味谈师友文与画人间草木,.,9,现已出版汪曾祺短篇小说选、晚饭花集、汪曾祺自选集以及多卷本汪曾祺文集等十几个作品集。他的小说被视为诗化小说,其中大淖记事获1981年全国短篇小说奖。受戒最终获1980年全国短篇小说奖。他还写散文、评论和剧本。他与人合作改编、加工的沙家浜深受观众的喜爱。其散文端午的鸭蛋被选入中学语文课本。,.,10,汪曾祺作品中写高邮旧生活的小说、散文颇具特色,最具思想性和艺术价值,奠定了他在当今中国文坛不可替代的地位。,.,11,汪曾祺所作小说多写童年、故乡,写记忆里的人和事,在浑朴自然、清淡委婉中表现和谐的意趣。他力求淡泊,脱离外界的喧哗和干扰,精心营构自己的艺术世界。自觉吸收传统文化,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显示出沈从文的师承。在小说散文化方面,开风气之先。,创作风格,.,12,“我所追求的不是深刻,而是和谐。”“我写的是美,是健康的人性。美,是什么时候都需要的。”“我喜欢疏朗清淡的风格,不喜欢繁复浓重的风格,对画,对文学,都如此。”“我曾戏称自己是一个中国式的抒情人道主义者,大致差不离。”“我非常重视语言,也许我把语言的重要性推到了极致。我认为语言不只是形式,本身便是内容。”“我们有过各种创伤,但我们今天应该快活。”汪曾祺,人物自述,.,13,汪曾祺散文的特色,没有结构的苦心经营,也不追求题旨的玄奥深奇,平淡质朴,不事雕琢,娓娓道来,如话家常。写风俗,谈文化,忆旧闻,述掌故,寄乡情,花鸟鱼虫,瓜果食物,无所不涉。文如其人,汪曾祺散文的平淡质朴,不事雕琢,缘于他心境的淡泊和对人情世故的达观与超脱,即使身处逆境,也心境释然。不注重观念的灌输,但发人深思。,.,14,汪曾祺小说的特色,汪曾祺的小说充溢着“中国味儿”。在创作上追求回到现实主义,回到民族传统中去。在语言上则强调着力运用中国味儿的语言。除净火气、感伤,达到恬静、淡泊,在展示美与健康的人性对于自卑、平庸、麻木的心理状态,作者都有所针砭,但毕竟同情与悲悯要多于批判。同时,也常常对人性的丑恶发出深沉的叹喟。,他说:“我是一个中国人”,“中国人必然会接受中国传统思想和文化影响”。儒、道、佛三家,“比较起来,我还是接受儒家的思想多一些”;不过,“我不是从道理上,而是从感情上接受儒家思想的”。“我写的是美,是健康的人性”。,.,15,代表作受戒,一辈子以短篇小说和散文驰名当代中国文坛的汪曾祺,没有写过长篇小说,这里介绍一下他的著名短篇小说受戒。,.,16,受戒描写的内容包括和尚们的宗教生活和民间的世俗生活两部分。和尚们的宗教生活是充满着人间烟火气或者说世俗性的。聪明漂亮的主人公明海在家叫小明子,是从小就确定要出家的。他的家乡出和尚。当和尚对当地人来说是一种谋生的职业,因为当和尚有很多好处,可以吃现成饭,可以攒钱,将来还可以还俗娶亲。不仅出家的目的是世俗的,寺庙里的生活方式也如此,充满了尘世的气氛。荸荠庵的小和尚过着很清闲的日子,连早课、晚课也不做,只是敲几声磐,然后挑水、喂猪。在为数不多的几个和尚中,大概只有一个老和尚最守规矩,他是吃斋的,但过年时也破戒。明子的舅舅仁山是“当家的”,掌管寺庙里里外外的俗务。二师父仁海是有老婆的,夫妻俩在庙里过起了逍遥自在的小日子。三师父精明能干,风流倜傥,能玩牌,会“飞铙”,还长于唱山歌小调。这个庙里无所谓清规,连这两个字也没有人提起。他们吃肉不瞒人,年下也杀猪。他们也举行宗教仪式,可那欢快的场面更像是人生的舞蹈。有时,“一场大焰口过后,也像一个好戏班子过后一样,会有一个两个大姑娘、小媳妇失踪,跟和尚跑了”。在对和尚们的生活习俗作了充分的铺叙后,作品又以小英子家为中心,展开了明丽的田园牧歌式的水乡世俗生活画卷。这是一个自给自足的农业文明社会,人与环境自然和谐。小英子一家4口人,尽管性格不同,但都禀承了劳动人民的优秀品格。小英子热情泼辣,心灵手巧,热爱劳动。她和常往她家跑的明海青梅竹马,两小无猜。明海会画花,小英子就把它们绣出来。他们共同劳动,一起薅草,车水,“扌歪”荸荠随着岁月流逝,春去秋来,他们的心田里渐渐长出了爱情的苗子。受戒这个题目是带有反讽性的,“受戒”本来是和尚表明接受佛门戒律的仪式,而就在明海受戒的同时,两个小主人公的爱情也走向成熟。明海在受完戒与小英子划船回家时,两人表白爱情,把船划进了芦苇荡。小说结尾处以写景暗示了性的成熟。,受戒内容简介,.,17,作品背景,受戒,这是作家汪曾祺十七岁那年,抗战爆发时,避难到了一个小寺庙里住了几个月的亲身经历与感受,最早曾以庙与僧为题在上海大公报发表,1980年才重新写成了受戒。两部作品比较后发现,两小说都有“回忆”的特点,但相隔了近三十五年,作家对往事的回忆是完全不同的,因此小说风格也完全不同。庙与僧严格说来,只是受戒的创作素材,作家对人生的理解,还停留在好奇阶段,并无成熟的见解。经过几十年的发酵,才酿成醇美清新的受戒。,.,18,受戒,作品中和尚们的宗教生活和民间的世俗生活两个部分的内容是相通的,具体的联结就是明海的行动;不仅如此,两个部分还互相印证,流贯着共通的精神中国人的求生意志。受戒有着一种内在的欢乐,浸润着深受儒家思想影响的现世主义精神,令人想起诗经和古代乐府中那些欢快的民歌。这是一首人生的赞歌,赞颂了纯朴健康的人性之美。,.,19,受戒通过一个世俗化的佛门故事,描写了普通人的人生欢乐,表达了对纯朴的民间日常生活的肯定与赞美,同时也含蓄的表现出对清规戒律的否定和批判。在小说中的人们包括和尚们看来,做和尚和种地、经商、做工一样,不过是一种职业,并不把和尚看作是一种异常的事件。菩提庵(叫讹为荸荠庵)的和尚们,也和常人一样,娶妻生子、赌钱吃荤,率性随意的生活。对待佛事,也只当作一种谋生的手段。作者对小和尚明子和英子的纯真热烈的爱情,做了细腻的诗意描绘,表达了由衷地赞美之情,充分肯定了佛门子弟一对小儿女的这种普通人的感情、欲望。,受戒-主题意蕴,.,20,受戒以平淡的方式叙述佛门故事。情节结构是平淡的,叙述态度也是平淡的,情节是明海出家当和尚的故事。情节是平淡的,并无紧张曲折的矛盾冲突、跌宕起伏扣人心弦的波澜,结构是平淡松散的,没有环环相扣首尾呼应有开头有结尾的那种严谨和完整。表现方式是平淡的,没有细腻的描写,没有象征隐喻、比喻比拟、对比烘托等多种多样的表现手法。作者以平淡含蓄的方式叙述和尚们的这些故事,叙述明子和小英子的爱情。叙述和尚们作为普通人的人生欢乐,这就含蓄地表达了对原始淳朴的民间日常生活的肯定和赞美,含蓄地表现出对清规戒律的否定和批判。,受戒-主题方式,.,21,受戒具有一种清新独特的田园抒情风格,有点像陶渊明的诗。这种风格的形成,是由于受戒在文体风格上,追求小说与散文、诗歌的融合,淡化情节和人物性格心理。受戒将散文笔调和诗歌的意境营造手法引入小说创作,以纯朴淡雅的语言、自然洒脱的笔调,充满感情地抒写南方水乡的自然风光,写人的美(明子和小英子母女三人),写日常生活中的诗意,写明子和小英子的富有情谊的共同劳动,薅草、车水、打场、看场,掰荸荠和他们萌发的朦胧的爱情,从而构成一幅原始浑朴的南方水乡生活的诗意化图景,形成了清新的田园抒情风格。,受戒-风格特色,.,22,评受戒,“欢乐”似乎确是汪曾祺赋予受戒的“意义”,他说:“我的作品的内在的情绪是欢乐的。我们有过各种创伤,但是我们今天应该快乐。一个作家,有责任给予人们一份快乐,尤其是今天。”黄子平对此的描述是“悲愤哀伤惶惑,愁云密布的文学天空中蓦然出现了一抹亮色,却不是主张走出伤痕(其实是粉饰伤痕)的批判家们所希望的那种亮色。”(汪曾祺的意义,1989)不能不说,受戒不仅是对新时期之前的共和国文学“不谈爱情”、“政治挂帅”、“主题先行”的反叛,同时也构成对同时期方兴未艾的“伤痕文学”、“反思文学”的反拨。,.,23,评受戒,“依照当年的批评模式,人们为了肯定受戒,努力要在其中读出“人民性”、“反封建”的意义,诸如“作者满怀敬意地开掘出普通劳动者身上的内在的性格力量和精神美,同时他也对劳动人民的旧社会身受的重重苦难表示深深的同情。”(陆建华动人的风俗画,1981),.,24,评受戒,“作者为两个小恋人选择受戒与庙宇这样的时间和空间,尤其具有诙谐的机智,无疑是对神的嘲弄,对人的自然情感与生活权利的肯定。”(季红真传统的生活与文化铸造的性格,1983);,.,25,评受戒,“受戒中小和尚与村姑的爱情故事,是对禁锢人性的宗教的嘲弄,还是借描写半僧半俗的生活,表示对那种略带原始韵味的人情美的热衷呢?或藉此反衬城市那种物欲横流的丑恶世界?”(周荷初汪曾祺小说的美学评析,1988),.,26,评受戒,受戒虽然没有大淖记事那么直接地涉及到性,但也颇有人从中读出了性爱的意味:“题目是受戒,主题却是破戒,写的是佛门,歌颂的是尘世。写尘世之美又写得彻底:不仅有和尚娶亲、赌钱、杀猪、吃酒以及农家乐等场面事件,而小说结尾小和尚明子竟在刚受完戒和小英子划船回家的水路上,两人就盘算了如何叛佛皈俗,将船划进密密的芦花荡里去了这一大胆别致的情节,使小说对充满虚伪的神的世界的否定达到十分精采的境地。”(汪家明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1987),.,27,受戒,汪曾祺在短篇小说受戒中表达了独特的审美理想,这就是在行为空间上,重视人的世间关系的协调;在行为主体上,表达了超功利的洒脱的爱和美;在行为目的上,表现为对传统文化中乌托邦社会的构筑,这一审美理想构成了受戒重要的文化价值,确立了它在文学史上的地位。,.,28,汪曾祺博学多识,情趣广泛,爱好书画,乐谈医道,对戏剧与民间文艺也有深入钻研。他一生所经历的轰轰烈烈的大事可谓多矣,例如启蒙救亡、夺取政权、反右斗争、“文革”、改革开放等等。但他深感现代社会生活的喧嚣和紧张,使读者形成了向往宁静、闲适、恬淡的心理定势,追求心灵的愉悦、净化和升华。人们都有这样的体验:狂泻喧腾的大瀑布之美固然可敬可畏,然而置身清丽澄明的小溪边,观鱼游虾戏,听流水潺潺,不是让人忘掉精神疲惫而顿感其乐融融吗?汪曾祺把自己的散文定位于写凡人小事的小品,正是适应了中国读者文化心态和期待视野的调整。,平静淡泊的汪曾祺,.,29,价值意义汪曾祺在中国当代文坛上的贡献,就在于他对“大文化”“大话语”“大叙事”的解构,在于他对个体生存的富有人情味的真境界的昭示和呼唤,在于他帮助人们发现了就在自己身边的“凡人小事”之美。美在身边,美在本分。汪曾祺散文的精神气质和艺术神韵之所以能对读者产生强大的魅力,就在于他对“凡人小事”的审视,能做到自小其“小”,以小见大,而不是自大其“小”,以小媚“大”。必须指出,汪曾祺写“凡人小事”的小品文深蕴着他独特的人生体验,但其效用并不只是自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