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建中缓释片剂型设计_第1页
小建中缓释片剂型设计_第2页
小建中缓释片剂型设计_第3页
小建中缓释片剂型设计_第4页
小建中缓释片剂型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药药剂学设计性实验报告小建中缓释片的制备工艺设计 专业班级:中药学121班 组 长: 小组成员: 指导教师: 完成日期:成绩评定: 摘 要当今社会生活节奏日益加快,因饮食而导致的胃肠疾病已经非常普遍。此类疾病多因长期的饮食不规律以及不科学-如夏季嗜食生冷所致,其治疗效果需循序渐进,方可有所收效,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中医药理论在治疗肠胃疾病方面有相当深入的研究,小建中汤作为经典的补益剂,功能温中补虚,缓急止痛。用于脾胃虚寒,脘腹疼痛,喜温喜按,嘈杂吞酸,食少心悸及腹泻与便秘交替症状的慢性结肠炎,胃及十二直肠溃疡。小建中汤为该方的传统服药方式,汤剂存在煎煮繁琐,药液味苦量大,脂溶性和难溶性活性成分浸提不完全等缺点。而小建中颗粒该剂型不具缓释作用,且服用量大。改进后的小建中缓释片作为近来中药研究的前沿和热点,克服了小建中汤和小建中颗粒的缺点,服用方便,减少服药次数,大大提高了患者服药的顺应性。缓释剂可以使血药浓度保持在比较平稳持久的有效范围内,避免了峰谷现象,提高了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特别适合需要长期服药的慢性胃肠疾病患者。关键词:小建中汤;胃内滞留型;缓释片目录摘 要I1 绪论11.1缓释片的概述12.实验方法与预期结果32.1材料与仪器32.2实验方法(缓释片的剂型设计)32.3建立质量标准352.4药品稳定性试验72.5主要药效学研究82.6临床前毒理学研究82.7新药的临床研究.92.8预期结果9参考文献91 绪论在21世纪,时间和知识得到了空前的重视,从学生到工薪族纷纷加快生活节奏以挤出更多时间。我们的饮食选择更加丰富和健康了,但是最流行的的却是难以称得上优秀的快餐。饮食作为我们能量的直接来源却得不到合理对待,导致慢性肠胃疾病非常普遍。在这篇文章里,我们用中医药理论着重研究了脾胃虚寒型胃肠病以及这方面的经典方剂-小建中汤的剂型改进问题。1.1缓释片的概述缓释片主要是起到缓解推迟甚至控制药品中缓释成分在体内释放的作用,目的有两个,一是减轻药物对肠道及人体的刺激,保护机体;二是持续供药,维持血液中药物含量稳定,达到治疗的目的。缓释制剂释药主要原理是溶出原理,扩散原理及溶蚀与扩散,溶出结合作用。缓释剂的骨架片主要有三种类型:溶蚀性骨架片,不溶性骨架片和亲水性凝胶骨架片,释药机制各不相同。由不可溶解但可溶蚀的蜡质材料制成的溶蚀性骨架片是通过孔道扩散与蚀解控制药物来释放。不溶性骨架片的药物释放是液体穿透骨架,将药物溶解然后从骨架的沟槽中扩散出来。亲水性凝胶骨架片中药物的释放与药物性质有关亲水凝胶遇水后形成凝胶,水溶性药物的释放速度取决于药物通过凝胶层的扩散速度,而水中溶解度小的药物,释放速度由凝胶层的逐步溶蚀速度所决定,不管哪种释放机制,凝胶最后完全溶解,药物全部释放。 1.1.1缓释片的特点生物利用度好:由于其释放速度由凝胶层的逐步溶蚀速度所决定,避免了药物服用后短时间内释放完全,以致机体吸收不完全造成浪费。稳定性好:片剂为干燥固体,某些易氧化变质及潮解的药物可借包衣保护,光线、空气、水分等对其影响小。可靠性好:计量准确,片剂内药物含量差异较小,卫生标准也容易到达。1.1.2缓释片的给药系统缓释片是指药物和一种或多种惰性固体骨架材料通过压制或融合技术制成片状的可控制制剂的释药速率,一般起控释、缓释作用的制剂。大多数骨架材料不溶于水其中有的可以缓慢地吸水膨胀。骨架片(MatrixTablets)是缓控释制剂的重要组成,传统的骨架片按制剂骨架材料的不同可分为不溶性骨架缓控释片、亲水凝胶骨架缓控释片、蜡质骨架缓控释片以及混合材料骨架缓控释片4 种。其中,亲水凝胶骨架缓控释片可作为可溶性药物和难溶性药物的载体,是目前口服缓、控释制剂的主要类型之一,约占上市骨架片品种的60%70%。与一般骨架片相比,新型骨架片主要是在制备工艺方面进行了改进,通过多层骨架缓控释技术、几何异型骨架技术等方式使药物实现定速、定位、定时释放的目的。1.1.3小建中缓释片的研究意义小建中汤系伤寒论名方,具有温中补虚、和里缓急之功效,主要用于治疗中焦虚寒以及气血阴阳不足之虚劳里急证。历代医家对小建中汤的论述颇多,无论是通过方义还是临床应用,都显示出小建中汤的价值相当可观,尤其在调理和治疗消化系统疾病和增强体质方面,都起着积极作用1。但做为该方的传统服药方式,汤剂存在煎煮繁琐,药液味苦量大,脂溶性和难溶性活性成分浸提不完全等缺点。小建中颗粒温中补虚,缓急止痛。用于脾胃虚寒,脘腹疼痛,喜温喜按,嘈杂吞酸,食少心悸及腹泻与便秘交替症状的慢性结肠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小建中颗粒剂剂型克服了汤剂煎煮不便,服用量大以及液体制剂易霉变等缺点,具有吸收快,效果迅速:剂量小,口感好,可调色、香、味;生产设备简单易操作;服用、携带、贮藏和运输都方便等优点。但小建中颗粒该剂型服用不是特别方便,且服用量大,颗粒剂制作成本相对较高,且含有中药浸膏或以糖为主要赋形剂的颗粒剂容易吸潮结块,潮解从而发生微生物繁殖、药物降解等变化。小建中颗粒处方中加有糖粉,但临床中许多中焦虚寒、肝脾不和的糖尿病患者摄入的糖量须严格控制,所以禁止服用。而改进后的小建中缓释片作为近来中药研究的前沿和热点,既保持了其良好的药用效果,又克服了小建中汤和小建中颗粒的缺点,使其的应用得到了大大的提升。相对于汤剂和颗粒剂,小建中汤缓释片主要优点有:一、服用方便,减少服药次数,每日一次或数日一次给药,大大提高了患者服药的顺应性。二、缓释剂可以用最小的剂量达到最大的药效,减少总剂量。三、缓释剂可以使血药浓度保持在比较平稳持久的有效范围内,避免了峰谷现象,提高了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特别适合需要长期服药的慢性胃肠疾病患者。四、保质期长,避免了资源的浪费。2.实验方法与预期结果2.1材料与仪器2.1.1药材:桂枝、白芍、炙甘草、大枣、生姜2.1.2辅料:糊精、羟丙基甲基纤维素(HPMC)、PVPP、十八醇、碳酸氢钠(NaHCO)、微晶纤维素(MCC)、硬脂酸镁2.1.3仪器:直形冷凝管 圆底烧瓶 单冲压片机2.2实验方法(缓释片的剂型设计)2.2.1 处方及工艺设计(1)处方:桂枝90g、白芍180g、炙甘草60g、大枣60g、生姜90g、糊精、缓释辅料羟丙基甲基纤维素(HPMC)、PVPP、十八醇、碳酸氢钠(NaHCO)、微晶纤维素(MCC)、硬脂酸镁。(2)处方分析:此方温中补虚,缓急止痛。用于脾胃虚寒,脘腹疼痛,喜温喜按,嘈杂吞酸,食少心悸及腹泻与便秘交替症状的慢性结肠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辛温之桂枝温阳气,祛寒邪;酸甘之白芍养营阴,缓肝急,止腹痛。佐以生姜温胃散寒,大枣补脾益气。炙甘草益气和中,调和诸药,是为佐使之用。芍药配甘草,酸甘化阴,缓肝急而止腹痛。六药合用,温中补虚缓急之中,蕴有柔肝理脾,益阴和阳之意,用之可使中气强健,阴阳气血生化有源,故以“建中”名之。糊精作为赋形剂,其余缓释辅料的作用与用量确定将在“小建中缓释片的制备工艺的研究”中做进一步介绍。(3) 工艺设计: 桂枝、生姜挥发油的提取选用质量优良的桂枝、生姜(1:1),洗净,放入50烘箱内烘干,粉碎(40目)。准确称取180g桂枝和生姜的混合粉末,按固液比加入一定量的水,浸泡一定时间后进行水蒸气蒸馏。蒸馏液加入氯化钠至饱和,用乙醚萃取,萃取液浓缩,用无水硫酸钠干燥,得浅黄色的精油,计算得油率:得油率=(得油量/称取木香量)100%本实验先通过单因素法,比较了同因素不同水平下得油率的大小,进而考察了不同浸泡时间、加水量、蒸馏时间对得油率的影响。设计实验方案,以得油率为指标,考察浸泡时间、加水量、蒸馏时间三个因素的最优水平,并对结果进行方差分析,考察三个因素对得油率的影响大小。正交实验因素水平见表1及表2。 表1桂枝、生姜挥发油提取的优选正交实验因素水平水平因素A浸泡时间/hB蒸馏时间/hC加水量/倍11.03421.54532.056表2 挥发油提取正交表实验号1(A)2(B)3(C)得油率1111 2122 3133 4212 5223 6231 7313 8321 9 3 32K1K2K3R 提取后用分液漏斗将蒸馏后的水溶液与挥发油分离,并将所提取的挥发油低温保存。 提取非挥发性成分上述桂枝、生姜的药渣与白芍180g、炙甘草60g、大枣60g用适宜容器加蒸馏水煎煮.单因素试验基础上,考察浸泡时间、煎煮时间、加水倍量、煎煮次数对各成分煎出率的影响,最终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芍药苷的含量,来确定最佳煎煮提取方案2。因素水平见表3及表4。表3小建中汤煎煮工艺优选正交实验因素水平 A B C D水平 浸泡时间/min 煎煮时间/min 加水量/倍 煎煮次数/次 1 30 20 10 12 60 40 15 23 90 60 20 3表4 煎煮工艺正交表实验号ABCD芍药苷含量1111 12122 23133 34212 35223 16231 27313 28321 39332 1芍药苷含量K1K2 K3R 将煎煮得到的提取液放入烧杯等适宜容器中,加热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101.12(65)的清膏。3 用“水/醇法”除杂质,在清膏中加入乙醇(分析纯),使乙醇浓度达到50%,充分搅拌,静置8小时,滤过,得滤液。3 以减压蒸馏法回收乙醇。 将除杂后的清膏置于烧杯等适宜容器中加热浓缩成稠膏,备用。 桂枝、生姜水蒸气蒸馏法挥发油与蒸馏水的混合液药渣分液挥发油蒸馏水 图1 桂枝、生姜挥发油的提取图2 小建中缓释片的制备工艺流程图缓释片压片均匀干颗粒整粒干颗粒干燥小颗粒制粒湿颗粒团辅料挥发油乙醇稠膏搅拌再静置8h后滤过乙醇减压蒸馏滤液清膏浓缩煎液稀释液加入分液后的蒸馏水煎液合并滤液煎煮三次桂枝、生姜的药渣与白芍、炙甘草、大枣2.2.2小建中缓释片的制备 (1)制备工艺 在稠膏中加入全部挥发油、缓释辅料4(羟丙基甲基纤维素(HPMC)、PVPP、十八醇、碳酸氢钠(NaHCO3)、微晶纤维素(MCC)和糊精,使之成为“握之成团,轻压即散”的湿颗粒团。湿颗粒团过12号筛进行制粒。 得到的颗粒在6080下干燥30分钟。 干颗粒再过1012目筛进行整粒,整粒后加入少量硬脂酸镁,混匀。 得到的颗粒使用压片机直接进行压片,得到成品小建中汤缓释片。(2)处方筛选单因素考察5 凝胶骨架种类:基础处方中其他条件不变,选择等量HPMC K4M、HPMC K15M、HPMC K100M作为亲水凝胶骨架,制作胃内漂浮片,测定其释放度,观察片剂形态、起漂时间、持漂时间。再测定起12h累计药物释放量。选择其中释放最彻底,起漂时间较短,持漂时间较长的片剂。最终选择为HPMC K15M作为骨架辅料。凝胶骨架用量:分别选择HPMC K15M10 40.00mg,45.00mg,50.00mg,60.00mg作为亲水凝胶骨架基础处方中其他条件不变,改变MCC用量,保证片重一定,按制备方法制备胃内漂浮片,测定其释放度,观察漂浮性能。选择累积释放量较低的辅料用量。起漂剂种类:分别选用等量的NaHCO3、Na2CO3、CaCO3作为起漂剂,其他条件不变制备胃漂浮片,测定其释放度,观察漂浮性能。选择辅料起漂时间短,持漂时间最长的NaHCO3作为起漂剂。起漂剂用量:分别选择NaHCO3 45.00mg,50.00mg,55.00mg,60.00mg作为起漂剂,基础处方中其他条件不变,改变MCC用量,保证片重一定,按上述制备方法制备胃内漂浮片,测定其释放度,观察漂浮性能。膨胀剂种类:基础处方中其他条件不变,选择等量的PVPP、CCMC-Na、CMS-Na作为膨胀剂,按上述方法制作胃内漂浮片,测定其释放度,观察漂浮性能。再测定起12h累计药物释放量。选择其中释放最彻底,起漂时间较短,持漂时间较长的片剂。最终选择为PVP为膨胀剂。膨胀剂用量:分别选择PVP 15.00mg,20.00mg,25.00mg,30.00mg作为膨胀剂,基础处方中其他条件不变,改变MCC用量,保证片重一定,按上述制备方法制备胃内漂浮片,测定其释放度,观察漂浮性能。根据结果,确定PVP用量。助漂剂种类:固定其他条件不变,分别选用等量的十八醇、单硬脂酸甘油酯、硬脂酸作为助漂剂进行对比实验。按照述方法制备小建中汤胃漂浮片,测定其释放度,观察漂浮性能。根据实验结果,选择助漂剂。助漂剂含量:分别选择十八醇 0.00mg,25.00mg,30.00mg,35.00mg作为助漂剂,基础处方中其他条件不变,改变MCC用量,保证片重一定,按上述制备方法制备胃内漂浮片。定其释放度,观察漂浮性能。根据结果,确定十八醇用量。 表5.辅料类型对药物漂浮情况的影响辅料起漂时间持漂时间溶出状态释放度(6h)123 正交试验设计6 通过单因素考察,选择亲水凝胶骨架HPMC K15M,起泡剂NaHCO3,膨胀剂PVP,助漂剂十八醇四个对药物释放度影响较大的因素,进行四因素三水平正交实验,以药物释放度为主要考察指标,同时考察片剂形态、起漂时间、持漂时间。以综合评分法队各处方2h、6h、10h三个时间点的释放度进行评分,将评分进行加权相加后得出总分,对数据进行直观分析。表5.实验因素和水平因素水平D(十八醇)/mgC(PVP)/mgB(NaHCO3)/mgA(HPMC)/mg 1 45 40 15 25 2 50 45 20 30 3 55 50 25 35ACD表6 正交实验设计实验号BDi释放度/%D6hD2hD10h123456789K1K2K3R111222333123123123123231312123312231注7:D为药物在2、6、10小时的累计释放度,Di为实验结果综合得分,计算公式为Di=lD2h-30%l+lD6h-50%l+lD10h-80%l。K为1、2、3水平的综合得分平均值,R为水平间的极差。 处方筛选结果根据上述实验,最终确定缓释辅料处方为:羟丙基甲基纤维素(HPMC)50.00mg PVPP 20.00mg 十八醇30.00mg 碳酸氢钠(NaHCO)45.00mg 微晶纤维素(MCC)100mg 2.3建立质量标准2.3.1性状本品为棕黄色片剂,气香,味甜。 2.3.2鉴别3(1)取本品1.5g,加硅藻土1g,研匀,加甲醇30mL,加热回流1小时,滤过,滤液浓缩至约2mL,加中性氧化铝2g,拌匀,干燥,加在中性氧化铝柱(100200目,1g,内径为1cm)上,用甲醇100mL洗脱,收集洗脱液,蒸干,残渣加无水乙醇1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白芍对照药材0.5g,加甲醇20mL,自“加热回流1小时”起,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再取芍药苷对照品,加甲醇制成1mL含2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B)试验,吸取上述三种溶液各35l,分别点子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二氯甲烷甲醇水(13:6:2)10以下放置的下层溶液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5%香草醛硫酸溶液,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和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2)取本品90g,置烧瓶中,加水300mL使溶解,照挥发油测定法(附录 D)试验,自挥发油测定器上端加入乙酸乙酯1mL,加热至沸并保持微沸3小时,分取乙酸乙酯液,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桂皮醛对照品,加乙醇制成每1mL含1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 B)试验,吸取供试品溶液15l、对照品溶液21,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石油醚(6090)乙酸乙酯(17:3)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二硝基苯肼试液。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3)取本品30g,用水40mL溶解,加乙醚45mL,超声处理30分钟,分取水溶液,用水饱和的正丁醇振摇提取2次,每次20mL,合并正丁醇提取液,用正丁醇饱和的水10mL洗涤,取正丁醇液,蒸干,残渣加甲醇1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甘草对照药材0.5g,加水10mL,加热回流30分钟,滤过,取滤液,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照薄层色谱法(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 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12l,分别点于同一用1%氢氧化钠溶液制备的硅胶G薄层板上,以乙酸乙酯甲酸冰醋酸水(15:1:1:2)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1%硫酸乙醇溶液,在105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4)取本品90g,研细,加石油醚(6090)100mL,加热回流1小时,放冷,滤过,滤液低温蒸干,残渣加甲醇0.5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干姜对照药材2g,加乙醇20mL,超声处理20分钟,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甲醇1mL使溶解,作为对照药材溶液。照薄层色谱法(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 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10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使成条状,以环己烷乙醚(1: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5%香草醛硫酸溶液,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条斑。2.3.3检查片剂的质量检查项目:外观性状、片重差异、硬度和脆碎度(1)外观性状:完整光洁,色泽均匀,无异物,无杂斑,有效期内保持不变。(2)片重差异:取20片称重,将每片片重与平均片重比较,超出差异限度的药片不得多于2片,并不得有1片超出限度1倍。糖衣片、薄膜衣片应在包衣前查片芯的重量差异,包衣后不再检测。查均匀度的片剂,不必查片重。(3)硬度和脆碎度:应用孟山都硬度计法和罗许脆碎仪法。(4)崩解度(崩解时限):吊篮法检查。其中压制片(素片)为15min。包衣片(浸膏片、糖衣片、薄膜衣片)为60min(素片的4倍)。而肠溶衣片在人工胃液中2小时内不得有裂缝、崩解或软化等,在人工肠液中1小时内需全部溶散或崩解并通过筛网。 2.3.8含量测定3 本品所用药物与小建中颗粒的药物相同,因此可以参考小建中颗粒的含量测定方法。取芍药苷对照品适量,精密称定,加稀乙醇制成每1ml含40g的溶液,制作为对照品。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乙腈水(17:83)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30nm,理论板数按芍药苷峰计算应不低于2000。取装量差异项下的本品,混匀,取适量,研细,取约0.25g,精密称定,置具塞锥形瓶中,精密加入稀乙醇25ml,密塞,称定重量,超声处理(功率300W,频率50kHz)30分钟,放冷,再称定重量,用稀乙醇补足减失的重量,摇匀,静置,取上清液,滤过,取续滤液,制作为供试品溶液。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与供试品溶液各20l,注入液相色谱仪,照高效液相色谱法(2010版药典一部附录 D)测定。本品含白芍以芍药苷(C23H28O11)计,不得少于30.0mg/15g。 2.3.9崩解时限取药片10片,分别置吊篮的玻璃管中,添加胃液,在恒温370.5下启动崩解仪。 2.3.10控缓释 2.3.11功能和主治 2.3.12用法和用量口服,每日一次,一次一粒。 2.3.13注意外感风热表证未清患者及脾胃湿热或明显胃肠道出血症状者,不宜使用。 2.3.14贮藏密封。 2.4药品稳定性试验 根据2010版中国药典规定,解酒保肝靶向片的稳定性试验包括性状(外观色泽)、含量、有关物质、崩解时限或溶出等 2.4.1 性状 抽取样品100片平铺于白底板上,置于75W光源下60cm处,在距离片剂30cm处肉眼观察30s,检查结果应符合下列规定:完整光洁;色泽均匀;杂色点80100目应小于5%。 2.4.2 含量测定 取药片100片,测定药物含量,求平均值。 2.4.3 重量差异 照下述方法检查,应符合规定。 检査法取供试品20片,精密称定总重量,求得平均片重后,再分别精密称定每片的重量,每片重量与平均片重相比较(凡无含量测定的片剂,每片重量应与标示片重比较),按表中的规定,超出重量差异限度的不得多于2片,并不得有1片超出限度1倍。 平均片重或标示片重重量差异限度0.30g以下0. 30g及0. 30g以上士7. 5%士 5% 2.4.4 溶出度检查 测定方法 药典采用转蓝法和浆法,具体见药典附录C项下的规定。凡检查溶出度检查的制剂不再进行崩解时限检查。 取药片10片,分别置溶出度仪的吊篮中,恒温370.5,在胃液中按规定转速操作,在规定时间内测定药物溶出量。 2.4.5 含量均匀度检查 凡检查含量均匀度检查的制剂,不再进行重量差异检查。 取药片10片,测定每片以标示量为100的相对含量X,计算平均X、S和A值,A=100-X。判断:当A+1.80 S15.0时,符合规定. A+S15.0时,不符合规定 A+1.80 S15.0时,取20片复试,计算30片的X、S、A值 A+1.45 S15.0时,符合规定 A+1.45 S15.0时,不符合规定 2.4.6 微生物限度 按照2010年版中国药典第一部附录C收录的微生物限度的具体检查方法和标准。口服给药制剂细菌数每1g不得过1000个。每1mL不得过100个;霉菌和酵母菌数每1g或1mL不得过100个;大肠埃希菌每1g或1mL不得检出。2.5主要药效学研究临床前药效学研究、一般药理学研究及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应遵循中医药理论,运用现代科学方法,制定具有中医药特点的试验方案,根据新药的功能与主治,动物模型应首选符合中医病或证的模型,目前尚有困难,可选用与其相近似的动物模型和方法进行试验。首先保证能直接证实主要药效的主要试验,其次是间接说明药效或次要作用的辅助试验,从不同方面或层次,辅助说明其有效性。 2.6临床前毒理学研究 2.6.1芍药苷 8 芍药苷为常用中药芍药的主要有效成分, 是一种单萜类糖苷化合物。 近年来, 国内外学者对芍药苷的药理作用展开了较为深入的研究, 发现芍药苷具有抗自由基损伤, 抑制细胞内钙超载和抗神经毒性等活性, 体内实验证明其有降低血液黏度、 抗血小板聚集、 扩张血管、 改善微循环、 抗氧化、 抗惊厥等多种生物学效应, 并且毒副作用较小。 2.6.2桂枝的具体描述9(1)抗病毒作用。 使用人胚肾原代单层上皮细胞组织培养, 桂枝煎剂对抑制流感亚洲京科 68-1株和孤儿病毒 ( E C H O11) 有显著效果, 在鸡胚中, 对流感病毒也有显著抑制作用, 使用 70%醇浸剂作用比较好。(2)抗菌作用。 桂枝醇的提取物能在体外抑制枯草杆菌、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 有效浓度为 25m g /m l 以下, 对于白色葡萄球菌、伤寒、志贺氏痢疾杆菌、肺炎球菌、变形杆菌、产气杆菌、炭疽杆菌、霍乱杆菌、肠炎沙门氏杆菌、霍乱弧菌均有抑制作用。(3)解热镇痛。 桂枝内的桂皮醛、桂皮酸钠可以扩张皮肤血管、增加散热、提高痛阈值促进发汗。 桂枝内的桂皮醛可以扩张血管使散热增加调节血液循环、并使血液流向体表, 加强麻黄的发汗作用。(4)利尿作用。 使用桂枝的五苓散给麻醉犬注射, 能使麻醉犬的尿量明显增加, 单用桂枝静注时利尿作用比其他四种药品单用效果显著, 因此认为桂枝术五苓散的主要利尿成分, 其作用方式可能似汞撒利。(5)抗炎、抗过敏作用。 桂枝内的挥发油可以一行字 I g E所导致的肥大细胞颗粒反应, 并降低补体活性, 有抗过敏的作用。2.7新药的临床研究.新药的临床研究包括:临床试验和生物等效应实验。中药新药生物等效性试验的技术要求,参照化学药品的有关规定执行。临床试验分为I、II、 III、IV期。申请新药注册,应进行I、II、 III期临床试验。临床研究必须经过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且必须执行药物临床试验管理规范。 2.8预期结果我们组从现代胃肠病证多发的事件中得到启发,将治疗脾胃虚寒性胃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