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管理学-公共领域_第1页
公共管理学-公共领域_第2页
公共管理学-公共领域_第3页
公共管理学-公共领域_第4页
公共管理学-公共领域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公共领域此概念是由20世纪50年代德国女思想家汉娜阿伦特最早提出的,但由德国哲学家尤尔根哈贝马斯在20世纪60年代通过论文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进行了充分阐释,并产生了广泛影响。他的公共领域的定义是:“首先可以理解为一个由私人集合而成的公众的领域;但私人随即就要求这一受上层控制的公共领域反对公共权力机关本身,以便就基本已经属于私人、但仍然具有公共性质的商品交换和社会劳动领域中的一般交换规则等问题同公共权力机关展开讨论。”马丁海德格尔(MartinHeidegger)断言,Dasein(存在)必须在公共领域的行为和它的私人性的、可信任的行为之间达到平衡,但是他基本相信在公共领域中协议是必须真正存在的。汉娜阿伦特(HannahArendt)对海德格尔的断言表示质疑,她认为实际上真正的和可信的自我是在公共领域中的自我。弗朗兹法农(FrantzFanon)讨论了一个人在公共领域的身份和私人领域的身份可能会变得不协调,从而导致他所称的双重意识(dualconsciousness)的结果。他的例子涉及到殖民主义,殖民地的国民被迫在公众场合接受一种外来文化,但是在私下他们仍然以他们自己的文化来保持自己的身份。,在当代思潮中,受到后现代主义兴起的影响,公共领域的问题已经变成了一个关于在公共领域中支配力量(hegemonicforces)规定哪些可以谈论哪些不被允许,同时规定作为一个人身份的一部分哪些可以阐明哪些不能阐明的问题。比如,heteronormativity的概念是被用来描述处于基本的男女性别之外的那些人,这些性别不同于双性恋的人无法适当地要求他们的身份,从而引起他们的公共自我和私人自我的分裂。劳伦贝兰特(LaurenBerlant)已经研究了很多并主张,所有的性别身份或者性身份脱离私人领域,事实上就不存在关于性别/性或者性特征的公共谈论,她认为,在那里,这种谈论是无用和无力的。关于公共领域概念的重要的当代思想家包括尤尔根哈贝马斯(JrgenHabermas),米歇尔福柯(MichelFoucault),阿尔都塞(LouisAlthusser),和塞奇威克(EveSedgwick)。,定义在市民社会与政治公共领域中,哈贝马斯把公共领域定义为“一种用于交流信息和观点的网络”,这可能会使他们形成一种公共判断。在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一书中,他对资产阶级(Bourgeois)公共领域的上升和衰落进行了历史学和社会学的阐述。德语术语Offentlichkeit(公共领域)包含了多种意义,它意味着一种空间概念,社会场所或区域,在这里意义被关联、分布和协商,以及这种集结的过程和整体,“公共”。(NegtandKluge1993)“公共领域意指特定的机构、中介、实践;然而,它也是一种一般的社会经验范围,其中所有实际上或表面上对所有的社会成员相关的事情形成一个整体。在某种意义上来理解,公共领域一方面是为一些专业人士(如政客、编辑、组织官员)提供的一个场所(matter),但是,另一方面,它也是一种涉及到每一个人,仅仅在人的思想中和他们的意识范围内才能理解的东西。”(NegtandKluge,1993)哈贝马斯(1989)所表达的公共领域的概念从18世纪的英国就已经真正存在。那时伦敦社会中的咖啡店变成了艺术和文学批评的中心,逐渐的伸入到经济的或者政治的如对事件的批评。在法国的沙龙,如哈贝马斯所说,“观点从经济依赖的束缚中解脱”。任何一件新的作品,或者一本书或者一件音乐作品都必须在这里得到它的肯定(legitimacy)。它不仅仅是一个自我展现的论坛,实际上已经变成了一个公开讨论一个观点和公共讨论议程的平台。,汉娜阿伦特汉娜阿伦特(HannahArendt,1906年10月14日1975年12月4日)是原籍德国的政治理论家,以其关于极权主义的研究著称西方思想界。她常被称为哲学家,但她本人始终拒绝这一标签,理由是“哲学关心的是单个的人”,而她的著作集中关注“生长繁衍于大地之上的人类,而非个人”,因此应该被视为政治理论家。她主要探讨权力的本质、政治的主题、权威及极权主义。她大部分的著作集中证实自由的概念等于平等的集体政治行动。她把自由理论化为公众的相联的概念,并以希腊的polis、美国的城镇身分、巴黎公社、1960年代民权运动来描绘。另外,她致力开展一个名为出生率(natality)的概念,是指为世界带来新事物的能力,譬如政府根基所能承受的东西。她的首部著作就是1951年的极权主义的起源,追寻斯大林主义共产主义及纳粹主义在反犹太主义及帝国主义方面有着共同的根源。该著作惹起极大争议,因为虽然两者有着完全不同的起源与性质,但被认为有相同的身分。,部分著作奥古斯丁爱的观念(DerLiebesbegriffbeiAugustin)(1929年师从雅斯贝斯完成的博士论文)极权主义的起源(TheOriginsofTotalitarianism)(1949年完成,1958年修订后改现名)拉赫尔瓦伦哈根:一个犹太妇女的生活(HahelVarnhagen:ThelifeofaJewess)(1958年)人的境况(TheHumanCondition)(1958年)在过去和未来之间(BetweenPastandFutuer)(1961年)论革命(OnRevolution)(1963年)纳粹战犯艾克曼在耶路撒冷关于平庸无奇的罪恶的报道(EichmanninJerusalem:AReportontheBanalityofEvil)(1963年)黑暗时代的人们(MeninDarkTimes)(1968年)共和的危机(CrisesoftheRepublic:LyinginPolitics;CivilDisobedience;OnViolence;ThoughtsonPoliticsandRevolution)(1969年)“犹祸”现代的犹太认同和政治(TheJewasPariah:JewishIdentityandPoliticsintheModernAge)(1978年)心智人生(LifeoftheMind(1978年)阿伦特和海德格尔书信集(身后出版)阿伦特和雅斯贝尔斯书信集(身后出版),尤尔根哈贝马斯尤尔根哈贝马斯(JrgenHabermas,1929年6月18日),是德国当代最重要的哲学家、社会理论家之一。历任海德堡大学教授、法兰克福大学教授、法兰克福大学社会研究所所长以及德国马普协会生活世界研究所所长。1994年荣休。他同时也是西方马克思主义法兰克福学派第二代的中坚人物。他继承和发展了康德哲学,致力于重建“启蒙”传统,视现代性为“尚未完成之工程”,提出了著名的沟通理性(communicativerationality)的理论,对后现代主义思潮进行了深刻的对话及有力的批判。哈贝马斯在知识论上的主张是:任何一个认识都起源于旨趣(knowledgeinterest)。他提出人类旨趣的三种类型:“经验分析的科学研究”包含技术的认知旨趣“历史解释学的科学研究”包含实践的认知旨趣具有批判倾向的科学(criticallyoriented)的研究,包含解放的认知旨趣这些旨趣的整理分梳试图解决启蒙运动以来工具理性(instrumentalrationality)之流蔽,为左派批判思想找寻有别于后现代运动对理性弃如敝屣的态度。,主要思想尤尔根哈贝马斯继承和发展了康德哲学,为“启蒙”进行了辩护,称现代性为“尚未完成的工程”,提出了著名的交往理性的理论,对后现代主义思潮进行了有力的批判。哈贝马斯在知识论上的一个主要信念就是:任何一个认识都起源于兴趣。他提出人类旨趣的三种类型:a“经验分析的科学研究”包含技术的认知旨趣b“历史解释学的科学研究”包含实践的认知旨趣c具有批判倾向的科学(criticallyoriented)的研究,包含解放的认知旨趣和与之相应也有三类知识,否认历史一解释知识、经验一分析知识和技术控制旨趣的统治地位,造成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危机。为了克服动机危机和信任危机,批判理论必须重视互动过程和沟通过程,只有通过沟通行动才有可能把人类从被统治中解放出来。哈贝马斯的知识旨趣说、技术统治论和沟通行动论等学说,作为综合的社会批判理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部分著作公开活动的结构变化知识与人的利益理论与实践走向合理的社会交往的理论合法性的危机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米歇尔福柯米歇尔福柯(MichelFoucault,1926年10月15日1984年6月25日),法国哲学家和“思想系统的历史学家”。他对文学评论及其理论、哲学(尤其在法语国家中)、批评理论、历史学、科学史(尤其医学史)、批评教育学和知识社会学有很大的影响。他被认为是一个后现代主义者和后结构主义者,但也有人认为他的早期作品,尤其是词与物还是结构主义的。他本人对这个分类并不欣赏,他认为自己是继承了现代主义的传统。他认为后现代主义这个词本身就非常的含糊。,成就福柯的主要工作总是围绕几个共同的组成部分和题目,他最主要的题目是权力和它与知识的关系(知识的社会学),以及这个关系在不同的历史环境中的表现。他将历史分化为一系列“认识”,福柯将这个认识定义为一个文化内一定形式的权力分布。对福柯来说,权力不只是物质上的或军事上的威力,当然它们是权力的一个元素。对福柯来说,权力不是一种固定不变的,可以掌握的位置,而是一种贯穿整个社会的“能量流”。福柯说,能够表现出来有知识是权力的一种来源,因为这样的话你可以有权威地说出别人是什么样的和他们为什么是这样的。福柯不将权力看做一种形式,而将它看做使用社会机构来表现一种真理而来将自己的目的施加于社会的不同的方式。比如福柯在研究监狱的历史的时候他不只看看守的物理权力是怎样的,他还研究他们是怎样从社会上得到这个权利的监狱是怎样设计的,来使囚犯认识到他们到底是谁,来让他们铭记住一定的行动规范。他还研究了“罪犯”的发展,研究了罪犯的定义的变化,由此推导出权力的变换。对福柯来说,“真理”(其实是在某一历史环境中被当作真理的事物)是运用权力的结果,而人只不过是使用权力的工具。福柯认为,依靠一个真理系统建立的权力可以通过讨论、知识、历史等来被质疑,通过强调身体,贬低思考,或通过艺术创造也可以对这样的权力挑战。福柯的书往往写得非常紧凑,充满了历史典故,尤其是小故事,来加强他的理论的论证。福柯的批评者说他往往在引用历史典故时不够小心,他常常错误地引用一个典故或甚至自己创造典故。,路易皮埃尔阿尔都塞路易皮埃尔阿尔都塞(LouisPierreAlthusser,1918年10月16日1990年10月23日)另译阿图色,马克思主义哲学家。出生于阿尔及利亚。阿尔都塞长期在大学执教,但在政治思想战线上积极参与现实斗争。50年代中后期,围绕马克思主义同人道主义和黑格尔哲学的关系问题,他同新左派展开了激烈论战。发表的主要著作有孟德斯鸠、卢棱、马克思:政治和历史、保卫马克思、阅读资本论(readingCapital)、列宁与哲学、自我批评等。在批判把马克思主义人道化、黑格尔化的思潮中,他以“反对资产阶级意识形态威胁的正统捍卫者”姿态出现,在党内外赢得了颇高声誉。在他看来,马克思从黑格尔那里吸取的不是辩证法和异化概念,而是“无主体过程”的哲学范畴。马克思主义是在在费尔巴哈抽象的“人”、“人道主义”决裂中产生的,严格地说,它是“理论反人道主义”。历史唯物主义作为科学的历史理论是社会科学中发现的“新大陆”,而作为哲学的辩证唯物主义却以“实践状态”仍包含在资本论等著作中,还有待于从理论上系统阐述。他按照“对应阅读法(symptomaticreading)”,把资本论作为认识物件,进行了深入研究,企图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从中抽取出来。所以,他把辩证唯物主义哲学定义为“理论实践的理论”。实际上,他是运用“多元决定”、“结构因果性”等概念所体现的结构主义原则,对社会形态、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作了新的解释。认为社会是由经济、政治和意识形态等因素按一定结构方式构成的复杂统一体,历史发展不是按“人的本质的异化”和“扬弃异化”的人道主义方式进行,而是由多种因素相互作用构成的“无主体过程”。,罗伯特议事规则,(美)亨利M.罗伯特,“罗伯特议事规则”是美国最广受承认的议事规则标准。无论对于议事专家,还是新上任的协会主席来说,它都是高效、有序、公平的会议的有力保障罗伯特议事规则的内容非常详细,包罗万象,有专门讲主持会议的主席的规则,有针对会议秘书的规则,当然大量是有关普通与会者的规则,有针对不同意见的提出和表达的规则,有关辩论的规则,还有非常重要的、不同情况下的表决规则。罗伯特议事规则是在洞彻人性的基础上,经过精心琢磨而设计的。正是这种对细节把握得精致完美的规则,才最大化地实现了公平与效率。,平衡:保护各种人和人群的权利,包括意见占多数的人,也包括意见占少数的人,甚至是每一个人,即使那些没有出席会议的人,从而最终做到保护所有这些人组成的整体的权利。正是几百年来,人们对这种平衡的不懈追求,才换来了议事规则今天的发展。对领袖权力的制约:集体的全体成员按照自己的意愿选出领袖,并将一部分权力交给领袖,但是同时,集体必须保留一部分权力,使自己仍旧能够直接控制自己的事务,避免领袖的权力过大,避免领袖将自己的意志强加在集体的头上。多数原则:多数人的意志将成为总体的意志。辩论原则:所有决定必须是在经过了充分而且自由的辩论协商之后才能做出。每个人都有权利通过辩论说服其他人接受自己的意志,甚至一直到这个意志变成总体的意志。集体的意志自由:在最大程度上保护集体自身,在最大程度上保护和平衡集体成员的权利,然后,依照自己的意愿自由行事。,同时只能有一个议题:一旦一个提议被提出来以后,它就是当前唯一可以讨论的议题,必须先把它解决了,或者经表决同意把它先搁置了,然后才能提下一个提议。意见相左的双方应轮流得到发言权:辩论的时候有人请求发言,主席应该先问他持的是哪一方的观点,如果其观点与上一位发言人相反,那么他有优先权(比如有若干人同时要求发言)。主席必须请反方表决:必须进行正、反两方分别的表决,缺一不可。不可以正方表决后,发现已经达到表决额度的要求,就认为没有必要再请反对方表决。反对人身攻击:必须制止脱离议题本身的人身攻击。禁止辱骂或讥讽的语言。辩论必须围绕当前待决议题:如果发言人的言论显得与议题无关,而且其他与会成员已表现出了对此的反感(如嘘声),发言人的发言应该得到制止。拆分议题:如果一个待决议题可以被分成若干小的议题,而且与会成员倾向于就其中小的问题分别讨论,可以提议将议题拆分。例如,将一个选举两个骑士的议题拆分成两个议题分别表决。改变一个既成决议比通过一个新决议需要更大的努力。这是为了避免由于类似出席人数的变化这样的因素所可能导致的组织决策的不稳定。在一届会议期间,一旦会议对某一议题做出了决定,同一个议题,或者本质上的同一个议题,不能再次讨论,除非发生了特殊情况。如果对某个议题做了暂时性的处理(disposedof),并没有形成最终决定,那么不可以引入任何一旦通过就会干扰到会议再对原议题讨论时的立场的提议,无论新提议对原提议有正面还是负面的影响。,公共行政的精神,(美)乔治.弗雷德里克森,介绍从公共行政的本源“公共性”谈起,对涉及公共行政领域的公正、公平、公民精神、自由裁量权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指出当代公共行政在动荡的变革环境下,必须在政治、价值与伦理方面进行恰当的定位,从而构建公共行政官员所应遵循的价值规范与伦理准则,保证建立现代民主政府和政府治理的有效性。特别需要强调的是,作者在公共行政的精神最后提出的公共行政八原则,值得每一位研究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