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邵阳市邵东县第三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_第1页
湖南省邵阳市邵东县第三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_第2页
湖南省邵阳市邵东县第三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_第3页
湖南省邵阳市邵东县第三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_第4页
湖南省邵阳市邵东县第三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邵东三中 2017 届高三年级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 I 卷(阅读题)和第 (表达题)两部分。 2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3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第 I 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 ( 9 分,毎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 3 题 和许多的生命现象一样,免疫系统也有两面性,它不但能排除外来因素的侵袭,又能因免疫系统的失控而导致疾病的发生。在免疫系统受损时,免疫力低下,机体易患病;但当免疫力过强时,也会导致疾病产生。 超敏反应 (1机体受同一抗原物质再次刺激后产生的一种异常免疫反应。诱发超敏反应的抗原称为过敏原 (如异种动物血清、各种微生物、寄生虫及其代谢产物、植物花粉和动物毛皮、青霉素、磺胺类药物以及染料、生漆和多糖等物质,此外受电离辐射、烧伤等影响,而使结构或组成发生改变的自身组织抗原,以及由于外伤或感染而释放的自身隐蔽抗原也可以成为过敏原。过敏反应是临床最常见的一种超敏反应,典型的如哮喘病,有明显的个体差异和遗传倾向。超敏反应又分很多类型,输血反 应、新生儿溶血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等也都是超敏反应的表现。 正常人血清中可以有针对多种自身抗原的自身抗体,但它们的效力很低,因而不足以破坏自身正常成分,但却可以协助清除衰老蜕变的自身成分,故有人称之为“生理性抗体 。在健康人中,自身抗体出现的频率随年龄增长而增高。 60 岁以后有 50以上的人有自身抗体,如抗核抗体、抗线粒体抗体等。 但是,自身免疫反应如果达到一定强度以致能破坏正常组织结构并引起相应临床症状时,就称为自身免疫病 (如包括全身性红斑狼疮、甲状腺机能亢进、 类风湿病在内的自身免疫病有数十种之多。它的发病因素受到遗传、自身免疫调节机制、年龄、性激素等影响。其中,患者又以女性患者居多。不少自身免疫病目前尚无很有效的治疗方法,其中有些还严重地威胁 2 着病人的生命。 免疫系统的完整性是机体免疫防御、自稳和监视功能的基本保证。但免疫系统的各个部分都可能发生缺陷,任何一个成分的缺失或功能不全都可导致免疫功能障碍,由此而引起的疾病称为免疫缺陷病 (由遗传因素或先天性免疫系统发育不全而引起的免疫障碍称为先天性或原发性免疫缺 陷,如原发性 B 淋巴细胞缺陷造成的无丙种球蛋白血症,特征是血循环中缺乏 B 淋巴细胞及丙种球蛋白。由后天因素而引起的免疫功能障碍称为获得性或继发性免疫缺陷,最典型的即艾滋病及一些恶性肿瘤。 正确的一项是( ) A免疫系统过弱过强都会产生疾病。 B诱发超敏反应的抗原称为过敏原 (如输血反应、新生儿溶血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等。 C过敏反应是临床最常见的一种超敏反应。 D受电离辐射、烧伤等影响,而使结构或组成发生改变的自身组织抗原, 也可以成为过敏原。 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由于外伤或感染而释放的自身隐蔽抗原可以诱发超敏反应。 B在健康人中,青年人自身抗体出现的频率比老年人低。 C自身免疫病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在临床上仍属不治之症。 D一般说来,患自身免疫病的男性比女性少。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正常人血清中可以有针对多种自身抗原的自身抗体,但它们的效力很低,因而往往破坏自身正常成分。 B自身免疫反应达到一定强度就可能破坏正常的组织结构,引发某种自身免疫病。 C免疫系 统各个部分任何一个成分的缺失或功能不全都可导致免疫功能障碍。 D免疫系统发生的缺陷有可能导致艾滋病及一些恶性肿瘤的发生。 二、古代诗文阅读( 36 分) (一)文言文阅读( 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 7 题 朱昭字彦明,府谷人。以效用进,累官秉义郎,浮湛班行,不自表异。宣和末,为 3 震威城兵马监押, 摄 知城事。金兵内侵,夏人乘虚尽取河外诸城镇。震威距府州三百里,最为孤绝。昭率老幼 婴 城,敌攻之力,昭募骁锐兵卒千余人,与约曰: “ 贼知城中虚实,有轻我心,若出不意攻之,可一鼓而溃。 ” 于是夜缒兵出, 薄 其营,果惊乱,城上 鼓噪乘 之,杀获甚众。夏人设木鹅梯冲以临城,飞矢雨激,卒不能施,然昼夜进攻不止。其酋悟儿思齐介胄来,以毡盾自蔽,邀昭计事。昭常服登陴,披襟问曰: “ 彼何人,乃尔不武!欲见我,我在此,将有何事? ” 思齐却盾而前,数宋朝失信,曰: “ 大金约我夹攻京师,为城下之盟,画河为界;太原旦暮且下,麟府诸垒悉已归我,公何恃而不降? ”昭曰: “ 上皇知奸邪误国改过不吝已行内禅今天子圣政一新矣汝独未知邪? ” 乃取传禅诏赦宣读之,众愕眙,服其勇辩。是时,诸城降者多,昭故人从旁语曰: “ 天下事已矣,忠安所施? ” 昭叱曰: “ 汝辈背义偷生,不异犬彘,尚 敢以言诱我乎?我唯有死耳! ”因大骂引弓射之,众走。 凡被围四日,城多圮坏,昭以智补御,皆合法,然不可复支。昭退坐厅事,召诸校谓曰: “ 城且破,妻子不可为贼污,幸先戕我家而背城死战,胜则东向图大功,不胜则暴骨境内,大丈夫一生之事毕矣。 ” 部落子有阴与贼通者,告之曰:“ 朱昭与其徒将出战,人虽少,皆死士也。 ” 贼大惧,以利啖守兵,得登城。 昭勒众于通衢接战,自暮达旦,尸填街不可行。 昭跃马从缺城出,马蹶坠堑,贼欢曰: “ 得朱将军矣! ” 欲生致之。昭瞋目仗剑,无一敢前,旋中矢而死,年四十六。 (节选自宋史 朱昭传) 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 A. 上皇知奸邪 /误国改过 /不吝 /已行内禅 /今天子圣 /政一新矣 /汝独未知邪 B. 上皇知奸邪 /误国改过不吝 /已行内禅 /今天子圣政 /一新矣汝独 /未知邪 C. 上皇知奸邪误国改过 /不吝已 /行内禅今 /天子圣政一新矣 /汝独未知邪 D. 上皇知奸邪误国 /改过不吝 /已行内禅 /今天子圣政一新矣 /汝独未知邪 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 A.“摄”:“摄”是“监督”,朱彦明在宣和年间末担任 震威城兵马监押 一职,并监督 知城 事 。 B. 婴 :“ 婴 ”是“环绕”, 朱昭带领全城老幼绕城固守,以抵御敌人攻击的力量 。 C. 薄 :“薄”是“逼近”, 趁着夜晚 朱昭 从城墙上放士兵下去,逼近夏人的营地 。 D. 乘 :“乘”是“乘机”, 城里官兵乘机大声叫喊,奋勇杀敌 。 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 4 A朱昭凭着功绩官至秉义郎,他顺从时俗,不刻意地表现自己。在震威期间,夏人乘虚入侵,他招募千余勇猛精锐士卒,夜缒出城,乘势杀敌,获得胜利。 B朱昭方面有人暗中与敌人串通,透露了朱昭准备突围的消息。敌人 杀 死守兵,得到 城池。朱昭不幸坠入沟堑,他怒目提剑,无人敢前,最后中箭而死。 C在众多城池投降后,朱昭旧友也暗示他投降。朱昭厉声斥骂,张弓要射他;不久又表示,只要背城死战,获胜可再图功业,失败陈尸境内也问心无愧。 D夏人部队昼夜进攻,其首领悟儿思齐邀请朱昭议事,数落宋朝失信,企图招降宋军。朱昭反驳说,宋朝国君内部禅让,新君政令一新;坚决拒绝投降。 7 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 1)昭勒众于通衢接战,自暮达旦,尸填街不可行。 ( 2)凡被围四日,城多圮坏,昭以智补御,皆合法,然不可复支。 (二)古代诗歌阅读( 11 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8 9 题。 次石湖书扇韵 姜夔 桥西一曲水通村,岸阁浮萍绿有痕。 家住石湖人不到,藕花多处别开门。 【注】 石湖:南宋诗人范成大( 1126 1193)晚年去职归隐石湖(在今江苏苏州),自号石湖居士。 姜夔( 1155 1221?):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今江西波阳)人,浪迹地方,终生不仕。淳熙十四年( 1187)夏,曾去拜见范成大,这首诗约作于此时。 8、 这首诗描绘了一副什么样的画面?是由哪些景物构成的?请简要叙述。 ( 5 分) 9、 有人说,诗的后两句歌颂了范成大的品格,第三句中的 “ 人 ” 是指趋炎附势的人。你对此有什么看法?请简要说明。 ( 6 分) 5 (三)名篇名句默写( 6 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 分) ( 1)诸葛 亮 出 师 表 宫 廷 与 大 臣 中 是 一 个 整 体 , 奖 罚 功 过 不 应 有 区 别 的 句 子 是“ , ”。 ( 2)在逍遥游中齐谐中写大鹏向南方迁移的宏大气势的句子“ , ”。 ( 3)在离骚中,屈原叹息人生之路艰难的句子是 “ , ”。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 ( 25 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 ( 4)题 (25 分 ) 史铁生:与灵魂对话,命定寂寞 曹飞跃 不知死,焉知生。 1972 年,史铁生因先天性脊 椎裂导致双腿残疾,返京养病。 1974 年,他进入北京新桥街道工厂务工,并开始文学创作, 1979 年发表第一篇小说法学教授及其夫人。 1981 年,因急性肾损伤弃职归家,笔耕至病殁。 他把自己的身体比作一架飞机,“两条腿(起落架)和两个肾(发动机)一起失灵,这故障不能算小,料必机长就会走出来,请大家留些遗言”;正因为“在最狂妄的年龄上”突遭此变,他孤愤悲忧,不得不常年遁世于地坛,自逐于那一片荒芜之地。 他这样写地坛:“四百多年里,它一面剥蚀了古殿头浮夸的琉璃,淡褪了门壁上炫耀的朱红,坍圮了一段段高墙又散落了 玉砌雕栏,祭坛四周的老柏树愈见苍幽,到处的野草荒藤也都茂盛得自在坦荡自从那个下午我无意中进了这园子,就再没长久地离开过它。我一下子就理解了它的意图,正如我在一篇小说中所说的:在人口密聚的城市里,有这样一个宁静的去处,像是上帝的苦心安排。” 曾有多少百无聊赖的时光,他观察“那些和我一样不明白为什么要来这世上的小昆虫”,蜜蜂、蚂蚁、瓢虫、鸣蝉,以及在草叶上滚动、压弯了草叶轰然坠地摔开万道金光的露水;曾有十五年的光阴,他目睹散步的中年夫妇由盛及老,唱歌的小伙子在墙角整理歌喉,捕鸟的汉子在树丛中撒网,漂亮 的兄妹在“灯笼树”下拾起“小灯笼”而他仍然孤寂。 6 在地坛的所思所系构成了史铁生余生写作的母题。他把孔子的话倒过来,说“不知死,焉知生”。众多跟他接触过的文坛朋友都明了,史铁生是“一个永远活在问题里的人”,但在生死大悟之后,虽久卧病榻,也不妨乘物游心。 2010 年 5 月,史铁生与作家周国平对谈,那也是他生平最后一次重复论及自己为何要写作的原因:“写作是怎么回事 ?其实我写作就是要解决自己的问题。苏格拉底说,要认识你自己,真是这么回事。没有别的原因永不解决的问题是真正的问题,那你说这岂不是荒诞吗 ?最 后你发现作为一个永恒的过程而言,只有美是它最终的解答。别的都很荒诞。只有美可以是不断超越的。” 思辨的写作,命定的寂寞 史铁生说自己从小就“怵窝子”,对世界有恐惧,如非横遭突变,可能永远不会做一个作家,而会在恢复高考后读理工科的大学,然后平凡度世;但是,他的命运并没有按照这一轨迹行进。 1998 年,由于患有严重的尿毒症,史铁生开始“透析”治疗。 2006 年,南方周末记者夏榆探访尚在医院的史铁生,看到他的动脉血液经塑料管进入透析机,滤掉毒素之后再经静脉回到体内,把全身的血液过滤几十遍。“长达九年、 1000 多次的针刺,就使史铁生的动脉和静脉点隆起成蚯蚓状”。史铁生自己也在病隙碎笔中写道:“躺在透析室的病床上,看鲜红的血在透析器里汩汩地走 从我的身体里出来,再回到我的身体里去,那时,我常仿佛听见飞机在天上挣扎的声音,猜想上帝的剧本里这一幕是如何编排。” 每周三次、每次四个半小时的透析治疗,续命之余,也极大地消耗了他的身体。他的写作,因此只能局限在每周四个上午的几个小时,长篇小说我的丁一之旅即是他花了三年的所有上午写就的。他不参加活动,绝少接受采访,如果和朋友聚会,他要提前半天什么也不干,攒下 精力和朋友说话。 曾经有人评论说,“史铁生之后,谈生是奢侈,谈死是矫情”,但这未必合乎史铁生的自我体认。他曾说:“生病也是生活体验之一种,甚或算得一项别开生面的游历刚坐上轮椅时,我老想,不能直立行走岂非把人的特点搞丢了 ?便觉天昏地暗。等到又生出褥疮,一连数日只能歪七扭八地躺着,才看见端坐的日子其实多么晴朗。后来又患尿毒症,经常昏昏然不能思想,就更加怀恋起往日时光。终于醒悟:其实每时每刻我们都是幸运的,因为任何灾难的前面都可能再加一个更字。” 他尤其反对以身体的残缺来划分人群或者立场,自觉超越 伤残者对命运的哀怜自叹,进而关切普遍性生存和精神伤残。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陈思和表示,史铁生的写作是跟灵魂对话,这命定是寂寞的,“他的寂寞是心灵发出的,不是装出来的;他的彻底个人化,也不是装给大众看的,因为他 7 从不哗众取宠。在这个反潮流也能成为潮流的时代,史铁生应该是最能被包装的,但他永远不会被大家利用”。 史铁生的我与地坛、病隙碎笔、务虚笔记等书曾经感动过众多读者,但并非所有人都喜欢他的笔法。此前他对南方周末记者说,“有人说我的写作太过思辨,没办法,这可能就是我的命。大概我总是坐在四壁之 间的缘故,唯一的窗口执意把我推向形而上。” 史铁生晚年住在金台路,由妻子照料,生活并不宽裕。作家陈村早年拜访,“除了同情他不能多抽烟,我和他的谈话与常人无异。残疾其实并不缺少什么,只是不能实现罢了”。为了预祝史铁生六十大寿,邻居王耀平送了他一个装蛐蛐的“拉子”(笼子),原本期望可以送蛐蛐伴他,不料竟成他去世前的唯一信物。 史铁生曾无限流连于地坛,并因此感恩自己的命运。如今的地坛园林规整,无颓墙,无荒草,也没有雨燕自林中飞出,搅动这皇家祭坛的落寞;京城的初雪久候未至, 2010 年最后一次残阳夕照,唯有冷 风凛冽中飘来几不可辨的气味,知史铁生者,遂了然那气味中,或亦有一缕是属于十数年前那个作家的,他坐在轮椅上,感知四季更迭,天地洪荒。 (选自 2011 年看天下第 01 期,有删节) ( 1)下面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5 分)( ) A这篇人物传记并非按照时间顺序介绍史铁生的生平,而是围绕史铁生的思想、特点并对其进行了诠释。 B文章通过史铁生的文坛朋友、周国平以及陈村等人的评论来表现史铁生深刻的思想以及他面对困境所展现出来的从容、坚强的品质。 C文中详细地介绍史铁生有关“透析”治 疗的过程,是细节描写,为后文引出长篇小说我的丁一之旅作铺垫,这又是“以小见大”,表现了他对朋友的真诚。 D如今的地坛园林规整,不再荒凉落寞,它曾属于十几年前坐在轮椅上,感知四季更迭,天地洪荒的史铁生。 ( 2)史铁生有一篇著名的散文我与地坛,联系本文分析史铁生为何对地坛情有独钟。( 6 分) 8 ( 3)文章从哪些方面表现出史铁生的“与灵魂对话,命定寂寞”? ( 6 分) ( 4)史铁生“终于醒悟:其实每时每刻我们都是幸运的,因为任何灾难的前面都可能再加一个更字”。这句话给你哪些启示?结合你的人 生阅历谈谈你的感悟。( 8 分) 第 表达题 四语言文字运用 ( 20 分) 12.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 王老师的 不情之请 让我这个做学生的左右为难,也不知如何去向他说明自己心中的想法。 “ 很时髦 ” 的美女司机被网友誉为 “ 公交天使 ” ,她乐于助人,做的好事真是 擢发难数 。 某网站官司过后, 不仅赔了款,又 失去了重要栏目,影响了人气,可谓 赔了夫人又折兵 。 当年电视剧渴望热播的时候,几乎 万人空巷 ,人们在家里守着荧屏,街上静悄悄 的。 香港房价虽然位居世界各大城市 前列,但对香港普通市民来说,似乎威胁并不大,在高房价面前,他们依旧能 处之泰然 。 日本政府在对福岛核电站事故的通报上模棱两可,决策上 乏善可陈 ,甚至从未将核设施这样的危险项目纳入国家安保范围。 A. B. C. D. 13.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 分)( ) A廉价住房制度建设是住房保障体系中的重要内容,如何解决当前存在的房源不足,成 为 人们普遍关注的焦点。 B以 1994 年创办的 “ 焦点访谈 ” 、 “ 新闻纵横 ” 为代表,广播电视的舆论监督不仅成 为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新闻改革的一大突破,而且成为我国扩大民主的一个标志 。 C关于课外阅读,这位教育专家提出如下建议:诗词、小说最好推荐给初中学生比较合适,曲赋和笔记文学则最好推荐给高中学生。 D 无数的创作经验表明,只要来自生活,发诸于真情,做到繁简适当并不是一件太困难的事。 9 14. 将下面文字空格的地方所缺内容补写完整 ( 4 分) 。 雨后,一只蜘蛛艰难地向墙上已经支离破碎的网爬去,由于墙壁潮湿,它爬到一定高度,就会掉下来,它一次次地向上爬,一次次地又掉下来 第一个人看到 了,他叹了口气,自言自语: “ 我的一生不正如这只蜘蛛吗? ” 于是,他日渐消沉。第二个人看到了,他说: “ 这只蜘蛛真愚蠢,为什么不从旁边干燥的地方绕一下爬上去呢?我以后可不能像它那样愚蠢。 ” 于是,他变得聪明起来。第三个人看到了,他被蜘蛛屡败屡战的精神感动了,于是, 2 。 15 欣赏下边这幅漫画,请为其题诗或配文 ( 4 分) 。 要求:符合画面情景;表达鲜明生动;字数不超过 40 字。 10 16 阅读下面的材料,分析调查数据并归纳两个结论。要求语言表达准确,简明 ( 6 分) 。 某大学就业研究所就一线和二线城市的就业问题做了调查,结果如下: 项目 劳动力需求比例 求职总人数 就业竞争指数 2009 年 一线城市与二线城市比例为 1 38:1 一线城市为 3593 万二线城市为3290 万 一线城市为 0 99 二线城市为 0 90 2010 年 一线城市与二线城市比例 为 0 99:1 劳动力需求比例的调查数据表明: 答: 综合数据表明: 答: 六、写作( 60 分) 17 阅读下面的材料, 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 ( 60 分) 一个人有一 张出色的由黑檀木制成的弓。他用这张弓射的又远又准,因此非常珍惜它。有一次,他仔细观察它时,说道:“你稍微有些笨重!外观毫不出色,真可惜! 不过这是可以补救的!”他思忖:“我去请最优秀的艺术家在弓上雕一些图画。”于是他请艺术家在弓上雕了一幅完整的行猎图。 “还有什么比一幅行猎图更适合这张弓的呢!”这个人充满了喜悦,“你正应配有这种装饰,我亲爱的弓!”说着,他就试了试;他拉紧了弓,弓却断了。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 料的含义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11 邵东三中 2017 届高三年级第二次月考语文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 9 分,毎小题 3 分) 1、 B、 后面举例错,是超敏反应的类型,不是过敏原; 2、 C、 原文说 不少 自身免疫病目前尚无很有效的治疗方法。 3、 A、 原文 因而不足以破坏自身正常成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 36 分) (一)文言文阅读( 19 分) 4 D 5 A、摄:兼职 6 B( 原文在文末: 部落子有阴与贼通者,告之曰: 朱昭与其徒将出战,人虽少,皆死士也。 贼大惧,以利啖守兵,得登城。 啖 ,吃,诱使;不是 杀 死 的意思。 ) 7 ( 1)朱昭率领众人在大街要道上与敌军交战,从傍晚直到天明,尸体塞满街面,无法通行。 ( 2)总共被围四天,城墙多出毁坏,朱昭凭着才智修补城墙低于敌兵,全都中规中矩,但是再也不能支撑下去。 (二)古代诗歌阅读( 11 分) ( 8)这首诗描绘了一副什么样的画面?是由哪些景物构成的?请简要叙述。 答:诗歌描绘了一幅江南水张清幽恬静的画面。写了小桥、流水、村庄、绿岸、浮萍、荷花、人家、庭院等景物。 (9) 有人说,诗的后两句歌颂了范成大的品格,第三句中的 人 是指趋炎附势的人。你对此有什么看法?请简 要说明。 答:观点一:这种说法有道理。 此诗赞誉石湖美景,也包含对石湖主人的歌颂。 人 是指势利小人,这些人在范氏去职归隐后不再与他来往,范氏却不以为意,反而享受田园之乐,这与作者终生不仕的人生态度相契合。 观点二:这种说法不确切。 此诗描写了石湖清幽恬静的美景,表现的是作者对石湖主人归隐田园生活的赞赏之情。 人 只是泛 指 ,无人相烦正是比静的要素,不是写范氏失势后的世态炎凉。 (三)名篇名句默写( 6 分) 12 1、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2、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3、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三、 实用类文本阅读: 11、答案要点: ( 1) 细地写透析的过程主要是为写史铁生对生与死的深刻感悟作铺垫 B 非周国平的评论,而是史铁生与作家周国平的对谈 D 原文也没有雨燕自林中飞出,搅动这皇家祭坛的落寞。) ( 5 分,选对一个 3 分,对两个 5 分) ( 2)在最狂妄的年龄上,突遭此变,他孤愤悲忧,而地坛的荒芜恰恰给了他排遣自己心中的苦闷的空间。地坛曾是皇家祭祀礼仪之地,而现在是剥蚀了琉璃,淡退了朱红,坍塌了玉砌雕阑,地坛的变化与史铁生的命运变化有相似处,所以作者更能理解 它的意图。史铁生在地坛中 看到了美好的景致、体会到人间平凡而又温馨的生活,这些让他重新审视自己的人生,让他看到生活的希望,让他对自己的人生有了崭新的哲思。( 6 分) ( 3)在生活上,他感受到他人的温馨、幸福与美好,而自己却仍然寂寞。大概我总是坐在四壁之间的缘故,唯一的窗口执意把我推向形而上。在写作上,在地坛的所思构成了他写作的母题,他把孔子的话倒过来说不知死,焉知生;他要解决自己的问题,用美来做最终的解答,不断地超越美。在思想上,尤其反对以身体的残缺来划分人群或者立场,自觉超越伤残者对命运的哀怜自叹,进而关切普遍性生 存和精神伤残。在反潮流的也能成为潮流的时代,史铁生应该是最能被包装的,但他永远不会被大家利用。( 6 分) ( 4)时时刻刻都应该珍惜生命中的每一分每一秒,珍惜时光,珍爱生命。珍惜我们现在所拥有的一切,对现在所拥有的一切心存感恩。面对任何不幸,要从容,甚至是微笑面对,要有一种坚强乐观的品质。( 8 分) 12、 C 13、 B 项( A 项成分残缺, 解决 后缺宾语 问题 ; C 项语意重复,删去 比较合适 ; D 项 诸于 , 于 字多余) 14、 忙忙碌碌而无所得。(或者劳而无功); 2 他变得 坚强起来。(意思对即可) ( 4 分) 15、( 4 分) 答案:(示例一)鱼儿扑扑跳,猫儿哈哈笑。 水快没有了,看你哪里跑 ? 13 莫把假当真,请君仔细瞧! ( 36 字) (示例二)虽说这鱼儿不在水中,那猫儿也算是饱了眼福,正所谓望梅止渴,画鱼充饥。( 34 字) 16、 2010 年二线城市的劳动力需求已经超过了一线城市。 相比于一线城市,二线城市的就业环境总体上要好于一线城市。 ( 6 分各 3 分) 17、 作文( 60 分):参考高考阅卷要求。 核心立意参考: 猎人角度 : 弓的角度 : 苛求与失去; 真实最美 完美也要适度; 去掉装饰 追求本质 弄巧成拙 /自作聪明 华而不实与实而不华 追求完美 繁华落尽见真淳 人无完人 真正的美丽 重本质, 轻形式 朴实的美 面具与本真 顺其本性 顺其自然 爱的泛滥 溺爱 附古文 【译文】 : 朱昭,字彦明,府谷人。他凭着自己的能力和功业,逐步升任至秉义郎的官职,他韬光养晦,在官场上从不表现出来自己有什么特立独行的地方。 宣和末年,当震威城兵马监押,兼知城事。金兵入侵,夏人乘机攻下河外的全部城镇。震威府距离府州三百里,势力十分孤立。朱昭带领全城老幼绕城固守,以抵 御敌人攻击的力量。朱昭招募精锐的士兵一千多人,和他们商定: 敌人知道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