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陕西省延安市考察报告_第1页
赴陕西省延安市考察报告_第2页
赴陕西省延安市考察报告_第3页
赴陕西省延安市考察报告_第4页
赴陕西省延安市考察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9赴陕西省延安市考察报告一、考察地区的基本情况(一)XX市基本情况。XX市位于陕西省北部,地处黄河中游,辖1区12县,总面积万平方公里,总人口219万。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全国优秀旅游城市和爱国主义、革命传统、延安精神三大教育基地。延安矿产资源丰富,已探明煤炭储量115亿吨,石油14亿吨,天然气2000多亿立方米,是中国石油工业的发祥地。延安光照充足,是世界最佳苹果优生区,苹果、红枣等农产品品质优良,享誉海内外。“延长石油”、“洛川苹果”被授予中国驰名商标。延安人文旅游资源独具特色,以中华民族圣地黄帝陵、中国革命圣地延安、黄河壶口瀑布、黄土风情文化为主体的旅游资源驰名中外,陕北民歌、陕北大秧歌、安塞腰鼓、农民画、剪纸等民间艺术久负盛名,是西部地区独具魅力的旅游胜地。(二)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简称XX区或杨凌示范区,是中国唯一的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1997年7月成立,由陕西省直辖,并和19个中央部委共管,具有地级行政级别,管辖县级杨陵区。示范区管委会享有省级经济管理权及部分省级行政管理权,享受国家级2/9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各项优惠政策、国家对农业的倾斜扶持政策以及西部大开发的各项优惠政策。是我国三大农业示范区之一(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北京现代农业科技城、黄河三角洲国家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区),规划面积平方公里。二、学习考察的主要收获这次学习考察时间较短,行程安排紧凑,但收获颇丰。同志们对考察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印象深刻,开阔了眼界,解放了思想,增强了加快XX旗发展的责任感。特别是考察地区在发展现代农业、建设新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生态治理等方面的好经验、好做法,值得我们学习借鉴。(一)坚持艰苦奋斗,传承发扬了延安精神。考察组成员在杨家岭、王家坪、宝塔山等重要党史发生地回顾了党的七大、延安文艺座谈会等历史,通过聆听讲解,观看展览,重温了艰苦的革命斗争环境。从1935年到1948年,中国共产党从困苦走向了强大,中国革命从艰难走向了胜利,延安记载了这段历史,也铸就了永放光芒的延安精神。延安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在延安时期培育的伟大时代精神,是我们战胜敌人、夺取胜利的力量之源和精神支柱。它的原生形态就是当年在延安形成的抗大精神、整风精神、张思德精神、白求恩精神、南泥湾精神、延XX县同志们的精神和劳模精神等,每个延安精神的原生形态都有它特有3/9的科学含义。半个多世纪以来,对延安精神的科学内涵不断进行研究、提炼和归纳。江泽民同志把延安精神高度概括为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延安精神是中华民族奋发进取,自强不息,不畏艰难险阻,敢于和善于夺取胜利的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是我们党、我们民族极为宝贵的精神财富。(二)坚持优化结构,促进了产业升级转型。考察中,我们深刻感受到延安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勇于探索的创新魄力,脚踏实地的务实作风。延安经济虽居于陕西省第一方阵,但长期以来对以石油、煤炭为主的能源资源过度依赖,导致经济结构相对单一,GDP增长乏力,增速连续三年位列全省末位。2016,XX市提出“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发展战略,坚持园区化承载、大项目带动、集群化发展,加快园区建设,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稳定发展能源工业,大力发展油煤气盐化工,改造提升传统工业,加快发展新兴产业,推动工业结构调整。加快南北两大化工园区、延安经济技术开发区XX县域工业园区建设,建成一批重大能源化工、轻工业和新兴产业项目。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以建设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为目标,建设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名优特农产品加工营销基地和50个现代农业示范园。加快发展以旅游为龙头的现代4/9服务业。2016年,全市生产总值达到1271亿元,人均GDP突破8000美元,位居陕西前列。财政总收入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亿元,人均财力位居陕西前列。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4748元和7655元,均超过全省平均水平。(三)坚持产业经营,推进了现代农业发展。两地的农业发展,都充分体现了农业现代化这一突出特点。XX市按照“产业复合开发、园区示范引领、科技进步支撑、项目建设带动、多元主体参与、机制创新保障”的总体思路,以优势特色农业、旱作节水农业、生态循环农业、高效设施农业为重点,以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为抓手,全面推进示范区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2016年,被认定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这是全国第一个以地级市整市认定的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延安现代农业公共服务体系完善,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结对合作,已建立洛川苹果试验站、延安小米研发中心、延安马铃薯试验示范基地等6个农业科技创新试验示范平台。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达到91家,其中国家级1家,省级22家。农民专业合作社注册数量达到1366个,社员达到万户,有4个被评为全国首批优秀农民专业合作社。延安农产品加工物流业快速发展,国家级洛川苹果批发市场一期建设项目完工并投入使用,安塞寿光农产品物流园主要功能区完成建设,即5/9将投入运行。延安启动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园区43个,其中省级14个。示范园区建成后,将形成产前产中产后专业化服务、种养结合生态循环发展及产加销、贸工农一体化经营模式,为XX市乃至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现代农业发展起到示范引领和典型样板作用。杨凌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于杨凌示范区西北部,占地83000亩。由“一轴、一心、八园”组成,“一轴”即建设一个景观轴,“一心”即建设一个服务中心,“八园”指园区分为现代农业创新园,国际农业科技合作园,现代农业企业孵化园,种苗产业园,标准化生产示范园、科技探索园、农产品加工园和物流园等8个园区。考察团重点考察了现代农业创新园。该园区以展示国内外农业及其相关学科高新科技和创意农业的新成果、新技术为内容,以科技成果转化与旅游观光为经济增长点,以农业专家与企业技术部门为主体,展现农业的新技术、新品种和新成果。(四)坚持生态治理,再造了秀美陕北。过去只要提起延安,人们自然会想到窑洞,想到那漫无边际的黄土高原。但是今天,当你走入延安,你会发现,黄土高坡已被青山绿水所替代,“黄土高坡”彻底变为了历史。从1999年开始,延安开始实施大面积的退耕还林,实践中延安人创造了退耕还林“五个一”经验一个好的领导班子,坚持一把手负总责;一个有力的协调机构,全权负责退耕6/9还林的规划与实施;一套好的措施,通过建设基本口粮田、发展后续产业、建设沼气、生态移民、封山禁牧、舍饲养畜,解决农民长远生计问题;一种好的模式,实行梁峁沟坡统一规划,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一种优良的传统,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延安精神。据统计,1999年发来,XX市累计退耕还林面积达万亩。除积极实施国家林业重点工程、天然林保护工程外,还实施了“身边增绿”工程,通过这几项工程的实施,总共增加林地面积达万亩。现在,延安的森林覆盖率达到了,比1999年增加了12个百分点,水土流失的治理程度提高了28个百分点,市区优良空气的天数由238天增加到316天。为巩固退耕还林成果,XX市由本级财政负担,参照国家退耕还林政策,继续大力实施以退耕还林为主的生态治理。如XX区甘谷驿镇采取治沟造地、退耕还林、移民搬迁、土地流转、现代农业“五位一体”的模式,治理水土流失严重的顾屯流域,规划造地7879亩,新增土地2525亩。该镇对顾屯流域内3271亩25度以上坡耕地全面实施了退耕还林,挖育林坑万个并全部完成苗木栽植。(五)坚持立足实际,推进了新农村建设。自XX年以来,XX市各级政府按照“二十字方针”总体要求,以发展绿色产业为突破口,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以改善人居环境为重点,切实加强农村基础性设施建设,不断发展7/9农村社会事业,新农村建设成效显著,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该市高度重视规划的龙头作用,组织编写了新农村建设规划纲要、县域村庄布局规划、村庄总体规划等,明确了全市新农村建设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各县区也制定了适合本地实际的新农村建设规划。在制定新农村建设规划的基础上,各县区积极开展了新农村建设的试点工作。从发展模式上看,主要是是旧村改造型、异地安置型、城镇扩充型三种模式。如XX县沿河湾镇侯沟门村,1992年抓住鲁陕干部交流的机遇,从山东引进了日光温室大棚种植技术。经过逐年发展,种植规模由当初的6棚发展到现在的439棚,大棚棚均纯收入稳定在12000元以上,仅蔬菜一项,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000元。村上成立了专业经济合作社,组建了农民营销队伍,形成了产地市场成为富民增收的主导产业。该村根据新农村建设规划,对全村旧院全部进行了改造,新修平房120间,极大地改善了群众居住条件。硬化主侧巷道22条,新修了公厕和垃圾屋,安装了太阳能路灯,配备了卫生保洁员,村容村貌明显改观。全村自来水入户率达到100。新建了农民文化休闲广场,安装了体育健身器材。建起了农业科技信息站和农民科技图书室。新建了高标准计划生育服务室和医疗卫生室,配备了卫生员,方便群众看病就医,全村合作医疗参合率100。侯沟门村在推进新农村建设中,全面加强党的基层8/9组织建设,不断加强和改进农村党建工作,是党员承诺制的发起地之一,胡锦涛总书记曾两次来视察。该村投资30多万元,扩建了村党支部办公场所。进一步深化了党员承诺制,全面推行“党员中心户”制度,进一步拓宽了党组织和党员联系群众的渠道,为发挥党员在推动科学发展中的模范带头作用提供了新平台。在“升级晋档,科学发展”活动中,该村由二类村晋升为一类村。(六)坚持红色文化,加快了旅游产业发展。很长一段时期,来延安旅游的人们在游览了宝塔山、清凉山、杨家岭、枣园、王家坪等历史文物和革命旧址后,基本就看不到更让人感兴趣的景点了。由于旅游项目单调、开发后续产业滞后等原因,延安的红色旅游一度陷入尴尬的境地。XX市及时调整思路,大手笔、大动作地发展旅游产业,运作旅游市场,使延安的旅游项目由一枝独秀变为遍地开花,管理工作实现了从低层次向高水平的整体迈进。一是开发景点,推动产业化发展。从XX年起,XX市先后投资7000多万元对宝塔山景区进行综合治理,将景区内居民全部搬迁。投资亿元,兴建了延安革命纪念馆。投资5000多万元新建的抗大纪念馆、新闻纪念馆、南泥湾大生产运动广场和瓦窑堡、保安、吴起等革命旧址陈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