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转型发展重返第一方阵心得体会一: 市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了 “一个重返、六个重大 ”的奋斗目标。实现这一目标,需要我们提振发展信心,以敢打必胜、志在必得的决心和信心,推动安阳转型发展、加快发展。 信心来自对形势的清醒认识。我们提出重返全省第一方阵,不是空穴来风,不是主观愿望,而是市委在审视发展大势、分析基础优势、契合人民心声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建立在对当前形势清醒认识和准确判断的基础之上,建立在对安阳发展成绩和发展经验实事求是的总结之上。从历史看,安阳作为全省老工业基地,以前经济总量一直位于全省第一方阵 ;从当前看, 这次党代会除了提出 “一个重返 ”奋斗目标,还提出了 “六个重大 ”作为支撑,保障 “一个重返 ”奋斗目标的实现。因此,市党代会确立的奋斗目标是经过认真分析、充分论证的,是实事求是的,对此我们应该有信心,也必须有信心。 坚定信心凝聚发展力量。信心足,则干劲足 ;信心强,则动力强。市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 “一个重返、六个重大 ”的奋斗目标后,全市上下备受鼓舞、信心十足,但是,也存在一些党员干部信心不足的现象,比如,有的干部认为当前我市许多经济指标在全省排名靠后,发展形势不容乐观,对发展缺乏信心,干工作疲疲沓沓、慢慢腾腾。这是坚决 要不得的。各级党组织要通过开展大讨论活动,进一步明确努力方向,进一步理清发展思路,进一步完善发展措施,以转型发展的新成效、项目落地的新成果、民生改善的新成就,坚定干部群众发展信心,提振发展精气神,激发推动转型发展的强大合力。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切实用市委对形势任务的清醒研判统一思想,理性看待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坚定发展信心,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主动作为的担当,积极投身转型发展、热情参与转型发展、主动支持转型发展。 有信心,有力量。全市上下满怀信心,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智往一 处谋,就会集聚起推动安阳转型发展、重返全省第一方阵的强大正能量。 转型发展重返第一方阵心得体会二: “强化投资、引资、融资,增强经济发展后劲,为蚌埠加速崛起注入强劲动力。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再次将千方百计增加有效投入摆在重要位置。作为拉动经济的 “三驾马车 ”之一的投资对推动地区经济快速发展作用日益凸显,不仅如此,城市面貌的不断变化,人民群众幸福指数的持续攀升,都离不开投资的持续发力。 2013,蚌埠越来越好,成为人民群众的强烈呼声和殷切期待。今年如何抓住投资这个 “牛鼻子 ”,实现 “一招走活全盘皆活 ”,助力蚌埠重 振雄风,再创辉煌,重返全省第一方阵 ? 项目拉动 投资再发力 春节刚过,全市在建项目工地全面开花,热火朝天的建设场景令人振奋。 统计显示, 2012 年,我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 元,增幅居全省第四。安瑞科大型压缩机制造基地、华芳纺织一期等 70 个项目建成投产,大富机电射频器件二期、晟光科技电容式触摸屏二期等 73 个项目开工建设。 近年来,我市深入实施项目带动战略,一家家知名企业抢滩入驻,一个个重大项目与重点工程,不断刷新和创造新的纪录,涉及主导产业、城市基础设施、大众民生等诸多领域,不仅 成为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双双提升的助推器,也成为城市面貌加速蝶变,广惠民生造福百姓的 “助推器 ”,使我市经济实现了有质量、有效益、可持续、人民群众得实惠的增长。 项目就是 “牛鼻子 ”,项目就是带动力。我们惊喜的不仅仅是指标的回升、向好的态势,惊喜更多来自重点项目带来的示范和牵动效应。现代农业典范,五河县现代牧业项目就是其中之一。现代牧业投资24 亿元在五河建设的 10 万亩苜蓿草场 (秋实草业 )、 4 万头养殖规模的蚌埠牧场以及日产 600 吨液态奶的加工厂,成为全国首个完整意义上的 “种养加 ”一体化项目,创造出影响全国的 “蚌埠模 式 ”。其中,朱顶镇一望无边的草场已经成为全国最大的紫花苜蓿生产基地,草场的机械化作业水平世界领先。在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同时,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日益显现。 朱顶镇小柳村村民刘小红家的土地全部流转后,在家门口的 “大草原 ”上打工,当了一名拖拉机手,月收入 4000 多元。 “如今的生活越来越好。 ”刘小红说。 “项目是发展之源,没有源源不断的项目,就没有持续快速发展,各级各部门都要进一步强化项目意识。 ”在春节过后的第一个工作日召开的市四大班子联席会上,市委书记周春雨就推进项目建设说的这番话,字字铿锵。记者从市发改委了解到,目前,全市安排 3461 行动计划项目 614 个,总投资 6502 亿元,年度计划投资 元。可以预见,随着一个个高 “含金量 ”的重大项目的实施,必将为蚌埠经济持续增长,跨越赶超注入强劲动力。 招商引资 积蓄正能量 总投资百亿元的蚌埠义乌国际商贸城去年开工建设,总投资 3 亿美元的台嘉蚌埠玻璃纤维项目今年年初破土动工 一个个令人欣喜的大项目在珠城落地生根,招商引资功不可没。去年作为 “招大引强 攻新年 ”,我市引进亿元以上项目 110 个,其中,包括北方通用电子 业基地等在内的 10 亿元以上项目就有 16 个。统计显示,去年,我市实际利用市外资金 元、增长 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增幅居全省第二。 招商引资是项目之源,对于持续扩大有效投入意义十分重大。今年,我市招商引资如何破题,助力项目建设 ?采访中,市招商局负责同志告诉记者,我市坚定不移实施开放带动战略,将招商引资作为 “头号工程 ”强力推进,取得显著成果,招商引资已经步入产业集群招商、产业链招商的崭新阶段,承接产业转移的主动性增强,点对点对 接更加精准有效。 市委提出今年要围绕重返全省第一方阵目标,吹响冲锋号,打胜第一仗,招商引资作为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责任更加重大。我们将按照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目标任务,持续巩固招大引强攻新成果,围绕工业强市战略,突出主导产业,密切关注高新技术、新兴产业前沿动态,积极拓展与央企、省企、知名民企合作空间,紧盯京沪高铁沿线、沿海、港澳台及周边国家等重点区域招商,跟踪对接华硕电脑、中电电气等一批战略投资者,着力引进高端产品、龙头企业、外资项目。 在努力引进大项目、好项目的同时,招商部门还将围绕推动项目落地,做好跟踪 服务,力促项目早开工、早建设,助力蚌埠经济社会发展,早日崛起腾飞。 抢抓机遇 打开新空间 大思路带动大项目,大项目带动大建设,大建设促进大发展,扩大投资是加快发展的关键所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 2013 年我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长 25%的预期目标。要实现这一目标,激发投资引擎持续发力,重在抢抓机遇,破除障碍。 连续多年的大规模、高强度投资,为我市未来发展打开了更为广阔的空间,积聚了巨大的发展能量,更为重要的是,极大地提振了全市人民的发展自信。与此同时,我们面临诸多难得的发展机遇。采访中,市发改委投资科负 责同志告诉记者,国家扩大内需、新型城镇化建设和中原经济区规划、沿淮经济带建设等重要政策机遇,将成为扩大投资强劲的推力。 化解融资瓶颈是项目建设的重要保障,去年,我市新增贷款 152 亿元,增长 增速居全省第 1 位,增量存贷比达 为项目建设提供了有力的金融支持。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今年政府在持续扩大融资规模上仍会有大动作。将在加强与国家、省级金融机构合作,加快本土金融机构改制步伐,引进股份制商业银行等方面迈出更大的步伐,鼎力支持项目建设。 多年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