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解读
《GB 4479.1-201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苋菜红》相比于其前版《GB 4479.1-1999 食品添加剂 苋菜红》,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调整和更新:
-
适用范围和术语定义:2010版标准可能对苋菜红的适用食品类别进行了更细致的划分,并对相关专业术语给出了更准确的定义,以适应食品安全管理和技术发展的新要求。
-
技术要求:新标准对苋菜红的产品质量指标进行了修订,可能包括纯度、杂质限量、重金属含量、微生物指标等方面的更加严格规定,旨在提高食品添加剂的安全性。
-
检测方法:2010版标准更新了检测技术和分析方法,引入了更先进的检测手段,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这些方法可能涵盖了理化性质测试、污染物残留测定等方面。
-
标签标识:新标准对食品添加剂苋菜红的标签、包装及存储运输要求进行了细化,要求提供更全面的信息,如成分列表、使用说明、生产日期、有效期、生产商信息等,便于追踪与管理。
-
食品安全控制:根据食品安全形势的变化,2010版标准可能加强了对生产过程的卫生控制要求,增加了风险评估相关内容,强调从原料采购到最终产品销售的全链条安全管理。
-
法律法规引用:更新了相关的法律法规引用,确保标准与当前的国家法律法规体系保持一致,为食品安全监管提供更坚实的法律基础。
如需获取更多详尽信息,请直接参考下方经官方授权发布的权威标准文档。
....
查看全部
- 现行
- 正在执行有效
- 2010-12-21 颁布
- 2011-02-21 实施
©正版授权



文档简介
201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苋菜红 2010布 2011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 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发布 2010 I 前 言 本标准代替 1999食品添加剂 苋菜红 。 本标准与 1999 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增加了安全提示; 取消了的质量规格; 水不溶物指标由修改为 修改了鉴别试验的方法; 分光光度比色法平行测定的允许差由 改为 增加了未反应中间体指标和检测方法; 增加了未磺化芳族伯胺(以苯胺计)指标和检测方法; 砷(的检测方法由化学限量法修改为原子吸收法; 取消了重金属(以 )的质量规格; 增加了铅(指标和检测方法。 本标准的附录A 、附录B 和附录C 为规范性附录 , 附录D 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1986 、 1996、999 。 2010 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苋菜红 1 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 1酸钠经重氮化后与 26- 二磺酸钠偶合而制得的食品添加剂苋菜红。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标准中引用的文件对于本标准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标准。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标准。 3 化学名称、结构式、分子式和相对分子质量 学名称 34- 偶氮萘磺酸)2 ,7- 萘二磺酸三钠盐 构式: 子式 对分子质量 2007 年国际相对原子质量) 4 技术要求 官要求:应符合表 1 的规定。 表1 感官要求 项 目 要 求 检验方法 色泽 红褐色至暗红褐色 自然光线下采用目视评定。 组织状态 粉末或颗粒 化指标:应符合表 2 的规定。 2010 2 表2 理化指标 项 目 指 标 检验方法 苋菜红,w/% 录 A 中 燥减量、氯化物(以 )及硫酸盐(以 量, w/% 录 A 中 不溶物,w/% 录 A 中 染料,w/% 录 A 中 反应中间体总和, w/% 录 A 中 磺化芳族伯胺(以苯胺计),w/% 录 A 中 ( (mg/ 录 A 中 (mg/ 录 A 中 2010 3 附 录 A (规范性附录) 检验方法 全提示 本标准试验方法中使用的部分试剂具有毒性或腐蚀性,按相关规定操作,操作时需小心谨慎。若溅到皮肤上应立即用水冲洗,严重者应立即治疗。在使用挥发性酸时,要在通风橱中进行。 般规定 本标准所用试剂和水,在没有注明其他要求时,均指分析纯试剂和 6682 2008规定的三级水。试验中所需标准溶液、杂质标准溶液、制剂及制品在没有注明其他规定时,均按 601 、 602、 603 规定配制和标定。 别试验 剂和材料 酸。 酸铵溶液: 。 器和设备 光光度计。 色皿:10 别方法 应满足如下条件: 样(溶于 100红色澄清溶液。 样(,加20酸,溶液显紫色,取此液2 滴3 滴加入5中显红色。 样(精确至 ,溶于100酸铵溶液中,取此溶液1加乙酸铵溶液配至100该溶液的最大吸收波长为520 2 菜红的测定 氯化钛滴定法(仲裁法) 法提要 在酸性介质中,苋菜红中的偶氮基被三氯化钛还原分解,按三氯化钛标准滴定溶液的消耗量,计算其含量。 剂和材料 檬酸三钠 。 2010 4 氯化钛标准滴定溶液: c(现用现配,配制方法见附录B) 。 瓶装二氧化碳 。 器和设备 A锥形瓶(500; B棕色滴定管(50; C包黑纸的下口玻璃瓶(2000; D装有 100g/L 碳酸铵溶液和 100g/L 硫酸亚铁溶液等量混合液的容器(5000; E活塞; F空瓶; G装有水的洗气瓶。 图 氯化钛滴定法的装置图 析步骤 称取约 样(精确至 ,置于 500形瓶中,溶于 50沸并冷却至室温的水中,加入 15g 柠檬酸三钠和 150沸的水,振荡溶解后,按图 好仪器,在液面下通入二氧化碳的同时,加热沸腾,并用三氯化钛标准滴定溶液滴定使其固有颜色消失为终点。 果计算 苋菜红以质量分数1w 计,数值用表示,按公式(计算: %100)4/)(1000/(11=( 式中: c 三氯化钛标准滴定溶液浓度的准确数值,单位为摩尔每升( ); V 滴定试样耗用的三氯化钛标准滴定溶液体积的准确数值,单位为毫升( M 苋菜红的摩尔质量数值,单位为克每摩尔(g/ M(C 20; 试样的质量数值,单位为克(g )。 2010 5 计算结果表示到小数点后 1 位。 平行测定结果的绝对差值不大于 质量分数),取其算术平均值作为测定结果。 光光度比色法 法提要 将试样与已知含量的苋菜红标准品分别用水溶解,用乙酸铵溶液稀释定容后,在最大吸收波长处,分别测其吸光度值,计算其含量。 剂和材料 酸铵溶液: 。 菜红标准品: 质量分数、定) 。 器和设备 光光度计。 色皿:10 菜红标样溶液的配制 称取约 菜红标准品(精确到 溶于适量水中,移入 1000量瓶中,加水稀释至刻度,摇匀。吸取 10入 500量瓶中,加乙酸铵溶液稀释至刻度,摇匀,备用。 菜红试样溶液的配制 称量与操作方法同 样溶液的 配制。 析步骤 将苋菜红标样溶液和苋菜红试样溶液分别置于 10色皿中,同在最大吸收波长处用分光光度计测定各自的吸光度值,用乙酸铵溶液作参比液。 果计算 苋菜红以质量分数1w 计,数值用表示,按公式(计算: 0001= ( 式中: A苋菜红试样溶液的吸光度值; 苋菜红标准品质量的数值,单位为克(g ); 苋菜红标样溶液的吸光度值; m试样质量的数值,单位为克(g ); 苋菜红标准品的质量分数。 计算结果表示到小数点后 1 位。 平行测定结果的绝对差值不大于 质量分数),取其算术平均值作为测定结果。 2010 6 燥减量、氯化物(以硫酸盐(以量的测定 燥减量的测定 析步骤 称取约 2g 试样(精确至 ,置于已在 1352 恒温干燥箱恒量的称量瓶中,在1352 恒温干燥箱中烘至恒量。 果计算 干燥减量的质量分数以2w 计,数值用表示,按公式(A. 3)计算: %1002322=( 式中: 试样干燥前质量的数值,单位为克(g ); 试样干燥至恒量的质量数值,单位为克(g )。 计算结果表示到小数点后1 位。 平行测定结果的绝对差值不大于 质量分数),取其算术平均值作为测定结果。 化物(以测定 剂和材料 基苯。 性炭; 767针型。 酸溶液: 1+1。 酸银溶液: c(。 酸铁铵溶液: 配制方法:称取约14于100中,过滤,加10酸,贮存于棕色瓶中。 氰酸铵标准滴定溶液: c(。 样溶液的配制 称取约2溶于 150约15g 活性炭,温和煮沸2 加入 1断摇动均匀,放置30其间不时摇动) 。用干燥滤纸过滤。如滤液有色,则再加5时摇动下放置1h,再用干燥滤纸过滤( 如仍有色则更换活性炭重复操作至滤液无色) 。每次以水10活性炭三次,滤液合并移至200量瓶中,加水至刻度,摇匀。用于氯化物和硫酸盐含量的测定。 析步骤 2010 7 移取50样溶液,置于500形瓶中,加2酸溶液和10酸银溶液 ( 氯化物含量多时要多加些) 及 5烈摇动至氯化银凝结,加入 1硫氰酸铵标准滴定溶液滴定过量的硝酸银到终点并保持1同时以同样方法做一空白试验。 果计算 氯化物( 以以质量分数3w 计,数值用表示,按公式(计算: %100)200/50(1000/)(410113=( 式中: 硫氰酸铵标准滴定溶液浓度的准确数值,单位为摩尔每升( ); 滴定空白溶液耗用硫氰酸铵标准滴定溶液体积的准确数值,单位为毫升( 滴定试样溶液耗用硫氰酸铵标准滴定溶液体积的准确数值,单位为毫升( 氯化钠的摩尔质量数值,单位为克每摩尔(g/ ; 试样质量的数值,单位为克(g )。 计算结果表示到小数点后1 位。 (质量分数),取其算术平均值作为测定结果。 酸盐(以测定 剂和材料 氧化钠溶液: 2g/L。 酸溶液: 1+1999。 化钡标准滴定溶液: c(1/20.l (配制方法见附录C )。 酞指示液: 10g/L。 瑰红酸钠指示液:称取 于10中( 现用现配) 。 析步骤 吸取25样溶液(,置于250形瓶中,加1 滴酚酞指示液,滴加氢氧化钠溶液呈粉红色,然后滴加盐酸溶液至粉红色消失,摇匀,溶解后在不断摇动下用氯化钡标准滴定溶液滴定,以玫瑰红酸钠指示液作外指示液,反应液与指示液在滤纸上交汇处呈现玫瑰红色斑点并保持2同时以相同方法做空白试验。 果计算 硫酸盐(以质量分数4w 计,数值用表示,按公式(A. 5)计算: %100)200/25()2/(1000/)(423224=( 式中: 氯化钡标准滴定溶液浓度的准确数值,单位为摩尔每升( ); 2010 8 滴定试样溶液耗用氯化钡标准滴定溶液体积的准确数值,单位为毫升( 滴定空白溶液耗用氯化钡标准滴定溶液体积的准确数值,单位为毫升( 硫酸钠的摩尔质量的数值,单位为克每摩尔(g/ ; 试样质量的数值,单位为克(g )。 计算结果表示到小数点后1位。 (质量分数),取其算术平均值作为测定结果。 燥减量、氯化物(以硫酸盐(以量的结果计算 干燥减量和氯化物( 以 及硫酸盐( 以 的总量以质量分数5w 计,数值用表示,按公式(计算: 4325+= ( 式中: 2w 干燥减量的质量分数; 3w 氯化物( 以的质量分数; 4w 硫酸盐( 以的质量分数。 计算结果表示到小数点后1 位。 不溶物的测定 器和设备 璃砂芯坩埚:孔径为5 m15 m。 温干燥箱。 析步骤 称取约3置于500杯中,加入50 60 热水250使之溶解,用已在135 2烘至恒量的玻璃砂芯坩埚过滤,并用热水充分洗涤到洗涤液无色,在135 2恒温干燥箱中烘至恒量。 果计算 水不溶物以质量分数6w 计,数值用表示,按公式(计算: %100566=( 式中: 干燥后水不溶物质量的数值,单位为克(g ); 试样质量的数值,单位为克(g )。 计算结果表示到小数点后2位。 (质量分数),取其算术平均值作为测定结果。 2010 9 染料的测定 法提要 用纸上层析法将各组分分离,洗脱,然后用分光光度法定量。 剂和材料 水乙醇。 丁醇。 酮溶液:1+1 。 水溶液:4+96 。 酸氢钠溶液:4g/L 。 器和设备 光光度计。 析滤纸:1 号中速,15050 析缸: 24000量进样器:100 L。 氏比色管:50玻璃磨口塞。 璃砂芯漏斗:G 3,孔径为15 m40 m。 00析步骤 上层析条件 开剂:正丁醇 +无水乙醇+ 氨水溶液6+2+3 。 度: 20 25。 。 样溶液的配制 称取 1g 试样(精确至 置于烧杯中,加入适量水溶解后,移入 100量瓶中,稀释至刻度,摇匀备用,该试样溶液浓度为 1%。 样洗出液的制备 用微量进样器吸取 100L 试样溶液,均匀地注在离滤纸底边 25一条基线上,成一直线,使其在滤纸上的宽度不超过 5度为 130吹风机吹干。将滤纸放入装有预先配制好展开剂的层析缸中展开,滤纸底边浸入展开剂液面下 展开剂前沿线上升至 150直到副染料分离满意为止。取出层析滤纸,用冷风吹干。 2010 10 用空白滤纸在相同条件下展开,该空白滤纸应与上述步骤展开用的滤纸在同一张滤纸上相邻部位裁取。 副染料纸上层析示意图见图 基线主染料130)副染料(3)副染料(2)副染料(1)图 染料纸上层析示意图 将展开后取得的各个副染料和在空白滤纸上与各副染料相对应的部位的滤纸按同样大小剪下,并剪成约 55细条,分别置于 50纳氏比色管中,准确加入 5酮溶液,摇动 3,再准确加入 20酸氢钠溶液,充分摇动,然后分别在 璃砂芯漏斗中自然过滤,滤液应澄清,无悬浮物。分别得到各副染料和空白的洗出液。在各自副染料的最大吸收波长处,用50色皿,将各副染料的洗出液在分光光度计上测定各自的吸光度值。 在分光光度计上测定吸光度时,以 5酮溶液和 20酸氢钠溶液的混合液作参比液。 准溶液的配制 吸取 6的试样溶液移入 100量瓶中,稀释至刻度,摇匀,该溶液为标准溶液。 准洗出液的制备 用微量进样器吸取标准溶液 100L,均匀地点注在离滤纸底边 25一条基线上,用吹风机吹干。将滤纸放入装有预先配制好展开剂的层析缸中展开,待展开剂前沿线上升 40出用冷风吹干,剪下所有展开的染料部分,按 方法进行萃取操作,得到标准洗出液。用 10色皿在最大吸收波长处测吸光度值。 同时用空白滤纸在相同条件下展开,按相同方法操作后测洗出液的吸光度值。 果计算 副染料的含量以质量分数7w 计,数值用表示,按公式(计算: 2010 11 () ( )+=)6/100)(5/117( 式中: n 各副染料洗出液以 50径长度测定出的吸光度值; b1各副染料对照空白洗出液以 50径长度测定出的吸光度值; 标准洗出液以 10径长度测定出的吸光度值; 标准对照空白洗出液以 10径长度测定出的吸光度值; 5 折算成以 10径长度的比数; 100/6 标准洗出液折算成 1试样溶液的比数; S 试样的质量分数。 计算结果表示到小数点后 1 位。 平行测定结果的绝对差值不大于 质量分数),取其算术平均值作为测定结果。 反应中间体总和的测定 法提要 采用反相液相色谱法,用外标法分别定量各未反应中间体,最后计算未反应中间体总和的质量分数。 剂和材料 醇; 酸铵溶液:2g/L ; 酸钠; 3- 萘二磺酸钠; 7- 萘二磺酸钠; 磺酸钠; 3 ,6- 萘三磺酸钠。 器和设备 相色谱仪:输液泵流量范围0.1 mL/在此范围内其流量稳定性为1%;检测器- 多波长紫外分光检测器或具有同等性能的紫外分光检测器; 谱柱:长为150不锈钢柱,固定相为 粒径5 m; 谱工作站或积分仪; 声波发生器; 量环:20 L。 谱分析条件 2010 12 测波长:238 温:30; 动相:A ,乙酸铵溶液;B ,甲醇; 浓度梯度:A (100)比B (0 )保持550性浓度梯度从A (100 )比B (0 ) 至A (70)比 B(30); 量: 样量:20 L。 可根据仪器不同,选择最佳分析条件,流动相应摇匀后用超声波发生器进行脱气。 样溶液的配制 ,加乙酸铵溶液溶解并定容至100 准溶液的配制 分别称取约 确至 于真空干燥器中干燥 24h 后的 14- 羟基- 萘二磺酸钠、3- 羟基7- 萘二磺酸钠、6- 羟基磺酸钠、 7 3,6- 萘三磺 酸钠。 用乙酸铵溶液分别溶解并定容至 100后分别吸取 述各标准溶液,用乙酸铵溶液定容至 100制成系列标准溶液。 析步骤 在本标准 定的色谱分析条件下,分别用微量注射器吸取试样溶液及系列标准溶液注入并充满定量环进行色谱检测,待最后一个组分流出完毕,进行结果处理。测定各标准溶液物质的峰面积,分别绘制成各标准曲线。测定试样溶液中的 1酸钠、7- 羟基 33 76磺酸钠、 7 3, 6据各标准曲线求出各自未反应中间体的质量分数。 色谱图见附录 D。 果计算 未反应中间体的总和以质量分数13w 计,数值用% 表示,按公式(计算: 1211109813+= ( 式中: 8w 1酸钠的含量% ; 9w 73- 萘二磺酸钠的含量% ; 10w 37- 萘二磺酸钠的含量% ; 11w 6磺酸钠的含量% ; 12w 73 ,6- 萘三磺酸钠的含量% 。 磺化芳族伯胺(以苯胺计)的测定 2010 13 法提要 以乙酸乙酯萃取出试样中未磺化芳族伯胺成分,将萃取液和苯胺标准溶液分别经重氮化和偶合后再测定各自生成染料的吸光度予以比较与判别。 剂和材料 酸乙酯。 酸溶液:1+10 。 酸溶液:1+3 。 化钾溶液:500gL。 酸钠溶液:200g/L 。 氧化钠溶液:40gL 。 氧化钠溶液:4g/L 。 盐溶液:20g/L 。 硝酸钠溶液: 。 胺标准溶液: 。 配制:蒸馏的苯胺,移至500量瓶中,以150酸溶液(1+3 )分三次洗涤烧杯,并入500量瓶中,水稀释至刻度。移取25溶液至250量瓶中,水定容。L。 器和设备 见分光光度计。 色皿:40 样萃取溶液的配制 样( 150100和5氧化钠溶液(40g/L ),在温水浴中搅拌至完全溶解。将此溶液移入分液漏斗中,少量水洗净烧杯。每次以 50酯萃取两次,合并萃取液。以10氧化钠溶液(4g/L )洗涤乙酸乙酯萃取液,除去痕量色素。再每次以10酸溶液(1+3 )对乙酸乙酯溶液反萃取三次。合并该盐酸萃取液,然后用水稀释至100摇匀。此溶液为试样萃取溶液。 准对照溶液的制备 胺标准溶液至100量瓶中,用盐酸溶液(1+10 )稀释至刻度,混合均匀,此为标准对照溶液。 氮化偶合溶液的制备 2010 14 吸取10样萃取溶液,移入透明洁净的试管中,浸入盛有冰水混合物的烧杯内冷却10在试管中加入1硝酸钠溶液,稍用力摇匀后仍置于冰水浴中冷却10进行重氮化反应。另取一个25量瓶移入1 盐溶液和10酸钠溶液。将上述试管中的苯胺重氮盐溶液加至盛有R 盐溶液的容量瓶中,边加边略振摇容量瓶,用少许水洗净试管一并加入容量瓶中,再以水定容。充分混匀后在暗处放置15溶液为试样重氮化偶合溶液。 标准重氮化偶合溶液的制备,吸取10准对照溶液,其余步骤同上。 比溶液的制备 吸取10酸溶液(1+10)、10酸钠溶液及1 盐溶液于25量瓶中,水定容。该溶液为参比溶液。 析步骤 将标准重氮化偶合溶液和试样重氮化偶合溶液分别置于比色皿中,在 510b,参比溶液。 果判定 的测定 法提要 苋菜红经湿法消解后,制备成试样溶液,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砷的含量。 剂和材料 酸。 酸溶液:1+1 。 酸- 高氯酸混合溶液:3+1 。 ( 准溶液:按 602配制和标定后, 再根据使用的仪器要求进行稀释配制成含砷相应浓度的三种标准溶液。 氧化钠溶液:1g/L 。 氢化钠溶液:8g/L( 溶剂为1g/L 的氢氧化钠溶液) 。 酸溶液:1+10 。 化钾溶液:200g/L 。 器和设备 子吸收光谱仪。 器参考条件:砷空心阴极灯分析线波长: 缝: 灯电流: 60 2010 15 气流速:氩气 250mL/ 子化器温度:900。 析步骤 样消解 称取约 1g 试样 (精确至 置于 250角或圆底烧瓶中,加 105酸和 2匀后用小火加热赶出二氧化氮气体,溶液变成棕色,停止加热,放冷后加入 5酸火加热至溶液透明或微黄色,如仍不透明,放冷后再补加 5酸- 高氯酸混合溶液,继续加热至溶液透明无色或微黄色并产生白烟(避免烧干出现炭化现象),停止加热,放冷后加水 5热至沸,除去残余的硝酸- 高氯酸( 必要时可再加水煮沸一次) ,继续加热至发生白烟,保持 10冷后移入 100量瓶(若溶液出现浑浊、沉淀或机械杂质须过滤),用盐酸溶液稀释定容。 同时按相同的方法制备空白溶液。 定 量取25解后的试样溶液至50量瓶,加入5化钾溶液,用盐酸溶液稀释定容,摇匀,静置15同时按相同的方法以空白溶液制备空白测试液。 开启仪器,待仪器及砷空心阴极灯充分预热,基线稳定后,用硼氢化钠溶液作氢化物还原发生剂,以标准空白、标准溶液、样品空白测试液及样品溶液的顺序,按电脑指令分别进样。测试结束后电脑自动生成工作曲线及扣除样品空白后的样品溶液中砷浓度,输入样品信息(名称、称样量、稀释体积等),即自动换算出试样中砷的含量。 平行测定结果的绝对差值不大于 取其算术平均值作为测定结果。 的测定 法提要 苋菜红经湿法消解后,制备成试样溶液,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铅的含量。 剂和材料 ( 准溶液:按 602 配制和标定后, 再根据使用的仪器要求进行稀释配制成含铅相应浓度的三种标准溶液。 氧化钠溶液:1g/L 。 氢化钠溶液:8g/L( 溶剂为1g/L 的氢氧化钠溶液) 。 酸溶液:1+10 。 器和设备 子吸收光谱仪 2010 16 器参考条件:2010 第三法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 析步骤 试样溶液和空白溶液。 按2010 第三法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操作。 平行测定结果的绝对差值不大于 其算术平均值作为测定结果。 2010 17 附 录 B (规范性附录) 三氯化钛标准滴定溶液的配制方法 剂和材料 酸; 酸亚铁铵; 氰酸铵溶液:200g/L ; 酸溶液:1+1 ; 氯化钛溶液; 铬酸钾标准滴定溶液: c (1/6,按制与标定。 器和设备 见图 氯化钛标准滴定溶液的配制 制 取 100氯化钛溶液和 75酸,置于 1000色容量瓶中,用新煮沸并已冷却到室温的水稀释至刻度,摇匀,立即倒入避光的下口瓶中,在二氧化碳气体保护下贮藏。 定 称取约 3g(精确至 酸亚铁铵,置于 500形瓶中,在二氧化碳气流保护作用下,加入 50煮沸并已冷却的水,使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提供的标准文本仅供个人学习、研究之用,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 本站所提供的标准均为PDF格式电子版文本(可阅读打印),因数字商品的特殊性,一经售出,不提供退换货服务。
- 3. 标准文档要求电子版与印刷版保持一致,所以下载的文档中可能包含空白页,非文档质量问题。
最新文档
- 化工厂施工危险点识别及防范预控措施
- 一年级上册书法课学生能力提升计划
- 公务出差批准回复函范文
- 以案说警酒店行业服务规范心得体会
-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微课制作计划
- 机场航站楼网架高空散装安全防护措施
- 大班幼小衔接的劳动习惯培养计划
- 机械电子一体化专业毕业实习报告范文
- 成人本科自考自我鉴定范文
- 精密仪表成品保护措施
- 普外科学科核心知识体系
-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数感
- 数学 2024-2025学年人教版(2024)七年级数学下册期末考试测试卷
- 贵州省贵阳市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下册期末联考数学试卷(附答案)
- 2025至2030中国二手车市场发展趋势分析与未来投资战略咨询研究报告
- JG/T 157-2009建筑外墙用腻子
- 《机床电气与PLC控制技术》课件 2 S7-1200PLC数据的存储及访问
- 多模态人机交互优化-洞察阐释
- T/CAR 7-2021绿色高效自携式商用冷藏陈列柜技术要求和评价方法
- 合作账号合伙协议书
- 五年级数学下册期末必考应用题母题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