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岭金丝猴:密林中的太白精灵_第1页
秦岭金丝猴:密林中的太白精灵_第2页
秦岭金丝猴:密林中的太白精灵_第3页
秦岭金丝猴:密林中的太白精灵_第4页
秦岭金丝猴:密林中的太白精灵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6秦岭金丝猴密林中的太白精灵秦岭金丝猴密林中的太白精灵作家、秦岭文化学者。主要作品有诗集巨大的冬天,长篇系列散文走进大秦岭、寻找大秦帝国、渭河传、仰望太白山,电视纪录片大秦岭等。现为天水日报社副总编。太白山的高山峡谷、原始森林隐匿了金丝猴的行踪,让它们演化成中国金丝猴家族中一个绝无仅有的新种群秦岭金丝猴。它们的家园,就在以太白山为中心的秦岭深山密林里一只雌猴的举动引起了科研人员的注意,它始终抱着一只幼猴不肯放弃。研究人员用望远镜仔细观察,结果令人大吃一惊原来它紧紧抱着的竟然是已经死去的幼猴。在太白山密林深处,当一只金丝猴蹲踞在布满绿苔的巨石上,金钱豹也爬上了巨大的阔叶树干,把警觉的目光投向远方这种比金丝猴凶猛、残暴、敏捷的食肉动物,时刻忘不了搜寻可以捕食的猎物。因为金黄灿烂的皮毛,以及敏捷灵巧的动作,金丝猴成了太白山最让人喜爱的动物之一。但在莽莽的林海和起伏的峰峦之间,金丝猴还本文由论文联盟HTTP/收集整理有很多邻居飞禽走兽,寄居在枯叶、土壤和流水中的2/6爬行动物或浮游生物正是因为有如此多的生灵,太白山才充满生机与生趣。但相比同居一山的其他动物,金丝猴的知名度和稀有度,只有大熊猫可以比肩。大熊猫因其种群古老稀缺而为世人瞩目,而金丝猴持续受人关注,首先是因为它仅仅存在于中国,其次才因为它那金黄的毛发与活泼可爱的样子。金丝猴生活的最北区域猴这种灵长类动物出现在地球上的历史,远比人类要早得多。它们大脑发达、眼眶朝前、手指和脚趾分开等特征,让其成为我们熟知的动物中最接近人类先祖类人猿的一种。尽管猴的生存史非常悠久,族系成员分类也十分复杂,但在距今150年前,人类还不知道猴子族系中另一个陌生种群金丝猴的存在。1869年5月,受命到中国传教的法国苦修会神甫、博物学家戴维在中国发现了大熊猫,然后又从与秦岭一脉相承的岷山山区猎户的手中,意外获得6张毛色金黄、长着一条长尾巴的猴子皮张。这个意外收获让他喜出望外他从这张猴皮金黄的毛色以及没有鼻梁、鼻子却朝天仰张的形状上来判断,这可能是一种已经在世界上其他地方找不到踪迹的脊椎类猴目物种。这6张猴皮张标本很快被戴维运回法国,法国动物学家爱德华对这6张猴皮标本进行3/6了研究,第二年其论文一经发表,便在世界动物界引起轰动。从此,一种只有中国才有发现的全新猴目动物金丝猴,出现在人们的视野。爱德华在论文中明确指出,金丝猴目前的唯一存活地点在中国。后来的研究结果证明,太白山是金丝猴在中国生活的最北区域。戴维发现川金丝猴的时候,太白山还是我们只能仰望,不可接近的生命秘境。这里重峦叠嶂,人迹罕至的环境,让人们很难发现并接近这种山中精灵。太白山垂直分布的落叶林、阔叶林、针阔混交林、高山针叶林,孕育出了鲜嫩枝芽、丰富多彩的果实、多种多样的树叶,为金丝猴提供了充足的食物,让它们在以太白山为核心的秦岭腹地生活得悠闲自在。太白山的高山峡谷、原始森林隐匿了它们的行踪,让它们逐渐演化成中国金丝猴家族中一个绝无仅有的新种群秦岭金丝猴。它们的家园,就在以太白山为中心的秦岭深山密林里。动物学家在描述秦岭金丝猴的形态特征时这样写道秦岭金丝猴皮质优良,毛长柔密,色彩绚丽,光亮如丝,是所有金丝猴中最漂亮、最神奇的种群。还有人得出研究结论,说吴承恩西游记里的“美猴王”形象,就是以秦岭金丝猴为原型创作的古籍中的秦岭金丝猴在当代,第一只野生秦岭金丝猴是西北大学教授李4/6保国在1985年发现的。由于山大林密,秦岭金丝猴真相被世人所认识,比川金丝猴整整晚了100年,但这并没有改变它们成为金丝猴中的佼佼者的事实。既然金丝猴是与类人猿最为接近的灵长类动物之一,那么它的身影很早就为我们的先祖所关注,也是自然而然的事。科学家研究证明,早在距今100万年前,秦岭金丝猴就选择了太白山及秦岭南北高山密林作为自己的家园,也就是说,当亚洲北部最早的直立人蓝田猿人走出距离太白山不远的蓝田县的时候,金丝猴已经来到了秦岭深处,并与蓝田猿人共同拥有秦岭腹地这片莽莽的山林。这也让我觉得,当年的蓝田猿人在终南山深处开始打磨最初的原始石器,或穿行于丛林深处狩猎之际,他们见过大熊猫在丛林里随意穿行,也肯定被毛色灿烂、跳跃自如的金丝猴所深深吸引过。在古代中国,最早提及金丝猴的典籍有尔雅和屈原的离骚。但在那时,金丝猴被叫作“狨”。也有人说,山海经里的“狌狌”就是金丝猴。山海经南山经说“有兽焉,其状如禺而白耳,伏行人走,其名曰狌狌,食之善走。”大唐开元年间,与太白山隔渭河相望的三原县尉陈藏器在其本草拾遗中记述“狨生山南山谷中。似猴而大,毛长,黄赤色。人将其皮作鞍褥”。这种名为“狨”的猴类,显然就是生活在秦岭及太白山南麓的5/6金丝猴。从古至今,人们观察研究发现,金丝猴这个动物种群在动物界极其罕有,且拥有细致入微的喜怒哀乐感情和稳定的家庭观念。北宋典籍太平广记中记载了一个金丝猴母子相惜的感人故事一个叫公却证布的猎人带着网罟,带着弓箭到森林打猎,正巧遇见一群猴子,便拉弓射击,将一只母猴射伤。其他猴子受到惊吓,惊惶而逃。被射伤前,母猴怀里还抱着一只幼猴,中箭后,母猴将小猴放下,示意其逃命。小猴走了不远,又返回来投入母猴的怀抱。母猴忍着疼痛,再次将小猴推出怀抱,让其逃跑。没想到小猴哀号不止,再次扑入母亲怀抱,用舌头舔舐母猴伤口。猎人再次开弓,将母猴和小猴一同射杀。金丝猴母子不离不弃其实,这个故事所记述的猴子是不是金丝猴并不重要,因为在猴类家族中这种“惺惺相惜”现象,正是延续其庞大种群的重要原因之一。在秦岭金丝猴家族里,这种不离不弃的亲情仍然在延续。XX年3月21日,北京科技报刊发的一篇题为金丝猴不弃死婴震惊科学家报道说XX年4月3日,李保国带领科研小组在秦岭考察时,一棵大树上十几只金丝猴引起了他们的注意。那些猴子看上去显然是一个大家族,只有一只成年雄猴,其余大大小6/6小都是雌猴,其中还有3只幼猴被母亲抱着。有一只雌性金丝猴的举动让科研人员更为好奇,这只金丝猴始终抱着一只幼猴不肯放弃。为了更仔细地观察,研究人员拿出了望远镜,结果令人大吃一惊原来这只母猴紧紧抱着的竟然是一只已经死去的幼猴。显然,这只雌猴还没有从失去孩子的悲痛中清醒过来,从早上开始,雌猴就一直携带着死去的幼猴不离不弃。在休息的时候,雌猴端正地坐着,慈爱地检视、嗅吻死去的幼猴,还不时抚摸为其理毛,而这个姿势,与平时雌猴携带、抚养幼猴的行为非常相似。当那只雌猴移动时,常常用前肢抓着死去的幼猴并把它放在胸前,攀爬时,它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