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经的中医辨证护理_第1页
痛经的中医辨证护理_第2页
痛经的中医辨证护理_第3页
痛经的中医辨证护理_第4页
痛经的中医辨证护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精品文档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1/9痛经的中医辨证护理作者王媛媛,王阳阳作者单位610083,成都医学院【摘要】从中医学角度阐述痛经的病因病机,提出相应的辨证施护措施。【关键词】痛经中医学辨证护理中药针灸拔罐ABSTRACTITEXPOUNDEDETIOLOGYANDMECHANISMOFPATIENTSWITHDYSMENORRHEALANDITPUTFORWARDSOMECORRESPONDINGDIALECTICALNURSINGMEASURESFROM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POINTOFVIEWKEYWORDSDYSMENORRHEA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DIALECTICALNURSINGTRADITIONALCHINESEHERBALDRUGSACUPUNCTURECUPPINGGLASS痛经是妇科常见疾病,现代医学认为根据发病情况可分为原发性痛经又称功能性痛经和继发性痛经两类。痛经是以妇女在行经前后或正值行经期间,小腹及腰部疼痛甚至剧痛难忍,常伴有面色苍白、头面冷汗淋漓、手足厥冷、呕吐等症,并随着月经周期发作。原发性痛经是生殖器官无器质性病变者,多见于青春期女性。继发性痛经是继发于盆腔器质性病变如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症、盆腔炎等所引起的痛经,常见于育龄期妇女。严重时会影精品文档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2/9响病人的生活、学习和工作,现代医学一般采用止痛剂等对症治疗,但只能暂时缓解疼痛,中医学在本病的治疗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效果较显著,具有独到之处。因此按照中医的方法辨证施治,以利于痛经的护理,降低或缓解女性因痛经导致的痛苦。1病因病机痛经从中医学角度认为其病因比较复杂,并且几种因素相互作用相影响而发病。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情志因素如忧、思、悲、怒、抑郁等导致气机郁滞,气滞则血瘀,瘀滞胞宫而作痛寒湿凝滞如经期感寒,过食生冷,寒湿客于胞中致血液瘀滞而作痛气血亏虚如素体体虚或经期失血量多致气血不足,胞脉失养,气虚则无力推动血行,血液瘀滞不畅而作痛湿热下注如经期过食辛辣致湿热下注,或经期不卫生致毒邪内侵化热,湿热搏结,气血运行不畅而作痛1。以上4种因素虽病因各异,但有一共同发病机制,即气血运行不畅,不通则痛。因经水为血所化,而血又随气运行,倘气血充沛,气顺血和,则经行通畅无阻,无疼痛之患如气虚血少,或气滞血瘀,使经行涩滞不畅,不通则痛。根据中医学“异病同治”的治疗原则,在治疗上主要是通调气血,使血液运行通畅,通则不痛。在临床上,一般分气滞血瘀、寒凝胞中、寒湿凝滞、气血虚弱、肝肾虚损五型,作为辨证施治的依据。精品文档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3/92辨证施护痛经是以伴随月经来潮而周期性小腹痛作为辨证要点。根据其疼痛发生的时间、部位、性质、喜按或拒按等不同情况,辨其虚实寒热,在气在血。一般痛在经前,经期痛胀俱甚,拒按者多属实痛在经后经期、隐隐作痛、喜揉喜按,多属虚得热痛减者为寒得热痛甚者为热痛甚于胀者为血瘀胀甚于痛者为气滞痛多在两侧少腹病多在肝,痛连于两侧腰际多肾。治法以通调气血为主。生活起居保持病室空气新鲜,定时开窗换气,室温控制在1822,湿度为5060。注意生活起居的规律性。素问上古天真论中说“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要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其天年,度百岁乃去。”就是说要保持身体健康,就要遵守一定的法度,适应自然环境的变化,饮食起居劳逸等要有节制,并科学安排不致生病。妇女由于特殊的生理现象,在生活与起居、情志调养、劳作方面,必须要合理安排,有一定的规律。不宜过食生冷、不宜久居寒湿之地、不宜过劳或过逸等,尤其是月经期更需要避免寒冷刺激、淋雨涉水、剧烈运动和过度精神刺激等2。积极做好妇女经期、妊娠期、产褥期、哺乳期、更年期的卫生保健。锻炼身体,增强体质,体育锻炼能促进血脉流通、关节流利、气机调畅,可防治疾病,对于妇女预精品文档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4/9防和治疗月经腹痛也是有好处的。病情观察加强巡视,严密观察病人的呼吸、心率、脉搏、血压、意识等变化,以及月经的颜色、量、性状和痛经发作的时间、性质、轻重程度,并详细记录如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报告医生,积极采取措施护理。情志护理内经云“精神不治,意志不进,则其病不愈”。这说明病人不摆脱消极的精神状态,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往往难以收到较好的治疗效果。有些女性由于对月经出血现象缺乏了解,会产生不必要的恐惧、紧张与害羞等心理变化。这些不良的心理变化持久的刺激,则易造成气机紊乱,血行不畅而诱发痛经。因此,护理人员要全面观察、了解、分析和掌握病人的心理状态,指出其不利因素,让她们对痛经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多学习一些相关的生理卫生知识,解除对月经产生的误解,消除或改善不良的心理变化,是预防痛经的首要问题。正如素问上古天真论中所说“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中药调护根据痛经的病理机制,运用中药辨证施治。气滞血瘀型主症经前或经期小腹剧烈胀痛、拒按、经量少、行血不畅、经色紫暗有血块、胸胁或乳房胀痛、舌质正常或有紫色瘀点、脉沉弦有力。治则治法行气活精品文档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5/9血、祛瘀止痛。方药膈下逐瘀汤3。寒湿凝滞型主症经前或经期小腹冷痛,得热则减,量少有血块,舌质紫暗,苔白腻脉沉紧或沉迟。治则治法温经散寒、祛湿止痛。方药温经汤金匮要略加减。气血虚弱型主症经前或经停时,小腹绵绵作痛,且有小腹空坠不适,按之痛减,经量少、色淡、质稀,面色苍白,头晕无力,舌质淡、苔薄,脉虚细。治则治法补气养血和中止痛。方药黄芪补中汤加减。肝肾亏损型主证经来色淡量少,经行后小腹隐痛,腰肌酸胀,头晕,耳鸣,舌质淡红,苔薄,脉沉细。治则治法补肝益肾、养血调经。方药调肝汤。针灸疗法针刺取三阴交、次髎、地机、十七椎下为主穴。气滞血瘀配太冲、血海寒凝胞中配关元、命门温热下注配阴陵泉、丰隆气血虚弱配脾俞、足三里、血海肝肾虚损配肝俞、肾俞。病人取俯卧位,局部常规消毒后,用30号毫针刺入寸寸,小幅度捻转,使病人小腹内有沉胀或麻感,留针30MIN,留针期间行针2次,每天1次,5D为1疗程。每次经期前LD2D行针刺,连续针刺3个疗程4。艾灸疗法艾灸疗法是选用艾绒直接或间接在穴位处燃烧,借助艾条的药力与火的热力给机体以温热刺激,通过穴位走窜经络达到防病治病的一种常用方法。它除了具精品文档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6/9有温散寒邪、通经活络、回阳固脱、消瘀散结的功效外,在疾病的预防、增强体质方面有重要的作用。对于痛经取气海、关元、曲骨、子宫、三阴交穴,月经期改用艾条灸穴位,每日1次,每个穴位灸5MIN7MIN,询问病人有无灼烧不适严防烫伤,直至经期结束。艾灸足三里、三阴交穴是利用艾灸温经散寒、活血逐痹,补虚助阳,消瘀散结,配以足三里、三阴交补脾肾,温养充任,调补气血之功,达到调和气血目的5,6。巩固治疗3个月经周期,随访半年观察7。拔罐疗法拔罐疗法是中医传统疗法,是利用罐状器借助火源热力或其他方法排除罐内空气,使之形成负压,将罐迅速吸附于局部皮肤或穴位上,借以调节机体功能,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的一种方法。具有活血行气、消肿止痛、吸毒排脓等作用。治疗痛经,病人俯卧取穴大椎、腰阳关、肝俞、脾俞、肾俞。起罐时不宜暴力起罐,应用左手拇指按压罐口皮肤,右手持罐体,稍向一边倾斜,待空气进入罐内,即自落。如皮肤出现大水疱,宜用消毒针刺破保留表皮,放出液体后敷生肌玉红膏,再盖消毒纱块,用胶布固定,防止感染。凡昏迷、严重水肿、出血倾向、皮肤破溃、瘢痕及孕妇的腰背部、乳房、心前区等处均不宜拔罐8。留罐时,如病人有疼痛或过紧、吸力过大的感觉,可压住罐口的皮肤,使空气少量进入,以减轻负压,精品文档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7/9否则易起泡。保健指导生活起居有常,注意四时气候变化,防寒保暖,月经期更需要避免寒冷刺激、淋雨涉水、剧烈运动和过度精神刺激等诱发因素影响。饮食有节,宜食清淡、富营养易消化的食物,忌生冷刺激食物。保持心情舒畅,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防止七情内伤。加强体育锻炼,提高御寒和抗病能力,如适当进行太极拳、八段锦、五禽戏等锻炼,以预防和治疗痛经。积极进行妇科病的诊治,祛除引起痛经的隐患。指导病人艾灸气海、关元、肾俞、命门、三阴交等保健要穴9。了解月经及痛经的相关知识,解除对月经产生的误解,消除或改善不良的心理变化,从根本上预防痛经的发生10。3体会中医学认为痛经的发生是多方面因素引起的,与气滞血瘀、寒阻胞宫、肾气不足、气血亏虚等因素有关,胞宫气血瘀滞、不通则痛是其病机。因此,中药、针灸、艾灸及拔罐等中医方法联合应用,主要是疏通经络,理气、活血止痛,可达到气血畅通,通则不痛的目的并且其疗效可靠,病人无痛苦,易于接受。利用中医辨证施护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是中医理论与临床护理实践相结合的具体表现,在临床护理实践过程中需要因时、因地、因人制宜,采取“同病异护、异病同护”的方法,给予不同的护理,从而精品文档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8/9使痛经病人达到早日康复的目的。【参考文献】1王亚荀膏药贴敷治痛经J中国保健杂志,2006,1412822王兵,王智全运用按摩手法为主综合治疗痛经J按摩与导引,2008,24235363李月妹,张宁中医辨证治疗痛经J四川中医,2007,25775764王素英针刺加中药敷脐艾灸治疗原发性痛经及护理J广西中医学院报,2006,9242435康志媛辨证治疗原发痛经60例J中国中医急症,2008,5176926936武翠萍艾灸关元穴治疗痛经12例J中国民间疗法,2001,912187李刚,栾利莉针刺加艾灸治疗痛经J中国中医药,2005,5547精品文档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9/98周小美中医拔罐疗法及护理J家庭护士,2007,5138399WITTCM,REINHOLDT,BRINKHAUSB,ETTREATMENTOFDYSMENORRHEARESISTANTTOCONVENTI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