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孙无忌,法学家走不出历史怪圈_第1页
长孙无忌,法学家走不出历史怪圈_第2页
长孙无忌,法学家走不出历史怪圈_第3页
长孙无忌,法学家走不出历史怪圈_第4页
长孙无忌,法学家走不出历史怪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7长孙无忌,法学家走不出历史怪圈长孙无忌,法学家走不出历史怪圈冤案主角长孙无忌,字辅机,河南洛阳人。他辅佐李世民创建唐朝,制定唐律,对唐朝的繁荣发展做出杰出贡献。唐太宗死后,长孙无忌继续辅佐唐高宗李治。后因反对唐高宗立武则天为后,他被诬陷谋反、免除官爵而流放黔州,最终被逼迫自缢。冤案特点长孙无忌为唐朝的繁荣和中国古代法律制度的发展做出突出贡献。但是,他为了争夺权力,弃自己倡议的法律思想于不顾,网络罪状陷害了很多不同派系的大臣。最终,因得罪武则天,他反噬苦果,被人陷害而死。开国元勋长孙无忌的父亲去世较早,他与妹妹一同在舅父高士廉处长大,从小受到良好的文化教育。高士廉很有慧眼,早在李渊父子太原起兵之前,他就发现李世民是个非常之人,并把长孙无忌的妹妹嫁与李世民。后来,李世民做了皇帝,册封长孙氏为皇后。长孙无忌的年龄与李世民相仿,二人从小相识,结了姻亲后二人关系更加亲密。从李渊父子晋阳起兵反隋到建立唐朝,长孙无忌一直追随李世民。唐朝建立后,李渊集团发生分裂,最突出2/7的矛盾是太子李建成和秦王李世民的皇位继承权争夺。李世民的才能、威望和军功引起太子李建成的忌妒和不安,他与齐王李元吉采取各种手段迫害李世民,包括重金收买或铲除李世民的部将。在此期间,长孙无忌始终跟随在李世民身边,坚决支持房玄龄政变的动议,日夜规劝李世民诛杀太子与齐王,最终与房玄龄、杜如晦等人共同帮助李世民谋划玄武门兵变,成功伏杀了李建成、李元吉。公元626年,李世民继承皇位,庙号太宗。唐太宗即位后,几次要任命长孙无忌为宰相。但长孙皇后一再劝阻他吸取汉朝吕氏、窦氏等外戚专权的教训,长孙无忌自己也一再请辞。太宗不听,执意拜长孙无忌为宰相,任命他为尚书右仆射。长孙无忌为人谨慎小心,不像历史上许多外戚依恃女儿或姐妹“椒房之宠”,肆无忌惮地攫取权力。他以盈满为戒,反复恳请太宗批准他辞去宰相要职。太宗不得已,让他辞去了尚书右仆射,而拜开府仪同三司。本文由论文联盟HTTP/收集整理贞观后期,唐太宗心骄志满,魏征多次提出批评劝告,唐太宗口头接受,行动难改。长孙无忌知道唐太宗晚年不喜欢听不同意见,喜欢奉承,所以,他选择迎合皇帝的意愿,也以阿谀代替忠谏,这是他作为名臣良佐的缺陷。3/7辅佐新帝唐太宗李世民有14个儿子、21个女儿。其中,长孙皇后所亲生的儿子有常山王李承乾、濮王李泰、晋王李治。太宗即位后,立李承乾为太子。贞观十七年,李承乾因被指控意图杀害唐太宗被废皇储之位,充军到黔州,于贞观十九年郁郁而终。李承乾谋反事败后,李泰得到父王“面许立为太子”的承诺。但长孙无忌坚决反对立李泰为太子,主张立李治为太子,其原因可能是因为李治比较懦弱,将来做了皇帝后容易控制。唐太宗也认为李治性格温厚,继承帝位后不会伤害其他兄弟姐妹。但他没有料到,性格懦弱的李治后被武则天控制,致使太宗的许多子孙都被杀害,大唐在武则天手中变成了大周。李世民至死时,不忘长孙无忌的佐命之功,仍对大臣们说“我有天下,多是此人之力。”李治继位后,长孙无忌身为辅政,全力辅佐新帝。除了教导李治如何做一位明君,他还加紧律法、礼法的修订,著名的唐律疏义便是在此时产生,并被后世视为典范。可以说,长孙无忌奠定了大唐200多年的律法根本。长孙无忌在唐律疏义序中阐述治国的根本在于礼治,主张“德主刑辅”。在理狱方面,长孙无忌也有很多独到的见解。他反对办案人员在没有审讯犯人之前作主4/7观臆断,对封建官吏的主观主义审判态度和随意断狱的恶劣作风进行了批判。长孙无忌也反对司法人员以君主个人的情趣定罪量刑。在距今1300多年前的唐朝,能拥有这种法律思想是极为难能可贵的。得罪武后李治为太子时,太宗卧病,太子在入侍期间喜欢上太宗的姬妾才人武氏。太宗去世后,武才人随众宫女到感业寺做了尼姑。高宗不忘旧情,将武氏从感业寺接入宫中封为昭仪。武则天并不满足,她想当皇后,不惜掐死自己刚生下的女儿,嫁祸于王皇后,迫使高宗废后。这在朝中引起轩然大波。以长孙无忌、褚遂良为代表的元老重臣极力反对。长孙无忌是高宗的舅父,在朝掌握大权。开始,武则天用各种办法拉拢长孙无忌,均遭严词拒绝。这使武则天十分忌恨长孙无忌等唐朝老臣,欲除之而后快。永徽六年,唐高宗不顾大臣们的冒死劝谏,废王皇后,立武则天为皇后。武则天当上皇后之后,逐渐掌握了国家的最高权力,架空了唐高宗。显庆四年,武则天授意亲信许敬宗陷害长孙无忌谋反。唐高宗没有亲自审问案件,也没有让长孙无忌与其他证人对质,就确定长孙无忌谋反。但他不忍心杀死长孙无忌,也担心杀害自己的亲舅舅无法对天下人和历史交代,便下诏削去长孙无忌的太尉官职和封邑,流徙黔州。后来,5/7唐高宗又令许敬宗等人复查此案,这正给武则天、许敬宗一个致死长孙无忌的机会。许敬宗派出的人到达长孙无忌流放地点逼迫他自杀,回来向高宗报告说长孙无忌等人确实谋反,被发现后畏罪自杀。于是,唐高宗彻底确信长孙无忌谋反,将长孙无忌的儿子及宗族杀害或流放。案件评析长孙无忌毕生忠于大唐王朝。作为唐朝的开国元勋,他不居功,不自傲,尽力协助唐太宗、唐高宗治理朝政,为唐朝的稳定与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为制定唐律做出很大贡献,是中国古代有名的法学家,但最终却被指控谋反并因此被杀害。长孙无忌被杀的根本原因实际是他功劳太大。陷害长孙无忌的许敬宗说“无忌与先帝谋取天下,天下服其智;为宰相三十年,天下畏其威。”其所谓的“天下”实际上指的是唐高宗和武则天。许敬宗还将长孙无忌比作王莽、司马懿之流的奸雄,王莽篡夺汉室政权,司马懿架空曹魏政权。但是,长孙无忌直至被杀也没有被找到任何谋反的证据;相反,谋害他的武则天后来却夺取了唐朝政权,自己做了皇帝。长孙无忌案件的处理程序也存在严重问题,没有经过司法部门的调查、审判和定案。表面上,案件是由许敬宗负责,但许敬宗不是专业法官,是礼部尚书,而且是揭6/7发陷害长孙无忌的人。整个案件的幕后指挥其实是武则天。唐朝最伟大的法学家被陷害而死,这也说明唐律以及中国古代法律的局限性,所有的法律都只针对臣民,而不能控制皇权,无论法律制定得如何好,皇帝都可以把它变成一纸空文。当然,长孙无忌本人也有缺陷。他对晚年的唐太宗阿谀奉承,极力支持李治当太子也不无私心。更有甚者,他在当宰相时曾主动要求负责查办高阳公主告房遗直性骚扰案件,借机大肆罗织罪状,将许多与他不同派系的皇亲国戚和大臣定为谋反罪处死或流放。他可能没有料到,这种利用罗织罪状陷害不同派系的争斗方法最终也使他失去了一切,包括生命。1966年,联合国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第14条规定“所有人在法庭和裁判所前一律平等。在判定对任何人提出的任何刑事指控或确定他在一件诉讼案中的权利和义务时,人人有资格由一个依法设立的合格的、独立的和无偏倚的法庭进行公正的和公开的审讯。”如果根据该公约的规定,长孙无忌案件就不能由控告人许敬宗负责,也不能由皇帝和皇后定案,而应当由专业、独立、公正的司法机构处理。那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