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日的作者是谁 _第1页
社日的作者是谁 _第2页
社日的作者是谁 _第3页
社日的作者是谁 _第4页
社日的作者是谁 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精品文档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1/23社日的作者是谁社日的作者是谁社日社日,四邻并结综会社牲醒夕为屋于树下,先祭神,然后飨其炸。”邻近村民在大树下临时搭起棚席,字牲奉洒,祀神聚餐。杜甫“田翁逼社日,邀我尝存酒”,王驾“桑拓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描写的就是这一情景。宋代贵族餐食非常讲究,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八秋社云“八月秋社,各以社糕、社酒相贵送贵戚。宫院以猪羊肉、腰子、女尔房、肚肪、鸭饼、瓜姜之属,切作棋子片样,滋味调和,铺于饭上,谓之社饭,。”春日社饭虽未直接记载,但据孟氏“春社亦是如此”一句知春日社饭与秋日社饭同样讲究、奢侈。而宋代农村社日餐食则以社肉、社酒为主,气氛非常热烈。陆游春社诗云“社肉如林社酒浓,乡邻罗拜祝年丰。太平气象吾能说,尽在冬冬社鼓中。”秋社诗云“明朝逢社日,邻曲乐丰年。稻蟹雨中尽,海氛秋后空。不须谈土偶,正可倚天公。酒满银杯绿,相呼一笑中。”这正精品文档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2/23是宋代农村社日情景的生动展现。社日是一个具有古老历史和浓厚原始宗教意味的节日,这一节日风俗典型地反映了古代农业社会对土地的崇拜,保留了长期以土地为生的古代农民豪逸、淳朴的风尚。这种民清风俗之所以引起陆游的兴趣,正在于他潜藏汀深刻的认同古老民俗文化、认同稚朴思堆和言风的心理底蕴。乾道元年七月,队游由镇江通翅改任隆兴通判,乾道二年,因言官论其“交结台谏,鼓唱是非,力说张浚用兵”,落职免归故乡,卜居山阴镜湖之三山村。农村风土人情使他感到亲切,这社日里浓郁的古风更如清风吹入他的胸怀。这首游山西村与其说是与邻村农民交游情景的描写,还不如说是诗人向往、追求淳朴古风的一次心灵记录。诗人游山西村,时值春社,诗的首联即从这一古老节日的民俗现象入手描写。腊酒,指头年腊月酿的酒。酒以清贵,浑则味薄。豚,指小猪。丰年,非谓丰收之年,而是“祀社以祈农祥”之语。足,在此既指鸡豚足,亦关照上句,指腊酒足。这两句说,农家腊酒酿制不精,但在这祈祷丰年的古老节日,他们款待客人却慷慨无比,一精品文档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3/23片盛情。“莫笑”二字表达出作者对民俗风情的谙热,对祀神祭土的虔诚以及与农民感情的融洽。领联“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写山村景色之美。“山重水复”与“柳暗花明”株两相称,在句中各形成当句对,而合为一联,便形成了一个漂亮的、潇洒自然的流水对,工整而不失灵动,使人感到一种珠走泉流、仙人玉箫的逸韵。反复吟咏,仿佛身临其境,走上一条倚山带水的道路。一路上下盘桓,纤折前进,纵目仰见一青山叠嶂,俯视碧波荡漾,唯有蛇径蜿蜒,难寻宽敞通道。到达前方村落,正为草木扶琉、柳暗花明而迷惘并努力摸索时,突然看到不远处农舍依稀,赶紧几步,视野便豁然开胡一个沸腾的村庄己在眼前这时却顾所来,便觉一弯一曲、时昧时明都是那样饶有兴味。这两句诗的境异,前人也描摹过,如王维蓝田山石门精合“遥爱云木秀,初疑路不同。安知清流转,忽与山前通”卢纶送吉中孚归楚州“暗入无路山,心知有花处”,王安石江上“青山缭绕疑无路,忽见千帆隐映来”。但只精品文档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4/23有到了陆游笔下,把这种境界描绘得更钟灵毓秀,更美妙,更富有百理,因而历代脍炙人口,传诵不衰。从诗题可知,陆游此次行游,只在“山西村”,诗中所谓“又一村”并非游了一村又到了另一村。实际上,领联所写的是初进村庄的情景,按照逻辑顺序,当置于篇首。但为了遵循格律,调谐平仄,特意放在领联的一30一陆游游山西村诗旨发微兼说唐宋社日节俗罗时进陆游游山西村诗云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这首诗在陆游众多诗作中极著声名,为历代学人所称赏,但人们在全诗“以游村情精品文档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5/23事作起,徐言境地之幽,风俗之美,愿为频来之约”的描写中,往往比较注意额联善写“境地之幽”的难状之景,对“风俗之美”却一略而过,未作深入阐发。其实我认为这首诗的创作旨趣乃在通过表现美好的社日节俗风情,表达对古质无机的民风的认同心态。在阐释这首诗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唐宋社日风俗。【社日的作者是谁】社日是古人祭祀社神的日子,礼记月令“命民社。”说文“社,地主也,从示土。”可见社日即祭祀土神的节日。社日自古有春秋二祀,但具体时间历代不同。据顾炎武日知录卷六社日用甲考,周代用甲,汉用午,魏用未,晋用酉,唐代用戊。自此方以立春后第五个戊日为春社,立秋后第五个戊日为秋社,时间约分别在二月中旬和新谷登场的八月。社日祭祀对象为句龙,左传昭公二十九年“共工氏有子日句龙,为后土。”春秋传云“共工之子句龙为社神。”传说日月之所道,江汉之所出,众民之间,五谷之所宜,皆为后土所司,而这一切正是与古代人民生活休戚相关的,因而祭社活动历来受到格外重视。人们通精品文档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6/23过祭社,“秋报春祈”,就是说,春社日,通过祭祀社神祈求五谷丰登,秋社日,则是为了向社神报告收成,以谢神明。古代将祭祀社神列入礼制,宗祀由太常寺司仪,整个祭祀过程都伴随着铿锵合雅的音乐。唐代太社奏乐以“宫悬备庭”,民间祭社则主要以箫鼓伴奏。古人祭社神最初的形式是将祭品埋社日的作者是谁社日社日王驾我湖山下稻梁肥,豚栅鸡栖半掩扉。桑柘影斜春社散,精品文档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7/23家家扶得醉人归。注释社日古时农村春分前后祭社神和五谷神的日期子。鹅湖山在今江西铅山县内。稻梁泛指粮食作物。豚栅猪圈。鸡栖鸡舍。扉门扇。解说鹅湖山下稻梁长势喜人,院子里猪圈、鸡舍的门半开着。当斜阳照在桑柘树一的时候,春社已经结束,家家都扶着喝醉的人回来了。这首诗描写了农村过春社时的情景,富于浓郁的乡土气息。精品文档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8/23社日的作者是谁社日是中国古代社会的盛大节日社日是中国古代社会的盛大节日。它起源于三代,初兴于秦汉,传承于魏晋南北朝,兴盛于唐宋,衰微于元明及清。社日在中国历史上传承达数千年之久,“可谓最古最普遍之佳节”。1对于社日的盛衰有必要结合历史背景及社日的功能要素作综合的分析与思考,以期明了节日演进的内在理路。一、社日源流与社日的主要特征社日源流社日,顾名思义是以社祀活动为中心内容的节日。社为土神,说文“社,地主也。”礼记郊特牲“社,祭土。”社祭发端于先民对土地的崇敬与膜拜。中国有着悠久的农耕文明,距今六千多年前,在黄河、长江流域就已出现了早期的农业活动,随着农业在人们生计活动中的比重增大,人们对土地的依赖性也就越来越强,最后出现定居式农业,形成以农业生产为主要谋生方式的农业部落。在充满自然信仰的上古时代,从土地中讨生活精品文档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9/23的先民,很容易对土地生发万物的功用作出神秘的理解,将土地神化,“在农业发展的基础上,对于地母的崇拜特别突出”。2所以在商周时代甚至更早的时代出现“社”这一土地之神是自然而然的事情,“社,所以神地之道也。”3既然土地有灵,就需礼敬献祭,献祭就需要一定的对象物,“社者,土地之主。土地广博,不可遍敬,故封土以为社而祭之,报功也。”4“封土”为社神原始的象征,当然这种土也非寻常之土,它是一种特别的五色土,尚书称“王者封五色土以为社”,5封建诸侯时,则割五色土为其立社。周书曰“诸侯受命于国,乃建立太社于国中,其遗,东青土,南赤土,西白土,北骊土,中央焘以黄土,将建,凿取方一面之土,苴以白茅,以土封之,故曰列土于周也。”6封土立社表示了周王“赐土”的恩泽以及诸侯取得了祭祀土神的权力,因而具有非常的意义。这种堆土为社的形式,在今天的傣族依然存在,西双版纳的寨子都有寨神,也就是村社之神,一般用竹蔑围以土堆,“每到春耕前、栽完秧和秋收后,由召曼主持祭祀。”寨心是全村社的心脏和灵魂,在那儿以大树、巨石、木桩以及竹排围成土堆;有的则在地上埋五块石头,当中一块,周围四块,有大事祭祀。7这与周朝封土的精神一致。从上古开始还以特定的树木作为社神的象征,称为社树。树,尤其是不同寻常的高树,或具特别性质的常青树等,在人们的原始观精品文档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10/23念中具有神性,不仅因其高耸容易引起关于天梯的联想,“建木在都广,众帝所自上下”,8还因其葱郁,认为是神灵栖居之所,甚至干脆认定树即社神之化身。9论语记载了三代各自的神社,并以树为名,“夏后氏以松,殷人以柏,周人以栗。”10社树的选定一般根据各地的生态情况决定,周礼地官“设其社稷之而树之田主,各以其野之所宜木,遂以名其社与其野”,夏商周三代起源于不同的地域集团,所以社树也具有各自不同的地方特性。在先秦还有“北社惟松惟柏,南社为梓,西社为槐”的说法,11当然,除了以上诸树为社外,地方上选用其他特色树木为神社象征也很不少,著名的如桑林之社。12后世依然如此,如南方少数民族中其村社之神一般为茶树、榕树等。在确定祭祀对象的同时,必定有相关的祭仪产生,祭祀活动最初可能比较简单与随意,但随着社会组织的日渐完善,社会生活也逐渐纳入秩序之中,不仅要有较规范的祭祀程序,同时也需要根据自然与社会的节律,确定相对固定的时间范围。社稷在周代即被奉为国家主神,列入祀典,并作为国家政权的象征,国家有太社,王室有王社,诸侯国有国社,诸侯有侯社,大夫以下与百姓一起按地域立社。13周朝因精品文档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11/23俗制礼,将祭祀活动作了系统的整饰与安排,因此,大致有了祭社的日期,时间确定在仲春之月。这是根据土神自然属性的选择。仲春之月,阳气发动,万物萌生,自然是祭祀的好时机,国语“土发而社助时也”,14晋书礼志说“祭用仲春,义取重生”,于是“择元日命民社”,15“元日”为二月的甲日,即选用二月中吉利的甲日作为百姓祭祀社神的日子,这也就是最初的社日。秦汉时期,社日有了进一步发展,为适应春祈秋报的需要,形成了春社与秋社两个社日,“春祭社以祈膏雨,望五谷丰熟;秋祭社以百谷丰稔,所以报功”。16汉代以后,社日时间虽出现过几次变化,但一般确定在立春后第五个戊日,立秋后第五个戊日。社日已成为民众生活中的节日。这一时期,由于统一的封建政权的建立,诸侯之社已被郡县之社代替,因此有帝王之社、郡县之社与民间里社三种层面的社祀形式,形成了官社与民社的区别。上层社会的社祀活动庄严、隆重,祭品丰厚,享以太牢之礼,民间社祀简朴,随意。但比较起来,真正能体验到社日欢乐的是民间社会。即使在穷乡僻壤,社日亦是民众的快乐的节日,“今夫穷鄙之社也,叩盆拊瓶,相和而歌,自以为乐也。”精品文档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12/2317汉高祖刘邦入居皇宫后,不能忘怀少时里社生活,将木分榆之社移植新丰,也说明了民间里社的吸引力。18此外,在社日活动中,虽然上层社会与民间社会同祭土神,但又有着明显的层位差别,国家社坛祭祀的是人格化的神话英雄后土或大禹,19而民间里社却奉祀一般的田神,“但为田祖报求”。20体现了上、下层社会在社日活动中的不同旨趣,尽管民间社日活动在当时为上层人士所讥讽,“芜乡之社,易为黍肉”但因其更接近人情、人性的本原,因而具有更生动的色彩。魏晋南北朝时期,传承了汉代社会风习,但稍有变化,这一时期的基层社会组织“里”已开始让渡为地域性的“村”,村虽然大小不一,但“百家为村”的形态较为常见。21因此,村社活动表现为“结综会社”的形式,“社日,四邻并结综会社,牲醪,为屋于树下,先祭神,然后食其胙”。22春社日,村邻纠集,准备社猪、社酒,在社树下搭起供台,祭祀社神,然后分享祭肉,百家共度社日,社日活动的规模较前代为大。秋社一如春社,“以牲祠社”,23并有卜问年成的内容。此期亦由于佛、道信仰渗入,村社生活相应地发生了一些变化,出现了与佛、道有关的社会活动。24精品文档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13/23唐宋时期,社日达到全盛状态,社日的欢愉成为唐宋社会富庶太平的标识。社日在传承汉魏以来神人共娱的传统同时,又补充新的节俗内容,社日不断地吸收民众的愿望与思想。从众多唐宋文人对民间的生动的咏唱中,我们在千年之后仍能感受到当时社日气氛的浓烈。社日是妇女儿童的节日,在社日,勤劳的妇女有了难得的闲暇,“今朝社日停针线,起向朱樱树下行。”25在唐宋的社日习俗中,妇女应停下手中的活计,避免一切劳作,参预社祀活动。26宋代妇女,还有社日回娘家的习俗。社日,儿童亦兴高采烈,“太平处处是优场,社日儿童喜欲狂。”27社日又岂止是妇女儿童的节日,成年男子更是社日活动的主角,他们共祭社神,分享社酒、社肉,笑语欢歌不绝,“春醪酒共饮,野老暮相夸”。28社日是乡村的集体公共节日,家家参与,人人踊跃,“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的咏社佳句给我们传递了社日宴乐的盛况。29诗人韩愈在社日中寻找到了身心的快乐,“愿为同社人,鸡豚宴春秋,”30可见社日的吸引力。鸡豚社、鼓社、祈蚕社等社名称亦反映社日内容的丰富性,除传统的社酒、社饭外,还有表演性与仪式性更强的“社会”、“社火”,即使是原来的社酒、社饭亦衍生出许多新的民俗功能,如社酒治聋,社饭宜子等。在礼教束缚较少的唐宋社会,社日给人们提供了狂欢的机会,民众在社日中的尽情娱乐,又为社日增添了喜气精品文档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14/23与热闹。社日在盛极唐宋之后,元明顿衰,虽然在一些地方仍有保留,有的还比较热烈,犹有古风,但社日在整个节日文化体系中乃至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大大下降。秦汉以前,社腊并称,为一年中数一数二的重要节日,及至唐宋,社日依然盖过中秋、重阳诸节,成为民众生活的兴奋点。但元明之后,社日连保持一般节日地位都不可能,社日衰落的原因,有人说是元蒙主政,蹂躏汉俗的结果。31我想恐怕不仅仅如此,衰落的根本原因,当从社会结构内部变动与社会文化背景方面去寻找,后文当解析这一问题,这里先论述社日的民俗特征。社日的民俗特征在中国岁时文化系统中,社日具有异于其它节日的特征,这种节日特征虽然可以归纳出几点,但它最主要表现为节日活动中的公共性原则。公共性是民俗的一般特征之一,但社日从筹备到举行、从心理意识到具体仪式始终贯穿着公共性原则,这是其它节日所不能比拟的。社日活动的公共性特征具体体现在以下两方面精品文档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15/231、社神祭祀的公共性社神祭祀是社日活动的中心内容。在中古以前,社神是地方社会集体的主神,社神具有主司农事、保护村社成员的职能。因此,在春秋二社中,村社成员对社神表达的是一种集体性的诚敬及公共的愿望,社日的主要目的是为村社祈福,不象后世百姓礼拜神佛那样各怀私愿。社日的公共性原则是村社共同体风习的现实反映,社神是公共意识的投射,是村社的精神中心,同时社神祭祀的公共性活动,又为村社成员之间联系的加强提供了维系力量。“唯为社事,单出里,唯为社田,国人毕作”32尽心竭力参予社祭活动,体现了村社成员的公共意识与集体精神。我们从社祭的组织中也能体会到这一公共性原则。社日祭祀有一定的组,每次社祭均有专人主事,主事者称为社首、社正、社长等,社首由村社成员轮流充任。其职则责是筹办社日祭品、主持社祀仪式以及分配祭肉等。汉代名相陈平早年曾在里社轮值社首之职,他处事公平,“分肉甚均”,受到里社父老的称赞,“善,陈孺子之为宰”。33公平是维系村社共同体和睦谐调的公共诉求。有关社日祭祀组织的具体情形,我们从民族志中可以得到相关的说明,精品文档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16/23广西大瑶山地区茶山瑶,每年农历二月、八月各祭社一次,社猪是社祀的主要祭品,社猪由共社的社户轮流当直饲养,值年头人养的社猪,须在社日前一天宰杀。在祭祀社神之后,村社百姓分吃社肉。34这与宋代陆游“社日取社猪,燔炙香满村”的诗情描写正相印证。社日祭祀活动的公众参与,体现了村社成员的原始的民主意识及公正原则,义务与权利互为补偿,只有在社日中尽力提供了自己的义务,他才能分享社神赐给的福分。2社日娱乐的公共性社日是民众的假日,无论男女老少尽享社日欢愉,“共向田头乐社神”的娱乐狂欢成为社节的主题。35由于里社之神供奉在村头地边,它与平民百姓没有空间的阻隔,因此在情感上神人亦易于沟通。在下层民众心目中,社神没有其他神灵那样的神秘与威严,社神具有平和的神格,“须晴得晴雨得雨,人意所向神辄许”。36人们借着娱神的机会,击鼓喧闹,纵酒高歌。鼓与酒成为社日公共娱乐的两大要素。精品文档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17/23鼓乐是古代社会的重要器乐,它用于祭祀与战争,鼓乐不仅具有易于调动公众情绪的鼓动功能,而且鼓还是召唤春天的法器,社鼓犹如春雷,唤醒大地,催生万物。周易说卦传“动万物者,莫疾乎雷”,鼓声即是对雷鸣的巫术模拟。在社日的公共娱乐中,鼓是必不可少的娱乐工具,鼓乐营造了社日狂欢的气氛。祭社用鼓至少在先秦即已成为定制,周礼地官“以雷鼓鼓神祠,以灵鼓鼓社祭”。唐宋时期社日尤为喧闹,“婆娑依里社,箫鼓赛田神”,37“枫林社日鼓”,38“社下烧钱鼓似雷”,39咚咚社鼓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所以有人径称社祀为“鼓社”。直到明清在仍保留有社日的地方,社鼓依然在公共娱乐中占有重要地位,山西陵川县“社日田野祀社,老稚击鼓以牲酒相欢”,江南太平府“春社寒食将近,先期习社鼓,赛土谷神,犹存幽雅龠章余风,每晚百十为群,铿訇镗嗒如数部鼓吹,俗最近古焉。”40后世还从社日的公共娱乐中发展出了名为“社火”的歌舞杂戏,明清时期江南社戏更是颇负盛名,当然它与原来的社日娱乐关系较为疏远。酒是社日公共娱乐的催生剂,鼓能撼动天地,酒能沟通神人。酒是古今祭神的佳酿,迷信鬼神的殷商时代,亦是“沉酗于酒”的时代,从出土的众多青铜酒器中,我们可以窥见商人嗜酒的风习。据说酒可以充当神人交通的媒精品文档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18/23介,人们在迷幻中易于摆脱常规的束缚,暂时取得一种身心的自由,这大略是社日纵酒的理由之一,名为娱神,实是娱人。【社日的作者是谁】社日醉酒,在唐宋时代成为乡村社会的一道风景。为筹办社日宴饮,村社成员勉尽其力,“倾家酿酒无遗力,到社迎神尽及期”,42到了社日这天,各家献上自酿社酒,在社树下聚饮共乐,一醉方休。社饮活动结束时,到处一片醉酒形象,“饮酒父老醉,嵬峨相扶持,”43“日斜扶得醉翁回”。44在社日活动中,社酒给村社百姓带来了极大的快乐。社酒因为敬过了社神,也具有了灵气,“俗言社日酒治聋”,45因此有人专门求取社日余酒。除了喧闹的社鼓,醉人的社酒外,集体分享社肉、社饭亦是社日公共娱乐的重要内容。以美味食品献祭神灵是原始祭祀的传统,人们在祭神之后均分社肉,享用社饭,表示人们已获得了神福,然后“极欢而散”。46社日活动,在上层重在祭仪的庄严、隆重,而在民间祭社却成为百姓公共性的娱乐,当然敬神的意义也必不可少,从先秦迄明清沿袭着“作乐以祀农神”的民俗传统,47社日洋溢着村民质朴的娱乐精神,它没有近世庙会的商精品文档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19/23业气息,是一种纯粹的农业社会的公共性娱乐。二、社日的民俗功能社日是传统节日中起源最早的节日之一,它在中国节日文化史上具有独特的地位。从社日形成的背景,社日的中心内容及社日兴盛时期诸方面我们不难阐发出社日在中国传统社会中的功能与意义。祈求丰收与组织指导农业生产的功能农业丰产与人口增殖是古代社会最为关注的两大问题,它们直接关系到人类社会的生存与繁衍。社日自形成之始,即具有了适应这一需要的功能。祭祀土地之神是社日第一主题,土地为万物之母,后世土地庙前一副对联,正传承着古人崇祀社神的信息,“土能生万物,地可发千祥”。仲春时节,地气上蒸,“万物冒地而出”,所以二月有开“天门”之说,48此时也正是春播的时节,因此从王室到平民均举行一系列祭社与播种精品文档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20/23的仪式。周礼地官舍人有“以岁时悬之种,以共王后之春献种”的记载,周王在春耕前的籍田礼中要接受王后献上的作物种子,并播入地中,以祈求丰收,“社之日,莅卜来岁之稼”。49乡里百姓径直称社神为田祖,祭祀田祖的目的是“以祈甘雨”,50适量而及时的雨水是农作物丰产的保证。秋收时节,为了报答社神的福佑,并祈求来年的丰产,在社日举行隆重的报赛活动,“其祠社盛于仲春”,并在社前“卜来岁丰俭”。51无论春社、秋社,村民最期望的是年丰岁熟。社日祈年民俗历代相承,从先秦社祀的“但为田祖报求”,到宋代社日“求丰年”、“卜禾稼”,“祈粢盛”,52的诸多名目,再到明清时期“社日用牲醴祈年”、“社日乡有社会合众姓祀之,所以祈谷也”的具体的记述,53可见社日祈年功能贯彻始终。除了被动的祈请外,社日还有组织指导农业生产的功能。古代帝王的社稷祭祀虽已礼仪化,但仍然是一种生产过程的演示,它具有指导性的意义。从前述帝王春耕前的籍田出种的事例中我们可以了解到这一点。在民间里社,社日除祭祀、娱乐外,还是组织、指导农事活动的机会。可以说,社日是农业生产组织的指导日,“春社下稼,秋社下麦”,“农家是日沁早稻,谓之社种”,“社日农家先期赛社,春祈秋报,俱同种早秧,曰社秧。”54齐民要术亦精品文档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21/23载种丝瓜,社日为上,即宋人所说“种社瓜”。55关于社日农事的组织安排,我们还可以从民族志中得到生动的说明广西大瑶山区茶山瑶,每逢社日,社老要在社庙前“料话”,即当众宣讲有关农业生产事宜与规定。社老还用“喊村”的形式宣布浸种、做秧田的日期,上山割青的时间亦由社老掌握。5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