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自动立式过滤机的设计【含7张CAD图纸】_第1页
全自动立式过滤机的设计【含7张CAD图纸】_第2页
全自动立式过滤机的设计【含7张CAD图纸】_第3页
全自动立式过滤机的设计【含7张CAD图纸】_第4页
全自动立式过滤机的设计【含7张CAD图纸】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全自动立式过滤机的设计摘要本文以自行开发50M3/H处理量全自动清洗过滤器为基础,研制设计了一台处理量为50M3/H、工作压力为1625MPA,要求过滤精度为01200M,过滤总面积为10,电动机功率为55KW,工作温度为5105的全自动自清洗过滤器。该过滤器在运行过程中无须停运以清洗过滤元件,整机体积较小,精度可调节,适合于各类工业生产。本文给出了这种过滤器的整体设计方法以及设计图纸,并对过滤器内部过滤机理进行分析,讨论了几个过滤参数,并应用于过滤器控制系统设计之中。关键词过滤机;结构;控制系统;可编程序控制器2AUTOMATICVERTICALFILTERMACHINEDESIGNABSTRACTBASEDONDESIGNOFAUTOMATICSELFCLEANINGFILTERONINDUSTRIALSCALE50M3/H,AAUTOCONTROLSELFCLEANINGFILTERONINDUSTRIALSCALE50M3/H,WORKPRESSURE1625MPA,FILTRATIONACCURACY01200M,FILTRATIONSURFACE10,MOTORPOWER55KWANDWORKTEMPERATURE5105HASBEENDESIGNEDAUTOCONTROLSELFCLEANINGFILTERDRIVEITSELFTOCLEANCOMPLETELYBYITSPRESSUREOFFILTRATEDLIQUIDANDWITHOUTSTOPVOLUMEOFTHEFILTERISSOLITTLEANDPRECISIONCANBEMODULATEDTOFITFORKINDSOFINDUSTRYPRODUCEINTHISPAPER,ASUITOFDRAWINGANDDESIGNPROCEDURESOFSUCHFILTERHASBEENGIVENMECHANISMDURINGFILTRATIONINTHEFILTERHASBEENSTUDIEDAREOBTAINEDKEYWORDSFILTER,STRUCTURECONTROLSYSTEM;PROGRAMMABLEENFROLLER3目录摘要1关键词11前言12方案选择321循环方案322双管道方案423方案比较53过滤部分的设计531过滤桶的设计5311过滤盘的设计6312计算内压圆筒壳体的壁厚6313过滤桶的结构设计8314循环桶的设计832传动部件设计9321带传动的设计9322空心轴的设计1133电动机的选择1434阀门的选择与设计1435传感器的选择与信号检测15351传感器的选取15352信号检测1636控制面板的设计164控制部分的设计1641控制系统的选择175设计的应用1751过滤器的发展17452盘片过滤器的特点1853盘片过滤器的应用领域19参考文献19致谢2051前言过滤机是利用多孔性过滤介质,截留液体与固体颗粒混合物中的固体颗粒,而实现固、液分离的设备。过滤机广泛应用于化工、石油、制药、轻工、食品、选矿、煤炭和水处理等部门。中国古代即已应用过滤技术于生产,公元前二百年已有植物纤维制作的纸。公元105年,蔡伦改进了造纸法,他在造纸过程中将植物纤维纸浆荡于致密的细竹帘上,水经竹帘缝隙滤过,一薄层湿纸浆留于竹帘面上,干后即成纸张。最早的过滤大多为重力过滤,后来采用加压过滤提高了过滤速度,进而又出现了真空过滤。20世纪初发明的转鼓真空过滤机实现了过滤操作的连续化。此后,各种类型的连续过滤机相继出现1。间歇操作的过滤机因能实现自动化操作而得到发展,过滤面积越来越大。为得到含湿量低的滤渣,机械压榨的过滤机得到了发展。用过滤介质把容器分隔为上、下腔,即构成简单的过滤器。悬浮液加入上腔,在压力作用下通过过滤介质进入下腔成为滤液,固体颗粒被截留在过滤介质表面形成滤渣或称滤饼。过滤过程中过滤介质表面积存的滤渣层逐渐加厚,液体通过滤渣层的阻力随之增高,过滤速度减小2。当滤室充满滤渣或过滤速度太小时,停止过滤,清除滤渣,使过滤介质再生,以完成一次过滤循环。液体通过滤渣层和过滤介质必须克服阻力,因此在过滤介质的两侧必须有压力差,这是实现过滤的推动力。增大压力差可以加速过滤,但受压后变形的颗粒在大压力差时易堵塞过滤介质孔隙,过滤反而减慢。悬浮液过滤有滤渣层过滤、深层过滤和筛滤三种方式3。滤渣层过滤是指在经过过滤初期后,形成了初始滤渣层,此后,滤渣层对过滤起主要作用,这时大、小颗粒均被截留;深层过滤是指过滤介质较厚,悬浮液中含固体颗粒较少,且颗粒小于过滤介质的孔道,过滤时,颗粒进入后被吸附在孔道内的过滤;筛滤是过滤截留的固体颗粒都大于过滤介质的孔隙,过滤介质内部不吸附固体颗粒的过滤方式,例如转筒式过滤筛滤去污水中的粗粒杂质。在实际的过滤过程中,三种方式常常是同时或相继出现。过滤机的处理能力取决于过滤速度。悬浮液中的固体颗粒大、粒度均匀时,过滤的滤渣层孔隙较为畅通,滤液通过滤渣层的速度较大。应用凝聚剂将微细的颗粒集合成较大的团块,有利于提高过滤速度。6对于固体颗粒沉降速度快的悬浮液,应用在过滤介质上部加料的过滤机,使过滤方向与重力方向一致,粗颗粒首先沉降,可减少过滤介质和滤渣层的堵塞;在难过滤的悬浮液如胶体中混入如硅藻土、膨胀珍珠岩等较粗的固体颗粒,可使滤渣层变得疏松;滤液粘度较大时,可加热悬浮液以降低粘度。这些措施都能加快过滤速度。过滤机按获得过滤推动力的方法不同,分为重力过滤器、真空过滤机和加压过滤机三类4。重力过滤器是借助悬浮液的重力和位差,在过滤介质上形成的压力作为过滤的推动力,一般为间歇操作。真空过滤器是在滤液出口处形成负压作为过滤的推动力。这种过滤机又分为间歇操作和连续操作两种4。间歇操作的真空过滤机可过滤各种浓度的悬浮液,连续操作的真空过滤机适于过滤含固体颗粒较多的稠厚悬浮液。加压过滤器以在悬浮液进口处施加的压力,或对湿物料施加的机械压榨力作为过滤推动力,适用于要求过滤压差较大的悬浮液,也分为间歇操作和连续操作两种。过滤机应根据悬浮液的浓度、固体粒度、液体粘度和对过滤质量的要求选用。先选择几种过滤介质,利用过滤漏斗实验,测定不同过滤介质和不同压差下的过滤速度、滤液的固体含量、滤渣层的厚度和含湿量,找出适宜的过滤条件,初步选定过滤机类型,再根据处理量选定过滤面积,并经实际试验验证。正在发展的新型过滤设备有机械力压榨过滤设备;能实现无滤渣层过滤的动态过滤机;洗选煤炭污水处理、化工和石油工业用的大型过滤设备。在过滤理论研究方面,滤渣层过滤阻力和孔隙率的测算、过滤速度、过滤设备的模拟和放大、稀薄液体澄清过滤和动态过滤机理,以及过滤介质的研究,都是重要的课题5。利用电子计算机控制过滤操作是过滤设备的发展方向。2方案选择21循环方案管道系统如图1此过滤过程有四个过滤阶段,预过滤过程、过滤过程、滤余液过程、反冲洗过程。预过滤过程待滤液由F2进入泵内,经F3(此时F1、F5关闭)进入循环桶,然后从F4进入过滤桶进行过滤,此时F9关闭,过滤液经F5再次进入循环桶。过滤过程待滤液由F2进入泵内,经F3(此时F1、F5关闭)进入循环视筒,然后从F4进入过滤桶进行过滤(期间可以通过S1观察过滤循环过程)滤液由F7再次进7入循环桶,直至完全过滤通过S2经F9流出(可以从F11中取样检验,从而调整滤网密度)。滤余液过程收到“管高压差”信号后,开始反冲洗过程前的约1MIN内,打开F10将管道内的余液滤出以方便反冲洗,防止堵塞反冲洗管道。反冲洗过程当“管高压差”达到预定压力值或者达到预定时间后,F2、F3关闭,将F1打开,清洗水从F1、F6进入过滤桶中进行清洗,洗出的滤渣从F8中排出。F1清洗水入口阀F2待滤液入口阀F3循环液入口阀F4循环液出口阀F5流向控制阀F6冲洗阀F7排气阀F8排渣阀F9成品出口阀F10余液出口阀F11取样阀S1循环视筒S2正常工作视筒8图1管道系统图FIG1PIPINGSYSTEMDIAGRAM22双管道方案双管道系统如图2图2双管道系统图FIG2PAIRSOFPIPINGSYSTEMDIAGRAM过滤阀1、阀4开启,阀2、阀3关闭;反冲洗阀2、阀3开启,阀1、阀4关闭过滤过程过滤液由泵泵入,经过阀1后进入过滤桶过滤,滤后液经过视筒后从阀4排出(阀2、阀3处于关闭状态)。反冲洗过程清洗水由泵泵入,经过阀2以及视筒后,对过滤桶进行反冲洗,滤渣由阀3处排出(阀1、阀4处于关闭状态)。23方案比较方案1原理较简单,管道系统相对较为复杂,但是过滤精度较高,可靠性较强,由于采用循环过滤且用闭环控制,待网内外压差值满足排放条件时,指挥排污阀进行排污,使过滤精度得以提高;并且采用先进的控制方式和优质的信号转换器从而具有性能稳定,维护管理方便,日常维护少,只须做定期维护即可等特点,具有明显的实用价值、经济价值和推广价值。9方案2原理简单,过滤和反冲洗装置简单,但是由于过滤和反冲洗管道共用较多且没有排除管道余液的设计,故过滤精度难以保证,维护较多以及容易发生堵塞等情况。综上所述,最终方案选取为方案1为基本方案。3过滤部分的设计31过滤桶的设计311过滤盘的设计过滤精度为05100M,故滤网采用涤纶布料可以达到要求而且表面光滑,再在上涂上一层硅藻土增加过滤流量,水面上部采用气压,压强大小为16MPA,最大可达到25MPA,可以使过滤更加快捷。滤后液通过下部孔流出,从取样阀中取样调节流速从而保证过滤精度,达到保准后,打开F10,完成过滤。另外该系统在5105的范围内工作6。已知条件过滤面积10;正常工作压力16MPA、最大工作压力25MPA。选定过滤介质的半径(R),厚度(H),片间间隙(H)以及片数(N)分别为R04M、H003MH002M每一片的过滤面积为SRR31404040502N10/S10/0502199所以片数需要20片才能满足过滤需要,也因此过滤滤芯长度(过滤部分)应等于20(HH)顶部密封片厚度顶部螺母厚度200050022002106M过滤片零件图如图3312计算内压圆筒壳体的壁厚已知PG16MPA由壁厚计算公式(1)CTICPDP2/计算厚度;MMP计算压力;MPAC10焊接接头系数材料的许用应力T在已知设计温度下16MNR的许用应力7,在厚度为616MM时,170MPAT在厚度为1636MM时,163MPA焊接接头系数;T850设定圆筒内径D1000MM;腐蚀裕量C2MM;I2设计厚度材料的许用应力170MPA(厚度为616时),筒体厚度计算;T161000/(217008516)55MM(2)CTICPP2/55275MM;DC由钢材标准规格,圆整可得壁厚为10;120图3过滤片零件图FIG3PARTSDIAGRAMOFFILTERS圆筒的半径由滤饼半径确定取R500MM圆筒中固定空心轴一端的顶尖高度为150MM;顶尖的直径50MM;锥角50HHH111001501250MM;总1圆筒边缘设计,边缘厚度20MM;B35MM;凸缘高度H10MM;11固定顶尖板的厚度10MM;长度L120MM;宽度B120MM;但容器制成后必须经过压力试验合格后才能交付,压力的目的主要是检查加工制造工艺的问题和焊缝的强度,以及各连接面的紧密性等7。对压力试验一般都用水压试验。对水压试验时,筒体相应压力的验算公式为P水D(SC)/2(SC)(3)按规定水压试验压力P水15MPA;故P水D(SC)/2(SC)15900(1018)/2(1018)07115MPA又SNS,其中NS查表所得为16,故S11516184MPAS与水压系数的积为09S164MPA由于115MPA164MPA,故筒体强度满足水压试验的要求。313过滤桶的结构设计过滤桶设计是整个管道系统的重点。直接从桶上引出的有5个管道(底部3个管道、顶部2个管道),如图4。(1)桶底正中引出的滤后管,然后连接S2(正常工作视筒),再接上2个阀门F9(成品出口阀,正常工作是从这流出成品液)和F11(取样阀,用于刚开始工作是取出样品,从而确定各项参数);(2)桶底斜锥面引出排渣管,引出后分成2个方向一个是反冲洗时使用的排渣管,上面安装着F8(排渣阀);另一个是循环过滤的循环管,通过F5(流向控制阀,单向阀)使压力过大时形成循环过滤;(3)桶内靠壁处装有反冲洗管道,连接F7(冲洗阀)后也分成2个方向一个直接连到水泵上;另一个接上F10(余液出口阀)其作用是在滤余液过程中将管道以及过滤桶的液体流出;12图4过滤桶FIG4FILTERBUCKET(4)桶顶的一个循环管道向上连接S1(循环视筒)和F4(循环液出口阀)接到循环桶底部;(5)桶顶的另一个循环管道向上连接F7(排气阀)和压力表,然后接到循环桶顶部,以保持过滤桶以及循环筒压力的正常(16MPA25MPA)。314循环桶的设计1结构介绍循环桶的工作原理比较简单,需要设计的参数也较少,主要分为2管道其中一条的作用待滤液通过F2(待滤液入口阀)、水泵、F3(循环筒入口阀)从循环桶下部泵入,在循环桶上部压力的作用下从右边下方的循环出口通过F4后进入过滤桶过滤;另外一条是顶部的管道,上面连接F7(排气阀)和压力表和过滤桶顶部连接在一起以保持压力。2循环桶的容量设计因为循环桶所受压力不是很大,且不是全封闭的,所以可以不许校核桶壁承受应力。设定桶壁厚3MM;桶高度H1200MM;半径R400MM;容积V065M。332传动部件设计321带传动的设计确定计算功率PCA由机械设计表87查得工作情况系数K10,A故PKP1055KW55KWCAA13(4)选择V带的带型根据P,N由机械设计教材由图811选用A型CA确定带轮的基准直径D并验算带的速度初选小带轮的基准直径D,由表86和表88,取小带轮的基准D140MM11验算带速VDN/6010001401440/601000106M/S因为5M/SV25M/S,故带速合适计算大带轮的基准直径,根据式815A,计算大带轮的基准直径DID3140MM420MM;21D根据表88,圆整为D450MM;2确定V带的中心距A与基准长度LD07(DD)A2(DD)(5)12012根据上式,初定中心距A900MM;计算带所需的基准长度L2A(DD)/2DD/4A0D122D102900590/2450140/36002770MM由表82选带的基准长度L2800MM;D按式(823)计算实际中心距A0AA(LL)/290028002770/2915MM0D0D(6)验算小带轮上的包角1180(DD573/A102D0180450140573/91516190;00(7)计算带的根数Z14计算单根V带的额定功率PR;由D140MM;和N1440R/MIN,查表84A得P228KW;10根据N1440R/MIN,I3和A型带,查表84B得P017KW;0查表85得小带轮包角K095,表82得K111,LPR(PP)KK(228017)095111258KW0(8)计算V带的根数ZZP/PR55/25821CA(9)所以V带的根数为3根。小带轮设计材料选取HT200;D140MM;D300MM;采用腹板式结构8;11D40MM,D(1820)D,D为电机轴的直径;D18D72MM;1C1/71/4BL152D,当B15D时,LBC1/4B15MM根据前面设计得小轮直径D140MM,大轮直径D450MM,故查表应选用带长12LD2800、A系列、长度修正系数KL11的皮带,B11,H6,AH12MMB60MMFA81小皮带轮的零件图52大带轮设计HT200;D420MM;D300MM;采用轮辐式结构9,22D50MM;D182D,D为轴的直径;1D100MM;F12MM,H08H26MM;121B04H13MM;B08B11MM;L152D,当B15D时,LB;F02H65;1H290290314MM32MM;3/ANZP3140/515(10)图5小皮带轮零件图FIG5PULLEYPARTSDIAGRAM大带轮的零件图如图6322空心轴的设计空心轴的直径设计DA(11)NPT20/95303/PDA)式中,D/D,即空心轴的内径D与外径D之比04111通常取0506,T/W9550000P/N/02D(12)T3T查机械设计教材,如表1表1轴常用几种材料的及AO值TTABLE1AXISCOMMONOFSEVERALMATERIALSANDAOVALUES轴的材料Q235A20Q275,354540C,35SMRIN/MPAT1525203525453555AO1491261351121261031129716通过查机械设计教材表2,查得V带的传动效率值为92;取AO110MM;P5592506KW;N480R/MIN;06;DA)110)255MM;0341/NP346018/5(13)D115D30MMMIN图6大皮带轮零件图FIG6PULLEYPARTSDIAGRAM轴的结构设计确定装配方案根据轴向定位的要求确定轴的各段直径和长度;为了满足轴的轴向定位要求和装配要求8,此空心轴分为3段,轴上装大皮带轮,键,密封圈,端盖;外径D50MM内径506030MM,轴长为H115MM;轴上装密封圈,轴承,端盖,外径D外径55MM,轴长H106;内径33MM;轴上装配滤盘,密封圈,锁紧螺母,外径D60MM;内径36MM,轴长H115MM;如图7。轴承的选择;因轴承同时受有径向力和轴向力的作用,故选用两个圆锥滚子轴承,参照工作要17求并根据D55MM;由轴承产品目录中初选取0基本游隙组,标准精度级的圆锥滚子轴承型号30313,其尺寸为D55MM,D80MM,B13MM。轴的校核按弯扭合成应力校核轴的强度进行校核时,通常只校核轴上承受最大弯矩和扭矩的截面的强度,以及轴单向旋转,扭转切应力为脉动循环变应力,取186MPA;CAWTM/2321查表机械设计表151查得60MPA因此,故安全。1CA1精确校核轴的疲劳强度SSS/S(14)CA2SS/KS151AM截面抗弯截面系数W01D015516637MM333抗扭截面系数W02D025533250MMT33(16)截面的左侧的弯矩M为M1667587136/7192534NM(17)截面上的扭矩T为T960000N截面上的弯曲应力M/W92534/1663756MPA(18)截面上的扭转切应力T/W960000/33250282MPAT(19)轴的材料为45钢,调质处理10。由表151查640MPA;275MPA;155MPA;B1截面上由于轴肩而形成的理论应力集中系数及按表查取,因R/D20/550036,D/D60/55109经插值得,1310218轴按磨削加工,得表面质量系数为092轴未经表面强化处理,即1,得QK280K162计算安全系数S值,CASSS/95S15CA2S(20)故可知其安全。图7轴的零件图FIG7AXISPARTSDIAGRAM33电动机的选择由于本设计需要一个功率在5KW以上,重量不能太大并且采用连续周期工作制的(S6)异步电动机,其安装形式为V13011,通过查机械设计手册选得电动机Y132S4,技术数据如下额定功率55KW,转速1440R/MIN,额定电流134A,效率92,功率因数078,最大转距/额定转距为23,堵转转距/额定转距为22,堵转电流/额定电流为65,转子转动惯量GD为0535N/,重量为6834阀门的选择与设计19用计算机对液压或气压系统进行控制是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向。但是电液比例阀或者伺服阀能接收的信号是连续的电压或电流,而计算机的指令是“开”或“关”的数字信息,要用计算机控制必须进行数/模转换,其结果是使设备复杂,成本提高,可靠性降低11。在这种技术要求下,20世纪80年代初期出现了电液数字控制阀。用数字信息直接控制的阀称为电液数字控制阀,简称数字阀,目前应用较少。它可直接与计算机接口,不需数/模转换。可以分为数字式流量阀、数字式压力阀、数字式方向流量阀等。下面举例以增量式数字流量阀来说明原理组成步进电动机、滚珠丝杠、阀心、阀套、阀杆、传感器等。工作原理计算机发出信号后,步进电机转动,通过滚丝杠转化为轴向位移,带动节流阀阀心移动,首先打开非全周节流,流量较小,而后打开全周节流口,流量较大,可达3600L/MIN,如图8。特点1阀心、阀套、阀杆的相对热膨胀取得温度补偿,维持流量恒定。2该阀无反馈功能,但装有零位移传感器,每个控制终了,阀心都可在它控制下回到零位,重复精度较高。单向阀是控制流体只能正向流动,不允许反向流动的阀,也可称逆止阀或止向阀。增量式数字阀是采用由脉冲数字调制演变而成的增量控制方式,以步进电机作为电气机械转换器,驱动液压阀芯工作,因此又称步进式数字阀12。微型计算机下简称微机发出脉冲序列经驱动器放大后使步进电机工作。步进电机是一个数字元件,根据增量控制方式工作。增量控制方式是由脉冲数字调制法演变而成的一种数字控制方法,是在脉冲数字信号的基础上,使每个采样周期的步数在前一采样周期的步数上,增加或减少一些步数,而达到需要的幅值,步进电机转角与输入的脉冲数成比例,步进电机每得到一个脉冲信号,便得到与输入脉冲数成比例的转角,每个脉冲使步进电机沿给定方向转动一固定的步距角,再通过机械转换器丝杆螺母副或凸轮机构使转角转换为轴向位移,使阀口获得一相应开度。从而获得与输入脉冲数成比例的压力、流量。有时,阀中还设置用以提高阀的重复精度的零位传感器和用以显示被控量的显示装置。阀的输出量与输入脉冲数成正比,输出响应速度与输入脉冲频率成正比。对应于步进电机的步距角,阀的输出量有一定的分辨率,它直接决定了阀的最高控制精度。20本设计中F1、F2、F3、F4、F6、F7、F8、F9、F10、F11均采用电液数字控制阀,而F5采用单向阀。1步进电动机2滚球丝杠3阀心4阀套5阀杆6传感器图8数字流量阀FIG8DIGITALFLOWCONTROLVALVE35传感器的选择与信号检测351传感器的选取经过反复比较与选择最后选用美国MOTOROLA公司生产的MPX2100A型单片集成硅压力传感器,其测量范围为0100KPA,工作温度范围为40125,传感器的输出电压和被测绝对压力成正比,采用显微机械加工、激光休整等先进和薄膜电镀工艺,具有测量精度高、预热时间短、响应速度快、长期稳定性好、可靠性高、过载能力强等优点13。若采用5V电源时,在080温度范围内的最大测量误差不超过18,满量程输出电压为495V,压力灵敏度为54MV/KPA,预热时间为20MS,响应时间为1MS,长期稳定度为05,允许过载348FS(FS代表满量程)。电源允许范围为485V535V,典型值为50V或51V,电源电流为70MA(典型值)。具体资料可参见外文文献。352信号检测整个工作流程由PLC控制,PLC发出信号至电源和驱动器,控制其电流大小,影响电动机的功率、转速等,完成对被控量的控制(流量、压力等);而MPX2100A压力传感器将被控量负反馈给PLC,是被控量保持在一个稳定的波动范围内。36控制面板的设计控制面板分为4大块4个灯、4个按钮、2个铃21其中正常工作时,先亮过滤灯,然后是滤余液的指示灯,最后是反冲洗的灯,如此循环,前一个灯灭接着后一个灯亮;如出现故障则亮报警灯以及响报警铃并且停止工作;反洗的时候同时响反洗铃;4个按钮的作用则很明显,启动按钮采用绿色材料,停止按钮采用红色材料13。另外2个按钮用来控制取样阀,来获取样品,从而调整工作状态。4控制部分的设计41控制系统的选择从工程的角度,PLC与单片机系统的选用比较对单项工程或重复数极少的项目,采用PLC方案是明智、快捷的途径,成功率高,但成本较高。对于量大的配套项目,采用单片机系统具有成本低、效益高的优点,但这要有相当的研发力量和行业经验才能使系统稳定、可持续地运行。最好的方法是单片机系统嵌入PLC的功能,这样可大大简化单片机系统的研制时间,性能得到保障,效益也就有保证14。基于PLC控制系统优点实时性由于控制器产品设计和开发是基于控制为前提,信号处理时间短,速度快。基于信号处理和程序运行的速度,PLC经常用于处理工业控制装置的安全联锁保护,更能满足各个领域大、中、小型工业控制项目14。高可靠性各输入端均采用RC滤波器,其滤波时间常数一般为1020MS。各模块均采用屏蔽措施,以防止噪声干扰。系统配置简单灵活丰富的I/O卡件控制系统采用模块化结构安装简单,维修方便综上所述,此过滤机选用PLC的控制系统。5设计的应用51过滤器的发展常用的机械过滤器虽然能达到较好的过滤效果,但是其滤速慢,于是造成过滤器设备庞大、耗水量大,手动设备劳动强度大,而自动设备造价又太高,因此大大地限制了它的发展和广泛应用。22十九世纪,出现了筛网过滤器,它是通过一个不锈钢丝编织的滤网阻截水中较大的杂质颗粒,这大大提高了滤速,简化了设备,但是水中较小的颗粒和纤维仍能穿过滤网,更重要的是如果它们过滤时恰好卡在或缠绕在滤网上,再要清洗掉这些杂质就不容易了15。因此,基于这两方面的原因筛网过滤在应用中一直受到了很大的限制。新型自动盘片过滤器充分继承了上述过滤器的优点,同时又克服了它的缺点,具有反洗效果好、设备自动化程度高、过滤水质稳定、设备占地面积小的特点,自耗水率仅有025左右。52盘片过滤器的特点(1)精确过滤可根据用水要求选择不同精度的过滤盘片,有20、50、100、200多种规格,过滤比大于85。(2)彻底高效反洗由于反洗时将过滤孔隙完全打开,加上离心喷射作用,达到了其它过滤器无法达到的清洗效果。反洗过程只需20秒左右即可完成。(3)全自动运行,连续出水时间和压差控制反洗启动。在过滤器组套内,各个过滤单元顺序进行反洗。工作、反洗状态之间自动切换,可确保连续出水,系统压损小。(4)标准模块化系统设计,用户可按需取舍过滤单元并联数量,灵活可变,互换性强。(5)占地省可灵活利用现场边角空间,因地制宜安装,占地少。(6)运行可靠、维护简单几乎不需日常维护,不需专用工具,零部件很少。(7)使用寿命长经多年工业实用验证,过滤和反洗效果不会因使用时间而变差。例如大庆某热电厂2000年采用两套JY37盘式过滤器作为离子交换预处理设备,过滤精度为50,总处理水量250吨/小时;该厂原来采用的过滤器为5台3000砂过滤器,设备庞大,而且手动控制,每天至少反洗一次,工人劳动强度大,设备自耗水率达到81017。采用盘式过滤器后设备占地仅为3MX3M,同时由于自动控制可实现无人职守,目前过滤器约3小时反洗一次,每个过滤单元反洗时间15秒,用水量仅为33升,而总产水量约为9X327吨,自耗水率为012,是原来耗水量的八十分之一18。53盘片过滤器的应用领域23这种过滤器除了广泛应用于农业灌溉系统的水过滤外,目前在工业水过滤领域有更好、更多的应用实例,如青岛啤酒厂的工艺用水过滤、大庆热电厂的离子交换前预处理、郑州某项目的黄河水预过滤、北京植物园的加湿喷嘴保护等。经过几年来的研究开发,盘式过滤器在一些领域已经具有很强的技术优势和很好的运行经验,从而大量应用于工业循环水旁过滤、系统总进水过滤以及细管和喷嘴的保护等方面18。同时随着水处理领域的不断扩大,在离子交换前预处理、苦咸水过滤、超滤系统的预过滤甚至在低SDI井水水源的反渗透处理中代替砂滤器等方面也有一定量的应用,并且正在不断扩大。参考文献1文美纯,刘吉普,对全自动过滤机的探讨N过滤与分离1997第三期75462文美纯,刘吉普,可编程序控制器在过滤器上的应用研究N过滤与分离2002VOL12NO442453文美纯,刘吉普,新型管道过滤器的开发研究N过滤与分离1996第三期8164丁启圣、王惟一新型实用过滤技术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00235455文棋全自动自清洗过滤机过滤机理分析及控制系统研究J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24416管力明PLC在硅藻土过滤机上的应用J机电工程2004年第21卷第七期2004421157华东工业大学、浙江大学合编化工容器设计M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85418濮良贵,纪名刚机械设计(第8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12459刘鸿文材料力学(第4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145210哈尔滨工业大学理论力学教研室编理论力学(第6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2131511丁伯民,黄正林化工容器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121454512李建兴可编程序控制器应用技术M北京机械工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