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酒驾驶行为的刑法问题研究_第1页
醉酒驾驶行为的刑法问题研究_第2页
醉酒驾驶行为的刑法问题研究_第3页
醉酒驾驶行为的刑法问题研究_第4页
醉酒驾驶行为的刑法问题研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9醉酒驾驶行为的刑法问题研究醉酒驾驶行为的刑法问题研究一、醉酒驾驶行为的概念与特征醉酒驾驶行为的概念在刑法学上给醉酒驾驶行为下定义,应涵盖以下几个关键点一是醉酒状态;二是行为人的主观心态;三是醉酒驾驶的领域或者是范围;四是社会危害性。在把握上述关键点的基础上,刑法学上对醉酒驾驶行为的概念应当是“醉酒驾驶行为指的是行为人明知自身处于醉酒状态下,在公共交通道路领域驾驶机动车,并足以给公共交通安全造成危害的行为。”醉酒驾驶行为的特征醉酒驾驶行为有如下几个特征第一,醉酒状态。在我国,驾驶人是否处于醉酒状态的标准是血液酒精含量大于或者等于80MG/100ML。也就是说驾驶人只要血液中的酒精含量在80MG/100ML以上就属于醉酒状态。第二,驾驶行为发生在公共交通道路领域。行为人的醉驾行为只有发生在公共交通道路领域才符合刑法学上醉酒驾驶行为,否则就是普通意义上的醉酒驾驶行为,那样就可能超出了刑法学的调整范畴。第三,造成社会危害性。醉酒驾驶行为造成了社会危害性,应当包括实际发生损害,也包括危险2/9状态。如果没有造成社会危害性,就不能纳入刑法的评价范畴。二、醉酒驾驶行为入罪构成要件分析客观方面在刑法学上,犯罪客观方面的基本内容包括了危害行为、危害结果、因果关系以及其他客观条件,醉酒驾驶犯罪的客观方面也应当从以上几个方面去分析。在我国醉酒驾驶犯罪有行为犯和危险犯之争,究竟是何种犯罪类型,刑法学界的学者各自有不同的观点。有的学者认为醉酒驾驶犯罪是危险犯,而造成损害后果则是结果加重犯。按照此种观点,醉酒驾驶行为只有给公共交通道路领域造成危险时,才能构成犯罪,反之,不构成犯罪。但是从我国刑法修正案的规定来看,规定醉酒驾驶犯罪并未有“造成危险状态”、“具有危险情形”等表述,因此,从立法者意图上来看,是将醉酒驾驶犯罪按照行为犯对待。从我国刑法对危险犯的规定来看,如刑法第114条对放火罪、决水罪、爆炸罪、投放危险物制品罪等犯罪行为的规定来看,会在这些犯罪的后边规定相关实害犯的处罚条款,也就是我国刑法的第115条的相关规定。因为从概念相对的角度来看,实害犯与危险犯是相对的两个概念,不可能只存在危险犯而不存在实害犯。从酒驾入刑的目的来看,酒驾入刑就是为了打击醉酒后驾驶行为,确3/9保公共交通领域的安全,所以,将醉酒驾驶犯罪归为行为犯更有利于保护社会利益。如果将醉酒驾驶犯罪归为行为犯,那么危害行为就表现为醉酒人驾驶机动车的行为,危害结果可以不存在。醉酒驾驶犯罪的其他客观方面还包括对公共交通道路的认识和醉酒的标准问题。关于醉酒标准的认定。根据我国相关标准的规定,驾驶人血液中的酒精含量在80MG/100ML以上就属于醉酒状态。这是一个客观标准,不能因为当事人体质上的差异而有所改变。有的人虽然血液中的酒精浓度已经达到这个标准,但是意识还是比较清醒的,但是不能因此就不认为该人的醉酒驾驶行为就不是犯罪行为。在犯罪认定上,应当采用客观标准,一视同仁。对于公共交通道路的认识。何为公共交通道路公共道路交通指的是公路、城市道路和虽在单位管辖范围但允许社会机动车辆自由通行的地方,包括广场、公共停车场等用于公共通行的场所。也就是说在道路开放的地方,所有车辆可以自由通行的地方一般都属于公共交通道路的范畴。而只允许特定人员或者仅供私人行驶的道路就不属于公共交通道路的范围。主观方面由于本文将醉酒驾驶犯罪归属于行为犯,那么行为人的主观方面就只能表现为故意,而不能是过失。对于醉4/9酒驾驶犯罪行为人的主观方面的是否具有故意可以从两个方面去认识一是行为人对自己行为性质的认识。根据我国刑法相关条文的规定,我国醉酒驾驶犯罪的主体的年龄应当在16周岁以上,因此,行为人对醉酒驾驶的行为有清醒的认识,并不存在认识不清楚的情况。二是行为人对醉酒驾驶行为违法性的认识。在现在网络如此发达的情况,行为人不可能不知道醉酒驾驶行为是违法行为,因此,行为人完全知道醉酒驾驶行为是法律所禁止的行为。只要行为人认识到上述两点,就可以认定行为人醉酒驾驶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主体要件从醉酒驾驶行为的定义就可以看出来,醉酒驾驶犯罪的主体一定是在公共交通道路领域醉酒驾驶机动车的人。如果驾驶机动车的人没有处于醉酒状态,那么肯定不会因为醉酒驾驶构成危险驾驶罪。也就是说从刑法学的角度讲,年满16周岁以上的人都可以成为醉酒驾驶犯罪的主体。此处的问题是,有没有驾驶资格证是否对醉酒驾驶犯罪主体的认定造成影响。根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只有年满18周岁以上的公民才能申请驾驶资格证。如果没有驾驶资格证而醉酒驾车,是否构成犯罪。很显然,根据我国刑法修正案和相关司法解释的规定,有无驾驶资格证并不影响对醉酒驾驶犯罪的认定。刑法设定醉酒驾驶犯罪的目的5/9就是为了打击醉驾行为,因此,只要年满16周岁以上,都可以成为醉酒驾驶犯罪的主体。我国刑法还规定年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只对八种犯罪行为承担刑事责任。也就是说如果年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未成年本文由论文联盟HTTP/收集整理人有醉酒驾驶行为的,只能看其行为是否构成承担刑事责任的八种犯罪行为,而不能以醉酒驾驶犯罪对其进行处罚。因此,年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并不是醉酒驾驶犯罪的主体。客体要件醉酒驾驶犯罪侵犯的客体是公共安全。学习刑法的人都知道,只有行为具有重大社会危害性,该行为才是刑法所调整的范畴,如果只是具有一般社会危害性,那么只能是由其他法律来惩罚。因此,醉酒驾驶犯罪所侵犯的客体就有如下两个特征一是客体的重大性。公共安全是不仅关系到社会公共秩序的稳定,也关系到每个个体的人身、财产安全,所以,公共安全具有重大性。这也是为什么要将醉酒驾驶行为纳入刑法调整犯罪的最根本的原因。二是客体的抽象性。醉酒驾驶行为侵害的犯罪客体是抽象的,风险所针对的对象并不确定,随时都在变化,甚至连行为人都无法预料这种风险的程度。此外,对于犯罪对象的问题。由于醉酒驾驶犯罪属于行为犯,不一定会存在危害结6/9果,因此,犯罪对象不一定会存在。如果犯罪对象存在,可能是人、也可能是物。三、醉酒驾驶行为犯罪刑法处罚法定刑的配置根据我国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之一的规定“醉酒驾驶机动车的,处拘役,并处罚金。”从法条中可以看出来,我国对于醉酒驾驶犯罪只设置了一种主刑,即拘役;对于附加刑的适用上,也是“并处”。这样的法定配置,看似没有任何问题,但是长此以往,会影响刑罚处罚的平衡性。在法院的法律使用上,由于没有更多法定性的选择,所以只能在量刑幅度上找差异,而实际上,法院的判决并没有体现出多少差异性。我国拘役的最长时间为六个月,实践中法院在审理醉酒驾驶犯罪时,大部分都会处以三到四个月的拘役,从表面上并不能体现出醉酒驾驶犯罪行为人之间到底存在哪些量刑情节,因此,法官审理该类案件,判处多长时间的拘役就成了“凭感觉判案”。所以,有关醉酒驾驶犯罪的法定刑过于单一,不利于打击犯罪,也不符合刑罚的设置要求。为了更好地打击犯罪,对于醉酒驾驶犯罪应当配置一定的有期徒刑。从实践的角度来看,目前被以醉酒驾驶犯罪科以刑罚的行为人一般都没有造成什么危险后果;如果造成危险后果,也可能会和交通肇事罪、以危险方法危7/9害公共安全罪等相竞合,此时就会适用其他法律条文,就不再以危险驾驶罪定罪处罚。鉴于此,醉酒驾驶犯罪的有期徒刑不宜过高,而目前我国刑法已经设置了拘役这一主刑,所以,有期徒刑的期限也不宜过低。综上所述,将醉酒驾驶犯罪的法定刑定为两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量刑的规范由于醉酒驾驶犯罪本身的法定刑是拘役,即便是将有期徒刑纳入进来,对于行为人的羁押期限也是比较短的,因此,量刑情节的判断并不会对最终的刑罚造成实质影响。实践中有两点量刑情节是值得注意的一是自首问题,二是再犯问题。对于自首问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警察临检过程中存不存在自首。有的学者认为,在警察临检的过程中,行为人已经处于警察的控制之中,而且势必会被查到,并不存在犯罪分子自首的情形。自首制度设立的目的为了减少司法资源的浪费和提高司法效率。如果行为人能够在临检的过程中主动向警察承认醉酒驾驶行为,主动接受警察的处罚,理应认定是自首行为。第二,血液检测后通知到案,是否成立自首。在实践中,是否存在醉酒驾驶行为需要经过血液中酒精浓度的检测,才能最终认定是否构成犯罪。在有的情况下,不会对行为人采取拘留等措施,8/9等血检结果出来才采取相关的措施。此时,如果公安机关通知行为人到案,行为人也自觉到案,能否认定行为人存在自首情节从自首制度设置的目的来看,应当认定行为人存在自首情节。行为人在接到公安机关的通知后,能够到公安机关供述犯罪情况,自觉接受处罚,完全符合自首的构成要件,理应认定为自首。关于醉酒驾驶再犯的问题。从实践中来看,一个行为人存在多次醉酒驾驶行为,即便是受到刑法的处罚,也会在一定期限内再犯。对于这样的犯罪分子,如果每次都简单地按照现在刑法的规定对其进行处罚,并不能受到良好的效果,不仅浪费司法资源,还会让这样的犯罪分子再一次危害社会。因此,有必要在醉酒驾驶犯罪中设置“再犯”这一量刑情节。国外对于多次醉酒驾驶犯罪的处罚更为严厉,一次比一次重,有的国家甚至对这种犯罪规定较高的有期徒刑。我国也可以效仿外国对醉酒驾驶犯罪的再犯情况进行严厉的处罚,规定更高的有期徒刑。对于多次再犯的犯罪分子,可以附带一些非刑罚处罚。例如法院可以讲再犯的犯罪分子的情况通报公安机关,对他们进行终身禁驾。四、结语综上所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