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解读

《GA 654-2006 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安全管理》标准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发布的一项关于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安全管理的具体规定。该标准旨在确保公共场所的安全,减少火灾风险,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适用于各类人员密集场所如学校、医院、商场、剧院、体育场馆、宾馆、饭店等的消防安全管理。其主要内容可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 消防安全责任制度:明确场所的法定代表人或主要负责人为消防安全责任人,建立健全消防安全管理体系,确保消防安全责任制落实到每个岗位和个人。

  2. 消防安全教育培训:定期对员工进行消防安全知识教育和应急疏散演练,提升员工初期火灾扑救及引导人员安全疏散的能力。

  3. 防火检查与巡查:实施定期防火检查和日常防火巡查,及时发现并消除火灾隐患,确保消防设施设备完好有效。

  4. 安全疏散设施管理:确保疏散通道、安全出口畅通无阻,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标志完好可用,制定并适时更新紧急疏散预案。

  5. 消防设施维护保养:对自动灭火系统、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等消防设施定期进行检测和维护,确保其处于正常工作状态。

  6. 用火用电安全管理:严格控制使用明火,规范电气线路敷设和电器设备使用,防止因电气故障引发火灾。

  7. 应急预案与事故处理:制定火灾应急预案,包括初期火灾处置程序、人员疏散方案及事后处置措施,确保在火灾发生时能迅速有效地应对。

  8. 消防安全标识管理:设置清晰的消防安全标识,指导人员正确识别安全出口、消防设施位置等,提高应急反应效率。

  9. 消防安全档案管理:建立完整的消防安全管理档案,记录消防安全检查、教育培训、应急预案演练等各项活动情况,便于跟踪管理和持续改进。


如需获取更多详尽信息,请直接参考下方经官方授权发布的权威标准文档。

....

查看全部

  • 现行
  • 正在执行有效
  • 2006-10-25 颁布
  • 2007-01-01 实施
©正版授权
GA 654-2006 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安全管理_第1页
GA 654-2006 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安全管理_第2页
GA 654-2006 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安全管理_第3页
GA 654-2006 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安全管理_第4页
GA 654-2006 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安全管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GA 654-2006 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安全管理-免费下载试读页

文档简介

人 民 共 和 国 公 共 安 全 行 业 标 准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公 共 安 全 行 业 标 准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公 共 安 全 行 业 标 准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公 共 安 全 行 业 标 准 20062006人 员 密集 场 所 消 防安 全 管 理 人 员 密集 场 所 消 防安 全 管 理 人 员 密集 场 所 消 防安 全 管 理人 员 密集 场 所 消 防安 全 管 理007 人 民 共 和 国 公 安 部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公 安 部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公 安 部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公 安 部发 布 发 布 发 布发 布 前前言 言 言言本标准的 条文,其 余为推荐性 条文。本标准 由公安部消 防局提出。本标准 由全国消防 标准化委员 会第九分技 术委员会( 口 。本标准 起草单位: 公安部消防 局一处、公 安部天津消 防研究所。本标准 主要起草人 :李淑惠、 刘激扬、殷 李革、黄振 兴、王宗存 、宋晓勇、 罗云庆、吴 丹、马锐、蔡芸、 高锦田、薛 端、杨纪功 、薛岗、倪 照鹏集 场所消 防安 全管理1范围 本标准 提出了人员 密集场所使 用和管理单 位的消防安 全管理要求 和措施。本标准 适用于各类 人员密集场 所及其所在 建筑的消防 安全管理。2规范性 引用文件下列文 件中的条款 通过本标准 的引用而成 为本标准的 条款。凡 是 注日期的引 用文件,其 随 后所有 的修改单 ( 不包括勘 误的内容) 或 修订版均 不适用于本 标准, 然 而 , 鼓 励根据本 标准达成协 议的各方研 究是否可 使用这些文 件的最新版 本。凡是不 注日期的引 用文件,其 最新版本适 用于本标准 。5907消防基 本术语 第一部 分14107消防基 本术语 第二部 分建筑设计 防火规范灭火系统 设计规范工程设计 防火规范报警系统 设计规范器配置设 计规范装修设计 防火规范防火规范设计规范设施检测 技术规程设施的维 护管理3术语和 定义 5907、 14107、 及下列术 语和定义适 用于本标准 。场所 娱乐、 健 身 休闲功 能并向公众 开放的室内 场所。 包 括 影剧院、 录 像 厅、 礼 堂 等演出 、 放 映场所, 舞 厅 、 卡拉 娱乐场所 , 具 有 娱乐功 能的夜总会 、 音 乐 茶座、 酒 吧 和餐饮 场所, 游 艺 、游乐场 所,保龄球 馆、旱冰场 、桑拿等娱 乐、健身、 休闲场所和 互联网上网 服务营业场 所。场所 的室内场 所。如:宾 馆、饭店等 旅馆,餐饮 场所,商场 、市场、超 市等商店, 体育场馆,公共展 览馆、 博 物馆的展 览厅, 金 融证券交 易场所, 公 共娱乐 场所, 医 院的门诊 楼、 病 房 楼, 老 年人 建筑、 托 儿所 、 幼 儿 园, 学 校的 教学楼、 图 书馆 和集体宿舍 , 公 共 图书馆 的阅览室, 客 运 车站、 码 头、 民用机场 的候车、候 船、候机厅 (楼),人 员密集的生 产加工车间 、员工集体 宿舍等。 车作业场 地 ,供举高 消防车停泊 、实施灭火 救援的操作 场地。队 火的人员 组成, 有 固定消防 站用房, 配 备消防 车辆、 装 备、 通 讯器材, 定 期组 织消防训 练 ,能够每日 24防组织。队 愿人员组 成, 有 固定 消防站用房 , 配 备消防 车辆、 装 备 、 通 讯器材 的消防组织 。 志 愿人 员有自己 的主要职业 、平时不在 消防站备勤 ,能在接到 火警出动信 息后迅速集 结,参加灭 火救援。队 从业人员 组成, 平 时开 展防火宣传 和检查, 定 期 接受消防训 练; 发 生 火灾时 能够实施灭 火和应急 疏散预案, 扑救初期火 灾、组织疏 散人员,引 导消防队到 现场,协助 保护火灾现 场的消防组 织。 火灾发生 或火灾危害 增大的各类 潜在不安全 因素。隐患 法律法规 ,可 能导致 火灾发生或 火灾危害增 大,并 由此可 能造成特大 火灾事故后 果和严 重社会影 响的各类潜 在不安全因 素。场所的消 防安全管理 应以通过有 效的消防安 全管理,提 高其预防和 控制火灾的 能力,进而防止 火灾发生, 减少火灾危 害,保证人 身和财产安 全为目标。 场所的消 防安全管理 应遵守消防 法律、 法 规、 规 章 ( 以下 统称消防法 规) , 贯 彻 “预防 为主、防 消结合 ”的消防 工作方针, 履行消防安 全职责,制 定消防安全 制度、操作 规程,提高 自防自救能力,保 障消防安全 。 场所宜采 用先进的消 防技术、产 品和方法, 建立完善的 消防安全管 理体系和机 制,定期开展消 防安全评估 ,保障建筑 具备经济合 理的消防安 全条件。 场所应落 实逐级和岗 位消防安全 责任制,明 确逐级和岗 位消防安全 职责,确定 各级、各岗位的 消防安全责 任人。、租赁或 者委托经营 、管理时, 人员密集场 所产权单位 应提供符合 消防安全要 求的建筑物,当 事人在订立 相关租赁合 同时,应依 照有关规定 明确各方的 消防安全责 任。 道、涉及 公共消防安 全的疏散设 施和其他建 筑消防设施 应由人员密 集场所产权 单位或者委托管 理的单位统 一管理。 承 包 、 承 租 或者受委托 经营、 管 理 的单位应在 其使用、 管 理 范围内履行 消 防安全职 责。 个或两个 以上产权单 位和使用单 位的人员密 集场所,除 依法履行自 身消防管理 职责外,对消防 车通道、涉 及公共消防 安全的疏散 设施和其他 建筑消防设 施应明确统 一管理的责 任单位。 5消防安 全责任和职 场所的消 防安全责任 人应由该场 所的法定代 表人或者主 要负责人担 任。消防安 全责任人可以 根据需要确 定本场所的 消防安全管 理人。 承 包、 租 赁 场所的 承租人是其 承包、 租 赁范围 的消防 安全责任 人,各部门 负责人是部 门消防安全 责任人。 管理人、消 防控制室 值班员和消 防设施操作 维护人员应 经过消防职 业培训,持 证 上岗 。保安人 员应掌握防 火和灭火的 基本技能。 电 气 焊工、 电 工 、 易 燃易爆 化学物品操 作人员应熟 悉本工种 操作过程 的火灾危险 性,掌握消 防基本知识 和防火、灭 火基本技能 。 务消防队 员应掌握消 防安全知识 和灭火的基 本技能,定 期开展消防 训练,火灾 时应履行扑救 火灾和引导 人员疏散的 义务。场所产权 单位、使用 单位或委托 管理单位的 安全责任 ,明确本场 所的消防安 全责任人和 逐级消防负 责人。安全管理 制度和保证 消防安全的 操作规程。法规和防 火安全知识 的宣传教育 ,对从业人 员进行消防 安全教育和 培训。防火巡查 、检查,及 时消除火灾 隐患。通道、安 全出口、消 防车通道畅 通。消防设施 的操作维护 人员,保障 消防设施、 器材以及消 防安全标志 完好有效, 处于正常运行 状态。初期火灾 ,疏散人员 ,维持火场 秩序,保护 火灾现场, 协助火灾调 查。安全重点 部位和相应 的消防安全 管理措施。和应急疏 散预案,定 期组织消防 演练。档案。责任人职 消防法规 ,保障人员 密集场所消 防安全符合 规定,掌握 本场所的消 防安全情况 ,全面负责本 场所的消防 安全工作。生产、经 营、科研等 活动中的消 防安全管理 工作,批准 实施年度消 防工作计划 。全管理提 供必要的经 费和组织保 障。消防安全 责任,批准 实施消防安 全管理制度 和保障消防 安全的操作 规程。检查,督 促整改火灾 隐患,及时 处理涉及消 防安全的重 大问题。法规的规 定建立专职 消防队、志 愿消防队或 义务消防队 ,并配备相 应的消防器 材和装备。 所的实际 情况组织制 定灭火和应 急疏散预案 ,并实施演 练。管理人职 消防安全 工作计划, 组织实施日 常消防安全 管理工作。消防安全 管理制度和 保障消防安 全的操作规 程,并检查 督促落实。安全工作 的资金预算 和组织保障 方案。防火检查 和火灾隐患 整改。对本场所 消防设施、 灭火器材和 消防安全标 志的维护保 养,确保其 完好有效和 处于正常运行 状态,确保 疏散通道和 安全出口畅 通。专职消防 队、志愿消 防队或义务 消防队,开 展日常业务 训练。人员开展 消防知识、 技能的教育 和培训,组 织灭火和应 急疏散预案 的实施和演 练。防安全责 任人报告消 防安全情况 ,及时报告 涉及消防安 全的重大问 题。责任人委 托的其他消 防安全管理 工作。安全责任 本部门的 消防安全管 理工作计划 。门的实际 情况开展消 防安全教育 与培训,制 订 消防安 全管理制度 ,落 实消防安 全措施 。实施消防 安全巡查和 定期检查, 管理消防安 全重点部位 ,维护管辖 范围的消防 设施。和消除火 灾隐患,不 能消除的, 应采取相应 措施并及时 向消防安全 管理人报告 。,及时报 警,并组织 人员疏散和 初期火灾扑 救。室值班员 握消防控 制室设备的 功能及操作 规程,按照 规定测试自 动消防设施 的功能,保 障消防控制室 设备的正常 运行。号应立即 确认,火灾 确认后应立 即报火警并 向消防主管 人员报告, 随即启动灭 火和应急疏散 预案。 警信号应 及时确认, 消防设施故 障应及时排 除,不能排 除的应立即 向部门主管 人员或消防安 全管理人报 告。 守岗位, 做好消防控 制室的火警 、故障和值 班记录。操作维护 握消防设 施的功能和 操作规程。制度和操 作规程等对 消防设施进 行检查、维 护和保养, 保证消防设 施和消防电 源处于正常运 行状态,确 保有关阀门 处于正确位 置。 应及时排 除,不能排 除的应及时 向上级主管 人员报告。、操作和 故障记录。位的管理 规定进行防 火巡查,并 做好记录, 发现问题应 及时报告。应及时报 火警并报告 主管人员, 实施灭火和 应急疏散预 案,协助灭 火救援。止违反消 防法规和消 防安全管理 制度的行为 。、电工、 易燃易爆化 学物品操作 消防安全 制度和操作 规程,履行 审批手续。作业现场 的消防安全 措施,保障 消防安全。后应立即 报火警,实 施扑救。6消防组 职责部门 、专职消防 队、志愿消 防队和义务 消防队等应 履行相应的 职责。职责部门 应由消防安 全责任人或 消防安全管 理人指定, 负责管理本 场所的日常 消防安全工作, 督促落实消 防工作计划 ,消除火灾 隐患。场所可以 根据需要建 立专职消防 队或志愿消 防队。场所应组 建义务消防 队,义务消 防队员的数 量不应少于 本场所从业 人员数量的 30%。7消防安 全制度和管 场所使用 、开业前依 法应向公安 消防机构申 报的,或改 建、扩建、 装修和改变 用途依法应报 经公安消防 机构审批的 ,应事先向 当地公安消 防机构申报 ,办理行政 审批手续。 不得搭建 违章建筑, 不得占用防 火间距、消 防通道、举 高消防车作 业场地,不 得设置影响消 防扑救或遮 挡排烟窗( 口)的架空 管线、广告 牌等障碍物 。 场所不应 与甲、 乙 类厂 房、 仓 库组合 布置及贴邻 布置; 除 人员密 集的生产加 工车间外 ,人员密 集场所不应 与丙、丁、 戊类厂房、 仓库组合布 置;人员密 集的生产加 工车间不宜 布置在丙、 丁、戊类厂 房、仓库的 上部。 场所不应 擅自改变防 火分区和消 防设施、降 低装修材料 的燃烧性能 等级。建筑 内部装修不应 改变疏散门 的开启方向 ,减少安全 出口、疏散 出口的数量 及其净宽度 ,影响安全 疏散畅通。车间、仓 库的建筑内 ,严禁设置 员工集体宿 舍。场所应建 立消防安全 例会制度, 处理涉及消 防安全的重 大问题,研 究、部署、 落实本场所的 消防安全工 作计划和措 施。 例会应由 消防安全责 任人主持, 有关人员参 加,每月不 宜少于一次 。消防安全 例会应由消防 安全管理人 提出议程, 并应形成会 议纪要或决 议。 、场所应建 立防火巡查 和防火检查 制度,确定 巡查和检查 的人员、内 容、部位和 频次。和检查时 应填写巡查 和检查记录 ,巡查和检 查人员及其 主管人员应 在记录上签 名。巡查、检 查中应及时 纠正违法违 章行为,消 除火灾隐患 ,无法整改 的应立即报 告,并记录 存档。时发现火 灾应立即报 火警并实施 扑救。场所应进 行每日防火 巡查,并结 合实际组织 夜间防火巡 查。旅馆、 商 店 、 公 共娱 乐场所在营 业时间应至 少每 2, 营 业 结束后 应检查并消 除遗留火种 。医院、 养老院及寄 宿制的学校 、托儿所和 幼儿园应组 织每日夜间 防火巡查, 且不应少于 2次。应包括下 列内容:用电有无违 章情况;、疏散通 道是否畅通 ,有无锁闭 ;安全疏散 指示标志、 应急照明是 否完好;火门是否 处于关闭状 态,防火卷 帘下是否堆 放物品;、器材是 否在位、完 整有效。消 防安全标志 是否完好清 晰;重点部位 的人员在岗 情况;安全情况 。应定期开 展,各岗位 应每天一次 ,各部门应 每周一次, 单位应每月 一次。防设施检 查,应执行 定。应包括下 列内容:道、消防 水源;通道、楼 梯,安全出 口及其疏散 指示标志、 应急照明;标志的设 置情况;配置及其 完好情况;设施运行 情况;室值班情 况、消防控 制设备运行 情况及相关 记录;用电有无违 章情况;重点部位 的管理;落实情况 及其记录;的整改以 及防范措施 的落实情况 ;危险物品 场所防火、 防爆和防雷 措施的落实 情况;防火墙和竖 井孔洞等重 点防火分隔 部位的封堵 情况;重点部位 人员及其他 员工消防知 识的掌握情 况。场所应通 过多种形式 开展经常性 的消防安全 宣传与培训 。放的人员 密集场所应 通过张贴图 画、消防刊 物、视频、 网络、举办 消防文化活 动等形式对公 众宣传防火 、灭火和应 急逃生等常 识。 幼 儿 园和托 儿所应对学 生、 儿 童进行 消防知识的 普及和启蒙 教育, 组 织参观 当地消防站 、消防博 物馆,参加 消防夏令营 等活动。 场所应至 少每半年组 织一次对从 业人员的集 中消防培训 。岗员工或 有关从业人 员进行上岗 前的消防培 训。应包括下 列内容:法规、消 防安全管理 制度、保证 消防安全的 操作规程等 ;本岗位的 火灾危险性 和防火措施 ;设施、灭 火器材的性 能、使用方 法和操作规 程;扑救初起 火灾、应急 疏散和自救 逃生的知识 、技能;安全疏散 路线,引导 人员疏散的 程序和方法 等;急疏散预 案的内容、 操作程序。设施管理 制度的内容 应明确消防 安全疏散设 施管理的责 任部门和责 任人,定期 维护、检查的 要求,确保 安全疏散设 施的管理要 求。 设施管理 应符合下列 要求:通道、安 全出口的畅 通,禁止占 用、堵塞疏 散通道和楼 梯间;场所在使 用和营业期 间疏散出口 、安全出口 的门不应锁 闭;间、防烟 楼梯间的门 应完好,门 上应有正确 启闭状态的 标识,保证 其正常使用 ;火门应经 常保持关闭 ;保持开启 状态的防火 门,应保证 其火灾时能 自动关闭; 自动和手动 关闭的装置 应完好有效 ; 控制人员 出入或设有 门禁系统的 疏散门,应 有 保证火灾时 人员疏散畅 通的可靠措 施 ;、疏 散门不 得设置门槛 和其他影响 疏散的障碍 物,且 在其 应设置台 阶 ;照明、安 全疏散指示 标志应完好 、有效,发 生损坏时应 及时维修、 更换;标志应完 好、清晰, 不应遮挡;、公共疏 散走道上不 应安装栅栏 、卷帘门;阳台等部位 不应设置影 响逃生和灭 火救援的栅 栏;餐饮场所 、商店、医 院、公共娱 乐场等各楼 层的明显位 置应设置安 全疏散指示 图,指示图 上应标明疏 散路线、安 全出口、人 员所在位置 和必要的文 字说明;、 展 销、 演 出等大型 群众性活动 , 应 事先根 据场所的疏 散能力核定 容纳人数。 活 动期间应 对人数进行 控制,采取 防止超员的 措施。 场所应建 立消防设施 管理制度, 其内容应明 确消防设施 管理的责任 部门和责任 人,消防设施 的检查内容 和要求,消 防设施定期 维护保养的 要求。 管理应符 合下列要求 :有明显标 识;栓箱不应 上锁,箱内 设备应齐全 、完好;栓不应埋 压、 圈 占 ; 距 室外 消火栓、 水 泵 接合器 得设置影 响其正常 使用的障 碍物; 商 品、 货 柜, 广 告箱 牌, 生 产 设备等 的设置不得 影响防火门 、 防 火 卷帘、 室 内 消火栓 、灭火剂 喷头、机械 排烟口和送 风口、自然 排烟窗、火 灾探测器、 手动火灾报 警按钮、声 光报警装置 等 消防设 施的正常使 用; 防设施和 消防电源始 终处于正常 运行状态; 需要维修时 ,应采取相 应的措施, 维修完成后 ,应立即恢 复到正常运 行状态; 设施管理 制度和相关 标准定期检 查、检测消 防设施,并 做好记录, 存档备查;设施应按 照有关规定 ,每年委托 具有相关资 质的单位进 行全面检查 测试,并出 具检测报告 ,送当地公 安消防机构 备案。 室管理应 明确值班人 员的职责, 应制订每日 24和交接班 的程序与要 求以及设备自 检、巡检的 程序与要求 。 值班室内 不得堆放杂 物,应保证 其环境满足 设备正常运 行的要求; 应具备消防 设施平面布置 图、完整的 消防设施设 计、施工和 验收资料、 灭火和应急 疏散预案等 。室值班记 录应完整, 字迹清晰, 保存完好。不符合消 防法规而导 致的各类潜 在不安全因 素,应认定 为火灾隐患 。隐患应立 即改正,不 能立即改正 的,应报告 上级主管人 员。管理人或 部门消防安 全责任人应 组织对报告 的火灾隐患 进行认定, 并对整改完 毕的进行确认 。 隐患整改 责任部门、 责任人、整 改的期限和 所需经费来 源。患整改期 间,应采取 相应措施, 保障安全。防机构责 令限期改正 的火灾隐患 和重大火灾 隐患,应在 规定的期限 内改正,并 将火灾隐患整 改复函送达 公安消防机 构。隐患不能 立即整改的 ,应自行将 危险部位停 产停业整改 。城市规划 布局而不能 自身解决的 重大火灾隐 患,应提出 解决方案并 及时向其上 级主管部门或 当地人民政 府报告。场所应建 立用电防火 安全管理制 度,并应明 确下列内容 :防火安全 管理的责任 部门和责任 人;的采购要 求;的安全使 用要求;的检查内 容和要求;操作人员 的岗位资格 及其职责要 求。安全管理 应符合下列 要求:、电热设 备,应选用 合格产品, 并应符合有 关安全标准 的要求;敷设、电 气设备安装 和维修应由 具备职业资 格的电工操 作;乱接电线 ,擅自增加 用电设备;周围应与 可燃物保持 距;路、设备 应定期检查 、检测,严 禁长时间超 负荷运行;餐饮场所、 公共娱乐场 所营业结束 时,应切断 营业场所的 非必要电源 。动火安全管 场所应建 立用火、 动 火 安全管理制 度, 并 应明确 用火、 动 火管理 的责任部门 和责任人 ,用火、 动火的审批 范围、程序 和要求以及 电气焊工的 岗位资格及 其职责要求 等内容。 动火安全管 理应符合下 列要求:施工的区 域与使用、 营业区之间 应进行防火 分隔;明火作业 前,实施动 火的部门和 人员应按照 制度规定办 理动火审批 手续,清除 易燃可 燃物, 配置灭火器 材,落实现 场监护人和 安全措施, 在确认无火 灾、爆炸危 险后方可动 火施工;公共娱乐场 所禁止在营 业时间进行 动火施工;放映场所需 要使用明火 效果时,应 落实相关的 防火措施;场所不应 使用明火照 明或取暖, 如特殊情况 需要时应有 专人看护;烟道等取暖 设施与可燃 物之间应采 取防火隔热 措施;餐饮场所、 医院、学校 等厨房的烟 道应至少每 季度清洗一 次;、燃气管 道应经常检 查、检测和 保养。化学物品 燃易爆化 学物品管理 的责任部门 和责任人。场所严禁 生产、储存 易燃易爆化 学物品。场所需要 使用易燃易 爆化学物品 时,应 根据 需要限量使 用,存 储量不 应超过一天 的 使用量, 且应由专人 管理、登记 。重点部位 的厅 ( 室) 以 及储 油间、 变 配电室 、 锅 炉 房、 厨 房、 空 调 机房、 资 料库、 可 燃物 品 仓库、化 学实验室等 应确定为消 防安全重点 部位,并明 确消防安全 管理的责任 部门和责任 人。际需要配 备相应的灭 火器材、装 备和个人防 护器材。完善事故 应急处置操 作程序。火巡查范 围,作为定 期检查的重 点。防档案管 理制度,其 内 容应明 确消防档案 管理的责任 部门和责任 人,消 防档案的 制 作 、使用、 更新及销毁 的要求。 管理应符 合下列要求 :规定建立 纸质消防档 案,并宜同 时建立电子 档案;应包括消 防安全基本 情况、消防 安全管理情 况、灭火和 应急疏散预 案;内容应详 实,全面反 映消防工作 的基本情况 ,并附有必 要的图纸、 图表;应由专人 统一管理, 按档案管理 要求装订成 册。基本情况 应包括下列 内容:和消防安 全重点部位 情况;消防设计 审核、消 防验 收以及场所 使用或者开 业前消防安 全检查的许 可文件和相 关资料; 和各级消 防安全责任 人;管理制度 和保证消防 安全的操作 规程;、灭火器 材配置情况 ;队、志愿 消防队、义 务消防队人 员及其消防 装备配备情 况;管理人、 自 动消防设 施操作人员 、 电 气焊工 、 电 工、 易 燃 易爆化学物 品操作人员 的基本情 况;产品、防 火材料的合 格证明材料 。管理情况 应包括下列 内容:例会纪要 或决定;机构填发 的各种法律 文书;定期检查 记录、自动 消防设施全 面检查测试 的报告以及 维修保养记 录;、重大火 灾隐患及其 整改情况记 录;、巡查记 录;、电气设 备检测等记 录资料;培训记录 ;急疏散预 案的演练记 录;记录;情况记录 。8消防安 种用途建 筑内的人员 密集场所,应 采 用耐火 极限不低于 其他部位 隔开,并应 满足各自不 同工作或使 用时间对安 全疏散的要 求。 密集场所 的建筑内的 疏散楼梯宜 通至屋面, 且宜在屋面 设置辅助疏 散设施。展览厅等 大空间疏散 指示标志的 布置,应保 证其指向最 近的疏散出 口,并使人 员在走道上任 何位置都能 看见和识别 。 宜采用电 子寻更设备 。控制室的 人员密集场 所或其所在 建筑,其火 灾自动报警 和控制系统 宜接入城市 火灾报警网络 监控中心。 准规定外 , 其他人 员密集场所 需要设置自 动喷水灭火 系统时,可按 喷水灭火 局部应用系 统或简易自 动喷水灭火 系统。 准规定外 , 其他人 员密集场所 需要设置火 灾自动报警 系统时,可 设 置点式火灾 报警 设备。医院、超市 、娱乐场所 等人员密集 场所需要控 制人员随意 出入的安全 出口、疏散 门,或设有门 禁系统的,应 保 证火灾时不 需使用钥匙 等任何工具 即能易于从 内部打开,并 应 在显著位置 设置 “紧急出口 ”标识和 使用提示。 可以根据实 际需要选用 以下方法: 设置报 警延迟时间 不应超过 15制与报警 逃生门锁系 统。 设置能 与火灾自动 报警系统联 动,且具备 远程控制和 现场手动开 启装置的电 磁门锁装置 。 设置推 闩式外开门 。的客房内 应配备应急 手电筒、防 烟面具等逃 生器材及使 用说明,其 他旅馆的客 房内宜配备应 急手电筒、 防烟面具等 逃生器材及 使用说明。 设置醒目 、耐久的 “请勿卧 床吸烟 ”提示牌 和楼层安全 疏散示意图 。按照有关 建筑火灾逃 生器材及配 备标准设置 辅助疏散、逃 生设备,并 应 有明显 的标志 。市场)建筑 物之间不应 设置连接顶 棚,当必须 设置时应符 合下列要求 :道上部严 禁设置连接 顶棚 ;接的建筑 总占地面积 不应超过 2500不应设置 摊位,堆放 可燃物;的燃烧性 能不应低于 应敞开, 其高度应高 出建筑檐口 商店的 仓库应采用 耐火极限不 低于 营业、 办 公部分 分隔, 通 向营业厅 的门应为 甲级防火 门。 的柜台和 货架应合理 布置,疏散 走道设置应 符合 并应符合 下列要求:的主要疏 散走道应直 通安全出口 ;走道的净 宽度不应小于 他 疏散走道净 宽度不应小于 一 层的营业厅建筑 面积小于 500 要疏散走道 的净宽度可为 他 疏散走道净 宽度可为 与营业区 之间应在地 面上应设置 明显的界线 标识;任何一点 至最近安全 出口的直线 距离不宜大于 30m,且行 走距离不应 大于 45m。设置的疏 散指示标志 应符合下列 要求:走道转弯 和交叉部位 两侧的墙面 、柱面距地 面高度 灯光疏散 指示标志;确 有困难时, 可设置在疏 散走道上方 散指示标志 的间距不应 大于 20m;指示标志 的规格不应 小于 一 层的营业厅 建筑面积小于 500疏散指 示标志的规 格不应小于 的地面上 应设置视觉 连续的蓄光 型辅助疏散 指示标志。安全疏散 不应穿越仓 库。当 必须 穿越时,应 设 置疏散 走道,并 采用 耐火极限不 低于 仓库分隔 。 食品加工 区的明火部 位应靠外墙 布置, 并 应采 用耐火极限 不低于 其它 部位分隔 。敞开式的 食品加工区 应采用电能 加热设施, 不应使用液 化石油气作 燃料。 门两侧各 得堆放物 品,并应用 黄色标识线 划定范围。场所的外 墙上应在每 层设置外窗 (含阳台) ,其间隔不 应大于 个 外窗的面积不应 小于 其 短边不应小于 口 下沿距室内 地坪不应大于 使用人 数超过 20人的厅 、室内应设 置净宽度不 小于 道,活动 座椅应采用 固定措施。 录 像 放映室、 卡拉 置声音或 视像警报, 保 证在 火灾发生初 期, 将 其 画面 、音响切 换到应急广 播和应急疏 散指示状态 。 距离周围 窗帘、幕布 、布景等可 燃物不应小于 在营业 时间和营业 结束后,应 指定专人进 行消防安全 检查,清除 烟蒂等火种 。教学楼、 实验楼和集 体宿舍的公 共疏散走道 、疏散楼梯 间不应设置 卷帘门、栅 栏等影响安全 疏散的设施 。 严禁使用 蜡烛、电炉 等明火;当 需要使用炉 火采暖时, 应设专人负 责,夜间应 定时进行防火 巡查。 宿舍均应 设置用电超 载保护装置 。应设置醒 目的消防设 施、器材、 出口等消防 安全标志。房楼、托 儿所、幼儿 严禁使用 液化石油气 罐。幼儿园的 儿童用房及 儿童游乐厅 等儿童活动 场所不应使 用明火取暖 、照明,当 必须使用时, 应采取防火 、防护措施 ,设专人负 责;厨房、 烧水间应单 独设置。 、展览馆 、博物馆的 展览厅等场 活动时, 应制定相应 消防安全预 案,明确消 防安全责任 人;大型演 出或比赛等 活动期间,配 电房、控制 室等部位须 有专人值班 。 临时建筑 时,应采用 燃烧性能不 低于 。临时建 筑与周围建 筑的间距不 应小于 展厅等 场所内的主 要疏散走道 应直通安全 出口, 其 净 宽度不应小于 其 他 疏散走道净 宽 度不应小于 的生产加 工车间、员 内应保持 疏散通道畅 通, 通 向疏 散出口的主 要疏散走道 的净宽度不 应小于 其 他疏散走 道净宽度不 应小于 走 道地面上应 划出明显的 标示线。间仓库的 储量不应超 过一昼夜的 使用量。生 产过程中的 原料、半成 品、成品应 集中摆放,机 电设备、消 防设施周围 不得堆放 可燃物。中使用电 熨斗等电加 热器具时, 应固定使用 地点,并采 取可靠的防 火措施。规程定时 清除电气设 备及通风管 道上的可燃 粉尘、飞絮 。车间、员 工集体宿舍 不应擅自拉 接电气线路 、设置炉灶 。宿舍隔墙 的耐火极限 不应低于 应 砌至梁、板 底。9灭火和 应急疏散预 案编制和演 据人员集 中、火灾危 险性较大和 重点部位的 实际情况, 制订有针对 性的灭火和 应急疏散预案 。括下列内 容:现场通信 联络、灭火 、疏散、救 护、保卫等 任务的负责 人。规模较 大的人员密 集场所应由 专门机构负 责,组建各 职能小组。 并明确负责 人、组成人 员及其职责 ;程序;的组织程 序和措施;火灾的程 序和措施;、安全防 护和人员救 护的组织与 调度程序和 保障措施。责任人或 消防安全管 理人担负公 安消防队到 达火灾现场 之前的指挥 职责,组织 开展灭火和应 急疏散等工 作。规模较 大的单位可 以成立火灾 事故应急指 挥机构。急疏散各 项职责应由 当班的消防 安全管理人 、部门主管 人员、消防 控制室值班 人员、保安人 员、义 务消防队 承担。规 模较大 的单位可以 成立各职能 小组,由 消防安 全管理人、部 门 主管人 员 、消防控 制室值班人 员、保安人 员、义务消 防队及其他 在岗的从业 人员组成。 主要职责如 下: 通信联 络:负责与 消防安全责 任人和当地 公安消防机 构之间的通 讯和联络; 灭火: 发生火灾立 即利用消防 器材、设施 就地进行火 灾扑救; 疏散: 负责引导人 员正确疏散 、逃生; 救护: 协助抢救、 护送受伤人 员; 保卫: 阻止与场所 无关人员进 入现场,保 护火灾现场 ,并协助公 安消防机构 开展火灾调 查; 后勤: 负责抢险物 资、器材器 具的供应及 后勤保障。程序当确认 发生火灾后 ,应立即启 动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提供的标准文本仅供个人学习、研究之用,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 本站所提供的标准均为PDF格式电子版文本(可阅读打印),因数字商品的特殊性,一经售出,不提供退换货服务。
  • 3. 标准文档要求电子版与印刷版保持一致,所以下载的文档中可能包含空白页,非文档质量问题。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