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与展望209年第四季度作作作作作作作作作作作作作作作作作1报告摘要2010年,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我国坚持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全面实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一揽子计划,率先实现经济形势总体回升向好。我国经济已经走出过冷区间,至四季度已基本完成V型反转,具体表现为进出口在下半年快速回升,同比增长由负转正;工业生产呈加速回升趋势,消费投资增长显著。与此同时,信贷投放增速回落,M1和M2增速的“反剪刀差”开始缩小;房地产价格上涨过快,物价步入上升通道,通胀预期增强。整体而言,国民经济总体态势向好,但经济回升的基础还不牢固,积极变化和不利影响同时显现,短期问题和长期问题相互交织,经济形势较前期更为复杂。当前影响国民经济走势的主要因素包括(1)在经济向好基础尚不稳固的情况下,继续扩大内部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是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2)根据我国国情以及工业化进程的需要,努力夯实农业基础是保证我国经济稳定增长的必要条件;(3)资产价格过快上扬,保持物价总体水平稳定需要重点关注;(4)中小企业作为创新的源泉和就业的主体,在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过程中应着力发展。展望2010年,我国经济政策的重点将由2010年的“保增长”转换到“调结构、防通胀”等多重目标。我国应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继续执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但应更加注重政策的针对性和灵活性,着力进行结构调整和优化,强调金融体系对于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支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必须从转变经济结构开始,推进经济结构调整,是解决我国经济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等深层次问题的根本举措,也是巩固当前经济回升向好势头的迫切需要。2目录一、经济运行社会总需求回暖,国民经济总体向好1(一)外贸同比增幅转正,回暖过程略含隐忧1(二)工业生产回升加速,消费投资增长显著2(三)信贷投放增速回落,流动性仍保持充裕8(四)物价步入上升通道,通胀预期初步显现9(五)财政收入超乎预期,收支矛盾仍然突出10二、影响国内经济走势的主要因素12(一)着力扩大消费需求是经济持续向好的关键12(二)夯实农业基础是经济稳定增长的必要条件13(三)抑制资产价格过快上扬,保持物价总体水平稳定14(四)中小企业经营状况好转,信贷投向结构有待改善15三、展望与建议16(一)2010年政策重点调结构、防通胀16(二)适度微调宏观政策,合理引导通胀预期17(三)适时调整经济结构,力促增长方式转变181一、经济运行社会总需求回暖,国民经济总体向好四季度,我国外贸进出口同比增长由负转正,但回暖过程略含隐忧;工业生产回升加速,消费投资增长显著;信贷投放增速回落,流动性仍保持充裕;物价步入上升通道,通胀预期初步显现;财政收入超乎预期,收支矛盾依然突出。整体看来,社会总需求有效增长,国民经济总体向好。(一)外贸同比增幅转正,回暖过程略含隐忧四季度,我国对外贸易进出口名义总值6,48759亿美元,同比增长92,较上季提升了244个百分点,在前三季度连续负增长的情况下实现了正增长,其中出口同比增长02,增速较上季提升205个百分点,进口同比增长224,增速较上季提升343个百分点。分月来看,四季度进出口贸易总额增速逐月攀升,10月份为107,11月份开始由负转正,当月增长98,12月份增长327。2010年全年我国对外贸易累计进出口总值22,073亿美元,比上年下降139,其中出口12,017亿美元,同比下降16;进口10,056亿美元,同比下降112。进出口相抵,贸易顺差1,961亿美元,比上年减少994亿美元。从企业性质看,国有企业进口累计同比下降185,出口累计同比下降258,外商投资企业进口累计同比下降120,出口累计同比下降150,国有企业进出口同比下降幅度明显高于外商投资企业,反映出外商投资企业应对危机的能力更胜一筹。从重点商品量值看,出口累计同比下降幅度前5位的是钢坯及粗锻件(983)、焦炭及半焦炭(966)、集装箱(786)、未锻轧铝(763)、钢材(649),进口累计同比上升幅度前5位是钢坯及粗锻件3318、鲜干水果及坚果431、未锻造的铝及铝材424、谷物及谷物粉227、未锻造的铜及铜材(18)。中国外贸形势2与国际经济密不可分,虽然目前已经初步摆脱同比下降的趋势,但还存在一些不利的因素,如贸易摩擦加大、美国贸易保护主义抬头,这些因素给我国2010年的外贸形势增加了不确定性。图12010年各月我国进口额、出口额及同比增幅0200400600800100012001400200912009220093200942009520096200972009820099200910200911200912月份亿美元503010103050当月进口金额当月出口金额进口同比增幅()出口同比增幅()数据来源海关总署(二)工业生产回升加速,消费投资增长显著四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继续呈快速增长之势,并在时隔5个季度之后重返单季两位数增长。2010年一季度GDP增速触底,仅增长62,此后三个季度GDP增长呈现V型反转,二季度增长79,三季度增长91,四季度增长107。据国家统计局初步测算,2010年国内生产总值335,35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87,增速比上年回落09个百分点。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35,477亿元,增长42;第二产业增加值156,958亿元,增长95;第三产业增加值142,918亿元,增长89。全年第一产业、第三产业增势平稳,第二产业增长迅速,四季度累计同比增幅较上季加快2个百分点。3图220082010年我国各季度GDP同比增长率1060101090068062079091010706007008009001000110012002008年1季度2008年2季度2008年3季度2008年4季度2009年1季度2009年2季度2009年3季度2009年4季度增长率GDP同比增长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图320082010年我国各季度GDP三大产业同比增长趋势200400600800100012002009年4季度2009年3季度2009年2季度2009年1季度2008年4季度2008年3季度2008年2季度2008年1季度同比增长国内生产总值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四季度工业生产继续快速回升,10月至12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累计增加值同比增长分别为94、103、11。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局面,2010年全年工业增加值增速仅比上年下降19个百分点。四季度,重工业企业累计增加值增速显著提高,并超过轻工业企业累计增加值增速,改变了自2010年初以来重工业企业累计增加值增速低于轻工业企业累计增加值增速的局面。但从当月增加值看,12月份工业企业增加值同比出现了小幅下滑。工业企业累计产品销售率自2010年7月份以来连续6个月稳步回升,12月达到全年最高值9767,工业产销衔接趋势良好。2010年工业亏4损企业数逐季下降,四季度比一季度下降261,工业企业亏损总额累计增速也逐季下降,四季度末为3345。由中国人民银行和国家统计局共同完成的全国银行家问卷调查显示,第四季度银行家宏观经济信心指数为701,较上季上升147个百分点,连续第三个季度呈回升走势。图420082010年我国月度工业企业累计增加值增速2468101214161820200802200803200804200805200806200807200808200809200810200811200812200902200903200904200905200906200907200908200909200910200911200912月份工业企业累计增加值增速重工业企业累计增加值增速轻工业企业累计增加值增速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图520082010年我国月度工业企业当月增加值增速24681012141618202224200802200803200804200805200806200807200808200809200810200811200812200902200903200904200905200906200907200908200909200910200911200912月份工业企业当月增加值增速重工业企业当月增加值增速轻工业企业当月增加值增速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5四季度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5,6666亿元,同比增长165。2010年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5,3427亿元,比上年增长155,呈现出上半年增长平稳,下半年逐月走高的态势,7月至12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分别同比增长152、154、155、163、158、175。从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以下简称限额以上商品零售类值看,基本生活类商品销售平稳,汽车、家具、建装材料等类商品销售高速增长,成为2010年消费品市场的亮点。2010年,限额以上汽车类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长323,家具类、建筑及装潢材料类商品同比增长355和266,分别高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168、200和111个百分点;粮油类同比增长130,肉禽蛋类同比增长83,日用品类同比增长156,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同比增长123,通讯器材类同比下降13。图620082010年我国月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及同比增速78910111213200812008220083200842008520086200872008820089200810200811200812200912009220093200942009520096200972009820099200910200911200912月份千亿100015002000250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率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2010年,随着中央扩大内需、增加投资一揽子计划的逐步实施,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实现快速增长,投资项目大量增加,投资资金供应充足。固定资产投资在克服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确保国民经济较快增长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0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24,846亿元,比上年增长301,增速比上年提高46个百分点。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194,139亿元,比上年增长305,增速比上年提高44个百分点;农村固定6资产投资30,707亿元,增长275,增速比上年提高60个百分点。从年内运行状况看,2010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呈前高后低态势。全社会投资上半年同比增长335,下半年增长279;城镇投资上半年增长336,下半年增长285。从投资区域看,中、西部地区投资增速快于东部地区。2010年城镇投资中,东部地区投资89,282亿元,比上年增长239,增幅比上年提高2个百分点;中部地区投资54,630亿元,增长36,增幅提高25个百分点;西部地区投资44,276亿元,增长35,增幅提高78个百分点;2010年,东部地区投资占全国城镇投资的比重为460,比上年下降24个百分点;中部地区比重为281,比上年提高11个百分点;西部地区比重为228,比上年提高08个百分点。从产业投向看,第一产业投资增速快于第二、三产业。2010年,第一产业投资3,373亿元,比上年增长499,增幅比上年回落42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投资82,277亿元,增长268,增幅回落09个百分点;其中,工业投资80,392亿元,比上年增长262,增幅回落17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投资108,489亿元,增长33,增幅提高78个百分点。第一、三产业投资占城镇投资的比重为576,比上年提高12个百分点。图720082010年我国月度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趋势08162432404856647280200802200803200804200805200806200807200808200809200810200811200812200902200903200904200905200906200907200908200909200910200911200912月份增速新增固定资产增速_累计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增速_累计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四季度,房地产开发投资总额11,672亿元,同比增长255,环比较上季增长137。2010年全国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36,232亿元,比上年累计7增长161。其中,商品住宅完成投资25,619亿元,增长160,占房地产开发投资的比重为707;经济适用房完成投资1,139亿元,增长159,占房地产开发投资的比重为31。2010年全国房地产开发企业房屋施工面积3196亿平方米,比上年增长128;房屋新开工面积1154亿平方米,增长125;房屋竣工面积702亿平方米,增长55。其中,住宅竣工面积577亿平方米,增长62。2010年,全国房地产开发企业完成土地购置面积31,906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189;完成土地开发面积23,006万平方米,下降199。2010年,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93,713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421。其中,商品住宅销售面积增长439;办公楼销售面积增长308;商业营业用房销售面积增长242。2010年,商品房销售额43,995亿元,比上年增长755。其中,商品住宅销售额增长800,办公楼和商业营业用房销售额分别增长669和455。2010年,房地产开发企业本年资金来源57,128亿元,比上年增长442。四季度,全国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同比上涨58,12月份,全国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同比上涨78,涨幅比11月份扩大21个百分点;环比上涨15,涨幅比11月份扩大03个百分点。12月份,全国房地产开发综合景气指数为10366,比11月份提高088个百分点。从分类指数看,房地产开发投资指数为10042,比11月份下降018点;土地开发面积指数为9569,比11月份提高033点;商品房空置面积指数为9687,比11月份提高303点;房屋施工面积指数为10251,比11月份下降050点。图820082010年我国月度房地产相关指数88500900095001000010500110001150012000200801200802200803200804200805200806200807200808200809200810200811200812200902200903200904200905200906200907200908200909200910200911200912月份房地产开发综合景气指数房地产开发投资指数房地产土地开发面积指数商品房空置面积指数商品房施工面积指数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三)信贷投放增速回落,流动性仍保持充裕四季度,央行继续实施宽松的货币政策,大力促进经济稳定增长。数据显示,截至2010年12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606万亿元,同比增长277,超出年初预定指标10个百分点,12月增幅比上月末低206个百分点;年末狭义货币M1余额220万亿元,同比增长324,增速比2008年加快233个百分点,是15年来最高水平,12月增幅比上月末低228个百分点,M1、M2同比增幅高位回落。自2010年9月“反剪刀差”形成开始,M1同比增速位于M2上方已运行了4个月,表明我国经济体的经济活动持续活跃,经济复苏势头良好。12月M1和M2增速之间“反剪刀差”的缩小,也意味着央行的货币政策在保持流动性充裕的同时,开始转向适度控制货币供应量的增长。图920082010年我国M1、M2月度同比增速90005001000150020002500300035004000200801200802200803200804200805200806200807200808200809200810200811200812200901200902200903200904200905200906200907200908200909200910200911200912月份同比增速M2M1数据来源中国人民银行信贷方面,与上半年“天量”信贷相比,由于季度因素以及在“管理好通胀预期”的货币政策调整目标下,四季度人民币贷款增速明显放缓,当季仅增加了9,276亿。为了提振市场信心、加速经济复苏,2010年全年我国人民币各项贷款增加959万亿元,同比多增469万亿元。新增人民币贷款中,短期贷款及票据融资共增加259万亿,中长期贷款增加67万亿。分部门看,居民户贷款增加246万亿,其中,短期贷款增加7,570亿,中长期贷款增加170万亿;非金融性公司及其他部门贷款增加714万亿,其中,短期贷款及票据融资增加184万亿,中长期贷款增加5万亿。图102010年月度金融机构新增人民币贷款1040002000020004000600080001000012000200912009220093200942009520096200972009820099200910200911200912月份亿元短期贷款及票据融资中长期贷款数据来源中国人民银行(四)物价步入上升通道,通胀预期初步显现在经济转暖,需求增强以及去年翘尾因素减弱情况下,四季度物价步入上升通道,通胀预期初现。从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来看,10月份CPI同比下降05,11月份CPI同比上涨06,这是该指数持续9个月为负值后重新转正。12月涨幅明显加快,同比上涨19。从环比来看,10月份下降01,11月转为上涨03,12月上涨幅度加大为10。其中,食品价格的快速上涨是CPI上涨的主要力量,10月份食品类同比上涨16,11月上涨32,12月上涨53;而非食品价格变化较为缓慢,10月份同比下降16,11月下降07,12月上涨02。12月份CPI的较大涨幅主要来源寒潮导致农产品供应的相对短缺、翘尾因素的消失以及国际农产品价格上涨等因素。从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来看,呈逐月回升态势,从10月同比下降585,到11月同比下降208,到12月同比转正上涨170。从环比指数看,PPI从4月份指数转正以来,连续8个月环比正增长。其中,12月份环比增长10,是08年下半年以来的最高水平。PPI的上涨主要是生产复苏带来的需求回升促进了价格逐渐回归常态。112010年12月,CPI和PPI分别同比上涨19和17,而10月份、11月份上述指数分别为050、585和060、208,尽管CPI同比下降了07,但环比上涨的速度已不容小觑。CPI在去年11月份才由负转正,当月同比仅增长06,该指数在12月份已同比上升19,显示了真实的通胀正在靠近。图1120082010年月度CPI、PPI同比增速100080060040020000020040060080010001200200812008220083200842008520086200872008820089200810200811200812200912009220093200942009520096200972009820099200910200911200912月份同比增速CPIPPI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五)财政收入超乎预期,收支矛盾仍然突出2010年全国财政收入执行初步统计数为68,477亿元,比上年增加7147亿元,同比增长117,其中第四季度实现收入16,958亿元。2010年1至4月,受经济增长放缓、企业效益下滑以及结构性减税的影响,财政收入大幅下降。5月份以后收入逐步回升,特别是8月份以后持续30左右的高速增长为全年财政收入增长奠定了基础。图122010年财政收入、财政支出同比增速120302010010203040506200901200902200903200904200905200906200907200908200909200910200911200912财政收入当月同比增长财政支出当月同比增长数据来源财政部2010年全国财政支出执行初步统计数为75,874亿元,比上年增加13,281亿元,同比增长212。其中第四季度财政支出30671亿元。2010年预算安排中央政府公共投资9,080亿元,这既包括了新增投资4,875亿元,也包括原来存量的一部分资金。从实际执行结果来看,中央政府公共投资总额超过了年初预算,财政收支的矛盾较为突出。其主要原因是在预算的执行中中央政府追加了用于保障性安居工程、节能减排和科技自主创新等方面的支出。2010年,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形势仍然十分复杂,而各项支出压力不断增加,财政收支矛盾仍将十分突出。图132010年财政收支差额20000150001000050000500010000200901200902200903200904200905200906200907200908200909200910200911200912月份国家财政收支差额_当月国家财政收支差额_累计数据来源财政部13二、影响国内经济走势的主要因素(一)着力扩大消费需求是经济持续向好的关键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党中央、国务院及时出台的一系列“扩内需、促消费、惠民生、保增长”政策措施成效显著。消费市场探底企稳,不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还是消费者信心指数均已经回升。据国家统计局中国经济景气监测中心2010年1月26日发布的“2010年第四季度中国消费者信心”调查结果显示,从2010年三季度进入乐观区域之后,四季度中国消费者信心指数达到1039,比三季度提高31点。对于目前宏观经济形势保持乐观态度的消费者比重达到了79,比三季度大幅上升36个百分点,其主要原因在于消费者对当前中国经济的乐观判断、对未来经济持续向好的信心以及对未来就业形势和收入增长的良好预期。但是应该看到,虽然当前国际经济环境趋暖,向好基础还不稳固,积极扩大内部需求仍是重中之重。要把扩大内需与稳定外需结合起来,在保持投资合理增长、促进外需稳定发展的同时,把刺激居民消费需求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充分发挥财政税收职能作用,促进国民收入分配格局调整,提高居民特别是低收入群体的收入,同时完善引导消费的财税政策,进一步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推动经济均衡增长。改革开放以来,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中,国外需求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相对较小且不稳定,而这种不稳定正是此次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沿海地区经济影响较大的原因。由投资和消费构成的国内需求才是拉动我国经济持续增长的主要因素。2001年以来投资需求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明显加大,特别在应对此次金融危机的过程中,国家出台了的一系列刺激经济的政策措施,对于短时间内拉动经济走出低谷具有决定性作用。但从社会生产来看,投资需求属于中间需求,只有消费才是社会再生产的终点和新的起点,消费需求在某种意义上决定着投资需求和总需求。特别14是从中长期来看,没有消费需求支撑的投资将成为无效投资,而无效投资是无法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增长的,这一点已为我国多年的实践所证明。图1419782008年三大需求贡献率比较00200400600800100012001400160018001978197919801981198219831984198519861987198819891990199119921993199419951996199719981999200020012002200320042005200620072008年份贡献率最终消费支出()资本形成总额()货物和服务净出口()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二)夯实农业基础是经济稳定增长的必要条件2010年,我国农业生产面临极其不利的环境,春季北方小麦主产区和夏季东北大部分秋粮主产区遭遇严重干旱。尽管如此,全年农业经济仍然保持着健康运行,农业稳定发展的目标基本实现,农民增收的形势好于预期。全年实现农业总产值35,477亿元,其中第四季度实现农业总产值16,045亿元。图152010年各季度农业总产值150400080001200016000200002009年1季度2009年2季度2009年3季度2009年4季度亿元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2010年主要农产品价格波动明显,上半年持续低迷,下半年开始出现止跌回升的迹象,其中生猪和鸡蛋价格上半年持续走低,下半年呈现为恢复性上升和季节性波动。大部分鲜活农产品价格季节性波动明显。2010年第四季度受经济形势回升以及通胀预期加剧的影响,主要农产品价格有较为明显的上涨,随着第四季度CPI由负转正,2010年通胀的压力会进一步加大,总体上农产品的价格会继续走高。2010年,各级财政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强农惠农政策,积极调整优化支出结构,“三农”投入规模创历史新高。中央财政预算安排“三农”支出达71614亿元,比上年增加12059亿元,粮食直补、农资综合补贴、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等四项补贴总计12308亿元,比上年增长194。地方财政也不断加大投入,为夯实农业基础、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我们也应注意到,虽然财政支农资金比例快速增长,但支农资金的基数仍然长期较低。为更好地发挥农业的基础作用,应进一步加大惠农支农政策力度,保护好农业生产者及其相关主体的积极性,促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同时,通过农业的宏观调控,避免农产品市场价格的剧烈波动。在多种配套政策的作用下,在有效的市场机制引导下,实现农民收入的较快增长。(三)抑制资产价格过快上扬,保持物价总体水平稳定16回顾2010年,中国股市在充裕的资金以及十大产业振兴规划利好的推动下,上证指数一举突破了3000点的整数关口。尽管在创出3478点的本轮行情新高之后,指数有所下滑,但全年上证指数的涨幅仍超过了60。房地产方面,随着经济刺激政策和优惠措施的落实,房地产价格从2010年3月份开始扭转了2008年8月份以来房价环比下降的状况出现正增长。6月份,全国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出现了2010年以来首次同比上涨,随后几个月同比涨幅进一步扩大,环比涨幅也呈上涨态势,全国楼市呈现“普涨”格局,北京、上海等大城市房价涨幅更加迅猛。不论是股市还是房市,中国的资产价格在2010年呈现出与2008年截然不同的景象,巨额经济刺激计划背景下,部分货币资金并没有进入实体经济,而是通过各种渠道进入了虚拟经济,造成股市、房市价格不断攀升。如果任其发展显然不利于实体经济的恢复和增长,必须加以有效管理和引导,否则通胀效应在6个月到1年时间内完全显现出来之后将对经济产生严重影响。从2010年CPI、PPI数据及其趋势来看,温和通胀正在悄悄逼近。综合货币和预期因素考量,对于今年价格水平,特别是资产价格快速上扬要保持足够的警惕。为此,监管部门已经采取上调存款准备金、公开市场操作、窗口指导等手段收缩流动性,并取得了初步成效。(四)中小企业经营状况好转,信贷投向结构有待改善截止2010年底,主要金融机构及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城市信用社和外资银行中小企业人民币贷款(含票据贴现)累计新增34万亿元,年末余额同比增长301,比年初高166个百分点。其中,小企业贷款同比增长414,比年初高342个百分点。全年累计新增企业贷款57万亿元,其中大、中、小企业新增贷款占比分别是409、343和248。四季度,小企业新增贷款占比较前三季度提高了25个百分点。据国家统计局调查显示,2010年四季度,中、小型企业景气指数分别为1312和1128,比上季度提升79点和57点。中、小型企业的企业家信心指数分别为1282和1159,分别17比三季度提升77点和79点,这是自2008年四季度以来,中小型企业家信心指数首次同时位于景气区间。次贷危机以来,出口萎缩使我国中小企业受到很大影响,沿海地区民企更是首当其冲,政府的4万亿经济刺激计划中大部分项目都属于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但从广东等地情况来看,中小企业为主的民营工业增长率仍旧比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要高出不少,充分说明中小民营经济的顽强生命力。然而,2010年银行信贷大部分投向了大型国企,投向中小企业的比例较低,中小企业在获取信贷资源的格局中处于弱势地位。为此,2010年四季度银监会连续召开重要会议强调规模控制和信贷策略,强调在满足监管要求的前提下,尽最大可能为定价能力强的中小企业提供信贷支持。根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2010年新增贷款将“重点用于完成在建项目,严格控制新上项目”,这在客观上有可能使2010年信贷投向的格局在一定程度上得以延续。因此,如何实现信贷资金在大型企业和中小企业之间均衡投放,是2010年信贷工作的应该关注的重点问题。可以考虑适当简化中小企业贷款审批程序,加大对中小企业等民营经济的贷款力度,避免贷款过于集中于大型重点企业,这对于增强我国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促进经济又好又快持续健康发展是十分有益的。三、展望与建议(一)2010年政策重点调结构、防通胀2010年12月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为2010年中国经济发展定下基调在中国经济企稳向好之际,2010年经济工作“重点要在促进发展方式转变上下功夫”。通过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2010年保增长的目标已经完成,但在保增长过程中采取的扩张性政策措施所产生的一些“副作用”也初露端倪,例如银行系统性风险增加、资产价格快速上扬、通货膨胀压力增大等。关于经济刺激政策是否应该退出及其退出的时机、方18式问题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为实现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促进经济又好又快持续发展,2010年的政策重点将更注重“结构”调整,其最终的目的是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2010年底通胀预期有所上升,预计2010年一季度,物价将继续上行,主要原因包括气候及季节性因素、翘尾因素、经济复苏因素、货币M1滞后效应等。但鉴于国内总供求的大格局和央行适时调整的货币政策,今年的实际物价上涨应会比较温和。2010年宏观经济政策的重点不再是去年比较单一的“保增长”,而将转到“调结构、防通胀”。我们认为,面对不同的经济形势,政策调整是必要的,但是调整过程应该注意保持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增强针对性和灵活性,“急刹车”式的调控应尽量避免,以免经济大起大落。经济刺激政策不宜全面退出,应该“有保有压”,有利于调结构的经济刺激政策要继续保留,应该重点扶持新兴产业、自主创新企业、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产品等。(二)适度微调宏观政策,合理引导通胀预期2010年中国经济发展仍然面临许多困难和挑战,诸如经济增长内生动力不足、出口仍面临国际经济复苏进程不确定性因素等。预计2010年央行的货币政策(1)在总体基调方面,将从2010年事实上的“宽松”转到2010年的“适度宽松”,同时将着力提高货币政策的针对性和灵活性;(2)在信贷结构调整方面,将加大金融支持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的力度,将更多地配合产业政策落实“有保有控”的信贷政策;(3)在运用货币政策工具方面,将灵活、综合运用相关工具。为防止信贷异常波动很可能会加大窗口指导力度,并恢复信贷额度控制;为应对通胀上升,将优先使用数量型的货币政策工具,譬如进一步加大公开市场回笼力度以及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等,其后才有可能采用加息等价格性措施。财政政策方面,重点将从单一总量扩张转变到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优化。2010年将继续保持政府投资的适度增长,主要用于完成在建项目,严格控制新上项目,并提高项目质量。同时,将加大财政公共支出和补助力度,19着力促进机制转换和绩效导向。具体而言,需要重点投入的领域包括支持灾后恢复重建、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增加低收入群体收入,加强“三农”、教育、科技、社会保障和就业、医疗卫生、保障性安居工程、节能减排等经济社会发展薄弱环节。伴随着经济增长的V型反转,2010年底CPI、PPI已经出现小幅上扬,管理好通胀预期是2010年的重要工作。通胀预期实质上反映人们对于经济的信心,央行应该运用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java面试题及答案图形
- 函授商法考试题及答案
- 乡土地理考试试题及答案
- 高院遴选面试题及答案
- 天然气管道输送考试试题及答案
- 弱电操作考试题及答案
- 雅居乐校招面试题及答案
- 医院面试题分类及答案
- 临床用血培训考试试题及答案2025版
- 临床医学杭州应聘试题及答案2025版
- DB37T 5230-2022 岩棉复合板外墙外保温系统应用技术规程
- 车辆免责协议书范本
- 游戏开发流程及测试规范手册
- 风险承担合同模板
- iso220002024食品安全管理体系标准
- GB 3836.15-2024爆炸性环境第15部分:电气装置设计、选型、安装规范
- 新版计量认证质量手册
- 有机农业种植合同
- DZ/T 0462.1-2023 矿产资源“三率”指标要求 第1部分:煤(正式版)
- 临沧市市级单位遴选(选调)工作人员笔试真题2021
- 2024广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直属事业单位招聘4人公开引进高层次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笔试参考题库(共500题)答案详解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