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传染病的防治PPT课件_第1页
常见传染病的防治PPT课件_第2页
常见传染病的防治PPT课件_第3页
常见传染病的防治PPT课件_第4页
常见传染病的防治PPT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常见传染病的防治,麻 疹,麻疹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好发于冬春季节,其它季节也有散在发生。以发热(可达40)、咳嗽、流涕、眼结膜充血、口腔黏膜有红晕的灰白小点(克氏斑)及全身斑丘疹为临床特征,并常并发肺炎而危及生命,麻疹合并肺炎的病死率约为10%左右。,麻疹病原学,麻疹病毒属于副粘病毒科麻疹病毒属,麻疹病毒只有一个血清型,病毒对热不稳定,对紫外线、和射线敏感,脂溶剂、乙醚、氯仿可灭活病毒。,传染源,麻疹病人是麻疹唯一的传染源,病人在出疹前后5天具有传染性,有并发症者可延长至10天。,易感人群,未接受过免疫接种的人,特别是幼儿,具有罹患麻疹及其并发症(包括死亡)的最高风险。麻疹也可感染未接受过免疫接种的较大儿童、青少年和青年人。所有未接受免疫接种的人或没有通过罹患该病获得免疫力的人均可受到感染。患过麻疹的人将获得终身免疫。,易感环境,由于麻疹病毒在人体外及空气飞沫中存活时间不长,在室内空气中保持传染性约2小时,所以麻疹疫情多发生在人员较集中的环境,如幼儿园、学校、工地、军队、医院等集体单位,所以以上单位的人群如没有患过麻疹或没有接种过麻疹疫苗都容易感染麻疹。,传播途径,麻疹病毒通过空气传播的飞沫(咳嗽或打喷嚏)、与受染病人的密切接触或直接接触他们的鼻腔、口腔分泌物进行传播。病毒在空气中或受染表体的活力和传染性可维持两个小时。受染个体在斑丘疹出现的前后4-5天均可传播病毒。如果一个人得病,与其密切接触的大量易感人群也可能感染麻疹病毒。,临床表现,典型麻疹:有潜伏期,前驱期,出疹期和恢复期,典型症状是高热、皮疹及呼吸道卡他等炎症。潜伏期:平均为1014天。前驱期:24天,发热上呼吸道卡他、结膜炎等,此期后期可见到颊粘膜周围有红晕的0.5-1mm灰白色小点,称柯氏斑,是早期诊断麻疹的标志。出疹期:多在发热45天后出现,持续25日不等,皮疹为玫瑰色丘疹,自耳后、发际、前额、面、颈部开始逐渐波及躯干和四肢手掌足底,出疹时体温达到高峰,皮疹出齐后体温开始下降。恢复期:皮疹色变暗,有色素沉着及糠皮样脱落。如不出现并发症,病情自愈。,临床表现,轻型麻疹: 临床症状为一过性低热,轻度卡他及少量皮疹,全身状况良好。机理为接种麻疹疫苗后产生的抗体随时间的推移而下降,已不能完全抵御麻疹病毒的侵袭,但仍保留一定的抗病能力,因此病毒在体内只能有限繁殖。,临床表现,急性麻疹后脑炎:发病率约为麻疹病人的千分之一,绝大多数为没有接种麻疹疫苗者。病死率约为15,病程12周,脑脊液和血中可查到麻疹IgM抗体。存活者有轻重不等的后遗症,患者免疫功能正常。自从麻疹疫苗使用以来,麻疹病人年龄明显后移,而急性麻疹后脑炎的发病率有随着年龄增长而升高的趋势。,临床表现,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是一种大脑慢性进行性病变的疾病。大多在患麻疹217年后发病,患者多为少年儿童。临床表现进行性智能降低,痴呆,肌阵挛,癫痫,晚期昏迷,患者于发病后13年内死亡。发病率一般在十万至百万分之一。,治疗措施,现在还没有特效的药物治疗麻疹,流行时给予儿童高剂量的维生素A(400,000IU)能明显降低麻疹患者病死率,但不能防止发病。临床上主要是对症治疗,防止并发症产生。,并发症,儿童通常不是直接死于麻疹,而是死于它的并发症。并发症在5岁以下儿童和20岁以上的成人中更为常见。最严重的并发症包括失明、脑炎、肺炎,它是与麻疹相关的最常见的死亡原因。脑炎的发病率大约为0.1% ,中耳炎占病例的5-15%,肺炎占5-10%。病例致死率在发展中国家一般为1-5%,但是在营养高度不良和卫生保健设施匮乏的人群中可高达25%。,预防流行的保护措施,在流行期间,尽量不到人群密集的地方,集体单位一旦发现麻疹后应要求病人隔离,并避免易感人群的接触。对易感者酌情进行应急接种。接种减毒活疫苗后产生抗体的时间较麻疹的潜伏期早,故在接触后2日内接种有预防效果。 不扎堆就诊,避免院内感染。,预防流行的保护措施,控制传染源:加强对病人的管理,坚持早发现,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儿童集体机构应加强晨检,及时发现患者,做好疫情报告。对可疑者应隔离观察外,还应按照传染病防治法中开展入托、入学需要查验接种证的制度,没有接种过麻疹疫苗的孩子要告诉家长及时到预防接种门诊接种麻疹疫苗。发现病人后应严格隔离至出疹后5天,如有并发症时应延长至10天。与病人密切接触者应医学观察3周。,预防流行的保护措施,切断传播途径:常晒被褥、晒衣物,晒太阳,开窗通风换气,室内保持清洁。,消除麻疹的主要策略,免疫:根本措施常规免疫是根本:提高人群免疫力保持高水平(95%以上)的免疫接种水平加强儿童入托入学接种证查验和补种工作强化免疫是策略:消除免疫空白初始强化免疫后续强化免疫(如2008年12月)扫荡式免疫,根本预防措施,通过免疫很容易预防麻疹造成的痛苦、并发症和死亡。麻疹疫苗安全有效,并且在我国对于适龄儿童全部免费。,水 痘,水痘是由带状疱疹病毒(Varicella-herpes Zoster virus, VZV)引起的经呼吸道和直接接触传播的急性病毒性传染病。水痘90%或以上为显性感染。 该病毒在外界环境中生活力弱,不耐高温、不耐酸,不能在痂皮中存活。,患水痘后VZV长期潜伏于机体神经节内,在机体免疫力降低时病毒被激活,皮疹多沿某一感觉神经支的皮肤分布称为带状疱疹,带状疱疹痛感明显。,传染源,水痘患者为主要传染源,自水痘出疹前12天至结痂后7天时,均有传染性。易感儿童接触带状疱疹患者,也可发生水痘,但少见。,传播途径,主要通过飞沫和直接接触传播。在近距离、短时间内也可通过健康人间接传播。,易感人群,普遍易感。但学龄前儿童发病最多。6个月以内的婴儿由于获得母体抗体,发病较少,妊娠期间患水痘可感染胎儿。病后获得持久免疫,但可发生带状疱疹。,流行特征,全年均可发生,冬春季多见。本病传染性很强,易感者接触患者后约90%发病,故幼儿园、小学等幼儿集体机构易引起流行。,临床表现,、典型水痘 潜伏期:2周前驱期:1天,表现发热、全身不适,食欲不振等。 形态:红色斑丘疹椭圆型水滴样小水泡,周围红晕 水疱内容物变浑浊,水疱易破溃结痂。皮疹陆续分批出现:病后35天内,瘙痒感较肿。皮疹脱痂后:一般不留瘢痕。黏膜皮疹:口腔、结膜、生殖器等处,浅溃疡。水痘皮疹的特征:()部位:躯干部面部四肢,呈向心性分布。()皮疹演变过程:快慢不一,故同一时间内可见上述形态皮疹同时存在。,临床表现,、重症水痘发生条件:白血病、淋巴瘤等恶性病;免疫功能受损病儿。表现:高热,出疹1周后体温40410c, 全身中毒症状 皮疹融合,形成大疱型疱疹,或出血性皮疹,呈离心性分布 常伴有血小板减少而发生爆发性紫癜。,临床表现,3、先天性水痘:母亲妊娠期患水痘可累及胎儿。与母亲妊娠时间有关。 ()、若在妊娠的头4个月,则可能发生先天性水痘综合征。表现:出生体重低、瘢痕性皮肤病变、肢体萎缩、视神经萎缩、白内障、智力低下等。()、在产前4天以内,新生儿常于出生后45天发病,易形成播散性水痘,病死率25%30%。()、新生儿水痘的皮疹有时酷似带状疱疹的皮疹,并发症,皮肤继发细菌感染继发性血小板减少水痘肺炎神经系统:水痘后脑炎、格林-巴利综合征、横贯性脊髓炎、面神经瘫痪、Reye综合征等其它:心肌炎、肝炎、肾炎、关节炎、睾丸炎,诊断,典型的水痘皮疹病毒分离:阳性率不高外周血检查抗原、抗体:目前临床广泛应用,方法敏感、可靠,治疗和处理,本病无特效治疗,主要是对症处理至预防皮肤继发感染,保持清洁避免瘙痒。患者不能上学。大量喝水,休息。 局部或全身使用止痒镇静剂;疱疹破溃或继发感染时局部可涂1%甲紫溶液,未破溃者可用炉甘石洗剂涂抹。不要压挤水痘,否則结痂后会留下小点,持续23年。水痘可完全痊癒,不会留下疤痕。,治疗和处理,按规定剂量服用止痛药物,禁用阿斯匹林的退热药!因有增加并发症瑞氏综合征的危险;避免接触孕妇和身体太弱的人。合并细菌感染时使用抗生素;可口服清热解毒的中药如板兰根冲剂;禁用激素,如水痘前已长期使用激素的患儿,应尽快减为生理剂量或停止使用,待水痘愈合后再恢复原剂量;病情严重者可以使用抗病毒药物无环鸟苷治疗。,治疗和处理,患儿发热时应卧床休息,多喝水,吃容易消化的食物,勤换内衣,保持皮肤清洁,但不宜洗浴,由于皮肤瘙痒,为防止小儿抓破疱疹引起继细菌感染和瘢痕,应剪短指甲,可以戴手套或用纱布包住手指。,预后,水痘一般呈自限性,10天左右自愈,成人、免疫缺陷小儿和新生儿患水痘症状严重,常形成播散性和持续性水痘。,甲型H1N1流感,概 述,甲型H1N1流感是甲型(A型)流感病毒引起的猪或人的一种急性、人畜共患呼吸道传染性疾病。这种病在猪中经常发生,很少导致猪的死亡(猪的病死率为1-4%)。人类很少感染甲型H1N1病毒,但也发现一些人类感染甲型(H1N1)的病例,大多数是与病猪有过直接接触的人。,神经氨酸酶,血凝素,RNA,M2 蛋白(only on type A),一、病原学,流感病毒表面蛋白,病毒颗粒内为核衣壳, 呈螺旋状对称, 直径为10nm。甲型(H1N1)病毒为单股负链RNA 病毒,基因组约为13.6 kb,由大小不等的8 个独立片段组成。尽管不同亚型之间可以组成很多种流感病毒血清型,但是可造成人感染甲型(H1N1)病毒的血清型主要有H1N1、H1N2 和H3N2。,流感病毒的电镜照片,(143,000).,甲型流感病毒常以流行形式 出现,能引起世界性流感大流行,它在动物中广泛分布,并也能在动物中引起流感流行和造成大量动物死亡。乙型流感病毒常常引起局部爆发,不引起世界性流感大流行,至今尚未找到它存在于人之外其它动物中的确凿证据。丙型流感病毒主要以散在形式出现,主要侵袭婴幼儿,一般不引起流行,猪也是它天然宿主之一。丙型流感病毒主要以散在形式出现,主要侵袭婴幼儿,一般不引起流行,猪也是它天然宿主之一。,流行病学特征,流感病人是主要传染源,自潜伏期末即可传染,病初23日传染性最强,体温正常后很少带毒,排毒时间可长达病后7天。由于部分免疫,感染后可不发病,成为隐性感染。带毒时间虽短,但在人群中易引起传播,迄今尚未证实有长期带毒者。,传染源,甲型H1N1流感病人为主要传染源。虽然猪体内已发现甲型H1N1流感病毒,但目前尚无证据表明动物为传染源。感染甲型(H1N1)病毒后,现有资料表明,传染期为发病前1天至发病后7天。若病例发病7天后仍有发热症状,表示仍具有传染性。儿童,尤其是幼儿,传染期可能长于7天。,传播途径,主要通过飞沫或气溶胶经呼吸道传播,也可通过口腔、鼻腔、眼睛等处黏膜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接触患者的呼吸道分泌物、体液和被病毒污染的物品亦可能造成传播。通常是通过感染者咳嗽或打喷嚏等。,易感人群,人群对流感病毒普遍易感,与年龄、性别、职业等都无关。患者多数年龄在25岁至45岁之间,目前报道以青壮年为主,应注意老人和儿童。,三、临床表现和辅助检查,潜伏期一般为1-7天,多为1-4天。(一)临床表现。表现为流感样症状,包括发热(腋温37.5)、流涕、鼻塞、咽痛、咳嗽、头痛、肌痛、乏力、呕吐和(或)腹泻。可发生肺炎等并发症。少数病例病情进展迅速,出现呼吸衰竭、多脏器功能不全或衰竭。患者原有的基础疾病亦可加重。,实验室检查,1.外周血象:白细胞总数一般不高或降低。2.病原学检查(1)病毒核酸检测:以RT-PCR(最好采用real-time RT-PCR)法检测呼吸道标本(咽拭子、口腔含漱液、鼻咽或气管抽取物、痰)中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核酸,结果可呈阳性。(2)病毒分离:呼吸道标本中可分离出甲型H1N1流感病毒。合并病毒性肺炎时肺组织中亦可分离出该病毒。3.血清学检查:动态检测血清甲型H1N1流感病毒特异性中和抗体水平呈4倍或4倍以上升高。,其他辅助检查可根据病情行胸部影像学等检查。合并肺炎时肺内可见斑片状炎性浸润影。,预后,人感染流感的预后与感染的病毒亚型有关,大多预后良好;而感染H1N1者预后较差,病死率约为6%。,诊断,本病的诊断主要结合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和病原学检查,早发现、早诊断是防控与治疗的关键。(一)疑似病例。符合下列情况之一即可诊断为疑似病例:1.发病前7天内与甲型H1N1流感疑似或确诊病例有密切接触(在无有效防护的条件下照顾患者,与患者共同居住、暴露于同一环境,或直接接触患者的气道分泌物或体液),出现流感样临床表现。,2.发病前7天内曾到过甲型H1N1流感流行(出现病毒的持续人间传播和基于社区水平的流行和暴发)的国家或地区,出现流感样临床表现。3.出现流感样临床表现,甲型流感病毒检测阳性,但进一步检测排除既往已存在的亚型。,治疗,(一)一般治疗。休息,多饮水,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对高热病例可给予退热治疗。(二)抗病毒治疗。应及早应用抗病毒药物。初步药敏试验提示,此甲型H1N1流感病毒对奥司他韦(oseltamivir)和扎那米韦(zanamivir)敏感,对金刚烷胺和金刚乙胺耐药。,奥司他韦应尽可能在发热48小时内使用(36小时内最佳),疗程为5天。奥司他韦的成人用量为75mg b.i.d.。1岁及以上年龄的儿童患者应根据体重给药:体重不足15kg者,予30mg b.i.d.;体重15-23kg者,45mg b.i.d.;体重23-40kg者,60mg b.i.d.;体重大于40kg者,75mg b.i.d.。对于吞咽胶囊有困难的儿童,可选用奥司他韦混悬液。,预防,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经保护健康人群加强院内感染控制措施,细菌性痢疾,由志贺菌属细菌(genus shigellae,又称痢疾杆菌)引起的肠道传染病,又称志贺菌病(shigellosis)。夏秋季常见直肠和乙状结肠的炎症和溃疡为主要病理表现临床表现腹痛、腹泻、里急后重、粘液脓血便,可伴有发热及全身毒血症症状,严重者有感染性休克和(或)中毒性脑病。可急性期即愈。少数病程迁延呈慢性或反复发作。,1传染源 病人及带菌者 2传播途径 粪口途径 3易感性 普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