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关村科技园区经济发展综述_第1页
中关村科技园区经济发展综述_第2页
中关村科技园区经济发展综述_第3页
中关村科技园区经济发展综述_第4页
中关村科技园区经济发展综述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中关村科技园区经济发展综述中关村科技园区经济保持健康、稳定的增长势头,企业创新活跃,产业结构更趋均衡,经济效益明显提高,从业人员结构继续优化。一、经济总量分析1入园企业数稳步增长中关村科技园区自1988年成立以来,高技术产业迅猛发展,入园企业数稳步增长,并出现了二次创业高潮。第一次是1992年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后,园区连续两年每年新增高技术企业1000余家。第二次是自1999年国务院批复后,园区连续两年新认定企业数量较上年增长1倍。2003年虽然受到“非典”的严重影响,当年仍然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4138家,比上年新增817家企业;进入2004年,园区的软、硬环境进一步改善,当年新认定企业数达4268家,继续保持着较高的认定数量。截止2004年年底,园区中已开展生产经营活动的企业达13957家,雇员总人数达557万人。图11中关村科技园区历年高新技术企业数量020004000600080001000012000140001988198919901991199219931994199519961997199819992000200120022003200422经济发展势头强劲2004年,园区经济总量稳步提升。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18761亿元,比上年增长167。企业总收入36922亿元,同比增长279,其中新产品销售收入13550亿元,同比增长1650。实现利润总额2566亿元,同比增长425。园区企业上缴税费总额1417亿元,同比增长181。出口创汇达536亿美元,同比增长629。从园区技工贸总收入的发展走势看,园区经济仍然以产品生产为主,但已基本形成了技术服务和商品贸易与工业生产各占半壁江山的发展格局。在总收入中,产品销售收入实现21832亿元,同比增长211,占总量的比重为591;技术收入和商品销售收入分别为5623亿元和7191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341和284,占总量的比重分别为152和194。图12总收入按来源分63其他152技术收入194商品销售收入591产品销售收入产品销售收入商品销售收入技术收入其他3在总收入中,海淀园完成20884亿元,同比增长229,占园区总量比重达566,比上年下降19个百分点;丰台园完成4537亿元,增长509,占园区总量比重123;昌平园完成3115亿元,增长694,占园区总量比重达84;电子城科技园完成3463亿元,同比增长336,占园区总量比重达94;亦庄科技园完成4608亿元,同比增长63,占园区总量比重125;德胜科技园完成238亿元,同比增长1587,占总量比重06;健翔科技园完成74亿元,占总量比重02。图13总收入按区域分125亦庄06德胜园02健翔园94电子城84昌平园123丰台园566海淀园海淀园丰台园昌平园电子城亦庄德胜园健翔园3大企业和中小企业同步发展2004年,园区总收入上亿元的企业共有473家,比上年增加101家。其中,超10亿元的企业有63家,比上年增加了10家。联想(北京)有限公司的总收入达153亿元,北京首信诺基亚移动通讯有限公司的总收入达133亿元。上亿元企业对园区经济增长的贡献作用明显,总收入共实现28691亿元,占总量比重为777;上4缴税费967亿元,占总量比重为682;出口创汇506亿美元,占总量比重为944。总收入上亿元企业中,从事电子信息业的有230家,生物工程及新医药有31家,新材料的有45家,先进制造业71家,新能源及高效节能20家,环境保护领域7家。在园区大企业群体明显壮大的同时,中小企业也在同步发展。统计资料表明,在园区总量指标中,亿元以上企业2003年和2004年所占比重没有明显变化,说明园区的中小企业也取得了同步的发展。图14亿元以上企业主要经济指标与总量的比例关系10010010010010034893944682777020406080100总收入上缴税费出口创汇利润总额企业数量总量亿元以上企业4三资企业和有限责任企业是园区发展的主导力量园区三资企业和有限责任企业的主要经济指标在园区总量指标中所占比重很高,总收入分别占总量的370和315;工业总产值分别占497和193;上缴税费分别占372和310;利润总额分别占421和305。另外,三资企业仍然是园区出口创汇的主力,占到了714。5图15企业数量按经济类型分20股份有限17集体45国有39其他482有限责任288私营108三资国有集体股份有限有限责任私营三资其他图16园区企业总收入按经济类型分370三资67私营315有限责任36其他67国有04集体141股份有限国有集体股份有限有限责任私营三资其他5产业发展重点突出,并逐步向均衡布局结构发展电子信息业作为园区发展的主导产业,主要经济指标占总量的比重达1/2左右。2004年,电子信息业实现总收入20059亿元,占总量的比重达543;上缴税费777亿元,占总量比重546;出口创汇269亿美元,占总量比重509;工业总产值和利润总额分别实现9268亿元和1012亿元,分别占总量的493和394。其6中,电子信息业总收入、工业总产值、出口创汇和利润总额所占比重呈逐年下降趋势,2004年上述四项指标占总量的比重同比分别下降17、29、17和18个百分点。图17电子信息业主要经济指标与总量的比例关系100100100100100515394509546543020406080100总收入上缴税费出口创汇利润总额从业人员总量电子信息业从产业发展来看,在园区总收入中,电子信息业、生物工程和新医药、环境保护业所占比重同比分别下降23、07和11个百分点;而新材料、先进制造和新能源与高效节能领域所占比重有所上升,同比分别提高17、10和28个百分点。园区高新技术产业结构正在朝着均衡布局的方向发展。图18各技术领域在总收入中的分布7125新能源06环保94先进制造84新材料123生物医药566电子信息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先进制造新能源环保6经济效益明显提高2004年,园区经济总量快速增加的同时,经济效益明显提高。全年实现利润总额2566亿元,同比增长425;上缴税费1417亿元,同比增长181;实现利税总额3983亿元,同比增长326,利税总额占总收入的比重为108,高于20002003年的任何一年,且高于这四年的平均水平095个百分点,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有所加强。从技术领域看,从事生物工程与新医药、新能源与高效节能领域的企业盈利能力较强,总收入利税率分别为114和117,分别高于平均水平06和09个百分点。电子信息业总收入利税率为89。图19六大技术领域总收入利税率83688506168393871117779111489108051015环保新能源先进制造新材料生物医药电子信息均值其中税费比重条形图2增值税仍然是构成上缴税费总额的主体,园区企业全年完成增值税725亿元,同比增长11,占上缴税费总额的比重为512,比重降低了85个百分点;营业税和企业所得税分别完成234亿元和31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68和830,分别占总额的165和221。显然,增值税增长缓慢是园区上缴税费与总收入不能保持同步增长的主要原因。7科技创新愈发活跃创新是高科技企业生存之本。2004年,园区企业在科技投入方面有新的突破。在园区557万从业人员中,研发人员大军有113万人,占从业人员比重203,高于20002003平均水平28个百分点。全年科技活动经费支出额2289亿元,同比增长282,其中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1734亿元,同比增长326,研发与发展经费支出占总收入的比重达到47,高于20002003年平均水平13个百分点。从技术领域分析,电子信息领域科技投入得到加强,研9究与发展经费支出占总收入的比重为58,高于各领域平均水平11个百分点,表明该领域科技创新依然十分活跃;新能源与高效节能领域研发经费支出占总收入的比重仅为18,此领域的科研投入有待加强。图110六大技术领域科技活动支出占各自总收入比重371828363858475228395547756202468环保新能源先进制造新材料生物医药电子信息均值其中RD比重条形图22004年,园区企业专利申请5469项,同比增加1211项;专利授权2608项,增加527项;企业拥有发明专利3120项,比上年增加1151种;获奖成果927项,减少290项,其中国家级奖407项;在9280种产品中,拥有专利的产品有2010种,占总量的比重为217,与上年基本持平。2004年统计资料显示,占园区经济总量223左右的亿元以下企业,其科技活动经费支出和研究与发展经费支出分别占总量的538和561,技术收入占总量的383。可见,中小企业是园区内技术创新非常活跃的企业群体。10在已开展经营活动的13957家企业中,技术收入占其自身总收入比重50以上的有3931家,这类企业以技术输出为主,其主要特点是小企业为主体。这类企业中,总收入在1000万元以下的企业有3328家,占其比重为848;从业人员少于50人的企业有3358家,占其比重为854,显然企业单体规模较小。这类企业2004年实现总收入为5455亿元,仅占园区总量的148,但其技术收入达453亿元,占园区总量的比重为806。人才密集度高。这类企业从业人员总数138万人中,博士以上学位、硕士、大学本科人员分别为2977人、13841人和66629人,占其总数比重分别为21、99和481,分别比园区平均水平高08、27和111个百分点。8吸纳就业明显,从业人员知识结构继续优化到2004年底,园区企业从业人员达557万人,比上年增加69万人,同比增长141。其中,博士有7415人,硕士40086人,大学本科学历206万人,大专学历115万人。全年企业接收应届大专以上毕业生15827人,园区不断注入新的活力和朝气。至此,园区企业大学本科以上学历人员达254万人,同比增长134。这些都表明中关村科技园区对高素质人才的吸引在不断增强,人力资源储备不断丰厚,高科技产业发展的增力和后劲十足。11二、园区人力资源分析人力资源是中关村科技园区建设与发展的核心资源,了解、掌握其存量水平和资源结构,对于充分利用人力资源优势,从而转化为技术创新优势和产业竞争优势,将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一)人员总体情况1从业人员总量状况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园区企业的从业人员总数已经由1992年的69万人增加到2004年末的557万人,增长了7倍多。同时,与企业数增长趋势基本一致,园区企业从业人员的增长也经历了二次快速扩张期。第一次是1992年小平同志南巡讲话后,从业人员由1992年的69万人增至1993年的108万人,增幅565;第二次为1999年国务院批复后,从业人员当年增幅达405。随后,在“三年大变样,五年上台阶”的战略思想指导下,20002004年整个园区企业从业人员都呈现稳步快速增长的趋势。图111园区企业从业人员总量增长趋势01020304050601992199319941995199619971998199920002001200220032004万人122企业平均人员规模较小2004年统计资料显示,园区虽然从业人员的总量很大,达557万人,但由于企业数量多达13957家,企业的平均人员规模非常小,企业平均就业人数只有399人,而同期全国高新区企业平均就业人数约为1037人,是中关村的26倍。同时,按照就业人数对企业规模进行划分,一般而言,雇员人数在100人以下的为小企业,雇员人数在100300人为中型企业1。如果按此标准,在2004年园区内已开展生产经营活动的13957家企业中,小企业有12965家,占929,中型企业有678家,占49,即园区内绝大多数都是中小企业(共13643家),二者累计占企业总数的978,如图112所示。图112园区企业按从业人员规模划分9294922小企业中型企业大企业(二)人才梯队建设高科技产业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人才作为科技的载体,人力资源的存量水平和梯队建设情况决定了园区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与后劲。目前,中关村科技园区已形成了资源储备丰富、梯11999年“海淀园招标课题研究报告”政府扶持中小企业的政策研究。13队结构合理的人才资源布局状况。1人员层次结构合理两院院士(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是中关村园区的特色资源,其数量在全国首屈一指。截至2004年底,园区共有两院院士598名,占全国总数的451。此外,园区企业内的专业技术人员、中高级管理人员、高级技术工人等各个层次的人力资源也配置合理,展现了相当有竞争力的人员梯队结构,如图113所示。图113园区企业按人员层次分组01两院院士71高级技术工人249中高级管理人员681专业技术人员两院院士专业技术人员中高级管理人员高级技术工人2从业人员岗位结构悄然发生变化统计资料表明,园区企业中从事销售服务的人员所占比例在近三年中呈逐年下降之势,从事生产活动和科技活动的人员所占比例有小幅下降;而从事经营管理和咨询服务的人员所占比例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尤其从事咨询服务的人员增长最为明显,由2003年的23万人增至2004年的119万人,所占比例也由5一跃上升到171。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园区服务业发展渐趋成熟。同时,作为高科技园区的重要特征之一,2004年企业研究开发14人员总数达113万人,占全部从业人员总数的203,同比增加11个百分点。图114企业雇员岗位比例走势020406080100200220032004科技活动生产活动经营管理销售服务咨询服务3从业队伍年轻化,年龄结构合理由图115可见,园区企业从业人员中,29岁以下的人员占476,接近一半,3039岁的人员占307,即40岁以下的从业人员占到783,同比增加12,园区企业的从业人员队伍中年轻人越来越多。图115企业从业人员年龄结构图7250以上1444049岁3073039岁47629岁以下29岁以下3039404950以上15人才流动是企业保持人员更新、技术及管理经验能够有效转移的方式之一,尽管它也难免带来一些负作用。分析园区企业人员在一个企业的工作年限,如图116所示,工作13年所占比例在近几年始终保持在35左右,是所占比重最大的;其次是工作1年以内的,占291;35年是比例最小的,近几年维持在15上下;在一个企业工作5年以上的也较少,所占比例约为1/5左右。显然,企业从业人员在3年内调换工作的跳跃性和自由度很大。图116企业从业人员工作年限分布图2911年内35313年15335年2035年以上1年内13年35年5年以上4人员流动率状况2004年统计资料显示,在已开展生产经营活动的13957家企业中,流入人员(新增和调入的从业人员)的数量占企业员工总数的2006,而同期流出人员(减少和调出的从业人员)占企业员工总数1415。总体流动率为3421,比上年增加38个百分点,且为近4年来最高。净流动率为591,流入人员和流出人员的比例为1421,即企业中每离开二名员工,基本上就会招收三名新员工。16整个园区从业人员数量处于稳定扩张阶段。图117近4年园区企业员工总体流动率270234183359342125272931333520012002200320042004年园区十大产业中,软件服务业(行业代码62)人员总体流动率高居榜首,达447,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40)、电信传输服务业(60)和计算机服务业(61)等与电子信息技术相关的行业人员流动也十分活跃,均在38以上(如图118),正符合电子信息产业方兴未艾的发展趋势。图1182004年园区十大产业人员流动率255298447446225381278373326423202530354045504036412739766261776040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36专用设备制造业41仪器仪表办公机械制造业27医药制造业39电气机器器材制造业76专业技术服务业62软件业61计算机服务业77科技交流推广服务业60电信传输服务业17分析不同规模企业人员总体流动率(如图119),总收入在10亿元以上的大企业和500万元以下的小企业人员流动率较低,而规模居中的企业人员流动率较高,如总收入5000万1亿元的企业人员总体流动率将近40。图1192004年园区不同规模企业人员流动率3075396425213424291238663713202530354010亿以上110亿5000万1亿10005000万5001000万100500万100万以下比较近三年内、外资企业人员总体流动率,不难发现外资企业人员流动更加频繁,2004年达到4435,同期人员流入率(2135)高于人员流出率(160)5个百分点。近三年来,外资企业人员流动率明显高于内资企业,2004年更高出128个百分点。图120近3年园区内、外资企业人员流动率2530354045200220032004内资企业外资企业185研发人员情况研发人员占企业从业人员比例是衡量高科技企业技术密集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2004年统计资料表明,企业规模越大,这一比例越低。总收入500万元以下的小企业研发人员比例较高,这再次验证中小企业是园区内技术创新非常活跃的重要群体。图121不同规模企业研发人员占从业人员比例4892032341441892331604101020304050总计10亿以上110亿5000万1亿10005000万5001000万100500万100万以下比较园区十大产业研发人员所占比例(图122),可明显看到软件业(行业代码62)研发人员比例最大,占到从业人员的341;而医药制造业(27)的这一比例只有79,研发人员方面的投入显著不足。图122园区十大产业研发人员占从业人员比例341139183130227226141128791595101520253035403641273976626177601940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36专用设备制造业41仪器仪表办公机械制造业27医药制造业39电气机器器材制造业76专业技术服务业62软件业61计算机服务业77科技交流推广服务业60电信传输服务业对比近三年内、外资企业研发人员占从业人员比例,内资企业均高于外资企业(图123),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外资企业并未将研究开发重心放在入驻园区的企业中。同时,内、外资企业的这一比例差距还有扩大的趋势,在一定程度上表明内资企业对研发人员方面的投入力度在不断加强。图123园区内、外资企业研发人员占从业人员比例10152025200220032004内资企业外资企业6人才国际化发展留学归国人员是园区从业人员中的特色人群,也是园区人才交流国际化的重要表征。从1992年到2004年,园区留学归国人员已从当初的186人,增加到4827人,占从业人员总量的086。除留学人员外,在中关村工作的港澳台及外籍人员数量由305人,增加到2004年底的4463人。这些都表明中关村科技园区正在大步向国20际化发展迈进。图124园区企业留学人员、港澳台及外籍人员增长趋势0100020003000400050001992199319941995199619971998199920002001200220032004人留学归国人员港澳台及外籍人员21三、园区研究与试验发展活动分析1研发项目在企业科技项目中占据主导2004年,在园区已开展生产经营活动的13957家企业中,在研项目共有17714项,平均每家企业有12项。在所有项目中,属于基础研究的有2815项,属于应用研究的有7402项,属于试验发展的有4618项,这三者构成研究与试验发展项目的整体,分别占研发整体项目数的189、499和311。研究与试验发展活动有两大基本特征创造性和新颖性。园区企业在研项目数量的837、项目经费支出的851为研究与试验发展项目所占据,显见园区技术创新与高科技产业发展的雄厚科研基础。图125园区企业在研项目数按活动类型分布159418261163基础研究应用研究试验发展成果应用图126园区企业在研项目经费支出按活动类型分布22113498241149基础研究应用研究试验发展成果应用从工业领域分析,我国工业领域的研发活动绝大多数是试验发展活动,统计资料显示,2003年全国大中型工业企业RD经费支出的927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