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_第1页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_第2页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_第3页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_第4页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5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THEORYANDPRACTICEOFSCIENTIFICSOCIALISM课程编号S0302GGB01课程属性公共必修课学时/学分30/1教学目的和要求本课程是硕士研究生必修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课,也是重要的人文素质课,有利于研究生人生观和社会观的确立。本次修订的基旨是在学生大学阶段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学习的基础上,梳理马克思、列宁、毛泽东关于科学社会主义论述的基本思路,梳理邓小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基本思想,侧重分析介绍改革开放以来当代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和实践,包括当代经济、当代科技、当代军事、当代外交等专题,并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以来提出的科学发展观为总结,使学生切身感受到社会主义与自己的息息相关,确立使命感和责任感,关心祖国的前途和命运,自觉投身于中国建设和发展的理论与实践。内容提要第一讲马列毛科学社会主义基本理论社会主义理论的两次飞跃从空想到科学马克思恩格斯的社会主义观;从理想到现实列宁领导的十月革命与苏联的社会主义模式,毛泽东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建设。第二讲邓小平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社会主义理论的第三次飞跃从领导人和理论家的理想化和模式化的社会主义,到关乎人民切身利益和幸福的亿万人的自觉实践。十一届三中全会,农村改革(经济和政治改革),南方讲话,一国两制。第三讲当代中国经济中国经济改革之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目标的确立,经济建设各种问题。第四讲当代科技中国科技发展历程;当代科技发展问题;科技发展远景国家科技发展中长期规划,创新文化。第五讲当代军事海湾战争,伊拉克战争。中国的新军事变革熊光楷的报告。第六讲当代外交中国外交谋略;周边关系与大国关系;中国的和平崛起。第七讲科学发展观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主要参考书1教育部社科司编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教学要点(第三版),1994。2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3邓小平南方讲话,邓小平文选第三卷。4路甬祥,郑必坚主编世纪机遇“中国科学与人文论坛”演讲录,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撰写人胡新和(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撰写日期2004年12月2开课编号1101Y/Z硕士学位英语MSENGLISHPROGRAM课程编号S0502GGB01课程属性公共必修课学时/学分72/3预修课程大学本科英语教学目的和要求本课程是为我院各学科、各专业攻读硕士学位的研究生开设的公共必修课。课程由英语读写和英语听说两部分组成。本课程以非英语专业研究生英语(第一外语)教学大纲(试行稿)基础英语的词汇、语法、读、写、译、听、说的各项指标为评价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希望学生能在英语综合水平上、在听说交际能力上进一步提高,以适应本专业科研进步和发展的需要。内容提要第一部分英语读写1速读120篇一般性难度的百科类短文。课堂计时阅读。要求读速达到每分钟100120词,读后能理解中心思想及主要内容。2精读学习1012篇在语言及内容上都具有相当难度的课文。配合做各种词汇和内容理解类的练习,使学生学习掌握并运用各项阅读技巧(如概括中心思想,猜词悟义,预见,推理和推论等),提高语篇水平的分析能力。3写作与翻译掌握基本写作技能(如文章结构,段落展开和起承转合等);能按照要求在1小时内写出300词左右的短文(如各类说明文,论说文,文章摘要和常用应用文等),能正确表达思想,语意连贯,无重大语言错误。训练能将有相当难度的一般性题材文章译成汉语,理解正确,译文达意,笔译速度达到每小时350左右英文词;训练能将一般难度的短文译成英语,无重大语言错误,笔译速度达到每小时250左右汉字。教材1连先等,英语速读(第一、二册),科学出版社,北京,2001年。2龚立等,硕/博英语精读(第一册),科学出版社,北京,2000年。3韩文盛等,硕/博英语精读(第二册),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讲义,2001。4外语部编,研究生英语写作技巧,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讲义,2001。教学方式以42人为限的班级课堂讲授,课堂讨论及课下作业。第二部分英语听说1听训练对题材熟悉、难度不大、基本上没有生词、语速为每分钟120词的听力材料,一遍可以听懂,理解中心思想和主要内容。2说训练能进行简单的日常对话。稍加准备,能就所讨论的问题,进行12分钟的连续发言,表达思想基本清楚。3教材1张文芝等,轻松听、说英语(LISTENING5、组织传播(美)凯瑟林米勒著,华夏出版社,2000,1;6、“MEDIA,RISKANDSCIENCE”,STUARTALAN,OPENUNIVERSITYPRESS,BUCKINGHAMPHILADELPHIA,20026、媒体伦理学案例与道德论据,克利福德G克里斯蒂安,马克法克勒等著,华夏出版社,2000,撰写人李大光(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69撰写日期2004111570开课编号0608Y技术和工程哲学PHILOSOPHYOFTECHNOLOGYANDENGINEERING课程编号S010108Z08课程属性专业课学时/学分60/2预修课程教学目的和要求本课程为科学技术哲学专业研究生的专业课,同时也为其他专业研究生的选修课。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要求学生了解技术哲学和工程哲学的学科特点、历史发展、基本问题和主要范畴,认识和理解技术哲学和工程哲学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培养和锻炼学生在面对技术和工程问题时的哲学思维能力和哲学分析能力。内容提要第一章绪论科学、技术和工程的区别与联系;科学哲学、技术哲学和工程哲学。第二章技术哲学的历史发展东西方古代哲学家的技术观;现代西方技术哲学中的两种传统工程的技术哲学和人文的技术哲学;马克思的技术观。第三章技术系统和技术发展技术系统的哲学分析;技术发展中的渐进和革命;技术兴衰、技术长波和技术周期。第四章技术乐观主义和技术悲观主义技术乐观主义;技术悲观土义。第五章工程哲学的哲学史考察工程哲学主题在哲学史上的一再迷失工程哲学和现代哲学发展中的转向。第六章工程活动的计划阶段工程哲学是目的论哲学;初始条什和边界条什;时机;运筹和决策;工具合理性和价值合理性。第七章工程活动的实施阶段原材料和机器;操作和程序;规律和规则;管理和制度岗位人和本位人;意志。第八章消费和生活阶段价值、交换、交易和交往;消费和生活;异化;艺术化生存自由。第九章天地人合一关于四个世界的理论;天地人合一论。主要参考书1陈昌曙,技术哲学引论,科学出版社,北京,1999。2拉普,技术哲学导论,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沈阳,1986。3CARLMITCHAM,THINGKINGTHROUGHTECHNOLOGY,THEUNIVERSITYOFCHICAGOPRESS,CHICAGO,1994撰写人李伯聪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撰写日期2001年10月71开课编号0610Y现代西方哲学WESTERNCONTEMPORARYPHILOSOPHY课程编号S010108Z10课程属性专业课学时/学分60/2预修课程教学目的和要求本课程为科学技术哲学专业研究生的专业课,同时亦为其他专业研究生的选修课。本课程旨在以人文哲学和科学哲学为基本线索以人文哲学为主,通过梳理现代西方哲学的历史脉络和基本框架,让学生比较系统地了解现代西方哲学的历史渊源、基本范畴、主要问题和各种流派及其对我国的影响,提高学生的哲学素养和人文素养,以及分析问题和辨别各种流派和思潮的能力。内容提要第一章概论现代西方哲学的历史渊源;人本主义和科学主义两大思潮;它们对我国的影响及其根源分析。第二章意志主义叔本华的“生存意志论”;尼采的“强力意志论”。第三章生命哲学狄尔泰的生命哲学;柏格森的生命哲学。第四章弗洛伊德精神分析论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荣格的分析心理学。第五章现象学现象学运动;胡塞尔现象学。第六章存在主义海德格尔的基本本体论;萨特的存在主义哲学。第七章法兰克福学派霍克海默和阿多尔诺的社会批判理论马尔库塞的意识形态批判弗洛姆的新人道主义;哈贝马斯晚期资本主义理论。第八章哲学人类学舍勒的哲学人类学;哲学人类学诸流派。第九章哲学解释学伽达默尔的哲学解释学利科尔的哲学解释学。第十章解构主义与后现代主义福柯;德里达;德留兹;罗蒂。第十一章结束语西方哲学的危机与出路;批判与创新主要参考书1赵敦华,现代西方哲学新编,北京大学出版社,北京,2001。2黄见德等,现代西方人本主义哲学研究,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武汉,L994。3洪谦主编,现代西方哲学论著选辑,商务印书馆,北京,1993。4德施太格缪勒,当代哲学主流,商务印书馆,北京,1986。撰写人孟建伟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撰写日期2002年12月72开课编号0611Y科技战略导论INTRODUCTIONOFSCIENCECLEMENT插值。第六章数值积分影响及等参数有限元有限元方法中的数值积分;数值积分下的抽象误差估计;相容误差估计;曲边区域问题的有限元逼近;等参数有限元方法;等参元的插值误差;等参元的误差估计。第七章非协调有限元抽象误差估计;二阶问题的非协调元;四阶问题的非协调元;平面弹性问题的有限元方法及闭锁(LOCKING问题。第八章混合有限元方法混合变分形式;抽象理论;二阶问题的混合有限元方法;STOKES问题的混合有限元方法。第九章多重网格法基本思想;W循坏多重网格法的收敛性;V循坏多重网格法的收敛性;套迭代及工作量估计;瀑布型多重网格87教材王烈衡,许学军,有限元方法的数学基础,科学出版社,北京,(即将出版)。主要参考书1冯康、石钟慈,弹性结构的数学理论,科学出版社,北京,1981年。2PGCIARLETTHEFINITEELEMENTMETHODFORELLIPTICPROBLEMS,NORTHHOLLAND,1978。3SCBREMERANDCRSCOTTTHEMATHEMATICALTHEORYOFFINITEELEMENTMETHODS,SPRINGERVERLAG,1994。4FBREZZIANDMFORTINMIXEDANDHYBRIDFINITEELEMENTMETHODS,SPRINGERVERLAG,1991。5BRAMBLEMULTIGRIDMETHODS,JOHNWILEYANDSONS,1993。6BFSMITHDOMAINDECOMPOSITION,1996。撰写人王烈衡(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撰写日期2001年09月88开课编号2507Z试验设计与分析DESIGNANDANALYSISOFEXPERIMENTS课程编号S070103J06课程属性专业基础课学时/学分60/3预修课程数理统计、线性代数教学目的和要求本课程为数理统计专业博士、硕士研究生的专业基础课,同时也可作为其他应用性较强专业研究生的选修课。本课程主要内容主要为试验方案的设计和观测数据的分析,包括比较试验、析因试验和响应曲面试验等方法。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试验设计和数据分析的基本方法和应用技巧,对现代试验设计发展和研究有所了解,为数理统计应用打下扎实基础。内容提要第一章基本原则与单因素试验试验设计简介与历史回顾;计划和实施试验的系统方法;基本原则;一般线性模型;回归分析中的变量选择;单向分类设计;多重比较;定量因素和正交多项式;残差分析。第二章多因素试验配对比较设计;随机化区组设计;二向分类设计;多向分类设计;响应的变换;拉丁方设计;平衡不完全区组设计;响应的变换;协方差分析。第三章二水平完全因析试验晶体外延层生长试验;望目特征和损失函数;主效应和交互效应;因素效应的基本原则;对数变换;正态和半正态概率图;位置和散度分析;分组和最优安排方案。第四章二水平部分因析试验叶型弹簧试验;部分因析试验;效应别名;分辨度;最小低阶混杂准则;解除别名效应中模糊性的技术;最优分区组。第五章三水平完全因析和部分因析试验安全带试验;望大和望小问题;三水平完全因析设计;三水平部分因析设计;数据分析方法;最优分区组。第六章多于二水平试验的其它设计和分析技术切削刀片试验;替换法与2M4N设计的构造;分析策略;RKP的部分因析设计;滑动水平方法;嵌入效应分析。第七章非正规设计的构造与性质焊接修理铸件和血液葡萄糖测试;非正规设计的一些优点;关于正交表的一个引理;PLACKEETBURMAN设计;HALL设计;一类有用的混合水平正交表。第八章带有复杂别名的试验效应的部分别名和别名矩阵;筛选设计;主效应分析;利用效应稀疏性简化复杂别名;带有复杂别名设计的分析策略;超饱和设计。第九章响应曲面法呋暔硝胺分离试验;响应曲面法的序贯特征;最峭攀登搜索法;方格搜索法;二阶响应曲面;岭系统;多重响应分析;中心复合设计;BOXBEHNKEN设计;均匀外壳设计。89第十章稳健参数设计稳健参数设计的基本描述;减小变差的策略;噪声因素;试验与建模策略;乘积表与单一表及它们的选择;信噪比。教材CFJEFFWU,MICHAELHAMADA,EXPERIMENTSPLANNING,ANALYSIS,ANDPARAMETERDESIGNOPTIMIZATION,J0HNWILEY范畴,函子及自然变换,导出范畴和导出函子层上同调,障碍上链,相交矩阵,同调群在物理学中的应用。第四章复流形复结构,近复结构及其可积条件,复流形上的联络、曲率,HERMITIAN流形,KAHLER流形,CALABIYAU流形,度规的无穷小形变,复结构和KAHLER结构的模空间,超对称非线性MODEL及其模空间。第五章纤维丛的拓扑学纤维丛,主丛,相伴丛,普适丛,分类空间,纤维丛的同伦论和同调论,LERAYHIRSCH定理,THOM同构,K理论简介。第六章纤维丛的几何,YANGMILLS理论主丛及其伴丛的联络、曲率,矢量丛的联络、曲率,规范场的作用量及场方程,磁单极和瞬子解。第七章示性类障碍论及应用,WEIL同态,陈类和陈特征,分裂原理,FLAG流形,FLAG丛,EULER类,PONTRJAGIN类,STIEFELWHITNEY类,CHERNSIMONS形式。第八章ATIYAHSINGER指标定理EULER数的组合、拓扑和分析含义,椭圆微分算子的符号、拓扑指标和解析指标159的内蕴定义,指标定理的K理论形式和上同调形式,各种经典椭圆算子及其指标,扭曲椭圆复形,瞬子模空间的维数计算,指标定理的热核和超对称证明简介。第九章G指标定理及其应用等变上同调群,等变K理论,局部化原理,椭圆G微分算子的指标定理K理论形式和上同调形式,LEFSCHETZ不动点定理及其推广,G指标定理的应用。第十章簇指标定理,带边流形和开无限流形上的指标定理不变量,行列丛的几何,DIRAC算子的簇指标定理,APS指标定理,谱边界条件,自旋复形的APS指标定理,开无限流形上的指标定理,DIRAC算子的弱局域边界条件。第十一章规范理论的几何与拓扑性质规范和引力反常的拓扑结构,整体引力反常和例外微分结构,量子反常的上同调分析,瞬子模空间,拓扑场论简介,SEIBERGWITTEN理论简介。第十二章代数几何含非交换几何引论全纯稳定丛,除子和线丛,PICARD群,ADJUNCTION公式,K3曲面,曲面奇点分类和解消,MCKAY对应椭圆K3曲面的奇异纤维分类代数簇,坐标环,ZARISKI拓扑,结构层,凝聚层COHERENTSHEAF,凝聚层的导出范畴,概型SCHEME,UNIVERSALSCHEME,HILBERT概型等,场和弦理论中交换几何和非交换几何简介。教材BOYUHOUANDBOYUANHOU,DIFFERENTIALGEOMETRYFORPHYSICISTS,WORLDSCIENTIFIC,1997主要参考书1SKOBAYASHI,KNOMIZU,FOUNDATIONSOFDIFFERENTIALGEOMETRY,VOL1,2,INTERSCIENCEPUBLISHERS,NEWYORK,1969BADUBROVIN,ETC,MODERNGEOMETRY,PART1984,PART1985,PART1990,SPRINGERVERLAGHUSEMOLLER,FIBREBUNDLES,SPRINGERVERLAG,19832PGRIFFITHS,JHARRIS,PRINCIPLESOFALGEBRAICGEOMETRYWILEYINTERSCIENCE1978RHARTSHORNE,ALGEBRAICGEOMETRY,GTM52,SPRINGRVERLAGNEWYORK1977撰写人杨富中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撰写日期2003年08月160开课编号3619Z同步辐射应用概论BRIEFINTRODUCTIONTOTHEAPPLICATIONOFSYNCHROTRONRADIATION学时学分60/3一、预修课程量子力学。二、内容简介和教学要求本课程重点介绍同步辐射的原理和基本概念,同步辐射束线技术以及在同步辐射装置上开展的物理、化学、材料、生物等的应用研究。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硕博士生)能够掌握同步辐射的各种实验方法、理论计算以及数据处理等技术和知识,以便能够从事同步辐射的应用研究工作。三、简要目录第一章绪论第二章同步辐射光源21储存环、储存环中的电子束、发射度、三代光源的发展22弯铁辐射、光谱特性、通量、耀度、偏振性23插入件331波荡器和扭摆器332电磁和永磁插入件、真空盒外和真空盒内插入件第三章同步辐射光束线31光束线构造的一般介绍32X光波段的光束线33软X波段的光束线34VUV波段的光束线35UV波段的光束线36红外波段的光束线第四章同步辐射应用总论41散射和吸收42光和物质相互作用后的二次效应第五章同步辐射衍射51衍射的基本原理52同步辐射高分辨粉末衍射53同步辐射单晶衍射54同步辐射单晶衍射结构解析55极端条件下的衍射第六章同步辐射吸收谱学61吸收谱学基本原理62吸收谱学的理论解释63吸收谱学实验装置和实验方法64实验数据处理和分析65吸收谱学的应用16166吸收谱学的发展四、教材和参考书教材教师自编讲义参考书1马礼敦、杨福家,同步辐射应用概论,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年2月第一版2GMARGARITONDO,ELEMENTSOFSYNCHROTRONLIGHTFORBIOLOGY,CHEMISTRY,ANDMEDICALRESEARCH,OXFORDUNIVERSITYPRESS,20023JALSNIELSENANDDMCMORROW,ELEMENTSOFMODERNXRAYPHYSICS,NEWYORKJOHNWILEYANDSONS,LTD,20014DCKONINGSBERGERANDRPRINS,XRAYABSORPTIONPRINCIPLES,APPLICATIONS,TECHNIQUESOFEXAFS,SEXAFSANDXANES,NEWYORKJOHNWILEYANDSONS,LTD,1988撰写人吴自玉、董宇辉162开课编号3642Z星系天文学GALACTICASTRONOMY课程编号S070401Z09课程属性专业课学时/学分60/3预修课程普通物理、高等数学教学目的和要求本课程为天体物理专业研究生的专业课,同时也可为物理及其它有关学科研究生的选修课。星系作为恒星和星际物质诞生和演化的场所,以及构成宇宙的基本单元,在现代天文学中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通过本课程学习,希望学生了解观测星系的各种技术方法,星系的结构、运动和分布,以及解释这些观测性质的基本物理概念,为今后学习更深入的课程,进行科学研究和做学位论文打下基础。内容提要第一章引论恒星,银河系,河外星系,星系和宇宙第二章银河系的结构太阳邻域,银河系中的恒星,银河系自转第三章恒星的运动引力作用下的运动,二体弛豫,盘星的轨道,无碰撞玻尔兹曼方程第四章本星系群银河系的伴系,本星系群中的旋涡星系,矮星系,本星系群的历史和未来第五章旋涡星系和透镜星系星光的分布,观测气体,盘星系的质量,旋臂和棒,核球和中心第六章椭圆星系测光,恒星的运动,星族和气体,暗物质和黑洞,星系团第七章星系的大尺度分布大尺度结构的观测,均匀宇宙的膨胀,本动,结构的形成第八章活动星系核和星系的早期历史活动星系核,类星体吸收线,第一批星系。教材LINDASSPARKE,JOHNS,GALLAGHERIII,GALAXIESINTHEUNIVERSEANINTRODUCTION,CAMBRIDGEUNIVERSITYPRESS,2000主要参考书1BINNEY,J,MERRIFIELD,M,GALACTICASTRONOMY3RDED,PRINCETONUNIVERSITYPRESS,NEWJERSEY,19982BINNEY,J,TREMAINE,S,GALACTICDYNAMICS,PRINCETONUNIVERSITYPRESS,NEWJERSEY,1987163撰写人邹振隆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撰写日期2002年01月164开课编号3644Z高能天体物理HIGHENERGYASTROPHYSICS课程编号S070401Z07课程属性专业课学时/学分60/3预修课程天文学基础、理论物理、天体辐射机制教学目的和要求本课程为从事天体物理研究的硕士生或从事物理等专业转攻天体物理博士学位的学生所设立。主要内容是介绍高能天体物理中的吸积过程、探测手段、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对迅速发展的高能天体物理有全面的了解,为进一步从事天体物理研究打好基础。学时/学分听课10课堂提问5读书报告25期中考试成绩考试60内容提要第一章概论什么是“高能天体物理”高能天体物理的发展以及其研究内容。第二章辐射机制高能天体物理所涉及的几种主要辐射机制第三章高能探测原理射线和射线探测器,高能粒子探测器的原理,相关探测器的定位、成像、能谱等测量方法。第四章高能现象与吸积过程天体高能现象与吸积过程的基本图像第五章吸积盘理论几种主要的吸积盘模型和辐射特征及其应用第六章白矮星吸积与高能辐射应用1激变变星的X射线辐射第七章中子星吸积与高能辐射应用2X射线暴和X射线瞬变源165第八章中子星脉冲星、X射线脉冲星第九章反常X射线脉冲星磁星的多波段辐射特征、反常X射线脉冲星的基本模型第十章X射线双星与超新星遗迹第十一章黑洞吸积与黑洞增长黑洞质量的增长、测定黑洞质量的几种方法第十二章黑洞吸积与高能辐射应用3第十三章射线暴(I)射线暴的观测及理论模型第十四章射线暴(II)射线暴余辉辐射特征及理论型第十五章活动星系核(II)活动星系核的物理机制,以及其相关的高能天体物理过程。第十六章活动星系核(II)活动星系核的物理机制,以及其相关的高能天体物理过程。教材和主要参考书1、教材暂缺2、主要参考书HIGHENERGYASTROPHYSICS,VOLS123,MSLONGAIR,CAMBRIDGEUNIVPRESS空间天文学,张和祺,徐永煊,国防工业出版社CCDARRAYSCAMERASANDDISPLAY,GCHOLST,JCDPUBLISHING,WASHINGTON,USAX射线天体物理学,王绶琯,周又元,科学出版社BLACKHOLE,WHITEDWARFANDNEUTRONSTARS,SLSHAPIRO,SATEUKOLSKY,CORNELLUNIVPRESS1983ACCRETIONPOWERINASTROPHYSICS,FRANKJKING,A荧光光谱的基本结构荧光光谱技术的最新发展使用荧光光谱的基本技术和方法(激发荧光,发射荧光,斯托克斯位移,量子产率,偏振与去偏振,荧光寿命,荧光淬灭,氨基酸荧光测定,蛋白质内源荧光,蛋白质外源荧光,荧光偏振);荧光光谱技术在生物学中的应用和最新进展。第三章激光喇曼技术及其在生物学中的应用激光喇曼技术的基本原理(喇曼散射和瑞利散射,喇曼的经典和量子理论,特征喇曼,退偏比);激光喇曼的基本结构激光喇曼技术的最新发展使用激光喇曼的基本技术和方法激光喇曼技术在生物学中的应用和最新进展(蛋白质和多肽的激光喇曼定量计算,共振喇曼散射和表面强度散射,核酸的喇曼光谱测定,生物膜及类脂的喇曼光谱及其序参数计算,病毒,染色质,细菌和活细胞的喇曼光谱,喇曼光谱与其它光谱的联合使用)。第四章顺磁共振ESR波谱技术及其在生物学中的应用顺磁共振ESR波谱技术的基本原理;磁共振ESR波谱仪的基本结构;顺磁共振ESR波谱技术的最新发展;使用顺磁共振ESR波谱的基本技术和方法188(ESR波谱线形,线宽,波谱强度和自旋浓度,G因子,超精细结构,精细结构,自由基的共振波谱,饱和转移共振波谱,自旋捕集技术,自旋标记技术,顺磁成象技术);顺磁共振ESR波谱技术在生物学中的应用和最新进展。第五章多维核磁共振NMR波谱技术及其在生物学中的应用核磁共振和多维核磁共振NMR波谱技术的基本原理;核磁共振NMR波谱仪的基本结构;核磁共振NMR波谱技术的最新发展;使用核磁共振NMR的基本技术和方法(COSY,NOESY,RELAY,TOCSY波谱分析,自旋系统识别,氨基酸序列专一性指认,蛋白质二维结构确认,确定蛋白质溶液三级结构的基本方法,蛋白质构象变化研究方法,蛋白质折叠/去折叠和蛋白质动态特性研究技术,蛋白质与靶分子相互作用);核磁共振NMR波谱技术在生物学中的应用和最新进展。主要参考书1郭尧君,生物学仪器指南(第一册),科学出版社,北京,1988。2郭尧君,荧光实验技术及其在分子生物学中的应用,科学出版社,北京,1979。3张建中等,电子自旋共振自旋标记的基本理论和应用,科学出版社,北京,1987。4赵保路,氧自由基和天然抗氧化剂,科学出版社,1998。5华庆新,蛋白质分子的溶液三维结构测定多维核磁共振方法,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长沙,1995。6夏佑林等,生物大分子多维核磁共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合肥,1999。撰写人赵保路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撰写日期2001年11月189开课编号4514Y高分子物理专题TOPICSONPOLYMERPHYSICS课程编号S070305J06课程属性专业基础课学时/学分54/3预修课程高分子物理教学目的和要求本课程为高分子化学与物理专业研究生的专业基础课,也可供其他专业的硕士生生选修。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对高分子物理领域中的重大基础问题、重要的研究方法及学科前沿等有广泛的了解,并结合研究工作及进展进行讲授,为进入实验室的研究工作打好基础。内容提要第一章高分子的振动光谱研究振动光谱简介;红外光谱的基本原理;拉曼光谱的基本原理;分子的对称性和光谱活性的选择定则;高聚物结晶的研究;高分子共混物的研究;高聚物的取向研究;液晶性高分子的研究。第二章高分子的表面研究X光电子能谱(XPS)原理、方法和谱图解析;XPS研究聚合物表面结构、形态与物理性质;XPS研究聚合物表面化学过程;原子力显微镜方法概述;原子力显微镜研究高分子。第三章高分子液晶行为液晶行为的物理本质;高分子液晶;液晶结晶和行为的表征方法;高分子液晶物理问题的研究。第四章高分子的计算机模拟分子力学的概述;分子力学的原理与方法;分子力学法研究高分子的构象及晶体结构;分子蒙特卡洛法研究高分子链统计性质;分子动态模拟各种高分子体系的振动光谱。第五章分散体系流变学分散体系简介;流变学基本知识;影响分散体系流变学的因素;分散体系及其流变学最新进展;展望和总结。第六章原位研究聚合物的结晶过程高分子聚集态结构和形态的概述;合成具有可控结晶速度的系列高聚物;原位研究聚合物的结晶过程;成核、二次成核、片晶生长和球晶的完善;原位研究高聚物形态变化过程的新进展。第七章高分子溶液高聚物分子量的特点和测定方法;凝胶色谱的基本原理及应用;超高分子量及难溶高分子的分子量表征;表征技术的新进展。190第八章核磁共振在高分子物理研究中的应用基本原理与常用术语;低分辨固体谱的应用;多脉冲技术;二维谱的简介与应用。第九章高分子物理研究中的电子显微技术高聚物形态结构的物理含意、内容及研究方法;电子显微技术的定义和基本原理;电子显微技术在高分子物理研究中的应用;重要的应用实例。第十章聚合物共混物与复合材料概述;原位复合材料;原位混杂复合材料;共混物中形态发展与控制。第十一章高分子的分子运动高分子运动的特点;分子运动的理论解释;分子运动与结构、性能的关系;表征及其应用。第十二章高分子与界面及其动力学聚合物与界面的相互作用;在界面上的吸附及其构形;聚合物在界面上的吸附、脱附、交换以及扩散的动力学过程;空间受限的聚合物的结构和动力学;界面上聚合物的研究方法。第十三章链状分子的统计力学热力学与统计物理基础;链状分子空间构型分析和简化模型链处理;构型的统计分布。撰写人叶美玲等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撰写日期2001年09月191开课编号4515Y高分子化学专题SPECIALSUBJECTOFPOLYMERCHEMISTRY课程编号S070305J07课程属性专业基础课学时/学分54/3预修课程高分子化学、高分子物理、有机化学教学目的和要求本课程为高分子化学与物理专业研究生的专业基础课。本课程的目的是向已掌握高分子物理和高分子化学基础知识、且即将从事高分子化学或高分子物理研究的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介绍国际上高分子化学一些重要专业中的新材料、新研究方法和新应用技术,以及高分子化学发展的新动态,从而扩大研究生的知识面,提高他们在研究工作中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由于此课程由多位教师任课,教学内容又根据学科发展每年有所修改,因此没有固定的教材。要求学生应具备一定的高分子物理和高分子化学基础知识,并且在上课时能认真听讲,并且作好笔记。内容提要一生物医用高分子第一章基本概念高分子分类;生物材料及生物医用高分子定义、性能和应用。第二章荷电性高分子离子交换剂的特性、制备方法和应用;膜技术和高分子微粒体。第三章抗凝血高分子及血液代用品血液的组成;血液相容性及其影响因素;人工血及血液代用品。第四章生物降解性高分子高分子的降解及生物降解高分子的结构特性;生物降解高分子的合成、表征及降解;重要的生物降解高分子;生物降解高分子的应用。第五章药物释放体系药物载体同药物释放行为的关系;基体式及微包囊式药物释放体系。第六章组织工程组织工程的三要素;细胞支架对材料的要求;组织工程举例。二液晶和液晶高分子第一章概论液晶和液晶高分子的基本概念与结构因素;液晶的分类和性能;液晶的表征和识别;液晶高分子的构造和分子工程;高分子液晶的基本性质。第二章液晶和液晶高分子功能化研究新进展液晶和液晶技术在现代科技中的应用;液晶高分子介绍。第三章液晶研究的新课题溶致型、RODCOIL型双亲分子和双致液晶;矿物型、溶致型、毛刷型液晶化。192三有机硅材料第一章有机硅化学总论有机硅化学的发展简史;有机硅化合物的命名。第二章有机卤硅烷概述及制备方法;有机卤硅烷的性质(化学性质)。第三章聚有机硅氧烷聚硅氧烷的合成;聚硅氧烷的性质。第四章硅油硅油的分子结构、种类和合成方法;不同硅油的结构、性能与用途。第五章硅橡胶硅橡胶的组成和分类;硅橡胶的硫化反应、特性和用途。第六章硅树脂硅树脂的分子结构;硅树脂的种类、特性与用途。四芳杂环聚合物材料第一章芳杂环聚合物的化学聚苯并咪唑、聚苯并恶唑、聚苯并噻唑;聚喹恶啉、聚吡咙和聚酰亚胺。第二章芳杂环聚合物的物理性能及成型工艺耐热性能;力学性能;耐辐射性能;耐腐蚀性能。第三章先进的聚酰亚胺材料热塑性和热固性聚酰亚胺材料;聚酰亚胺材料的应用。五环氧树脂第一章环氧树脂概况环氧树脂的定义、国内外情况、分类和合成方法;双酚A环氧树脂的结构与基本性能;其它缩水甘油型环氧树脂;脂环族环氧树脂。第二章固化剂多元胺及酸酐系固化剂;催化型及潜伏型固化剂;合成树脂类固化剂。第三章环氧树脂的改性增柔及增柔剂;增韧及填料;第四章环氧树脂的应用及国内外的新进展环氧树脂应用;环氧树脂的新进展及研究发展方向。六配位聚合反应与聚烯烃树脂第一章前言高分子科学发展与高分子材料的关系;配位聚合反应的发现与聚烯烃的普及。第二章配位聚合催化剂的发展历程ZIEGLERNATTA催化剂;茂金属催化剂;后过度金属催化剂。第三章配位聚合反应的基本原理及研究方法配位聚合催化剂结构及配位聚合反应机理;配位聚合反应动力学及研究方法。第四章聚烯烃树脂的应用和开发聚乙烯聚丙烯树脂;聚烯烃、环烯烃树脂;及功能化聚烯烃树脂。主要参考书1俞耀庭主编,生物医用材料,天津大学出版社,天津,2000。2周其凤,王新久,液晶高分子,科学出版社,北京,1994。193撰写人王身国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撰写日期2001年10月194开课编号4516Y物理化学原理PRINCIPLESOFPHYSICALCHEMISTRY课程编号S070304J08课程属性专业基础课学时/学分60/3预修课程大学本科普通化学、大学数学(化学类)教学目的和要求本课程为物理化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的专业基础课,也可作为化学工程、大气化学、环境化学、煤化学、生物化学、材料化学、地球化学、海洋化学等有关专业硕士研究生的选修课。主要内容包括物态、经典热力学基础、统计热力学基础、溶液热力学特性、相平衡和化学平衡、电化学基础、化学动力学基础。通过本课程学习,要求学生对主要的物理化学原理和概念有较深刻的理解,为今后在相关的研究中打下一定的理论基础。内容提要第一章物态气体特性(物态状态方程、临界状态和对比状态方程、分子间相互作用、分子运动论、迁移特性);液体特性(状态方程、液体理论简介、粘性)。第二章经典热力学基础热力学第一定律(能量、热焓);热力学第二定律(熵、自由能);热力学特征和非特征关系式;热容。第三章统计热力学基础独立粒子体系统计分布(BOLTZMANN分布、FERMIDIRAC分布和BOSEEINSTEIN分布);独立粒子体系配分函数计算和统计热力学量计算(对理想气体和固体);相倚粒子体系构型配分函数和体系热力学量计算;实际气体范氏方程。第四章溶液热力学特性气体溶液化学势;理想溶液和稀溶液化学势;溶液热力学特性微观解释;溶液依数性;分配定律。第五章相平衡和化学平衡单组分相平衡四种特性方程;正常相变和二级相变;相律和相图;化学平衡等温式和化学平衡常数计算。第六章电化学基础电解质溶液活度系数和活度系数理论;电导和电导理论;电极和电池(电极电位、电池电动势、电极双电层理论)。第七章化学动力学基础化学反应速率方程;简单反应和复杂反应(可逆反应、平行反应、连串反应、链反应、光化学反应、生物酶催化反应,单分子反应,溶液反应,荧光淬灭,自催化反应和化学振荡);反应速率理论(碰撞理论、过渡态理论、化学反应中的“分形”)。195主要参考书1ROSENBERG,RM,PRICIPLESOFPHYSICALCHEMISTRY,OXFORDUNIVERSITYPRESS,NEWYORK,19772RM罗森伯格罗瑞贤等译,物理化学原理(中译本),人民教育出版社,北京,1981。3MOORE,WJ,PHYSICALCHEMISTRY,LONGMAN,19764傅献彩等,物理化学(第四版),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1999。撰写人刘铨良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撰写日期2001年10月196开课编号4517Y分子模拟的原理和应用(二)MOLECULARMODELLINGPRINCIPLESANDAPPLICATIONS2课程编号S070304J14课程属性专业基础课学时/学分60/3预修课程物理化学、计算机基础教学目的和要求本课程为物理化学专业研究生的专业基础课,也可作为其他学科研究生的选修课。本课程是以近现代理论化学的各种理论方法为基础,结合现代计算机技术的一门课程。课程内容包括三大部分基本原理、计算方法和应用。通过本课程理论学习和上机操作,使学生掌握基本原理和应用计算机技术研究分子结构、性质、功能和化学反应的基本方法,在此基础上初步掌握分子模拟、分子设计的新思想。内容提要第一章绪言分子模拟的历史和发展现状;分子模拟中的基本概念。第二章经验力场模型分子力学力场的一般特征;各种势函数的表达形式;经验势中的多体效应;有效对势,分子力学中的氢键;水模拟的力场模型;联合原子力场和简化表示;能量函数的微商;利用力场计算热力学性质;力场参数化;参数的适用性;离域体系和无机体系的力场。第三章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引言;硬球模型的分子动力学模拟;连续势的分子动力学模拟;分子动力学模拟的设置和运行;受限制的分子动力学模拟(SHAKE过程);恒温、恒压下的分子动力学模拟;分子动力学中的溶剂效应;链状双亲化合物的分子动力学模拟。第四章蒙特卡罗模拟方法METROPOLISMONTECARLO方法的理论背景和应用;刚性分子的MONTECARLO模拟;柔性分子的MONTECARLO模拟;聚合物的MONTECARLO模拟;BIASEDMONTECARLO方法;不同系综的MONTECARLO取样方法;化学势的计算;THECONFIGURATIONBIASMONTECARLO方法;用GIBBS系综的MONTECARLO方法模拟相平衡;MONTECARLO和分子动力学比较。第五章构象分析初始构象的构建方法;构象空间的系统搜索方法;随机搜索方法;遗传算法;距离几何方法;模拟退火方法;结构数据库;分子拟合;簇算法和模式识别技术;预测肽和蛋白质结构中构象分析的作用。第六章利用分子模拟方法寻找和设计新分子分子设计的基本原理;药物分子设计简介;高分子设计简介;分子筛设计简介。197第七章应用程序简介HYPERCHEM;PCMODEL;MOPAC;ORIGINANDCHEMSKET教材LEACH,AR,MOLECULARMODELLING,PRINCIPLESANDAPPLICATIONS,ADDISONWESLEYLONGMAN,世界图书出版公司,1996主要参考书1JONATHAN,MG,CHEMICALAPPLICATIONSOFMOLECULARMODELLING,THEROYALSOCIETYOFCHEMISTRY,UK,19982ANTHONY,KR,MOLECULARMECHANICSACROSSCHEMISTRY,UNIVERSITYSCIENCEBOOKS,SAUSALITO,CALIF,19973MATTEW,FS,MOLECULARMODELINGONTHEPC,WILEYVCH,NEWYORK,1998撰写人计明娟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撰写日期2001年09月198开课编号4520Y分子光谱和分子结构MOLECULARSPECTROSCOPYANDMOLECULARSTRUCTURE课程编号S070304J09课程属性专业基础课学时/学分60/3预修课程结构化学、量子化学教学目的和要求本课程为物理化学专业研究生的专业基础课。本课程着重介绍双原子分子和多原子分子的转动光谱、振动光谱和电子光谱中最基本的问题,阐明光谱现象和分子内部结构分子的几何结构和电子结构之间的关系。偏重于有关理论的应用,不作冗繁的数学推导。为化学专业有关的实验科学提供基础理论知识。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希望学生能掌握有关的基本原理和知识,为有关实验的理论分析和进一步深入学习光谱理论打下基础。内容提要第一章电磁辐射和原子分子的相互作用与时间相关的微扰理论;辐射的发射和吸收;爱因斯坦吸收系数和发射系数;光谱线的宽度和轮廓;激光的特征。第二章原子光谱简介氢原子和类氢离子、碱金属原子的能级和光谱;多电子原子的组态和谱项;原子光谱的跃迁选律;外场中的原子光谱。第三章双原子分子波恩奥本海姆近似;双原子分子电子态的分类;双原子分子电子态的确定向量模型方法;分子轨道组态方法;双原子分子的势能曲线。第四章双原子分子的转动和振动光谱刚性转子;谐振子;非谐振子;非刚性转子振动转子;转动和振动的拉曼光谱;转动和振动能级的热分布;核自旋对转动能级分布的影响。第五章双原子分子的电子光谱FRANCKCONDON原理;电子跃迁中的振动结构;振动带的同位素效应电子跃迁中的转动结构;转动角动量和电子角动量的偶合;转动能级的对称性;电子跃迁的选择定则;连续光谱和弥漫光谱。第六章分子的对称性点群简介群的定义;子群和共轭类;群表示理论;特征标表的构造;非零矩阵元的鉴别和光谱选律;投影算符;分子振动的简正分析。第七章多原子分子的转动光谱刚性转子的经典理论;对称陀螺分子、线型分子、球陀螺分子、不对称陀螺分子的转动光谱。第八章多原子分子的振动和振动光谱分子振动的经典理论;简正坐标、内坐标和内对称坐标;FG矩阵方法;简正振199动的量子理论;振动波函数的对称性;多原子振动跃迁的选择定则;振动带的转动结构;基团的特征频率。第九章多原子分子的电子光谱多原子电子态能级和波函数的分类;分子轨道和电子组态;光谱项和多重度电子振动态;电子跃迁的选择定则;苯分子的电子光谱;过渡金属络合物的DD跃迁,激发态能量驰豫。教材叶学其编著,分子光谱和分子结构,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讲义,1996。主要参考书1赫兹堡王鼎昌译,分子光谱和分子结构一、二卷,科学出版社,北京,1986。2LEVINE,IN徐广智,张建中,李碧钦等译,分子光谱学,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1985。3KING,JW,SPECTROSCOPYANDMOLECULARSTRUCTURE,HOLT,RINEHARTANDWINSTON,INC,NEWYORK,19644MCHALE,JL,MOLECULARSPECTROSCOPY,PRENTICEHALL,INC,NEWJERSEY,1998撰写人叶学其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撰写日期2001年10月200开课编号4521Y化学计量学CHEMOMETRICS课程编号S070302J03课程属性专业基础课学时/学分40/2预修课程化学基础知识、数学分析、线性代数、计算机应用教学目的和要求本课程为分析化学专业研究生的专业基础课。计量学可定义为应用数学、统计学和计算机处理化学数据。这是一门新兴的、交叉的学科。本课程按原理、方法与应用来讲授,侧重介绍化学计量学各算法的概念和应用,并举例说明,配以上机运算,以使算法的描述易学易懂易用。既有一定的理论深度,还让学生适度了解当前的文献与发展趋势。本课程对研究生做学位论文时如何处理化学数据会有很大的帮助。内容提要第一章绪论化学计量学出现的背景;算法的发展;主要内容;多维化学数据及其结构。第二章信号加工和时间序列分析平滑与滤波;FOURIER变换和HADAMARD变换;自相关与自协方差;交叉相关;自回归。第三章模式识别和分类主成份分析;非线性映照;线性学习机器;SIMCA方法。第四章分析化学数据库分析化学信息表达;文献检索。第五章回归模拟线性回归;主成份回归;偏最小二乘回归;非线性最小二乘模拟。第六章实验设计与优化中心组合设计;正交设计;均匀设计;单纯形法。第七章人工智能人工神经网络;专家系统与PROLOG语言;遗传算法;模糊理论。教材白乃彬,查金荣编著,化学计量学,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讲义,2002。主要参考书德OTTO,M,CHEMOMETRICSSTATISTICSANDCOMPUTERAPPLICATIONINANALYTICALCHEMISTRY,WILEYVCH,1999撰写人查金荣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白乃彬中国科学院生态中心201撰写日期2001年09月202开课编号4522Y有机物光谱解析SPECTRALINTERPRETATIONOFORGANICCOMPOUNDS课程编号S070303J01课程属性专业基础课学时/学分60/3预修课程有机结构分析或其他同类课程、量子化学基础教学目的和要求本课程为有机化学专业研究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