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gdw-430-2010《智能变电站智能控制柜技术规范》及编制说明_第1页
q/gdw-430-2010《智能变电站智能控制柜技术规范》及编制说明_第2页
q/gdw-430-2010《智能变电站智能控制柜技术规范》及编制说明_第3页
q/gdw-430-2010《智能变电站智能控制柜技术规范》及编制说明_第4页
q/gdw-430-2010《智能变电站智能控制柜技术规范》及编制说明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CS292402924020CEC662008国家电网公司企业标准Q/GDW4302010智能变电站智能控制柜技术规范THETECHNICALSPECIFICATIONFORINTELLIGENTCONTROLCABINETINSMARTSUBSTATION2010发布2010实施国家电网公司发布Q/GDW目次前言II1范围12引用标准13使用环境条件14技术要求15防护等级46技术服务4编制说明5前言由于现行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企业标准和IEC标准等未统一智能变电站中智能控制柜的技术要求等内容,为使智能控制柜选型、设备采购等工作有所遵循,特编制本标准。本标准提出的技术性能参数基于国内外变电站智能控制柜的设计、制造和运行经验。由于智能变电站技术仍处于发展阶段,本技术规范的相关技术原则将随着技术的发展与成熟逐步修订和完善。本标准由国家电网公司基建部提出并负责解释。本标准由国家电网公司科技部归口。本规范主要起草单位四川电力设计咨询有限责任公司,四川电力试验研究院、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公司、江苏省电力设计院、河南省电力勘测设计院、山东电力工程咨询院有限公司。本规范参与起草单位浙江省电力设计院、陕西省电力设计院、安徽省电力设计院、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浙江电力试验研究院。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吴家林、郑旭、李琪林、陈志蓉、曾健、张国钦、潘峰、秦华、浦知新、李娴、刘中元、张玉军、信珂、黄国方、阮黎翔、刘盛、孝小昂、邵松涛。智能变电站智能控制柜技术规范1范围本规范规定了智能变电站中智能控制柜的功能要求、安装要求和技术服务等内容。本规范适用于国家电网公司系统内智能变电站的新建工程,其它扩建、改建工程可参照执行。2引用标准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规范书中引用而构成本规范书的条文。所示标准均应采用最新有效版本。GB42081993外壳防护等级(IP代码)GB/T4797电工电子产品自然环境条件GB/T4798电工电子产品应用环境条件GB/T110221999高压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标准的共用技术要求GB/T11804电工电子产品环境条件术语GB/T17626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GB/T18663电子设备机械结构公制系列和英制系列的试验GB/T19183电子设备机械结构户外机壳Q/GDW3832009智能变电站技术导则Q/GDW3932009110(66)KV220KV智能变电站设计规范Q/GDW3942009330KV750KV智能变电站设计规范IEC61587电子设备机械结构系列3使用环境条件海拔高度1000M;环境温度545(户内);2555(户外);最大日温差25K;最大相对湿度95(日平均);90(月平均);大气压力86KPA106KPA;抗震能力水平加速度030G,垂直加速度015G;注以上环境条件可根据具体工程调整。4技术要求41电源控制柜电源额定电压AC380/220V,50HZ。42控制柜尺寸控制柜尺寸宜按照GB/T1918322003电子设备机械结构户外机壳第2部分箱体和机柜的协调尺寸中尺寸系列的数值选择。控制柜尺寸宜为800(宽度)600(深度)MM、1000(宽度)800(深度)MM,高度视柜内设备情况确定。43控制柜结构431安装于户外的控制柜宜采用双层柜体,两层板材之间距离为25MM。户内控制柜可采用单层柜体。板材厚度不小于15MM。432控制柜应为前后开门,便于设备安装和连接。433控制柜应留有地脚安装孔。434控制柜应设有便于产品运输的起吊设施。435控制柜应设有供调试、检测接线用穿线孔。436结构组装后应整洁、美观,各焊口应无裂纹、烧穿、咬边、气孔、夹渣等缺陷,并应及时清除焊渣。437各紧固联接应牢固、可靠,所有紧固件均应具有防腐蚀镀层或涂层,紧固联接应采取防松措施。438结构各结合处及门的缝隙应匀称,门的开启、关闭应灵活自如,锁紧可靠。门的开启角度应不小于90。439控制柜应提供可靠的锁具、铰链及外壳防护。4310控制柜具备防盗性能,所有的装配螺钉应从机柜内部拆卸。4311户外安装的控制柜应安装防雨帽,防止雨水进入柜内。44控制柜材料441控制柜材料宜采用优质冷轧钢板,也可采用复合材料。柜体外表面和内表面宜采用粉末喷涂。对于高污染地区,控制柜材料可采用不锈钢。442用于控制柜的金属材料应具备抗腐蚀和电化学反应的能力。443用于控制柜的非金属材料应无脱层、空洞等缺陷。在经腐蚀性液体试验后无应力裂纹、无涂层剥落、无蜕皮、无颜色改变。444非金属零部件(包括绝缘电线、电缆和发泡材料)应为自熄性材料,其阻燃性应能通过阻燃试验的要求。445所有外露非金属制件应能抵抗紫外线,经过模拟太阳辐射试验后,无裂纹、针孔、破损等现象。45绝缘性能451绝缘电阻在正常运行条件下,控制柜的外引带电部分和外露非带电金属部分及外壳之间,以及电气上无联系的各回路之间,用1000V直流兆欧表测量其绝缘电阻值,应不低于20M。452介电强度在正常运行条件下,控制柜能承受交流50HZ、2000V,历时1MIN工频耐压试验,无击穿闪络及元器件损坏现象。工频试验电压值按表451选择,也可以采用直流试验电压,其值应为规定工频试验电压的14倍。表451各回路试验电压要求被试回路额定绝缘电压(V)试验电压AC(V)整机引出端子和背板线地602502000直流输入回路地602502000信号输出触点地602501000无电气联系的各回路之间602502000整机带电部分地60500453冲击电压在正常运行条件下,控制柜的工作电源回路、输出触点等回路对地,以及回路之间,应能承受12/50US的标准雷电波的短时冲击电压试验,试验电压为5000V。46耐气候性能控制柜应能承受下表中严酷等级1级的气候试验。试验后,用目测检验内部零件,判定是否合格,应无锈蚀、裂纹或其他损坏,无水进入。铰链、锁和把手等应处于工作条件。按照下表中的I项的试验应证明冰霜可能接近内部零件,但没有导致防护等级降低的损坏。表461环境等级1和等级2的气候条件试验严酷程度序号环境参数等级1等级2持续时间试验方法1低温456516HGB/T242312高温809016HGB/T242323湿热30,9330,9396HGB/T242394温度改变速率50231/MIN50231/MIN2次循环GB/T2423225太阳辐射1120W/M21120W/M272H,40GB/T2423246凝露4090100RH4090100RH96HGB/T242347降水(雨、雪、冰雹等)IP54IP55GB42088周围空气运动50M/S60M/S9冰和霜的形成是是47温湿度调节性能A)控制柜应对柜内温度、湿度具有调节和控制能力。通过调节,柜内最低温度应保持在5以上,柜内最高温度不超过柜外环境最高温度,柜内湿度应保持在90以下,以满足柜内智能电子设备正常工作的环境条件,避免大气环境的恶劣导致的智能电子设备误动或拒动行为。B)控制柜内应配置加热器,防止柜内出现凝露。C)控制柜顶部应加装隔热材料,阻止太阳辐射对机柜内部的影响。D)控制柜宜采用自然通风方式。柜内空气循环为下进风,上出风。控制柜底座高度应100MM,以确保空气流入不受阻。进、出风口内侧应配置可拆卸的滤网。柜内设备布置时应考虑预留风道的位置。在环境温度较高的地区,可配置换气扇进行主动换气。换气扇应采用AC220V供电,振动、噪音及电磁干扰不影响控制柜内智能电子设备的可靠性。E)双层控制柜外壁宜上下不封口,形成自然风冷风道。F)在环境温度寒冷的地区,柜体内六面应铺设阻燃型保温层,保温材料选用导热系数小,比重轻,阻燃,无毒,防水性好和耐腐蚀的产品。F)在环境温度炎热的地区,可在控制柜顶部加装铝散热片,加强传导散热。48告警功能控制柜的温度、湿度控制系统应具有告警功能,能够对温度、湿度传感器及控制器执行元件的异常工作状态进行告警。A)报警信号应包括对下述行为的监视凝露控制器异常、温度控制器异常、加热器异常、换气扇异常等。B)温度控制系统中发生温度传感器、换气扇、低温控制加热器损坏时,温度控制系统应能发出异常告警信息。C)湿度控制系统中发生湿度传感器、加热器损坏时,湿度控制系统应能发出异常告警信息。49机械性能控制柜在经过振动、冲击和碰撞等机械试验后,不应出现下列缺陷A)出现影响形状、配合和功能的变形或损坏;B)脱层、翘曲、戳穿和永久变形;C)密封部位的膨胀、开裂、脱落;D)安装件、紧固件的弯曲、松动、移位或损坏;E)门、盖板等活动部件转动不灵活、关(锁)不住、卡死。410接线、回路布置要求A)控制柜的设计应满足光缆、电缆由柜底引入的要求。B)柜内应配置足够端子排。端子排、电缆夹头、电缆走线槽均应由阻燃型材料制造。端子排的安装位置应便于接线,距柜底不小于300MM,距柜顶不小于150MM。每组端子排应留有不少于端子总量15的备用端子。端子排上的操作回路引出线与操作电源不能接在相邻的端子上,直流电源正、负极也不能接在相邻端子上。C)控制柜内应留有安装光纤熔接盒的位置。411接地控制柜内宜设置截面不小于100MM2的接地铜排,并使用截面不小于100MM2的铜缆和电缆沟道内的接地网连接。控制柜内装置的接地端子应用截面不小于4MM2的多股铜线和接地铜排连接。412柜内照明控制柜内应设有照明设施。5防护等级户外控制柜的外壳防护等级应符合IP55,户内控制柜的外壳防护等级应符合IP40。6技术服务61应提供的技术文件611经具有国家认证委认可的设备质检部门出具的产品型式试验质检报告。612产品的ISO9000(GB/T1900)质量保证体系文件,能够证明该质量保证体系经过国家认证并且正常运转。62应提供的资料621控制柜的安装布置图,包括柜体尺寸和安装尺寸;622控制柜内元件的原理接线及其说明;623柜内光纤、电缆的连接要求等;624其他资料和说明手册,主要包括A)控制柜的装配、运行、检验、维护、零件清单、推荐的部件以及型号等方面的说明;B)试验设备及专用工具的说明和有关注意事项;C)控制柜的正常试验、运行维护、故障诊断的说明。63技术配合A)现场安装/投运的合作和管理。B)提供设备的现场验收、测试方案和技术指标。C)其它约定配合工作。智能变电站智能控制柜技术规范编制说明目次一、编制背景7二、编制主要原则及思路7三、与其他标准的关系7四、主要工作过程7五、规范的结构和内容8为加快建设统一坚强智能电网,提高智能变电站建设效率和效益,规范智能变电站关键技术、设计和工程应用,推动和指导新建工程设计和建设工作,根据公司智能电网第一阶段重点项目实施方案、关于下达智能电网试点工程项目计划的通知(国家电网智能2009909号文)的安排,由公司基建部牵头,组织四川电力设计咨询有限责任公司,四川电力试验研究院、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公司、江苏省电力设计院、河南省电力勘测设计院、山东电力工程咨询院有限公司等单位,开展了智能控制柜技术规范的制定工作。一、编制背景1公司对智能电网、智能变电站建设设计提出的要求。2变电站自动化领域中自动化、计算机信息与通信技术快速发展,国内外数字化变电站和无人值班变电站积累一定的设计、运行成果和经验,国际上即将颁布IEC61850第二版,智能变电站建设设计提供了有力技术支撑。3现行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企业标准和IEC标准等未统一智能单元的控制柜技术要求等内容,不能适应智能变电站建设要求,为使智能单元的控制柜选型、设备采购等工作有所遵循,特编制本标准。二、编制主要原则及思路1按照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GB/T112000)、关于印发国家电网公司技术标准管理办法的通知(国家电网科(2007)211号和电力企业标准编制规则(DL/T8002001)的有关要求,开展本规范制定工作。2本规范依据智能变电站技术导则(Q/GDW3832009)、110(66)KV220KV智能变电站设计规范(Q/GDW3932009)、330KV750KV智能变电站设计规范(Q/GDW3942009)、GB/T110221999、GB/T18663、GB/T19183等有关要求,进一步细化,并充分总结吸收国内外数字化变电站和无人值班变电站设计、运行成果和经验、以及通用设计等公司标准化成果。3作为公司企业标准,使公司系统内智能变电站智能单元的控制柜选型、设备采购等工作有所遵循。三、与其他标准的关系1本规范引用了智能变电站技术导则(Q/GDW3832009)、110(66)KV220KV智能变电站设计规范(Q/GDW3932009)、330KV750KV智能变电站设计规范(Q/GDW3942009)等的有关规定。2本规范应用了高压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标准的共用技术要求(GB/T110221999)、电子设备机械结构公制系列和英制系列的试验(GB/T18663)以及电子设备机械结构户外机壳(GB/T19183)等的有关规定。3智能变电站设计除应执行本标准外,尚应严格执行强制性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应符合现行的国家标准、行业和企业有关标准的规定。四、主要工作过程12009年8月14日,在西安组织召开智能控制柜技术规范研究编制工作启动会,成立了编写工作组。会议拟出编制大纲、工作计划,并讨论通过;22009年8月9月,按照编制大纲和工作计划,编制标准初稿,并经编写组内部讨论后形成初稿修改稿;32009年10月15日,编写组在北京对初稿内容进行了详细讨论,确定技术规范的内容框架;42009年11月17日,编写组按照修改意见,修改完善形成征求意见稿;52009年12月14日,将征求意见稿发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