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上海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实施过程中的瓶颈问题与对策研究_第1页
论文-上海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实施过程中的瓶颈问题与对策研究_第2页
论文-上海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实施过程中的瓶颈问题与对策研究_第3页
论文-上海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实施过程中的瓶颈问题与对策研究_第4页
论文-上海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实施过程中的瓶颈问题与对策研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毕业设计(论文)PROJECT/DISSERTATION题目上海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实施过程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学院社会科学学院专业劳动与社会保障完成日期2015年6月30日目录摘要1ABSTRACT21绪论311研究背景312研究目的613研究意义6131理论意义6132现实意义614研究方法7141文献研究法7142实地调查法715研究思路716研究现状917论文的创新之处92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发展与现状分析921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概念9211养老保险9212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10213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10214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1022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历史发展103国内外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比较1331国外典型国家13311日本概况13312德国概况15313英国概况1632国内典型模式17321东莞模式17322太仓模式18323成都模式1833国内外制度比较及经验总结184上海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实施的调研分析2041调研地点概况20411调研地点选取20412调研设计2142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实施现状40421运行基本情况40422实施取得的成效41423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4151上海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基本框架43511上海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的筹资模式43512上海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的给付方式4352上海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基本框架的可行性分析43521上海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收入测算43522上海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支出测算45523上海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收支均衡性分析476完善上海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对策建议4861完善上海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筹资模式48611建立动态缴费增长机制48612增加筹资渠道48613发挥个人账户和创新性功能4862完善上海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给付标准4863完善上海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基金管理49631实现上海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保值增值49632建立健全的上海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监督机制4964上海部分偏远地区加强宣传力度497结束语50参考文献51附录57致谢词60图表目录表11上海市20042013年人口结构5图11中国20022013年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变化3图12中国20042013年的城镇和乡村人口结构变化4图13上海市20042013年人口及结构及变化6图14技术路线8表21我国城乡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差异11图21城乡二元结构下的养老保险体系11图22养老保险参保人数(万人)11图23城乡一体化的养老保险体系13表31东莞、太仓、成都的城乡养老保险模式对比19图31日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发展14图32“三支柱模型”向”三层次模型”转变15图33英国三支柱养老保险体系17表41上海市2013年各区县人口结构图20表42上海市人口普查男女比例22图41霞新村街道及石化街道调查男人比例22图42被调查者年龄分布23图43被调查者的婚姻状况23图44被调查者的户籍情况24图45被调查者的文化程度25图46城市与农村户籍文化程度比较25图47被调查者的退休情况26图48城市与农村户籍参与的情况比较27图49被调查者的职业种类27图410被调查者的收入情况28图411城市与农村户籍的职业种类比较29图412各职业收入情况29图413对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了解情况30图414被调查者了解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的途径31图415被调查者希望的养老方式31图416城市户籍与农村户籍所希望的养老方式的区别32图417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与情况33图418被调查者的缴费档次分布情况33图419选择养老金缴费档次的原因34图420不同户籍选择缴费档次的区别35图421参保人员对所担心的问题35图422城市/农村户籍被调查者未参保的原因比较36图423退休人员收入情况37图424城市/农村户籍退休人员收入差别37图425退休人员的主要收入来源38图426养老金对日常生活的帮助情况39图427在领取养老金方面的不足39摘要为了填补我国在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方面的空白,解决养老保险城乡之间存在巨大差异的问题,我国于2014年2月7日颁布实施了适应于我国当前国情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该制度的颁布及实施,从制度上看,可以打破我国养老体系城乡二元结构。论文在总结了国内外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发展的经验,例如日本、德国、英国等西方国家的经验,选取了上海市中心城区长宁区和郊区金山区为调研地点,通过对这两个地区的居民进行一系列的问卷调查和访谈,在了解上海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的实施现状的情况下,肯定该制度实施过程中取得成效的同时,总结该制度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包括个人缴费档次总体偏低,制度设定档次无法起到应有作用、政府补贴标准缺乏弹性,低档次缴费补贴高于高档次缴费、养老保险基金缺乏有效管理,无法做到基金的保值增值、养老保险制度宣传不到位,部分应参保人员游离于制度之外等,进而针对这些问题,论文提出了几条对策建议,包括完善该制度设计,使之更加适合上海发展;对上海市偏远区县加大宣传力度,鼓励农村居民积极参保;上海市增加财政投入,增大补贴力度;建立完善的基金管理及监督制度,促进基金的保值增值。关键词老龄化,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收支平衡PROBLEMSANDCOUNTERMEASURESINTHEPROCESSOFIMPLEMENTATIONOFTHEBASICOLDAGEINSURANCESHANGHAIURBANANDRURALRESIDENTSABSTRACTINORDERTOFILLTHEGAPSINTERMSOFURBANANDRURALRESIDENTSPENSIONINSURANCESYSTEM,THESOLUTIONTHEREISAHUGEDIFFERENCEBETWEENURBANANDRURALOLDAGEINSURANCE,MYCOUNTRYDECIDETOPROMULGATETHEURBANANDRURALAREASRESIDENTSBASICPENSIONINSURANCESYSTEMINTHEFEBRUARY7,2014THEIMPLEMENTATIONOFURBANANDRURALRESIDENTSINTHEBASICOLDAGEINSURANCEFROMTHESYSTEMPOINTOFVIEW,ITCANCOMPLETELYBREAKTHEURBANRURALDUALSTRUCTUREOFTHEPENSIONSYSTEMTHISARTICLESUMMARIZESTHEEXPERIENCEOFURBANANDRURALRESIDENTSBASICPENSIONINSURANCEDEVELOPMENTATHOMEANDABROAD,SELECTDOWNTOWNSHANGHAICHANGNINGDISTRICTANDSUBURBANJINSHANDISTRICTOFRESEARCHLOCATIONTHROUGHASERIESOFQUESTIONNAIRESANDINTERVIEWS,UNDERSTANDTHESTATUSOFIMPLEMENTATIONOFTHESHANGHAIURBANANDRURALRESIDENTSINTHEBASICOLDAGEINSURANCEINCERTAINLYACHIEVEDITSRESULTS,WHILETHECONCLUSIONOFTHESYSTEMINTHEIMPLEMENTATIONOFTHEEXISTINGPROBLEMS,INCLUDINGTHEOVERALLLOWLEVELOFINDIVIDUALCONTRIBUTIONS,GOVERNMENTSUBSIDIESSTANDARDINFLEXIBLE,LACKOFEFFECTIVEMANAGEMENTOFPENSIONFUNDS,THEPENSIONSYSTEMISNOTINPLACEANDOTHERPUBLICITY,ANDTHENSOLVETHESEPROBLEMS,THISPAPERPROPOSESSEVERALSUGGESTIONS,INCLUDINGIMPROVINGTHESHANGHAIURBANANDRURALOLDAGEINSURANCESYSTEM,ANDSTEPUPPUBLICITYEFFORTSTOINCREASEGOVERNMENTFINANCIALINVESTMENTASWELLASINCREASINGTHEVALUEOFTHEPROMOTIONFUNDKEYWORDSAGING,URBANANDRURALRESIDENTSINTHEBASICOLDAGEINSURANCE,BREAKEVEN上海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实施过程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张爱卿1511111181绪论11研究背景目前,我国已经进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新阶段,居民消费逐步提升,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现象也越发严重,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完善与否己经成为了社会普遍关注的一个问题。如图11所示,我国在2002年65岁及以上人口就占总人口的73,到了2013年,这一比例上升为967。最新的国际标准将准线定在了65岁以上老人达到人口总数的7。这表明中国早已进入了老龄化社会,且呈现出逐年加重的趋势。因此老图11中国20022013年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变化1年人的养老问题成为了中国社会保障现阶段必须解决的一个严峻考验。除了年龄结构的改变以外,我国城乡人口比例也在发生变化,如图12所示,我国在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中,通过调查发现,居住在城镇的人口从2000年的458亿120022013年国家统计年鉴图12中国20042013年的城镇和乡村人口结构变化2人,增长到了666亿人,而居住在乡村的人口从2000年的674亿人,降低到了2010年的807亿人,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下降了接近14,而其中导致农村人口比例逐年下降的原因主要是城镇化和工业化进程中农村人口户籍农转非的变更。但这并不意味着这一部分农村人口被纳入了社会保障范围内,相反由于失地等原因使这部分人口更多的处于无保障状态。因此自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中国在建立以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体系的进程上加快了脚步,并且持续的扩大该体系的覆盖范围,这标志着我国养老保障体系的日趋完善。但由于长期实行城乡有别的户籍制度,中国一直以来的养老保险制度都主要集中在拥有城镇户口的城镇居民和企业职工等人群而遗漏了广大居住在农村的非城镇人口。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国现行推出了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这一制度的出现在某种程度上解决了农村居民的一部分养老保险问题,但是长期困扰我国城乡的“二元分割”结构依然存在,也亟需解决。所以针对这一问题,2014年2月7日,我国合并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建立城乡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这一举措和制度的实施,标志着在老龄化困境越发严峻的当下,我国在期望养老保障在制度上打破“二元分割”的城乡结构,同样的,这也意味着我国开始进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新征程。总而言之,日益增长的人口总量以及老龄化速度、持续增加的城镇中未被纳入社保体系的无业人口和农村失地人口共同组成了目前中国城乡养老保险制度的综合环境。220042013年国家统计年鉴上海作为一座国家化大都市,是全国最早迈入老龄化的城市之一。如表11及图13所示,截止至2004年底,上海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数为2608万人,占总户籍人口的208这意味着上海市的老龄化程度进一步提高。到2010年底,上海60岁以上老年人口数进一步增长为331万人。随着上海市人口总数增长,老年人口规模扩大,上海的老年抚养比3正不断提高。这意味着上海的养老负担越来越重,如何处理好养老问题成了上海市如今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表11上海市20042013年人口结构4年份17岁及以下1834岁3559岁60岁及以上合计(万人)2004年1703172604526081352392005年161073234760935266371360262006年154073288660954275621368082007年1499533408608286831378862008年147148333607176072503300572413910432009年1461133712601763157140072010年1461368336028599133133102231412322011年147173309759346347761419362012年15071623236296585263367323114269322013年153503631337735778348387623414323393老年抚养比65岁人口/1564岁人100420042013年上海统计年鉴02004006008001000120014001600合计(万人)17岁及以下1834岁3559岁60岁及以上图13上海市20042013年人口及结构及变化512研究目的本文选取了上海市中心城区长宁区及郊区金山区为调研地点,了解该制度实施的具体情况。从筹资模式、支付方式、管理流程等入手,通过与国内外其它养老保险制度进行比较,找出该制度在实际运行中所存在的问题和漏洞,为该制度的完善提出对策建议,从达到完善、健全、规范现有的养老保险制度的目的,最终更好的实现全民范围的老有所养,老有所依。13研究意义131理论意义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一直是中国社会保障体系中最核心、最关键的组成部分,能否为城乡居民提供可靠的养老保险,直接关系着我国经济的协调发展,社会的和谐稳定。而新起步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是中国第一个针对城乡人口的养老保险制度,对解决中国养老问题城乡二元化和城乡制度整合的过程中担当的意义重大。因此,本论文为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研究提供了经验,对完善该制度具有理论意义。132现实意义1)通过从筹资模式、支付水平、基金管理等角度收集数据进行分析,全面分析该制度在上海的实施现状,并进行总结,深入地探讨该制度的可持续性和可推广性,为完善该制度提出建议对策。520042013年国家统计年鉴2)在国内外的经验基础上,根据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结合地方财政支持分析,提出改进的方向。通过建立收支模型,说明其实施的可行性,为推进上海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发展提供考虑角度。3)本文研究上海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问题,主要为了满足老年人的养老需求,减少老年人的生活困难。这不仅有利于上海城乡养老保险的统筹发展,更利于上海市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14研究方法本文拟用的研究方法有文献研究法、实地调查法等。通过对国内外的相关文献资料的查阅,进行前期的文献蹄选、归纳,并且要客观、全面地把握最新的研究资料。通过分析我国城乡养老保险的发展状态并结合上海市长宁区仙霞新村街道及金山区石化街道的实际情况,从城乡基本养老保险的实际运行情况入手,以参保数据、调查问卷、政策分析、居民反馈等多条渠道进行分析、研究。在仙霞新村街道和石化街道通过发放调查问卷等形式进行实地调研,从而了解人们对这一制度的了解情况及要求。同时总结在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与解决途径,找出进一步完善该制度的途径和方法。最后,通过综合分析各方面数据、资料,使其在城乡一体化进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141文献研究法文献研究,就是通过对文献进行收集、阅读、整理并借此对自己所研究的内容有直观全面的了解。本论文的研究需要知道养老保险制度在国内外的历史发展以及业内专家学者对此进行的研究分析,同时对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这一制度的由来有一个全面的了解,这有助于为本论文在后续研究中提供理论依据,而文献研究通常可以通过对古今中外文献进行调查,所以在本论文中采取了文献研究法进行调查。142实地调查法实地调研,就是通过抽样调查,得到自己需要的各种数据。本论文的研究需要了解上海城乡居民对上海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这一制度的了解程度以及这一制度在上海实施过程中的具体效果,这其中包括居民对缴费档次所对应的政府补贴是否满意;老年人领取的养老金能否保障其基本生活等有一个清晰的认识。这有助于为本论文在后续研究中提供数据支持,所以在本论文中,也采取了实地调查法来进行调查。15研究思路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理论基础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历史发展典型模式制度情况上海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实施现状存在问题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本框架制度可行性分析筹资模式基金管理收入测算支出测算财政能力完善上海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对策建议给付方式图14技术路线本文从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理论基础出发,通过阅读文献,以德国、英国、日本等国外的养老保险模式和国内东莞、太仓、成都等典型模式地区为基础,了解该制度的历史发展。进而通过上海实施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找出该制度在上海实施过程中存在的瓶颈问题。从筹资方式、给付水平、基金管理等方面,构建新框架,同时对建立的收入、支出模型以及收支均衡性模型进行可行性分析,证明方案可行。最终为完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提出对策建议。16研究现状笔者通过在中国知网上查找了与城乡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相关的一百多篇文献,对其中的三十多篇文献进行了深入阅读,并且对其中十篇具有高相关度的文献进行了研读,找出了业内专家学者对于养老保险城乡一体化的研究现状。但是目前,国内对于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这一制度的研究还不多,大多数的研究依旧集中在城乡统筹养老保险制度中。过去二元结构的城乡养老保险制度在农村和城市有很大的区别,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养老保险制度必然会迈入城乡一体化的进程中。而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则是政府出台的,为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做到城乡居民共同参与,平等对待的养老保险制度。现阶段的文献研究主要集中在建立养老保险城乡一体化制度的必要性以及可行性、障碍以及制度设计,定性研究较多,反而对于新出台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没有做多深入的研究,对该制度建立以来的在城乡实施的具体情况、取得了何种效果、存在着哪种问题以及该去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等均没有取得很好的研究成果。17论文的创新之处第一,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是一种新型制度,同时上海市也是第一次实施这一制度,对于该政策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在这之前仅有少数界内的专家学者做过调查研究,因此本文对上海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实施过程中的瓶颈问题以及对策研究具有创新性。第二,在具体对策研究上,以上海市城市长宁区仙霞新村街道及金山区石化街道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实际实施情况为切入点,结合上海市老年人的养老情况调研,通过分析目前城乡养老保障的供给差与可持续发展等问题,来提出具体的对策建议,更加有针对性和说服力。2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发展与现状分析21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概念211养老保险我国五大社会保险险种中,养老保险是最重要的一种,是我国跟据相关的法律法规,为帮助那些年老丧失劳动能力的劳者而建立的一种保障其生活的社会保险制度。212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6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人员是16周岁以上的城镇非从业居民。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的资金来源有两类,个人缴费,以及政府给予的补贴,这两者之间互相挂钩。同时养老金也分为两个部分,其一为个人账户养老金,另一部分为基础养老金。213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7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是为了保障农村居民而建立的。养老待遇分别由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是我国社会保险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新农保与老农保不同,采取的是个人缴费、集体补助和政府补贴三者相结合的模式。214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8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坚持和完善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完善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相结合的待遇支付政策,强调缴费越多、补贴越多,城乡平等的激励机制,鼓励除城镇职工外的全体居民参与。22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历史发展在1951年,我国的养老保险开始起步,在经过了60多年的发展后,最终形成了如图21所示的以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机关事业单位离退休金制度、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和农民工养老保险制度为主体的养6国务院关于开展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国发201118号7国务院决定于2009年起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国发200932号8国务院关于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意见国发20148号我国养老保险制度体系城镇农村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农民工社会养老保险图21城乡二元结构下的养老保险体系老保险体系,实现了养老保险制度全覆盖。从图22可以知道,截止至2011年末,我国的养老保险覆盖率实现了快速增长,全国养老保险参保人数合计达6亿人,其中城镇参保人数达284亿人,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参保人数达到326亿人。图22养老保险参保人数(万人)9920042013年国家统计年鉴然而,因为我国的城乡二元社会结构,导致了我国养老保险体系城乡之间有着明显的差异。从表21知,城镇养老保险各方面都要优于农村养老保险,这也就导致了城乡居民之间养老保险水平差距越来越大。表21我国城乡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差异城镇农村保险制度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机关事业单位退休金制度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农民工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方式强制强制自愿自愿自愿参保对象城镇职工公务员、事业单位职工城镇非从业人员农民工农村16岁以上居民筹资模式现收现付完全积累现收现付完全积累完全积累完全积累资金来源企业、个人、政府政府财政个人、政府补贴个人和单位缴费为主个人、集体、政府缴费模式缴费确定型待遇确定型缴费确定型缴费确定型缴费确定型缴费及政府补贴方式工资比例制基数上年职工月平均工资比例个人8、企业20财政个人不缴费完全由财政负担定额制10个档次,100至1000之间政府补贴每人每年35元基础养老金每人55元/月因地而异定额制5个档次,100至500之间政府补贴每人每年35元基础养老金每人每月55元统筹层次省国家市与市县给付水平养老金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退休前工资的一定比例养老金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因地而异养老金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基础上年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2累计缴费年限含视同缴费年限1个人账户个人账户总额计发月数基础55元个人账户个人账户总额139基础55元个人账户个人账户总额139为结束我国目前呈现巨大差异的城乡二元社会养老保险,我国急需建立一种覆盖全社会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使城乡居民享受到公平的待遇。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的实施,进一步整合了我国养老保险制度。城乡一体化养老保险制度体系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个体户灵活就业人员公务员城镇无业或就业不稳定居民公务员养老保险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各类企业职工农村农民农民工灵活就业人员被征地农民图23城乡一体化的养老保险体系3国内外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比较31国外典型国家311日本概况1941年,日本以男性劳动者为参保对象制订了劳动者年金保险法,并且在1944年将参保范围扩大到了女性劳动者。在此之后,日本还先后针对一些行业建立了互助会性质的养老保险体系。1961年,国民年金法的实施,使得农民、自营业者等在内的全体公民都得以参与,最终确立了“国民皆保险”的社会养老保障制度。1962年至1975年,日本将主要目标放在提高养老保险的待遇水平。而在1980年至今的快速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日本政府着力提高社会养老保险覆盖面,1985年确立了专职家庭主妇的年金权利,1989年强制性要求学生加入国民年金。劳动者年金保险法1941年保障对象企业男性劳动者后生年金保险1944年保障对象企业职员和女性劳动者第一阶段19411961年国民年金法1961年保障对象全体公民第二阶段19621975年提高养老保险待遇水平第三阶段1980年至今确立了专职家庭主妇的年金权利1985年强制性要求学生加入国民年金1989年“全民皆保险”图31日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发展同时,日本社会养老体系一体化具有法律强制性特征。社会养老保障涉及到全体国民,是最基本的国计民生,为了保障这种基本的国民民生,日本往往通过权威性的法律意志来推动。日本覆盖城乡一体化的改革都是在法律程序下完成的,从最早的劳动者年金保险法(1941年)到具有标志性意义的国民年金法(1961年),都是通过法律确定了参加对象、缴费形式等。特别是在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改革中,全部都是通过修订法律的形式来完成的。并且日本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在统一平台的基础上也有着差异性的特征。原本日本的国民年金体系是相互独立、各自运行的,碎片化特征比较明显,主要分为厚生年金、共济年金和自雇者年金。但是考虑到基本公平性和养老金财政的可调剂性,1985年,日本政府建立了一个各行业和各劳动者群体共享的基础年金部分,在2010年更是明确提出建立一个统一的国民年金。在建立统一国民年金平台基础上,日本的厚生年金(针对工薪阶层)和共济年金(针对公务员)等则与职业和收入直接挂钩,体现出不同劳动者职业与收入的差异。这种基础国民年金一致,而在其他层次根据收入与职业关联既保证了基本公平性,又体现出了养老金缴费与收益的激励相容性。日本养老保险一体化过程中公共财政的支持力度是呈上升趋势的。日本早期实行生产主义社会福利模式,企业社会保障和家庭保障在养老问题中发挥中心作用。随着人口老龄化加深、家庭结构转变以及企业重组的需要,政府的责任逐渐上升,公共养老支出趋于增长。日本80年代的改革确立了国民年金三分之一由公共财政出资的制度,到2004年,日本政府将国民年金财政资助力度提高到二分之一,借以降低民众公共年金的负担,这些措施导致日本公共养老的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从80年代的3左右上升到目前超过9,为日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实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总体来说,日本政府釆取立法为先的模式,这种模式为日本的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312德国概况在十九世纪末的德国,俾斯麦分别在1883、1884和1889年制定了医疗保险法、意外事故保险法和伤残和老年保险法。现行的养老保险是在1991年制定的。在1972年,德国将养老保险的保障人群扩大到全体公民,同时这次改革也使得养老金待遇与工资水平挂钩。过去三支柱模型现在三层次模型法定养老保险企业补充养老保险个人自愿养老保险第三层次个人自愿养老保险第二层次享受政府税收优惠政策的补充养老保险1企业补充养老保险2里斯特养老金第一层次享受政府税收优惠政策的基本养老保险1法定养老保险2农民养老保险3特定职业养老保险图32“三支柱”与“三层次”在2005年之前,德国的养老保险都是“三支柱模式”,分别为国家强制国民参与的法定养老保险、商业保险性质的企业补充养老保险、个人自愿养老保险。但是由于在实际的实施过程中第一支柱承担了过多的养老保障责任,在人口老龄化逐渐严重的当下,这种现象是的该模式再也难以实现其应有的作用。因此在1992年,德国开始对养老保险进行改革。通过2001年和2004年两次重大改革后,德国的养老保险模式成功转化为“三层次模式”,并且一直沿用至今。313英国概况1590年,英国建立了英国历史上第一个积累型职业养老金计划。而到了十七至十八世纪,其覆盖面扩展到了其他公共服务部门。1908年8月1日,英国正式建立了国家养老金制度。1925年8月,英国政府颁布了寡妇、孤儿和老年人纳款性养老金法案,该方案的颁布标志着缴费养老金制度的确立。此后,英国分别在1945、1948年颁布实施国民保险法和国民救助法及国民保健法。1997年,英国政府建立国家第二基本养老金制度,这一项制度主要是为保障贫困者基本生活。此时的英国,养老保险制度同同样为三支柱模式,分别为第一支柱“国家基本养老金计划”和“最低收入保障制度”;第二支柱由多种收入关联养老金计划组成;第三支柱是指自愿补充供款型、自主自愿补充养老金计划以及其他私人保险单年金、寿险。第三支柱自愿第二支柱法定第一支柱法定自愿补充缴费职业养老金国家基本养老金其他私人保险单(年金、寿险)自主自愿缴费个人养老金最低收入保障金国家收入关联金协议进入协议退出图33英国养老保险体系总体来说,英国的社会保障体系中,没有专门针对农民设立的独立险种,而是笼统地将其并为雇佣劳动者中,统一参加国家基本养老金,公平的对待每一个公民。32国内典型模式321东莞模式东莞市在城乡社会养老保险一体化构建中采取“循序渐进,逐步并轨”的方式,以期在短时期内实现了养老保险城乡一体化。东莞的养老保险城乡一体化起步于2000年11月,它对于农民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做了规定,参保对象为未参加职工养老保险的本地农居民,筹资模式为个人账户与社会统筹相结合。在2006年7月,东莞开始全面推进制度并轨。同时,在保费缴纳上,经过调整,使得并轨后的缴费基数为本市职工最低工资标准。可见东莞市在制度并轨的进程中,主要有下几个特点一、摒弃户籍限差异,全面实现覆盖。二、坚持城乡一体,促进制度统一。东莞市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一直以一体化为发展方向,。农保自建立起就一直与城保保持一致的模式,并且在同时就设计了逐步并轨的方案,因此,东莞市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完成了城保与农保的并轨。三、坚持创新、适应变化。东莞的社会养老保险制是在创新和适应中不断发展的。东莞根据自身特点,发展出了以“一体化”为特色的东莞模式,并且不断通过政策创新来适应变化。322太仓模式太仓在全省较早地取消了农业和非农业的限制,积极鼓励农民加入城镇社会保险制度,把附在户口上的社会福利和身份差异进行了剥离,使户籍、身份不再成为农民在城市定居、工作的障碍。太仓市社会保障制度城乡一体化就是在“城乡有别,相互衔接”的基础上逐步向“统一整体”的过度的。主要举措为第一,在农村养老保险方面,加大政府的财政补贴。第二,将重点放在养老保险的制度衔接上。323成都模式成都市政府在2009年底颁布了成都市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试行办法,这标志着成都市城乡分割的养老保险制度已破除。与之前的保险制度相比,新颁布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具有以下特点农村居民设立了5个缴费档次,城镇居民设立2个缴费档次。缴费基数的降低,可以让那些经济基础较差的人员进行参保。成都市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实行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制度;个人账户的记账规模为8,个人另外缴纳的2进入统筹基金,政府补贴的2也进入统筹基金。33国内外制度比较及经验总结本论文通过对国外推进养老保险城乡一体化,达到养老保险全覆盖的过程以及国内在关于推行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借此打破城乡二元结构经验的研究,发现西方国家由于制度原因,并未明显的区分城乡的差别。由于经济以及制度的差异,西方国家在很早之前就已经达到了养老保险全面覆盖。而对于养老保险制度,西方国家往往是一视同仁的。无论是城镇企业职工,城镇居民还是农村居民,他们参与的都是一个共同的,由国家推行的的养老保险。这样的好处在于整个国家推行一个制度,便于国家在宏观层面上对于本国的养老保险情况有一个全面清晰的认识和把握。而西方国家往往在基础养老保险之上还设有许多其他的养老保险,这些养老保险大多数可以让人们自由选择参保与否。西方国家的这种做法可以尽可能地达到“多层次,广覆盖”的效果。与国外相比,国内在推行城乡养老保险制度的过程中就显得越发困难了。由于我国的养老保险在开始实施就呈现明显的城乡差异城镇人员与农村人员分别参与两种完全不同的制度,并且城镇职工与城镇居民的养老保险各方面都优于农村养老保险。这就导致了我国全面推行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决心。表31东莞、太仓、成都的城乡养老保险模式对比参保对象缴费标准养老金待遇东莞年满16周岁的农村居民和城镇非从业居民缴费标准为每年120元至3600元十个档次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基础养老金每人每月65元个人账户养老金个人账户储存额除以发放月数太仓年满16周岁城乡非从业居民缴费基数为当年度参加企业职工养老保险的最低缴费基数,缴费比例设定7、9、11三个档次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基础养老金每月160元个人账户个人账户累计储存额除以120成都年满16周岁的农村居民和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覆盖范围以外的城镇居民农村居民10费率,上一年度全省在岗职工平均工资的10至505个档次为缴费基数。城镇居民12费率,上一年度全省在岗职工平均工资的40或50为缴费基数。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基础养老金个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与累计缴费年限数乘积的1个人账户养老金本人账户累计储蓄额除以发放月数试行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无论是东莞的“循序渐进,逐步并轨”,还是太仓的“三位一体”模式,亦或是成都的“统一制度”模式,都为我国其他城市推行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提供了经验。相比较于这些城市,上海直到2014年才开始推行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因此,在推行过程中,上海可以充分借鉴国内外的经验,减少在推行过程可能会产生的问题。所以笔者通过研究认为,上海在推行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过程中应当采用的是阶梯式推进第一阶段在上海推行的养老保险制度分别为城镇社会保险、农村社会保险、小城镇社会保险、综合保险。第二阶段主要推行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城镇居民养老保险以及新型农村养老保险。第三阶段上海全面实行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此时上海基本完成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养老保险一体化的目的。4上海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实施的调研分析41调研地点概况411调研地点选取从表41中可以看出,金山区以及长宁区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占整个区总人口的256和2643,与全市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全市人口比例的2706较为接近,可以较好地代表全市老年人口结构情况。同时在上海市的18个区县中,长宁区与金山区的各项数据排名在上海市的城郊区都是比较均衡的,所以本文认为以长宁区及金山区为试点进行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研究基本可以代表这项保险制度在上海市的运行情况。又结合实际工作情况选取了上海市长宁区仙霞新村街道和金山区石化街道作为这次研究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实施相关研究的试点。表41上海市2013年各区县人口结构图10地区合计17岁及以下(万人)1834岁(万人3559岁(万人)60岁及以上(万人)60岁及以上占总人口数()全市143234153503133857783387622706浦东新区28379336162031154472722562黄浦区89778352005353326052902徐汇区917010432123345725472778长宁区62505911681232616522643102013年上海市统计年鉴静安区296130861711309063060普陀区88588621852357825662897闸北区68436481494276619342826虹口区78747241688313123312960杨浦区108959792693423129922680闵行区1019713362217406625782528宝山区919710131935379824512665嘉定区57616441164234416102795金山区51705571016227113252563松江区59547361397240914112370青浦区4674517951202311842533奉贤区52535951021226813692606崇明县68216021280291120282973412调研设计在针对上海市长宁区仙霞新村街道和金山区石化街道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开展研究的过程中,以自愿为原则,对街道内的居民进行了以调查问卷为主的调研,分别派发调查问卷,对被调查居民的年龄构成、收入差异、文化水平等基本情况进行数据了解、整合、统计。调查问卷包含内容见附录。根据调查研究显示1)被调查者的个人情况(1)性别分布此次在长宁区仙霞新村街道及金山区石化街道共调查问卷100份,其中被查的男性与女性分别为55人以及45人,占总调查人数的55和45。图41霞新村街道及石化街道调查男人比例根据表41可以知道,上海市在2010年的第六次人口普查中,男性人口与女性人口分别为1185,49万人和11164万人,占总人口的515和485。所以本次调研中,被选调查者的男女比例基本符合上海市的男女比例情况。表42上海市人口普查男女人口数指标第一次普查(1953年)第二次普查(1964年)第三次普查(1982年)第四次普查(1990年)第五次普查(2000年)第六次普查(2010年)男3319653690591006806184303118549女2884854474594976535879775111643(2)年龄结构参与调研的100人中,年龄在16至30岁之间的有30人,占总人数的30;年龄在31至60岁之间的有50人,占总人数的50;年龄在61至80岁之间的有16人,占总人数的16,;年龄在81岁及以上的有4人,占总人数的4。从前面的表11中可以得知2013年上海市的人口结构,其中34岁以下的人口约为467万人,约占人口的32;35至59岁的人口约为578万人,约占总人口的401;60岁及以上的人口约为388万人,约占总人口的27。所以本次调研中,被选调查者的年龄结构基本符合上海市的年龄结构。图42被调查者年龄分布(3)婚姻状况参与调研的100人中,已经结婚的有92人,占总人数的92,其中有6人已经丧偶或离异,占总人数的6;未婚的有8人,占总人数的8。图43被调查者的婚姻状况(4)户籍情况参与调研的100人中,拥有城市户籍的有58人,占总人数的58;拥有农村户籍的有42人,占总人数的42。图44被调查者的户籍情况(5)文化程度参与调研的100人中,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的有16人,占总人数的16;初中文化程度的有10人,占总人数的10;中专及高中文化程度的有26人,占总人数的26;大专及本科文化程度的有40人,占总人数的40;研究生及以上文化程度的有8人,占总人数的8。图45被调查者的文化程度同时通过分析得出图46,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的被调查者中有14人为农村户籍,仅有2人是城市户籍;初中文化程度的被调查者中有6人是农村户籍,4人是城市户籍;中专及高中文化程度的被调查者中有8人为农村户籍,18人是城市户籍;大专及本科文化程度的被调查者中农村及城市户籍的人数分别为12人和28人;研究生及以上文化程度的被调查者中有1人为农村户籍,7人为城市户籍。通过比较不难发现,农村户籍的被调查者文化程度相较于城市户籍的被调查者普遍偏低。图46城市与农村户籍文化程度比较(6)退休与否参与调研的100人中,未退休的有76人,占总人数的76,其中参与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的有68人,占未退休人数的895,未参与的有8人,占未退休人数的105;已经退休的有24人,占总人数的24,其中参与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的有16人,占退休人数的667,未参与的有8人,占未退休人数的333。图47被调查者的退休情况经过调查研究还发现,被调查者中未退休的参与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的城市户籍的人数有52人,占未退休参与人数的765,参与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的农村户籍的人数有16人,占未退休参与人数的235;被调查者中未退休的未参与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的城市户籍的人数有1人,占未退休未参与人数的125,参与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的农村户籍的人数有7人,占未退休未参与人数的875;调查者中已退休的参与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的城市户籍的人数有14人,占已退休参与人数的87,参与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的农村户籍的人数有2人,占已退休参与人数的125;调查者中已退休的未参与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的城市户籍的人数有1人,占已退休未参与人数的125,未参与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的农村户籍人数有7人,占与退休未参与人数的875。根据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农村户籍的被调查者无论是否退休,他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都比城市户籍的被调查者低。图48城市与农村户籍参与的情况比较2)对于未退休的居民,主要了解以下情况(1)职业种类及收入情况参与调研的未退休的76人中,是农民的有11人,占未退休总人数的145;个体经营者有16人了,占未退休总人数的211;企业职工有38人,占被未退休总人数的50;待业的有4人,占未退休总人数的53;选择其它的被调查者也有7人,占未退休总人数的92。图49被调查者的职业种类收入方面,在本次参与调研的未退休的76人中,收入在2000元以下的有12人,占被调查者总数的158;收入在2001至5000元之间的有33人,占被调查者总数的434;收入在5001至8000元之间的有23人,占被调查者总数的303;收入在8001元以上的有8人,占被调查者总数的105。图410被调查者的收入情况通过与户籍情况(图44)进行综合分析,可以发现农民的11人中全部是农村户籍;个体经营者的16人中,有12人是城市户籍,4人是农村户籍;企业职工38人中,是城市户籍的有22人,农村户籍的有16人;待业的有4人,城市户籍被调查者有1人,农村户籍的有3人;选择其它选项的被调查者有7人,其中城市户籍的为6人,农村户籍的是1人。图411城市与农村户籍的职业种类比较另外,通过与收入情况(图410)进行分析,可以看到收入在2000元以下有10人是农民,2人为待业;收入在2001至5000元之间的有1人是农民,6人是个体经营者,18人是企业职工,2人为待业,6人选择了其它;收入在5001至8000元之间的有5人为个体经营者,17人为企业职工,1人选择了其它;收入在8001元以上的有5人是个体经营者,3人是企业职工。从这可以发现,农民的收入普遍偏低,而企业职工的收入大部分在3000元至8000元之间。图412各职业收入情况(2)对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了解情况以及从何了解参与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的76人中,对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非常了解的有9人,占被调查者总人数的118;比较了解的人数有21人,占被调查者总人数的276;了解较少的人数有29人,占被调查者总人数的382;对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不了解的人数有17人,占被调查者总人数的224。图413对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了解情况了解途径方面,通过广播电视报纸网络了解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的有49人,占总被调查者人数的645,是大多数人了解这一制度的主要途径;通过当地政府村干部宣传了解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的人数有12人,占总被调查者人数的158;通过邻居家人宣传了解的有3人,占被调查者总人数的39;通过其他方式了解的有12人,占被调查者总人数的158。图414被调查者了解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的途径(3)最希望的养老方式未退休的76人中,选择希望子女赡养的养老方式的共有37人,占被调查者总人数的487;希望以自我储蓄方式养老的7人,占被调查者总人数的92;选择以购买商业保险养老的仅有1人,占被调查者总人数的13;选择社会保险养老的有30人,占总人数的395;有1人选择通过其他方式养老,占被调查者总人数的13图415被调查者希望的养老方式另外通过与户籍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可以看出选择通过子女赡养的养老方式的城市户籍人数有14人,占城市户籍总人数的341,农村户籍人数有23人,占农村户籍人数的657;选择自我储蓄养老的城市户籍人数有6人,占城市户籍总人数的146,农村户籍人数有1人,占农村户籍总人数的29;选择购买商业保险的仅有1人,为城市户籍;选择参与社会保险的城市户籍人数有19人,占城市户籍总人数的463,农村户籍人数有11人,占农村户籍总人数的314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