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行业标准LBT绿色旅游景区GREENTOURISTATTRACTION征求意见稿前言本规范规定了绿色旅游景区管理和服务的一般概念、管理和服务要求,以及相关技术规范。本规范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制起草。本标准的附录A为规范性附录。本规范为首次发布。本规范由国家旅游局提出。本规范起草单位为国家旅游局、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本规范由国家旅游局解释。本规范主要起草人引言我国旅游景区生态优良,人文资源丰富,时优质的景观资源,珍惜的自然生态系统,珍贵历史文化资源,具有不可替代的景观美学价值,生态价值和文化价值。本标准是各类旅游景区实施绿色管理的规范,旨在旅游景区引入国际先进管理理念,推行绿色管理和服务,提高旅游景区管理水平,保护生态环境,实现节能减排,提升旅游行业产业内在素质。本标准在制定过程中,借鉴了国内外有关绿色景区的资料和技术规程,并直接引用了部分国家标准或标准条文。绿色旅游景区1范围本规范规定了旅游景区实施绿色管理和服务的规范要求,技术指标和认证标准。本规范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各类旅游景区的管理和服务。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GB30951996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61993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838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5749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8978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9663旅游业卫生标准GB9664文化娱乐场所卫生标准GB9667游泳场卫生标准GB16153饭馆(餐厅)卫生标准GB/T1000112000标志用公共信息图形符号第一部分通用符号(GB/T100012000,NEQISO70011990)GB/T15971导游服务质量GB/T167671997游乐园(场)安全和服务质量GB/T17775旅游区(点)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GB/T50378绿色建筑评价标准LB/T0072006绿色旅游饭店3术语和定义本标准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包括引导语,术语,条目,英文对应词)31绿色旅游景区(GREENSCENICAREA)指以可持续发展和循环经济为经营理念,以绿色设计为标准,以清洁生产为内容,以倡导绿色消费为标准的管理和服务体系;景区在为游客提供高质量旅游产品和服务的同时,最大限度地降低资源和环境的消耗,减少各类废弃物的产生,实现资源的高效和循环使用。清洁生产(CLEANERPRODUCTION)将循环经济理念应用于旅游景区的建设、管理和服务中,在达到国家和地方关于污染排放标准的基础上,在景区的建设方面采用绿色材料;在资源和能源利用、污染物产生、废物回收利用和环境质量方面采用绿色技术。312绿色消费(GREENCONSUMPTION)旅游者在进行旅游消费过程中注重对生态环境、历史文化的保护,自觉保护动植物、历史文化资源;注重对垃圾的处置,不造成环境污染;注重节约利用资源和能源。313绿色管理将环境保护的观念融于旅游景区的经营管理之中,积极采用新的环境技术和工艺,减少或消除有景区有害废弃物的排放;对旅游者、员工进行绿色宣传,建立绿色景区的企业文化。314绿色服务(GREENSERVICE)实施景区的绿色营销,推行绿色旅游产品;在服务过程中使用环保型的设施、设备、用具;积极创建绿色饭店,提供安全、高效、节点的绿色能源。315绿色旅游旅游活动以不对自然环境造成破坏,并将环境教育功能融入旅游活动中的旅游方式,包括徒步旅游、探险旅游、科普旅游等。4总则41目标为旅游景区的生态化管理提供技术规范,并为全国创建绿色旅游景区提供科学的、可操作的评估标准。促进管理水平的提高,保护生态环境,实现节能减排,提升旅游业产业发展内在素质,走可持续发展之路。42原则421节能减排,低碳发展原则以循环经济为理念,将绿色设计、清洁生产、节能管理、环境管理、绿色管理等概念引入景区管理中,将旅游景区清洁生产、旅游资源综合利用、旅游产品的生态设计和旅游者的可持续消费融为一体,使得景区在为游客提供高质量的旅游展品和服务的同时,最大限度地降低资源和环境的消耗,减少各类废弃物的产生,实现景区资源的高效和循环利用。422重视保护,可持续发展原则实现景区环境标准化管理,强调对景区自然、人文资源的保护。在可持续发展基本原则的指导下,通过建立有效的环境管理方法及监督机制,提升景区的管理与开发水平,实现旅游目的地资源和环境质量的维护与满足游客需求能力之间的均衡。423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兼顾原则以旅游景区的可持续发展为根本出发点,坚持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近期利益与长期利益的统一,局部利益和全局利益的兼顾,而保证绿色旅游景区在资源统筹、设施配置、空间布局方面的合理运作。5基本要求51旅游资源保护511自然资源保护采用科学手段和先进设施保护景区的自然资源,有效预防自然和认为因素对有价值的自然资源的破坏,保持自然资源原生性和完整性。512历史文化资源保护保护景区的历史建筑资源,景区建设不对历史建筑造成破坏;保护景区原有居民聚落的特色文化,包括民族服饰,语言、习俗、地方文艺等,进行保护性利用。52景区生态安全521生态系统保护5211保护生态系统安全,不在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缓冲区进行旅游开发;5212保持生态系统本土性,景区内禁止或慎用引进可能威胁当地物种生存的动植物。5213保护生物多样性,景区应有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管理计划,将生物多样性纳入检测内容。5214保护景区内物种生存环境,保护景区植被、地貌、水系,并可通过绿化设计等方式扩大适宜物种生存的环境;应对野生动物繁殖地、栖息地,采取严格的保护措施,如设立隔离区和缓冲区,设置野生动物迁徙通道。522珍惜植物保护5221景区内不销售已列入国家保护植物为原料的土特产品、工艺品和食品;不提供已列入国家保护植物为饮料的餐饮;5222景区内不提供危害列入国家保护植物生存的旅游活动,如珍惜植物采摘,野生药材采摘等;5223旅游设施建设和旅游活动开展应选址和布局在珍惜植物分布区外。523野生动物保护5231景区内不销售以野生动物为原料的土特产品、工艺品和食品;5232景区内不提供以野生动物为饮料的餐饮;5233景区内旅游活动项目应不涉及捕杀或危害野生动物的内容。5234旅游建设设施及活动应避免危害或阻碍野生动物生存、迁徙及繁殖。524容量控制5241根据景区的环境承载和游客心里承受能力,确定景区的极限容量和合理容量,设定景区日接待游客上限。5242建立景区游客容量控制体系,动态控制游客流量,制定有效防止景区超载的预案。525环境认证旅游建设项目通过环境影响评价。6规划与建设管理61规划611旅游景区有环境保护规划。612旅游建设项目应选址合理,尽量不改变原有地形、地物、植被和水体;尽量减少山石开挖量;不对原有景观造成破坏。613明确了解当地历史与文化价值,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保护。614建筑设计和设备应采用绿色建筑材料,注重建筑物本身的节能、节耗。615在景区的建设、施工和设施维护过程中,对周边环境采取保护措施。616旅游景区内无违章建筑,周边建筑与景观格调相协调。62旅游项目建设621没有高耗水、高耗能、占用大量土地资源的项目。622旅游建设项目不会对生态环境造成显著的破坏,旅游活动设计以生态旅游为主。63旅游交通建设631景区道路、停车场等尽量采用透水、环保的生态道路和生态停车场。旅游码头布局合理,不对水体环境造成破坏。632景区道路施工中尽量减少对生态环境产生的影响,如山体边坡的开挖,对植物群落的破坏等。对因道路建设而破坏的山体,植物群落采取生态恢复工程。633景区道路穿越生态敏感地带和野生动物活动区,要采用有效的保护措施,如采用离地木栈道或绳道,预留生物通道并设有清楚的通道标识。634景区内交通工具采用清洁能源交通工具,禁止有污染的机动车进入。水上游览采用环保型船舶。64景观绿化641景区内无裸露山体,因景区建设而造成的植被破坏应及时绿化。642景区以种植适应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乡土植物为主,多选用少维护、耐候性强、病虫害少,对人体无害的植物。643尽量采用无公害病虫害防治技术,规范杀虫剂、除草剂、化肥、农药等化学药品的使用,有效避免对土壤和地下水环境的损害。7资源管理71能源管理711采暖设施广泛运用节能技术设施。并根据当地气候和自然资源条件,充分利用太阳能、地热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可再生能源的使用占景区总能耗的比例大于5。712制冷设施采用节能措施,控制室内温度不低于26度。713照明设施实施高效照明改造,室内采用节能灯具。室外有条件的地区使用太阳能照明。72水资源管理721循环用水7211景区设有雨水收集利用系统,采用多种渗透措施增加雨水渗透量。7212景区有中水再生处理设施和中水回用管网,处理和回收利用景区污水。7213人工湖泊、瀑布、渠道等景观用水设有水循环系统,循环使用景观用水,并采取防渗措施。7214游泳池选用技术先进的循环水处理设备。722节水7221推广使用节水设施及技术,各项设施采用节水器具和设备,节水率不低于7。7222宾馆饭店使用节水卫生设备、洗手间和淋浴代替浴缸,景区使用生态厕所及节水型坐便器,供水特别困难的景区可推广使用微生物降解厕所。沿海缺水地区直接利用海水冲厕。7223绿化用水使用回收的中水,或采用滴灌等节水系统。7224道路冲洗等清洁用水采用中水。7225绿化灌溉采取微灌、渗灌、低压管灌等节水高效灌溉方式。73土地资源管理731节约和科学用地,严格控制建设用地规模。732集约化利用土地,发挥用地多种功能。8清洁生产管理81环保管理811景区所采用的各项设施与设备应符合国家相应的环保要求。812使用环保型设备、用品和材料,使用环保型空调、冰箱、冷水机组。82污水处理821水处理达到GB8978污水综合排放标准,景区产生的污水和废水量达到最低水平。822景区污水经过处理后达标排放,不直接向河流等自然环境排放超标废水。823就近处理污水,因地制宜设置治污设施,且以小型化、小水量为主在对自然环境影响不大且污水源相对集中地区,采用集中处理方式。83垃圾处理831景区废弃物减少到最低程度。832景区垃圾进行分类收集,并通过垃圾分类、回收利用和减少垃圾数量等方式进行控制和管理。833固体废弃物处理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84空气质量与环境噪声管理841空气质量达到GB30951996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环境噪声符合GB30961993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842景区内没有造成空气污染的企业。843景区内交通工具为环保型交通工具。9绿色服务91绿色饭店景区内的旅游饭店都应建成绿色旅游饭店,符合绿色旅游饭店LBT0082006的规定。92绿色餐饮921景区内的餐馆符合GBL61531996饭馆餐厅卫生标准的规定,提供安全、健康的绿色食品和餐饮服务。922结合客人消费标准,有针对性地安排餐饮品种和数量,制定符合游客口味和营养需求的菜点,防止原料和成品浪费923提倡主要餐饮企业建立原料采购识别制度,采购自然无污染原料、绿色食品原料,防止采购被污染或腐败变质的原料。有条件的旅游饭店,应建立自己的无污染、无公害原料或绿色食品原料种植基地和饲养场所,对所购原料及其原料的生产基地和生长过程、成本构成进行间接控制,以确保原料质量和经营效益。93绿色购物931实行旅游商品简易包装原则,减少一次性的纸制品或塑料制品的使用。932不销售以濒危物种或受保护物种为原料的旅游商品,不销售含有害于重要文化与遗产保护价值物质的旅游商品。933不以提供野味为招揽,无野生动、植物菜名广告和制品出售。934旅游商品多来自本地区及本旅游区,特色鲜明,且不是国家禁止销售的产品。935购物场所布局合理,建筑与周围环境相协调。936购物场所环境整洁,秩序良好,无兜售、强买强卖现象。94旅游标识941旅游全景图及游客宣传手册中应有介绍景区生态特征及环保要求的相关提示。942各种引导标识设置合理,设计同周围环境相协调,采用生态材料,并对生态敏感地带进行有效引导和标识。943公共信息图形符号设置合理,采用生态材料,突出当地特色,有艺术感和文化气息,符合CBT1000112006的规定。944向游客提供绿色旅游宣传材料,开展绿色消费、绿色旅游教育。95导游服务951导游服务质量达到GBT15991要求。952导游词通俗易懂,且应具有介绍景区自然环境、历史人文特征的科学内容。953导游讲解标准符合旅游景区讲解服务规范标准,并能积极引导游客进行绿色旅游。953积极吸纳和培训当地人员进行导游服务。96游客管理961游客服务中心有向游客宣传景区生态环境特征,历史文化特征的解说系统,并能引导游客观看解说。962能及时跟踪统计景区内游客数量,游客数量超载时,有快速的游客疏导对策。963积极引导游客遵循保护区环境保护要求,有能及时预防游客进入禁止进入的生态保护区,景观保护区等行为发生的监控措施。10制度建设101安全管理1011景区应积极建立辐射全景区的电子监控系统,建立完善的安全保卫制度。1012消防、防盗、救护等设备齐全、完好、有效。1013设有突发事件处理预案,应急处理能力强,事故处理及时、妥当,档案记录准权、齐全。1014能有效监控和禁止景区内滥杀滥捕、滥垦滥伐现象的发生。102卫生管理1021景区环境整沽,无污水、污物,无乱堆、乱放现象,建筑物及各种设施设备无剥落、无污垢,旅游景区内空气清新、无异味。1022食品卫生符合国家行业规定,餐饮服务配备消毒设施,禁止使用对环境造成污染的不可降解的一次性餐具。1023旅游厕所布局合理,数量满足需要,标识醒目,建筑造型与景观协调,具备水冲、通风设备并保持完好或使用面水冲生态厕所。厕所设专人服务,内外整洁,洁具洁净,无污垢、无堵塞。1024景区内垃圾箱布局合理,标识明显,数量满足需要,造型美观、与环境协调。垃圾箱分类设置,垃圾清扫及时,日产日清。103制度建设1031制定和实施保护当地濒危物种、生物多样性、自然水系、植被、景观和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制度和实施方案。1032制定并实施节能、节水、节材与绿化管理和监督制度。1032建立健全有效的旅游质量监管、旅游安全、旅游统计等制度,并定期进行监督检查。1034具有健全的游客投诉机制,投诉处理及时、妥当,档案记录完整。104人员培训1041对企业员工进行职业技能、操守以及行为规范的自主培训。1042建立生态培训教育制度,从业人员培训率达100。1043设置绿色管理培训课程,对管理人员进行景区绿色管理培训。105社区共建1051积极吸纳当地劳动力,景区用工以当地人员为主。1052旅游产品丰富,且以当地生产的旅游产品为主。1053有健全的支持当地基础设施建设、教育培训等反馈当地社会的机制。1054通过宣传、培训等方式,有意识地提高当地人的环保意识。11绿色景区评定111绿色景区评定由国家绿色景区评定机构负责。112绿色景区评定实施细则参照规范性附录A,绿色景区评分细则表。113根据打分细则,将绿色景区分为金叶级和银叶级两个级别;其中金叶级总体得分需达到700分总分800分,银叶级需达到550分。114对申报验收的区域进行资料和文件审核,并经现场考察后提交审核报告现场考察工作,应吸收所在地区的有关部门参与。115对审核合格的区域进行审批,并颁发“绿色旅游景区”称号。116通过评定的景区可以使用“绿色旅游景区”的称号和标志,证书和徽标由国家绿色旅游景区评定机构统一制定、颁发,任何单位或个人未经授权或许可,不得擅自使用。117对授予“绿色旅游景区”称号的景区实施动态管理,定期组织复查。对已获得“绿色旅游景区”称号后,放松管理,致使生态环境质量和旅游服务质量下降,不再符合本标准的区域,评定机构对其提出限期整改要求或取消其称号。绿色公园行动计划演讲人景长顺北京市公园绿地协会秘书长2010年是联合国设立的“国际生物多样性年”主题是“生物多样性就是生命,生物多样性也是我们的生命。”为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的发展战略,推进北京世界城市建设,北京公园应当借“国际生物多样性年”的楔机认真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提升公园建设和管理水平,营造绿色休憩空间。因此特在全市公园行业开展“绿色公园行动计划,创绿色公园典范”的活动。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将公园的建设和管理纳入“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的战略之中,通过数字化管理,达到绿色公园的标准,以提升公园的绿色环境为重点,增强和发挥公园的影响力和发展能力,更好地为市民的宜居生活服务,为游客服务,为北京建设世界城市服务。二、行动目标绿色公园行动计划包括绿色理念、绿色环境、绿色设施和绿色游览四大体系,20项指标一践行绿色理念1、认真贯彻落实1992年6月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的生物多样性公约和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计划、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国家报告,制定生物多样性保护计划。2、提倡低碳理念,建设节约型公园。积极推广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等研究成果,实施自然生态建设,实现生产、建设、管理的低耗能、高效率。3、植物种植提倡多样化、乡土化、复层化,不片面追求大草坪、大广场建设,努力增加单位绿地生物量,争取绿地生态效益最大化。4、运用先进的科技手段建立绿色循环系统,实行垃圾分类。5、为昆虫和鸟类其提供和创造良好的生息环境和条件,不断增加鸟类和昆虫的数量。二营造绿色环境6、按照公园设计规范、北京市公园条例和北京市绿化条例规定,不断提高绿地率水平。7、实行生物防治技术,不使用剧毒或高残留农药提倡多层种植增加乡土植物总量。8、空气质量、大气含菌量和负离子浓度符合国家标准。9、水体质量符合景观娱乐用水水质标准2级标准。10、噪声测定按照国家标准,园内噪声在50DB以内。三建设绿色设施LL、园路及广场的铺装、改造,在注重景观的同时,应充分考虑其集水、透水、透气的功能。12、应用清洁能源和低能耗的环保材料。13、使用滴灌、喷灌等现代技术和节水厕所,建立公园的节水系统。14、建立收集雨水系统。15、禁止在园内焚烧树叶、荒草、垃圾和其他杂物。四提倡绿色游览16、开展以植物景观、绿色环境为主题的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科普宣传和文化展示活动。17、提倡“走进”公园,尽量少开车或不开车,减少碳排放,有条件的公园提供电瓶车游览、建立免费非机动车停车场。18、公园照明应以导览为目的,降低亮度,减少光污染,使用节能灯具,提倡太阳能照明。19、公园内的餐厅、食堂不用一次性筷子,一次性餐具。公园内不提供免费塑料袋。20、公园内除老年人、残疾人、儿童等使用的手摇、手推轮椅车和儿童车外,其它车辆未经允许不得在公园内行驶。三、绿色公园质量监测计算方法共设36个项目。按100分制计分。绿色理念、绿色环境、绿色设施、绿色游览分别为15分,45分,30分,10分。附表1绿色公园评价表一绿色理念15分1、有与公园发展相适应的生物多样性保护计划。3分2、提倡无纸化办公。充分利用高速、大容量、多媒体信息网络和现代化立体通讯技术,实现部门间数据共享和业务协同,以及电子公文的信息化传输,积极推动无纸化办公。3分3、提倡低碳管理,制定节约用电、节约用水、节约用纸等方面的规范指南;加强公务车日常管理,有效降低公务车油品消耗。3分4、应用节约型绿化技术和管理,实施自然生态建设。3分5、提倡落叶归根。园内建有一套完整的绿色循环系统。3分二绿色环境45分绿化质量24分6、绿地率10分公园绿地面积8该项得分取小数点后1位,下同公园总面积7、绿化覆盖率3分公园绿化覆盖面积3该项得分公园总面积8、植物多样性3分以植物种类120为基数,120种为3分;增加1种加01分,减少一种减O1分。9、公园内鸟类达10种以上得2分,每增加1种加01分,每减少1种减01分。10、生防措施3分公园采取生物防治措施的得2分,成果显著的得3分,没有采取或生物防治措施不力的不得分。1L、多层种植率3分公园多层植物种植面积3该项得分公园绿地总面积12、乡土植物覆盖率2分公园乡土植物覆盖面积2该项得分公园绿化覆盖面积乡土植物在本项中特指原产北方的乔木、灌木和地被植物,草种不计算。覆盖面积不能重叠计算。景观质量7分空气质量9分13、根据国家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测量悬浮微粒、二氧化硫、氮氧化物NO、一氧化碳CO、臭氧、铅等6项指标,5项达标2分,4项达标15分,3项达标1分,2项达标05分。14、大气中含菌量测定3分根据1991年12月颁布的国家标准确定的公共场所每立方米空气微生物总数的测定方法和计算公式。A测点选择按大、中、小公园分别选取7、5、3个面积为50M以上的铺装地游人聚集点分别测定,再计算平均值。B计分方法总菌数51000个M,计0分。以1000个为起点,每增加5000个扣1分。15、大气中负离子浓度测定4分A测点选择同上B计分方法负离子浓度3000个C为4分,1000负离子浓度3000为3分,600负离子浓度1000为2分,200负离子浓度600为1分,负离子浓度200为O分。水体质量6分16、水体率3分公园水体面积公园总面积100得数,等于或大于10为5分,每下降1扣05分。17、水体质量测定5分根据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选定色、嗅、漂浮物、透明度、PH值、化学需氧量CODCR、生化需氧量BOD5、总氮、总磷等9项指标测定。8项达标5分,7项达标4分,6项达标3分,5项达标2分。4项达标1分,3项达标05分。A按大、中、小水体分别选取7、5、3个点分别测定,再计算平均值。仅测定夏季。B没有水体的公园,该项计1分。18、噪声测定4分A测点选择仅计白天参照“空气质量测定”的做法。B计分方法35噪声45分贝为4分;45噪声50分贝为3分;50噪声65分贝为2分;65噪声70分贝为0分。三绿色设施30分19、透气铺装率5分公园绿地中铺装地通气透水面积5该项得分公园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合成生物学技术赋能二醇型稀有人参皂苷合成:路径、挑战与突破
- 闵行协管员招聘网面试题及答案
- 基于2025年的农村饮水安全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与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报告
- 2025年教师招聘之《幼儿教师招聘》综合提升测试卷附参考答案详解(满分必刷)
- 2025年教师招聘之《幼儿教师招聘》通关试题库及答案详解【名校卷】
- 2025年教师招聘之《幼儿教师招聘》考试题库及答案详解【历年真题】
- 2025年教师招聘之《幼儿教师招聘》综合提升试卷含答案详解【满分必刷】
- 教师招聘之《小学教师招聘》综合提升试卷(研优卷)附答案详解
- 押题宝典教师招聘之《小学教师招聘》模考模拟试题(a卷)附答案详解
- 内蒙古呼伦贝尔农垦拉布大林上库力三河苏沁农牧场有限公司招聘笔试题库附答案详解(典型题)
- 市政道路管网施工安全文明施工措施
- 儿科住院患者健康宣教
- 人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英语教学计划(含教学进度表)
- 广东省深圳市2025年中考真题数学试题及答案
- 防人因失误培训
- 重庆市工程管理有限公司招聘笔试真题2024
- 襄汾县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购物中心策划培训课件
- 增生性肌炎的超声表现
- 部编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课程纲要
- 气瓶安全协议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