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加速发展经济稳步回升全市经济形势分析_第1页
工业加速发展经济稳步回升全市经济形势分析_第2页
工业加速发展经济稳步回升全市经济形势分析_第3页
工业加速发展经济稳步回升全市经济形势分析_第4页
工业加速发展经济稳步回升全市经济形势分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工业强势增长进出口强劲回升经济加快发展一季度全市经济形势分析一季度,全市工业经济强势攀升,进出口强劲回升,有效投资持续扩大,消费、财政收入等主要指标稳步增长,经济运行开局良好,回升向好势头日益巩固。一、一季度经济运行总体态势一从产业发展看,工业强势增长,有效带动全市经济加快发展。一季度,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2353亿元,同比增长132,较去年末增速加快了1个百分点,高于年度目标增速12个百分点。其中,一产实现增加值1575亿元,同比增长49;二产实现增加值5884亿元,同比增长212,比去年末加快45个百分点;三产实现增加值4894亿元,同比增长56。农业和农村经济稳步发展。一季度,农村经济继续保持较好发展势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57亿元(现价),同比增长48。小麦有望再获丰收,预计总产量将达158万吨,同比2010年一季度各项主要指标增速全景图(单位)13223533266964717431752625515355575GDP规模工业投资利用外资引进内资消费进出口财政收入增幅约124。肉类和水产品产量稳步增长,总产分别达736万吨和32万吨,同比增长49和68。禽蛋和牛奶产量实现快速增长,总产分别达135万吨和043万吨,同比增长105和148。工业经济强势增长。一季度,全市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3883亿元,增长371;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5068亿元,增长235。其中,3月份当月实现工业增加值1715亿元,同比增长310。重工业引领工业增长。轻、重工业实现增加值为2828亿元和2240亿元,分别增长198和339,其中重工业增速高于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平均增速10个百分点以上。大中型企业生产提速增效。规模以上44户大中型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3314亿元,增长229,较去年底加快13个百分点。县域工业强劲增长。三县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29亿元,同比增长265,高于全市3个百分点。2008年末以来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长趋势图162155182212284235101520253008年末13月16月19月09末10年13月年度增速()第三产业平稳发展。一季度,全市三产实现增加值4894亿元,同比增长56,其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实现增加值74亿元,同比增长77;批发和零售业实现增加值851亿元,同比增长62。3月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61847亿元,同比增长132;各项贷款余额34269亿元,同比增长65。房地产市场量价齐升,商品房销售面积2772万平方米,同比增长263,其中住宅销售面积1954万平方米;住宅销售均价3690元/平方米,同比增长3。二从需求看,投资快速增长,消费有效扩大,外贸出口强劲回升。投资快速增长。一季度,全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482亿元,同比增长332,高于年度目标增速82个百分点。其中,完成工业性投资372亿元,同比增长269。重点项目建设进展良好。今年全市共安排“3461”行动计划项目431个,年度计划投资2211亿元。截至3月底,累计完成投资415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168亿元。其中,142个续建项目累计完成投资278亿元;172个计划新开工项目累计完成投资137亿元,已有碳纤维项目(一期)、年产20兆瓦非晶硅薄膜太阳能电池、高铁新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等37个项目实现开工建设。谋划项目储备再扩容。一季度新增谋划项目31个,投资总储备规模1362亿元。消费需求有效扩大。一季度,在“家电下乡”、“以旧换新”等扩大消费政策,以及春节消费的带动下,城乡消费需求市场持续扩大。全市实现消费品零售总额6281亿元,同比增长174。其中,市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388亿元,增长181;三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24亿元,同比增长1631。消费物价平稳上升,居民消费价格指数1024。对外贸易强劲回升。一季度,全市实现进出口总额125亿美元,同比增长526,环比增长221。其中实现进口总额18512万美元,同比增长1074,增幅列全省第五;出口106亿美元,同比增长459。龙头企业带动作用突出。安徽丰原生化公司实现出口46488万美元,占全市出口总值的438,同比增长994,环比增长58。三从活力看,招商引资势头强劲,自主创新和开发区工作有效推进。招商引资势头强劲。一季度,全市招商引资项目共计331个,累计到位资金(内外资合计)101亿元,同比增长674,较去年同期提高了467个百分点。其中引进内资9474亿元,同比增长647(省外资金7064亿元,同比增长467);引进外资9026万美元,同比增长669,主要集中在外商直接投资。在引进内资项目中,来源于长三角地区苏浙沪项目102个,总投资1456亿元,到位资金3105亿元,占内资到位资金的近33;工业性投资项目165个,总投资2596亿元,到位资金554亿元,同比增长627,占内资到位资金的585。自主创新试验区建设进展良好。今年一季度,六大产业规模以上企业实现产值791亿元,同比增长423。积极优化产业发展载体,成功创建国家玻璃新材料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安徽省汽车零部件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加大自主创新项目扶持力度,中建材光电产业基地、800台消防车等自主创新重大项目开工建设。开展首批市级企业技术中心认定工作,北泰汽车底盘系统安徽有限公司等8家企业技术中心成为我市首批市级企业技术中心。开发区加快发展。一季度,全市6个省级开发区共实现工业总产值6117亿元,增长6336,占全市规模工业总产值的441。开发区投入有效扩大,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505亿元,同比增长697,占全市投资的529,增速高于全市投资平均增速365个百分点。其中,完成基础设施投入402亿元。招商引资势头明显加快,实际引进资金5880亿元,增长8254;占全市引进资金比重达58以上。四从质量看,企业效益良好,财政收入和居民收入加快增长。企业效益持续转好。一季度,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827亿元,同比增长4113;实现销售产值13705亿元,增长349,其中出口交货值986亿元,增长305。工业产销衔接状况良好,一季度工业产销率为9872。财政收入和居民收入加快增长。一季度,受国家对卷烟、白酒消费税政策促进,以及丰原生化、方兴科技等大中型工业企业利税快速回升的带动,全市完成财政收入2772亿元,增长317。其中,地方财政收入974亿元,同比增长193。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919元,同比增长87;农民人均现金收入13664元,同比增长103。总体来看,一季度开局良好,全市经济保持了持续向好发展态势,为全年目标实现打下了较好的基础。但经济运行中仍存在着一些突出问题需要加以关注一是经济发展的速度仍不够快。一季度地区生产总值增速132,低于全省平均增速17个百分点,增速并列全省末位。其中,三产同比仅增长了56,低于全省平均水平22个百分点,低于年度目标增速46个百分点。二是投资强劲增长的势头有所放缓。一季度投资增速比去年末下降了73个百分点,增速仅居全省第12位。三是融资工作仍需加强。3月末全市各金融机构存贷比仅为554,比去年同期低34个百分点;各项贷款余额同比仅增长65,低于全省平均增速151个百分点。今年是大建设开局年,全年项目融资的需求更为紧迫。四是地方财政收入增长不快。一季度,地方财政收入增长1925,低于全省平均水平近20个百分点,增速位列全省末位。当前,我市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形势是压力与动力并存,但动力大于压力。动力主要在于四个方面一是从经济运行趋势看,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增速达119,宏观经济回升向好势头更加巩固,良好的经济发展势头有望延续。二是从政策层面看,省里将对支持皖北发展的各项政策“扩容升级”,包括“凡是国家和省对承接产业转移的先试先行政策,符合皖北实际的,有利于安徽发展的,沿淮三市六县都可以执行。三是当前产业转移梯次推进的势头势不可挡,我市招商引资和承接产业转移的势头强劲,引进的项目和资金将有力推动我市产业和经济加快发展。四是从自身看,近年来我市固定资产投资持续快速增长,开发区发展明显提速,自主创新建设全面实施,投融资及城市建设管理体制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稳步推进,今年又实施了城市大建设,这些都为下阶段经济发展提供了支撑和动力。压力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从政策层面看,未来宏观调控政策将逐步趋紧。随着经济加快回升,也带来了宏观调控政策调整的压力,国家将进一步出台紧缩措施,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二是从全省竞争态势看,我市面临着皖江城市带乃至皖北各市更加激烈的竞争。二、二季度重点工作建议下阶段,我们需要全力抓好投资、招商引资、自主创新、大建设等重点工作,积极争取皖江示范区优惠政策,继续加快工业经济增长速度,有效推动服务业快速回升,保持全市经济持续平稳较快增长态势。围绕年度目标实现,建议重点抓好以下工作一努力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势头。一是努力保障工业经济快速发展。继续加大企业服务力度。主动帮助企业破解土地、资金等方面的难题,鼓励、引导金融机构对企业开展信贷,帮助引进国外省外的资金和技术对现有企业进行嫁接改造,进一步开拓国内及国外两个市场,重点抓好电、油、运及原材料供应等实际问题。继续完善工业企业和项目扶持政策。抓紧修订工业强市实施意见,力争尽快召开全市第二次工业大会。全力抓好工业项目建设。坚持把抓工业项目作为快速扩大工业规模的着力点,集中力量主攻一批带动力强、产业链长的龙头型大项目。二是保持农业和农村经济稳步增长。抓好夏收粮油田间管理,扎实做好春耕备耕,落实所需物资资金,确保午季粮食丰收丰产。深入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重点扶持50家具有成长性强、产业前景好、辐射带动作用明显的龙头企业,力争农产品加工产值增长15。大力推进标准化养殖小区建设。在完成20个市级标准化养殖小区建设的基础上,抓好一批县区级标准化养殖小区建设。继续推进扩权强镇试点工作,加快县域经济发展。三是加快服务业发展。加快商贸流通领域规划意见的论证、编制和实施工作,进一步巩固皖北商贸中心城市地位。要在规划的引领下,推进在建在谈商贸项目,谋划一批新项目。加快商之都、大润发等一批项目建设和开业。积极推进在谈的家乐福二店、乐购二店等一批外资项目,争取项目早日落地,开工建设。以开展促进消费活动为抓手,培育新的消费增长点;以培育壮大出口主导产业为抓手,巩固和扩大进出口企稳回升的好势头。二全力以赴推进投资与项目建设。一是继续做好中央扩大内需项目争取及实施工作。对已上报的农村基础设施、保障性住房等5大类300余个项目,积极加强与上衔接,争取获得中央更多补助资金支持。同时做好中央扩大内需及重点工程领域项目检查工作,确保项目按期推进、规范实施,达到上级检查要求。二是加强重点项目调度。坚持项目月通报制度,逐步建设“3461”项目数据库及信息管理系统;采取定期与不定期调度相结合的方式,实行重点项目督查、巡查,全面摸排项目实施过程中的问题,并形成专报,协调各部门及时解决。三是积极拓宽项目融资渠道。继续加强衔接,争取市城投发行20亿元企业债券早日获批发行。加快推进2009年第二批申请开行贷款项目前期工作,力争早日用款。四是做好投资管理工作。进一步强化投资综合管理,严格基本建设程序,做好城市中环线、高铁新区基础设施等一批城市基础设施项目审批服务和日常管理工作。密切监测投资运行情况,及时反映投资动态。五是继续推进与央企、省企合作。继续跟踪落实好央企合作签约项目,加强与省企的交流互访,尽快举行与省企合作项目签约仪式。三强力推进全市大建设。一是推进项目规划编制工作。紧紧围绕大建设67个重点建设项目,加快编制完善现代化交通体系、高铁新区和龙子湖西岸滨湖新区综合开发等规划,深化主次道路的街道景观整治规划。二是抓好拆迁拆违控违工作。组织好人员力量,确定具体分管负责同志,在拆迁拆违征地过程中,要严格落实“两榜公示”制度,面向群众阳光化操作。三是抓好大建设项目调度。大建设当中涉及到供电、供水、供气、拆迁、征地等环节各相关部门和单位要加强沟通,牵头部门要积极主动协调解决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确保大建设项目顺利推进。四是加强城市管理工作。积极创建第二届省级文明城市和省级园林城市。加强市容市貌环境卫生管理。继续开展非法小广告治理、渣土车乱抛洒整治、油烟噪音污染查处等专项行动。四继续加强金融信贷工作。一是继续加强政银企合作交流。积极引导和推动商业银行不断扩大有效信贷投放,重点办好“大建设项目融资对接”、“中小企业专题银企对接”、“三农专题银企对接等政银企对接活动。加强跟踪服务,强化签约项目的资金落实工作。二是鼓励和推动资本市场发展。重点推进、培育泰格生物、安徽昊方、普乐新能源等企业进军主板、中小板、创业板等资本市场,力争今年12家企业上市。三是加快城乡金融机构建设发展。完成首家村镇银行筹建工作,力争组建1家农村合作银行。鼓励保险公司发展农业和农村小额保险。确保12家股份制商业银行入住蚌埠。四是积极营造良好的金融环境。继续贯彻落实好蚌埠市金融生态环境建设考核办法等有关金融制度和措施。进一步推进投融资体制改革,发挥好投融资管理中心职能作用。五努力实现招商引资新突破。一是认真组织开展各类招商活动。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为期100天的招商引资“百日竞赛”活动,精心筹备第三届中国花鼓灯歌舞节暨(蚌埠)投资贸易洽谈会,组团参加第六届中国国际徽商大会和2010年上海世博会。二是明确招商主攻方向。主动融入珠三角、长三角地区,围绕广东、上海、福建、台湾、香港等地扎实开展各类招商引资活动,不断加大客商联系、项目跟踪力度,进一步扩大招商引资范围。三是强化招商引资项目调度。认真落实招商引资调度会和市级重大招商项目调度制度,积极跟进在谈、签约、在建项目进展情况,协调解决项目运作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促进有投资意向的项目尽快签约,已签约项目抓紧开工,已开工项目加快建设进度。六大力推进自主创新试验区建设。一是突出三个重点。着力壮大创新主体,加快建设产业载体、努力深化产学研一体,增强试验区的推进动力。二是创新四项机制。深化投融资体制、科技教育体制、人事分配机制和行政管理体制等关键领域改革,不断增强试验区建设活力,打造更为优良的体制机制环境。三是打造五大平台。进一步强化产业研发平台、创新要素交易平台、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和资源共享平台建设,构建更为高效的内接企业、外联高校的区域创新体系。深化产学研合作,构建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