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办幼儿园建设新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1页
公办幼儿园建设新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2页
公办幼儿园建设新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3页
公办幼儿园建设新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4页
公办幼儿园建设新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公办幼儿园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目录第一章总论1一、项目背景1二、项目概况2三、问题与建议6第二章需求分析与建设规模7一、需求分析7二、建设规模7第三章项目选址及建设条件9一、项目选址9二、建设条件11三、场址评价13第四章建设方案14一、建设原则及目标14二、总平面布置14三、主体建筑工程方案17四、公用及辅助工程方案20第五章环境影响评价29一、编制依据29二、周边环境状况及环境功能区划29三、污染因素30四、环境影响分析30五、环境保护措施32六、环境影响评价34第六章劳动安全卫生与消防35一、编制依据35二、劳动安全卫生35三、消防37第七章节能42一、编制依据42二、能耗指标分析42三、节能措施43第八章项目组织与管理45一、项目建设期组织及管理45二、运营期组织及管理47第九章项目实施进度计划51一、项目实施内容51二、项目实施进度安排52第十章招标方案54一、招标依据54二、主要招标计划54三、招标基本情况55第十一章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57一、投资估算依据57二、投资估算58三、资金筹措63第十二章运营成本分析64一、基础数据及说明64二、成本分析64第十三章社会效益分析65第十四章社会稳定风险分析66一、主要编制依据66二、风险调查66三、风险识别67四、风险估计68五、风险防范和化解措施70六、风险等级70七、风险分析结论与建议72第十五章结论与建议74一、结论74二、建议74附件1三明市梅列区人民政府关于本项目的相关会议纪要2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及红线图3节能登记表附图1项目区位图2总平面布置图第一章总论一、项目背景1项目名称梅列区陈大镇公办幼儿园建设项目2建设性质新建3建设地点陈大镇陈墩村(原陈大机床厂西侧地块)4项目建设单位三明市梅列区陈大镇公办幼儿园筹建处5项目负责人及联系电话6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1)国家发改委发布的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公共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大纲;(2)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国发201041号);(3)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学前教育发展的意见(闽政201024号);(4)三明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学前教育发展的实施意见(明政文201199号);(5)幼儿园建设标准(2010年征求意见稿);(6)三明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30年);(7)三明市陈大综合改革试点镇总体规划(20112030年);(8)项目选址规划意见书及红线图;(9)其它有关建设工程标准、规范以及造价定额、取费标准等;(10)业主单位提供委托书及其它基础资料。7项目提出的理由与过程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省政府关于加快学前教育发展的意见及三明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学前教育发展的意见的要求,学前教育坚持公益性和普惠性的原则,坚持政府主导,大力发展公办幼儿园,“每个乡镇街道必须有1所公办幼儿园”。自2011年启动“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梅列区已完成徐碧街道、列西街道公办幼儿园建设。而由于种种原因,陈大镇还没有建立公办幼儿园。陈大镇作为三明市区的北部门户,2011年列入第二批省级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随着镇区规模扩大,人口集聚,镇区急需新建一所公办幼儿园,改善镇区幼儿、师生工作、学习和生活环境。为此,根据梅列区教育发展的现状,结合学校布局调整规划,在陈大镇新建一所公办幼儿园必要且迫切,目的是使更多的儿童接受学前教育,逐步解决陈大镇幼儿“入园难”的问题,促进陈大镇“和谐社会”的建设与发展。为了贯彻落实国家关于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指导意见,适应公办幼儿教育发展的新形势,逐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幼儿教育需求,根据三明市陈大综合改革试点镇总体规划(20112030年),考虑到陈大镇幼儿教育基础设施短缺的问题,特提出本项目建设,本项目已被列为2014年梅列区政府惠民利民实事之一。二、项目概况1地理位置陈大镇位于三明西北部,其东北部和沙县富口镇相连,西北部和明溪夏阳乡相接,南边和三元区岩前镇毗邻。2建设规模与内容(1)服务规模项目建成后可容纳学生规模360人。(2)工程规模与内容本项目总用地面积759577(其中代征道路面积150915,建设用地面积608662),新建总建筑面积487659,其中,幼儿园教学综合楼485219,门卫用房2440,并配套项目区道路工程、给排水工程、电气工程、绿化工程及消防等相关的附属配套设施工程。3主要建设条件(1)地质与水文1)地质根据现场调查及区域地质资料,场地属于相对较稳定的地质构造单元,场址未发现不良地质现象,工程地质条件较好,项目工程地质条件以下阶段地质勘查报告为准。2)水文根据现场调查及区域地质资料,场地地下水为孔隙潜水,地下水的补给来源为大气降水及冲沟流水、碧溪水的侧向补给,由山坡向坡脚地势低凹方向迳流排泄,地下水动态受季节影响较大。由于场地范围内各岩土层均为相对隔水层,地下水极贫乏。场地地下水对混凝土基础无腐蚀性。(2)抗震设防烈度根据国标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附录A及闽建设【2002】37号文件中附件1中国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福建省区划一览表有关规定,项目区位抗震设防烈度度区,设计基本加速度值为005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设计特征周期035S。(3)公共及基础设施依托条件1)公共设施条件施工用水方面,水源引自镇区供水管网;供电方面,电源可从附近的市政电力电缆引入。2)交通运输条件项目区地处镇区,地块对外交通主要依靠西侧的滨河路,现状宽度8米,运输条件较方便。3)物质供应条件三明市是福建省的重要工业基地和林区,拥有大中型企业50多家,集聚了全省最大的钢铁、建材等企业,所需的各种建设物资均可就地采购。4项目总投资及效益情况(1)项目总投资经估算,本项目总投资19000万元,其中工程费用14658万元,工程建设其它费用3437万元,基本预备费905万元。资金筹措方式如下1)省级补助资金450万元;2)梅列区财政配套资金1450万元。(2)效益情况本项目主要体现为社会效益,本项目的建设可以有效发展学前教育,着力解决陈大镇幼儿“入园难”问题,着力保障城区幼儿入园需求。项目建设利于推进梅列区教育事业均衡发展,努力构建覆盖城区、布局合理的幼儿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加快发展幼儿教育,有效落实三明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学前教育发展的有关部署。由此可见,本项目社会效益显著。5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11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序号项目单位指标备注1总用地面积M2759577规划红线内11代征道路面积M215091512建设用地面积M26086622总建筑面积M248765921教学综合楼M248521922门卫M224403建筑占地面积M216330331教学综合楼M216086332门卫M224404容积率0805建筑密度26836绿地率3067学生规模人3608项目总投资万元1900081工程费用万元1465882工程建设其它费用万元343783基本预备费万元905序号项目单位指标备注9资金筹措万元1900091省级补助资金万元45092梅列区政府配套资金万元145010建设期限月152014年7月至2015年9月三、问题与建议1问题(1)本地块与北侧陈墩二路、东侧机床厂用地有一定高差,存在地质灾害隐患。(2)需加快骨干道路、供水、雨水污水管网及防洪排涝等关键性配套设施建设。2建议(1)加强地质勘探工作,认真分析和防治、排除一切不利的地质因素,确保工程建设安全、可靠。(2)建设单位抓紧筹集项目资金的同时,按照基本建设项目建设程序,严格实行工程招标代理制、工程监理制等制度,以尽早保质保量完成项目建设任务,发挥其投资效益。第二章需求分析与建设规模一、需求分析根据幼儿园建设标准(2010年征求意见稿)规定,幼儿园建设规模、园舍建筑面积指标宜根据服务范围的生源情况按下列规定设置(见表21)表21校舍总建筑面积和生均建筑面积指标表单位必备指标一级指标二级指标选配指标指标规模总建筑面积生均建筑面积总建筑面积生均建筑面积总建筑面积生均建筑面积6班(180人)1097609220012224922739班(270人)3145116568425312班(360人)40461124795221经摸底2014年陈大镇共有36周岁幼儿约280人,随着陈大小城镇建设的推进,预计幼儿数至少会增加到360人,本项目幼儿园设计规模按标准班学生额设置12个班级,可容纳幼儿360人。本项目严格按照幼儿园建设标准(2010年征求意见稿),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和适度超前原则进行建设,本项目占地面积约为759577M2,总建筑面积为487659M2。生均面积指标符合幼儿园建设标准(2010年征求意见稿)中的有关规定。二、建设规模根据幼儿园建设标准(2010年征求意见稿)以及项目规划建设方案,本项目主要建设规模及内容确定如下1建设规模本项目总用地面积759577(其中代征道路面积150915,建设用地面积608662),新建总建筑面积487659,幼儿园建成后可容纳周边幼儿360人就学。2主要建设内容新建总建筑面积487659,其中,幼儿园教学综合楼485219,门卫用房2440,并配套项目区道路工程、给排水工程、电气工程、绿化工程及消防等相关的附属配套设施工程。3园舍构成幼儿园的教学综合楼由活动及辅助用房、办公及辅助用房和生活用房三部分构成,共485219,本项目严格按照幼儿园建设标准(2010年征求意见稿)中相关规定设置各类功能用房。本项目的功能分区详见表22表22功能分区一览表序号项目名称项目内容建筑面积1活动及辅助用房幼儿教室、音乐活动室、兴趣活动室、卫生间3352192办公及辅助用房办公室、会议室、教室值班室、配电室、门卫室等9003生活用房餐厅、厨房、消毒间等6004合计485219第三章项目选址及建设条件一、项目选址1选址原则1应选在地质条件较好、环境适宜、空气流通、日照充足、交通方便、场地平整、排水通畅、基础设施完善、周边绿色植被丰富、符合卫生和环保要求的地段。2应避开地震危险地段和可能发生地质灾害的地段,应避开输气管道和高压供电走廊等。3应公路干道有足够的安全、卫生防护距离。4不应与集贸市场、娱乐场所、垃圾中转站及污水处理站等喧闹杂乱、不利于幼儿身心健康的场所毗邻,不应与生产经营贮藏有毒有害危险品、易燃易爆物品等危及幼儿安全的场所毗邻。2选址方案比选根据三明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30年)、三明市陈大综合改革试点镇总体规划(20112030年)要求和陈大镇发展现状与发展趋势,本报告拟提出以下两个选址方案进行对比分析,方案比较见下表表31选址方案比选一览表名称地点概况优点缺点方案一(推荐方案)陈大镇陈墩村(原陈大机床厂西侧地块)以滨河路为界,北以陈墩二路为界,东侧是现状三明齐齐哈尔二机床厂,南侧是现状三明天工机械制造有限公司1符合总体规划。2交通方便,地势平坦开阔、空气清新。3场址现状以菜地为主,征地拆迁难度和费用较低。方案二陈大中心校南面A0337地块位于陈大中心校南面,现状为原齿轮厂老厂区,产权属漳州市国投公司。与新开发的碧玉小区仅一路之隔,交通便利,居民子女就学方便;周边均为田园景观,空气状况良好;周边无企业,无噪声污染;1不符合总体规划布局。2协调难度大,征地拆迁费用较高,且用地面积有限。经综合比选,项目选址推荐方案为方案一陈大镇陈墩村(原陈大机床厂西侧地块)3项目地址概况(1)项目地点与用地现状项目场址位于陈大镇陈墩村(原陈大机床厂西侧地块),地块以滨河路为界,北以陈墩二路为界,东侧是现状三明齐齐哈尔二机床厂,南侧是现状三明天工机械制造有限公司,该地块交通便利,地势较平坦,四至清晰,环境幽雅,建设条件优越。陈大镇公办幼儿园地块现状主要为农林用地,地块西侧和北侧有局部行政办公用地和商业用地。其中,行政办公用地有陈大木材采购站和食品站用地,面积为014公顷;商业用地是供销社门市部用地,面积为006公顷;农林用地面积为041公顷。陈大镇公办幼儿园地块范围内涉及到四幢建筑,其中地块西侧三栋建筑为供销社所有,均为两层砖混结构,地块北侧一栋建筑为木材采购站所有,为三层砖混结构。四栋建筑年代久远。2场址土地权属类别及用地面积场址土地由政府代征后无偿划拨给本项目使用,用地性质为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教育设施用地。总用地面积759577M2。二、建设条件1地形地貌陈大镇公办幼儿园地块位于低山丘陵与山谷接合地带,整体地势东高西低,海拔高度在14001460米之间。地块主要由火山熔岩、花岗岩、砂岩和变质岩等构成,土壤类型以乌沙土和灰泥土为主。周边山地具备发育地质灾害的地质条件,是地质灾害的多发地区。随着城市建设向两侧纵深拓展,一些山丘、谷地作为建设用地,局部出现过小型的滑坡、崩塌等现象,需要在今后的建设中注意边坡的加固和建设用地选取。2工程地质根据本次现场调查及搜集相关资料分析,项目区内上覆素填土,中部为冲洪积层粉质粘土、粉细砂、卵石,下伏基岩为侏罗系粉砂岩。地表及钻探揭露未见有脉岩侵入,项目建设场地现状不存在滑坡、崩塌、泥石流等不良地质现象。项目区工程地质条件应以下阶段地质勘探报告为准。3水文地质条件(1)地表水碧溪流经陈大镇公办幼儿园地块西侧。碧溪是陈大境内最大溪流,发源于明溪县境内岭头村,流经陈大镇于碧口汇入沙溪河,流域面积14013KM2,境内河道总长2330KM,河床比降687,多年平均流量387M3/S,多年平均年径流量122亿M3。(2)地下水根据场地及周边地形、岩土体条件分析,场地及周边地下水主要为赋存于冲洪积卵石层中的孔隙潜水(局部微承压)和赋存于风化岩层中的风化孔隙裂隙承压水两种类型。其中卵石层孔隙率高、孔隙连通性较好,且具有一定厚度,透水性较强,富水性达中等丰富;风化岩层孔隙裂隙发育不均匀,且多为粘性土充填,连通性较差,透水性较弱,富水性较贫乏。地下水的补给来源为大气降水及冲沟流水、碧溪水的侧向补给,由山坡向坡脚地势低凹方向迳流排泄,地下水动态受季节影响较大。地下水水位埋藏较深,据区域水文地质资料,地下水水位年变化幅度约23M不等。4气象条件陈大镇公办幼儿园地块所在的陈大镇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春季由于北方干冷气团减弱,海洋暖湿气团活跃,冷暖交替频繁,冷热变化无常,年降雨量12002000MM,雨季56月份为全年降水集中期,其余时期降水较少。年平均日照时数为1872小时,全年多为东南风,秋后有西北风,风力一般在12级,年平均有雾天数150天左右,全年无霜期295天。年平均温度1519之间,年平均相对湿度为29,常年主导风为东北风,年平均风速为1420M/S。5抗震设防根据国标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附录A011,项目区抗震设防烈度为VI度,设计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按表5142划分,特征周期为035S。6基础设施条件交通方面项目区地处镇区,地块对外交通主要依靠西侧的滨河路,现状宽度8米,运输条件较方便。供水方面工程用水可就近由镇区供水管网接入,可满足工程用水需要。供电方面工程施工用电根据就地就近原则,通过与供电部门协调解决。项目建设依托的基础设施配套条件较好。7施工条件本项目施工用的交通、运输、通讯和临时用电、临时用水等条件便利。工程所需钢材、水泥、沥青及其外购材料可由三明市的建筑市场供应。8政策条件本工程的建设符合三明市教育事业十二五规划(20112015年)的工作要求,是发展梅列区幼儿教育的重要基础设施项目。地方政府将本工程列为民办实事项目之一。周边受益群众热情高涨,表示为工程建设提供各种便利。三、场址评价本工程场址符合三明市城市总体规划的要求,项目区应完善供水、供电、通讯等基础设施,以满足项目建设需要。项目所在地地势平坦,地质结构良好,不存在地质灾害或自然灾害隐患因素,工程建设条件良好。第四章建设方案一、建设原则及目标1建设原则(1)根据我国有关幼儿园建设的方针、政策及相关规范、规程,结合陈大镇建设总体规划进行设计。(2)充分考虑陈大镇幼儿教育需求的实际情况,远近期结合,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合理确定建设内容和建筑规模,以满足项目的需要。2项目建设目标根据幼儿园的占地面积及建设情况,结合招生范围的生源需求情况,陈大镇幼儿园按12个教学班,在校生规模360人的办学规模,并将幼儿园建设成为标准化、规范化公办幼儿园,为陈大镇广大适龄幼儿提供优质教育资源。二、总平面布置1编制依据(1)项目选址意见书;(2)项目规划用地红线图及地形图;(3)三明市陈大综合改革试点镇总体规划(20112030年);(4)托儿所、幼儿园建筑设计规范(JGJ3987);(5)项目建设其它相关资料。2布置原则(1)要体现出现代化幼儿园的特征,幼儿园的规划建筑和设施要适度超前,具有一定的前瞻性,符合新世纪幼儿教育的理念。(2)平面布置有利于集散,确保安全,符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要求。(3)以幼儿园总体发展思路为依据,结合幼儿园区域内自然气象条件、交通运输条件进行总体设计,以保证项目建设的高效率。(4)平面布置应确保内外交通顺畅,避免回头路和尽头路,出口应退入道路红线。(5)场地内竖向设计应有利于雨水排出。(6)平面布置紧凑、合理、教学管理方便。(7)布置上考虑近期和远期相结合,合理规划用地,为教学和幼儿园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并节约用地。3总体布局方案(1)总平面布置(详见附图2)本项目用地呈不规则多边形形状,总用地面积为759577。根据选址所在位置和用地条件,充分利用土地资源,本着安全、适用、经济、美观的原则,在总体布局细节处均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园区内分为教学区、办公区和活动区。教学综合楼位于校园核心位置,教学综合楼占地面积160863,校园主入口位于地块西侧,直通校园广场,便于人流集散和出入。教学综合楼北侧为分班活动区和绿化设施等。在道路设计上,合理安排了人流和车流,两者互不干扰。(2)出入口设置根据幼儿园地形和建筑物布置,项目区主入口位于地块西侧,次路口位于南面,在主入口区外道路设置标志性出入口,车辆和人流可通过园外道路通往镇区,为保证安全,在主大门处设置门卫用房。出口宽度不小于5M,距道路边缘应有足够的人流疏散空间。(3)道路及广场幼儿园内道路系统环状布置,主要通道宽度为8M,一般通行道路宽度4M,道路形式采用混凝土路面结构。在地块北侧建设幼儿园广场及活动场地。(4)竖向布置及排放雨水该幼儿园场地自然地面高于道路路面,地块平均标高为1430M,场地经过平整后,地势平坦。场地排水坡度不宜小于02,地面雨水均排至道路排水管网,最后汇入道路雨水管网中。(5)绿化方案幼儿园是一个主要以人流为主的公共场所,故本项目绿化方案主要在广场内布置草地或花坛,以形成多层次的绿化环境,同时不占用教育及活动场地。绿化系数306。4总平面技术经济指标表41技术经济指标表序号项目单位指标备注1总用地面积M2759577规划红线内11代征道路面积M215091512建设用地面积M26086622总建筑面积M2487659序号项目单位指标备注21教学综合楼M248521922门卫M224403建筑占地面积M216330331教学综合楼M216086332门卫M224404容积率0805建筑密度26836绿地率306三、主体建筑工程方案1建筑方案(1)编制依据1)托儿所、幼儿园建筑设计规范(JGJ3987);2)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3)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4)项目单位提供的本项目有关基础资料、数据。(2)建筑方案原则1)校园的组合应紧凑集中、布局合理、分区明确、使用方便、易于识别,必须利于安全疏散。2)各种教学用房和学生活动用房的设计,应提供安全和卫生的活动环境,并为幼儿创造符合该年龄段的设施最佳条件。3)各种教学用房的规格及使用面积,应根据班级额定人数、课桌椅尺寸、座位布置方式、各种通道的尺寸及必要活动面积确定。4)建筑层数,幼儿园活动室及辅助用房的层数应为四层及以下。办公及辅助用房和生活用房的层数宜根据实际情况确定。5)建筑结构,建筑结构形式应根据园舍的使用要求、发展需要和当地抗震设防的要求确定。6)建筑结构应按防御各类重大意外灾害的相关规范要求进行设计。7)园舍抗震设防类别应不低于重点设防类,建筑结构应采用抗震性能好的结构体系。8)建筑材料的强度等级、型号、规格、质量等材料性能必须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满足设计要求。9)建筑防火,建筑防火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建筑耐火等级楼房不应低于二级。(3)功能布局本项目采用人性化的布局设计,根据学校的类型、规模、教学活动及特殊要求和条件分别设置幼儿教学区、办公区和幼儿活动区。校区的组合应紧凑集中、布局合理、分区明确、使用方便;校内交通利于安全疏散。教学综合楼共四层(裙楼为三层),建筑面积为485219。教学综合楼各层功能一层设有消防室、晨检室、配餐间、蒸煮间、保健室、寝室、专项活动室、卫生间等;二层设有寝室、活动室、专项活动室、卫生间等;三层设有寝室、活动室、卫生间等;四层设有办公室、档案室、会议室等。2结构方案(1)编制依据1)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2)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3)建筑桩基设计规范(JGJ942008);4)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5)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11);6)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7)国家现行其它有关规范和标准。(2)荷载取值1)恒荷载标准值恒荷载标准值均按实计取。楼面装修及粉刷取15KN/M22)活荷载设计标准如下(单位KN/M)2办公室20准永久值系数04活动室25准永久值系数05卫生间20准永久值系数04办公楼走廊、门厅、楼梯25准永久值系数05上人屋面20准永久值系数04不上人屋面05准永久值系数003)风荷载基本风压值W040KN/M02(3)抗震设防根据国标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1)附录A及闽建设【2002】37号文件中附件1中国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福建省区划一览表有关规定,项目区位抗震设防烈度6度区,设计基本加速度值为005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设计特征周期035S,根据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划分该建筑工程抗震设防类别为乙类,应根据抗震规范要求进行抗震设防。(4)结构选型1)地基基础本工程初步拟采用柱下独立基础及桩基础,具体基础型式需根据工程地质勘察报告最终确定,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做到尽可能合理、经济。2)结构选型结合本工程所在地形的特点,更好地满足建筑使用功能以及外观效果的要求,建筑上部结构均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楼盖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梁板结构。为最大限度满足建筑楼层净空要求,楼层梁采用宽梁形式,以取得较好的综合经济指标;填充墙体采用轻质材料,以减少地震作用。同时据建筑平面在适当位置按规范要求设置伸缩缝、防震缝、沉降缝。四、公用及辅助工程方案1给排水工程(1)编制依据1)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2009年版);2)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2006);3)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4)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5)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2)给水系统1)水源本项目给水水源接自地块西侧滨河路给水管,引入总管DN150,环状布置,确保本项目的生活、绿化和消防用水需要,供水最高压力为030MPA。2)用水量预测用水量预测采用生活定额法估算,用水指标及用水量计算如下表42用水量估算表序号用水用途用水量标准数量日用水量M/D小时变化系数KH使用时数H最大时用水量M/H1师生用水50L/人D4202102012362绿化2L/D180036102183未预见水量按以上各项之和的5计12034合计25857根据上表可知规划区新增水量为258吨/天,新增年用水量约9417吨。项目用水水质标准应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各用水处供水管道入口处水压不小于02MPA。3)给水管网布置根据总用水量确定供水主干管为DN150管,室内管网管径为DN50DN100。管网采用以树状管网为主,环状管网为辅的管网布置形式。本项目建议建筑物给水管采用PPR管。(3)消防用水方案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本工程按规定应设置室内消火栓系统,室内消火栓用水量为15L/S,室外消火栓的保护半径不大于150M,消火栓距路边不大于2M,距房屋外墙不小于5M,室外消火栓用水量为20L/S,本项目按要求于应相应的设置消防水池。(4)排水系统排水采用有组织排水,雨水、污水分流制。雨水排放结合地面径流由道路雨水汇集口排入碧溪。雨水管网一般布置在车行道下,位于道路的中心线,埋深控制在0730M,雨水干管管径DN300DN500,支管管径DN200,本项目建议雨水管采用便于施工和安装的硬聚氯乙烯PVCU双壁波纹管。污水为洗涤用水,生活用水经化粪池处理后排放至室外污水管道。排水量按用水量的85计算。建议立管采用UPVC螺旋消音管及配件或者混凝土管,排放的水质应该符合污水排放标准。1)污水性质及污水量污水基本为生活污水。污水量预测居住、办公和教学产生污水量按用水量的85计,由此求得建筑污水总量为219吨/天。2)污水管网布置及管径根据规划区的地势,污水管网布置采用低侧式。管径取DN200,其最小坡度为03。2电气工程(1)编制依据1)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162008);2)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3)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04);4)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2009);5)10KV及以下变电所设计规范(GB5005394);6)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2011);7)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2010)。(2)负荷计算幼儿园消防用电、疏散照明和作为紧急避震疏散场所的备用照明,其负荷等级不宜低于二级,其余负荷级别按照三级负荷供电,根据建筑专业提供的各单项工程建筑面积,按负荷密度法计算照明负荷;本项目单位建筑面积取20瓦/平方米,按需要系数法计算出其用电负荷。具体数据如下表43所示表43耗电量估算表序号建筑物名称建筑面积(M2)单位负荷率(W/M2)总负荷KW需要系数KX计算负荷KW1教学综合楼48521920970065822门卫2440200508043其它未预计量(12)5304合计6165变电室设1台100KVA干式变压器6预计新增用电量约10万KWH备注按照270天,每天6小时计算。(3)供配电方案及线路布置供电电源由110KV瑞云变供给,根据用电容量预计在基地内设一变配电室,变配电房采用装配式变电箱的形式结合绿化独立设置。变配电房变压器容量取100KVA。由镇区公变电网引入幼儿园配电房,经分路后供幼儿园使用,供电线沿幼儿园道路敷设。配电房的设置要避开幼儿园活动区和休息区,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幼儿园建成后主要是照明用电和少量动力用电,配备有总电度表箱,各用户均设户配电箱。照明和动力用电分开供电。照明采用高效节能灯。根据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2010)规定,本工程属于人员密集建筑,做二类屋面防雷设计。电话、计算机等弱电设备的电缆,直接埋地敷设。(4)照明系统1)活动室、寝室、办公用房等均应采用带保护罩的荧光灯,不得采用裸灯。2)各类用房的平均照度应符合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的规定。3)各房间内应根据需要配置电源插座。幼儿用房插座离地面高度不应低于17M,并有保护盖板。4)保健及观察室、厨房备餐间和幼儿用房宜安装紫外线灯具和显示开启的指示灯。紫外线灯安装应距地面25M左右,安装数量以15W/M3计算。5)厨房内除照明电源外,还应根据需要配备动力电源。(5)防雷1)本工程按二类防雷措施设防雷系统;2)在屋顶设避雷带和避雷针混合作防直击雷的接闪器,利用建筑物结构柱子内的主筋作引下线,利用结构基础内钢筋网作接地体;3)为防雷电波侵入,电缆进出线在进出端将电缆的金属外皮、钢管等与电气设备接地相连;4)为防止感应过电压,楼内金属风管、水管、金属线槽桥架、电缆金属护皮等均应与接地端子板MEB相接。(6)弱电系统1)编制依据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162008);民用闭路监视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501982011);建筑物与建筑群综合布线工程系统设计规范(GBT/T503112000)。2)编制范围电话通讯系统;有线电视系统;电信网络系统;综合布线系统。3)方案范围内的各专项方案电话通讯系统采用单位指标法和用地性质分项分类负荷密度法预测基地内电话用户,生活区取015对/100M2,管理区取06对/100M2,基地内共需电话线约50线对。各建筑内一层设主机箱,各层设有子机接口,各个房间均预埋电话接口。电缆电视系统本工程在一层弱电间设置电视前端箱,有线电视信号源引自陈大有限电视网,进线为BKL9,穿SC50保护钢管,埋深为08米。用户有线电视信号分配网络采用分配一分支传输分配方式。电视终端主要设置于活动用房等。电信网络系统电信电缆由镇区通信管网引入,地块内设置一座电信交接箱。综合布线系统本方案将电话通讯系统、计算机管理系统纳入结构化综合布线系统,以达到高效、灵活的现代化管理。综合布线包括工作区子系统、水平布线系统、垂直(主干)布线系统、管理系统子系统、设备间子系统。按综合型系统考虑,水平布线采用五类或五类以上(如光纤)线缆,垂直主干布线可分开设置,语音、数据采用五类线缆。3人防工程根据福建省防空地下室防护标准审批管理暂行规定及福建省人民防空条例相关规定,九层以下且基础埋置深度不足三米的民用建筑,按照地面总建筑面积的百分之二修建防空地下室。经人防主管部门审批后,严格按建设方案实施,重要防护目标单位修建防空地下室必须具备相应级别的防护标准。修建防空地下室坚持就地就近、自建为主的原则。确因地质、地形、结构等原因不能就地修建的,或者应建防空地下室面积达不到140M2的(建筑项目总面积不足7000M2)的,建设单位可以向人防主管部门申请易地建设,并出具该项目施工图、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报告和地下管线设施等证明资料,报人防主管部门审批,并按规定交纳应建面积的防空地下室所需的易地建设费,由人防主管部门统一就地就近安排易地建设人防工程。本项目由于地质构造原因,依法申请人防异地建设(最终防护等级和面积由当地人防办确定)。4道路及绿化工程(1)道路工程本报告中所列的“道路工程”指,校园主干道、次干道工程。1)道路规划原则高效畅通的交通组织至关重要。道路规划应注重主次分明、结构合理、宽度适宜,做到交通通畅,技术经济合理。并注意道路与地形地物相结合,做到经济、自然。合理设计道路线型和竖向标高,保障内外交通安全畅通,利于道路和管线施工;合理确定道路宽度和横断面,节约造价。2)道路结构车行道为20CM厚C25现浇混凝土面层,下设15CM厚5干硬性混凝土稳定层,15CM厚碎石垫层。林荫道路面铺设广场砖,下设30CM厚的砂石垫层。3)主干道宽不小于6M,支路23M。(2)绿化工程绿化环境景观处理的重点放在主入口的中轴线上,通过绿化花坛、和铺装整齐的广场形成景观,突出主体建筑的气势,与建筑的整体设计理念相呼应。5工程管线综合规划为了使各管线在道路上合理布置,各就各位,并以此校核相应道路断面,进行管线综合规划。(1)水平布置原则由建筑物以外依次为电信电缆管、给水管、排水管、电力电缆管。其中电信电缆管、给水管、电力电缆管布置在人行道下,排水管布置在车行道下。给水管、电信电缆管沿道路的西、北侧敷设,污水管、电力电缆管沿道路的东、南侧敷设,雨水管沿道路中间敷设。(2)竖向布置原则压力管让重力管,小管让大管,临时管线让永久管线,可弯曲管让不可弯曲管。由浅到深布置为电信管线、电力电缆、给水管、雨水管、污水管。给水管、电信缆管、电力缆管及排水管在区内全部地下暗埋。第五章环境影响评价一、编制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253号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2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3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4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5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制(GB125232011);6社会生活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223372008);7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8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96)。二、周边环境状况及环境功能区划1周边环境状况项目场址位于陈大镇陈墩村(原陈大机床厂西侧地块),地块以滨河路为界,北以陈墩二路为界,东侧是现状三明齐齐哈尔二机床厂,南侧是现状三明天工机械制造有限公司。项目区环境质量现状良好,符合项目建设要求。2环境功能区划项目区所处区域大气环境为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中二类空气质量功能区,水环境为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类水域功能区,声环境为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类声环境功能区。三、污染因素1施工期环境影响因素根据施工特点,本项目施工期对环境影响的主要因素有(1)施工扬尘对大气环境的影响,在整个施工期,产生扬尘的作业有房屋建筑、建材运输、露天堆放、装卸和搅拌过程。(2)施工机械噪声对声环境的影响。(3)施工过程中产生的泥浆和施工队伍产生的生活废水对水环境的影响。(4)固体废弃物。2运营期环境影响因素本项目的主要污染源是生活污水、生活垃圾、油烟废气、噪声。四、环境影响分析1施工环境影响(1)噪声环境影响在施工过程中,基础开挖施工将使用推土机、挖掘机、装卸机等机械设备;结构施工将使用混凝土搅拌机、振捣棒、电锯;装修过程将使用控压机、冲击钻等,这些机械设备的施工噪声将达到85100DB(A),在施工过程中,这些机械设备噪声将会对附近居民产生一定的影响。另外,在施工过程中,建筑材料及建筑垃圾的运输,使得运输车辆的增加引发的交通噪声,也将对区域的声学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表51主要设备噪声源表时段噪声源噪声值(DBA)治理措施或安装位置推土机95挖掘机9095运输车辆8090钻探机95电锯110捣棒100拆作模板100冷作敲打75施工期室内装修8095施工场地内(2)大气环境影响在施工过程中,要进行大量的土方开挖、堆积以及建筑材料、建筑垃圾的运输都将产生扬尘污染,会对周围空气环境产生影响。(3)固体废物施工期的固废主要为建筑垃圾,废钢筋、废木料、废砂土、废瓷砖(片)。2运营期环境影响分析(1)废水本项目所产生的废水主要是生活污水,主要污染物为COD、BOD5、SS等。生活污水排去向为化粪池进行沉淀处理,经处理后,废水中的悬浮物浓度将大大降低,COD和BOD5浓度降低1/3,排入镇区排污系统,不会导致水质恶化。(2)固体垃圾营运期产生的固废有两部分,校园二次装修产生的建筑垃圾、日常生活垃圾。二次装修施工中产生的建筑垃圾主要为废砂、废砖、废木料、废金属、废油漆桶、废纸及各种包装袋等。生活垃圾中有些易腐败变质的有机物质若不及时清除,易腐烂发臭、滋生蚊蝇、传染疾病、污染周围环境。(3)油烟废气营运期废气主要为厨房油烟废气若不经处理直接排放会对周边空气质量产生一定的影响。4运营期噪声影响不大。五、环境保护措施1污水处理措施(1)施工污水处理施工期生活污水应集中处理,避免污水横流,污染环境。部分施工冲洗水会流入水域,对之造成一定影响,因此在施工中应加强施工冲洗水管理,应沉淀后再排放或回用,生活污水应利用周边卫生设施消纳,处理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96表4中一级排放标准排放。(2)营运期污水治理措施项目必须采取雨水和污水的分流措施,合理的设计处理污水处理设施,生活废水必须经过化粪池处理后排放,排入镇区污水管网的废水执行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96表4中三级标准,未排入污水管网的废水执行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96表4中一级标准。2废气治理措施建议施工土方开挖、搬运,应避免在大风天气时进行;建议在施工过程中,对施工场地定期进行洒水降尘,对建筑材料、建筑垃圾的运输车辆加盖篷布防止尘土飞扬。经上述措施处理后,扬尘可以得到有效的防治,对区域空气环境的影响将大大减少。施工期间各类施工机械排放废气应符合国家相应标准,大气排放执行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26971996)表二中的二级标准。施工时在易发生扬尘的场地、道路应适当洒水降尘。营运期废气主要为厨房油烟废气,厨房应配套建设专用油烟通道和油烟净化器处理,专用油烟通道的位置及高度应不影响周围居民生活,执行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26971996)表2中的二级标准。3噪声治理措施施工期噪声对现有周围住户会造成一定的影响,施工单位应遵守有关施工法规,文明施工,午间12001400时和夜间2200600时停止高噪声的施工,以免噪声扰民。声环境执行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GB125232011中规定的限制。在采取必要的隔声、吸声降噪等措施后,本项目对区域环境噪声影响不大。营运期声环境执行社会生活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223372008的2类标准,噪声影响较小。4固体废物治理措施施工期间固废主要为建筑垃圾,废土、废砖、废木料、废钢筋等,部分废土、废砖填到低洼地,其它建筑垃圾由施工单位及时清运处理。固体垃圾设收集点统一收集,定期由环卫人员外运至垃圾处理点。营运期的固体废物主要为生活垃圾,收集至校内设置的垃圾收集箱(筒),由环卫部门清运处理,治理措施可行。六、环境影响评价项目在建设和营运过程中,根据国家环境保护法的有关规定,项目单位将严格执行防治污染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的“三同时”制度,严格按照“三同时”的要求和原则进行环境设施建设,认真落实各项污染治理措施,以确保项目区内不会对环境造成影响。项目单位按照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的要求及时进行环境影响评价报批,并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项目的实施对周边环境影响较小。第六章劳动安全卫生与消防一、编制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护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3建筑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规定;4建设项目工程劳动安全卫生监察规定;5建设项目(工程)劳动卫生监察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部令第3号。二、劳动安全卫生1主要危害因素分析(1)危险因素分析1)机械伤害机械伤害主要有挤压,碰撞和撞击,接触包括夹断、剪切、割伤和擦伤、卡住或缠住等。在建筑施工安装及设备使用过程中,由于使用不当或意外故障可能导致对机械安装使用人员的伤害。2)坠落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因设备安装在不同平面上,有不同高度的操作平台、地沟、升降口、坑洞及护坎,如果没有防护措施或防护措施有缺陷,工人随时都有坠落摔伤的危险。3)电气伤害电气事故可分为触电事故、静电危害事故和电气系统故障危害事故等几种。触电事故又可分为电击和电伤两种情况,若强电源出现意外,可能引发人员电击或电伤。建筑设备系统管路可能存在着静电伤害。电气系统故障危害主要表现有线路、开关、熔断器、插座插头、照明器具、电器等均可能成为引起火灾的火源;原本不带电的物体,因电气系统发生故障而异常带电,可导致触电事故的发生,如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由于内部绝缘不良而带电等造成触电事故。(2)有害因素分析1)粉尘危害项目在建设过程中将产生施工粉尘扬尘,若浓度高于允许浓度,施工人员将直遭受粉尘的危害。2)噪声危害在施工期间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噪声污染,如混凝土浇注,汽车发动机工作及鸣笛,泵机等设备工作等。噪声能引起人听觉功能敏感度下降甚至造成耳聋,或引起神经衰弱、心血管疾病及消化系统等疾病,噪声还会影响信息交流,促使误操作发生率上升。2采取的安全措施(1)施工期劳动安全根据项目建设的相关法律、法规,在施工过程中,建筑安装工程安全生产管理必须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的责任制度和群防群治制度。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人员、特种作业人员及其施工作业人员进行安全生产培训;建筑施工企业在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时,应当根据建筑工程的特点制定相应的安全技术措施;对专业性较强的工程项目,应当编制专项安全施工组织设计,并采取安全技术措施。专项安全施工组织设计,必须经企业上级管理部门批准后实施,并报市建筑安全生产监督机构备案。施工现场使用的安全防护用品、电气产品、安全设施、架设机具,以及机械设备等,必须符合规定的安全技术指标,达到安全性能要求。建筑安全生产监督机构应当对其进行检查,不符合安全标准的,不得投入使用。(2)运营期劳动安全1)机电设备和器材安全性能指标要符合国家标准。2)机电设备的选型、安装施工、验收必须严格按有关规范进行。电力配电线路采用三相四线制,用电设备全部装有接零系统,移动电器需加漏电保护器。3)对水泵采取减震、消音措施,设置水泵间。4)加强对职工、服务人员的技能培训和安全教育,建立安全操作规程和安全管理制度,并按有关规定配齐安全防护用品。三、消防1编制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条例(2)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3)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5001402005)2工程概况本工程建筑物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教学综合楼总建筑面积为485219M,楼高约14M,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2006,该建筑耐火等级为二级。3建筑消防方案(1)总图消防本工程建筑防火间距均符合规范设计要求。场地设有二个消防出入口,建筑四周道路形成消防环道,道宽均不小于4M,转弯处内侧半径为10M。(2)防火分区本项目主体建筑属于二类民用建筑,各层每个分区面积不超过1500M2。按防火规范要求,在每一防火分区内设置不少于两个疏散口。(3)建筑消防本建筑耐火等级为二级,建筑构件的燃烧性能和耐火极限情况如下框架柱为钢筋混凝土柱,保护层厚度为30MM,耐火极限大于30H。梁所有梁均为钢筋混凝土现浇梁,保护层厚度为30MM,耐火极限为20H。楼板保护层厚度为20MM,耐火极限大于15H。屋面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屋面,保护层厚度为20MM,耐火极限大于15H。以上所选用材料均为不燃烧体,均满足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的要求。4给排水消防方案(1)消防用水量表61工程消防用水量一览表用水项目用水量标准用水单位用水时间(H)用水量(M3/次)室外消火栓20L/S一次2144室内消火栓15L/S一次2108系统252(2)系统方案室外消防给水系统室外消防管网从镇区给水管网引一路单独成环状布置。室外给水管道上设置室外消火栓SS100,室外消火栓的间距不大于120M。室内消防给水系统按防火规范要求设置消火栓及消火栓箱,箱内有直接启动消防水泵装置;消火栓系统由消防供水设备、供水管道、控制阀门、消防箱、消防卷盘、消防水带、消防水枪、消防水泵接洽器及破玻按钮组成。灭火器配置根据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501402005),计算单元的最小需配灭火级别QKS/UQ计算单元的最小需配灭火级别(A或B);S计算单元的保护面积(M2);UA类或B类火灾场所单位灭火级别最大保护面积(M2/A或M2/B);K修正系数(本项目修正系数为09)。QEQ/NQE计算单元中每个灭火器设置点的最小需配灭火级别(A或B);N计算单元中的灭火器设置点数(个)。因此在教学综合楼各层、走廊的明显位置和便于取用,且不影响安全疏散的地点设置MF/ABC8型号手提式磷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