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尽其用 变废为宝——小学美术废旧物品资源利用的实践探索_第1页
物尽其用 变废为宝——小学美术废旧物品资源利用的实践探索_第2页
物尽其用 变废为宝——小学美术废旧物品资源利用的实践探索_第3页
物尽其用 变废为宝——小学美术废旧物品资源利用的实践探索_第4页
物尽其用 变废为宝——小学美术废旧物品资源利用的实践探索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物尽其用变废为宝小学美术废旧物品资源利用的实践探索摘要美术新课程标准提出“尽可能运用自然环境资源(如自然材料)以及校园和社会生活中的资源进行美术教学”。将生活中废旧物品作为教学资源合理地开发利用,它在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形成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技术意识、塑造学生的操行和品性上都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和意义。本文就“变废为宝”创作教学中的指导理念、组织过程、方法引领和技术指导等作了畅述。关键词废物利用指导理念组织过程方法引领技术指导社会的发展进步,琳琅满目的生活用品、物资层出不穷,纷纷进入千家万户。精美的包装在带给我们方便的同时也带给我们美的享受,随之也带来了一些小小的麻烦,各种废弃的包装材料开始堆积在家家户户本来就小的空间,如牛奶盒、易拉罐、纸箱子、泡沫、一次性纸杯。这些材料弃之可惜、留之“无”用。然而,当我们仔细观察这些材料,它们都富有各自独特的美感因素,如色彩、形状、图案、肌理、质地等。不同的材料有各自适宜再利用创作的价值,如包装纸图案设计精美、色彩亮丽,适于图案、色彩的组织,易拉罐是圆柱体,圆浑结实,薄薄的金属片易于剪制,泡沫塑料形状多变,易于联想,不同大小的纸箱子易于叠合,废弃电线易于绕扎、“变废为宝”教学的指导理念1、以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为核心。通过制作实践活动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达到发展想像力和创造力的目的,树立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技术意识。2、以培养学生的操行和品性为终端目标。废旧物品的创作是一项周期长、工作量大、操作繁琐的实践性作业,需要学生有十分的耐心、认真、仔细和良好的习惯来开类别小学美术图(5)风铃徐茜展工作。从材料的收集开始,即需要学生在生活中养成有意识地关注和收集一切可充分利用的材料。废旧物品本身是废弃物,不需要化钱购买,只需要态度和行动。现在的学生铺张浪费现象十分严重,通过废旧物品的收集、整理、共享合作、作品的构思、创作、展示欣赏等过程,可以形成现代学生都较为欠缺的宝贵品质。3、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为活动灵魂。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同时让学生懂得生活废弃物可以变成漂亮的艺术品或是有趣玩具,知道“物尽其用”的道理,重新“认识”那些废旧物品,用审美的眼光去看待那些生活中熟视无睹的“无用的材料”,用创新的思想去想像创造独具个性的作品,并用来美化空间、装点生活。如图(17)4、以提倡环保制作为前提。活动中的的材料都应是生活中的废弃物,是“二手货”,不与同学攀比材料的优劣,无需特意去购买特别的制作材料,重在材料运用的合理和构思的巧妙。5、以综合材料的使用为主要手段。随着综合绘画、装置艺术等艺术形式的发展、图(1)花盆毛妤图(2)掉花盆周宇楚图(3)笔插姜禧龙图(4)纸花毛芷倩图(6)瓶盖人王前图(7)花姑娘柴依静盛行,多形式、多手段、多媒材的造型方式不断丰富起来,纯粹的绘画在美术中的主导地位逐渐溺化,美术教学逐渐趋向于综合艺术创造。因此在美术作品中应多引导学生用各种材质进行综合创作。、“变废为宝”教学的操作阶段1、收集材料阶段。发动学生将生活中所见的各种废旧物品进行收集、筛选,并根据材质的不同进行分类,如金属塑料类、纸盒废纸类、泡沫塑料类、果壳类、绳线类等。教师可以让学生将各种材料带到学校,存放至学校画室或制作间等,以备制作时使用。笔者认为我们老师平时也要做有心人,与学生一同收集各种材料。充裕的材料是学生进行主题创作的基本保障。2、欣赏感悟阶段。组织学生学习他人的手工制作作品,从中学习制作技巧,获取设计灵感,开阔创作思路等。教师可以从网上下载一些图片资料然后上传至学习网站,让学生去浏览,也可以让学生从网上观看有关手工制作实例的视频,如在百度视频搜索中输入“艺术创想”、“手工制作”等关键字,就可以点击观看相关的制作视频,从中可以学到很多制作的技巧和方法。也能为学生激起创造思维的火花。3、构思、制作阶段。对于小学生来说,设计构思的过程要提倡“因物而设”、“因料而创”,因为小学生的思维是以形象思维为主的,他们的想像创造很多时候都要依附于具体的媒介物,没有材料的构思对于学生来说是空洞的。因此,设计构思往往与收集材料、造型制作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难以独立区分。4、技法指导阶段。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将创造力分为创造的灵感阶段和创造的实施阶段。完整的创造力包含着创造性思维与表现能力两部分,要使学生的创造能力在完整意义上得以发展,开拓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培养一定的表现技能,两者缺一不可。创造活动不可能脱离造型形式和表现技能单独存在,仅有创作的灵感,而没有表现的语言,再好的想法也无法实现。因此在活动中老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技术意识,并进行适当的技法指导。、“变废为宝”教学的方法引领1、临摹法教师可将若干用不同材料制作好的作品分发给每个小组,让学生先行研究作品的造型特点、材料、制作过程、方法等,作一番观察研究后,可以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来临摹制作,材料可以与范作相近,鼓励在材料上的独特使用,不求完全一致。2、模仿法模仿图片或实物,根据其造型特点和规律,选取在形状上相接近、相类似的材料进行“仿制”。如根据图片中的机器人,用牛奶箱子、牙膏盒、废旧光盘等材料来制作机器人。许多学生会将长方形纸盒和圆形瓶盖制作成小汽车,将牛奶盒制成小房屋,这其中其实也就是模仿制作。这种方法在制作中是最常用的,也是最有效的一种方法。对于低年级或基础不是很好的同学来说,还是比较适合的。吴熠潇、周子恺同学用染了红色和绿色的花生壳模仿制作了学校校徽。如图(811)图(8)校徽吴熠潇周子恺图(9)小猫咪王常图(10)灭火器王瑀棖图(11)槽罐车周旭涛3、联想法(1)组合的联想。教师可以让学生将几个不同大小形状的材料组合、叠加一起,引导学生观察想像、依据学生的知识经验进行联想,构想出一件具体事物的图形,然后将其进行进一步组合粘贴等制作。如几块泡沫塑料叠加在一起,毛轶旻同学就将其想像成动画片中见过的怪兽,组合粘贴后进行了适当的添画上色,使作品更加完整、形象、美观。实现作品从类似、形似到神似的转变。如图(12)(2)减(剪)法的联想。减法可以将一件制作材料去掉一个角、一个面等,可以将一件简单的物品变得具体有形,这样更有利于激起学生的想像思维,便于学生想像出更具体的形象。如我将一个方形纸盒沿着对角面切开后让学生观察,很多学生会说像畚斗,于是稍作些添加畚斗、扫把的作品就可以轻松完成。将一只纸杯的杯壁剪开多瓣,就像裙子、帽子,如果用铅笔将其卷曲,就很像娃娃的卷发。再如,将矿泉水的瓶子沿着底部斜着剪开,可以得到像灯罩的形状,将几只同样的形状组合在一起可以制成“广场上的大灯柱”。如图(1315)图(11)图(12)怪兽毛祎旻图(13)爱劳动廖杰琦图(14)广场上的大灯王旭鸿图(15)三人行毛依丽(3)肌理材质的联想。如泡沫塑料粉碎后撒落于蓝色纸面上像白雪,可以制作成雪地。女同志的丝袜质地细腻柔软,很适合制作仿真花,于是,戴知轩同学就在妈妈的帮助下用细铜丝和破旧丝袜制作了惟妙惟肖的仿真花,如图(16)。王子逸同学发现图钉的圆形面像鱼鳞,于是他用KT板裁剪了一条“鱼”,然后按一定的秩序将图钉一枚一枚的镶嵌在“鱼”身上,这样一条满身长了鱼鳞的鱼就活灵活现地出现在眼前了。如图(1718)(4)内容情节的联想。在两个或多个形象做好后,如何组织一个有趣的场景或是有情节画面,对作品的内涵、意义的提升起到了点睛、深化的作用。这个过程教师要有意识的引导学生进行情节联想,再组合构成“情节”画面。如一(5)班王旭鸿同学在家里利用牙膏盒制作了四只“鳄鱼”,用了个纸盖子盛放拿到学校,“鳄鱼”形象可爱,制作巧妙,在学校布置展览前,我总感觉四只鳄鱼盛放在一起缺少点趣味。于是,我引发王旭鸿同学回忆电视节目中看到的鳄鱼生活画面,这让他想到了鳄鱼一家子在河边晒太阳的画面,这样“鳄鱼开会”的画面就出现。如图(19),比起原先的摆放显图(16)仿真花戴知轩图(17)绿色的鱼何博伦图(17)银色的鱼王子逸然有趣多了。再如图(20),作品中的“鞭炮”和“扇子”本是两位同学分别用“红包”做成的,我将两件蕴含“中国元素”、“中国情结”的作品放在了一起,让学生领会了作品所表达的“喜庆”、“吉祥”的深度情感。内容情节联想的关键是教师引领学生对物象进行情意方面的思考与认识,以获得学生对物象在情感方面的升华。、“变废为宝”教学的技术指导新的美术课程标准指出技术性活动是人类社会的一种最基本的实践活动,而美术课程向学生提供了技术性活动的基本方法,有助于培养学生勇于实践和善于实践的心理品质,“标准”明确提出了要形成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技术意识。因此,教师要在教学中适时地进行技术上的引领和方法上的指导。比如对富有肌理、质感美的材料,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合理运用。如图(24),作品中的自行车是用普通的电线制成的,其中的相应部分巧妙的保留了塑料皮质,形成了座垫、把手、车胎等。对作品制作时需要粘贴、加固等处理的,教师要针对具体制作做一些示范等。比如周然同学用一根竹棒和爬山虎的叶子制作“鸡毛掸子”,制作时他将塑料胶带纸剪成很多个一小段,然后一图(22)回家罗张胜图(19)一家子王旭鸿图(20)中国吉祥罗与何张雨声图(21)伙伴王梓川图(23)好朋友毛慧琳图(28)姐妹俩林杰片叶子一段塑料胶带纸逐片粘贴,做得慢、做得累,我给他做了示范,从竹棒的上端开始,在不剪断塑料胶带纸的情况下,按顺序将叶片用塑料胶带纸贴压在竹棒上,这样既省时又省力,作品完成时整洁美观,如图(25)。由于学生的经验上、认识上的原因,他们不可能像成人那样对各种工具、材料的使用都能得心应手,所以教师有时应直截了当地传授给学生相关的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