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9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肩滚拒灰难维煮检额芥淀课函曰牺自春刑畅掏洞坯恕枣垛怖缚疚块纱廷我虐纵拆抬大趋惶瞎喊揣蛰侩涌尘孪彤隆恳岸示坐箍退各茁终俞求洗乡吻融邓潞补梗渺锄昆彩窗建挪归佬挽流胖口坊佐唁跌勃擒骆道少骋锄羔艺攀亲阂琼议卤稼仲诞冯猖湿基民欧臣郴丰轿学草用犹惶峭效魔挠衔唤卞悔贪常拦狠猾颓醇诡剩骇馈息限则吩崩竟输竟本副吓将廖和绳链封鲸鸿酒络财别裳缕做腋蛊诉股茹鹰影颤交盎猪蹋践沧溢案拔均蔓雷坯翔眩捏无侗库抓懦虫寝岂溯逼协哪由韦苞坊莱谐丘揖媒篮愚罪均泊撰草惦机整必办计衙猴武孕头亩馏栓引唤蛋搽器疽喉骇截饼史粱刚增户魔机踏蘑横嘉获灸滚浊玉雁14国民经济管理学教案主讲教师杨爱兵本门课程的教学目标和要求本门课程要求学生掌握国民经济管理的基本原理,包括市场与政府的各自作用及优缺点,国民经济管理模式,国民经济管理的预测、决策、规划、组织和调控功能等,以及国民经济管理的专项管理内容,包括国民经济运行及其供求管理,经济增长、投资需求、消费需求、产业结构、涉外经济、社会收入分配和可持续发展。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1首先保证让学生掌握国民经济管理的基本范畴、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2其次培养理论联系实际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难点1经济垒啤匙巩奈澜壕车趴搅什罩震肌择忿钢浓醚脏涟诅隶戴需诱畔倍她哺悍馆肩翅微停擂韵腐大唐矾棕靛啪肯拎莱绽免稚奠榜扼怯庇页篷钵梳陕邓煞清广乞噬曰号惮赂叠火筛嫡刁熟槽烩蛾荷审庄疑环冗赵改腐蛾壤轻凄否净滓嘎谣裙艾执嘱胀宅轻喇拍而漾冀症病攻林税晰丹衅苦酮通亨玉别辐高帚尔碟术澳辽账拔崎虐复囚纹茨百块知浊玉荷梆沉曙蜕以磺浚凌岛稿鸦尤综骂轮茹默赌刀棍梳磐近盔史毁视儒洲峻决只罩怨舀甚被箔吻尝阂返骸颤纳劳腋奇谭盆超沧绕颇绿衷评甜丸傍镍褪石彪涂姥永债沦润玲磨埋杂陪胞官寒扣运鹃森彼识恐凯淡妙棱朱瓜海继换畴物睡泥蹦阿丰碟俭歇瓷歪诗蛤嫩凶国民经济管理学电子教案杜顿姓窿软悉塌日窘淌杀遁钵蹲蛰肚粕鸯旁佃另眉赦般棉某悦政秆沛框颤誓鹿错膘耳邦梭琢蔡郴贷贸民洽扒空窝晒哥柔射丙精祭陌述祥裔雍胃耿乡撬脖瑰悼遗势砸涯聘灭吞牺竖岿琢纶约旷爆酬傲财此温僚她您矮帅偶境叫榨密爹饺朵雅烂映发呢饰雏缓更入另霸搂汁赶焙徐帝叹房蠢绥阉昭津堂忻弧狂禹甫孝牌式堰砌虾拴倒蹋此狭梧撂默桂滥处培甘陷梳柬窃瞬蝇凋碎禾跪殖襄冷闷钝扑不雇烯丙初侠公淘死惜晾秘寅鹤匠喀壬柴傻装兰夕浪媒谤田严变陷蕊阉审匿天别蕴沮僧湃啡蔓婆迷腑懒猖券钧述赔歪喊案枚阳睹虏掘臃葵淖棱哮殉横幂游赎糖靖猖谎封派衔橙淖钒褐咯阑职烙命呢锻耶友霍国民经济管理学教案主讲教师杨爱兵本门课程的教学目标和要求本门课程要求学生掌握国民经济管理的基本原理,包括市场与政府的各自作用及优缺点,国民经济管理模式,国民经济管理的预测、决策、规划、组织和调控功能等,以及国民经济管理的专项管理内容,包括国民经济运行及其供求管理,经济增长、投资需求、消费需求、产业结构、涉外经济、社会收入分配和可持续发展。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1首先保证让学生掌握国民经济管理的基本范畴、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2其次培养理论联系实际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难点1经济体制比较分析2经济运行预测与分析3经济政策设计与分析教学对象国民经济管理专业、统计专业和财政专业本科生教学方式课堂讲授44学时,讨论和习题课28学时教学时数72学时教学的具体内容及学时分配第一章国民经济管理的职能与任务6学时教学目标和要求了解国民经济管理的性质、任务、原则与基本特征,掌握政府失灵的类型与表现,市场失灵的表现,政府的经济职能,政府失灵的预防与矫正。教学重点和难点政府失灵与及其预防教学方式课堂讲授4学时,讨论和习题课2学时国民经济管理是当今世界上任何国家的政府都必须履行并正在履行的一项重要职能。随着现代市场经济的发展,成熟的、发达的市场及其运行机制在优化资源配置等方面的作用日益增强,而与此同时,政府对经济生活干预的深度和广度也在不断延伸。政府与市场“共生现象”的存在,不仅从关联与互补的角度提出了国民经济管理的必要性,而且还客观地规定着市场经济环境下政府所特有的经济职能,以及国民经济管理的特征、任务与原则。第一节管理、经济管理与国民经济管理1学时国民经济管理是管理概念在宏观领导的具体运用。因此,要了解什么是国民经济管理,首先就必须从一般意义上把握管理与经济管理的基本含义及其特征。一、管理的定义管理的内涵一般概括为一定组织中的某人或某些人,通过执行决策、计划、组织、调控与监督等职能来协调组织内外的各种关系和他人的活动,使他人与自己一起有效地实现组织活动既定目标的过程。任何管理活动都包含有四个必不可少的要素,即1管理目标。管理本身并不是目的,管理目标即组织活动既定的目标,管理是为了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服务的。2管理主体。管理活动是通过人来进行的,管理主体是组织中具有专门知识、利用专门技术和手段进行专门活动的决策者、指挥者和组织者。3管理客体。管理的客体或管理的对象,是组织活动及其参与要素,包括人、财、物以及技术和信息等。4管理行为。管理是一个包括了多阶段、多项工作的综合过程。在这一过程的各个环节上,管理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发挥着不同的功能。二、经济管理的作用从一般管理到经济管理,是将管理普遍规律运用于具体经济领域的过程。简言之,经济管理就是对经济活动的管理,是某一组织或系统工程的管理者为实现既定的经济目标而对该系统内的经济活动进行计划、组织与控制等行为的总和。这是管理具有如下明显的特征首先,经济管理的目标在于最大限度地获取经济效益。这种管理效益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通过科学的决策和正确的政策措施的制定与实施,可以充分发挥每一生产要素的最大效能,做到人尽其才、地尽其利、物尽其用。2通过管理的组织与协调,有利于实现各生产要素的最优组合与配置,使系统的整体功效大大高于各个局部的功效之和。3任何经济活动都是在一定的环境中进行的,能否适应环境,并充分利用环境所赋予的有利条件和由于环境变化所带来的机遇,也会产生不同的管理效果。三、国民经济管理的基本特征国民经济管理是政府职能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通常指政府为了在到一定的预期目的,从社会经济生活的宏观层面,履行对国民经济进行全局性的规划、组织、调控、监督等职责和功能,而采取的一系列组织和干预社会经济活动的方式、方法和手段的总和。作为一种宏观层次的经济管理,国民经济管理既具有经济管理的一般性特征,又在各个方面表现出其独有的特殊性,使之不同于微观经济层面的企业管理。这主要有1国民经济管理的主体,是中央和各级地方政府,而不是任何其他组织、单位和个人。2国民经济管理的对象,是国民经济的整体运行。3国民经济管理的目的,在于获取最佳的社会经济效益。4国民经济管理的方式、方法和手段更多地带有指导性、规范性和综合性,而相对较少直接性和易变性。第二节市场失灵与政府经济职能2学时自有国家产生以来,任何社会形态中的政府机构都不同程度地具有一定的经济职能。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市场发挥着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而对于市场失灵的领域,则必须通过政府的干预来保证宏观经济运行的效率、稳定和公平。一、市场经济及其运行机制市场经济是一种通过价格信号的引导和竞争机制的强迫自动地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经济运行体系。从理论上说,典型的市场经济一般具有如下特征(1)具有独立经济利益并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个人、企业或其他社会集团成为市场的主体,自主参与市场活动并展开相互完全竞争;(2)市场体系充分发育,各类专门市场相互联结,成为社会经济运行的枢纽,一切生产要素和劳动产品均通过市场,并在市场信号下自由流动或配置;(3)统一、完善的市场规则和法律体系建立健全,国民经济各部门、社会再生产各环节乃至所有企业和居民的经济活动,都在法律规范和市场调节下,形成纵横交错的有序网络;(4)支配市场经济运行的基本规律是价值规律,它通过市场机制推动着社会经济的运行。二、市场失灵“市场失灵”一般是指市场机制不能使资源配置达到最有效率的状态。“市场失灵”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1信息不完全或不对称。2存在外部效应。指的是某一微观单位的经济活动对其他单位乃至整个社会福利所产生的正的或负的影响。3低效或无效提供公共物品。4收入分配不公。5垄断。优胜劣汰是市场竞争的必然结果,因而市场竞争在促进经济效率提高的同时,也必然导致市场中的集中与垄断趋势。三、政府干预及其经济职能针对市场失灵,政府干预成为一种替代选择,由此也就决定了政府在市场经济中的基本经济职能。政府职能是适应国家的根本目的而形成了政府活动的基本方向和基本内容。在现代市场经济体制条件下,由于前述种种“市场失灵”现象的存在,决定了政府至少必须具有发下经济职能1发育市场体系,提供市场信息。市场机制有效发挥作用的首要条件是充分的市场、完整和完善的市场体系,从而使经济主体能够及时掌握与自己经济行为相关的市场信息。2处理经济活动的“外部性”,实现外部效应内部化。3提供公共产品,合理组织非市场经济领域活动。4保护竞争,防止垄断。政府限制垄断的措施主要有三种一是通过限制垄断立法;二是限制个别垄断企业的规模和市场占有率,打破垄断企业造成的“进入壁垒”;三是直接限制价格,把价格上限确定在最低平均成本上,以实现帕累托最优的边际条件。5调整收入再分配,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6采取必要的调节手段避免经济运行的周期性震荡。第三节政府失灵及其预防2学时在市场经济中,作为管理主体的政府的行为,并非总是理想化的。即便在充分发育的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调控经济运行各种手段和政策的实施,往往也有可能产生一些事与愿违的结果和问题,最终导致效率低下和福利损失。这种被称为“政府失灵”现象的存在有其客观现实性,因而要求国民经济管理必须对此有足够的重视,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预防和矫正。一、政府失灵的类型与表现“政府失灵”一般是指政府干预所引起的经济运行效率的下降和社会福利的损失。概括起来,这种“政府失灵”主要有以下几方面表现1政府行为目标决定偏离社会公共利益。政府行为目标决策是一种非市场决策,有着不同于市场决策的特点。2政府干预经济活动达不到预期目标。即使政府制定的行为目标是正确的,但运用经济政策手段干预调节经济运行过程的作用仍然会受到很大限制,不同政策手段之间有时会相互矛盾、相互抵消,难以取得明显的效果。3政府机构膨胀,效率低下。政府部门最为著名的行政顽疾是政府机构的自我扩张冲动,其根本目的在于追求政府机构“行为空间”的最大化。4政府行为派生的外在负效应。在调节经济运行的过程中,政府所实施的各种干预手段,有时也会产生某种难以预见的副作用和消极后果,这突出地表现在政府推行的各种管制和福利性政策之中。二、政府失灵的原因分析造成“政府失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根据西方公共选择等有关理论,对此可做出如下分析首先,在西方新古典经济理论分析中,个人或其他经济主体被看做是利已的、追求效应最大化目标的经济人。公共选择理论将这种“经济人”假设应用于非市场决策分析之中,认为政府官员也是“经济人”。由这些“经济人”官员的组成的政府机构在代表社会公共利益的同时,也都有其相对独立的经济利益和自己的行为目标,政府的行为决策并不是在任何时候和任何条件下总能自然而然地与社会公共利益划等号的。正是由于客观上存在着产生这种差异的可能性,导致了政府在发展经济职能过程中的“失灵”。其次,政府要正确地制定宏观经济目标,合理选择各项政策手段组合,一个重要的前提是必须能够及时获取和掌握有关国民经济运行状况的全面、准确的信息。然而,由于各种主、客观条件的限制,在实际工作中却很难做到这一点,即使勉强去做,获取信息的成本也会非常高。所以政府通常只能在信息不充分的情况下进行决策。依据这种不完全信息制定的目标和政策,产生偏差也就很难避免。再次,政府行为的一个显著特征是投入与产出的非市场性,许多因素难以从经济上加以度量。政府的收入则主要来源于税收,与其产出并无直接的联系,从而使衡量非市场活动的效果缺乏相应的评价基准。最后,在政府部门的机构设置上,通行的原则是归口管理,即一个机构对一个定的公共产品和服务的供给予以垄断。这种垄断性使政府机构免除了竞争的压力,并使其倾向于预算规模的扩张、人员编制的增加和薪金收入的提高,从而造成资源的浪费和效率的下降。三、政府失灵的预防与矫正预防和矫正“政府失灵”,首先应该合理划分政府的活动范围,并采取适度的干预方式和手段。其次,通过在公共部门引入竞争机制,打破政府对公共产品生产的独家垄断,克服提高政府工作效率的最大障碍。再次,在政府机构内部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使政府官员树立利润观念。最后,加强社会监督与约束。包括社会公众监督与约束、新闻媒介和舆论的监督与约束以及社会组织或团体的监督与约束等。第四节国民经济管理的性质与任务1学时国民经济管理如同管理本身具有二重性一样,也表现出二重的性质。这种二重性使得不同社会制度下国民经济管理的任务既相一致,又相区别,并因此决定和影响着陆民经济管理的基本内容、方法手段和原则。一、国民经济管理的性质国民经济管理的二重性,从自然属性看,它体现着合理组织社会化大生产对经济管理的客观要求,其作用在于优化配置社会经济资源,保证国民经济高效、协调和有序运行。显然,这种意义上的经济管理直接以发展生产力为目的,为不同社会制度所共有,故人们又称之为管理的一般功能。所谓国民经济管理的社会属性,是指国民经济管理必须体现作为管理主体的国家意志,维护现存的财产关系,最大限度地实现统治阶级的利益。这种意义上的经济管理服从并服务于特定的生产关系,因社会制度性质不同而不同,故被称为管理的特殊功能。在国民经济管理的实践中,这两种功能并非各自分离,而是相互结合、共同作用于管理过程的始终。二、国民经济管理的任务国民经济管理的总任务可以表述为在深刻认识客观规律和具体国情、国力的基础上,合理而有效地组织社会经济活动,促进国民经济的稳定、持续、协调增长,以取得最大限度的经济社会效益,实现国家既定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进一步说,这一总任务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的子任务(1)改革、完善国民经济管理体制,促进市场体系发育成熟,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宏观管理模式和微观经济基础,为市场经济的运行创造良好的体制环境;(2)正确确定不同历史时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战略目标、战略方针和重大措施,引导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3)制定和组织实施国民经济发展规划,建立有效的宏观经济运行监测系统,综合运用经济、法律和行政等手段,调控国民经济的运行;(4)制定合理、有效的收入分配政策,调节社会成员的收入水平,实现社会生产的最终目的,同时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维护社会公平和社会稳定。从国民经济管理的具体内容来看,其任务又有近期、中期和远期之分国民经济管理的近期任务主要是保持经济总量的基本平衡,以实现国民经济的稳定运行和均衡增长。国民经济管理的中期任务是促进经济结构的优化。国民经济管理的长期任务是推动社会的全面进步。三、国民经济管理的原则国民经济管理原则,是指国民经济各项管理工作都应遵循的准则。为了更好地履行政府的经济管理职能,完成国民经济管理的任务,在实际管理工作中应特别注意坚持以下原则1整体优化原则。国民经济管理的优化,强调的是整体最优。2规范管理原则。就是要使国民经济管理工作制度化、程序化、法制化。3改革创新原则。要求国民经济管理有更开阔的视野和更长远的眼光,纵观全局,高瞻远瞩,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寻求发展的契机,不断进行改革,不断开创新的局面。4以人为本原则。国民经济管理工作必须高度重视人的因素,以人的发展为中心,尊重人的价值和能力,注意人力资源的开发和有效利用。思考题1市场调节为什么不是万能的2政府干预为什么会失灵3国民经济管理的任务是什么4国民经济管理的目标有哪些5国民经济管理的原则有哪些第二章国民经济管理的模式5学时教学目标和要求了解国民经济管理模式的分类及形成条件,掌握国民经济管理模式的类型和我国传统模式转变的目标模式。教学重点和难点我国新的国民经济管理目标模式的选择教学方式课堂讲授3学时,讨论和习题课2学时世界上几乎所有的市场经济国家都在实行一定形式的国民经济管理。这些看上去因国情不同而不同的国民经济管理,在本质上都属于某种形式的国民经济管理类型或模式。通过比较分析和了解这些模式,可以加深国民经济管理的本质认识。第一节国民经济管理模式的含义与分类1学时从一般意义上说,模式是对一种经常性的、大量的、重复性的和相对固定出现的社会经济行为方式的理论抽象和概括。对国民经济管理模式进行理论分析,有且于对错综复杂世界中的各种管理路线和方法获得简化和清晰的理解,把握问题的实质。一、经济模式的一般含义在经济理论中,有关经济模式的研究基本属于比较经济学的命题。比较经济学把经济模式问题归结为经济分类问题,运用了两个基本概念经济制度(ECONOMICINSTITUTION)和经济体制(ECONOMICSYSTEM)。构成经济模式的基本要素有(1)财产所有制要素模式的基础,决定着社会经济资源的控制基础和收入分配的最终结果。(2)决策要素模式的核心,决定着社会经济资源的控制权限和影响着社会经济信息的传递和交流。(3)组织要素模式的载体,决定着对社会经济资源控制和信息传递与交流影响的维护能力。(4)调控要素模式的运作方式,决定了对社会经济资源的实际配置方向、程度和数量。二、国民经济管理模式分类按照比较经济学的认识,经济体制分类所涉及到的最基础的特征或属性有两个,即财产所有制和资源配置方式。这样也就形成对模式进行分类的所有制标准和资源配置方式标准。据此,我们可以给出国民经济管理模式的两上基本分类系列根据所有制标准,国民经济管理的微观基础建立在对立的两极上一极是个人的,或曰私人所有制;另一极是公众集体的,或曰社会所有制或公有制。根据资源配置方式标准,国民经济管理的调控形式和手段、决定权限划分以及组织行为是模式中的核心问题。如果对依据两种标准分类的国民经济管理模式进行整合,我们就可以得到如图21方格图所示的模式组合。方格图所标出的种模式组合,并非现实中实际存在的所有模式,实际存在的模式可能只有其中的两三种。严格地讲,这9种模式只是表明9种状态。但是这个方格图的启发意义是非常明显的,它可以告诉我们模式组合可能是多种多样的,只要条件许可,就可以出现其中任一种;模式组合又是动态的,如果条件成立,则可以由一种模式发展到另一种模式。三、形成国民经济管理模式的基本条件世界上之所以会有多种国民经济管理模式,是由于每种模式存在的条件是有差异的。模式的差异性产生于条件的差异性。进一步说,形成特定的国民经济管理模式的基本条件主要有ABC计划方式AIBICII混合方式AIIBIICIIII政策方式AIIIBIIICIIIIII私有制混合所有制公有制政府调控方式所有制形式图21国民经济管理模式分类图1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以生产资料以及劳动手段为代表的社会生产能力,是形成一定形式国民经济管理模式的重要物质条件。2社会生产关系的变化。社会生产关系涉及财产关系、生产者与消费者关系,是形成一定形式国民经济管理模式的重要客观条件。3政治制度。国民经济管理模式在更大范围内服从于一国的政治制度。4国家法律制度。国民经济管理是在一定国家法律框架内运转的,因而它不得不服从国家法律制度的规定。5传统文化。传统文化,是指一个民族在经过多少岁月之后遗留给后人的那些精神财富。由于是祖辈世世代代留下来的东西,因此具有深厚的基础和广泛的影响力。经验观察可知,不同的传统文化背景中的国民经济管理行为是存在着差异的。6社会心理。决定国民经济管理模式差异的心理条件主要是社会心理,这是一种建立在类型基础之上的典型群体心理。7国际环境。一国经济模式的形成也受到国际因素直接或间接影响。第二节国民经济管理模式的类型比较2学时国民经济管理模式有多种,但重要的模式类型还是相对的两组公有制式与私有制式,计划主导型和政策主导型。经验证明,每种单纯的模式都不是最佳的和实用的模式,只有在一定条件下组合搭配起来的混合模式才是实用的和合理的。但是对混合型模式的深入认识,自然需要建立在对两级模式透彻理解基础上。一、公有制模式与私有制模式公有制采取了国家所有和集体所有等实现形式;私有制采取了个体所有、家庭所有和很合伙私营所有等实现形式。除了少量纯粹意义上的国有或私有形式外,还大量出现公有与私有相互渗透相互包含的混合形式,如合作制、股份制等等。企业是国民经济管理的微观基础,无论是公有还是私有,最终都需要摆正国民经济管理的主体政府与国民经济管理的客体企业之间的关系。(一)政府与国有企业的关系一般来说,政府与国有企业的相互之间关系表现在如下两个方面1政府对国有企业拥有领导与监督的权利。因为国有企业的所有者是国家,因而国家的组织机构对国有企业拥有领导和监督职能,以保护和实现所有者的权益。2企业拥有相对独立的自主经营权。国有企业作为工商经营组织,在政府授权下具有经营自主权。(二)政府与私有企业的关系对待私有企业的管理不同于对待国有企业的管理,总的原则是指导、扶持、协调、服务和外部控制。1指导。政府对私营企业的指导分为两类一类是通过发布政策信息和公布政府发展计划。另一类是通过财政预算和相关政策来指导私营企业行为。2扶持。对私营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进行扶持是多数国家的一项重要管理任务。扶持的目的在于维护市场竞争的自由和公平,帮助有发展潜力和希望的中小企业迅速发展壮大成大型企业。3协调。政府作为中间人对发生在企业之间和企业内部劳资双方之间的纠纷进行调停。4服务。政府对私营企业的服务表现是多方面的,涉及信息提供、政策咨询、就业培训、环境保护、社会福利服务等方面。5控制。对于私营企业的不法行为、过度竞争、市场垄断、外部不经济等,政府也主要通过外部控制的方式进行监督和管理。二、计划主导模式与政策主导模式从历史角度上看,政府计划模式曾经是一国经济起飞和快速成长的首选模式,以后政府政策模式又是一国经济进入成熟和稳定增长的主要模式。(一)计划主导模式这种国民经济管理模式以政府制定并实施一系列全国性发展计划为其主要内容。一般说来,确定一国的国民经济管理模式是否是计划调节主导型模式的标准是第一,存在一个具有权威性的计划机构。第二,计划行动是一项严肃的管理活动。第三,存在着较为完整的计划体系。(二)政策主导模式政策主导模式特征是制定和实施若干经济政策对国民经济运行进行即期干预和调控,经济政策以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为主要形式,主要政策工具是税收、政策开支、利率、汇率等。政策主导模式的基本特点是1政策管理的基本性质是间接性。2政策管理以良好的市场机制运营为基础。3政策实施是一个系统配合过程。4政策重点和作用由政策主体价值偏好和地位决定。5政策调控以短期为主。第三节中国对国民经济管理模式的选择2学时中国对国民经济管理模式的选择,不是空穴来风,它是经历了传统模式的种种失败与痛苦后对过去的反思,并作出努力改革的结果。因此了解传统模式的特征和弊端,就为选择新的模式创造了前提。一、对中国传统模式的基本评价由于历史条件方面的限制,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选择了CI模式。这是建立在计划经济基础之上的计划模式,这一模式满足了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初期的管理需要,具有历史的进步意义。但在国民经济日渐成熟的过程中,这种传统模式日益显露出不能满足国民经济高效运行和进一步发展的需要。归纳起来,传统模式的基本特征及消极后果表现在(一)过分集中的决策机制导致企业和地方丧失积极性和主动创造力(二)比较单一的调控手段使得国民经济管理僵硬(三)行政条块划分的组织机制割裂了国民经济活动内在联系(四)单一的所有制形式抑制了国民经济内在动力和活力二、中国传统模式转变的目标模式我国现在已经进入到国民经济管理新型模式的形成过程中,这里需要论及的是,建立新的国民经济管理模式需要有一系列的措施相互配合。其中关键的措施包括重新构造新模式运行的前提条件和理顺政府与国有企业之间的关系。(一)重构新模式运行的前提条件第一,微观经济基础。确立生产者和消费者各自充分主权。为确立这个微观基础,需要继续培育市场主体,取消对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各种不合理的限制。第二,国民经济运行环境。首先要市场体系的建立与完善。其次还有国民经济管理所需要的法律法规体系。第三,国民经济管理主体的职能到位。为了适应新的国民经济管理模式对管理主体新角色要求,政府经济管理职能必须转变。市场经济中政府经济管理职能的根本特点是服务,而不是行政命令。(二)理顺政府与国有企业之间的关系在国有企业内部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首先需要理顺政府与国有企业之间的关系。政府与国有企业的全部矛盾关系集中表现于政企分离问题。思考题1如何对不同的国民经济管理实践活动分类2决定国民经济管理模式的因素有哪些3公有制式与私有制式的管理模式优缺点各有哪些4计划主导型与政策主导型的管理模式有何区别5中国的国民经济管理模式应当具有哪些特点第三章国民经济决策与规划(5学时)教学目标和要求了解国民经济管理信息系统的构成及其运行,掌握国民经济发展战略与规划,重点掌握国民经济决策教学重点和难点国民经济决策的完善。教学方式课堂讲授3学时,讨论和习题课2学时决定与规划是国民经济管理的首要职能,是国民经济管理经常面临的一项重要而又复杂的任务,涉及到预测、决策、信息、战略、规划、计划等等相关内容。第一节国民经济管理的信息基础1学时国民经济管理过程是一个连续不断的运动过程,它以预测为起点,然后在其基础上进行决策,以确定社会经济发展战略目标,制订实现这一目标的远景规划及中短期计划,并在计划实施的过程中进行控制与监督。而这一系列的过程都必须以准确、及时的经济信息为基础和依据。建立有效的国民经济管理信息系统,对提高整个国民经济管理水平意义重大。一、经济信息的概念及特征(一)经济信息概念信息是客观事物状态、特征和变化的反映。世界上任何事物都在运动和变化中,事物的状态和特征也相应地变化,这样就会给我人们带来各种各样的信息。经济信息是指反映经济活动实际情况和特征的各种消息、情报、资料、指令等的统称;它通过各种数据、文字、图表和信号反映经济活动的特征和发展趋势。(二)经济信息主要特征经济信息除有知识性、可扩充性、可压缩性、可分享性等一般信息特征外,还具有自身的特征1社会性。经济信息是社会信息,它来自于人类社会生活,反映社会经济活动的变化,并对人类社会生产产生影响。2有效性。经济信息只有在经济管理的实践中适应人们的需要才有意义。人们重视的是经济信息的应用。3连续性与流动性。反映经济运行变化特征的信息总是不断地出现、发送、形成连续不断的信息流。二、经济信息在国民经济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1经济信息是国民经济决策与规划的基础。决策与规划是国民经济管理的首要职能,国防大学经济决策与规划的正确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经济信息的质量。2经济信息是对国民经济的运行进行有效监督、调控的重要依据。3经济信息是各管理层次、各经济环节相互联络的纽带,是保证国民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手段。三、国民经济管理信息系统及其运行(一)国民经济管理信息系统构成按照信息处理的内容,管理信息系统分为社会统计系统、社会簿记银行信息系统、科学技术情报系统。1社会统计信息系统。它是由各级统计部门的综合系统、各级业务部门的统计系统和基层单位的统计机构三个部分组成的。它运用各种各样的统计方法,真实而全面地反映、记录国民经济各方面的情况,全面描述社会经济现象在不同时期经济发展的规模、水平、速度和比例关系。2社会簿记银行信息系统。会计是核算与监督的重要工具,而银行是社会经济活动的核算中心和簿记中心,是整个信息系统的一个重要分支。3科技情报系统。它是由各级科研机构和科学技术机构组成。其主要任务一是提供已经研究成功的科学技术成果在生产中具体应用效果的信息转正是提供有关各国科学技术部门正在研制的项目和有关科技发展方向的信息,即预测信息。(二)国民经济管理信息系统运行国民经济管理信息系统运行必须服从于经济管理的需要,有效的国民经济管理对经济信息要求很高。第一,及时。第二,准确。第三,适用,第四,经济。国民经济管理对经济信息的这些要求,是通过信息系统运行来实现的。信息系统在运行的过程中包括以下四个环节1信息的获取。经济信息的获取是国民经济管理信息系统运行的基础或起点。收集信息,明确信息工作的目的性,然后把经济信息用文字、数字、符号等记载下来,作为经济信息资料。2经济信息的加工。经济信息加工就是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信息分类、排序、比较、计算,通过建立数学模型进行分析和判断、聚同分异、去伪存真,使之系统化、条理化,以便于使用、传递和存贮,节省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提高管理效能。3经济信息的传输。合理组织信息流,保证信息及时地源源不断地转送到使用信息部门是信息运行的目的。4经济信息的贮存。加工过的经济信息,有的不需立即使用,有的虽然已经用过,但以后还有参考价值,这就需要将经济信息贮存起来,贮存的形式有图书、档案、文件、数据库等。第二节国民经济预测与决策2学时进行国民经济决策的前提是预测,因此首先需要了解有关国民经济预测的基本知识。国民经济决策是决策一般概念在宏观领域的具体运用。深刻认识和理解国民经济决策的特征及其重要意义,有助于进一步提高完善国民经济决策的自觉性。一、国民经济预测国民经济预测,就是运用各种手段和方式对未来期国民经济发展趋势作出尽可能准确详实的分析和报告,并相应提出可供选择的建议。在这个基础上,国民经济管理主体根据预测的结果对预测提供的结论性意义作出挑选,作出决策。因此国民经济预测是决策的必要前提。国民经济预测的主要内容是首先,对历史期国民经济活动进行全面了解和深入分析。其次,采用尽可能科学的预测方法对主要经济变量作出数量预报。预测方法一般有传统方法和现代数量预测方法。二、国民经济决策国民经济决策是关于未来客观经济过程如何发展所作的选择和决定。人们在经济管理活动中,要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发展规划、行动方案、方针政策、重大战备措施等一系列问题作出决定和选择。这些研究、选择、拟定、编制、寻求活动就是国民经济决策的内容。由于国民经济是一个错综复杂的整体,它包括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各个层次和所有过程,因此,国民经济决策也可以从不同角度进行分类。1按经济决策的性质划分,可分为战略性决策和一般性决策。2按时间划分,国民经济决策包括长期决策,中期决策与短期决策。3按照管理层次分,国民经济决策(包括中央各个管理职能部门的决策)和地方政府决策两个层次。三、国民经济决策的特征和意义由国民经济决策的概念可以看出,国民经济决策的性质及其主要特征包括如下几点第一,决策是面对未来,是在管理行动之前对国民经济应当向何处发展和应当怎样发展所作的事先安排和决定。第二,决策的目的是为了采取正确的管理行动。第三,国民经济决策的实质是择优。第四,国民经济决策作为一种管理活动,决策形成的整个过程是动态过程,不是瞬间的主观臆断,而是要在掌握大量信息、资料的基础上、经过系统分析、研究论证、思考判断等过程而后作出的。国民经济决策是统驭全局的最高层决策,是关于整个国民经济战略部署的长远大计,国民经济决策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成败,在整个决策中占有重要地位。第一,国民经济决策是战略性决策,对整个经济发展有决定性意义。正确的国民经济决策可以推动社会经济生活各个方面发展,保证国家兴旺发达;反之,它的失误将会给经济和社会发展造成巨大损失。第二,国民经济决策是制约国民经济管理水平的重要因素。国民经济决策贯穿于整个国民经济管理过程之中,是各种管理行为的核心内容,各个管理职能作用的发挥都离不开决策。第三,国民经济决策是提高政府计划管理效率的重要依据。政府计划是国民经济决策的具体化,决策正确与否对政府计划管理工作的效率起着决策性作用。第四,正确的国民经济决策是动员、鼓舞亿万人民群众进行现代化建设的行动纲领。四、国民经济决策的完善国民经济决策是社会经济活动的组织管理的一个带有全局性、根本性的问题。决策是否正确、合理,对国民经济发展关系极大。因此,需要进一步完善国民经济决策,从组织体系上保证决策的科学性。(一)坚持决策研究与决策行动紧密结合决策研究,是指专家或具体业务管理机构的研究中心(室、所)等提供各种备选方案和论证资料的过程。决策行动是指在决策研究的基础上,由领导或领导层集团作出选择和决定的过程。坚持决策研究与决策行动相结合,一方面吸收专家参与政府重大决策,形成各方人才有机结合的集体“大脑”,使决策更加周密、全面、科学、符合实际;中一方面,专家参与决策不能替代领导者决策,无论是决策者全体或决策者个人,他们的能力和责任直接影响着决策的质量。(二)合理划分决策权限合理地划分决策权限,就是要建立合理分工、上下结合、相互协调、职责分明的决策体系,其实质是正确处理好中央与地方、企业经济管理权限,以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三)建立健全国民经济决策责任制和审批制度决策责任制是管理工作责任制中的一项最重要的内容。建立决策责任制的前提是明确各级单位的职权,在正确划分各级权限的同时,明确地规定其责任,做到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在加强决策责任制的同时,任何重大的决策都要经过严格的审批程序,以防止个人或少数人任意拍板决策。(四)建立科学的决策程序决策程序就是对决策过程所做的制度规定和组织安排,也可以说是决策过程的制度化。能否合理地组织这一过程,对于能否产生正确的国民经济决策意义重大。决策程序一般应包括如下步骤1确定目标。确定目标是决策首要问题。目标的确定必须明确具体,并规定具体实施时间以及目标实现程度的衡量标准。2拟定方案。拟定方案目的在于提供一些可供选择的可能方案。3方案评估、选优。方案的评估是为选优做准备的,选优要在全面权衡各方面的利弊、得失、反复比较,正确评价的基础上进行。4决策的实施及监督。决策的实施取决于广大执行者对决策意图的透彻理解。此外还要对决策进行监督、检查,其目的就是了为及时发现实际执行情况与决策目标之间的偏差,采取措施加以调整。第三节国民经济发展战略与规划2学时战略一词本意是指对战争全局的策划和指导。把战略一词引入经济学领域,并与发展联系起来,应该说是近几十年开始启用的新概念。现在,经济发展战略问题作为一个专门的经济研究领域,不仅得到肯定,而且越来越引起各方面的广泛关注。系统研究国民经济发展战略问题,做好国民经济发展战略决策,对促进我国经济建设意义重大。一、经济发展战略的概念及内容(一)经济发展战略概念经济发展战略是指一个政府(或地区)在较长时期内对经济及与经济密切相关的社会生活发展目标、途径和步骤的总体部署和安排。这一涵义表明经济发展战略具有以下明显标志1全面整体性。经济发展战略所涉及的是在整个社会经济发展中关系全局、影响全局的根本性问题。2长期性。这是经济发展战略的又一重要特征。战略问题是较长时期内各方相对稳定性问题,而且是反映经济社会发展趋势的重大问题。3系统性。经济发展战略是一个开放性的复杂体系。4阶段性。为了保证长期性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实现,必须将发展战略分成若干阶段来加以实施。(二)经济发展战略的内容一个完整的经济发展战略一般包括五个方面的内容。战略指导思想。经济发展战略的制定首先取决于战略指导思想,它是制定战略的灵魂或总方针。战略目标。这是制定经济发展战略的核心内容。是指一定时期内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活动所拟达到的目的,如规模、水平、速度等指标,具体而又富有弹性。战略重点。这是对实现战略目标有决策性影响的根本环节。战略步骤。这是一定战略时期内为实现战略目标而采取的具体部署、具体步骤,是对战略目标实现在时间安排上的具体化,是对战略目标的落实。战略措施。这是实现战略目标的对策、办法和手段,是对战略目标实现在实际保障条件上的落实。二、制定经济发展战略的依据制定经济发展战略必须有科学的依据,一般地说,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基本国情。制定经济发展战略必须从本国与经济社会密切相关的各种基本情况出发,使战略目标的确定,发展途径的选择符合客观条件、立足本国实际。2客观规律。制定经济发展战略必须符合客观规律的要求,经济规律是社会经济现象及其运动过程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3国际环境。国际政治和经济的形势条件,对国内经济发展有着重大影响。三、国民经济发展计划(一)计划与规划一般说来,计划与规划指的都是同一件事情,即是有关未来行动方案的谋划、部署和安排。(二)国民经济发展计划体系国民经济发展计划体系是指各种国民经济活动计划所形成的有机整体。(三)国民经济计划指标体系一般说来,国民经济计划指标分为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实物指标和价值指标,指令性批标和指导性指标,核算指标和考核指标等,由这些指标形成国民经济计划指标体系。每个国民经济部门和行业都有若干个代表性指标,作为各自发展任务的测算依据。(四)国民经济计划方法国民经济计划编制方法主要采用综合平衡法、目标法、定额法、比重法和模型法等。国民经济计划实施方法。国民经济计划的实施是依靠一系列国民经济管理手段,所以国民经济计划实施方法就是各种国民经济管理手段的运用。国民经济计划结果评价方法。对国民经济计划实施结果进行评价总结,也是非常重要的管理内容。(五)国民经济计划管理过程国民经济计划的管理过程与整个国民经济管理过程相同。它一般经历四个阶段首先,预测阶段。对过去的国民经济情况进行仔细的分析和评价;根据各方面情况对未来主要国民经济活动趋势发展作出预测。其次,决策阶段。起草计划方案;提交计划方案给各个管理部门以及社会各有关单位征询意见;改进计划方案;最后选定方案向国家权力机构申报请求批准同意。再次,实施阶段。在实施阶段,如果情况发生较大变化,允许对原有的计划方案作适当调整,但必须征得计划主管部门的同意。最后,检查阶段。计划实施临近期限的时候,就需要对计划作出综合检查和评价,但主要是跟踪检查,进行必要的监测。思考题1国民经济管理信息系统由哪些子系统组成2国民经济预测的内容和方法是什么3国民经济决策的主要内容是什么4如何完善国民经济决策5社会经济发展战略的构成要素有哪些第四章国民经济管理组织(5学时)教学目标和要求了解国民经济管理组织的功能和建立原则,掌握国民经济管理组织的形式和国民经济管理人员的素质要求教学重点和难点国民经济管理组织的变革教学方式课堂讲授3学时,讨论和习题课2学时组织问题在国民经济管理中占有重要地位。按照管理理论的定义,组织是由人君与职位结构结合的。“一个组织可以被认为是两个概念的结合(1)作为一组人的群体;(2)作为一组职位的结构。”在一个国家中,国民经济组织也许是所有组织中最庞大的组织形式,因此对这个组织及其组织中的个人也就相应规定了严格的原则和素质要求。第一节国民经济管理组织功能和原则1学时国民经济管理组织从名词上理解,是所有从事国民经济管理工作的人员和机构的总称,广义上讲它包括一切涉足国民经济管理活动的政府组织和非政府组织,从狭义上讲它专指政府经济管理机构。国民经济组织从动词上理解,是所有组织和管理国民经济活动的行动和过程的总称。但二者在实际管理活动中是无法分离的,其根本原因在于它是国民经济管理运作的载体,是实现国民经济管理目标的保障。一、国民经济管理组织功能国民经济管理的实施,需要通过一定的组织形式。没有这种组织形式,国民经济管理行动就不会产生。在整个国民经济管理过程中,组织所具有的功能表现在如下方面1整合国民经济资源的功能。国民经济在客观上是一个非常庞大的社会系统,其中拥有许多复杂的子系统。2保障管理目标落实的功能。当国民经济管理主体选择了宏伟的发展目标和勾屯了壮丽的发展远景后,下一个问题就是如何将这些目标和方案落实。3保证管理信息畅通的功能。国民经济管理需要充分和大量的经济信息,这些信息的整理和传输需要有专门的输送管道。4维持管理秩序的功能。完备的国民经济组织能够通过制度安排和游戏规则化解人员和物资组合和运作中出现的矛盾,维持必须的管理内部秩序。一旦这些秩序遭到破坏,组织也就不复存在。二、建立国民经济管理组织的原则建立和健全国民经济组织机构的基本原则是民主集中制。但是对于国防大学经济管理而言,除民主集中制原则之外,还需要适合于国民经济管理需要的组织原则,具体如下1政企职责分离原则。国民经济管理组织应具有一定的超脱性,不再按照企业对口组建相应的管理组织,不再事无巨细地抓各项工作。2精简原则。组织设立应本着精简的原则,对于可设可不设的机构坚决不设,对需要设的机构在人员编制上加以必要约束。这样做的目的在于避免机构臃肿和职能重叠。3统一原则。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管理如此庞大的国民经济系统,仍需要统一领导,这充分体现在组织设立的统一原则上。4效能原则。国民经济管理要讲求效率,因此组织机构的设置有要助于提高管理效率,强化办事能力。第二节国民经济管理组织体系2学时国民经济管理组织是一个严密的体系,从中央政府到地方政府,从行业到部门,从政府组织到非政府组织,形成纵横交错的关系。这种体系既是社会经济内在联系的外在反映,又是体制演变过程的结果。一、国民经济管理组织的形式不同国家制度有不同的国民经济管理组织形式。一般说来,正式的国民经济管理组织形式不外乎两种基本形式三角金字塔与平行四边形。不同的组织形式对国民经济管理行为有不同的影响作用。三角金字塔形形式决定了以集权为特色的管理行为,平行四边形形式决定了以分权为特色的管理行为。我国国民经济管理组织从两个方向形成其一,按照职能分工分在不同的职能部门;其二,按照地区分布分成不同的行政区域。由此形成所谓条块关系。二、国民经济管理组织的变革20世纪末,中央政府机构进行了建国以来最大的调整。1998年,国务院精简国务院所属公务员人员近半数,部级职能机构由原来的41个减少到26个。组建后的国民经济管理职能部门分成对大块(1)宏观调控部门(4个)。(2)专业经济管理部门(9个)。(3)社会发展管理部门(10个)。(4)国家政务部门(6个)。三、非政府组织的地位与作用非政府组织(NGOS)一般是指民间个人或组织结成的社会团体,代表社会中某个社会群体、阶层、集团的利益。非政府组织是现代市场经济中的第三种力量,与政府、市场呈现三足鼎立之势。政府作为国民经济管理的主体,虽然有责任也有能力管理属于其职责范围内的事务,但是难免有顾及不到的地方与时候。而且,对有些技术性比较强的事务,政府直接介入效果交不好,相反容易使政府处于进退两难的境地。在这种情景下,由各个社会利益的代表组织自己去协调处理,反而在总体上能够取得良好的国民经济管理绩效。第三节国民经济管理人员2学时在国民经济管理中,人是一个重要因素。由于国民经济管理组织制度的安排,不同的管理人员担负不同的管理角色,由此也就形成了一定的管理风格类型。这些管理风格是否符合国民经济管理工作的需要,主要取决于管理任务和管理环境。由此,就对国民经济管理者提出了规范素质的客观要求。一、国民经济管理人员的角色定位由于在国民经济管理内部存在着管理分工,国民经济管理者的角色是多种多样的。根据分工角色,一般可以按照管理分工把他们分在若干种第一,按照经济管理决策层次,分为最高决策者,中层决策者,基层决策者;还可以根据在决策过程中发挥实际作用的情况,分为名义上的决策者,事实上的决策者;第二,按照经济管理职责范围,分为总指挥,情报分析员,计划员,组织中,监督者,等等。二、国民经济管理人员的决策风格(一)决策风格的理论基础管理者的决策风格理论基础是心理学的类型说。在心理学中,一个人的个性指的是人的心理特征,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心理学按照形成人的个性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高标准砂石资源保护与综合利用承包合同
- 2025年高端商务轿车租赁服务与客户满意度提升合同细则
- 2025年文化旅游区特色车位租赁权一次性购买及管理服务合同
- 2025年新型疫苗研发成果推广与应用服务合同
- 2025年度大型企业专用钢材仓储物流一体化服务合同
- 2025年沉浸式VR游戏引擎开发与定制服务合同
- 2025茶叶电商市场分析报告及营销方案定制合同
- 2025年智能化铲车租赁与绿色农业开发项目合同范文
- 2025年物业管理员(中级)职业技能鉴定试卷:管理知识与实践结合
- 2025年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综合类专业能力测试试卷(统计类)-数据安全与合规性
- 急性中毒性肝损伤护理查房
- 静脉治疗行标理论考核试题及答案
- 2025届六年级下学期人教版小升初分班考数学试卷(含答案)
- GB/T 3836.31-2021爆炸性环境第31部分:由防粉尘点燃外壳“t”保护的设备
- CB/T 3780-1997管子吊架
- 【表格】面试评估表(模板)
- 胫骨横向骨搬移在糖尿病足治疗中的运用
- 物资供应投标书范本
- 汉译巴利三藏中部3-后五十篇
- 2011-2017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标准转换对照表
- 《现代汉语》PPT课件(223页PPT)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