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小数除法教案及课后反思_第1页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小数除法教案及课后反思_第2页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小数除法教案及课后反思_第3页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小数除法教案及课后反思_第4页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小数除法教案及课后反思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小数除法教案及课后反思教材简介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有小数除以整数、一个数除以小数、商的近似值、循环小数、用计算器探索规律、解决问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2、使学生会用“四舍五入”法,结合实际情况用“进一”法和“去尾”法取商的近似数,初步认识循环小数、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3、使学生能借助计算器探索计算规律,能应用探索出的规律进行小数乘除法的计算。4、使学生体会解决有关小数除法的简单实际问题,体会小数除法的应用价值。教学建议1抓住新旧知识的连接点,为小数除法的学习架设认知桥梁。2联系数的含义进行算理指导,帮助学生掌握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课时安排本单元可安排11课时进行教学。第一课时小数除以整数(一)商大于1教学内容P16例1、做一做,P19练习三第1、2题。教学目的1、掌握比较容易的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会用这种方法计算相应的小数除法。2、培养学生的类推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分析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3、体验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从中获得价值体验。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理解商的小数点要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的道理。教学过程一、复习准备计算下面各题并说一说整数除法的计算方法224441632138015二、导入新课情景图引入新课同学们你们喜欢锻炼吗经常锻炼对我们的身体有益,请看王鹏就坚持每天晨跑,请你根据图上信息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出示例1王鹏坚持晨练。他计划4周跑步224千米,平均每周应跑多少千米教师求平均每周应跑多少千米,怎样列式(2244)观察这道算式和前面学习的除法相比有什么不同板书课题“小数除以整数”。三教学新课教师想一想,被除数是小数该怎么除呢小组讨论。分组交流讨论情况(1)生224千米22400米2240045600米5600米56千米(2)还可以列竖式计算。教师请同学们试着用竖式计算。计算完后,交流自己计算的方法。教师请学生将自己计算的竖式在视频展示台上展示出来,具体说说你是怎样算的追问24表示什么商的小数点位置与被除数小数点的位置有什么关系引导学生理解后回答“因为在除法算式里,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商就写在哪一位上面,也就是说,被除数和商的相同数位是对齐了的,只有把小数点对齐了,相同数位才对齐了,所以商的小数点要对着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问和前面准备题中的224除以4相比,224除以4和它有哪些相同的地方有哪些不同的地方怎样计算小数除以整数按整数除法的方法除,计算时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教师同学们赞同这种说法吗(赞同)老师也赞同他的分析教师大家会用这种方法计算吗(会)请同学们用这种方法算一算四、巩固练习完成“做一做”252634515五、课堂作业练习三的第1、2题课后反思学生们在前一天的预习后共提出四个问题1,被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怎样计算熊佳豪2,为什么在计算时先要扩大,最后又要将结果缩小郑扬3,小数除以整数怎样确定小数点的位置梅家顺4,为什么小数点要打在被除数小数点的上面特别是第4个问题很有深度,有研究的价值在这四个问题的带动下,学生们一直精神饱满地投入到学习的全过程,教学效果相当好第二课时小数除以整数(二)商小于1教学内容P17例2、例3、做一做,P18例4、做一做,P1920练习三第311题。教学目的1、使学生学会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进一步理解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意义。2、使学生知道被除数比除数小时,不够商1,要先在商的个位上写0占位;理解被除数末位有余数时,可以在余数后面添0继续除。3、理解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法则跟整数除法之间的关系,促进学习的迁移。教学重点能正确计算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教学难点正确掌握小数除以整数商小于1时,计算中比较特殊的两种情况。教学过程一、复习教师出示复习题(1)2244(2)214515教师先提问“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计算时应注意什么”然后让学生独立完成。二、新课1、教学例2上节课我们知道王鹏平均每周跑56千米,那他每天跑多少千米呢这道题该如何列式问你为什么要除以7,题目里并没有出现“7“原来“7“这个条件隐藏在题目中,我们要仔细读题才能发现尝试用例1的方法进行计算,在计算的过程中遇到了什么问题(被除数的整数部分比除数小)问“被除数的整数部分比除数小,不够商1,那商几呢为什么要商0(在被除数个位的上面,也就是商的个位上写“0”,用0来占位。)强调点上小数点后接着算请同学们试着做一做。24/372/9学生做完后,教师问在什么情况下,小数除法中商的最高位是02、教学例3先让学生根据题意列出算式,再让学生用竖式计算。当学生计算到12除6时,教师提问接下来怎么除请同学们想一想。引导学生说出12除6可以根据小数末尾添上0以后小数大小不变的性质,在6的右面添上0看成60个十分之一再除。请同学们自己动笔试试。在计算中遇到被除数的末尾仍有余数时该怎么办在余数后面添0继续除的依据是什么3、做教科书第17页的做一做。4、教学例4想一想,前面几例小数除以整数是怎样计算的在计算过程中应注意什么整数部分不够商1怎么办如果有余数怎么办引导学生总结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1小数除以整数按照整数除法的方法去除,2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3整数部分不够除,商0,点上小数点再除4如果有余数,要添0再除。师怎样验算上面的小数除法呢(用乘法验算)自己试一试。5、P18做一做。三、课堂小结1、说说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法则。2、被除数比除数小时,计算要注意什么四、课堂作业P19第4题,P20第8、11题。五、作业P19第3、5、6题,P20第7、9、10题。课后小记本课新增知识点多,难度较大,特别是例3应引导学生去思考其计算依据。课堂中张子钊同学问到“为什么以往除法有余数时都是写商几余几,可今天却要在小数点后面添0继续除呢”这反映出新知与学生原有知识产生了认知冲突,在此应帮助学生了解到知识的学习是分阶段的,逐步深入的。以往无法解决的问题在经过若干年后就可以通过新的方法、手段、途径来解决,从而引导其构建正确的知识体系。学生归纳综合能力的培养在高年段显得尤为重要。虽然教材中并没有规范的计算法则,但作为教师有必要让学生经历将计算方法归纳概括并通过语言表述出来的过程,所以引导学生小结小数除法的计算法则,然后再由教师总结出规范简洁的法则是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作业应注意以下几方面错误1、整数除以整数,商是小数的计算题,学生容易遗忘商的小数点。2、商中间有零的除法掌握情况不太好,需要及时弥补。对于极个别计算确有困难的同学建议用低段带方格的作业本打草稿,这样便于他们检查是否除到哪一位就将商写在那一位的上面。第三课时一个数除以小数教学内容P21例5,P22例6、做一做,P24练习四第15题。教学目的1、使学生初步理解并掌握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的计算法则,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2、掌握将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的推导过程,初步培养学生转化的数学思想。3、培养学生利用旧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教学重点理解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的计算法则和算理。教学难点掌握被除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时,如果位数不够,要在被除数末尾用0补足的方法。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1、把下列各数的小数点去掉,原数扩大了多少把534扩大10倍,小数点应怎样移动要扩大1000倍呢3、学生填写括号里的数被除数15150()除数550500商()()3问运用了什么规律(商不变的性质)4、计算435587二、引入新课三、新授1、出示例5(1)教师小明正准备和奶奶一起编中国结,说一说图上有那些信息根据信息分析题意,列出算式765085观察算式和前面学习的除法算式有什么不同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讨除数是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2)问前面已经学习了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有什么办法可以把它转化成我们学过的知识来猞尼(3)问怎样转化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把讨论的意见写在纸上,让一个组的学生在视频展示台上展示出来,边展示边讲解,讲解后问台下的学生“你们对我们讨论的结果有什么意见”台下的学生给台上的学生提建议,从而引发全班讨论多让几个小组的学生上台讲解自己组的意见。问为什么要把除数和被除数同时扩大10倍生讨论得出把除数085扩大100倍变成85,被除数765也要扩大100倍,这样商不变。注意原竖式中除数的小数点和前面的0及被除数的小数点划去。2、出示例6126028请同学们运用上一题讨论的方法进行改写,学生边讨论边改写,改写完后指名学生展示自己改写后的算式并比较出两道题都是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这是它们的相同点;而不同点表现在前一道题被除数和除数的小数位数同样多,而这道题除数有三位小数,而被除数只有两位小数教师你们是怎样处理被除数和除数小数位数不同的问题的呢引导学生说出在被除数的小数末尾添0,使除数和被除数的小数位数相同以后,再把除数和被除数同时扩大相同的倍数。小数位移不够,在小数末尾添0。小结学生说一说学到了什么你能说一说除数是小数的除法如何计算教师引导学生从一看、二移、三算三个方面进行归纳。四、巩固练习1、P22做一做2、判断并改错14418811726454483214五、练习P24第15题。课后小记困惑学生在预习后质疑“为什么765/085越除越小”(韩荆国)这个问题反映出学生在预习中不仅关注方法,同时还关注结果,关注了与以往知识的不同点,好但这个问题该如何解释得通俗易懂呢本课的两道例题并未涉及到将小数除以小数的计算题转化为小数除以整数这种类型,所以许多学生在学完例题后错误的以为一个数除以小数只能转化为整数除以整数。针对这一现象我补充了专项针对性练习说说在计算下列除法算式时该怎样移动小数点598/0231976/5221/1419/0045通过这些有针对性的练习帮助学生突破教学难点,尽快掌握方法,教学效果较好第四课时商的近似数教学内容P23例7、做一做,P26练习四第10、11题。教学目的1、使学生学会用“四舍五入”法取商的近似数。2、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思维的灵活性,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引导学生根据生活中的实际情况多角度思考问题,灵活地取商的近似数。教学重点知道为什么要求商的近似数,会用“四舍五入”法取商的近似数。教学难点能根据生活中的实际情况多角度思考问题,灵活地取商的近似数。教学过程一、复习1按“四舍五入法”,将下列各数保留一位小数6037982按“四舍五入”法,将下列各数保留两位小数87857602400358973996做完第1、2题后,要让学生说明其中小数末尾的“0”为什么不能去掉3计算038114得数保留两位小数二、新课1教学例7教师出示例6,口述图意,再列式计算当学生除到商为两位小数时,还除不尽教师问“实际计算钱数时,通常只算到分,应该保留几位小数除的时候要除到哪一位为什么(应该保留两位小数,只要算出三位小数,然后按“四舍五入法”省略百分位后面的尾数。)横式应该怎样写出教师板书教师问表示计算到“角”需要保留几位小数除的时候要除到哪一位应该约等于多少教师要让学生想一想“怎样求商的近似值”(首先要看题目的要求,应该保留几位小数;其次,求商时,要比需要保留的小数位数多除出一位,然后再“四舍五入”)我们学习班了求积的近似值和求商的近似值,比一比这两者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2P23做一做教师让学生按要求进行计算,巡视时,注意学生计算时取商的近似值的做法对不对做完后,让学生说一说按照不同的要求,取不同的商的近似值是怎样求出来的(计算出商的小数的位数要比要求保留的小数位数多一位,再按“四舍五入法”省略尾数)师解题时用了什么技巧三、巩固练习1、求下面各题商的近似数381732422464132、P26第10题第(1)题。四、作业P26第10题第(2)题、第11题。课后小记本以为求近似数是教学难点,所以在新授前安排了大量相关知识的复习但在实际教学中才发现计算才是真正的教学难点,由于例题及做一做中所有习题全是小数除以整数,所以当作业中出现小数除以小数计算时,许多学生装都忘记了“一看,二移“的步骤所以在设计巩固练习时应增加小数除以小数的练习其次我根据学情补充介绍了一种求商近似数的简便方法即除到要保留的小数位数后不再继续除,只把余数同除数做比较,若余数比除数的一半小,就说明求出下一位商要直接舍去;若余数等于或大于除数的一半,就说明要在已除得的商的末一位上加1。介绍了这种方法感觉好的同学算得更快了,但悟性较差的学生听完后连最基本的保留两位小数应除到小数点后面第几位也混淆不清了。所以下次再教时,此方法的介绍时间可以适当后移,放在练习课上。第五课时小数除法的练习教学内容P2526练习四第69、12、13题。教学目的1、根据商不变的性质,沟通整、小数的除法,进一步掌握小数除法的计算,并会根据要求求商的近似数。2、运用小数除法解决实际问题。3、让学生感受到计算的工具性,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教学重点进一步熟练掌握小数除法的计算。教学难点运用小数除法解决实际问题。教学过程一、基本练习1、观察P25第8题师你发现了什么你能根据第一栏里的数,填出其它各栏里的数吗并说说依据。学生独立思考,小组交流,全班校正。小结根据商不变性质,我们就可以把小数除法转化整数除法计算,一般只需把除数转化为整数。师出示题。根据32424135填出下面各题的商。3242432402432424032424请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2、师同学们能计算小数除法了,我们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出示第6题能解决吗学生独立完成P25第6题二、指导练习1、P25第7题你能提什么问题会解决吗先同桌交流,再全班交流。学生提问,教师板书共有多少人(含教师)每人车费(单程)是多少钱每人至少应带多少钱教师小结相信同学们能在生活中发现更多的数学问题,并能很好的解决这些问题2、P26第13题学生独立完成全班交流。如何处理结果小结根据需要求商的近似值,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一般保留整数。你还能提什么数学问题教师板书。三、发展练习1、P26第12题请学生说说是如何思考的肯定多种策略解决问题。2、P26思考题先解释停车收费的规定,再独立思考,小组讨论,最后全班汇报。四、作业P25第9题。课堂小记我将练习第8题与第3题结合起来教学,使学生对除法算式变化的几种情况有一个系统的了解。第8题是根据商不变的性质填空,第3题第1小题则正好可以作为巩固反馈练习来完成。第3题第2小题是被除数不变,除数扩大商缩小的情况,我还在这里补充了除数不变,被除数扩大商也随着扩大的练习,使这部分知识系统化。当这些讲完后顺水推舟地进行第12题的填写感觉计算仍旧是“瓶颈”。觉见错误主要是除到被除数物哪一位商就写在那一位的上面以及哪一位上不够商1要商0这两条。第六课时循环小数教学内容P27、28例8、例9、课文,P30练习五第1、2题。教学目的1、通过求商,使学生感受到循环小数的特点,从而理解循环小数的概念,了解循环小数的简便记法。能用“四舍五入”法求循环小数的近似值,能用循环小数表示除法的商。2、理解有限小数,无限小数的意义,扩展数的范围。3、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及敢于质疑和独立思考的习惯。教学重点掌握循环小数、无限小数、有限小数的意义。教学难点掌握循环小数的简便记法。教学过程一、自主探索,获取新知1、师谈活引入新课今天这节课老师给你们讲个故事从前有座山,山里有个庙,庙里有个老和尚,正在给小和尚讲故事说从前有座山,山里有个庙,庙里有个老和尚,正在给小和尚讲故事说这个故事讲得完吗为什么讲不完呢(板书重复出现)今天我们要学习的知识和这个故事有相同的地方,首先我们一起到运动场上去看一看吧。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全班齐笔算王鹏平均每秒跑了多少米(指名一生板演)。2、初步感受循环小数的特点。有些同学算着算着就停下了,发现了什么问题吗(组织学生小组内交流)可能发现1、余数总是“25”。2、继续除下去,永远也除不完。3、商的小数部分总是重复出现“3”。师你们怎么能肯定会永远除不完,商的小数部分总是重复出现“3”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明确余数一旦重复出现,商也就重复出现。师那么商如何表示呢你为什么使用省略号省略号在这里表示什么意思(师板书)3、总结概括循环小数的意义其他除法算式会不会出现这种情况呢请同学们算一算281878611先计算,再说一说这些商的特点。如果继续除下去,商会怎样样能除尽吗(请生板演计算结果)观察例8、例9的三道题,你们发现他们的异同吗(不同点一个是小数“3”的循环,另一个是小数“4”和“5”的循环。相同点学生讨论后,指名汇报,教师抓住学生回答板书(1)小数部分,位数无限(或者除不尽)。(2)有的是一个数字不断重复出现,有的是两个。教师小结循环数的意义,(板书课题)。4、巩固练习下列哪些是循环小数并说一说理由。0999525252541677321212131415926学生评议。5、介绍简便记法除了用省略号来表示循环小数外,还可以用简便记法来表示。如5333还可以写作53,714545还可以写作7145,请学生把前面判断题中的循环小数用简便记法写一写。(请学生板演),同座互相检查,大家交流订正,在这个过程中,鼓励学生质疑。(5252525可能出现问题5252525255252,师生共同辨析)6、看书P2728第一自然段,及了解“你知道吗”7、理解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的意义。师想一想,两个数如果不能得到整数商,所得的商会有哪些情况请举例说明学生小组讨论,汇报。师两个数相除,如果不能得到整数商会有两种情况1、商的小数部分位数是有限的,叫做有限小数;2、商的小数部分倍数是无限的,叫作无限小数。判断前面练习题中的小数哪些是有限小数哪些是无限小数。循环小数是有限小数,还是无限小数为什么学生有可能会质疑,结果会不会是无限不循环小数,教师可根据课堂或本班学生实际和学生共同分析。二、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你是怎样理解这些概念的吗三、巩固练习用计算器算出商后,说出商是什么小数,依据是什么是循环小数的要求用简便方法写出来。1911108331325106四、作业P30第1、2题。课后小记学生在预习后提出如下一些需要思考的问题1、这道题能除尽吗2、为什么它除不尽为3、计算结果该如何表示4、什么是循环小数带着这些疑问,本课的教学顺利地推进。这些问题也均在教学中得到了解决。但在练习中出现了以下几种常见错误1、在竖式中在第一个循环节上也打了循环节的圆点。2、在横式上照抄竖式结果时,虽然在第一个循环节上打了圆点,可却写了两个循环节。3、在计算竖式时几个数字还未重复两次出现时,学生就经过推理判断出它是循环小数而不再继续往下除了。如2。01212学生除到2。0121时就发现小数位数第四位与第二位的数字相同,余数也相同而不再继续往下除了。针对上述前两个错误,以后再教板书时我应强调格式与写法。特别是P28页下方的你知道吗”其中有关循环节的介绍及“写循环小数时,可以只写第一个循环节,并在这个循环节的首位和末位上面各记一个圆点”应让所有学生掌握。第七课时循环小数的练习教学目的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并循环小数、有限小数、无限小数的概念,掌握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并能正确区分。2、培养学生总结规律的能力,使学生既长知识,又长智慧。3、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教学重点进一步掌握相关概念并建立联系。教学难点对循环小数的实际应用。教学过程一、主动回顾,知识再现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二、单项训练,夯实基础1、进一步理解循环小数的概念。下面哪些数是循环小数,如何判断的0666327676301415926400366610078780062623203203021428571428577026412、上面这些小数可以分为几类哪几类这几类小数有怎样的关系有限小数小数循环小数无限小数无限不循环小数三、综合练习,运用提高1、求循环小数的近似值P30第3题先请学生说说取近似值的方法,再让学生独立完成。2、P30第6题先观察这些小数的特点,再试一试请学生说出判断大小的过程,教师适时评价。方法把这些简便记法的循环小数还原。师小结先观察需要还原的小数位数,再比较,比较方法与以前比较小数的大小方法相同。四、独立练习P30第4、5题。课后小记在今天的课上,我向学生说明了为什么所有除法算式的商不可能为无限不循环小数。因为余数必须要比除数小,所以任何除法算式余数的可能性是有限的。当除的次数比余数可能性的个数多时,必定出现与前面余数相同的现象。我用1除以7来举例说明,学生领悟得很快,绝大多数学生明白了其中的奥妙。其次,我还向学生介绍了无限不循环小数即是初中所要学到的“无理数”。有学生(张子钊)问“我们学不学无理数呢”,我简单介绍了六年级即将认识的小学阶段唯一一个无理数派。孩子们对无理数十分感兴趣,我又利用课余时间为他们补充介绍了无理数产生的数学史。第八课时用计算器探索规律教学内容P29例10、做一做,P31练习五第79题。教学目的1、能借助计算器探求简单的数学规律。2、培养学生观察、归纳、概括、推理的数学能力,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探索意识。3、让学生感受到信息化时代,计算器(或计算机)是探索数学知识的有力工具。教学重点运用规律进行计算。教学难点发现规律。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知道计算器有什么好处吗计算器有这么多好处,它还有一个特别的功能,就是帮助我们发现规律。(板书课题)二、自主探索1、出示例10请大家先独立操作,思考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再在小组内说一说。商是循环小数下一题结果是上一题的2倍(3)循环节都是9的倍数不计算,用发现的规律直接写出后几题的商。问你是根据什么来写的商2、用计算器验证。小结一旦发现规律,就可以运用规律解决问题。3、独立完成“做一做”请学生先用计算器计算前4题,找出积的规律。思考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小组交流。根据规律很快写出后两题的结果,全班交流校对。三、请学生总结,也可质疑。教师激励肯定学生去探索规律后的秘密的探索精神,鼓励他们继续努力;希望学生在生活中,学习研究中去发现探索更多的规律。四、独立练习P31第79题。激发学生兴趣1、使用计算器,小组合作任意给出四个互不相同的数字,组成最大数和最小数,并用最大数减最小数,对所得结果的四个数字重复上述过程,你会发现什么呢2、小组汇报,展示过程,讨论发现。3、采访学生,有什么感受。师仿佛掉进了数学黑洞,永远出不来,非常的神奇。课后小记1、练习五第7题计算123456799,部分学生的计算器只能显示八个数字,所以结果为11111111,其实这题的积应该是四位小数,正确结果为111111111。遇到这种情况,可先作指导。请学生看题判断积是几位小数,然后再解释说明。2、数学黑洞学生们很感兴趣,如果有机会可再为学生们提供一些这种有规律的小知识,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3、作业第9题第1小题的的每后一个数都是前一个数乘2的积,再加0。1所得,这个规律难度比第2小题要大,许多学生较难发现,所以要适当引导。第九课时解决问题(一)归一问题教学内容P32例11、做一做,P34练习五第13题。教学目的1、使学生掌握有特殊数量关系的连除问题。2、使学生会解决有关小数除法的简单实际问题。3、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掌握连除应用题的解题方法。教学难点分析并理解连除应用题的解题思路。教学过程一、复习口算56/00752/0269/0355/108902502125807401二、导入1、教学例11同学们,你们见过奶牛吗张燕家养了3头奶牛,她正在和爸爸一起挤牛奶呢我们一起去看看吧出示挂图,从图中,大家能得到什么数学信息(1)读题,理解题意,独立思考,尝试分析数量关系。问这题能一步算出最后结果吗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呢请学生在小组内谈谈自己的想法。指名有代表性的算法板书在黑板上22053735(千克)22057315(千克)7357105(千克)3153105(千克)请同学说一说每道算式求的是什么(2)观察对比两种方法有什么不同和相同的地方2、P32做一做读题分析数量关系,请学生从数量关系描述解题思路,并说出不同的解题思路。三、巩固练习1、P34第3题师你从此题中收集到了哪些信息要解决什么问题如何思考生先独立思考,再小组交流,汇报分析过程。小结解答问题时要找准有直接关系的条件或信息。2、独立完成P34第1、2教师巡视,辅导学困生。课后小记其实有关解决总是的思路分析,学生早在三、四年级就已经掌握,因此本课对成绩较好的同学而言是计算的巩固练习课,但对于理解能力较差的学生而言则是一大难点。因为条件较多,分析起来的中间问题较多,且例题、做一做及课后练习的数量关系各不相同,只有学生在正确分析数量关系后才能列式解答,所以教师要尤其关注学困生,加强个别辅导。第十课时解决问题(二)用“进一”法或“去尾”法取近似值教学内容P3435练习六第46题。教学目的1、使学生能够根据实际情况用“进一”法或“去尾”法取商的近似值。2、进一步巩固小数除法。3、培养学生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难点能结合实际情况灵活选择“进一”法或“去尾”法。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谈话引入生活中处处蕴含着数学问题。你能帮助小强的妈妈,王阿姨,解决她们遇到的问题吗(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将例题创设为实际情景)。二、组织学生辩论,以辩明理。1、教学例12小强的妈妈要将2。5千克香没分装在一些玻璃瓶中,每个瓶最多装0。4千克,需要多少个瓶子学生独立思考,解答,(展示可能出现的三种答案,625个、6个、7个)。组织学生进行辩论,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看法及理由,大胆地与同学进行交流。同学们充分发表意见,明确瓶数取整数,625按四舍五入法应舍去2、5,但实际装油时,6个瓶子不够装,因此瓶数应比计算结果多1个。6个瓶子可以装多少香油(验证)2、再来看看王阿姨遇到的问题,如何解决先独立思考,列式计算,指名板演。全班交流答案,组织学生讨论,强调以理服人,使学生明确,盒数取整数,1666计算结果按四舍五入法本应进1,但实际包装时,丝带不够包装第17个,因此个数应比计算结果少1。难算如果要包装17个礼盒,需要多长的丝带问这题为什么不能像第1题那样进一呢3、小结看来,用四舍五入法取近似值只适用于一般情况,在解决问题时,有时要根据实际情况取商的近似值,有时要“进一法”,有时要用“去尾法”。你能举例说一说生活中什么时候要用“进一法”,什么时候要用“去尾法”吗4、生质疑三、运用新知,解决问题。1、P33“做一做”如何处理的结果为什么这样处理2、幸福小学有378人去秋游,每辆客车限乘40人,需要几辆客车(进一法)3、装订一种笔记本需要用纸60页,现在有同样的纸2800页,可装订多少本这样的笔记本(去尾法)四、作业1、P3435第46题。2、搜集生活中用“进一”法或“去尾”法来解决的实际问题。课后小记本课内容能真正体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能使他们学会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所以是一种意义重大的课。为使其意义突显,我在课上请学生举例说一说“进一法”与“去尾法”在生活中的应用。同时,我还以此为周记题材,让同学们去发现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并运用今天所学去灵活判断。第十一课时解决问题的练习教学内容P35练习六第710题。教学目的1、进一步巩固小数除法的计算,提高计算的正确率。2、进一步感受要根据实际需要取商的近似值,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教学重难点灵活运用求商的近似值的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教学过程一、基本练习1、P35第6、7题(1)P35第6题问“最多可以做几个蛋糕”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最多”理解后学生独立解答,集体订正。吃完蛋糕,我们还要吃点水果,果农民正在运葡萄,请你们帮忙算一算,需要几个纸箱(2)P35第7题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分析过程,并讨论结果的处理(为什么这样处理)对比第6、7题,有什么不同之处我们要根据实际情况取商的近似值,有时要用“进一法”,有时要用“去尾法”。2、判断下面各题如何处理结果(1)有110米的布,做儿童套装,每套用布23米,能做多少套(2)有110吨的煤,用载重23吨的小车运,需运多少车3、问你们还发现生活中哪些问题也是用“进一”法或“去尾”法来解决的呢教师可请学生将搜集的问题进行汇报。二、指导练习1、解决下列问题(1)一筒橙汁粉450克,每冲一杯需要14克橙汁粉和8克方糖,冲完这筒橙汁粉,大约需要多少克方糖(P35第9题)提醒学生橙子粉瓶上隐藏了450克这个条件;学生在计算45016时就要遇到取商的近似值,然后再用取的近似值与9相乘,这种情况是学生第一次经历。因此,教师要给以必要的指导或提示,避免学生在解题过程中走过多的弯路。(2)电信局为新建小区的680户居民安装宽带网,工人平均每周安装70条,电信局需要几个星期才能安装完请学生先在小组内谈谈自己的想法和解题思路,然后再在练习本上独立练习,指名演板,集体订正。2、P35第8题如何处理结果组织学生讨论,鼓励他们说出理由,在交流中,自己发现不足校正。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3、P35第10题学生独立解答,全班交流不同方法4、小结,请学生说说感受。三、课堂练习P35第9题。课后小记困惑练习六第9题到底是用四舍五入法、还是用“进一法”或“去尾法”用四舍五入法的同学认为问题是求“大约需要多少千克方糖”;用去尾法的同学认为条件中指明“每冲一杯需要16克橙子粉”,所以不足16克橙子粉就无法冲一杯;用进一法的同学认为条件中指明“冲完这瓶橙子粉”,所以即使还有剩余也必须冲完。但到底用哪种更合理,更符合题目要求呢练习六第10题学生出现两种解法解法一50000/10000634126吨这种解法是将一个月看成四周,求的是8月份这片森林“大约”可以吸收多少二氧化碳。解法二50000/1000063/7311395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