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_第二学习主题_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_第1页
《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_第二学习主题_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_第2页
《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_第二学习主题_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_第3页
《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_第二学习主题_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_第4页
《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_第二学习主题_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学习主题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第4课夏朝和商朝(夏朝、禅让制到王位世袭制)第5课西周的兴亡(夏、商、西周三代的更替、西周分封制)第6课春秋争霸(春秋争霸)第7课战国争雄(战国七雄)第8课商鞅变法(商鞅变法、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一、选择题简述夏朝建立的史实,知道禅让制到王位世袭制的演变。2013福建龙岩1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是A夏朝B商朝C西周D秦朝(2013湖南长沙)13禹死后,启继承父位成为夏朝第二代国王,“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这标志着下列哪一制度的出现A禅让制B王位世袭制C分封制D种姓制(2013江苏泰州)30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它的建立者是A炎帝B黄帝C禹D启了解夏、商、西周三代的更替。2013海南省公元前1046年武王伐纣,商朝灭亡,西周建立,与之相关的史实是A炎黄战蚩尤B商汤灭夏C牧野之战D春秋争霸2013山东莱芜1下表为商代历史简表其中空缺的一项应是朝代名称建立时间开国君主末代君主重要事件商约公元前1600年汤盘庚迁股牧野之战A桀B纣王C文王D武王(2013四川内江)18夏朝和商朝的建立者分别是()A启成汤B启盘庚C禹盘庚D禹成汤说出西周分封制的主要内容。2013甘肃白银市1周幽王为博美人褒姒一笑而“烽火戏诸候”,该故事反映了我国古代的A禅让制B分封制C郡县制D行省制2013广东佛山1陕西出土的大盂铜鼎铭文记载,周康王一次赏赐盂壹仟柒佰零玖个奴隶。据此铭文判断,盂受赏赐时的身份是A周康王的嫡长子B大地主C自由平民D大贵族2013广东珠海42制度创新是政治文明的体现。右图所反映的是创建于西周时期的A郡县制B分封制C行省制D科举制2013江苏扬州1山东省简称“鲁”,山西省简称“晋”,这些简称源于西周实行的A分封制B郡县制C三省六部制D行省制2013山东济宁13人们常将山东称作齐鲁大地,将河北称作燕赵大地。这源于西周实行的A分封制B郡县制C科举制D行省制2013山东聊城2某同学利用右边的地图进行研究性学习。他研究的内容应是A西周分封B春秋五霸C战国七雄D秦灭六国2013山东青岛)2香港某中学历史教材新理论中国历史中四上中提到“周天子具有一尊的统治地位,诸侯必须服从天子的命令。”材料中的“诸侯”产生于()A世袭制B分封制C郡县制D奴隶制2013山东烟台1春秋战国乱悠悠。“春秋五霸”、“战国七雄”等争霸局面的出现,源自哪一制度的衰落A世袭制B禅让制C分封制D郡县制2013云南昭通)2西周初年,为了加强对全国的统治,形成的严格等级制度是A分封制B科举制C九品中正制D三省六部制知道春秋争霸和战国七雄的史实。2013安徽1成语故事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下列成语源于春秋争霸的是A退避三舍B围魏救赵C纸上谈兵D三顾茅庐(2013湖北宜昌)1诗经卫风木瓜“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据考证,该诗为赞美齐桓公帮助卫国人打败狄人(北方游牧民族)而作,印证了齐桓公“尊王攘夷”的政治策略。与以上信息相关的史实是A牧野之战B春秋争霸C楚汉之争D官渡之战2013江西1“三家分晋”、“田氏代齐”的故事发生在下列哪一历史时期A夏商时期B春秋战国时期C秦汉时期D三国时期(2013辽宁沈阳)1右图为春秋战车复原图。战车自商代晚期崛起,春秋趋于鼎盛,当时大的诸侯国往往号称拥有万乘战车。随着作战地域的扩大,战车受地形的限制,到战国时开始衰落,并逐渐被灵活的步兵、骑兵所取代。战车的兴衰直接反映了当时A经济的发展B战争的需要C运输的需求D社会的安定2013山西)1战国时期,发生在秦赵之间规模最大的一次战役是(B)A牧野之战B长平之战C巨鹿之战D赤壁之战(2013福建南平)12013年3月,右图文物于河南新郑市郑韩故城古墓出土,距今已有2300多年。它可以见证()A战国的刀光剑影B魏晋的舞榭风流C南朝的血雨腥风D隋唐的鼓角争鸣通过商鞅变法等史实,认识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2013广东佛山2公元前340年,生活在咸阳郊外的年轻富商李有为,想提高自己社会地位的途径是奋发读书,考取功名弃商务农,努力耕织上战场杀敌立军功利用经商获利,大量购置田产ABCD2013广东梅州3战国后期秦国成为战国七雄中实力最强的国家,主要原因是A更多使用铁制农具B实行商鞅变法C重视水利工程建设D牛耕得到推广2013广东汕尾1某校七年级一班同学在学习“商鞅变法”时,排练了形象生动的历史课本剧下面是四位同学模拟发布的告示,其中不符合史实的一项是A小华出生贵族的人,爵位保持世袭B小丽努力种田的人,可以免除徭役C小红土地属于私有,可以自由买卖D小强军功卓著的人,授予爵位田宅(2013湖北随州)7关于商鞅变法发生的根本原因,下列观点正确的是A商鞅的诚信价格魅力B秦孝公的坚定支持C地主土地私有制代替奴隶主土地私有制D生产力发展(2013湖北襄阳)12、商鞅变法发生在A魏国B齐国C楚国D秦国(2013湖南娄底)2史记记载,秦孝公死后,太子即位,守旧的贵族诬告商鞅“谋反”,商鞅也因此遭遇了车裂的命运。这主要是因为商鞅变法触动了大贵族的利益。商鞅变法内容中,最能触动大贵族利益的是A建立县制B国家承认土地私有C允许土地自由买卖D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2013江苏徐州14战国时期,秦国的军队特别富有战斗力,有“虎狼之师”之称。其主要原因是A将领冲锋在前的表率作用B作战武器锋利先进C战场立功国家赐给田宅和爵位D战略战术运用得当(2013山东东营)3商鞅变法遭到秦国守旧贵族的极力反对,主要是因为下列哪一法令的推行A土地私有B建立县制C鼓励生产D奖励军功2013山东莱芜3近代学者梁启超在中国六大政治家中,曾将商鞅列为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政治家之一。下列有关商鞅变法的措施中,直接推动秦国向封建国家转变的是A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C奖励耕战B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特权D建立县制2013山东烟台2商鞅变法既是当时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争霸战争现实压力的必然结果。下列变法中的哪一举措最能体现出当时经济发展的需求A建立县制B军功授爵C奖励耕战D承认土地私有2013重庆B2“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是商鞅变法的依据。商鞅的下列变法措施,旨在提高军队战斗力的是BA改革土地制度B奖励军功C重视农业D建立县制二、非选择题图一鼓风冶铁图二青铜牛尊(一)根据图一、图二回答问题1、从图一我们可以推测战国时的农具比起前代,有了什么明显进步(3分)2、根据图二青铜牛鼻子上的圆环与当时的农业生产有何联系(4分)3、从北京人生活的年代到春秋战国时期,劳动工具经历了哪些发展变化从中你能得出什么结论(6分)(二)材料一西周初年,一共建立了71个封国。材料二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邑。从此我国进入春秋时期,王权衰落,周王统治出现了危机。一些诸侯国强大起来。为了争夺更多的土地、财产和人口,正当左右天下。支配别国的霸主,几个大的诸侯国之间展开长期的争霸战争。材料三春秋之后,我国进入战国时期,这时,周王已无足轻重,诸侯国更少了,主要有、齐、楚、燕、韩、赵、魏、秦七个大国,历史上成为“战国七雄”。1、春秋的第一个霸主是谁他为何能做到这一点(6分)2、曾是春秋五霸的哪一个国家不存在了它被哪三个国家代替(3分)3、出现春秋争霸的原因是什么(6分)4、为达到一统天下的目的,秦国采取了怎样的外交政策东方六国又是如何应对的(4分)5、运用数据统计可以看出,从周初的分封,到战国时期诸侯国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从整个中华民族的角度看,这种变化有什么积极意义(8分)三、简答战国我国历史上的一个大变革时期,为顺应历史潮流的发展,各国有远见的君主纷纷实行变法,其中秦国的变法是最成功的。结合所学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秦孝公为什么要发布求贤令,招揽人才变法(3分)2、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有哪些(至少答4点)这次变法起到了怎样的作用(5分)3、用今天的眼光看,商鞅的措施有没有不对的地方说说理由。(5分)(一)1、出现了铁农具,铁农具逐渐取代了石器和木器。2、说明牛以被用来耕地。3、新时期时代、旧石器时代、铁制农具三个阶段。通过农具的演变,我们可以看到,科学技术的发展大大提高了生产力的发展。(二)1、齐桓公齐桓公任用政治家管仲为相,发展生产,改革内政,整顿军队,使齐国国力强盛。齐桓公打出尊敬周王和阻止周边民族侵犯中原的旗号,取得政治上的优势。2、晋国韩、赵、魏3、周王室王权衰落,一些诸侯国强大起来。为了争夺土地、人口、左右天下的权力,展开了争霸战争。4、秦国连横东方六国合纵5、变化诸侯国数量锐减意义诸侯国的锐减,有利于国家的统一。三、1、秦孝公即位后,深感秦国的落后挨打、被他国鄙视是莫大的耻辱,决心改革内政,变法图强。于是颁布了求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