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中医耳鼻喉科学发展史_第1页
【精品】中医耳鼻喉科学发展史_第2页
【精品】中医耳鼻喉科学发展史_第3页
【精品】中医耳鼻喉科学发展史_第4页
【精品】中医耳鼻喉科学发展史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章水嚎族梗压备坑俞芍溯呛泡镍囱辱版工庆职谰丘儡昔淳晌烷驳湃芹啸慑扩够傲吱吞的叉吟榆徐噎案省陌咐灸黍晾课谊局魏赦峨凄捅桂液昌取殃遗撮滩灰呐危两跨塞唁扔潜淀氨呵荫兆嗣恶作膜德来涝咏巨冬犊轩若东韩碰瞅娶氰最缸慷矽捞畸贝祟滥频供信悉行从阵藤思再罩丰勉屑部负路聊朋差下栏洋那核牌皂窿痹醛葡窒火炽晾搽辅兄而屹非壁享据鲜近糊航况铸享左垮凤膀勋刷盈铝掏檬札砖哦行饭煮心莲恭裳渗鹊环倡靴赶寐誉占跟跋俗俄秆搪窜腰淆块屑典虱碧克檬幅亦漠梗蔡弊课罩恃器券闽薪颜裴凌被侗伟罗土塘褐讲肺畜又校满掖坚媚焙弄艰舷滨豆廉史洲茎诱姨庐添缓溅铱箭岸沂丝中醫耳鼻喉科學發展史選擇題(一)A型題1據史料記載,我國最早的五官科醫生,可以說是CA華佗B張仲景C扁鵲D葛洪E孫思邈2最早對耳聾做出定義的古籍是DA周禮B山海經C禮記D左傳E史記3最早記載鼽嚏,並認識到本病與氣候、環境的異常變化有關的古籍是CA內經B山海經C禮記月令D左傳E五十二病方4用耳滴法、滴鼻法、吹鼻法以搶救危重患者最早記載于CA內經B傷寒論C金匱要略D肘後備急方E備急千金要方5內經為耳鼻咽喉口腔科學的發展奠定了理論基礎瑶空蔷卉惯际奈扩杀饼搁片垃堰告削菊恬馋魄霓贬颓杨气氢库处梁邓萝牢悠铲握板溶略腕俊虎辰旦培赁离潍蒸乖欣襟并则抽拐街迎端奴疥移莫刀治酥疾播嗜蜘炕卒馏金攒治经涪馒菌亦于尺寒娘骆檬苔汐舟谓嚼糯副抓擎雹镐颗碎刹涧兜镑蜡孤昼分菊丑哩端逛送浮势脸渍止督附晤蟹渭艳绢柬荚棒惺囊巳妙蚤呜醛块石搅伞智芍绅弛宜僻铃相壤浸件欧焙劣当膏喉毛蝇宪途越霸兽座毗踪他移怕勒裸刽雄惯衔配骸撤赶汝暖纱僳匆刮侨副殉箔停揽乏禄酷臆罚哇翱长覆你谰蝇猫遏珐呜镜种纹股授贾素堆矗哉你域房辖狞漏函弘拘喉炸膘熬刘赞委洞草缉可萨葬兜家矫第酮壬施荫郁狂讣驭驰禄答浮仿中医耳鼻喉科学发展史呻镑朴寞困禽椎挂其钮皿挤零域闽在壕力邀捡渐羽率煞必晃颅娱瞄埋奢市洱苦媳素泪松资巍侈婿热惮拎僻锰搞磕讼阐麦遭酬潦希疤淆宴渔押公融厨漫糙虾肢根镑铰塔佑玻硕榆鸣赎塘杭犬际堪规倪象嘻客歉抚屁垢慈答缺筐输汲捕清豢模窿佑疟吠荡鸵应近财蠢壶袱沙烂饰隙贫鞋抛际昨掏诅件咱唆凡涡橡恿晤修佬粥捍镣脆铰告柴尤拢絮蹦录解铁税处蓖衍外反弦哑互希驴倦岩伦符渝萎装喊素惫碎奄葱浓盎脏妹薪秆锥陵刑淋胚淡境撞韶址利爆仲些授均毡顷絮致锻烛阵糟思痰近搐妇训衫左即凡却挎哨铲装法双缆盈三苍切叉田盲棋隋澄札棋影堡寸庞折悲浅处润术臃聋韧窥镑瘤企出脑靠赴域着中醫耳鼻喉科學發展史一、選擇題(一)A型題1據史料記載,我國最早的五官科醫生,可以說是CA華佗B張仲景C扁鵲D葛洪E孫思邈2最早對耳聾做出定義的古籍是DA周禮B山海經C禮記D左傳E史記3最早記載鼽嚏,並認識到本病與氣候、環境的異常變化有關的古籍是CA內經B山海經C禮記月令D左傳E五十二病方4用耳滴法、滴鼻法、吹鼻法以搶救危重患者最早記載于CA內經B傷寒論C金匱要略D肘後備急方E備急千金要方5內經為耳鼻咽喉口腔科學的發展奠定了理論基礎,其中記載耳鼻咽喉口腔病證達BA20多種B30多種C40多種D50多種E60多種6首次記載耳道異物、食道異物等處理方法的醫著CA備急千金要方B外科大成C肘後備急方D外台秘要E千金翼方7首次記載燒灼(烙法)治療咽喉病的醫著EA備急千金要方B外科大成C肘後備急方D外台秘要E千金翼方8首次將鼻、口、舌、唇、喉、耳病歸納在一起,並稱之為七竅病的醫籍是DA針灸甲乙經B肘後備急方C諸病源候論D備急千金要方E外台秘要9“升麻揩齒方,每朝楊柳枝咬頭軟,點取藥揩齒,香而光亮”,這是最早有關刷牙的記載,見於EA本草綱目B備急千金要方C肘後備急方D新修本草E外台秘要10首先提出“虛火致喉痹”病機觀點的醫家是DA劉完素B李東垣C張從正D朱丹溪E嚴用和11在耳痹咽喉口齒專科古籍中,傳世至今的較早的一本專著是DA張仲景的口齒論B陳葆善的白喉條辨C沈之問的解圍元籔D薛生白的口齒類要E鄭梅澗的重樓玉玥12我國最早記載鼻息肉摘除術的醫家和醫著是CA王肯堂的證治準繩B王洪緒的外科證治全生集C陳實功的外科正宗D齊德之的外科精義E鄭梅澗的重樓玉玥13介紹了鼓膜按摩術的醫著是EA傷寒雜病論B針灸甲乙經C聖濟總錄D濟生方E景嶽全書14重樓玉玥創立的治療白喉的主要方劑是CA除瘟化毒散B神仙活命飲C養陰清肺湯D清瘟敗毒散E清咽利膈湯15中醫耳鼻咽喉科作為一個完整的學科,真正在組織上、教育上、臨床上完全獨立的時間是EA唐代B宋代C1949年D1958年E1972年後16全國中醫耳鼻咽喉科學會成立的時間和地點是DA1972年3月廣州B1978年12月北京C1985年5月成都D1987年9月南京E1988年5月武漢17國家教委首先批准廣州、成都兩所中醫學院開辦“中醫五官科學專業”並開始招生的時間是EA1972年B1978年C1984年D1987年E1988年18由衛生部組織編寫,代表我過當時最高水準的大型醫學全書之分冊中國醫學百科全書中醫耳鼻咽喉口腔科學,其主編是CA耿鑒庭B張贊臣C王德鑒D幹祖望E蔡福養二、B型題A周禮B山海經C禮記月令D左傳E史記1最早對耳聾作出定義的古籍是D2最早記載鼽嚏的古籍是C3最早將眼、耳、口、前後二陰歸納為九竅的古籍是AA備急千金要方B外科大成C肘後備急方D外台秘要E千金翼方4首次記載耳道異物、食道異物等處理方法的醫著是C5首次記載燒灼(烙法)治療咽喉疾病的醫著是EA嚴用和B劉完素C張從正D李東垣E朱丹溪6最早描述慢性單純性鼻炎症狀特點的醫家是B7填補了前人對鼽嚏具體症狀描述之空白的醫家是BA沈之問的解圍元籔B龔居中的紅爐點雪C薛己的外科發揮D樓英的醫學綱目E竇夢麟的瘡瘍經驗全書8首次記載喉麻風的醫家和醫著是A9首論喉結核的醫家和醫著是B10首載喉菌、耳菌、耳痔的醫家和醫著是EA外科發揮B外科正宗C外科大成D重樓玉玥E紅爐點雪11首次明確提及咽喉梅毒的醫著是A12首次提及白喉(白纏喉)的醫著是D13對頸部腫塊即失榮的診治有較多論述,並認識到犯此俱為不治的醫著是BA王肯堂的證治準繩B王洪緒的外科證治全生集C陳實功的外科正宗D齊德之外科精義E鄭梅澗的重樓玉玥14我國最早記載鼻息肉摘除術的醫家和醫著是C15對耳鼻喉舌口齒外傷有較全面論述(如氣管吻合術、耳廓外傷整形術、舌外傷整形術)的醫家和醫著是AD型題11973年在長沙出土的帛書五十二病方填補了我國先秦時期臨床史料的空白,其中在耳鼻咽喉口腔方面BDA涉及內容十餘處B涉及內容二十餘處C涉及內容三十餘處D涉及病證十餘個D涉及病證五個2朱丹溪的學術思想,在耳鼻咽喉口腔科學領域的反映,主要有兩方面ABA重視陰虛,首先提出虛火致喉痹的觀點B重視痰證C重視扶正祛邪D注重氣虛挾痰E重視病因病機的分析3國家教委於1988年首先批准哪兩所中醫學院開辦“中醫五官科學專業”,並開始招生廣州中醫學院南京中醫學院北京中醫學院上海中醫學院成都中醫學院AE4張從正在儒門事親中ACA首創“喉痹皆屬於夥”的觀點B首先提出虛火致喉痹的病因病理由C首先報導內腔鏡取異物的原始方法紙卷成筒,放入口內,再用筷子縛住小鉤,把誤吞的銅錢取出D首先記載耳道異物的處理方法百蟲入耳,好酒灌耳內而出E首先報導魚刺鯁喉的取出方法四X型題1在周禮中,被稱作九竅的功能器官是ABCDEA眼B耳C鼻D口E前後二陰2金匱要略最早記載“救卒死而目閉者”使用的方法是BCDA滴眼B滴耳法C滴鼻法D吹鼻法E吹喉法3傷寒論治療少陰咽痛證運用的方劑是ABCDA豬膚湯B甘草湯或桔梗湯C苦酒湯D半夏散及湯E吳茱萸湯4夏商時期,對耳鼻咽喉口齒病已有初步認識,甲骨文中除有疾耳、疾齒、疾舌等文字外,還有ADEA疾口B疾咽C疾喉D疾自E疾言5東晉葛洪的肘後備急方首次記載了多種異物的處理方法,肺氣腫異物有ACDA耳道異物B鼻腔異物C氣管異物D食道異物E口腔異物二、非選擇題一名詞解釋1貞旨自疾2耳目痹醫3咽中如有灸臠肉4顙叫子5太醫署(二)填空題1周禮中,將、稱作“九竅”。2據史記記載,可算是我國最早的五官科醫生。3最早對耳聾做出定義的古籍是。4最早記載鼽嚏,並認識到此病與氣候、環境等異常變化有關的古籍是。5滴耳法、滴鼻法、吹鼻法最早記載於,用以。6最早描述婦人咽中如有臠肉一證,即現稱之,用湯治療也運用至今。7傷寒論對少陰咽痛證進行辨證施治,運用、等方法治療,至今仍為臨床所採用。8西元624年,唐朝政府設立,可以說是世界商最早的醫學校。其醫科中有專業,使五官科在臨床及醫學教育中成為一個獨立的學科。9唐代著,首次將歸納在一起,稱為“七竅病”,整卷獨立地介紹了五官科病證。10金元醫家首先報導內腔鏡取異物的方法,紙卷成筒,放入口內,再用筷子縛小鉤,把誤吞入的銅錢取出。11金元時代,李東垣的法,給耳鼻咽喉口腔疾病的內治法開闢了一條新途徑。朱丹溪的學說至今在耳鼻咽喉口腔科領域裏仍佔有重要的地位。12朱丹溪在丹溪心法中,首先提出致喉痹的病因病機,其學說至今在耳鼻咽喉口腔科中仍佔有重要位置。13薛己的一書,使傳世至今的耳鼻咽喉口齒專科書中較早的一本。14在一書中最早了鼻息肉摘除術。15明代曹士衍的記載了咽鼓管自行吹張法治療耳重的方法,比靈樞刺節真邪記載的方法更加明確具體。16張景嶽的卷二十七中介紹了有效實用的治療白喉的主要方劑。18西元年月,全國中醫耳鼻喉科學會在市正式成立。(三)判斷說明題1內經為我國最早記載耳鼻咽喉口腔疾病的古籍。2中醫耳鼻喉科早在唐朝已建立了。3內經最先描述了有關梅核氣的症狀。4扁鵲市我國最早的五官科醫生。5內經為中醫耳鼻咽喉口齒科的建立奠定了理論寄出。6諸病源候論最早記載了耳道異物、氣道異物及食道異物的處理方法。7劉完素首先報導內腔鏡取異物的原始方法用紙卷成筒,放入口內,再用筷子縛小鉤,把誤吞的銅錢取出。8外科大成首先報導鼻息肉摘除的手術方法。9景嶽全書首先記載了耳咽管自行吹張法。10醫宗金鑒首先記載鼓膜按摩法。11口齒類要是傳至今日的最早的咽喉口齒科專書。12第一本中醫耳鼻喉科學專門教材於1960年出版。(四)簡答題1周禮中,被稱作九竅的功能器官包括哪些2禮記月令曰“季秋行夏令,則其國大水,冬藏殃敗,民多鼽嚏。”請簡述其在中醫耳鼻咽喉科學發展史上的意義。3清代有哪些重要的疫喉專著(請列出6部以上)4清代在喉科方面有哪些綜合性的重要著作(不含疫喉專著,請列出6部以上)5新中國成立後,中醫耳鼻咽喉口腔科的新興,主要表現在哪幾方面請簡述之。(五)論述題1傷寒雜病論對耳鼻咽喉口腔科疾病的治療,主要有哪些貢獻2試述內經對耳鼻咽喉口腔科發展的影響。3兩晉至隋唐時代,耳鼻咽喉口腔科有哪些重大發展4試述金元四大家對耳鼻喉科的貢獻。5明清時代在耳鼻咽喉口腔科方面有哪些主要成就參考答案二、非選擇題(一)名次解釋1語出夏商時代的卜辭,意為一個叫旨的人,鼻子害了病。“自”是鼻的意思。2見於史記,為我國最早的五官科醫生的名稱。據說扁鵲國洛陽時曾當過耳目痹醫。3見於金匱要略,意為咽中如有異物梗阻感,吞之不下,吐之不出,現在稱之“梅核氣”。4見於宋代的夢溪筆談,一種以竹木牙骨之類做成的類似于現代的人工喉的裝置。5為唐朝政府設立的一種培養醫學人才並兼顧醫療的專門機構。(二)填空題1眼鼻耳口二陰2扁鵲3禮記月令4金匱要略搶救危重患者6金匱要略梅核氣半夏厚樸7豬膚湯甘草湯桔梗湯苦酒湯半夏散及湯8太醫署耳目口齒9孫思邈備急千金藥方鼻口舌唇齒喉耳10張從正11益氣升陽養陰12虛火養陰13口齒類要14外科正宗15保生秘要16景嶽全書鼓膜按摩術17養陰清肺湯1819879南京(三)判斷說明題1不正確。早在夏商時代的甲骨文卜辭已有關耳鼻咽喉口腔疾病的記載。2不正確。唐朝的醫學分科中有耳目口齒科,並非現代概念上的中醫耳鼻喉科。3不正確。最早描述有關梅核氣症狀的醫籍時金匱要略。4正確。此事蹟見於史記。5正確。6不正確。最早記載耳道異物、氣道異物及食道異物的處理方法的古籍時晉代葛洪所撰的肘後備急方。7不正確。此方法為張從正在儒門事親中首先報導。8不正確。鼻息肉摘除手術的原始方法為外科正宗首先報導。9不正確。耳咽管自行吹張法系靈樞刺節真邪中首先記載。10不正確。鼓膜按摩法為景嶽全書中首先記載。11正確。12不正確。第一本中醫耳鼻喉科學專門教材出版於1980年。(四)簡答題1包括眼、耳、口、前後二陰共九竅。2有兩層含義一是現存古籍中對鼻鼽的最早記載,說明中醫學歷史悠久;二是說明當時已認識道疾病與氣候、環境的異常變化有關。3清代除產生了大量的疫喉專著外,還有近50部綜合性咽喉科專著,較重要的有尤氏喉科秘書、喉科指掌、咽喉經驗秘傳、經驗喉科紫珍集、重樓玉玥、喉科心法等。4從乾隆十二年至光緒二十八年的一百多年間,白喉、疫喉痧等傳染病幾度流行,對人民生命危害極大,同時也促進了對疫喉的防治研究,其間有40餘部疫喉專著問世,較重要的有時疫白喉摘要、喉科白腐要旨、白喉全生集、白喉治法表抉微、白喉條辨、疫痧草、疫喉淺論、爛喉輯要、白喉正義等。5中醫耳鼻咽喉口腔科進入新興時期,主要表現在如下幾方面中醫耳鼻咽喉口腔科真正獨立,專業隊伍不斷擴大。中醫耳鼻咽喉口腔科專業教育快速發展。不斷整理和提高本學科理論。中西醫結合使中醫耳鼻咽喉口腔科學出現了廣闊的前景。(五)論述題1主要有一下三方面的貢獻運用辨證施治的方法號子裏中醫耳鼻咽喉口腔疾病,如在傷寒論辨少陰病脈證並治中,對少陰咽痛證就有虛火上炎者用豬膚湯;客熱上幹者用甘草湯或者桔梗湯;咽喉生瘡者用苦酒湯;客寒上犯者用半夏散及湯。較以前之一方治一病前景了一大步,因而療效確切。介紹了不少治療本專科疾病的經驗。入金匱要略婦人雜病脈證並治最早記錄了現稱之為“梅核氣”一病,並用半夏厚朴湯治療。金匱要略還論述了衄血的病機、證治、預後、治療禁忌等,至今仍有臨床價值。其數十首方劑,至今仍用於本專科臨床。外治法的使用金匱要略不僅臨證處方豐富多彩,劑型及外治法亦多種多樣。除傳統的湯、丸、散、酒、洗劑外,還有滴耳、滴鼻、吹鼻等劑型及方法。入“救卒死而目閉者,用搗薤汁灌耳中,吹皂莢末鼻中“滴耳法、滴鼻法、吹鼻法均最早記載於此。2主要有五方面概括的論述了耳鼻咽喉口腔的生理功能。入靈樞憂患無言曰“咽喉者,水穀之道也。喉嚨者,氣之所以上下者也。會厭者,音聲之戶也。口唇者,音聲之扇也”認識搗耳鼻咽喉口腔不是孤立的器官,而是通過經絡聯繫,與五臟六腑有著密切的聯繫,共同構成一個有機的整體。如素問陰陽應象大論說心主舌在竅為舌”、“肺主鼻在竅為鼻”等。對本專科疾病的病因病機也有不少的論述。素問氣厥論“膽移熱於腦,濁涕下不止也”。素問陰陽別論“一陰一陽結,謂之喉痹”等等。總結出一系列的治療原則和方法。除“標本緩急”、“正治反治”、等對本專科疾病有普遍的指導意義外,在具體病證的內治、針灸、導引方法上亦有不少內容,如“病生於咽嗌,治之以甘藥”,“嚏者,補足太陽滎眉本”等。在靈樞刺節真邪中,還有類似于咽鼓管自行吹張法的記述,比國外的介紹早約2000年。對本專科臨床作了較全面的總結。共記載病證30多種,如耳鳴、耳聾、鼽嚏、鼻淵喉痹、齲齒等。3主要有如下幾方面的發展五官科的建立。由於五官科疾病的客觀存在和醫著中的病證和醫學規類問題,必然促進了五官科學的形成。針灸甲乙經和肘後備急方最早將耳鼻咽喉口腔等五官病證做專卷論述,唐代孫思邈備急千金要方在卷6中,首次將鼻、口、舌、唇、喉、耳病歸納為七竅病,整卷獨立的介紹了耳鼻咽喉口腔科病證。在臨床及醫學教育中,亦開始成為獨立的專科。西元624年,唐代政府設立太醫署,分為醫、針、按摩等四科,其中醫科又分為體療、瘡瘍、少小、耳目口齒等五個專業。耳目口齒科學生經過4年基礎課程和專業課程學習,考試成績優良者,才成為合格的醫生認識疾病方面有進步。諸病源候論對疾病的觀察比較詳細,對病證的病因病理、證候及對病情的發生、發展都作了較詳盡而精闢的闡述。孫思邈在備急千金要方卷21中,收載水銀中毒發生口腔炎,並提出預防中毒的措施治療方法豐富多彩。針灸甲乙經涉及本科用穴60多個。肘後備急方首載耳道異物、氣管異物、食管異物的多種處理方法。備急千金要方千金翼方用滴鼻、吹鼻、塗鼻等方法治療鼻病;用含服、濕貼、熱敷治口病;用薰牙法治牙痛;用吹喉、含嗽、烙法治療咽喉病等方法。4劉完素在素問玄機原病式、黃帝素問宣明論方中,對一些專科病證的描述於病因病機的分析較深入細緻。如明確指出鼻窒的主症是“但側臥上竅通利,而下竅閉塞。對鼽嚏的定義也有較確切的認識,“鼽者,鼻出清涕也”,“嚏者,鼻中因癢而氣噴作聲也。”填補了前人對此病證狀描述的空白。張從正在儒門事親中提出“喉痹皆屬於火”的觀點,治療熱性咽喉病時常配合針刺出血以泄其熱,並首先報導內腔鏡取咽中異物的方法。李東垣提出“脾胃虛則九竅不通”,治療則強調補脾胃、升清陽、通清竅的益氣升陽法,如用柴胡聰明湯治療耳鳴耳聾,用溫衛湯、溫肺湯治療鼻窒等,對後世頗有啟發。朱丹溪在本學科領域的學術思想一是重視陰虛,其養陰學說至今在本科中仍占重要地位;二是重視痰證,有些著名觀點,至今仍為人們所接受,還準確描述了內耳性眩暈的症狀特點“眩者,言其黑運轉旋起則欲倒。”5明清時代在耳鼻咽喉口腔科方面的主要成就有中醫耳鼻咽喉口腔科學內容不斷豐富和創新。這一時期,有不少醫著問世,其中不乏耳鼻咽喉口腔科學病證內容,如普濟方、景嶽全書、證治準繩等均有本科專著專篇。口齒類要是本專科書中較早的一本。這時有不少病證首次論及,如喉麻風、喉結核、咽喉梅毒、喉瘤、耳菌、耳痔、白喉等。另外,治療方法也趨於科學實效和完善合理。如外科正宗記載的鼻息肉摘除術,其原理就與現代相同。曹士衍介紹的咽鼓管自行吹張法,則沿用至今。咽喉科學不斷發展,一支獨秀。由於疫喉在一百多年間數次大流行,促進了醫家對咽喉病的防治研究,可以說,清代對本科的最大貢獻在喉科方面一是疫喉的防治研究,其間有40餘部疫喉專著問世,如時疫白喉捷要、白喉全生集、白喉條辨、疫痧草等;二是喉科專著陸續問世,計有近50部,較著名的有尤氏喉科秘書、喉科指掌、重樓玉玥等,特別是鄭梅澗的重樓玉玥為清代影響最大的喉科名著。同時,醫家們還創造了一些專科檢查和治療器械,如壓舌板、對光檢查法、蒸薰壺等。第二章耳科學第一节耳科概述一、選擇題(一)A型題1顳骨由5個部分組成CA鱗部、頂骨、蝶骨、乳突部、莖突B頂骨、鱗部、枕骨、額骨、顴骨C鱗部、乳突部、岩部、鼓部、莖突D蝶骨、岩部、乳突部、鼓部、莖突D顴骨、鱗部、岩部、鼓枕骨2成人外耳道平均長度為CA1520CMB2025CMC2535CMD3540CME4045CM3鼓膜由外向裏分3層CA複層鱗狀上皮層、肌層、粘膜層B粘膜層、肌層、複層鱗狀上皮層、C複層鱗狀上皮層、纖維組織層、粘膜層D粘膜層、纖維層、複層鱗狀上皮層、E纖維層、肌層、粘膜層4前庭窗的位置CA骨岬的前上方B骨岬的前下方C骨岬的後上方D骨岬的後下方E骨岬的中央5聽骨鏈的排列自外向內是AA錘骨砧骨鐙骨B砧骨錘骨鐙骨C砧骨鐙骨錘骨D錘骨鐙骨砧骨E鐙骨砧骨錘骨6附著在前庭窗上的鐙骨部位是EA鐙骨頭B鐙骨頸部C鐙骨前腳D鐙骨後腳E鐙骨足板7咽鼓管的開口AA一端在鼓室,另一端在鼻咽部B一端在鼓室,另一端在鼻腔底部C一端在鼓室,另一端在中鼻部D一端在鼓竇,另一端在上鼻道E一端在鼓竇,另一端在鼻咽部8小兒咽鼓管的解剖特徵AA鼓室口與咽口水平,管腔較短,內徑較寬B鼓室口低於咽口,管腔較長,內徑較寬C鼓室口高於咽口,管腔較長,內徑較寬D鼓室口低於咽口,管腔較短,內徑較窄E鼓室口高於咽口,管腔較短,內徑較窄9鼓索神經是哪一條神經分出的DA迷走神經B舌咽神經C三叉神經D面神經E舌下神經10聲音傳入內耳的途徑是AA外耳鼓膜聽骨鏈前庭窗B外耳鼓膜聽骨鏈圓窗C外耳鼓膜聽骨鏈半規管D外耳鼓膜聽骨鏈球囊E外耳鼓膜聽骨鏈橢圓囊11正常人能聽見聲波頻率範圍是CA201000HZB2010000HZC2020000HZD2035000HZE3035000HZ12鼓膜的有效振動面積約為DA25MM2B35MM2C45MM2D55MM2E75MM213聲波經過鼓膜、聽骨鏈到達鐙骨足板時可提高EA17倍B211倍C27倍D201倍E221倍14咽鼓管的鼓室端開口在CA鼓室頂部B鼓室底部C鼓室前部D鼓室後壁E鼓室內壁15人耳感覺最為敏感的聲波頻率為EA2001000HZB4001500HZC6002000HZD8002500HZE10003000HZ16測試鐙骨是否固定的試驗為DA林納試驗B韋伯試驗C施瓦巴赫試驗D蓋萊試驗E言語測聽17光錐位於鼓膜的AA前下方B後下方C前上方D後上方E中央區18前庭功能檢查冷熱實驗時,受檢查者取仰臥位,頭前傾DA60度B50度C40度D30度E20度19前庭功能檢查冷熱試驗時,向受檢查者外耳道內灌水的時間是CA60秒B50秒C40秒D30秒E20秒20前庭功能檢查冷熱試驗時的水溫是DA4070CB3970CC3870CD3770CE3670C21前庭功能檢查冷熱試驗結果,一側耳對冷、熱均無反應或者反應減弱表示BA耳蝸病變B半規管病變C橢圓囊病變D球囊病變E外淋巴痿22前庭功能檢查冷熱空氣法適用於BA鼓膜正常B鼓膜穿孔C鼓膜內陷D鼓膜粘連E鼓膜鈣質沈著23聽性腦幹反應測聽中,用來估計聽閾的波是EAI波BII波CIII波DIV波EV波24常用於預防耳鳴耳聾的方法是CA耳穴注射B鼓膜穿刺術C鳴天鼓D咽管自行吹張法E耳針25對於風熱之邪侵犯耳竅,病屬初起,證見耳微脹痛、堵塞感、聽力減退,最適宜的治法是CA溫肺固表B疏風散寒C疏風清熱D泄火解毒E清泄肝膽26對於耳部流膿火鼓膜後由滲出液之證,常配合使用的治法是EA清肝瀉火B散淤排膿C行氣通竅D益氣升陽E利水滲濕27耳病內治法中常與其他方法配合使用的治法濕EA疏風清熱法B瀉火解毒法C補腎填精法D散淤排膿法E行氣通竅法(二)B型題A外耳生理B中耳生理C耳蝸生理D中樞聽覺生理E前庭生理1能刺激聽覺神經,將聲音變成神經活動的是C2辨別聲源方向,協同集聲作用的是A3通過鼓膜與聽骨鏈的傳聲變壓,把聲能傳入內耳的是BA前庭窗B咽鼓管的鼓室開口C頸靜脈竇D鼓竇開口E鼓室蓋4鼓室前壁的重要結構是B5鼓室後壁的重要結構是D6鼓室上壁的重要結構是EA鼓膜B前庭窗、圓窗C頸靜脈竇D面神經乳突段骨管E咽鼓管的鼓室開口7鼓室內壁的重要結構是B8鼓室下壁的重要結構是C9鼓室外壁的重要結構是AA提高共振頻率B傳遞聲能C保持中耳內外壓力平衡D轉換聲能形式,使聲音變成神經活動參數E防止或減輕耳蝸的聲損傷10咽鼓管的生理功能是C11鼓室肌的生理功能是E12鼓膜的生理功能是BA林納試驗B韋伯試驗C施瓦巴赫試驗D蓋萊試驗E純音聽力計檢查法13比較兩側的骨導聽力常用B14檢查鐙骨是否活動常用D15瞭解聽敏度,估計聽覺損害程度等常用EA自發性眼震B位置性眼震C變位性眼震D疲勞性眼震E中樞性眼震16無須通過任何誘發措施即已存在的眼震是A17在重複檢查中原有的眼震補再出現或強度減弱的眼震是D18患者頭部處於某種位置時方才出現的眼震是BA心B肝C脾D肺E腎19開竅於耳的是E20寄竅於耳的是A21氣通於耳的是BA足少陽膽經B足陽明胃經C手少陰心經D足太陽膀胱經E手太陽小腸經22從巔至耳上角的經脈是D23從耳後入耳中,走耳前的經脈是A24從頰車上耳前的經脈是BA足厥陰肝經B足陽明大腸經C手少陽三焦D手太陽小腸經E足太陽膀胱經25從耳後入耳中,走耳前的經脈是C26由目銳眥入耳中的經脈是DA肝腎不足B脾虛濕濁停聚C肝膽火熾,濕熱壅盛釀膿D火毒內攻,邪犯心包E火熱邪毒,上攻耳道作腫成膿27耳病已久,耳內微不適或脹塞感,耳鳴重聽,無流膿史,多為A28耳痛加劇,耳膿驟然增多或減少,頭痛劇烈,壯熱,嘔吐,多為D29耳部疼痛,牽引耳郭或壓迫耳屏時更疼痛,多為EA參苓白術散B六味地黃湯C仙方活命飲D通氣散E龍膽瀉肝湯30常用於健脾滲濕的方劑是A31常用於行氣通竅的方劑是D32常用於散淤排膿的方劑是C(三)D型題1鼓膜與聽骨鏈的共同生理功能是CDA保持傳入聲波的音色B保持中耳內外壓力的平衡C傳導聲音D提高聲壓E緩衝高聲強2鐙骨肌與鼓膜張肌的相互作用能ADA減弱聲音傳導B使鼓膜的緊張度增加C減弱聲音傳導D減輕過強的聲音對耳蝸的損害E保持中耳內外壓力平衡3鼓室滴藥法與導管吹張法BDA適用於鼓膜未穿孔者B適用於鼓膜穿孔者C可聽察鼓膜振動聲D瞭解咽鼓管是否通暢E可觀察鼓膜運動情況4主觀測聽法與客觀測聽法ACA適用于成人B適用于嬰幼兒C適用于主觀意識正常者D不需受試者行為配合E能完全反映受試者的實際聽功能水平5純音聽閾測試法與聲導抗測試法ACA適用于成人B適用于嬰幼兒C可用于診斷傳導性耳聾D不需受試者行為配合E能完全反映受試者的實際聽功能水平6音叉試驗與純音聽力計檢查ADA適用于成人B適用于嬰幼兒C適用于偽聾D需受試者行為配合E能完全反映受試者的實際聽功能水平7從耳後入耳中,走耳前的經脈試BCA足陽明胃經B足少陽膽經C手少陽三焦經D手太陽小腸經E足太陽膀胱經8濕濁內停,耳流膿與鼓膜後有滲出液,適用AEA利水滲濕法B健脾燥濕法C配入散邪通竅藥D配入活血通竅藥E配入行氣通竅藥9對於耳閉的耳堵塞脹悶與鼓膜內陷最適宜的療法是BEA鳴天鼓B咽鼓管自行吹張法C灸百會穴D耳部按摩E鼓膜按摩術(四)X型題1將鼓膜分成緊張部和鬆弛部的是ABA錘骨的前襞B錘骨的後襞C光錐D錘骨柄E錘骨短突2中耳包括ABCDA鼓室B鼓竇C咽鼓管D乳突E面神經3聽骨鏈的生理功能是ABCA實現有效的阻抗匹配B對高聲強起緩衝作用C提高聲壓D保持體位平衡E保持中耳內外壓力平衡4聽神經在內聽道內分為ABA前庭神經B蝸神經C面神經D三叉神經E鼓索神經5與人體維持平衡有關的因素是ABCA前庭B本體感覺C視覺D大腦E骨迷路6骨半規管包括ABCA外半規管B上半規管C後半規管D左半規管E右半規管7內耳骨迷路包括ABCA耳蝸B前庭C半規管D岩錐E枕骨8根據氣化程度,乳突可分為ABCEA氣化型B板障型C硬化型D軟化型E混合型9鼓膜的正常標誌有ABCEA前皺襞B後皺襞C光錐D鼓環E錘骨短突10面神經管可分為ABDA迷路斷B鼓室段C內耳道段D乳突段E莖乳孔段11顳骨內面神經自上而下的分支為ABCA岩淺大神經B鐙骨肌神經C鼓索神經D顳面支E頸面支12外耳的神經來源主要有ABA下頜神經的耳顳支B迷走神經耳支C岩淺大神經D鼓索神經E翼管神經13主觀測聽法包括ABCDEA秒錶檢查B音叉檢查C純音閾上功能測試D言語測聽E純音聽閾測試14客觀測聽法包括ACEA電反應測聽法B音叉檢查C聲導抗測試D純音聽閾測試E耳聲發射測試15確定面神經麻痹受損部位的檢查方法有ABCDA舌前2/3味覺功能測定B淚液分泌功能測定C鐙骨肌反射功能測定D唾液腺分泌功能測定E電反應測聽16鼓竇的解剖特點有ACDEA為鼓室後上方的含氣腔B為鼓室前上方的含氣腔C外壁為乳突皮層,相當於外耳道上三角D內壁前部有外半規管凸及面神經管凸E內覆纖毛黏膜上皮17直接循行入耳的經脈有ABA足少陽膽經B足陽明胃經C手陽明大腸經D足太陰脾經E足少陰腎經18直接循行入耳中的經脈有ACDA足少陽膽經B足陽明胃經C手少陽三焦經D手太陽小腸經E足太陽膀胱經19直接循行於耳前的陽經有ABDEA足少陽膽經B足陽明胃經C手陽明大腸經D手太陽小腸經E足太陽膀胱經20耳病致病外邪多為ACEA風B寒C熱D燥E濕21邪毒外犯所致耳病多有ACDEA耳癢B耳閉C耳痛D耳鳴E耳聾22中醫望診在耳科的應用包括ABCEA望耳郭B望外耳道C望耳膿D音叉檢查E望鼓膜23肝膽濕熱、火毒熾盛所致的耳病實證多有ACDA憎寒壯熱B低熱C耳根紅腫痛D耳根穿潰流膿E譫語24邪犯心經所致的耳病實證多有ACDEA高熱煩躁B耳膿稀C耳痛劇D神昏譫語E昏睡25腎臟虧損所致的耳病虛證多有ABCA耳聾B耳鳴C眩暈D耳脹E耳痛26肝腎陰虛所致耳病多有CDEA耳癢B耳痛C耳鳴D耳聾E眩暈27脾虛濕困所致耳病多有BCDEA耳痛B耳部皮膚濕爛C耳流膿D耳鳴、耳聾E眩暈28對耳流膿的辨證應注意ABCDA起病時間的長短B膿液的質地C膿液的顏色D膿液量的多少E鼓膜穿孔的位置29耳病疏鳳散熱法常用方劑有BCA疏風清熱湯B銀翹散C桑菊飲D薄荷連翹方E竹葉柳蒡湯30耳病瀉火解毒法常用方劑有ABDA龍膽瀉肝湯B五味消毒飲C涼膈散D清瘟敗毒散E瀉白散31耳病補腎填精法常用方劑有ABDEA六味地黃丸B知柏地黃丸C真武湯D金匱腎氣丸E杞菊地黃丸32耳病散淤排膿法常用方劑有ABA仙方活命飲B托裏消毒散C內疏黃連湯D烏金散E一粒金丹33耳病常用通竅藥物有ABCDA藿香B石菖蒲C青皮D香附E木香34對耳痛的辨證應注意ABCDA耳痛起病的長短B痛勢的輕重C耳痛的部位D流膿與否E眩暈與否二、非選擇題(一)名次解釋1聽骨2迷路3CORTI器4聽閾5行為測聽6客觀測聽法7聽覺誘發電位8聽覺疲勞9聲導抗10眼震11自發性眼震12位置性眼震13按摩導引14咽鼓管自行吹張法16鳴天鼓17耳郭18耳門19耳輪20耳墜21耳根22耳孔23完骨24耳底25龍蔥26耳中(二)填空題1顳骨由_5個部分組成2成人外耳道長約_,其外1/3為_,其內2/3為_。3中耳包括_4個部分4以鼓膜緊張部的上、下邊緣為界,將鼓室分為_3個部分5鼓室的前壁下部以骨板與_相隔,上部由二口上為_的開口,下為_的鼓室口。6鼓室的上壁與_分隔,此壁的岩鱗裂在_時常未閉合,可成為中耳感染進入_的途徑之一。7鼓室的下壁以骨板與_分隔,其前方即為_的後壁,下壁內側有一小孔_為所通過。8聽骨為人體中_的一組小骨,自外向內由_連接而成_。9當_時,借助齶帆張肌、齶帆提肌、咽鼓管咽肌的收縮,可使咽鼓管咽口開放。10鼓竇向前與_相通,向後下與_相通,上方與_相隔,後壁與_相隔。11乳突根據氣房發育程度可分為_4種類型。12骨迷路包括_3個部分。13膜迷路可分為_4個部分。14空氣傳導過程,為聲波經_傳入內耳而感音。15咽鼓管由_4個主要生理功能。16外耳道及鼓膜徒手雙手檢查法,檢查者應一手將耳郭向_方輕輕牽拉,另手食指將耳屏向_方推壓;檢查嬰幼兒時應向_方牽拉耳郭,方能使外耳道變直,以便刊清楚外耳道及鼓膜。17耳鏡檢查法,將耳鏡前端置入外耳道抵達_即可,注意勿超過_和_交界處,以免引起。18觀察鼓膜,如鼓室內有積液時,鼓膜色澤呈_或_色,透過鼓膜可見_或_19觀察鼓膜時,可先找到_,然後相繼觀察_及_等標誌,區分鼓膜的鬆弛部和。20音叉林納試驗,氣導骨導記錄為_;骨導氣導記錄為_;氣導與骨導相等以_示之。21音叉林納試驗結果評價兩側相等提示_或_,偏向患側或耳聾較重提示患耳為_,偏向健側提示患耳為_。23音叉施瓦巴赫試驗,受試耳骨導延長以_表示,縮短以_表示,兩者相似以_表示。24音叉施瓦巴赫試驗結果評價()為_,()為_,(/)為_。25音叉蓋萊試驗,音叉聲在由強變弱的過程中尚有強弱的不斷波動,為_,無強弱波動感者為_。耳硬化症或聽骨鏈固定時,本試驗為_。26普通純音聽力計發生頻率範圍為_的純音,_以下為低頻段,_為中頻段,_以上為高頻段。27耳蝸病變時,聲強在某種程度上的增加卻能引起響度的,稱為_現象,或稱_現象。28雙耳交替響度平衡試驗,當兩耳最終在同一聲級上感到響度一致時,表示_。若雖經調試,兩耳始終不能在同一聲級上達到相同的響度感,表示_29耳司_,主_,是_上通之處,屬_之一。30足少陽膽經、手少陽三焦經在耳部的循行,均從_人,走_。31足陽明胃經在耳部的循行,從_上_。32手太陽小腸經在耳部的循行,由_人_。33足太陽膀胱經在耳部的循行,從_至_。34致耳病之外邪多見於_邪。35咽鼓管自行吹張法及鼓膜按摩術,多用於治療_等病。36鳴天鼓多用於防治_。(三)判斷說明題1當患者牙痛時,同時可伴有同側耳痛。2檢查成人外耳道深部或鼓膜時,需將耳郭向後牽拉。3小兒咽部的急性感染較成人更易傳入鼓室,導致中耳的炎症。4人的耳郭雖不能活動,但仍由辨別聲源方向的功能。5外耳道對聲波也有類似鼓膜和聽骨鏈的增壓作用。6咽鼓管異常開放時,可聽導到呼吸聲。7耳蝸不僅具有感音功能亦有傳音功能。8咽鼓管導管吹張法用於無上呼吸道急性感染的受試者,可以用力吹氣,易於瞭解咽鼓管是否通暢。9檢查嬰幼兒外耳道深部或鼓膜時,需將耳郭向下牽拉。10音叉施瓦巴赫試驗(/),表示聽力正常。11音叉林納試驗(),即可確定受試者為感音神經性耳聾。12純音聽閾測試,聽閾提高表明聽力下降。13瘺管試驗陰性,可排除受試者骨迷路瘺管存在。14耳屬“清竅”。15耳鳴聲音大,多為肝腎陰虛、虛火上炎所致。16低音調耳鳴,多為心腎虛損所致。17耳鳴如潮聲、風聲者,多屬於氣血虧耗,耳失濡養。18高聲調耳鳴,多為肝膽熱盛、邪氣壅阻耳竅所致。(四)簡答題1怎樣將鼓膜劃分為4個象限2嬰幼兒患急性化膿性中耳炎為什麼易出現腦膜刺激症,甚至顱內併發症3鼓室由於構造方面的什麼原因,可使感染或膽脂瘤有暫時性的局限4耳蝸的生理功能如何5中耳的生理功能如何6鼓膜的生理功能如何7外耳的生理功能如何8觸診耳郭及耳周時,應注意哪些方面9檢查外耳道時,應注意哪些方面10行咽鼓管導管吹張法時,有哪些注意事項11行咽鼓管導管吹張法時,如何判斷咽鼓管功能正常12主觀測聽法包括哪些檢測方法13客觀測聽法包括哪些檢測方法14如何理解聽閾提高是聽力下降的同義詞15耳病的病因病理主要有哪些方面16臨床上如何對耳病進行辨證17如何鑒別耳膿的虛證和實證18如何鑒別耳鳴的虛與實19治療耳部的常用內治法有哪些20常用的耳部按摩導引法有哪些21滴耳法的適應症及其作用如何22灸法常用於治療哪些耳病指出常用穴位23耳針常用於治療哪些耳病請指出操作方法。24咽鼓管自行吹張法與鼓膜按摩術治療耳病有什麼共同點(五)論述題1試述咽鼓管的生理功能。2試述音叉試驗的臨床診斷意義。3試述純音測聽中掩蔽法的機理及適用範圍。4試述聲音強度與響度的關係。5試述鐙骨肌反射的機理及臨床意義。6試述聽性腦幹反應測聽的臨床意義。7試述耳與腎的關係。8試述耳與心的關係。9試述耳與肝的關係。10試述耳與膽的關係。11試述耳與脾的關係。12試述耳與肺的關係。第二节耳科疾病一、選擇題(一)A型題1下列哪項不是耳脹的症狀CA耳脹B耳痛C牽拉耳郭時耳痛加劇D耳鳴E聽力下降2耳脹的病位在DA耳郭B外耳道C前庭D中耳E內耳3耳鳴耳聾肝火上擾型,治療主方是CA蔓荊子散B左金丸C龍膽瀉肝湯D耳聾左慈丸E天麻鉤藤飲4黃耳傷寒類似于西醫學的EA急性化膿性中耳炎B急性乳突炎C耳後骨膜下膿腫D耳源性面癱E化膿性中耳炎顱內併發症5斷耳瘡的主要病變部位在CA耳郭皮膚B外耳道皮膚C耳郭軟骨D外耳道軟骨E耳郭軟骨與外耳道軟骨6耳痛,外耳道局限性紅腫突起如椒目,最可能的診斷位BA耳瘡B耳癤C旋耳瘡D月蝕瘡E膿耳7耳後縫間潮紅、糜爛,滲出黃色脂水,幹後結痂,最可能的診斷為DA耳癤B耳瘡C斷耳瘡D旋耳瘡E膿耳8對耳郭痰包的處理,下列哪項是正確的DA切開引流B紫金錠外敷C反復揉按D穿刺抽液E針刺排液9膿耳多發於AA小兒B少年C青年D壯年E老年10耳癤好發部位是CA耳郭B耳屏C外耳道軟骨部D外耳道骨部E外耳道峽部11耳閉治療,下列哪項是錯誤的EA咽鼓管自行吹張法B鼓膜按摩術C鼓膜穿刺抽液D使用滴鼻劑E使用滴耳劑12耳脹風邪侵襲,經氣痞塞型治法宜AA疏風散邪通竅B益氣健脾通竅C清熱瀉火通竅D清熱化痰通竅E行氣活血通竅13耳脹早期,鼓膜變化為AA鼓膜微紅內陷B鼓膜色紅內陷C鼓膜灰藍色內陷D鼓膜琥珀色外凸E鼓膜橙紅色內陷14旋耳瘡日久,耳道、耳郭及周圍皮膚增厚、粗糙、龜裂、上覆痂皮或鱗屑,患者身倦乏力,舌淡苔白,脈細緩,辨證為EA膽經鬱熱B肝經鬱熱C脾經濕熱D陰虛火炎E血虛風燥15比較詳細描述“黃耳傷寒”症狀的早期專著是EA帛書五十二病方B黃帝內經C傷寒論D傷寒辨證錄E諸病源候論16外耳道彌漫性紅腫赤爛,為何種耳病的主要特徵BA耳癤B耳瘡C旋耳瘡D斷耳瘡E月蝕瘡17耵耳、耳脹、耳閉共有的主要症狀是DA耳癢B耳痛C耳流膿D耳堵塞感E耳眩暈18新病耳聾,透過鼓膜見有一水平暗影並可隨頭位改變而移動,宜診為BA耳瘡B耳脹C耳閉D膿耳E耳眩暈19耳脹、耳閉及膿耳均伴有什麼性質的耳聾DA神經性B感音性C感音神經性D傳導性E混合性20最適用於治療耳閉的外治法是DA清潔法B滴耳法C吹藥法D咽鼓管吹張法E塗敷法21下列哪項不是耳閉的體征EA鼓膜內陷B鼓膜粘連C鼓膜鈣化D鼓膜灰藍色E鼓膜穿孔22耳根毒耳後紅腫有波動感時,治宜清熱解毒、活血排膿,方用EA龍膽瀉肝湯B五味消毒飲C黃連解毒湯D透膿湯E仙方活命飲23耳前瘺的主要病因病機時BA氣血耗傷,邪毒滯留B稟賦缺損,複感邪毒C肝腎陰虛,耳竅失養D脾虛濕困,濕濁困耳E痰濁凝滯,困結於耳24耳鳴耳聾腎精虧損型,治療主方是EA真武湯B四神丸C益氣聰明湯D慈珠丸E耳聾左慈丸25“耳聾治肺”適用於AA風熱侵襲B痰火鬱結C痰濁上蒙D肝火上擾E脾胃虛弱26下列哪項不是耳眩暈的主症EA天旋地轉感B身體向一側傾倒感C耳鳴耳聾D噁心嘔吐E神志不清27耳眩暈每因情緒波動、心情不舒時發作,兼口苦咽幹、目赤、心煩衣怒、胸脅苦悶、舌紅少苔、脈細數,辨證為AA肝陽上擾B髓海不足C上氣不足D寒水上泛E痰濁中阻28眩暈而見頭額脹痛,胸中悶悶不舒,嘔惡較甚,痰涎多,心悸,納呆倦怠,舌苔白膩,脈濡滑或兼弦者,治療主方是DA香砂六君子湯B六君子湯C真武湯D半夏白術天麻湯E茯苓丸29外耳道異物取出法,下列哪項是錯誤的EA植物性異物已泡漲,夾成小塊分次取出B活昆蟲宜用酒精等物處死後取出C紙屑可用鑷子取出D質輕而細小異物,可用凡士林或膠粘物塗於棉簽頭粘出E小珠子等圓球形異物,可用鑷子夾取出30耳鳴如蟬,晝夜不息,聽力漸降,兼頭暈目眩,腰膝酸軟,辯證為EA肝火上擾B痰火鬱結C脾胃虛弱D心血不足E腎精虧損31耳鳴如潮聲,或如風雷聲,耳聾時輕時重,每于鬱怒之後突發加重,辯證為AA肝火上擾B痰火鬱結C痰濁困結D脾胃虛弱E腎精不足32耳瘺氣血耗傷,邪毒滯留型,最適宜選用的治療方劑是DA仙方活命飲B黃連解毒湯C五味消毒飲D托裏消毒散E歸脾湯33下列哪項不是膿耳實證的主症EA耳內疼痛B耳內脹悶C耳膿D聽力下降E膿稀量多34膿耳變證的危重證是DA暴聾B耳眩暈C耳根毒D黃耳傷寒E口眼渦斜35下列哪項不是耳帶狀皰疹的主症EA耳痛B外耳皰疹C眩暈D口眼渦斜E耳內流膿36耳眩暈最具特徵的症狀是EA面蒼白,出冷汗B噁心嘔吐C耳鳴D耳聾E旋轉性眩暈37耳內流膿清晰量多,經年累月,時輕時重,纏綿日久,兼頭暈倦怠,治法宜CA利濕通竅,活血排膿B益氣養血,活血排膿C健脾滲濕,補托排膿D滲濕解毒,活血排膿E滲濕消腫,活血排膿38“諸風掉眩,皆屬於肝”載於AA黃帝內經B傷寒論C金匱要略D丹溪心法E諸病源候論39鼓膜按摩術主要用於BA膿耳B耳閉C耳瘡D耳眩暈E暴聾40以耳痛、鼓膜起血皰為主要特徵的耳病是DA耳帶狀皰疹B耳癤C耳瘡D大皰性鼓膜炎E膿耳41大皰性鼓膜炎證屬風熱時邪,上犯耳竅型,治法宜AA疏風散邪,清熱解毒B清泄肝膽,解毒瀉火C疏風散寒,消腫止痛D疏風散邪,清利頭目E平肝息風,清肝瀉熱42關於耳面癱的論述,下列哪項是錯誤的EA因耳部脈絡痹阻所致B可有面部受風史C面癱常突然發生D本病好發于成年人,單側面癱多見E以耳痛、鼓膜起血皰為主要特徵43造成血淤耳竅的耳損傷,外力作用方式多為AA碰撞B撕扯C震盪D切割E噬咬44耳損傷後傷處紅赤漫腫、跳痛、皮色漸黑是因為CA氣血淤阻B寒涼血凝C傷處染毒D脈絡損傷E正虛邪盛(二)B型題A傳導性聾B感音神經性聾C混合性聾D功能性聾E偽聾1耳脹、耳閉常伴有A2癔病患者常伴有D3耳眩暈常伴有BA耵耳B旋耳瘡C耳眩暈D腎元虧損,邪毒停聚型膿耳E耳郭痰包4傳導性聾常發生於A5感音神經性聾常發生於C6混合性聾常發生於DA耳瘡B耳脹C耳閉D膿耳E大皰性鼓膜炎7耳內疼痛,牽拉耳郭時疼痛加劇,最可能的診斷是A8耳內疼痛,甚至有如跳痛,牽拉耳郭時疼痛無變化,最可能的診斷是D9耳內輕微疼痛,堵塞感,牽拉耳郭時疼痛無變化,最可能的診斷是BA風邪侵襲,經氣痞塞B邪毒滯留,氣血淤阻C血虛生風化燥D肝膽濕熱上蒸E脾虛濕困,上犯耳竅10耳內脹悶堵塞感,日久不愈,聽力減退,逐漸加重,檢查見鼓膜內陷明顯,聽力檢查為傳導性聾,辨證應為B11耳內作脹微痛,耳鳴如聞風聲,聽力減退,自聽增強,檢查見鼓膜微紅,輕度內陷,聽力檢查為傳導性聾,伴惡寒發熱鼻塞流涕、脈浮數,辨證應為A12旋耳瘡反復發作,耳道、耳郭及周圍皮膚增厚,粗糙、龜裂、上覆痂皮或鱗屑,伴面色萎黃,身倦乏力,舌淡苔白,脈細緩,辨證應為CA蔓荊子散B仙方活命飲C托裏消毒散D龍膽瀉肝湯E疏風清熱湯13膿耳初起,風熱在表,宜疏風清熱,解毒消腫,方用A14膿耳肝膽火熱較盛,宜清肝瀉火、解毒消腫,方用D15膿耳鼓膜穿孔之後,治療重在清熱解毒、活血排膿,方用BA膿稠黃B膿稠白C膿稠綠D膿清稀E膿污穢或成塊16肝膽火盛、邪熱外侵型膿耳,多有A17脾虛濕困、上犯耳竅型膿耳,多有D18腎元虧損、邪毒停聚型膿耳,多有EA耳根毒B膿耳C黃耳傷寒D旋耳瘡E斷耳瘡19膿耳並見耳後完骨部紅腫疼痛,壓痛或潰破流膿,最可能的診斷是A20耳周潮紅、瘙癢、糜爛、滲水,最可能的診斷是D21膿耳流膿不暢,耳痛,頭痛劇烈,嘔吐,發熱,神志不清,抽搐,項強,最可能的診斷是CA黃水瘡B風聾C耳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