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分类号密级UDC单位代码10733甘肃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庄浪县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分析ANALYSISONTHESAVINGANDINTENSIVEUSEOFLANDINZHUANGLANGCOUNTY,GANSUPROVINCE指导教师姓名教授(甘肃农业大学兰州730070)学科专业名称研究方向土地资源利用论文答辩日期学位授予日期答辩委员会主席评阅人2012年4月独创性声明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据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甘肃农业大学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谢意。学位论文作者签名签字日期年月日学位论文版权认定和使用授权书本人完全了解甘肃农业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用。本人授权甘肃农业大学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沦文。(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学位论文作者签名导师签名签字日期年月日签字日期年月摘要本文以庄浪县为例,结合实际情况选取15个影响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因子,运用熵权法对庄浪县土地集约利用程度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1)庄浪县19972010年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呈现曲折上升的趋势。(2)庄浪县近几年来耕地的减少幅度较大,建设用地和交通道路用地增加明显,农用地转用现象比较突出,土地利用呈现出相对粗放的态势。(3)对庄浪县建设用地潜力分析得出农村居民点用地、建制镇用地、交通运输用地具有可挖掘潜力,其他无。庄浪县的土地开发主要是针对荒草地、内陆滩涂及裸土地,开发技术难度比较大,目前主要针对葫芦河及水洛河河滩开发,到2020年内,预计庄浪县土地开发潜力为24942HM2。(4)庄浪县土地集约度自2007后增长较为显著,但土地集约利用的整体水平并不高;土地利用的重点应放在走集约式、转变土地利用方向和可持续利用方面,最大程度地提高土地利用效益。关键词庄浪县;节约集约利用;熵权法;土地SUMMARYTHISPAPERCONSTRUCTEDASETOFINDEXSYSTEMOFEVALUATIONOFLANDINTENSIVEUSEBASEDON15FACTORSCOMBININGWITHTHEACTUALSITUATIONOFLANDINZHUANGLANGCOUNTY,GANSUPROVINCEUSINGENTROPYWEIGHT,ANDGIVINGASYSTEMATICEVALUATIONOFREGIONALSCIENTIFICANDTECHNOLOGICALINNOVATIONCAPABILITYOFLANDINZHUANGLANGCOUNTY,GANSUPROVINCETHERESULTSSHOWEDTHAT1THELANDSAVINGANDINTENSIVEUSELEVELWASWINDINGUPFROM1997TO2010OFLANDINZHUANGLANGCOUNTY,GANSUPROVINCE2INRECENTYEARS,ZHUANGLANGCOUNTYFARMLANDREDUCESSCOPEBIGGER,CONSTRUCTIONLANDANDTRAFFICLANDINCREASESIGNIFICANTLY,AGRICULTURALLANDWASUSEDTOBEOTHERLANDMOREOUTSTANDING,THELANDUSEEXHIBITSARELATIVELYEXTENSIVESITUATION3ANALYSISTOTHECONSTRUCTIONLANDPOTENTIALOFZHUANGLANGCOUNTY,THERESULTSSHOWEDTHATTHEREHASTHEPOTENTIAL,INADDITIONTORURALRESIDENTIALLAND,TOWNSLAND,TRANSPORTATIONLAND,ZHUANGLANGCOUNTYLANDDEVELOPMENTISMAINLYDIRECTEDAGAINSTTHEWASTELAND,INLANDBEACHANDBARELAND,ISGREATERDIFFICULTDEVELOPMENTATPRESENT,THEMAINLYDEVELOPMENTISHULURIVERANDLUOHERIVERTHEDEVELOPMENTPOTENTIALWILLBE24942HM2IN2020OFOFLANDINZHUANGLANGCOUNTY,GANSUPROVINCE4THEINTENSIVEDEGREEOFLANDINZHUANGLANGCOUNTYISGROWINGSIGNIFICANTLYAFTER2007YEARS,BUTOVERALLLEVELISNOTHIGHOFLANDSAVINGANDINTENSIVEUSELANDUSESHOULDBEFOCUSONTHESUSTAINABLEUSING,THELANDUSESHOULDTAKETOINTENSIVETYPEDIRECTION,TOTHEGREATESTEXTENTTOIMPROVETHELANDUSEEFFICIENCYKEYWORDSZHUANGLANGCOUNTY,SAVINGANDINTENSIVEUSE,ENTROPYWEIGHTMETHOD,LAND目录摘要I1绪论111研究背景与意义1111研究背景1112研究意义112研究现状3121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涵义3122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研究进展313研究目的、内容与技术路线5131研究目的5132研究内容5133技术路线62研究区概况621自然概况622社会经济状况923土地利用现状123研究材料与方法1331研究材料1332研究方法14321评价指标体系的构成14322指标的无纲量化处理15323熵权法确定指标权重18324综合评价模型194结果分析2041土地利用变化分析20411建设用地量变化20412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潜力分析2242土地集约度分析23421评价等级系统的确定23422庄浪县土地集约度分析235结论与讨论2451结论2452讨论24521庄浪县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存在的问题24521庄浪县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对策及建议24参考文献281绪论11研究背景与意义111研究背景近几年来,随着我国小城镇建设的加快发展,对土地需求的不断加剧已成为制约某些地区经济发展的瓶颈,对土地利用的矛盾也日益显现。特别是在我国的西部地区,对小城镇建设的加大实施,人口、工业化的发展使得对土地利用的问题日益严峻,再加之可利用的资源有限,因此,对土地的节约集约利用,是推动城市经济的发展、缓解保护耕地与保障发展用地之间矛盾的根本途径1。在目前的历史背景下,如何解决好县域土地开发潜力,对县域土地开展节约集约利用研究,不断深层次挖掘其土地利用效率具有重大的意义。发展“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以成为当今土地利用的关键。县域土地的节约集约利用是城乡社会链接过渡的桥梁,本身具有自然与社会双重特性,随着社会经济迅速发展,对县域土地的开发利用程度、方式也要与之相匹配,因此,要实现环境与社会的协调发展,应对县域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改变其利用方式,以解决目前土地供需矛盾。112研究意义土地自古以来是人类生存、生产和发展无法替代的自然环境资源。土地面积的有限性和生产力发展对土地需求不断增长,构成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矛盾。这就需要科学规划、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再加之近几年来工业发展需要更多土地投入,而传统的粗放式管理模式严重制约经济的发展,也为土地资源的节约与集约利用提出了客观要求。土地集约集约利用不仅对土地的开发、规划、保护、利用,也涉及到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综合性的规划。研究和预测是土地规划和土地利用管理的重要手段2。进入21世纪,我国面临一个新的机遇挑战,经济和社会结构正在加速发展,对土地利用和管理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一方面,庄浪县正处于小城镇建设加速发展阶段,对于扩大建设用地是当前大力发展县区经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不可或缺的必然要求;庄浪县自古就是农业为主生产方式,而农业对土地属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大多数土地集中在农民手中,随着近几年来农村外出务工人员增加,弃耕现象较为严重,对土地资源浪费、土地利用结构变化滞后、土地利用效率低下、土地生态环境日益恶化、土地产权界定模糊等问题日益尖锐。另一方面,建设用地不断扩大不可避免地要占用极为稀缺和宝贵的耕地资源3。而对于人口、资源与环境之间矛盾的日趋突出,是否合理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以成为我们在当前形势下是否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保持经济社会稳定持续发展、建设节约型社会、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提高人民生活水品必然选择。我国目前正处于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加速发展阶段,建设用地扩大是发展经济和提高人们生活质量的必然要求;相对以城镇化、工业化和产业结构升级为代表的现代化进程,土地利用结构变化滞后的现象日益明显,伴随结构错位,土地资源浪费、土地利用效率低下、土地生态环境恶化、土地权益公平失衡等问题也日益尖锐;另一方面,建设用地扩大所不可避免地要占用极为稀缺和宝贵的耕地资源3。随着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其之间的矛盾日趋突出,对土地节约集约利用问题的研究,也是政府和土地管理部门需要纳入全县整体规划的重要方面。随着我国进一步加大对农村的改革,县域经济也进一步发展壮大,县域内的工业化、城镇化、农业产业化、现代化的水平提高了。而随着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县域小城镇的人口和用地规模也在不断扩张4。城镇化发展需要占用土地,粮食生产安全需要耕地保障,而土地供给有限。要实现土地的可持续利用,必须注重不断提高城镇土地的使用效率,要寻求既满足城镇化对用地的需求、同时也节约耕地资源的结合点5。集约利用土地是城镇化发展的必然选择,城镇土地集约利用能促进土地粗放浪费利用方式的根本转变,从而优化城镇土地利用结构,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粗放增长方式转变。因此,改变土地利用方式,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和效益,走集约化发展的内涵之路,是解决城镇化快速进程中土地供需矛盾,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开展城镇土地集约利用评价工作,是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措施,不断提高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程度的前提和基础。县域是城市与乡村的结合部,从现实来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难点、重点和焦点集中在县域范围,县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战场6。而在城镇化过程中出现了大量闲置和利用率低下的土地,这不仅侵占了耕地,还降低了土地的利用率,增加了城镇的建设成本。因此,如何处理城镇化发展和土地集约利用的关系就显得十分重要。开展县域土地集约利用有利于提高城镇单位面积土地投资收益,提高城镇经济规模和效益,保护耕地,促进县域经济的发展,进而促进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12研究现状121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涵义节约集约用地,笼统地说,就是如何更有效地利用土地,以最小的土地成本,满足社会经济发展与环境建设的需要。包含三层含义一是节约用地,就是各项建设都要尽量节省用地,千方百计不占或少占耕地;二是集约用地,每宗建设用地必须提高投入产出的强度,提高土地利用的集约化程度;三是通过整合置换和储备,合理安排土地投放的数量和节奏,改善建设用地结构、布局,挖掘用地潜力,提高土地配置和利用效率。节约用地主要是从保护土地资源的角度来说的,是指在满足土地使用基本功能的前提下,通过采取一系列政策、经济和技术措施,减少社会经济发展对具有自然价值的土地造成不可逆的消耗。鉴于耕地资源的珍贵,节约用地不仅在于减少土地占用量,也包括尽量少占或不占农地耕地。集约用地主要是针对人类主动的社会经济活动而言的,是指在土地资源使用量既定的情况下,通过增加土地的有效投入和优化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和效益,发挥有限土地资源的更大功能。集约用地,强调用地方式,提高现有土地利用的功效,挖掘土地资源的利用潜力,实现土地利用的更大功能;节约用地,强调用地效果,用尽量少的土地占用量,来实现土地使用的基本功能。一般而言,集约用地必须导致节约用地,而集约用地是节约用地的主要手段,但不是唯一手段,节约用地还有其他更为广泛的措施选择。122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研究进展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土地资源的稀缺性是我们集约利用土地的直接动力。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对土地需求量的不断加大以及我国人均土地资源匮乏、耕地保护形势严峻等现实问题的存在,土地集约利用已成为各地土地利用普遍倡导、追求的利用土地模式7。2008年3月国务院关于促进节约集约用地的通知的发布实施,将节约集约用地问题提到了一个新高度。学术界近些年对节约集约用地也进行了广泛而热烈的研究。归纳一下已有研究成果,呈现出如下特点基于单个城市或区域城市的集约利用潜力评价研究,研究思路是建立指标体系,采用某种方法模型进行评价。针对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进行评价,研究目的是为扩区或监测管理服务。采用GIS等技术对单个城市进行集约利用潜力评价。关于集约用地理论和标准的研究,核心是如何判定节约集约用地的程度。关于集约利用模式的研究,如董国良的节地城市模式等。关于城乡建设用地集约利用评价。集约利用度时空变化研究,基本结论是集约用地水平在逐步提高。从城市形态或建筑等方面进行的节地模式研究。这些研究成果对促进集约用地具有很好的借鉴作用。但是,由于中国城市发展的地域差异性,很难用一个标准来衡量每个城市的集约利用状况,必须采用类型分区的方法进行研究,才能从宏观上把握整体的发展状况。近年来国内外许多学者从不同角对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开展研究,国外方面如ADRIAANSEA7从经济社会角度提出阿德里安塞环境政策绩效指标,并提出研究发展的指标对荷兰环境的影响;GOPALBTHAPA,GAJENDRASNIROULA8对尼泊尔山区的土地整理方式进行了研究;PETRSKLENICKA9对捷克三个地区进行了实证研究,并对土地整理与集约利用效果制订了评价的标准;RAFAELCRECENTE,CARLOSALVAREZ10等人从经济社会环境角度对GALICIA地区实施土地整理政策;GVANHUYLENBROECK,JCASTROCOELHOT11等对巴勒斯坦土地整理项目研究中,提出了一种通用的土地整理框架;XPGONZALEZ,CJALVAREZ12等借助于GIS对西班牙加里西亚省土地资源在形状和数量上进行配置与评价;DAVIDMIRANDAA,RAFAELCRECENTEA13对西班牙50年来土地政策和土地整理进行评价研究。国内方面如冯科14利用GIS和PSR模型与因子分析法对浙江省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空间差异进行实证研究;杨东朗,安晓丽15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西安市城市土地集约程度进行了综合评价,并利用层次分析法对土地集约利用潜力进行评价;陈海燕,李闽,彭建超16,17等利用综合评价法分别对江苏省、长三角地区土地节约集约度进行评价;常青,王仰麟等18利用人工神经网络判定法对深圳市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程度进行评价;蔡为民,薛岩松19对土地集约利用进行模糊评判;郭斌,任志远20基于ESDAGIS对陕西土地集约利用空间分异研究;谭永忠,吴次方21利用信息熵对区域土地利用结构的分异规律进行研究。国内外关于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体系归纳起来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投入产出”指标体系,“经济社会生态”指标体系,“集约高效协调”指标体系。在土地集约利用研究过程中,关注的角度不同选取的模型也各有不同从信息经济学的角度出发,采用委托代理模型;从时间和空间的视角出发,采用人工神经网络;从城市土地利用中的人地关系分析出发,采用PSR模型。国内外学者虽对土地集约利用进行了不同层面的研究,但仍存在问题国外研究注重从土地整理与土地政策角度分析土地集约利用;国内研究定性描述多,定量分析多为主成分分析法、因子分析法与综合评价法。到目前仍未形成统一的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理论探讨较多,实证研究较鲜见;现代技术手段如GPS、GIS、RS在土地集约利用方面的应用还处于起步阶段。13研究目的、内容与技术路线131研究目的本文以甘肃省庄浪县作为研究目标区域,根据庄浪县土地结构特点,运用熵权法确定指标权重对该县土地进行研究,进一步认识该县土地利用系统的特征,以利于优化庄浪县土地利用结构,为庄浪县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依据,也为庄浪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提供决策依据。132研究内容本文在综合分析庄浪县影响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因素,以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指标体系为借鉴,以合理利用乡镇土地为基础,以土地利用的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高效集约利用土地为手段,充分、合理、高效利用乡镇土地,在不增加土地利用面积的情况下增加乡镇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综合考虑到上述各项因素,结合庄浪县土地利用基本情况和发展的特点,确立庄浪县1997年至2010年土地集约利用的评价指标体系,分为3个层次,包括15个指标因子;以熵权法理论为土地评价基础,综合分析得出庄浪县从19972010年土地集约集约利用综合得分值,再此基础上分析庄浪县近13年来土地利用情况和其开发利用潜力值;从而提出促进庄浪县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对策及建议。133技术路线论文研究始于阅读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通过分析土地利用结构研究的现状,引进熵权法理论,根据庄浪县土地利用的投入、产出、发展趋势等不同属性选取15个指标因子,对原始数据标准化的基础上,根据指标权重进行加权求和,得到土地集约利用综合评价指数。2研究区概况21自然概况1、区位与地貌庄浪县位于甘肃省的东部,平凉市的西部,展布于六盘山西麓,属陇中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地处东经10546151062345,北纬350323352826之间。南北延伸464KM,东西相距575KM图21。海拔14002857M,东北高,西南低,高差1457M。县城东距华亭县城公路里程77KM,南距秦安75KM,西去静宁78KM,北达隆德75KM。西上甘肃省会兰州市376KM,东去平凉市崆峒区145KM。因受冬、夏季风环流的影响,水热条件波动大,属典型的大陆性季风气候。冬季盛行西北风,降水稀少,气温低,气候干旱,夏季盛行东南风,降水机会多而不均,光能资源丰富,热量资源不足。庄浪县地处新生代以来地质构造比较活动的地区,孟家台子上店断裂控制了本区垂直差异运动。其东侧上升为强烈的基岩山区。西侧为缓慢上升的第四系黄土覆盖的低山丘陵区。后经强烈的线状侵蚀,整个黄土丘陵被切割的千沟万壑,河川、梁峁、洼地相间,沟谷河底岩基出露。整个地势东北高、西南低,成为倾斜的现代黄土地貌。六盘山纵延于县城以东,唐山梁、寺咀山、柳家梁、二郎山、鞍子梁等五条余脉呈树枝状由东向西贯穿全境。葫芦河及其支流庄浪河、水洛河依山延伸,将全县切割成南湖、洛镇、水洛(南北川)四条河谷川台阶地。加之地震、暴雨等新构造运动,造成了大面积滑坡、走山,形成了局部地方新地貌形态。按地形地貌特点,全县可分为三大区域,即基岩土石区、黄土丘陵沟壑区及河谷川台区。东北高,西南低群山层峦。最高峰桃木山海拔高度2875M,最低处葫芦河下游张家大湾1045M,相对高度1452M。图21庄浪县区划图2、气候条件庄浪县地处内陆中纬度地带,远离海洋。因受冬、夏季风环流的影响,水热条件波动大,属典型的大陆性季风气候。冬季盛行西北风,降水稀少,气温低,气候干旱,夏季盛行东南风,降水机会多而不均,光能资源丰富,热量资源不足。年平均气温79,最热7月份平均气温199,极端最高气温为348,最冷1月份平均气温55,极端最低气温为230,在分布上南北差异较大,垂直差异显著。东北部山区海拔高,气温低,西南河谷区海拔低,气温高,每年降水量4959,无霜期185天,全年日照总时数2179H,年平均蒸发量13102,是降水量的24倍。3、水资源条件(1)地表水庄浪县境内地表水主要为葫芦河、庄浪河和水洛河三条河流。分别属渭河水系的一、二、三级支流,还有大小支沟2353条。这些支沟中有地表长流水的26条。按沟域面积分50平方公里以上的支沟7条,8平方公里以上的支沟34条。以上河流、支沟成了全县的水文网。其中水洛河为我县的一条最大河流,由东北向西南横穿全县,县境内长895公里,流域面积8367平方公里,多年平均径流量084亿立方米,最大148亿立方米,最小021亿立方米。地表径流含沙量大,为3767万吨,多年平均输砂量395万吨,年侵蚀模数为4721吨/平方公里。庄浪河为葫芦河一级支流,县内全长3251公里,流域面积24954平方公里。多年平均径流量为017亿立方米,输砂量为203万吨。葫芦河在县境内河长10公里,流域面积36145平方公里。年平均入境水153亿立方米,自产径流量013亿立方米,河水含砂量大,平均输砂量3787万吨,年侵蚀模数10422吨/平方公里。以上各河流水质较好,均可灌溉,有利于土地开发整理工作的顺利进行。(2)地下水庄浪地下水主要有第四系潜水和基岩地下水两种。其分布规律是较富水地段集中在河谷川区与河谷地段,含水层埋藏浅,一般为135米,最厚不超过5米,水量较大,开采方便。而广大黄土丘陵区,除了富水条件较好的掌形洼地储有一定数量的潜水外,其余梁、峁、坡麓地段地下水均较贫乏。水量少,埋藏深,开采有困难。本县地表水的924流出县外,地下水开采量只有补给量的107。(3)天然降水庄浪县冬春雨雪稀少,夏秋降水较多,但分布不均,年际变化大。全县年降水总量882亿立方米,多年平均径流量264亿立方米。降雨深夏秋季多,仲夏冬季少。4、土壤条件庄浪县土壤的分布,因受气候、生物、地形、母质和人为活动的综合影响,呈现一定的规律性。一般来看,梁峁分布着黄绵土和黑垆土,山坡地分布着黄绵土;坪台地分布着梯黄绵土和黑垆土;河谷二级阶地分布着新积土;河谷一级阶地分布着潮土;红粘土则零星分布于沟谷坡脚处。灰褐土分布在我县东部海拔1700米以上,2500米以下的低中山地区,山地草甸土分布于海拔2500米以上的中山。5、资源概况庄浪县境内资源丰富,已发现铜、铅、锌、锰、铁、石灰石等矿藏带9处,洋芋、林果、亚麻、草编、蔬菜、药材、小杂粮、山野菜等自然资源开发前景相当广阔。全县拥有劳动力资源21万人,具有抢占劳动力密集型市场的明显优势。主要农作物有冬小麦、玉米、洋芋,是陇东洋芋、果品、胡麻、荞麦、蚕豆、中药材的重要产区,县城以西洛河两岸,盛产果菜,素有“瓜果之乡”美誉,以小尾寒羊为主的畜牧业生产日益发展壮大。有110千伏和35千伏变电站6处,电力供应比较充足。22社会经济状况1、国民经济全县总面积1513KM2,总户数987万户,总人口43万人。所辖乡镇18个、村293个、社1521个。2012年生产总值1807亿元,比上年增长11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699亿元,增长70;第二产业增加40亿元,增长186;第三产业增加708亿元,增长126。人均生产总值4344元,比2009年增长116。第一产业增加值为国内生产总值的3867,与2009年相比,下降12;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2214,上升061;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3919,上升059。单位从业人员16433人,其中国有单位13756人,城镇集体单位2434人,其他单位243人。全县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78。2、基础设施建设2010年,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13788万元,比上年增长410。其中,农村固定资产完成投资额73746万元,比2009年增长417;城镇完成固定资产投资额140042万元,比2009年增长407。在农村投资中,农户投资45682万元,增长369;在城镇固定资产投资中,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9420万元,同比下降93。全年新增固定资产1710亿元,同比增长481;全年竣工房屋面积6592万M2,其中住宅面积4621万M2。施工房屋面积12476万M2,同比增长218。年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50394万元,同比增长216。按销售单位所在地分,乡村消费品零售额40107万元,增长123。城镇消费品零售额44932万元,增长313;按行业划分,住宿业零售额3701万元,批发业零售额42739万元,零售业零售额740596万元,餐饮业零售额63358万元,同比分别增长255、280、446和159。全年客运量46466万人,客运周转量19995万人公里,同比分别增长263倍、123倍;货运量140万吨,同比增长773;货运周转量66546万吨公里,同比增长1391倍。2010年末局用电话交换机总容量23292门。年末固定电话用户20811户,其中乡村电话用户15614户,城市电话用户5197户;单位用户1255户,固定电话用户中,住宅用户19556户。移动电话新增用户18万户,年末用户达到119万户;电话普及率为4576部/百人。3、社会事业庄浪县历史悠久,地处黄河一级支流渭水流域,早在旧石器时代,就有人类生息、繁衍,是传说中伏羲氏、女娲氏的活动区域之一。境内已发县古文化遗址400多处,有国家级森林公园云崖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紫荆山及云崖石窟、吴王坟山、陈家洞、关山天池朝那湫等人文和自然景观。庄浪县素有“梯田王国”之称,近几年来,庄浪县加大对旅游资源开发利用,以创建国家AAA级风景规划为龙头,加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打造属于庄浪县地域文化的旅游景点建设,与此同事进一步加强对宾馆饭店的投资力度。2010年全县投资15万元,对以建成的石窟道路、云崖寺码头及景区人行道共计71公里,4艘旅游船在竹林寺水库投入使用;2010年完成造林面积285万亩,森林面积448万亩,森林覆盖率为192。2010年,庄浪县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县委“一纲六目、强基固本”的工作思路,抓项目加快发展,抓产业富民强县,抓招商壮大工业,抓基础增强实力,抓民生构建和谐,大力实施跨越发展战略,持续推进“六个集中突破”,开拓创新,攻坚克难,全力落实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目标任务,国民经济持续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通过实施园林绿化、道路建设、管网改造和环境综合整治,县城人居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全面建成了全长25公里的洛河风情线,基本建成二郎山生态公园和绿地公园,东城区开发进展良好。高标准建成了水洛徐碾、朱店吴沟等36个新农村示范村,新建住宅606户,完成户容户貌改造1571户,配套“一池三改”沼气示范户1万多户。新建移民安置区7处,搬迁安置困难群众446户2600人。改造农村危旧房5126户,落实扶贫资金1477万元,解决贫困人口8700人。庄浪县干部群众经过不懈地努力,铸造了“实事求是,崇尚科学,艰苦创业,自强不息”的庄浪精神。先后获得了全国文化模范县、水土保持工作先进集体、全国经济林建设示范县、全国生态环境建设示范县、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全国农村中医先进县、全国农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先进集等荣誉称号。各项社会事业协调发展。办学条件和医疗条件进一步改善,教育质量和卫生服务水平稳步提升。全面建成了南湖中学教学楼、职教中心实训基地和县第三小学,完成灾后校舍重建38所2万平方米,高考二本以上上线人数首次突破千名大关。县、乡医疗卫生条件得到改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运行良好。狠抓各项节育措施的落实,完成了年度人口计划。建成“三馆”综合楼主体工程。完善了云崖寺景区基础配套设施,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顺利通过了终评验收,成功晋升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2010年底共有各级各类学校311所,其中高级中学3所,普通完全中学2所,独立初中21所,一贯制学校2所,小学271所(其中完全小学175所),职业中学1所,职教中心1所,幼儿园9所。共有教职工5079人不含代课教师535人,其中专任教师4733人。在专任教师中,普通中学专任教师2068人,职中36人,职教中心168人,小学2379人,幼儿园62人,特教学校2人。共有中小学在校学生91348人,其中普通中学39138人,职业中学4731人,小学43770人。学龄儿童入学率为998。年末幼儿入园入班人数3701人,幼儿入园(班)率为600。图书馆馆藏总量355万册,投资166万元图书资料新建农家书屋83个。流通20万人次。博物馆4048件文物藏品中达级藏品953件,其中一级品47件,二级品198件,三级品678件。紫荆山全年接待游客35万人次,门票收入10万元;云崖寺全年接待游客23万人次,门票收入324万元。全年举办各种文化展览33次,城区举办各种文艺表演15场次,秦剧团年内演出300场次,观众420万人;2010年投资48万元为12个乡镇文化站配套了设施设备;建成文化、博物、图书三馆综合楼安装和粉刷工程。全县电视人口覆盖率934,广播人口覆盖率930,有线电视用户5319户,其中数字电视用户3000户,农村用户820户。共有各种卫生机构24个,病床位1198张,卫生技术人员984人,其中高级卫生技术人员38人,中级卫生技术人员187人,初级卫生技术人员549人,见习及其他120人。全年举办各级各类运动会86次,参加人数8500人次。获得市级以上各类奖牌41枚,其中金牌21枚,银牌12枚,铜牌8枚。体育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群众性社区体育全面发展。23土地利用现状2010年底,全县土地总面积15133885HM2。其中农用地13363256HM2,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8830。其中耕地7902458HM2,包括水浇地和旱地,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5222。园地面积330633HM2,占土地总面积的218。林地面积2198849HM2,占土地总面积的1453。牧草地面积为1063513HM2,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703。其它农用地面积1867803HM2,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1234。2010年,庄浪县建设用地总面积为1121470HM2,占土地面积的741;其中包括工矿仓储用地用地为89357HM2,占土地总面积的059,住宅用地面积为834501HM2,占总面积的551;特殊用地为834HM2。交通运输用地196778HM2,占土地总面积的130;其中公路用地为62952HM2,农村道路用地为133826HM2,分别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041、088。其它土地649159HM2,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428其中水域面积为154913HM2,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102自然保留地面积为504340HM2,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333。详见图21耕地5222其他用地428其他交通用地002交通运输用地130工矿仓储用地059其他农用地1234住宅用地551牧草地703园地218林地1453耕地林地园地牧草地其他农用地工矿仓储用地住宅用地交通运输用地其他交通用地其他用地图212010年庄浪县土地利用现状由以上可以看出,庄浪县土地利用现状的主要特点是(1)全县土地耕地面积比重大,土地利用以农用地为主,交通水利及其他建设用地面积较小。(2)生产及建设用地布局较为合理。全县绝大部分河谷、川地和湾滩以及历年兴修的山地水平梯田基本为种植用地,急坡、沟道多为林地,草地主要分布在耕地外的缓坡地带,果园主要分布在河谷川地和阳坡山台上,符合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以基本农田为基础,以种草养畜为纽带,以林木为屏障”的生态农业用地布局要求,较为合理。(3)坡耕地比重较大,旱地占耕地面积比重大,耕地质量较差。3研究材料与方法31研究材料庄浪县19972010年土地利用现状数据来源于庄浪县国土资源局。为确保对土地利用变化趋势的准确分析、判断与预测,要求采用的分析数据保持较强的连贯性,以反映现实变化的增减量。为此,在进行土地利用变化趋势分析时,主要采用庄浪县历年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数据。由于19972002年变更调查数据中地类是按照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技术规程(1984)(即通常所说的“8大类”)划分的,而20032008年变更调查数据的地类是按照全国土地分类(2002)(过渡时期适用)(即通常所说的“三大类”)划分的,二者的统计口径不一致。为便于对照分析,在进行动态分析时,首先,依照两个分类系统的详细地类和说明,将19962002年变更调查数据对照转换为全国土地分类(2002)(过渡时期适用)中的类型,即将二者先统一到“三大类”。依据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规程和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市县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指导意见的通知(国土资厅发200951号)的要求,将统一的土地变更调查数据转换为土地规划分类数据,即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原始数据为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数据,将其转化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分类体系,包括农用地、建设用地和其他土地三大类。其中农用地包括耕地、林地、园地、牧草地和其他农用地;建设用地包括城乡建设用地、交通水利用地和其他建设用地;其他土地包括水域和自然保留地。文中涉及的相关社会经济数据主要来源于庄浪县统计年鉴(19962008年)、平凉市统计年鉴(2009年)、庄浪县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庄浪县林果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庄浪县农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庄浪县统计局政府网(HTTP/XXGKGSZHUANGLANGGOVCN/CHANNELS/8774HTML)等资料。32研究方法321评价指标体系的构成(1)评价指标的选取原则建立县域土地集约利用的指标体系应遵循以下原则1综合性原则48县域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本质是在优化用地结构、合理布局、保持土地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上,增加存量土地的投入,提高县域土地的经济效益和使用效率。对县域经济内社会、经济、环境等诸多因素进行分析,评价指标和方法的选取必须从各方面反映出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内涵。因此,对于设计的指标体系要能反映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内涵的主要方面和之间联系。2系统性原则49选取的各项指标因子要全面、系统的反映县域节约集约利用程度,系统内各子系统相互促进、相互协调、为整体服务。3可操作性原则49评价方法和选用指标要简单明确,指标的选取应注重可行性、可操作性,指标的独立性要强,数量少而精,尽量减少指标之间代表意义和交叉。4独立性原则49选取的指标是为了高效利用土地资源,各指标之间在有一定内在关联度的前提下,要尽量涵盖集约、高效利用土地的各个方面,相对独立并避免重复。5定量与定性相结合原则50县域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指标评价尽量体现科学性、以定量为主;为了减少人为随意性,也可对个别难以定量的指标可进行定性分析,以利于评价的可操作性。2评价指标体系构成根据上述指标选取的原则,结合庄浪县土地利用发展的特点和基本情况,借鉴国内外对县域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研究方法,主要从土地投入、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以及发展趋势等宏观层次考虑,确立庄浪县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评价指标体系构成(表31)。庄浪县土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构成主要从投入、产出、发展趋势等不同属性来划分,总体上将庄浪县土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划分为3个层次,即目标层A,子目标层B,指标因子层C。其中A层为庄浪县土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B层包括B1(投入程度)、B2(经济效益)、B3(社会效益)、B4(生态效益)及B5(发展趋势);C层包含具体15个指标因子。表31庄浪县土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目标层A子目标层B指标因子层C指标含义地均年固定资产投资额(C1)年固定资产投资/建设用地面积地均年房地产投入(C2)年房地产投入/建设用地面积投入程度B1土地利用率(C3)建成区面积/总面积地均GDP(C4)GDP/建设用地面积地均财政收入(C5)一般财政收入/建成区的面积经济效益B2地均二、三产业增加值(C6)(本年度二、三产业值上年二、三产业值)/建设用地面积学龄儿童入学率(C7)入学儿童人数/学龄儿童人数单位面积医疗卫生床位数(C8)卫生床位总数/建设用地面积社会效益B3恩格尔系数(C9)食品支出占个人消费总额比重绿化覆盖率(C10)城市有效绿化面积/建设用地面积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C11)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量/生活垃圾产生量庄浪县土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生态效益B4人口密度(C12)单位面积的人口数量人口与用地增长弹性(C13)人口增长率/建设用地增长率固定资产投入与用地增长弹性(C14)固定资产投入增长率/建设用地增长率发展趋势B5GDP与用地增长弹性(C15)GDP增长率/建设用地增长率322指标的无纲量化处理根据确定的评价指标体系,并收集庄浪县19972010年各项相关评价指标值,建立一个M个评价指标,N个评价对象的原始数据矩阵(见表32)。表32庄浪县19972010年土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指标现状数据投入程度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发展趋势年份地均年固定资产投资额(万元/公顷)地均年房产投入(万元/公顷)土地利用率地均GDP万元/公顷地均财政收入(万元/公顷)地均二、三产业增加值(万元/公顷)学龄儿童入学率单位面积医疗卫生床位数(张/公顷)恩格尔系数绿化覆盖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人口密度人口与用地增长弹性固定资产投入与用地增长弹性GDP与用地增长弹性19971850010155776912299560006067950386015300020070011998167001020640806256988000606610104240155199919200305668685130998800060601180496015700120160082000190002056741939370989000605312605480160043702020120012510050588251022441983000604813406020161002184129920022590050619041161515993000604814206620161043546391372220033310210661000137159399600060481510728017700101340522004440034067113714376629980008046161080001770036254107200568604006611411286643997000804317008700178082513948091200682702806412671310750998000904217008700179179734918720071076062067142513358789980009042180088001710076500207200813880730601596140711779980014041200089001713631676331582009206816606617711573142299800120402200910017016610830511858201029161510662497188316449980019039230092001690178810810为了使各项指标的数据具有可比性,首先将选中的各个指标的原始数值进行无量纲化处理,并压缩在0,1区间之内。本文对原始数据的处理采用了极差标准化的方法对所选指标进行处理(见表33)。设FJ1,FJ2为第I个评价单元第J个指标的变化区间,即FJ1MINAIJ,FJ2MAXAIJ。以各指标因子作用的程度、性质及表现形式为依据选用标准化模型,采用极差标准化方法,可用下面公式将样本值变换为无量纲值IJI的标准化值。对于正指标,即指标值要求“越大越好”,采用上限效果测度,其计算方法为IJIJIJAAIIJIJMNX(1)对于负值标,即指标值要求“越小越好”,采用下限效果测度,其计算方法为IJIJIJIJAIIJNAX(2)其中IJI为标准化后某指标的值,IJ为评价单元在第J指标上的实际调查值。表33庄浪县19972010年土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指标现状数据标准化投入程度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发展趋势年份地均年固定资产投资额(万元/公顷)地均年房产投入(万元/公顷)土地利用率地均GDP万元/公顷地均财政收入(万元/公顷)地均二、三产业增加值(万元/公顷)学龄儿童入学率单位面积医疗卫生床位数(张/公顷)恩格尔系数绿化覆盖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人口密度人口与用地增长弹性固定资产投入与用地增长弹性GDP与用地增长弹性19970007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314037401191998000000000096003300960019076200000036004400710077199900090012078800570134005707620000025001700206015403140374012020000008000607880085020801000786000005000230030302690322037201322001003100240827012902780150064300000679028904040308031304110138200200330024088501700394020208810000067903480517030803220582100020030060012109810220057002570952000006790415064009230314037901232004009902001000029206260306100001540750048907750923031503850126200501890236098102940499029309760154085705560906096203291000012520060240016409420359051903681000023108930556090610000348038901312007033103701000044205400459100002310893063009250692031503960133200804440436086505310601067010000615092907780944069210000716032220090692100009810622074008431000046209640926098106540000000000002010100009090981100010001000100010001000100010000615031704100171权重012701250031007000450072002401550039004900440048004200330095323熵权法确定指标权重熵权法基本思想认为评价指标的差异程度越大则权重相应也越大,即在整个事件中越重要。“熵”最先是由SHANNON引入信息论的一个热力学概念,表示一个信息源发出的信号状态不确定的程度。在信息论中,熵是系统无序程度的度量,它还可以度量数据所提供的有效信息量26,因此,可以用熵值来确定权重。熵值越小,该指标提供的有效信息量越大,权重也相应较大;反之,熵值越大,说明该指标提供的信息量越小,权重也相应较小。熵值达到最大值时,评价对象在某项指标上的值完全相同,意味着该指标未向决策者提供任何有用的信息,可从评价指标体系中去除。通过以下公式可以进行计算,具体结果详见表(34、35)1)熵值在有M个评价对象,N个评价指标的评价问题中,第I个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某某酒店装修改造工程合同审核服务合同
- 合同商场合同商场柜台租赁6篇
- 安全生产风险辨识培训课件
- 2025物流整车运输合作协议
- 2025年二手交易电商信用评价体系与消费者信任度提升研究报告
- 2025年能源资源行业新能源发电并网成本效益分析报告
- 幼儿园中班数学活动《7的组成》课件
- 老年人日常康复护理课件
- 老年人慢性病防治课件
- 布病竞赛试题及答案
- 风险管理2025年风险管理师考试试题及答案
- 2025年电动车电子刹车器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高级月嫂培训课件
- 酒吧店长聘用协议书
- 2025-2030中国钽电解电容器市场营运格局分析与全景深度解析报告
- 晋副主任护师的述职报告
- 广西田林八渡金矿 资源储量核实报告
- 《消化性溃疡诊疗》课件
- CISA国际注册信息系统审计师认证备考试题库(600题)
- iso28000-2022供应链安全管理手册程序文件表单一整套
- DB21∕T 3149-2019 玉米秸秆还田机械化作业技术规程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