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3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四灌溉排水与田间道路工程建设标准研究报告(征求意见稿)目录1概述211研究的背景212研究目的312内容和任务313基本原则514主要依据512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62相关标准研究821概述822相关标准引用研究923改造和新制定标准情况1124其他需要说明的问题113灌溉排水工程建设标准研究1131概述1132水源工程533输水工程1134喷微灌工程3735排水工程5236渠系建筑物工程6037泵站及输配电工程714田间道路工程建设标准研究8441概述8442田间道工程建设标准8543生产路工程建设标准871概述11研究的背景2000年10月土地开发整理标准(TD/T101110132000)的出版,在技术上规范了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规划、设计、验收等工作,标志着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管理开始走标准化管理的道路。这一标准是土地开发整理强而有力的技术支撑,较好地推动了土地开发整理的广泛开展。但由于标准存在对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规划内容规定不全面、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设计内容规定不具体、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规划设计成果的规定不明确、引用标准不全面、土地开发整理工程建设标准规定不清楚等问题,之后,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管理的标准化建设更多地依靠一系列政策和技术规定,而且文件繁多、规定不全面,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土地开发整理的进一步发展。可见作为一门具有跨学科、多领域、多技术等综合性特点的新兴行业,要想取得长足发展,必须尽快建立符合这一领域、满足土地开发整理全过程的标准化技术规范。2003年10月国土资源部土地开发整理若干意见(国土资发2003363号)号召大家“从土地开发整理实际出发,按照自上而下、上下结合、有计划、分步骤的要求,大力推进土地资源调查评价、项目规划设计、工程建设、预算定额、效益评价等标准的制定工作,逐步形成技术、经济和管理的标准化体系”。各级国土资源部门应“积极开展土地开发整理有关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工程技术研究,努力实现土地开发整理科学化”。2005年底,国土资源部下发了关于开展编制试点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厅发2005120号),同时在全国选择了9个省(区)先行开展土地开发整理工程建设标准(以下简称标准)的编制试点工作。其目的是为了加强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申报、实施及验收等标准化建设,加强项目建设全过程管理,提高项目决策的科学化水平,合理确定土地开发整理工程建设标准,提高投资效益。为进一步推动标准编制工作,2007年7月31日,国土资源部下发了关于编制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土资厅发2007137号),通知提出从2007年8月份开始,在非试点省份开展标准编制工作。浙江省是土地开发整理工程建设标准编制的非试点省份。根据国土资厅发2007137号的通知精神,根据浙江省土地开发整理工作的实际需要,浙江省组织开展了土地开发整理工程建设标准编制的研究工作12研究目的在过去的几年里,浙江省开展了15000亩的标准农田建设,在积累了土地开发整理工程建设丰富经验的同时,对编制浙江省土地开发整理工程建设标准的迫切性有深刻的认识。土地开发整理标准(TD/T101110132000)在全国层面上规范了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规划、设计、验收等工作,但土地开发整理具有较强的地区性,南北气候差异、水源差异、地形差异、各地种植习惯差异,以及经济水平差异等都是决定土地开发整理工作复杂性的因子,很难从全国层面解决各地区土地开发整理的标准问题。因此,开展“浙江省土地开发整理灌溉排水及田间道路工程建设标准研究”,制订浙江省土地开发整理工程建设标准,对规范浙江省土地开发整理工作行为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确保项目工程质量和效益有决定性的作用,对构架全国层面的土地开发整理工程建设标准框架具有参考价值。通过浙江省土地开发整理灌溉排水及田间道路工程建设标准的研究,总结出体现浙江省不同类型区和工程模式特点的土地开发整理灌溉排水及田间道路工程建设标准,使土地开发整理工程的灌溉排水及田间道路工程建设的规划、设计和验收有据可依,提高浙江省土地开发整理的灌溉排水及田间道路工程质量,促进土地开发整理资金的合理使用及其效益发挥,全面实现浙江省耕地质量的提高和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12内容和任务121内容(1)灌溉与排水工程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农业灌溉,二是农田排水。是指根据项目区农业生产的需要而建设的灌溉与排水工程及其附属设施系统。工作内容包括水源工程、输水工程、喷微灌工程、排水工程、渠系建筑物工程、泵站及输配电工程等。1)水源工程土地整理的水源工程主要是为农田灌溉服务的。灌溉水源是指天然水资源中可用于灌溉的水体,主要有地表水和地下水两类。地表水包括河川径流和汇流过程中拦蓄起来的地面径流,是农业灌溉主要的水源;地下水主要是指可以用于灌溉的浅层地下水;另外,灌溉回归水、城市污水经处理后的“再生水”也可作为灌溉水源。不同的灌溉水源,采用的灌溉取水方式也不相同。地下水资源丰富的地区,可以打井灌溉;以地表水为灌溉水源时,按水源条件和灌区的相对位置,可分为蓄水灌溉、引水灌溉、提水灌溉和蓄引提结合灌溉等几种方式。二级项目包括塘堰(10万M3)、小型拦河坝闸、机(电)井、蓄水池等。2)输水工程输水工程是从水源取水并将其按计划输送、分配到田间各级渠道系统或管道系统的工程设施。目前输水采用的主要形式包括明渠输水、低压管道输水等。3)喷微灌工程喷微灌是喷灌和微灌的合称。喷灌是利用水泵加压或自然落差将水通过压力管道送到田间,经喷头喷射到空中,形成细小的水滴,均匀喷洒在农田上的灌水方法;微灌是通过低压管道系统与安装在末级管道上的特制灌水器,将水和作物生长所需的养分以较小的流量均匀、适量、准确地直接送到作物根部附近的土壤表面或土层中的灌水方法。工作内容包括喷灌、微灌(含滴灌、微喷)。4)排水工程排水工程是通过排水沟道系统以及排水建筑物,排除农田多余的地面水、土壤水,降低地下水位的工程设施。目前排水采用的主要形式包括明沟排水、暗管(沟)排水等。5)渠系建筑物工程渠系建筑物工程,是指保证灌溉输水和分水、田间排水和交通等设计功能的正常发挥,在渠首、渠道和路、渠道和排水沟等交叉位置处修建的过水建筑物。主要包括水闸(含节制闸、分水闸、退水闸)、渡槽、倒虹吸、农桥、涵洞、跌水(含陡坡)、量水设施等。6)泵站及输配电工程泵站是指为满足农田灌溉和排水需要而修建的提水和排水泵站。输配电工程,是指保证农田灌溉和排水需要,满足提水需要而架设的输电线路和配电设备的通称。工作内容包括高压输电线路、低压输电线路、变压器、配电装置等。(2)田间道路工程田间道路工程是指为满足整理区生产与生活需要而修建的道路系统。道路工程因地形地貌、地质条件以及当地的经济社会条件不同而存在差异,具体表现在路面材质、路面宽度等方面。目前田间道路主要分为田间道和生产路。122任务(1)研究浙江省不同工程类型区灌溉排水及田间道路工程的适宜类型。根据浙江省不同工程类型区的地形地貌、水文地质、土壤和水资源等自然条件以及可达到的灌排条件,研究与各工程类型区相适应的灌溉工程(包括渠灌、管灌及喷微灌)、明沟排水工程的类型,以及与灌排工程相适应的田间道路工程类型。(2)研究与浙江省不同工程类型区相适应的灌溉排水及田间道路工程建设标准。按照土地开发整理工程田、水、路、林、村综合治理的要求,根据不同工程类型区的自然条件、社会经济的现状,考虑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研究和制定与浙江省不同工程类型区相适应的灌溉排水及田间道路工程建设标准。13基本原则本标准编写的主要原则是(1)坚持遵循国家和地方的有关法律法规,与现有相关行业的标准、定额、指标相衔接、相协调原则。土地整理工程项目的设计标准要求与国家及省颁发的农田灌排、水土保持等标准相衔接,与农业综合开发、中低产田田改造等技术要求相协调,满足浙江省不同工程类型区土地整理的建设要求,确保土地整理工程建设标准的有效性。(2)坚持实事求是,增强适用性和可操作性原则。标准制订要与浙江省土地整理的实际紧密联系,既要注重标准、定额和指标的准确性、统一性,又要注重标准、定额和指标的适用性、可操作性。(3)坚持因地制宜、科学严谨的原则。标准制订要与浙江省的地貌类型相结合,综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整理规划、农业区划等研究成果。所制订的工程标准、定额和指标应与浙江省的水、土等资源的数量、质量和分布相适应,相匹配。(4)坚持善于总结经验,推陈出新的原则。应根据土地开发整理多年来的工程建设经验,善于学习和总结,同时针对土地整理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充分考虑使用和管护要求,创新性的制定安全适用、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的标准和指标,以满足土地整理工程建设的现实需要。14主要依据(1)关于编制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土资厅发2007137号);(2)浙江省土地开发整理工程建设标准编制工作方案;(3)浙江省土地开发整理工程类型分区研究成果;(4)已实施项目规划设计报告(5)实地调研资料;(6)相关行业标准;12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151研究方法根据浙江省土地开发整理工程建设标准编制工作方案,结合浙江省土地开发整理工程类型区划分和工程模式,全国土地开整理工程体系的研究成果,参照相关行业标准和规范,并充分考虑浙江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要求,开展调查研究,具体分析浙江省土地开发整理项目中灌溉排水及田间道路的工程内容和现状特点,采用调查研究和比较分析相结合的技术路线,研究制定与浙江省土地开发整理不同工程类型区和工程模式相适应的灌溉排水及田间道路工程建设标准。(1)实地抽样调研法。通过实地调研的方法,调查研究全省不同地貌类型、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不同土壤以及不同经营模式下的农田水利及田间道路工程建设内容、建设标准以及建设效益,为标准的制定及实施提供基础数据支撑。(2)综合比较分析法。在收集土地、水利、土壤、农业、林业、环境保护等行业标准与规范的基础上,结合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农田水利及田间道路工程建设的特性,通过对不同工程类型区灌溉排水及田间道路工程模式的比较、分析以及归纳综合,初步制定灌溉排水及田间道路工程建设标准。(3)典型案例分析法。在全面调查全省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灌溉排水及田间道路工程建设情况的基础上,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工程实例进行分析,并与初步制定的灌溉排水及田间道路工程建设标准进行比较,并广泛征求基层技术人员的意见,确定研究土地开发整理中灌溉排水及田间道路工程建设的区域特性及其工程建设标准。(4)专家论证。广泛征求业内专家意见,修改完善成果,形成专题研究报告。151技术路线本研究分六个阶段完成。第一阶段准备工作阶段。这一阶段主要是落实研究人员,制定工作方案,明确研究内容、进度和质量保障措施。第二阶段是资料收集与调查研究阶段。本阶段主要是收集国家和地方的有关法律法规,现有相关行业的标准、定额、指标,同时针对研究的主要内容编制调查表格,确定调查对象,完成面上调查。第三阶段是专题研究阶段。这一阶段主要研究相关行业标准对浙江省的适用性和可操作性,同时根据调查资料,分析研究浙江省不同类型区域土地整理工程建设的实践经验,分析这些经验的成熟性、技术性、先进性和推广性,形成具有更符合浙江省实际、具有技术先进、更可操作的土地开发整理工程建设标准。第四阶段是实地验证和征询意见阶段。本阶段课题组将带着专题研究的初步成果,到浙江省各类型区进行实地验证,同时召开当地土地、水利、农业、交通、电力、林业、环保等部门专家意见征询会,广泛听取群众意见。第五阶段是成果论证阶段。本阶段会请省、部级专家对专题成果进行论证,根据会议意见修改完善专题文本。第六阶段是成果提交阶段。具体的技术路线见下图。成果论证成果验收准备工作人员组织工作方案制定实地验证和意见征询各类型区典型工程验证当地专家意见征询专家论证成果修改完善专题研究灌溉工程排水工程渠系建筑物工程泵站及输配电工程田间道路工程资料收集与调查研究收集相关行业标准、定额、指标典型县调查图11专题研究技术路线图2相关标准研究21概述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提出以“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为重点的建设目标,它融合了农业、水利、林业、交通、水土保持、环境、电力、建筑等专业技术。土地开发整理工程建设标准(以下简称标准)就是要在广泛吸收其它行业专业技术标准的基础上,根据土地开发整理工程的特点,建立属于该专业的工程技术标准。土地开发整理工程相关行业标准应用研究,主要解决标准在编写中与相关行业现有标准内容的衔接问题,为标准制定提供依据。浙江省地貌、土壤、气候、植被类型复杂,水资源分布不均,各地工程实施条件差异较大,在直接引用相关行业标准的同时,课题组根据各工程类型区的自然、社会和经济条件,对直接引用的相关行业标准作了适当的调整和修改。此外,在标准编制过程中,课题组结合工程类型区划分和土地开发整理工程特点,新制定了部分标准条文。因此,直接引用标准、修改标准和新制定标准形成了标准内容的主要构成元素。22相关标准引用研究221相关标准引用研究任务土地开发整理工程建设标准是一个多学科、综合性强的课题内容,其标准的制定应包括多个专业组成的体系内容。所以研究、参照和引用相关行业标准是标准编写的基础性工作。相关标准引用研究的任务是以现有标准为依据,研究土地开发整理与农业、林业、水利、交通、电力、建筑等部门标准规定内容的衔接,为土地利用、灌溉排水、田间道路等工程的建设标准的制定提供依据。222参照、引用相关标准的原则根据本标准编写的要求和浙江省的实际情况,主要原则是(1)相关性原则。土地开发整理工程涉及国土、农业、水利、林业、交通、电力、建设、规划等部门,这些部门都有其行业标准或设计规范,相关行业标准研究并不是选择这些部门所有的标准或规范,只是选择与土地开发整理工程的建设内容相关的行业标准或设计规范作为研究对象。(2)层次性原则。标准有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等四个层次,相关行业标准研究仅选择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作为研究对象。在标准内容选择上,严格遵照国家强制性标准和行业标准的使用层次;上层次标准有规定时,首先引用上标准层次内容;上层次标准没有规定时,依次使用下层次标准内容。(3)标准引用成果采用组合类和单项工程类,分别提出规定。即在研究时,将现有标准分为综合类、单项工程类、结构类等三种分类,综合类标准为项目规划和工程布局服务;单项工程标准提出各单项工程的等级、规模、结构组成及设计条件等;分部工程标准提出材料组成、质量指标等要求。222参照、引用相关标准情况相关行业的标准是经过相当长实践证明了的,具有相当的可靠性。当标准中涉及的内容在其他相关标准中已有规定时,宜将这些相关标准作为引用标准。引用标准中的被引用内容应为本标准的组成部分。引用标准排列顺序为国家标准、其他行业标准、ISO标准、IEC标准、其他国际标准。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引用或参照,构成本标准的有效条文。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GB5028899;喷灌工程技术规范GBJ8585;节水灌溉工程技术规范GB/T503632006;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50842005;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农田低压管道输水灌溉工程技术规范GB/T202032006;防洪标准GB5020194;堤防工程设计规范GB5028698;泵站设计规范GB/T5026597;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95;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坡耕地治理技术GB/T1645311996;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荒地治理技术GB/T1645321996;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沟壑治理技术GB/T1645331996;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小型蓄排引水工程GB/T1645341996;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风沙治理技术GB/T1645351996;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编制规程TD/T10112000;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规划设计规范TD/T10122000;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验收规程TD/T10132000;土地复垦技术标准(试行)TD;灌溉与排水工程技术管理规程SL/T2461999微灌工程技术规范SL10395;农田排水工程技术规范SL/T41999;水闸设计规范SL2652001;机井技术规范SL2562000;渠道防渗工程技术规范SL182004;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D602004;全国中低产田类型划分与改良技术规范NY/T3101996;浙江省准四级公路技术标准(试行)(DB33/T4402003)23改造和新制定标准情况标准中既有强制性的,又有一般性的;有国家的,还有行业和地方的;还有一些是技术规定或技术导则。在制定标准过程中,首先对相关工程建设标准进行认真研究,根据本标准涉及到的内容对相关行业标准进行分类,对相关引用标准的实质内涵进行理解,正确把握执行力度;其次根据实地调研情况和客观需要初步确定出相关标准;再次组织相关专家对标准进行适应性论证,对相关内容进行适当调整。总之,无论是改造标准还是新制定标准,都紧密联系实际,当不能满足本标准工程建设需要时,根据实践经验或相关专家研究、论证对其进行必要修改,以确保标准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24其他需要说明的问题土地开发整理工程涉及水利、农业、林业、建筑和交通等方面的工程建设内容,其中任何一项标准都不可能涵盖建设内容的方方面面,当标准的规定或要求不能满足工程建设需要时,应根据当地的实践经验或相关专家研究、论证来选取适宜的工程建设标准,以便确保工程质量和工程安全。3灌溉排水工程建设标准研究31概述灌溉与排水工程的作用在于调节和改变农田水分状况,提高耕地质量,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灌溉与排水工程与土地平整工程、田间道路工程、农田防护与生态保持工程组成了土地开发整理的单项工程体系,灌溉与排水工程又包括水源工程、输配水工程、喷微灌工程、排水工程、泵站及输配电工程、渠系建筑物工程等单位工程。311建设规模等级土地开发整理建设规模的大小直接影响着工程的规模等级,也影响着投资的大小,因此首先应对土地开发整理的规模大小进行等级划分,从而才能进行工程的等级划分。根据国家重点投资和示范项目建设规模要求(见表31),土地开发整理工程的建设规模一般均在2000HM2以下。浙江省山多地少,从尊重客观事实出发,浙江省土地开发整理的建设规模宜分大、中、小型,详见表32。表31国家重点投资和示范项目建设规模表项目性质地貌总规模(公顷)单片规模公顷总片数丘陵1006002010开发平原40020005010丘陵10010004010整理平原40020006010丘陵604006010复垦平原20010006010表32浙江省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建设规模控制目标表项目类型项目级别投资来源建设规模(HA)独立片数(片)单片面积(HA)平原河网区200010200大型山地丘陵区100010100平原河网区1000200010150中型山地丘陵区60010001050平原河网区10004001560土地整理小型山地丘陵区1006001540平原河网区100010100大型山地丘陵区6001050平原河网区75010001060中型山地丘陵区6003001030平原河网区7504001050土地开发小型山地丘陵区3001001020土地复垦大型平原河网区500680山地丘陵区250650平原河网区200500870中型山地丘陵区250100825平原河网区2001060小型山地丘陵区1001020312工程建设等别根据项目建设规模等别的划分,项目区内引水、提水工程的流量规模应与项目区土地面积对应,对于多个项目片区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当按单片土地面积或流量规模分属不同的工程等别时,其工程等别按其中最高等别确定。项目区内引水、提水工程的流量规模等别应符合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SL2522000)和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GB5028899)的规定,同时应符合本标准对工程建设等别的规定。与水利行业的灌区建设规模相比均为小型工程,但为了控制工程投资,有必要对土地开发整理工程等别以及建(构)筑物等别,依土地开发整理特点进行划分。(1)水源工程等别土地开发整理工程中的水源工程主要指蓄水量在10万M3以下的塘堰、蓄水池、小型拦河坝(闸)工程等。为了控制投资规模,土地开发整理建设项目有必要对10万M3以下的塘堰、小型拦河坝工程进行分级。塘堰(10万M3以下)以蓄水量为标准,工程等级划分为大型、中型与小型,笠见表33。表33塘堰(10万M3以下)工程等级划分表工程等别大型中型小型总蓄水容积(104M3)105511小型拦河坝(闸)工程等级以流量为标准,工程等级划分为大型、中型和小型,详见表34。表34小型拦河坝(闸)工程等级工程等别大型中型小型引水流量(M3/S)52211水源工程修筑于堤上时,则其级别不得低于堤的级别。(2)输排水及泵站工程等别在农田灌溉与排水过程中,一定时间内需水量和排水量的满足是决定输排水工程大小的重要依据,因此在进行输排水工程等别划分的过程中,以流量为依据有利于级别的控制。土地开发整理工程所涉及的灌排工程均为田间末级工程,其级别划分可按表35进行。相应的渠系建筑物级别划分见表36,须注意的是在堤上修筑的渠系建筑物,其级别不得低于堤的级别;渠系建筑物与公路交叉布置时,其级别不得低于公路的级别。表35输水工程、排水工程等级划分表工程等级工程类型大型中型小型农渠/05灌溉流量(M3/S)斗渠/511农沟/511排水流量(M3/S)斗沟20101022表36渠系建筑物工程等级划分表工程等级大型中型小型过水流量(M3/S)105511与灌排工程紧密联系的是泵站工程,为与输排水工程配套,泵站工程以流量或装机功率为划分标准,详见表37。表37灌溉、排水泵站工程等级划分表工程等级大型中型小型装机流量M3/S102211装机功率(104KW)01001001000523,005RAM45,通气孔隙总孔隙65,田问持水量55,且高含水量时呈正常收缩,体变率近于或等于L。原状土的收缩率30,因颗粒匀细,粘粒含量高,其重塑的土体收缩率都在30以上,原状土的土体收缩率接近重塑土,必定导致粘闭滞水。5)持水性大。大雨后30CM水田土层内吸力L0CM的青泥层潜育层,FE2反应铁氰化钾法在23级以上。8土壤碳氮比高一般10,供氨强度低碱解氮占全氮7885,养分释放慢,作物前期起发差,而中后期易猛发,属“迟发型土壤。浙江省水利厅在农业结构调整对农田水利要求的调研中,对浙江省各类型区的降渍现状作了调研,并就效益农业对降渍提出了要求。现状降渍分别为浙北嘉湖平原深度为0408M,宁绍平原0608M,金衢盆地0310M,沿海地区0210M,浙西南山区0308M,舟山海岛地区0507M。效益农业降渍要求分别为浙北嘉湖平原深度为0608M,宁绍平原0609M,金衢盆地0608M,沿海地区0615M,浙西南山区1012M,舟山海岛地区0608M。根据灌溉排水工程设计规范(GB502889),棉花、玉米要求地下水位在34D内降至014015M,小麦在34D内降至0506M,水田区水稻要求在晒田期内35D地下水位降至0406M。据此,本标准提出如下降渍标准(见表312)。表312不同工程类型区降渍标准一级类型区二级工程类型区降渍标准(M)浙东北水网平原类型区水网圩田平原工程类型区0610低山丘陵工程类型区0710沿江平原工程类型区0610浙西北山地丘陵类型区浅丘冲陇工程类型区0812低山丘陵工程类型区0815山地丘岗工程类型区0815浙中丘陵盆地类型区沿江平原工程类型区0712丘陵盆地工程类型区0812低山丘陵工程类型区0815浅丘冲陇工程类型区0812山地丘岗工程类型区0815浙西南山地类型区沿江平原工程类型区0609低山丘陵工程类型区0812山地丘岗工程类型区0815浙东南沿海岛屿丘陵港湾平原类型区水网圩田平原工程类型区0608沿江平原工程类型区0609海岛丘陵工程类型区0712滨海脱盐低地平原工程类型区0612滨海盐化低地平原工程类型区0612作物对地下水位的要求与其生育阶段有关。生育初期,需要的地下水位较浅,此时可通过闸门或溢流堰等措施适当抬高地下水位,增加作物对地下水的利用,减少灌溉用水量。地下水控制指标与农沟的间距、深度有关。地下水控制过深,则需要的沟间距小,沟深大,占地多,投资高。因此,地下水位的控制必须综合考虑产量、耕地面积和投资三方面的因素。在满足排渍、防盐、蓄水的要求下,尽量将地下水位控制在较高的水平,可减少工程投资和土地占用。(2)排涝标准排涝标准与排水区的作物组成、经济条件等因素有关。浙江省水利厅在农业结构调整对农田水利要求的调研中,对浙江省各类型区的排涝模数作了调研,并就效益农业对排涝模数提出了要求。现状排涝模数分别为浙北嘉湖平原深度为071M3/S/KM2,宁绍平原0815(M3/S)/KM2,金衢盆地065M3/S/KM2,沿海地区01813M3/S/KM2,浙西南山区035127M3/S/KM2,舟山海岛地区031094M3/S/KM2。效益农业要求排涝模数分别为浙北嘉湖平原深度为0815M3/S/KM2,宁绍平原0815(M3/S)/KM2,金衢盆地089M3/S/KM2,沿海地区0815M3/S/KM2,浙西南山区08319M3/S/KM2,舟山海岛地区0412M3/S/KM2。随着农业结构的调整,排涝已成为浙江农田水利的主要问题,特别是杭嘉湖平原、宁绍平原等地区,排涝标准可采用10年一遇1日暴雨,雨后12日排出的标准。各地可根据作物的经济效益和经济条件适当提高。由于土地整理工程面积较小,日降雨量资料往往难以获得足够长的系列。根据各县降雨量统计资料,结合近年来的规划设计成果,在缺少降雨量的情况下,可采用表314的标准。表314不同工程类型区的排涝标准一级类型区排涝标准浙东北水网平原类型区10年一遇1日暴雨二日排出浙西北山地丘陵类型区10年一遇1日暴雨二日排出浙中丘陵盆地类型区10年一遇1日暴雨二日排出浙西南山地类型区10年一遇1日暴雨二日排出浙东南沿海岛屿丘陵港湾平原类型区10年一遇1日暴雨二日排出3防盐标准对于有盐渍化威胁的盐化平原区、脱盐平原区,除满足防渍要求外,还应将地下水位控制在地下水临界深度以下。具体标准见前述排渍标准。314田间工程标准(1)平原和圩区的田间渠道与排水沟平原和圩区包括水网圩田平原工程类型区、沿江平原工程类型区、丘陵盆地工程类型区、滨海脱盐低地平原工程类型区、滨海盐化低地平原工程类型区,斗渠(沟)以下各级渠(沟)宜相互垂直。浙江省末级固定渠(沟)为农渠(沟)。末级固定沟渠的长宽取决于条田的规划,条田规划可以从排水、机耕、田间用水管理三方面考虑。从排水要求看,在平原地区,当降雨强度大于土壤入渗速度时,就要产生地面积水,积水深度和积水时间超过作物允许的淹水深度和允许的淹水时间时,就会危害作物生长。在地下水位较高的地区,当上升毛管水到达作物根系时,就会招致土壤过湿。若地下水矿化度较高,还会引起表土层积盐。为了排除地面积水和控制地下水位,最常见的排水措施就是开挖排水沟,排水沟应有一定的深度和密度。排水沟太深时容易坍塌,管理维修困难。因此,农沟作为末级固定沟道,间距不能太大,一般为条田宜控制在100200M。从机耕要求看,机耕不仅要求条田形状方正,还要求条田具有一定的长度。若条田太短,拖拉机开行长度太小,转弯次数就多,生产效率低,机械磨损较大,消耗燃料也多。若条田太长,控制面积过大,不仅增加了平整土地的工作量,而且由于灌水时间长,灌水和中耕不能密切配合,会增加土壤蒸发损失,在有盐碱化威胁的地区还会加剧土壤返盐。根据实际测定,拖拉机开行长度小于300400M时,生产效率显著降低。但当开行长度大于8001200M时,用于转弯的时间损失所占比重很小,提高生产效率的作用已不明显。因此,从有利于机械耕作这一因素考虑,条田长度以400800M为宜从田间用水管理要求看,在旱作地区,特别是机械化程度较高的大型农场,为了在灌水后能及时中耕松土,减少土壤水分蒸发,防止深层土壤中的盐分向表层聚积,一般要求一块条田能在12天内灌水完毕。因此,为便于组织灌水,条田长度以不超过500600为宜。可见,根据机械化效率和灌排的要求,条田的适宜长度宜为400800M,间距宜为100200M,并应与农机具宽度相适应。对于有排渍、防盐要求的地区,排水农沟的间距应根据试验或计算确定。斗渠(沟)的间距与农渠(沟)的长度相适应,一般在400800M,长度在8002000M之间。对于河谷平原区、丘陵盆地区,斗渠、农渠的长度可根据具体情况适当缩小。末级固定渠道与排水沟农沟可根据地形条件和适于耕作的条田宽度采用平行相间布置或平行相邻布置;对于地形复杂地区可因地制宜布设。旱作区临时渠道与排水沟可采用纵向或横向布置。灌水沟畦坡度小于1/400时,宜选用横向布置;大于1/400时宜选用纵向布置。一般而言,在以上两种布置形式中,纵向布置适用于地形变化较复杂、土地平整较差的条田;横向布置适用于地面坡向一致、坡度较小的条田。对于地势平坦的地区或水稻区,可采用水平畦田灌溉和格田灌溉,其田面坡度近于水平,纵向坡度不应大于1/1000。斗渠、农渠应根据水源丰缺、生态和环境要求确定采用防渗形式。渠道上配水、灌水、量水和交通等建筑物,以及斗沟、农沟上的交通和控制建筑物应配备齐全。(2)山区和丘陵区的田间渠道与排水沟山区、丘陵区坡陡谷深,岗冲交错,地形起伏变化大,一般情况下排水条件好,而干旱往往是影响农业生产的主要问题。但在山丘之间的冲田,地势较低,多雨季节山洪汇集,容易造成洪涝灾害。另外,冲、谷处的地下水位一般较高,常常形成冷浸田和烂泥田。因此,田间渠系的布置必须全面解决旱、涝、渍的危害。山丘区的农田,按其地形部位不同,可分为岗、坡、冲、畈四种类型。岗地位置高,坡田位于山冲两侧的坡地上,冲田在两岗之间地势最低处,冲沟下游和河流两岸地形逐渐平坦,常为宽广的平畈区。山丘区的支斗渠一般沿岗岭脊线布置。农渠垂直于等高线,沿坡田短边布置。由于坡田是层层梯田,两田之间有一定高差,农渠上修筑跌水衔接。农渠多为双向控制。坡田地势较高,排水条件好,所以农渠多是灌排两用,每一个格田都设有单独的进水口与出水,以消灭串灌串排。以小流域为单元,进行坡耕地治理的全面规划,根据不同条件,分别确定采取梯田、保土耕作法和坡面小型蓄排工程。当梯田区以上坡面为坡耕地或荒地时,应部署坡面小型蓄排工程,防止地表径流进入梯田区。雨多量大地区,梯田区内也应部署小型蓄排工程,以妥善处理梯田不能容蓄的雨水,保证梯田的安全。坡面小型蓄排工程的技术要求按GB/T164534执行。田规格及埂坎形态应因地制宜,视地形、地面坡度、机耕条件、土壤的性质和干旱程度而定。梯田应尽量集中,并考虑防冲措施。田面长边应沿等高线布设,梯田形状呈长条形或带形。在基本上沿等高线的原则下,采取“大弯就势”、“小弯取直”的原则布设田块。为灌溉目的,梯田的纵向还应保留1/3001/500的比降。要尽量适应机械作业和灌溉要求。在进行梯田设计时,要从梯田宽度、外形和道路设计等方面,注意使其适于小型机械的田间作业;要充分利用当地一切水源发展灌溉,并合理布置灌排系统。梯田田面长应沿等高线布设,梯田形状呈长条形或带形。若自然条件允许,梯田田面长度一般不小于100米,以150200米为宜。田面宽度应考虑灌溉和机耕作业要求,陡坡区田面宽度一般为515米,缓坡区一般为2040米(2)田块规模田块的规模和方向以方便灌排和其他农业生产为主,具体参数可参照土地平整研究部分。315防洪标准根据浙江省水利厅农业结构调整对农田水利要求调研报告,对浙江省各类型区的农田防洪现状分别为浙北嘉湖平原为1020年一遇,宁绍平原1020年一遇,金衢盆地510年一遇,沿海地区310年一遇,浙西南山区1020年一遇,部分平原灌区为35年一遇,舟山海岛地区部分平原灌区为5年一遇。效益农业的农田防洪要求分别为浙北嘉湖平原深度为20年一遇,宁绍平原20年一遇,金衢盆地1020年一遇,沿海地区1020年一遇,浙西南山区1020年一遇,舟山海岛地区10年一遇。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各种经济作物的比例上升,洪涝灾害造成的损失加大。目前我省的农田防洪排涝标准普遍比较低,一般只有510年一遇的标准。土地整理是对农田水利的系统改造,应与效益农业的目标基本一致,因此,土地整理项目防洪标准应提高防洪标准,以满足抗洪的需要。表312不同工程类型区防洪标准一级类型区二级工程类型区防洪标准浙东北水网平原类型区水网圩田平原工程类型区20年一遇低山丘陵工程类型区1020年一遇沿江平原工程类型区20年一遇浙西北山地丘陵类型区浅丘冲陇工程类型区1020年一遇低山丘陵工程类型区1020年一遇山地丘岗工程类型区1020年一遇浙中丘陵盆地类型区沿江平原工程类型区1020年一遇丘陵盆地工程类型区1020年一遇低山丘陵工程类型区1020年一遇浅丘冲陇工程类型区1020年一遇山地丘岗工程类型区1020年一遇浙西南山地类型区沿江平原工程类型区1020年一遇低山丘陵工程类型区1020年一遇山地丘岗工程类型区1020年一遇浙东南沿海岛屿丘陵港湾平原类型区水网圩田平原工程类型区20年一遇沿江平原工程类型区20年一遇海岛丘陵工程类型区10年一遇滨海脱盐低地平原工程类型区10年一遇滨海盐化低地平原工程类型区10年一遇建筑物防洪标准参照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SL2522000)中相应等级建筑物防洪标准制定。表315建(构)筑物防洪标准重现期(A)工程名称设计校核塘堰20100蓄水池1050小型拦水坝2030泵站2050渠系建筑物1020灌排渠沟10注建于堤防上的建(构)筑物的防洪标准不得低于堤防的防洪标准。灌排建筑物的校核防洪标准,可视工程具体情况和要求研究决定。316灌溉水标准(1)灌溉水质以地面水地下水或处理后的城市污水与工业废水作为灌溉水源时其水质均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508492的规定,同时应符合浙江省农产品产地环境质量安全标准DB33/T5582005)的规定(见下表)。316浙江省农产品产地灌溉水质量安全标准限值作物种类或耕作方式序号项目水作旱作蔬菜1PH值55852化学需氧量,MG/L10012060403悬浮物,MG/L8010060154总汞,MG/L00015总镉,MG/L000500100056总砷,MG/L005010057六价铬,MG/L018总铅,MG/L0102019氟化物,MG/L2010氰化物,MG/L050311硫化物,MG/L1012石油类,MG/L501001013挥发酚,MG/L1014全盐量,MG/L1000200015粪大肠菌群数,个/L10000500016蛔虫卵数,个/L22117苯,MG/L2518三氯乙醛,MG/L100519丙烯醛,MG/L05注加工、烹调及去皮蔬菜。生食类蔬菜、瓜类及草本水果。盐碱土地区具有一定的水利灌排设施,能保证一定的排水和地下水径流条件的地区,或有一定淡水资源能满足冲洗土体中盐分的地区,依据当地试验结果,农田灌溉水质全盐量指标还可以适当放宽。对实行菜粮套种种植方式的农地,执行蔬菜的标准值。表中标有号的项目为必测项目。在作物生育期内灌溉时的灌溉水温与农田地温之差宜小10。C,于水稻田灌溉水温宜为1535。C。沿海地区的盐化平原区、脱盐平原区等,微咸水资源丰富而淡水资源相对亏缺定额地区,全盐量水质标准可以适当放宽,但必须满足以下条件第一,具有一定的水利灌排工程设施,能保证一定的排水和地下水径流条件的地区;第二,有一定淡水资源能满足冲洗土体中盐分的地区。由于盐化平原区、沿海滩涂微咸水资源丰富,应充分利用。对于土壤改良的冲洗用水,其含盐量一般可高于农田灌溉水质标准所规定的灌溉用水水质。如李取生采用,电导率EC1627DS/M的微咸水洗盐,取得了较好的效果。马云瑞等1997在银川灌区利用矿化度为117126GL的农田排水灌溉含盐量为252G/KG的轻盐碱化土壤在排水良好条件下,土壤脱盐效果明显;陈邦本等1987在浙江滨海地区用矿化度为15GL左右的农田排水灌溉水稻2年,结果表明15G/L的微咸水灌溉使土壤碱化的可能性不大。中东地区利用38G/L的咸水进行灌溉,在排水良好的条件下,仍然获得较高产量,并利用微咸水冲洗,使土壤盐分达到动态平衡。对于连续使用微咸水灌溉的土地,MITCHELL等2000通过试验发现,短期内可以保证作物不减产,但如果对灌溉措施不采取相应的管理约束,将会引起土壤表层盐分累积,直接影响作物的生长,进而限制作物产量。因此,对于咸水含盐量的标准,应根据作物生长状况和灌排管理水平综合考虑,在排水设施完善,保证土壤盐分动态平衡的前提下,若重金属等指标合格,盐化平原区和沿海滩涂的灌溉水的含盐量可以提高到58G/L(吴忠东,2005)。短历时淹水灌溉条件下,水稻允许的水质含盐量可达到10G/L以上。(2)灌溉用水定额根据浙江省各地的水资源状况,2004年浙江省制订了浙江省用水定额(试行),土地整理项目所涉及的农业灌溉用水应符合该定额的要求(见表318)。定额中农业灌溉用水定额值指进入田间的净定额。本定额中,根据浙江省自然地理状况,灌溉分区分别为杭嘉湖平原区()、萧绍甬平原区()、浙东沿海平原区()、山区()、海岛地区()、浙中丘陵盆地区()。为使土地整理类型分区与浙江省用水定额(试行)相联系,各类型区与灌溉分区的的相互关系见表317。表317土地整理类型区与用水定额灌溉分区的对应关系一级类型区用水定额灌溉分区浙东北水网平原类型区杭嘉湖平原区()浙西北山地丘陵类型区山区()浙中丘陵盆地类型区浙中丘陵盆地区()浙西南山地类型区山区()浙东南沿海岛屿丘陵港湾平原类型区萧绍甬平原区()、浙东沿海平原区()海岛地区()表318农业用水定额单位立方米/亩灌溉分区行业代码类别名称作物名称保证率栽培方式灌溉方式区区区区区区淹灌18518018022017521050露地薄露灌溉165155150195145185淹灌22021020527020025575露地薄露灌溉195180170240165225淹灌275260255310250295早稻90露地薄露灌溉240220205275205260淹灌24022021526021024550露地薄露灌溉215190175225170215淹灌28026025530525029075露地薄露灌溉245225205265205255淹灌320290285345280330晚稻90露地薄露灌溉280245230305230290淹灌28025528029525027050露地薄露灌溉250220230260205240淹灌340330350355320335A0111谷物的种植单季稻75露地薄露灌溉300285280315265295淹灌38037040039537038590露地薄露灌溉3353153203503053355055555575353530403040小麦90露地地面灌4545405040505055555575353530403040大麦90露地地面灌4545405040505055555575303030352535玉米90露地地面灌4040404540455055555575303030352535油菜90露地地面灌4040404540455055555575202020252025A0113油料的种植花生90露地地面灌3535303530355011511010512511011075210220220230230220A0117糖料的种植甘蔗90露地地面灌300280290310290295续表1农业用水定额单位立方米/亩灌溉分区行业代码类别名称作物名称保证率栽培方式灌溉方式区区区区区区保护地30303030303050露地地面灌555555保护地30303030303075露地地面灌101010151015保护地303030303030豇豆90露地地面灌202020252025保护地75757575757550露地地面灌656560705565保护地80808080808075露地地面灌757570756575保护地909085858585笋菜90露地地面灌858580807580保护地60555555555550露地地面灌555555保护地60606060606075露地地面灌252525302530保护地656565656565红茄90露地地面灌555050555055保护地50505050505050露地地面灌555555保护地55555555555575露地地面灌454540504050保护地656565656565长瓜90露地地面灌606055605060保护地40404040404050露地地面灌555555保护地45454545454575露地地面灌101010151015保护地505050505050小白菜90露地地面灌302525352530保护地45454545454550露地地面灌555555保护地50505050505075露地地面灌101010101010保护地505050505050A0121蔬菜的种植包心菜90露地地面灌252520252025续表1农业用水定额单位立方米/亩灌溉分区行业代码类别名称作物名称保证率栽培方式灌溉方式区区区区区区保护地60606060606050露地地面灌555555保护地65656565656575露地地面灌404040453545保护地707070707070萝卜90露地地面灌606055655065保护地50505050505050露地地面灌252525302530保护地55555555555575露地地面灌353530403040保护地606060606060西兰花90露地地面灌555555605060保护地80808080808050露地地面灌555555保护地85858585858575露地地面灌404035453550保护地909090909090辣椒90露地地面灌858580908090保护地80808080808050露地地面灌303030352530保护地85858585858575露地地面灌605555605060保护地909090909090番茄90露地地面灌808080857585保护地85858585858550露地地面灌555050605060保护地90909090909075露地地面灌807575806580保护地959595959595黄瓜90露地地面灌909090908590保护地85858585858550露地地面灌404035403545保护地90909090909075露地地面灌505050555060A0121蔬菜的种植黄秋葵90保护地地面灌959595959595露地656060706075续表1农业用水定额单位立方米/亩灌溉分区行业代码类别名称作物名称保证率栽培方式灌溉方式区区区区区区5040404045354575606055655065榨菜90露地地面灌90858090759050245240225250220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质检技术在农村发展中的应用考核试卷
- 装饰材料企业生产流程优化考核试卷
- 自行车出行数据监测考核试卷
- 连续搬运设备故障预测技术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预测考核试卷
- 口腔科用牙科D打印设备考核试卷
- 葡萄栽培的农业环境保护与绿色种植考核试卷
- 稀有金属加工中的企业文化与核心竞争力培育考核试卷
- 跨界艺术合作的模式与案例分析考核试卷
- 通信设备行业绿色生产与环保认证考核试卷
- 填充手术疤痕护理常规
- 4、易制爆化学品安全教育培训制度
- 冷却塔减速机振动标准
- 2023黑龙江大庆市大同区人才引进高频考点题库(共500题含答案解析)模拟练习试卷
- 认识桥梁课件
- 北大强基试题
- 河南省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一次性退休补贴审核表
- 英文电影鉴赏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北华大学
- 教练技术三阶段讲义
- GB/T 27760-2011利用Si(111)晶面原子台阶对原子力显微镜亚纳米高度测量进行校准的方法
- GB/T 223.26-2008钢铁及合金钼含量的测定硫氰酸盐分光光度法
- GB/T 1766-2008色漆和清漆涂层老化的评级方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