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解读

《GB 20371-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加工用植物蛋白》与《GB/T 20371-2006 食品工业用大豆蛋白》相比,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有所不同:

  1. 适用范围扩大:新标准从单一的大豆蛋白扩展到了更广泛的食品加工用植物蛋白,涵盖了多种植物来源的蛋白质,不仅限于大豆,适应了食品行业多元化原料使用的需求。

  2. 标准性质变化:由原来的推荐性国家标准(GB/T)转变为强制性国家标准(GB),意味着该标准中的各项要求成为了食品加工企业必须遵守的法定要求,对食品安全和产品质量的监管更为严格。

  3. 增加了食品安全指标:新标准根据最新的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结果,可能增加了微生物指标、重金属、农药残留、真菌毒素等食品安全控制项目,以确保植物蛋白产品的食用安全。

  4. 技术要求更新:对植物蛋白的理化指标、感官指标及功能性指标等进行了调整或新增,反映了生产技术和检测技术的进步,提高了产品质量标准。

  5. 检验方法优化:新标准引入或更新了更科学、准确的检验方法,提高了检测效率和准确性,有助于企业更好地控制产品质量。

  6. 标签标识要求:可能对产品标签标识提出了更详细的要求,包括但不限于原料来源、过敏原信息、营养成分声明等,以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

  7. 实施日期与过渡期:新标准明确了实施日期,并可能为相关企业设定了过渡期,以便企业有时间调整生产流程和产品配方,以符合新标准要求。


如需获取更多详尽信息,请直接参考下方经官方授权发布的权威标准文档。

....

查看全部

  • 现行
  • 正在执行有效
  • 2016-12-23 颁布
  • 2017-06-23 实施
©正版授权
GB 20371-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加工用植物蛋白_第1页
GB 20371-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加工用植物蛋白_第2页
GB 20371-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加工用植物蛋白_第3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9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GB 20371-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加工用植物蛋白-免费下载试读页

文档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加工用植物蛋白2016016    前  言本标准代替203712006食品工业用大豆蛋白。本标准与203712006相比,主要变化如下:标准名称修改为“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加工用植物蛋白”;修改了范围;增加了术语和定义;修改了理化指标;修改了卫生要求;增加了真菌毒素限量;修改了附录。016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加工用植物蛋白1 范围本标准适用于食品加工用途的植物蛋白产品。本标准不适用于棉籽蛋白和菜籽蛋白。2 物蛋白以植物为原料,去除或部分去除植物原料中的非蛋白成分(如水分、脂肪、碳水化合物等),蛋白质含量不低于40%的产品。其主要产品有豆类(如大豆、豌豆、蚕豆)蛋白、谷类(如小麦、玉米、大米、燕麦)蛋白、坚果及籽类(如花生)蛋白、薯类(如马铃薯)蛋白及其他植物类蛋白。提蛋白通过初级提取,部分去除植物原料中的非蛋白成分(如水分、脂肪、碳水化合物等)而制得的产品。缩蛋白通过提取、浓缩、分离等工艺,去除或部分去除植物原料中的非蛋白成分(如水分、脂肪、碳水化合物等)而制得的产品。包括通过提取、加热凝固等工艺制得的马铃薯凝固蛋白。离蛋白通过提取、浓缩、分离、精制等工艺,去除或部分去除植物原料中的非蛋白成分(如水分、脂肪、碳水化合物等)而制得的产品。物水解蛋白植物蛋白经酶适度水解制得的以蛋白质为主要成分的产品。织蛋白以植物蛋白为原料,经挤压或纺丝工艺加工制成的、具有特定组织结构的产品。3 料要求原料应符合相应的产品标准和有关规定。官要求感官要求应符合表1的规定。0162    表1 感官要求项  目要  求检验方法色泽具有产品应有的色泽滋味、气味具有产品应有的滋味和气味,无异味状态具有产品应有的状态,无正常视力可见外来异物取适量试样置于洁净的白色盘(瓷盘或同类容器)中,在自然光下观察色泽和状态。闻其气味,用温开水漱口,化指标理化指标应符合表2的规定。表2 理化指标项  目指  标粗提蛋白浓缩蛋白分离蛋白检验方法蛋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提供的标准文本仅供个人学习、研究之用,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 本站所提供的标准均为PDF格式电子版文本(可阅读打印),因数字商品的特殊性,一经售出,不提供退换货服务。
  • 3. 标准文档要求电子版与印刷版保持一致,所以下载的文档中可能包含空白页,非文档质量问题。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