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解读

《GB 5009.5-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蛋白质的测定》相比之前的标准《GB 5009.5-2010, GB/T 14489.2-2008, GB/T 15673-2009, GB/T 5511-2008, GB/T 9695.11-2008, GB/T 9823-2008》,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调整和整合:

  1. 统一标准:新标准整合了多个旧标准中的蛋白质测定方法,旨在为食品安全检测提供一个统一、权威的技术规范,减少标准间的不一致性和重复性,提高了标准的适用性和可操作性。

  2. 方法更新:引入了更先进的检测技术和方法,如凯氏定氮法的自动化应用、分光光度法的改进,以及酶法等现代分析技术,这些更新提高了检测的准确性和效率。

  3. 适用范围扩展:新标准扩大了适用的食品种类范围,对不同食品基质中的蛋白质测定提供了更全面的指导,确保了从谷物、肉类到乳制品等多种食品类型的蛋白质测定均有覆盖。

  4. 精密度和回收率要求:对检测方法的精密度和回收率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确保测试结果的可靠性和一致性。这有助于提升实验室间数据的可比性。

  5. 样品前处理优化:优化了样品的前处理步骤,减少了人为误差,提高了检测的准确度和效率。例如,明确了具体的提取、消化和净化程序,使得操作流程更加标准化。

  6. 安全与环保:强调了实验操作过程中的安全防护措施和环保要求,鼓励使用更安全、环保的试剂和方法,减少检测过程对环境的影响。

  7. 术语和定义:对相关术语和定义进行了明确和规范,便于理解和执行,减少了因理解差异导致的执行偏差。


如需获取更多详尽信息,请直接参考下方经官方授权发布的权威标准文档。

....

查看全部

  • 现行
  • 正在执行有效
  • 2016-12-23 颁布
  • 2017-06-23 实施
©正版授权
GB 5009.5-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蛋白质的测定_第1页
GB 5009.5-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蛋白质的测定_第2页
GB 5009.5-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蛋白质的测定_第3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9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GB 5009.5-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蛋白质的测定-免费下载试读页

文档简介

016    前  01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蛋白质的测定、008粮油检验 植物油料粗蛋白质的测定、156732009食用菌中粗蛋白含量的测定、55112008谷物和豆类 氮含量测定和粗蛋白质含量计算 凯氏法、008肉与肉制品 氮含量测定和98232008粮油检验 植物油料饼粕总含氮量的测定。010相比,主要变化如下:增加附录016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蛋白质的测定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食品中蛋白质的测定方法。本标准第一法和第二法适用于各种食品中蛋白质的测定,第三法适用于蛋白质含量在10g/100类奶粉、米粉、蛋白质粉等固体试样的测定。本标准不适用于添加无机含氮物质、有机非蛋白质含氮物质的食品的测定。第一法 凯氏定氮法2 原理食品中的蛋白质在催化加热条件下被分解,产生的氨与硫酸结合生成硫酸铵。碱化蒸馏使氨游离,用硼酸吸收后以硫酸或盐酸标准滴定溶液滴定,根据酸的消耗量计算氮含量,再乘以换算系数,即为蛋白质的含量。3 剂除非另有说明,本方法所用试剂均为分析纯,水为6682规定的三级水。酸铜(酸钾(酸(酸(基红指示剂(甲酚绿指示剂(甲基蓝指示剂(氧化钠(5%乙醇(酸溶液(20g/L):称取20水溶解后并稀释至1000 氢氧化钠溶液(400g/L):称取40冷,并稀释至100 硫酸标准滴定溶液c(12或盐酸标准滴定溶液c(。基红乙醇溶液(1g/L):于95%乙醇,用95%乙醇稀释至100 亚甲基蓝乙醇溶液(1g/L):于95%乙醇,用95%乙醇稀释至1000162    甲酚绿乙醇溶液(1g/L):于95%乙醇,用95%乙醇稀释至100 份甲基红乙醇溶液与1份亚甲基蓝乙醇溶液临用时混合。混合指示液:1份甲基红乙醇溶液与5份溴甲酚绿乙醇溶液临用时混合。4 平:感量为1氮蒸馏装置:如图1所示。动凯氏定氮仪。说明:1电炉;2水蒸气发生器(23螺旋夹;4小玻杯及棒状玻塞;5反应室;6反应室外层;7橡皮管及螺旋夹;8冷凝管;9蒸馏液接收瓶。图1 定氮蒸馏装置图5 样处理:g、半固体试样2g55g(约当于300入干燥的10050摇后于瓶口放一小漏斗,将瓶以45角斜支于有小孔的石棉网上。小心加热,待内容物全部碳化,泡沫完全停止后,加强火力,并保持瓶内液体微沸,至液体呈蓝绿色并澄清透明后,h。取下放冷,小心加入20冷后,移入100用少量水洗定氮瓶,洗液并入容量瓶中,再加水至刻度,混匀备用。同时做试剂空白试验。定:按图1装好定氮蒸馏装置,向水蒸气发生器内装水至2/3处,加入数粒玻璃珠,加甲基红乙醇溶液数滴及数毫升硫酸,以保持水呈酸性,加热煮沸水蒸气发生器内的水并保持沸腾。滴0163    下端插入液面下,根据试样中氮含量,10后塞紧棒状玻塞。起玻塞使其缓缓流入反应室,立即将玻塞盖紧,并水封。夹紧螺旋夹,开始蒸馏。蒸馏10面离开冷凝管下端,再蒸馏1后用少量水冲洗冷凝管下端外部,取下蒸馏液接收瓶。尽快以硫酸或盐酸标准滴定溶液滴定至终点,如用点颜色为灰蓝色;如用点颜色为浅灰红色。同时做试剂空白。g、半固体试样2g55g(约当于300消化管中,消化炉温度达到420之后,继续消化1h,此时消化管中的液体呈绿色透明状,取出冷却后加入50自动凯氏定氮仪(使用前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盐酸或硫酸标准溶液以及含有混合指示剂实现自动加液、蒸馏、滴定和记录滴定数据的过程。6 分析结果的表述试样中蛋白质的含量按式(1)计算:X=(c3/100F100(1)式中:X  试样中蛋白质的含量,单位为克每百克(g/100g);试液消耗硫酸或盐酸标准滴定液的体积,单位为毫升(试剂空白消耗硫酸或盐酸标准滴定液的体积,单位为毫升(c硫酸或盐酸标准滴定溶液浓度,单位为摩尔每升();c(12或盐酸c(标准滴定溶液相当的氮的质量,单位为克(g);m试样的质量,单位为克(g);吸取消化液的体积,单位为毫升(F氮换算为蛋白质的系数,各种食品中氮转换系数见附录A;100换算系数。蛋白质含量1g/100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蛋白质含量<1g/100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注:当只检测氮含量时,不需要乘蛋白质换算系数F。7 精密度在重复条件下获得的两次独立测定结果的绝对差值不得超过算术平均值的10%。第二法 分光光度法8 原理食品中的蛋白质在催化加热条件下被分解,分解产生的氨与硫酸结合生成硫酸铵,0164    酸钠波长400标准系列比较定量,结果乘以换算系数,即为蛋白质含量。9 剂除非另有说明,本方法所用试剂均为分析纯,水为6682规定的三级水。酸铜(酸钾(酸(优级纯。氧化钠(硝基苯酚(酸钠(水乙酸钠(酸(优级纯。7%甲醛(酰丙酮(氧化钠溶液(300g/L):称取30冷,并稀释至100 对硝基苯酚指示剂溶液(1g/L):醇中,加水稀释至100 乙酸溶液(1):水稀释至100 乙酸钠溶液(1):称取41水溶解稀释至500 乙酸钠取60 显色剂:水稀释至100烈振摇混匀(室温下放置稳定3d)。氮标准储备溶液(以氮计)():称取105稀释至刻度,混匀, 氨氮标准使用溶液():水定容至刻度,混匀,0 光光度计。热恒温水浴锅:1000平:感量为11 g(0165    或液体试样1g5g(移入干燥的100匀后于瓶口放一小漏斗,将定氮瓶以45角斜支于有小孔的石棉网上。缓慢加热,待内容物全部炭化,泡沫完全停止后,加强火力,并保持瓶内液体微沸,至液体呈蓝绿色澄清透明后,下放冷,慢慢加入20冷后移入50用少量水洗定氮瓶,洗液并入容量瓶中,再加水至刻度,混匀备用。按同一方法做试剂空白试验。1滴2滴对硝基苯酚指示剂溶液,摇匀后滴加氢氧化钠溶液中和至黄色,再滴加乙酸溶液至溶液无色,用水稀释至刻度,混匀。0分别置于10水稀释至刻度,混匀。置于100水浴中加热15出用水冷却至室温后,移入1零管为参比,于波长400据标准各点吸光度值绘制标准曲线或计算线性回归方程。相当于氮<100g)试样溶液和同量的试剂空白溶液,分别于10水稀释至刻度,混匀。置于100水浴中加热15出用水冷却至室温后,移入1零管为参比,于波长400样吸光度值与标准曲线比较定量或代入线性回归方程求出含量。12 分析结果的表述试样中蛋白质的含量按式(2)计算:X=(3m410001000100F(2)式中:X 试样中蛋白质的含量,单位为克每百克(g/100g);C试样测定液中氮的含量,单位为微克(g);试剂空白测定液中氮的含量,单位为微克(g);试样消化液定容体积,单位为毫升(试样溶液总体积,单位为毫升(m试样质量,单位为克(g);制备试样溶液的消化液体积,单位为毫升(测定用试样溶液体积,单位为毫升(1000换算系数;100换算系数;F氮换算为蛋白质的系数。蛋白质含量1g/100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蛋白质含量<1g/100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0166    13 精密度在重复性条件下获得的两次独立测定结果的绝对差值不得超过算术平均值的10%。第三法 燃烧法14 原理试样在9001200高温下燃烧,燃烧过程中产生混合气体,其中的碳、硫等干扰气体和盐类被吸收管吸收,氮氧化物被全部还原成氮气,形成的氮气气流通过热导检测器(行检测。15 。平:6 用锡箔包裹后置于样品盘上。试样进入燃烧反应炉(9001200)后,在高纯氧(中充分燃烧。燃烧炉中的产物(载气二氧化碳或氦气运送至还原炉(800)中,经还原生成氮气后检测其含量。17 分析结果的表述试样中蛋白质的含量按式(3)计算:X=CF(3)式中:X试样中蛋白质的含量,单位为克每百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提供的标准文本仅供个人学习、研究之用,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 本站所提供的标准均为PDF格式电子版文本(可阅读打印),因数字商品的特殊性,一经售出,不提供退换货服务。
  • 3. 标准文档要求电子版与印刷版保持一致,所以下载的文档中可能包含空白页,非文档质量问题。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