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集体土地确切登记发证工作方案_第1页
农村集体土地确切登记发证工作方案_第2页
农村集体土地确切登记发证工作方案_第3页
农村集体土地确切登记发证工作方案_第4页
农村集体土地确切登记发证工作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方案目录1、区概况411地理概况412范围选取原则513主要工作内容52、目的53、工作依据631法律法规及行政文件632引用技术标准及文件74、工作目标75、具体工作内容851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发证952宅基地使用权确权和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确权登记发证953调处土地权属争议954规范已有成果1055信息化建设106、工作方法和步骤1161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发证1162宅基地使用权确权、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确权登记发证1163数据库建设1264质量检查与验收13641检查验收流程13642检查内容和比例1465登记发证15651土地登记通告15652土地登记申请16653权属审核16654土地登记公告16655政府审批16656注册登记制证16657核发土地证书177、组织实施和进度安排1771组织实施17711组织领导17712做好宣传动员工作18713加强检查指导18714业务培训1872投入仪器和人员安排1873进度安排19731准备阶段19732野外调查阶段19733登记发证阶段19734内业建库阶段20735检查验收阶段208、项目预期成果2081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发证部分20811文字部分20812地籍调查部分20813确权登记发证部分2082宅基地、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确权登记发证部分21821文档资料21822权属调查部分21823地形与地籍测量部分21824确权登记发证部分22825数据库成果22信阳市息县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方案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中发20101号)、国土资源部、财政部、农业部关于加快推进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1160号)等有关要求,有效规范农村住宅建设,防止乱占滥用耕地,切实维护农民的权益,从而更好地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维护社会的和谐和稳定。河南省国土资源厅决定全面启动全省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确定十个县(市、区)为省级试点单位,开展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确权登记发证的工作。为确保息县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的顺利进行,特制订本工作方案。1概述11地理概况XXXXX镇位于(地理位置)。全镇管辖XXXXX个村、XXXXX个居委会、XXXXX个村(居)民小组,XXXXX户,XXXXX人,其中劳动力XXXXX人。全镇版图XXXXX平方公里,耕地面积XXXXX亩,其中稻田XXXXX亩。有镇办林场XXXXX个,林地面积XXXXX亩,林地蓄积量为XXXXX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XXXXX。镇内物产丰富,盛产水稻、蔬菜、棉花、柑橘、油菜、烟叶。现有乡村道路XXXXX公里,村村通水泥公路;镇内有水库XXXXX座、骨干水塘XXXXX口、灌溉渠道XXXXX公里,灌溉面积达XXXXX万亩,水立设施完善。立足XXXXX丰富的天然植物资源和良好的生态环境,依托XXXXX旅游市场和国际知名度,XXXXX镇立足本地资源优势,以旅游商品、生物医药、矿产品深度开发为主导产业,完善功能,优化环境,加大招商,全镇的经济建设出现了前所未有的良机。12范围选取原则(1)范围为相邻的3个行政村,集体土地所有权村民小组数量不少于30个,宅基地使用权,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约1000宗为原则进行控制;(2)区域地形地物丰富,涵盖多种不同的地类;(3)工作展开相对容易,交通较为便利,农民的法律意识较强,宣传工作容易发动。13工作目的本次工作的目的一是准确掌握区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的实际状况,研究提出加快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的政策措施;二是探索建立地籍调查、测绘、登记代理等与土地登记相衔接的各项工作制度,进一步提高土地登记发证效率;三是验证已有技术方案,为下一步构建全省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的技术支撑体系打下基础。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涉及千家万户,工作面宽量大,技术基础薄弱,发证成本较高,核算依据不足,经费缺口很大。通过开展,按工作内容统计工作量,核算耗费资金,计算单位成本,为合理保障全省工作经费提供参考依据。14主要工作内容XXXXX镇有XXXXX个村、XXXXX个居委会、XXXXX个村(居)民小组。我们选取其中3个村(XXXXX、XXXXX、XXXXX)作为试点村,共XXXXX个村民小组。根据河南省的实际情况,本工作分为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发证和农村宅基地确权、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确权登记发证两大部分。(1)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权属调查、测量,约XXXXX平方公里,XXXXX个村XXXXX个社。项目区集体土地所有权权属调查;界线测绘。(2)农村宅基地(含宅基地周边配套其他建设用地)使用权权属调查、测量,约XXXXX平方公里、XXXXX万户。项目区宅基地使用权权属调查;1500宅基地地形、地籍数字化测绘;其他建设用地使用权权属调查;1500其他建设用地地形、地籍数字化测绘。(3)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权属调查、测量,约XXXXX平方公里。项目区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权属调查;1500集体建设用地地形、地籍数字化测绘。2工作依据及技术指标21法律法规及行政文件(1)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3)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4)村镇建房用地管理条例;(5)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国发200428号);(6)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中发20101号);(7)确定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的若干规定1995,国土籍字第26号;(8)土地权属争议调查处理办法2003,国土资源部17号令;(9)关于加强农村宅基地管理的意见(国土资发2004234号);(10)土地登记办法2008,国土资源部第40号令;(11)关于进一步加快宅基地使用权登记发证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08146号);(12)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加快现代农业建设步伐的意见(湘发20101号);(13)关于加快推进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1160号。22引用技术标准及文件(1)土地登记规则原国家土地管理局1995年;(2)集体土地所有权调查技术规定(国土资发2001359号;(3)土地勘测定界规程(TD/T10082007);(4)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技术规程国土资源部TD/T10142007;(5)土地利用现状分类(GB/T210102007);(6)城镇地籍调查规程TD100193,以下简称规程;(7)城镇地籍数据库标准(TD/T10152007);(8)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GB/T22601999;(9)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10)全球定位系统城市测量技术规程CJJ7397,以下简称GPS规程(11)15001,10001,2000外业数字测图技术规程(GB/T149122005)(12)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图式第1部分15001100012000地形图图式GB/T2025712007,以下简称图式(13)数字测绘成果质量检查与验收GB/T183162008;(14)CH100295测绘产品检查验收规定;(15)CH100395测绘产品质量评定标准。(16)地籍测绘规范(CH50021994);(17)地籍图图式(CH50021994);(18)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CH200192);(19)城市测量规范(CJJ899);(20)1500、11000、12000地形图图式(GB/T792995);(21)1500、11000、12000地形图数字化规范(GS/T171601997);(22)地球空间数据交换格式(GB/T177981999);(23)城镇地籍数据库标准(TD/T10152007);(24)土地利用数据库标准(TD/10162007);(25)测绘技术设计规定CH/T10042005);(26)测绘技术总结编写规定CH10012005);(27)土地利用现状分类(GB/T210102007);(28)河南省国土资源厅关于确定河南省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省级试点的通知(豫国土资发2011121号);23主要技术指标和要求1平面坐标系和高程系平面系统采用80西安坐标系;高程系统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2权属调查界址点测量精度要求界址点精度见下表,单位CM。界址点到邻近图根点点位误差类别中误差允许误差界址点间距允许误差界址点与邻近地物点距离允许误差适用范围一5101010明显处二75151515隐蔽处及村庄内部3、工作目标及具体内容31工作目标1完成3个村的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的地籍调查工作按法定程序查清每个具有所有权的集体经济组织的权属界线,填写集体土地权属调查表,获取界址点坐标,编制地籍图。按法定程序调查核实每户宅基地的权属来源、面积、使用状况、界线界址等情况,填写地籍调查表,测定界址点坐标,编制地籍图。2掌握农村集体土地的历史及现状通过工作,摸清村庄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的历史及现状,采用一定的数理统计方法对各种属性和现象进行归纳统计,深入分析其内部结构。3分析农村集体土地登记发证现状的成因全面梳理存在的各类问题,如面积超标、一户多宅、非法买卖、未批先建、非法占用耕地等问题。结合的实际情况,分析集体建设用地和宅基地登记发证现状的成因,编写分析报告。4开展专题研究,制定相关政策措施在现有土地管理法律法规基础上,针对存在的问题,开展专题研究,制定相关政策措施,确定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的工作原则和思路,健全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和宅基地的管理机制。5完成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对符合发证条件的宗地,按照土地总登记的模式,集中人员、时间和地点开展工作,完成范围内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的登记发证工作及宅基地使用权的调查工作。6完成数据建库工作建立集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宅基地使用权和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为一体的地籍数据库系统和土地登记信息动态监管查询系统。32具体工作内容321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发证收集村已有的资料进行分析,依据XXXX省2010年土地变更调查成果,选用全国第二次土地调查11万影像数据制作工作底图,开展土地权属调查,实地查清每一宗集体土地所有权的权属界线,完成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登记发证工作任务。对已经确权登记到行政村农民集体一级的土地,其各级行政界线和村级权属界线原则上不得变动。要结合上一轮集体土地所有权登记发证的相关地籍资料,进一步细化调查,根据实际情况将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确认到村民小组等具有所有权的集体经济组织。322宅基地使用权确权和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确权登记发证实地查清农村每一宗宅基地和集体建设用地的权属、界址、面积和用途等基本情况,填写地籍调查表,获取界址点坐标,编制地籍图和宗地图。对符合登记发证条件的宗地,根据地籍调查成果,按照法定程序予以登记,颁发集体土地使用证。323调处土地权属争议建立健全土地权属争议调处机制,从机构建设、队伍建设、经费保障、规范程序等各方面切实采取有力措施予以保障。通过多种途径,依法及时调处农村土地权属争议,为确权创造条件。建立土地权属争议调处信息库,及时掌握集体土地所有权、宅基地使用权和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的权属争议动态。经调解无效的争议土地,在调查表内注明争议的原由、范围和面积,交由县以上人民政府处理后,再办理土地登记手续。调解无效或未经县以上人民政府行政处理的争议土地不得进行登记。324规范已有成果(1)对原来已经核发过土地证书,但没有土地登记档案或者土地登记档案不完善的,经与土地权利人协商后,采取补建措施建立健全土地登记档案。(2)已经登记的宗地,测量精度不够的,要及时进行修补测。(3)已经登记的宗地,发现错漏的,要按照土地登记办法的规定,进行更正登记,及时予以更正。(4)因依法征用、土地调整及土地开发整理等引起已核定的土地权属界线发生变化的,应直接根据征用土地、调整土地及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相关文件和图件成果进行界线更新,不再办理指界、签字手续。若图上界线不明确或与实地不一致的,应进行补充调查,并补办必要手续。(5)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时误将国有荒山、荒地、河流、滩涂、农民集体使用的国有土地等错划土地权属性质的,应依法予以纠正,并办理相关手续。325信息化建设在野外实地权属调查和登记发证工作基础上,建立集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信息、宅基地使用权信息和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信息为一体的地籍管理信息系统和土地登记信息动态监管查询系统。4、工作方案及基本过程41、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权属调查411集体土地权属登记发证的基本要求(1)凡是土地家庭联产承包中未打破村民小组原生产队界线,不论是以村的名义还是以组的名义与农户签订承包合同,土地应确认给村民小组农民集体所有。考虑到各地的差异和村民小组组织机构不健全的实际,在具体登记发证时,可采取两种方式进行一是,可将集体土地所有证直接发放到村民小组农民集体;二是采取“组有村管”的方式,将集体土地所有证发放到村,由村委会代管。为体现村民小组农民集体的所有权主体地位,土地证书所有者一栏仍填写村内各村民小组农民集体的名称,并注明土地所有权分别由村内各村民小组农民集体所有。待条件成熟时,可将集体土地所有证换发到组。对于已经打破了村民小组农民集体土地界线的地区,应本着尊重历史,承认现实的原则,对这部分土地承认现状,明确由村农民集体所有。(2)能够证明土地已经属于乡镇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所有权应依法确认给乡镇农民集体。没有乡镇农民集体经济组织的,乡镇集体土地所有权由乡镇政府代管。(3)不能证明属于乡镇农民集体所有或村民小组农民集体所有的集体土地,应依法确认给村农民集体所有。土地所有权主体以“村组、乡农民集体”表示。412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权属调查流程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地籍调查利用我省第二次土地调查和2010年变更调查工作中分辨率优于1米的110000正射影像图,套合2010年土地变更调查的土地利用现状数据,按15000比例尺出图制作成权属调查工作底图,进行权属调查、界址点采集、内业上图,编制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地籍图和宗地图,提供登记发证使用。同时利用GIS系统进行数据建库、分类面积统计和汇总。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权属调查具体工作流程如下413宗地和地籍编号1宗地(1)属同一农民集体拥有的权属界址线所封闭的集体土地含该集体所有的建设用地划分为一宗地。(2)同一所有者的集体土地被铁路、公路、河流、沟渠等线状国有或其他集体土地分割的,原则上应分别划分宗地。对线状地物狭窄、图上难以准确反映其实地状况的,也可不单独分宗,但要在调查时注明,并相应扣除其面积。(3)有争议的土地,不得划入任何宗地,待争议调解、处理、确权后,再权属调查工作底图制作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野外权属调查绘制宗地草图、签订权属界线认定书内业上图、编辑、整理和建库数据统计、汇总与分析成果检查和验收组织准备、资料收集与分析,技术设计书编写行划入相关宗地或单独立宗。2地籍编号(1)宗地地籍号以县级行政区为单位,采用乡镇行政村宗地三级编号。(2)乡镇、村、宗地的编号均用三位阿拉伯数字表示。(3)宗地内的地块图斑编号用分式表示。其中分子表示地块图斑号,直接沿用原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图斑号,用三位阿拉伯数字表示;分母为地类号,表示至土地利用现状调查二级分类。(4)界址点编号以宗地为单位,按顺时针方向以阿拉伯数字表示。414权属调查(1)农民集体所有土地的指界人由该农民集体依法推举产生,并由村委会出具证明。国有土地使用权的指界人为该国有土地使用者,可以是法人代表、自然人或委托代理人。(2)指界通知按调查工作计划,分片公告通知集体土地所有者或国有土地使用者到场指界。415界线调查(1)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时形成的土地权属界线协议书中核定的权属界线,经复核无误的,可不再重新调查、指界和签字。手续不完善的,应补办相关手续。未签权属界线协议的,要对权属界线进行补充调查,地类与实地不一致的应进行变更。(2)调查时须由调查员会同双方指界人共同到现场指界。经双方认定的界线,须由双方指界人在土地权属调查表附后上签字盖章。(3)确定土地权属界线时,相关国有土地使用者应由法人代表或自然人亲自出席指界,若不能亲自出席指界时,必须由其指定委托代理人出席指界,并提交委托人和受托人的身份证明书及指界委托书。(4)农民集体所有土地与没有明确使用者的国有土地的权属界线,由该集体土地指界人指界、签字,根据有关法规和实地调查结果予以确认。(5)农民集体所有土地与有明确土地使用者的国有土地的权属界线,由该集体所有土地的指界人和国有土地使用者共同指界、签字。(6)农民集体所有土地与国有土地之间的土地权属界线,双方有边界协议或正式文件或者国有土地使用者已办结土地登记手续的,可直接引用协议、法定界线、界址,不再调查、指界。(7)因依法征用、调整土地等引起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时已核定的土地权属界线发生变化的,应直接引用征用、调整土地的法定文件、图件,不再办理指界、签字手续。若图上界线不明确或与实地不一致的,应进行补充调查,补办必要手续。(8)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时误将国有荒山、荒地、河流、农民集体使用的国有土地等错划土地权属性质范围的,应依法予以纠正,并办理手续。(9)土地权属界线有争议的,按照争议原由书进行调解处理后确定权属界线;没有争议原由书或不完备的,应进行必要的举证和补充调查后,再进行调解和处理。(10)土地权属争议经现场调解未达成协议的,先确定没有争议的土地权属界线。争议部分交由土地权属争议调解委员会处理。经土地权属调解委员会调解无效的争议土地,在土地权属界线调查表内注明争议的原由、范围和面积,交由县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处理后,再办理土地登记手续。(11)在界址调查过程中,对不易判读、容易产生错误的界址点应进行点位注记。(12)如一方指界人未在规定时间出席指界,其宗地界线以另一方所指界线确定。将确界结果以书面形式送达违约缺席者。如有异议,应在15日内提出重新划界申请,并由申请人负担重新划界的全部费用,逾期不申请,视同对确定的界线无异议。(13)指界人若无正当理由不在土地权属调查表上签字盖章,则视同缺席。(14)对调查中发现的违法用地,应及时处理后再行办理登记手续。对短时间内难以处理的,可先行办理集体土地所有权登记手续,并在备注栏内注明违法用地的内容。待违法用地处理后,再办理有关更正或变更登记手续。416界线处理依据最新确权资料或界线双方实地指界,以村民小组为单位将界线调绘在工作底图上。当界线双方共认同一界线或对界线有争议但经过协商或调处能够共认同一界线的视为无争议界线,按图示规定的正确符号表示,并填写集体土地地籍调查表。其具体要求是(1)界线有关各方必须在本单位集体土地地籍调查表上签字盖章。(2)附图说明按实地或土地利用现状图上的界址点的相对位置和权属界线走向绘制权属界线示意图。附图上应将确定的界址点和权属界线位置的参照地物等表示清楚。(3)附文字说明按附图上界址点编号逐一说明界线的实地位置,界线走权属审核、登记发证数据库建设宗地权属、现状调查开发管理信息系统数据转换、资料挂接组织准备、业务培训控制测量测绘1500数字化工作底图测区踏勘、已有资料收集和分析、编写技术方案属性数据录入权属资料扫描地籍测绘界址点补测、地籍图编绘向和相邻权属单位名称。(4)集体土地地籍调查表一式两份,本权属单位和国土资源局各存一份。417地籍调查表填写(1)根据内业CAD成图得到的宗地绘制相应的调查表。(2)按照权属调查底图及集体土地使用权确权颁证要求填写规定格式得地籍调查表。42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权属调查421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权属调查流程由于宅基地有着不同于农用地和未利用地的特殊固有价值,为确保宗地界址精确、面积准确,满足登记发证需要,对地籍测量精度应当严格要求,宅基地使用权调查采用全解析法勘丈界址点坐标。其具体方法是利用CORS系统、GPS静态测量、GPSRTK、全站仪导线测量等专业测绘技术进行控制测量,采用全站仪全野外测绘1500数字化地形工作底图,在此基础上进行权属调查和地籍测量,利用GIS系统进行调查资料数据建库。其具体流程图如下422宅基地使用权的确定宅基地使用权是指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及集体经济组织依法享有的,在集体所有的土地上建造房屋及附属设施的权利。1宅基地使用类型宅基地使用权包括农村宅基地使用权和空闲宅基地使用权两种类型。农村宅基地是指农村村民用于居住的宅基地;空闲宅基地是指农村居民点内部的空闲旧宅基地及其他空闲土地。2宅基地使用权权利人农村宅基地使用权确定给农户,空闲宅基地使用权确定给农户或集体经济组织。3确定农村宅基地使用权规定(1)确定农村宅基地使用权以户为单位进行。(2)权利人能够提供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或同级建设、房管、国土行政主管部门等颁发的房屋土地权利证书或批准文件的,按证书或批文载明的占地面积和范围确定其农村宅基地使用权。(3)权利人无法提供上述证明材料的,按其房屋建筑占地面积和现行的农村宅基地面积标准确定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房屋建筑占地面积超出标准的,超标准部分确认给集体经济组织,不达面积标准的,可将其实际使用的房屋附属设施、院坝、林盘等用地合并确定农村宅基地使用权,直至达到面积标准。423确定空闲宅基地使用权规定没有确定给农户的院坝、林盘及超出宅基地面积标准的房屋、附属设施等用地确定为空闲宅基地。空闲宅基地使用权采用村民自治的方式,经村民会议三分之二以上成员或三分之二村民代表的同意并形成决议,选取下列两种方式之一确定(1)确定给实际使用土地的农户;(2)确定给本集体经济组织。424制作工作底图本次宅基地和其他建设用地权属调查的工作底图采用新测的1500地形图,利用这些图件进行权属调查,再根据权属调查结果编制地籍图。425现场调查本次调查工作在国土资源局工作人员及基层政府相关人员配合下按照规定进行。调查时须由调查员会同双方指界人共同到现场指界。经双方认定的界线,须由双方指界人在土地权属调查表上签字盖章。确定土地权属界线时,相关权利人亲自出席指界,若不能亲自出席指界时,必须由其指定委托人出席指界,并提交委托人和受托人的身份证明书及指界委托书。426宗地编号编号过程中采用宗地依次编号,编号不能重复,编号具体原则如下采用“行政区镇(街道)村组宗地”五级编号。格式为X区X镇X村X组第8宗地,其地籍编号为“XXXX8”其中“X”为镇(街道)、村、组、阿拉伯数字代码,镇(街道)、村、组、编号不补零。427界址点编号界址点统编号即界址点序号,为作业单位编的流水号,只要保证同一宗地内无重复点号,即保证不出现同一点号对应两个不同坐标,同一坐标对应两个不同点号即可;宗地界址点编号冠以大写字母“J”,在宗地内部统一自西向东、自北向南,从西北角开始从“J1”顺序编号。所有界址点实地不作红油漆标示,不埋设界桩。428地籍调查表的填写本次权属调查对所有宗地的地籍调查表形成电子文件并打印1份,由相关作业人员签字。地籍调查表必须做到图表与实地一致、表述准确。按照实际情况输入,具体内容如下(1)宗地地籍号及所在图幅号;(2)土地座落;(3)土地所有者名称;(4)实际用途;(5)界址调查记录(界址标示等);(6)宗地面积,面积单位为亩或平方米,分别保留4位和2位小数;(7)宗地草图(该部分可以打印粘贴,规格为A4或A3,对特大宗地可分幅绘制);“权调记事及调查员意见”栏目填写本次权属调查是在县政府授权下进行的。经现场调查,该宗地由XXX使用。本次调查拟设界址点X个,宗地四至(见本调查表第2页),本次调查界址的认定以现状为准。土地实际用途为农村住宅。“地籍勘丈记事”栏目填写依据权属调查确定的宗地草图及界址,使用全站仪测量和记录数据,采用CASS71软件绘制宗地图形资料。采用CASS71软件计算出该宗地实际面积为XXX平方米,宗地内建筑占地面积XXX平方米。43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权属调查431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权属调查流程同421。432确权条件规划基期年(2004年)土地利用现状变更调查上报数中已经确认的集体建设用地以及规划基期年(2004年)以后依法取得的集体建设用地,包括按照“城镇建设用地增加与农村建设用地减少相挂钩”方式,通过实施土地综合整理取得的集体建设用地。对上述集体建设用地,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依法处理前不得确定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1)1999年1月1日以后发生的违法用地;(2)土地权属有争议的;(3)法律、法规规定限制土地权利的。433确权要求(1)确定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以宗地为单位进行,一宗地内有多种土地用途的,以主要用途确定整宗地土地用途。(2)建立各级集体经济组织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土地统计簿或统计台帐。434土地分类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的土地分类执行土地利用现状分类(GB/T210102007)。在权属调查时,要明确其二级分类及对应的全国土地分类(试行)三级分类,并注记在土地登记卡上。435制作工作底图本次集体建设用地权属调查的工作底图采用新测的1500地形图,利用这些图件进行权属调查,再根据权属调查结果编制地籍图。436宗地编号编号过程中采用宗地依次编号,编号不能重复,编号具体原则如下采用“行政区镇(街道)村组宗地”五级编号。格式为X区X镇X村X组第8宗地,其地籍编号为“XXXX8”其中“X”为镇(街道)、村、组、阿拉伯数字代码,镇(街道)、村、组、编号不补零。437界址点编号界址点统编号即界址点序号,为作业单位编的流水号,只要保证同一宗地内无重复点号,即保证不出现同一点号对应两个不同坐标,同一坐标对应两个不同点号即可;宗地界址点编号冠以大写字母“J”,在宗地内部统一自西向东、自北向南,从西北角开始从“J1”顺序编号。所有界址点实地不作红油漆标示,不埋设界桩。438地籍调查表的填写(1)本次权属调查对所有宗地的地籍调查表形成电子文件,地籍调查表必须做到图表与实地一致、表述准确。按照实际情况输入,具体内容如下宗地地籍号及所在图幅号;土地座落;土地所有者名称;实际用途;界址调查记录(界址标示等);宗地面积,面积单位为亩或平方米,分别保留4位和2位小数;宗地草图(该部分可以打印粘贴,规格为A4或A3,对特大宗地可分幅绘制);(2)“权调记事及调查员意见”栏目填写本次权属调查是在县政府授权下进行的。经现场调查,该宗地由XXX使用。本次调查拟设界址点X个,宗地四至(见本调查表第2页),本次调查界址的认定以现状为准。土地实际用途为XXX。(3)“地籍勘丈记事”栏目填写依据权属调查确定的宗地草图及界址,使用全站仪测量和记录数据,采用CASS71软件绘制宗地图形资料。采用CASS71软件计算出该宗地实际面积为XXX平方米,宗地内建筑占地面积XXX平方米。44数据库建设按照国家和省的有关要求和技术标准,将实地调查获得的各类信息数据进行上图、编辑、整理和入库处理。数据库内容主要包括(1)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信息数据;(2)宅基地使用权信息数据;(3)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信息数据;(4)土地登记发证信息数据;(5)地籍调查表、土地登记申请表、土地登记审批表、土地证等数字化的地籍档案数据;(6)遥感影像数据;(7)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农村宅基地调查数据按系统软件的统一标准进行入库工作。数据入库完成后,按照软件的具体要求进行其他的功能操作,并进行系统调试及试运行,进一步检查数据及入库的正确性和完整性45质量检查与验收成果质量检查验收参照国家土地管理局城镇地籍调查成果检查验收办法(试行)执行,采用三级检查和一级验收的方案。并阶段性的进行检查,负责全程技术指导和质量监控检查。451检查验收流程本项目采用过程检查与层级检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主要检查验收程序包括技术承担单位自检、县级自查、市州复查、省级预检和省级验收。各级检查均应编写检查报告,明确质量检查结论,整理检查记录,填写相关表格。具体检查验收程序如下提交成果、申请预检地籍测量检查权属调查检查数据建库检查内业检查记录外业检查记录数据建库检查记录检查意见反馈技术承担单位自检县级自查市州复查452检查内容和比例1检查的内容权属调查结果检查包括确权定界;界标设置及其界线走向的合理性;界址点有无遗漏等。地籍调查表检查包括内容是否齐全;手续是否齐全;填写有无矛盾;丈量数据与草图是否一致等。宗地草图检查本宗地及与邻宗地之关系是否与实地一致;勘丈数据是否齐全,注记是否清晰准确,有无检核条件;宗地草图内容是否完整;本宗地及邻宗地的地籍要素是否齐全等。地籍控制测量检查起算数据来源是否可靠,抄录是否正确,是否进行了检核;控制网布设是否合理,技术规格、精度指标是否符合规定要求;各种手簿是否记载齐全,观测成果是否按规定记录等。地籍原图检查各等级控制点、图根点等数学基础是否正确;地籍要素是否全面、正确;图面要素是否齐全,注记及整饰是否符合要求等。面积计算检查计算方法是否妥当,精度是否符合要求;面积汇总、统计是否正确等。2检查比例省级验收退回生产单位返工专业单位修改,形成修改情况单专业单位修改监理方复查一般问题严重问题合格外查一般不少于30,内查为100。46登记发证范围内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宅基地使用权、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的登记发证工作,由县市区国土资源局按照土地总登记的模式,集中开展工作。461土地登记通告国土资源部门根据人民政府的委托,发布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通告,通告的主要内容有土地登记区的划分、土地登记的期限、土地登记收件地点、申请人应当提交的相关文件材料等。462土地登记申请土地登记申请人按照政府通告的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地点向土地登记机构申请土地登记,填写土地登记申请书,提交规定的相关资料。土地登记机构受理并审查土地登记资料,确认无误的,进行登记、编号向申请人出具土地登记收件单。463权属审核土地登记机构对申请人提交的相关证明文件,根据地籍调查资料进行审核,填写土地登记审批表,出具初审意见和审核意见。(1)对宗地的四至界线是否清楚进行审查;(2)对界址点的点位标注是否符合城镇地籍调查规程的要求进行审查;(3)对面积单位的标注是否符合要求进行审查;(4)对本权利主体与相邻权利主体是否签字盖章手印进行审核;(5)地籍调查全套资料调查表、指界人身份证明书、指界委托书、权属界线图。464土地登记公告经初审和审核符合登记要求的宗地,由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将确权登记结果进行现场张贴及在当地人民政府指定的固定场所媒体予以公告。公告的主要内容包括(1)土地权利人的姓名或者名称、地址;(2)准予登记的土地坐落、面积、用途、权属性质、使用权类型和使用期限;(3)土地权利人及其他利害关系人提出异议的期限、方式和受理机构等。465政府审批经公告无异议的宗地,由人民政府对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的土地登记审核结果进行确认,并在土地登记审批表中填写审批意见。466注册登记制证土地登记机构对批准登记的土地,根据对土地登记申请的审核结果,以宗地为单位填写土地登记卡,组装登记簿;根据土地登记卡的相关内容,以权利人为单位填写土地归户卡,编制土地归户册;根据土地登记簿的相关内容,以宗地为单位填写土地权利证书。对共有一宗土地的,还应当为两个以上土地权利人分别填写土地权利证书。467核发土地证书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根据注册登记结果,代表人民政府向土地权利人发放土地权利证书。核发土地权利证书的程序是通知验证发证。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在发证前向领证人发送领证通知,领证人按通知要求携带身份证明、土地登记收件单等证明文件办理领证手续。土地登记人员对领证人提交的证明文件验证无误后,收回领证人的土地登记收件单,经领证人在土地证书签收簿上签字确认后,向其核发土地权利证书。5测绘方案与纠纷处理51测绘技术方案511地籍控制点加密图根点是直接用于地籍图,确定平面位置和高程的依据。本项目图根点布设采用RTK测量方式进行,布设时应符合以下要求(1)RTK测量时卫星状态应符合下表规定观测窗口状态截止高度角15以上的卫星个数PDOP值良好66(2)RTK布设图根点的技术要求图上点位中误差(MM)高程中误差与基准站的距离(KM)观测次数起算点等级011/10基本等高距72平面三级以上、高程等外以上(3)图根点标志宜采用木桩、铁钉或其他临时标志。(4)RTK图根点测量时,通过现场校正的方法获取“转换参数”,校正的点应选择E级以上的GPS点,校点数不少于3个。(5)在架设基准站时,宜选择在测区相对较高的位置,以便于电台数据传输。每次作业开始前或重新架设基准站后,均应进行至少一个同等级或高等级已知点检核,平面坐标较差不应大于7CM。(6)作业过程中,如出现卫星信号失锁,应重新初始化,并经重合点测量检查合格后方能继续作业。(7)RTK图根测量平面控制点测量平面坐标转换残差不应大于图上007MM,高程拟合残差不应大于1/12基本等高距。(8)图根点测量平面测量各次测量点位较差不应大于图上01MM,各次结果取中数作为最后成果。512农村集体土地测绘方法本次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界线测绘根据宗地形状,选定界址点位置并实地立桩定界,采用RTK全野外实测界址点坐标的方法。513集体建设用地、宅基地和其他建设用地测绘方法本次地籍图编辑采用南方测绘公司编制的测图软件CASS71,图形数据最终形成DWG文件格式。最终必须按照城镇地籍数据库的标准格式提供数据。(1)地籍图的测绘采用全野外数字化测量。(2)使用电子全站仪配合便携式计算机用极坐标法实地对地物点的坐标进行测量,将数据保留在原始文件中。(3)野外实测过程中在对地物编码时,应遵循唯一、实用、符合图式分类的原则。原则上按照1500、11000、12000地形图图式执行。(4)按照按1500的比例尺进行实测。514集体建设用地、宅基地和其他建设用地测绘要求(1)阳台未封闭的阳台或全封闭的阳台均用外虚、内实表示;飘楼及大于10M的飘檐(小于10M的飘檐按房檐处理)等悬空建筑以虚线描绘其外轮廓范围,飘楼加注飘出层数。同一房侧面有几种悬空建筑时,虚线符号绘在最外围处,其内的均舍去不表示。落地的阳台、落地的室外走廊及有支柱的室外走廊可综合房屋内表示。悬空阳台用虚线表示,似飘楼而其下有承重柱的楼房以图式中的廊房符号表示,两端及中间支柱按实地情况配绘。不依比例尺的支柱不论其形状均用直径1MM的圆圈表示。(2)有院落的,无围墙时可用地类界表示,有水泥铺面的,在适当地方标注“水泥”。(3)房屋及附属设施表示当房屋四角有加固垛时,按加固垛测绘房屋,当房屋四角无加固垛但边墙有时,按房屋角测绘。街道两侧用铁皮、木板、玻璃、砖等材料装饰的商业门脸不表示。围墙、栅栏、栏杆一般应测外线(外拐点)。围墙、栏杆遇门要断开表示。门廊以柱或围护物以外围为准,独立门廊以顶盖投影为准,柱子的位置应实测。(4)建筑物层数的确定顶层楼梯间、电梯间、水箱间、临时性搭盖、假(夹)层阁楼均不计算层数,层高小于22M的底层及地下室、半地下室不计层数。底层已形成的建筑中房屋,要求准确测绘表示,加注“建”字。建筑物的层次应仔细划分,当同一幢建筑物有不同层次且在底层可分割的,应分开计层表示。工厂内车间不但要注记层次,还要注记“车间”,单层厂房不注层次。车间与其它用房建成一体,外观无法区分时仍按车间表示。高大建筑物顶部突出实体的建筑造型不表示。(5)各类要素注记厂矿企业注记单位名称一般以挂牌为准,同一院、大楼有多个单位时,只注出主要单位名称即可。村民委员会和学校注记村民委员会和学校应按照挂牌名称注记。注记位置应指向明确、醒目、易读,尽量不压盖符号。注记的等级、字向、字隔应符合图式中注记的有关要求。(6)建筑物性质注记一般为“砼”、“混”、“砖”、“木”、“简”5类,具体分类原则为砼指6层以上,以钢或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建筑的大楼、商厦或其它坚固构筑物。混指35层,以钢筋混凝土为梁柱的砖混结构房屋。砖指2层或2层以下,砖(石)木结构房屋用砖表示,包括砖(石)和木的混合结构。木整体为木质结构的房屋。简指用土坯、竹、秫秸建造的简易房屋,当单层砖房面积较小,图面不易注“砖”的也按此表示;另外,简易厕所、牲口房以此表示。(7)内部道路工矿、学校等内部经过铺装的主要道路,按内部道路表示,但属城市道路除外。52纠纷处理方案521集体土地争议界线处理规定当权属双方对界线存在争议、短期内无法调处的视为争议界线,双方自认界线之间区域为争议土地,按图式用相应符号调绘至工作底图。同时,由调查部门根据明显地物、本着不破图斑的原则直接指定工作界线,填写集体土地地籍调查表,填写要求为(1)填写争议各方权属单位名称和争议界线所在的图幅编号、位置等。(2)附图绘制说明按实地或调查底图上工作界线的位置、走向,画出争议各方认可的权属界线位置、走向,并绘制附图。附图应将确定权属界线位置的参照物等表示清楚,有条件的可制作影像附图。(3)附文字说明说明争议各方各自认可的权属界线实地位置和走向,工作界线的实地位置和走向,以及争议原由和处理结果。(4)集体土地地籍调查表必须双方签字盖章,一式三份,界线双方和国土资源局各存一份。522宅基地纠纷处理规定(1)一九八七年土地管理法颁布之前农村村民建房占用的农村宅基地,其房屋占地面积超过面积标准,在土地管理法施行后未经拆除、改建、翻建的,按现有房屋占地面积确定农村宅基地使用权。(2)符合当地分户建房规定而尚未分户的农村村民,其现有的农村宅基地没有超过分户建房用地合计面积标准的,按现有农村宅基地面积确定为共有农村宅基地使用权,使用权面积按照相关个方协议约定进行分摊,没有协议的按户均摊。(3)空闲或者房屋灭失两年以上未恢复使用的农村宅基地,由集体经济组织收回农村宅基地使用权。(4)农村村民拥有不止一处农村宅基地的,只能确认其中一处宅基地,其他宅基地确认给该集体经济组织。(5)原为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现为非农业户口居民(含华侨)在农村的宅基地,房屋产权没有变化的,经该集体经济组织出具证明,办理备案性登记。房屋灭失后,土地使用权由集体经济组织收回。(6)城镇居民购买农村村民房屋的,在办理房屋所有权登记前,转让房屋所有权的农村村民必须办理原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注销登记,由区(市)县国土资源局(分局)收回。(7)对调查中发现的违法用地,应及时处理后再行办理登记手续。对短时间内难以处理的,可先行办理集体土地所有权登记手续,并在备注栏内注明违法用地的内容。待违法用地处理后,再办理有关更正或变更登记手续。(8)依法保护公民、法人合法取得的宅基地使用权。农村居民建住房,应当使用原有的宅基地和村内空闲地。使用耕地的,由乡级人民政府审核后,报县级人民政府批准。未经批准的,不予保护。另外,宅基地使用权包括合法取得和合法使用两个方面。对非法扩大、抢占宅基地甚至耕地的行为应宣布其无效。(9)农村房屋发生买卖、继承、赠与等法律事由的,其所占宅基地的使用权随房屋所有权而转移。村民迁居或者拆除房屋后腾出的宅基地,由集体收回使用。但在农村合法继承的房屋,其宅基地使用权可以随房屋所有权而转移。6、组织实施和进度安排61组织实施611组织领导成立县、乡镇、村三级领导机构。县、乡镇、村各级政府相应成立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协调领导小组,负责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的指导、协调等工作。并对地籍调查成果进行检查验收。县、区、镇国土资源部门负责宅基地的权属调查、土地权属纠纷调处、组织发动本行政区内土地权利人申报土地权利,提供土地权属材料并履行指界、签章等法律和登记发证工作。加强部门协助配合。农村宅基地确权和集体建设用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由土地行政管理部门牵头,财政、发改、建设、侨务、公安、监察、民政等部门要密切配合、提供各方面支持。公安、民政等部门要对户口分户的标准及户人口数的确定工作提供支持。612做好宣传动员工作县市区各级政府层层召开农村集体确权登记发证工作动员大会。通过多种媒体形式,向全社会宣传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的法律地位、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以及对农村经济发展的长期推动作用,充分调动村民申请宅基地权利登记、配合宅基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开展工作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和外部环境。613加强检查指导必须严格按照底图制作、权属调查、地籍测绘、权属审核、登记发证、数据建库、检查验收等七个环节开展工作。专业技术承担单位应认真做好技术培训,严格按规程和技术方案作业,认真执行三级检查制度,自觉把好成果质量关。技术单位将组织相关技术人员分阶段进行检查,上一阶段检查不合格的,不得开展下一阶段工作。614业务培训加强业务培训,举办全区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培训班,全面提高队伍的政策与技术素质。承担集体土地地籍调查专业技术队伍应有30以上(不少于5名)的技术人员通过省级培训考试。市县还要对乡镇工作人员及村委会干部进行培训。62投入仪器和人员安排投入仪器安排工序名称仪器设备名称数量备注图根控制测量全站仪台全站仪台套计算机台绘图仪台地形测量打印机台全站仪台地籍调查、地籍测量计算机台计算机台数据库建设数码相机台投入人员安排工序名称人员数量主要技术人员情况技术设计人高工人、工程师名图根控制测量人工程师名地形测量人工程师名、助工人地籍调查人工程师名、助工人项目管理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