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5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C5TV朱军律师代理某公司与沈某某工伤赔偿劳动仲裁案2013年7月2日,郑州朱军律师代理的某公司与沈海峰劳动人事争议仲裁一案在许昌市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主持下达成调解协议。2007年8月沈海峰到某实业股份有限公司上班,从事过加油及核算员岗位的工作,每月工资2000元。2011年6月7日21时许,沈海峰在帮客户去许昌某加油站办理充值加油卡时,行至许昌市南外环与许平南高速公路引线交叉口西500米处,被一辆大货车碰撞受伤,经认定申诉人负事故的同等责任,申请人的伤情经医院诊断为右股骨干、右髌骨粉碎骨折、全身多处挫裂伤等症状。2011年8月19日经许昌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认定为工伤,后经鉴定构成八级伤残。沈海峰申请的仲裁请求有1、解除与某实业股份有限公司的劳动关系;2、要求支付停工留薪期间的工资24000元、生活护理费1500元、伙食补助费630元、住院期间的医疗费16000元、交通费200元、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64376元、一次性伤残补助金22000元、一次性医疗补助金24760元。3、某实业股份有限公司为其缴纳从2009年8月开始的养老保险金、医疗保险金、失业保险金至解除劳动关系时止。由于本案双方的意见分岐大,一度双方的关系闹的几乎不可调和,朱军律师接受某实业股份有限公司的委托后,从法律的角度详细分析了案件的情况,仔细考虑了双方的意见分岐焦点,经耐心协商并有理有据的说服,终于使双方达成了都满意的结果,最大限度的维护了被委托人的合法权益,并在许昌市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的主持下达成以下调解协议一、自2013年7月2日起,申请人沈海峰与被申请人某实业股份有限公司之间的劳动关系和工伤保险关系即行终止。二、被申请人某实业股份有限公司自本调解书生效之日起,10日内一次性支付沈海峰人民币陆万捌仟元整(含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三、被申请人某实业股份公司自本调解书生效之日起,15日内负责为沈海峰向当地工伤保险经办机构申报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沈海峰负有协助义务。四、申请人沈海峰自愿放弃本案的其他仲裁请求。原告陈彦敏诉称,2006年9月16日,原告应聘至被告处工作,担任楼管员一职。2011年9月7日,被告违法要求原告离开公司。原告自入职以来,被告以各种借口拒绝签订劳动合同,并未缴纳各项社会保险,原告加班被告一直未支付加班费。因被告未依法缴纳生育保险、失业保险,原告失业后未能领取失业金,生育后未能报销相关费用。原告诉至法院,请求被告支付经济补偿金105万元、加班费3621元、因未签订书面劳动合同的双倍工资11550元、因未办理失业保险而导致原告的损失15120元、因未办理生育保险而导致原告的损失24414元。原告后增加诉讼请求,请求被告补缴2006年9月至2011年9月应为原告交纳的养老、医疗、工伤、失业、生育保险、住房公积金等63736元。被告辩称,原告于2006年9月16日进入被告公司工作,工作岗位为客服员。2011年8月,原告因违反郑州市房地产中介服务管理办法第29条“房地产中介服务机构及中介服务人员不得直接从事房地产吞吐业务”的规定,擅自买卖风铃居小区2号楼4单元3楼东3房屋一套,其中买入价为168万元,卖出价为196万元,致使业主遭受28万元损失,并且少给被告公司缴纳中介服务费7280元。郑州市房地产中介服务管理办法第28条规定“因房地产中介服务机构的过错,给当事人造成损害的,中介服务机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中介服务机构可向有过错的中介服务人员追偿”。因此,被告公司开会通报批评了原告,并要求原告补交给公司中介服务费1000元作为对其营私舞弊的处罚。但原告不但不给公司缴纳中介服务费,还违反劳动法第31条之规定“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应当提前30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于开会的当天离开公司,给公司造成了巨大损失。因此原告要求被告公司支付解除劳动关系的经济补偿金是没有依据的。相反,被告应该要求原告偿还被告因人员衔接不畅而造成的损失,以及因此而招聘人员所应支付的费用(含交通费、广告费、餐饮费等)。同理,原告要求被告赔偿其因未办理失业保险而无法领取的失业保险金也是不成立。因为原告是擅自离职,依据社会保险法第45条规定,原告系本人自愿离职的,不能依法领取失业保险金,更无理由要求被告支付未办理失业保险而导致的损失。原告要求被告支付其未休年休假的加班费,因为被告公司员工大都在外地,为了便于与家人团聚,所有员工的年休假都由公司统一安排在春节休息,所以原告的要求不能成立。至于其它原因的加班,因其工作性质决定,原告在被告公司工作期间,从未有过其他加班,且只要有因公司需要加班的,公司均付有加班费。根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27条规定,原告要求被告公司支付因未办理生育保险而导致的损失已超过了仲裁时效,是不应予以支持的。另外,根据生育保险办理程序规定“女职工产假满30天内,可由用人单位持计划生育准生证明,生育医疗费用单据、门诊病历等资料到社区劳动保险生育窗口办理,未办理生育保险的,由女职工所在单位负担生育女职工的生育医疗费用”,但原告在职期间从未提出要求或提交资料,系主动放弃其权利,且其生育期间的生育津贴,被告已于每月15日前后以工资的形式发放。所以,原告主张的未办理生育保险而导致的损失是无任何事实法律依据的。原告要求被告支付未签书面劳动合同的双倍工资是不成立的,因为原、被告签订有书面劳动合同,由于被告工作疏忽,暂时找不到了,但由于被告资质证书更换所需提交资料,房管局物业处保存的有原、被告签订的劳动合同,况且,被告签订有集体合同,根据相关规定,集体合同的效力高于劳动合同。原告要求补缴的养老、医疗、工伤、生育保险、住房公积金等均无法律依据,被告并未为原告开立社保账户,无从补缴,也无法补缴。【法院认定】原、被告均承认双方的劳动关系起止时间为2006年9月16日至2011年9月7日。被告承认未为原告开设社会保险账号。原告提交的被告于2009年2月23日向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郑州二七支行出具的收入证明显示“陈彦敏系我单位正式职工,在我单位连续工作3(年/月)以上,现职务为部门主管,该同志月收入2000元,年总收入25000元。该同志工作及经济收入真实、稳定”。原告提交的工资存折明细显示了自2011年1月20日至2011年8月17日共计9笔“现转”,分别为1月20日3519元、1月29日1000元、2月21日3270元、3月18日2278元、4月19日2987元、5月17日1848元、6月16日2582元、7月15日3381元、8月17日3862元。原告提交的加盖有被告公司计划生育专用章的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申请审批表显示原告于2010年7月6日生育一子,原告提交的出生医学证明复印件亦显示原告于2010年7月6日生育一子。原告因产前检查及生产共花费医疗费828566元。原告于庭审中称“2011年9月7日上午公司开会,要罚我1000元钱并要我离职,会后项目经理李松口头告诉我办理交接手续,之后就不要来上班了,并说我就是来上班也没有工资。9月7日下午,我与曹丹办理了交接,我经手和保管的财物交给了曹丹,曹丹是被告公司另外一个项目的工作人员。交接之后我就走了,之后就没去上班了,因为李松说过我就是去也没有工资”。原告明确其诉讼请求由于被告违法解除劳动关系,按原告的工作年限支付经济补偿金;加班费的依据是原告自入职以来每周加班一天,每季度最后一个月的中旬每天加班两个小时;双倍工资计算11个月;诉讼请求依据的月工资标准是郑州市最低工资标准1050元/月;养老、医疗、工伤、失业、生育保险、住房公积金按上一年度职工平均工资最低缴费基数补交,若不能补交,应将相应数额补偿给原告;失业保险损失是1050元/月乘以80乘以18个月;生育保险损失的依据是医疗费票据。被告于庭审中陈述称“每月休息6天,每天工作75个小时,延长工作时间时第二天相应减少工作时间,不存在每季度最后一个月加班及每个月加班的问题”。原、被告于本案庭审中均承认原告实际工作期间的工资支付完毕。再查明,2011年11月21日,原告向郑州市金水区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提出劳动争议仲裁申请,以2006年9月16日原告应聘到被告处工作,担任楼管员一职,每月基本工资1050元提成;2011年9月7日,被告未有合法理由要求原告离开公司;自原告于2006年9月进入公司至2011年9月离开公司期间被告未与原告签订书面劳动合同,未依法为原告缴纳各项社会保险费用,未支付原告生产期间的各项待遇,未支付原告未休年休假工资等为由,请求被告支付违法解除劳动关系经济补偿金105万元、未签订书面合同双倍工资11550元、补缴2006年9月至2011年9月应为原告交纳的养老、医疗、工伤、失业、生育保险、住房公积金63736元、支付未休年休假工资3621元、赔偿因未为原告办理失业保险而导致原告无法领取的18个月失业金损失15120元、支付因未办理生育保险的已花费各项费用24414元。2012年2月7日,郑州市金水区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作出金劳人仲裁字2011432号仲裁裁决书,仲裁庭查明1、原告自2006年9月16日通过应聘进入被告处工作;2、被告未为原告开设社会保险账号;3、原告工作期间被告已足额为其安排年休假;4、2011年9月7日原告不服被告以其违规进行房屋买卖为由要对其罚款的决定,原告与被告处员工曹丹交接后离开被告处,之后未到被告处工作;5、原告请求被告支付的违法解除劳动关系经济补偿金105万元系违法解除劳动关系的赔偿金。仲裁庭认为原、被告劳动关系明确;原告的行为系自动离职;请求支付双倍工资已超出劳动争议仲裁的时效;被告未为原告开设社会保险账号,原告要求被告为其补缴2006年9月至2011年9月的养老、医疗、工伤、生育保险的请求不属于劳动争议仲裁的受案范围;原告要求被告补缴2006年9月至2011年9月的住房公积金的请求不属于劳动争议仲裁的受案范围;被告已足额为原告安排年休假,故对原告请求的未休年休假工资不予支持;依据社会保险法第四十五条的规定,对原告请求的赔偿因未为原告办理失业保险而导致原告无法领取的18个月失业金损失15120元不予支持;原告请求支付因未办理生育保险的已花费各项费用24414元不属于劳动争议仲裁的受案范围。金劳人仲裁字2011432号仲裁裁决驳回原告全部仲裁请求。原告不服仲裁裁决,诉至本院,遂成本案纠纷。【法律分析】一、关于经济补偿金。原告称“2011年9月7日项目经理李松口头告诉我办理交接手续,之后就不要来上班了,并说我就是来上班也没有工资”,但是原告未能举证证明其所述的被告“口头”与其解除劳动关系的事实。根据原告在本案中陈述的“我与曹丹办理了交接,我经手和保管的财物交给了曹丹交接之后我就走了,之后就没去上班了”,以及劳动争议仲裁裁决的内容和原告对仲裁裁决书的举证意见,可以认定原告系自动离职。综上,没有证据可以证明原告所诉的被告解除劳动关系的事实,也没有证据证明原告是基于劳动合同法第三十八条的规定与被告解除劳动关系,所以原告请求被告支付违法解除劳动关系的经济补偿金不符合劳动合同法第四十六条的规定,本院不予支持。二、关于双倍工资。2008年1月1日起施行的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二条第一款规定“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劳动合同法施行后,如果未订立书面劳动合同,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十四条第三款的规定“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满一年不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视为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已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即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支付自2008年2月至2008年12月共11个月的双倍工资。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十七条第一款规定“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十七条第四款规定“劳动关系存续期间因拖欠劳动报酬发生争议的,劳动者申请仲裁不受本条第一款规定的仲裁时效期间的限制”,该款规定中的“劳动报酬”与劳动法第三条第一款“劳动者享有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中的“劳动报酬”是同一概念,与被告请求的双倍工资不是同一概念,被告在本案中请求的双倍工资超出了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十七条第一款规定的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参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三条的规定,本院对被告有关双倍工资的诉讼请求不予支持。三、关于原告请求的加班费3621元。(一)原告所诉的加班费应在本案中合并审理。原告的劳动争议仲裁申请中未包括加班费,而是描述为“未休年休假工资3621元”。根据劳动争议仲裁裁决的查明事实,结合原告的诉讼请求和举证意见,本院对“未休年休假工资”不再做出认定。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六条规定“人民法院受理劳动争议案件后,当事人增加诉讼请求的,如该诉讼请求与讼争的劳动争议具有不可分性,应当合并审理;如属独立的劳动争议,应当告知当事人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据此,本案对原告请求的加班费合并审理。(二)应当认定原告加班的事实。在本案中,原告明确其主张加班费的依据是原告自入职以来每周加班一天,每季度最后一个月的中旬每天加班两个小时。被告否认每季度最后一个月加班的事实,原告也未就此举证,根据民事诉讼法第六十四条第一款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三)第九条的规定,本院对原告主张的每季度最后一个月的中旬每天加班两小时的事实不予认定。根据国务院关于职工工作时间的规定第三条,职工每日工作8小时、每周工作40小时。换言之,不计法定节日,劳动者每月至少应当休息8天。而被告自认“每月休息6天”,根据原、被告提交的签到表(考勤表)也能够证明原告周工作时间超过5天的事实,被告应当按照劳动法第四十四条的规定向原告支付加班费,即应当按照下列标准支付高于劳动者正常工作时间工资的工资报酬安排劳动者延长工作时间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150的工资报酬;休息日安排劳动者工作又不能安排补休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200的工资报酬;法定休假日安排劳动者工作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300的工资报酬。(三)应当认定被告已经按照法定标准支付了高于原告正常工作时间工资的工资报酬。原告在申请劳动争议仲裁时称“每月基本工资1050元提成”,原告在本案中称“诉讼请求依据的月工资标准是郑州市最低工资标准1050元/月”。根据原告提交的工资存折明细显示的“现转”数额,结合原告提交的被告于2009年2月23日出具的“月收入2000元,年总收入25000元”的收入证明,足以认定被告辩称的“公司均付有加班费”的事实,再结合原告承认实际工作期间的工资支付完毕,所以,本院对原告请求的加班费不予支持。四、关于补缴社会保险费和住房公积金。由于被告承认未为原告开设社会保险账号,原告也未举证证明被告为其开设了社会保险账号或住房公积金账号,原、被告又都承认双方解除了劳动关系,所以原告请求被告补缴,本院不予支持。五、关于未办理失业保险的损失。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三)第一条规定“劳动者以用人单位未为其办理社会保险手续,且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不能补办导致其无法享受社会保险待遇为由,要求用人单位赔偿损失而发生争议的,人民法院应予受理。”社会保险法第四十五条规定“失业人员符合下列条件的,从失业保险基金中领取失业保险金(二)非因本人意愿中断就业的”,由于原告系自动离职,不符合上述法律规定,所以本院对原告请求的失业保险损失不予支持。六、关于未办理生育保险的损失。社会保险法第五十四条第二款规定“生育保险待遇包括生育医疗费用和生育津贴。”社会保险法第五十五条规定“生育医疗费用包括下列各项(一)生育的医疗费用”;社会保险法第五十六条规定”职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按照国家规定享受生育津贴(一)女职工生育享受产假”,“生育津贴按照职工所在用人单位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计发。”根据上述法律规定,被告所称的已经支付了生育津贴,不能作为拒绝承担生育医疗费责任的理由。由于被告自认未为原告开设社会保险账号,所以,原告请求被告支付生育医疗费用,本院予以支持。河南省职工生育保险办法第十二条第一款规定“女职工在妊娠期、分娩期、产褥期内,因生育所发生的医疗检查费、接生费、手术费、住院费和药费等生育医疗费用,从生育保险基金中支付”;第十四条规定“生育、计划生育手术医疗费用符合本省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诊疗项目和医疗服务设施项目规定的,从生育保险基金中支付。”原告为证明其生育医疗费用向本院提交了14份医疗费票据,该组票据均出自郑州市妇幼保健院,注明“产科”或“产前检查”等与生育有关的内容,足以证明生育医疗费用共计828566元。由于被告未就该费用是否符合河南省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诊疗项目和医疗服务设施项目的规定进行举证,也未就此提出反驳意见,所以本院对原告提交的医疗费票据全额予以认定。原告请求的其他生育医疗费损失,因无证据证明,本院不予支持。被告称原告主张生育保险损失超出了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本院认为,女职工产假期间享受生育津贴与生育医疗费用同属于生育保险待遇,原告请求生育医疗费用的劳动争议申请仲裁时效期间应当最早自法定的产假期满开始计算。根据国务院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第八条规定“女职工产假为90天,其中产前休假15天”;河南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第三十三条规定“实行晚育的,除国家规定的产假外,增加产假三个月”。参照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颁布的关于计划生育奖励问题的通知对女职工晚育年龄的规定,结合原告于2010年7月6日分娩的事实,自原告法定的产假期满至原告提起劳动争议仲裁申请,原告请求被告赔偿的生育保险损失,未超过1年的时效期间。【法院判决】金水区人民法院判决如下一、被告河南美乐家物业管理有限公司于判决生效后十日内向原告陈彦敏支付生育医疗费828566元。二、驳回原告陈彦敏的其他诉讼请求。朱军律师简介河南鑫苑律师事务所副主任、合伙人。毕业于清华大学,法学学士。本律师具有深厚的法学论理功底,树立专业化法律服务理念,擅长处理民商事合同纠纷。对公司运营相关法律法规有着特别深入的研究,具有丰富的诉讼、非诉讼的经验,具有整合全所律师社会资源用于法律服务实际操作技能。主要执业领域为工伤劳动争议、建设工程、刑事辩护、项目投资等领域。原告张某某诉被告通州区骑岸镇XX服装厂,及原告通州区骑岸镇XX服装厂(以下简称XX服装厂)诉被告张某某工伤保险待遇纠纷两案,本院于2012年12月20日、28日立案受理后,依法由代理审判员华卫东适用简易程序,公开开庭进行了合并审理。张某某、XX服装厂均委托代理人到庭参加诉讼。本案现已审理终结。张某某诉称(辩称),其于2010年5月12日到XX服装厂从事缝纫工工作,未订立劳动合同和办理社会保险。2010年9月5日原告下班途中受到交通事故伤害,经认定为工伤并经鉴定为九级伤残。其对仲裁裁决的医疗费2097570元、住院伙食补助费224元、一次性医疗补助金46066元、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22290元,鉴定费280元没有异议。但其他裁决赔偿事项不公,故请求判决被告支付二倍工资3479146元以及工伤待遇护理费842688元、停工留薪期工资7590864元、一次性伤残补助金2846574元、伤残职工生活费2120元、交通费301元,合计15001372元。XX服装厂辩称(诉称),1、南通市通州区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认定支付张某某工伤待遇中停工留薪期待遇1年不符合实际情况,张某某胫腓骨骨折医学临床医疗期为36个月;2、张某某劳动能力鉴定为九级伤残依据存在内固定,鉴定以后医疗费用应计算在一次性医疗补助金内,仍计算医疗费用存在显失公平。因此,仲裁裁决存在错误应予以纠正。经审理查明,2010年5月12日张某某至XX服装厂工作,没有签订劳动合同和办理工伤保险。2010年9月5日张某某下班途中因交通事故受伤。张某某事故前月平均工资276750元。2011年8月29日经南通市通州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认定为工伤。2012年3月23日南通市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鉴定为九级伤残。2012年9月3日江苏省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重新鉴定仍为九级伤残。张某某2010年9月5日、2011年12月7日住院治疗(含二次手术)计16天。2012年11月2日南通市通州区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对张某某二倍工资、工伤保险待遇等作出裁决。另查明,张某某支出劳动能力鉴定费280元,且经法院调解已获得交通事故第三人赔偿33284元(未区分具体项目金额),对该赔偿同意从工伤保险待遇中扣除。以上事实,经当庭质证,本院予以认定。两案争议的焦点张某某主张XX服装厂未签订劳动合同的二倍工资应否计算张某某工伤待遇如何计算张某某主张伤残职工生活费是否符合法律规定两案审理中,本院曾主持调解,因张某某不同意调解,故无法调解。本院认为,职工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且经工伤认定的,享受工伤保险待遇。张某某所受伤害经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认定为工伤并经劳动能力鉴定构成九级伤残,XX服装厂应当参加工伤保险而未参加,且张某某提出终止劳动关系,故XX服装厂应支付张某某一次性伤残补助金、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医疗费、劳动能力鉴定费、住院伙食补助费、停工留薪期待遇、护理费、交通费。张某某受伤前月平均工资276750元,故本院计算张某某一次性伤残补助金2490750元(2767509)。原、被告终止劳动关系时当地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为3715元,故XX服装厂应支付张某某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46066元(37150431)、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22290元(37156)。张某某受伤至评定伤残等级前停工留薪期超过12个月,但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的规定停工留薪期一般不超过12个月,故XX服装厂应支付张某某停工留薪期待遇33210元(27675012)。XX服装厂还应支付张某某劳动能力鉴定费280元。原告主张医疗费、住院伙食补助费、护理费、交通费,合计2992758元(2097570842688301224),亦属侵权赔偿项目,且不超过因第三人侵权获得赔偿33284元,而原告同意按此金额从工伤保险待遇中扣除的,不违背法律规定,本院予以准许。张某某提出与XX服装厂之间未签订劳动合同而主张二倍工资,因张某某工伤待遇未予解决,双方劳动关系应延长至相应的情形消失时终止。且张某某为工伤待遇申请仲裁同时申请终止双方劳动关系,而XX服装厂自用工之日起满一年不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视为已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而张某某主张二倍工资并未依法在一年时效内提出,也已超过时效,因此,XX服装厂无需支付张某某二倍工资。原告主张伤残职工生活费,没有法律依据,故本院不予支持。为此,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第三十六条、第三十八条、第三十九条、第四十一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十四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十七条,工伤保险条例第三十条、第三十三条、第三十七条、第六十二条,江苏省实施工伤保险条例办法第二十四条的规定,判决如下一、终止张某某、通州区骑岸镇XX服装厂之间劳动关系和工伤保险关系。二、通州区骑岸镇XX服装厂支付张某某工伤保险待遇一次性伤残补助金2490Q750元、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46066元、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22290元、鉴定费280元、停工留薪期待遇33210元,合计12675350元,扣除335642元(332842992758),余款12339708元,限通州区骑岸镇XX服装厂于本判决生效后15日内履行完毕。三、驳回通州区骑岸镇XX服装厂的诉讼请求。Q四、驳回张某某的其他诉讼请求。如果未按本判决指定的期间履行给付金钱义务,应当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五十三条之规定,加倍支付迟延履行期间的债务利息。案件受理费减半后收取10元,由张某某、XX服装厂各半负担。如不服本判决,可在判决书送达之日起十五日内,向本院递交上诉状,并按对方当事人的人数提交副本,上诉于江苏省南通市中级人民法院,同时向该院预交上诉案件受理费10元(该院开户行中国银行南通市西被闸支行,户名南通市财政局,账号471558227682)。代理审判员华卫东二一三年三月七日书记员薛丽娟因交通事故被认定为工伤的主张工伤保险待遇的赔偿计算方法江苏省徐州市中级人民法院民事判决书(2013)徐民终字第429号上诉人(原审原告)徐州市医学院附属医院。被上诉人(原审被告)窦XX。上诉人徐州市医学院附属医院因与被上诉人窦XX工伤保险待遇纠纷一案,不服徐州市泉山区人民法院(2012)泉民初字第1410号民事判决,向本院提起上诉。本院依法组成合议庭,公开开庭审理了本案。上诉人徐州市医学院附属医院的委托代理人崔铁军、陈莉荣,被上诉人窦XX的法定代理人王召兰到庭参加诉讼。本案现已审理终结。原审法院经审理查明,窦XX系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第十病区聘用人员,月工资850元。2010年2月18日18时30分左右,窦XX下班途中发生交通事故,同日入住徐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共住院61天。2011年4月14日,窦XX经徐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认定为工伤。2011年4月20日,窦XX入住徐州市中医院,被诊断为急性开放性颅脑外伤,弥漫性轴突损伤,前颅凹骨折,左侧头面部软组织挫伤,脑外伤综合症,共住院183天。2011年10月26日,经徐州市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鉴定,窦XX为七级伤残无护理依赖。窦XX在住院治疗期间共计花费医药费19095618元。因双方就窦XX工伤待遇等事宜未能达成一致,窦XX遂向徐州市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提出申请,要求解除与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之间的劳动关系,由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支付其一次性伤残补助金222768元、一次性医疗补助金15771204元、一次性就业补助金57080元、医疗费18095618元、伙食补助费3294元,停工留薪期工资10800元。2012年4月5日,徐州市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作出徐劳人仲案字2012第35号仲裁裁决书,裁决窦XX与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解除劳动关系,由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于裁决书生效后十日内支付窦XX一次性伤残补助金222612元、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15137616元、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57080元、医疗费18095618元、伙食补助费3294元,停工留薪期工资10200元。另查,2012年7月5日,经徐州市铜山区人民法院(2012)铜茅民调初字第0266号一案调解,窦XX与交通事故方王坤林、王鹏及天安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江苏分公司徐州中心支公司就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纠纷达成调解协议,涉及赔偿金额的内容为1、天安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徐州中心支公司在交强险和商业险范围内赔偿窦XX医疗费10000元(已付),误工费、护理费、住院伙食补助费、交通费、残疾赔偿金、营养费、精神损害抚慰金合计256000元(此款额系窦XX自愿放弃4000元后所得),此款定于2012年8月4日前付清;2、王坤林、王鹏赔偿窦XX误工费、护理费、住院伙食补助费、交通费、残疾赔偿金、营养费、精神损害抚慰金、鉴定费、沙袋费合计19254248元,此款窦XX自愿放弃9254248元,余款100000元定于2012年10月30日前付清。徐州市人口预期寿命女性为7604岁,工伤保险待遇中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和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的计发基数市区为2854元。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对徐劳人仲案字2012第35号仲裁裁决书不服,遂诉至法院请求撤销徐劳人仲案字(2012)第35号仲裁裁决书,裁决不赔偿窦XX一次性伤残补助金2226154元、医疗费18295618元、伙食补助费3249元,停工留薪工资10200元。窦XX以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支付的各项费用与交通事故并不冲突,交通事故已赔偿的相关费用并未向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主张。请求法院支持徐劳人仲案字(2012)第35号仲裁裁决书裁决的各项费用。原审法院认为,劳动者享有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现窦XX因伤致残无法继续工作,窦XX有解除劳动合同的权力,故对窦XX要求与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解除劳动合同的主张,予以支持。职工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享受工伤医疗待遇。窦XX的伤情经徐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认定为工伤,并经徐州市劳动鉴定委员会对窦XX劳动能力作出了七级伤残结论,能够确认窦XX工伤事实存在,应依法享受工伤待遇,故,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第三十七条的规定,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应当支付窦XX一次性伤残补助金、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第六十四条的规定,本人工资低于统筹地区职工平均工资60的,按照统筹地区职工平均工资的60计算。窦XX月工资850元低于统筹地区职工平均工资的60标准,故一次性伤残补助金应按照每月17124元(2854元月60)计算。窦XX主张的一次性伤残补助金应为222612元(2854元月6013个月),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应为15137616元(760423岁)2854元1,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应为57080元(2854元月20个月),予以支持。工伤保险条例第三十三条规定,职工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需要暂停工作接受工伤医疗的,在停工留薪期内,原工资福利待遇不变,由所在单位按月支付。停工留薪期一般不超过12个月。故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应当按窦XX的原工资福利待遇支付窦XX工资10200元(850元月12个月)。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关于在当前宏观经济形势下妥善审理劳动争议案件的指导意见第二条第(三)项规定,对于劳动关系以外的第三人侵权造成劳动者人身损害,同时构成工伤的,如果劳动者已获得侵权赔偿,用人单位承担的工伤保险责任中应扣除第三人已支付的医疗费、护理费、营养费、交通费、住院伙食补助费、残疾辅助器具费和丧葬费等实际发生费用。用人单位先行支付工伤保险赔偿的,可以在第三人应当承担的赔偿责任范围内向第三人追偿。根据调取的铜山区人民法院(2012)铜茅民调初字第0266号一案相关材料显示,除天安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徐州中心支公司赔偿窦XX医疗费10000元及住院伙食补助费之外,就窦XX主张的医药费18095618元并未在交通事故中得到赔偿。故,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仍应支付窦XX医药费18095618元。其承担该项赔偿后可在侵权人应承担赔偿责任范围内向侵权人追偿。因窦XX主张的住院伙食补助费在(2012)铜茅民调初字第0266号一案中天安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徐州中心支公司与王坤林、王鹏均在调解协议中予以确认赔偿,且赔偿数额为总数并未明确各项赔偿费用,因此窦XX不能证明其放弃的赔偿数额中不包含有住院伙食补助费3294元,故对窦XX要求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支付住院伙食补助费3294元的主张,不予支持。遂判决一、解除窦XX与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的劳动关系;二、判决生效后十日内,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支付窦XX一次性伤残补助金222612元、一次性医疗补助金15137616元、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57080元;三、判决生效后十日内,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支付窦XX医药费18095618元;四、判决生效后十日内,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支付窦XX停工留薪期工资10200元;五、驳回窦XX的其他诉讼主张。上诉人徐州市医学院附属医院不服上述民事判决,向本院上诉称,被上诉人已经获得的赔偿多出其应得的赔偿数额;上诉人依法也不应当赔偿被上诉人医疗费和停工留薪工资。请求依法改判。被上诉人窦XX答辩称,我方从第三方获得赔偿是应当得到的赔偿,我方放弃部分也与上诉人无关,请求驳回上诉人的上诉,维持原判。经双方当事人确认,本案争议焦点为窦XX主张徐州市医学院附属医院支付医疗费等各项费用有无事实和法律依据。本院认为,窦XX的伤情业经徐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认定为工伤,且徐州市劳动鉴定委员会也对窦XX劳动能力作出了七级伤残结论,应当确认窦XX工伤事实存在,应依法享受工伤保险待遇,原审依据窦XX工资及法律规定确定窦XX工伤保险待遇即一次性伤残补助金、一次性医疗补助金、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及停工留薪工资数额并无不当。窦XX主张的18095618元医疗费并没有在交通事故中予以处理,故徐州市医学院附属医院也应当予以支付。窦XX主张的住院伙食补助费已经交通事故处理,其再次主张,不予支持。上诉人主张被上诉人已经获得的赔偿多出其应得的赔偿数额,不应当赔偿被上诉人医疗费和停工留薪工资的上诉请求无事实和法律依据,本院不予支持。原审判决认定事实清楚,适用法律正确,依法应予维持。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七十条第一款第(一)项之规定,判决如下对赌条款,也称估值调整条款,是投资方与融资方在达成协议时,双方对于未来不确定情况的一种约定。如果约定的条件出现,投资方可以行使一种估值调整协议权利;如果约定的条件不出现,融资方则行使一种权利。在风险投资中,投资方经常与目标企业及其股东就目标企业的年度利润、利润增长率、市场占有率等业绩指标达成协议,约定如果达不到预先设定的业绩指标,被投资方向投资方进行补偿;相反,如果达到预先设定的业绩指标,投资方向被投资方及其股东进行补偿。尽管此前投资方与被投资方就对赌条款效力产生过多起争议,双方通过协商解决了,但苏州工业园区海富投资有限公司(下称海富公司)与甘肃世恒有色资源再利用有限公司(下称世恒公司,名称变更前为甘肃众星锌业有限公司)之间关于利润对赌的投资纠纷最终闹上了法庭,并且经最高人民法院作出判决,这是首例由司法机关就对赌条款效力作出的判决,对投资方与融资方具有重大启示。下文将从海富公司与世恒公司投资纠纷谈谈对赌条款效力、对赌条款签订及其法律风险防范。投资过程及诉讼结果世恒公司为香港迪亚有限公司(下称迪亚公司)全资子公司。世恒公司、海富公司、迪亚公司、陆波(迪亚公司实际控制人)共同签订一份增资协议书,约定各方同意海富公司以现金2000万元人民币对世恒公司进行增资,占世恒公司增资后注册资本的385,迪亚公司占9615。第七条第二项业绩目标约定世恒公司2008年净利润不低于3000万元人民币;如果世恒公司2008年净利润完不成3000万元,海富公司有权要求世恒公司予以补偿,如果世恒公司未能履行补偿义务,海富公司有权要求迪亚公司履行补偿义务;补偿金额12008年实际净利润/3000万元X本次投资金额。2007年11月1日,海富公司、迪亚公司签订合资经营合同,约定世恒公司增资扩股将注册资本增加至39938万美元,海富公司决定受让部分股权。海富公司出资1538万美元,占注册资本的385;迪亚公司出资384万美元,占注册资本的9615。海富公司应于本合同生效后十日内一次性向合资公司缴付人民币2000万元,超过其认缴的合资公司注册资本的部分,计入合资公司资本公积金。第六十八条、第六十九条约定合资公司依法缴纳所得税和提取各项基金后的利润,按合资方各持股比例进行分配。海富公司依约于2007年11月2日缴存世恒公司银行账户人民币2000万元,其中新增注册资本1147717万元,资本公积金18852283万元。2008年2月29日,主管机关批准“投资双方于2007年11月1日签订的增资协议、合资企业合营合同和章程从即日起生效”。经调查,世恒公司2008年度生产经营利润总额2685813元,净利润2685813元。2009年12月,海富公司向兰州市中级人民法院(下称兰州中院)提起诉讼,请求判令世恒公司、迪亚公司、陆波向其支付协议补偿款19982095万元并承担本案诉讼费及其它费用。兰州中院作出(2010)兰法民三初字第71号民事判决,驳回海富公司的全部诉讼请求。海富公司不服上述判决,向甘肃省高级人民法院(下称甘肃高院)提起上诉。甘肃高院作出(2011)甘民二终字第96号民事判决书,判决世恒公司、迪亚公司共同返还海富公司18852283万元及利息。2012年世恒公司与迪亚公司向最高人民法院提起再审申请,最高人民法院作出(2012)民提字第11号民事判决书,判决撤销(2011)甘民二终字第96号民事判决书,并要求迪亚公司在判决生效后三十日内向海富公司支付协议补偿款19982095元。案件评析本案一、二审以及再审法院均将争议焦点确定为增资协议书第七条第二项约定(以下简称利润对赌条款)是否具有法律效力,即业绩目标约定世恒公司2008年净利润不低于3000万元人民币;如果世恒公司2008年净利润未达3000万元,海富公司有权要求世恒公司予以补偿,如果世恒公司未能履行补偿义务,海富公司有权要求原股东迪亚公司履行补偿义务。下文将就这一约定是否有效作详细分析。1、利润对赌条款附属于投资行为,不属于借贷关系或者利润分配约定。投资方通过投资取得目标企业的股权,而后通过退出机制获得高额回报,这属于投资行为。本案中,海富公司对世恒公司的投资是根据对世恒公司的估值计算所得的股权价格认购了世恒公司新增的注册资本,海富公司是以溢价进行的投资,是一种典型的商业投资行为。利润对赌条款是投资方在投资过程中规避目标企业信息不对称以及激励目标企业改善经营管理的方式,依附于投资行为。甘肃高院认定海富公司向世恒公司投入的18852283万元资本公积金作为明为联营实为借贷关系处理有违事实与法律。利润对赌条款约定的是世恒公司未达到利润指标,应当给与补偿,并未要求世恒公司归还本金或者本息,而这与借贷明显不符。兰州中院认为,利润对赌条款属于利润分配条款。其实,利润对赌条款中“世恒公司2008年净利润不低于3000万元人民币”仅是各方对世恒公司利润指标进行的约定,并不涉及到利润的具体分配;“如果世恒公司2008年净利润完不成3000万元,海富公司有权要求世恒公司予以补偿”是附条件的补偿约定,也不涉及利润分配。2、公司对股东的补偿约定无效。公司法第三条第二款规定“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以其认缴的出资额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实施条例第十六条规定“合营企业为有限责任公司,合营各方对合营企业的责任以各自认缴的出资额为限。”公司法第二十条规定“公司股东应当遵守法律、行政法规和公司章程,依法行使股东权利,不得滥用股东权利损害公司或者其他股东的利益;不得滥用公司法人独立地位和股东有限责任损害公司债权人的利益。”海富公司作为世恒公司的股东,享有股权,并以其出资额为限对世恒公司债务承担有限责任。如海富公司东与世恒公司约定公司完不成利润指标时对股东进行补偿,则可能导致世恒公司财产转移给其股东海富公司,这损害世恒公司的利益,进而损害了世恒公司债权人的利益,这就滥用了股东有限责任与公司独立法人地位,违反了公司法第二十条规定,因此该约定无效。3、目标公司原股东迪亚公司的补偿约定有效。公司有权依据公司法等规定进行增资,在增资过程中,股东之间基于提升公司经营水平等考虑达成关于公司利润指标及其后果等约定并不违反法律法规的强制性规定,合法有效。迪亚公司对于海富公司的补偿承诺并不损害公司及公司债权人的利益,不违反法律法规的禁止性规定,是当事人的真实意思表示,是有效的。利润对赌条款明确约定“如果世恒公司未能履行补偿义务,海富公司有权要求原股东迪亚公司履行补偿义务”,在这种情形下,迪亚公司承担的是独立的合同义务还是依附于世恒公司的从义务,最高人民法院将世恒公司对海富公司的补偿承诺和原股东迪亚公司对世恒公司的补偿承诺认定为两个完全独立的行为,世恒公司补偿的无效完全不影响迪亚公司补偿的有效性。最高人民法院的判决最大限度尊重当事人的意思自治,维护了交易安全而未过多纠缠于约定的文字表述。但这仍然存在一定的隐患,不能排除该约定效力将来被否决的风险。案件启示上述案件作为第一起经司法机关判决的对赌条款纠纷,是由多重原因导致的其一,投资方海富公司基于推荐人的信任,没有对世恒公司进行尽职调查,对世恒公司的价值与业绩判断失误;其二,海富公司因对世恒公司不了解而希望将全部风险通过利润对赌条款转移或者规避,从而造成了权利义务的严重失衡;其三,纠纷发生后,相关当事人缺乏履行承诺的诚意以及契约精神。尽管该案件判决不能勾勒对赌条款甚至风险投资领域的全部规则,但对我们将来的企业融资或投资仍具有如下重要启示。1、投资方的投资协议和投资方案应当符合法律要求。(1)对赌条款应当与目标公司原股东签订。最高人民法院的判决提示投资方签订对赌条款时,应该直接与目标公司原股东签署,由原股东对目标企业的市场占有率、利润额、利润率等业绩指标进行承诺,并承诺相关上述业绩指标未完成时股东给予补偿的具体调整方式。现行法律法规并未禁止股东之间的对赌,也未规定股东之间的对赌行为无效。投资方不应与目标企业签订对赌条款,这很可能被有关机关认定为滥用股东权利、抽逃注册资本或者借贷关系,导致对赌条款无效,从而无法实现投资方签订对赌条款的目的。(2)除约定对赌条款外,投资方可以在目标企业章程中就利润分配作出特别约定以保障投资方利益。现行法律并未要求公司股东按照出资额或者持股比例分配利润,相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第三十五条和第一百六十七条授权有限公司股东就利润分配作出约定、授权股份公司章程就利润分配作出约定,除中外合资企业应当完全按照出资额分配利润。投资方应当运用上述法律规定与股东或者在公司章程中就利润分配达成有利约定,比如优先分配利润或者对利润分配比例作出有利调整。2、作为融资方的企业或其股东,要慎重签署对赌条款。(1)融资方在考虑引进风险资本时,应当全面考虑企业的发展前景,比如市场变化、产品的替代性程度、技术的升级等因素,审慎判断企业的业绩增长,不能因缺乏资金而盲目地接受投资方提出的不合理业绩预期。(2)对赌条款作为风险投资方的最后一道防火墙,投资方比融资方式更了解对赌条款的含义、更加娴熟掌控其风险,因此,融资方需要在专业人士帮助下审查对赌条款的真正含义、触发条件以及计算方式的合理性与公平性,以便充分估计触发对赌条款时融资方将付出的代价,比如现金补偿的数额、股权调整比例等具体情形。结语以对赌条款为代表的风险投资,在提高投资者积极性,促进创业企业发展,平衡投融资双方的信息不对称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或缺的巨大作用,极大促进了经济繁荣与新技术发展与革命。但投融资双方在投资四个阶段都面临着巨大的风险,从风险投资公司的设立到合适投资项目的论证,从投资方参与目标企业管理、行使投资权益到风险资本的上市、收购等退出方式。这些不仅需要投融资双方的契约精神与诚信意识,更需要专业人士给予投融资双方相关建议,使自身行为符合法律并降低其中的法律风险,达到投融资双方共赢的局面。该案件的争议焦点被告人龚清楚辉是否参与了第一次运输毒品60000颗约重5323克,公诉机关提供的证据材料是否确凿、充分。作为承办律师围绕该焦点进行辩护,最后被告人辉XX被判处死刑缓期两年执行。辉XX涉嫌运输毒品罪辩护词尊敬的审判长、审判员重庆合纵律师事务所接受本案被告人辉XX近亲属的委托,指派金贵仁、张宰宇二位律师担任其运输毒品罪一案的辩护人。接受委托后,辩护律师依法会见了被告人,听取了其陈述和意见,有针对性地询问了本案相关问题,又经过今天的法庭调查,对本案已十分清楚。辩护人对起诉书指控被告人犯有运输毒品罪没有异议,但对起诉书所指控的部分犯罪事实、毒品的数量等持有异议。现根据事实和法律,发表如下辩护意见,供合议庭参考。一、起诉书中指控被告人辉XX曾于2012年2月运输毒品麻古约5323克,疑点很多、证据明显不足,不应计算在被告人涉毒数量内。起诉书中指控2012年2月,孙X果和陶X奎曾经联系“小张”求购麻古,商定以每粒麻古人民币12元价格交易60000粒约重5323克。孙X果安排被告人辉XX以货运为掩护,把麻古从景洪市运回永X区并给与了辉XX每粒4元,一共24万的好处。从现有的证据来看有三方面一是孙X果的口供第一次讯问笔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中国中铁集团校园招聘面试宝典与模拟题集
- 2025年装卸搬运服务项目合作计划书
- 护理消化道早癌课件
- 2025年贵金属靶材项目建议书
- 2025年低熔点金属胶项目建议书
- 抢救课件教学课件
- 抢修站员工安全培训课件
- 2025年军迷用品项目发展计划
- 抗癫痫药和抗惊厥药课件
- 轮胎考试题及答案
- 小型公司合伙合同范本
- 老带新活动方案
- T-CAS 952-2024 基于荧光标记二抗的免疫组织化学检测 质量控制规范
- 企业员工健康管理方案
- 2025年宿迁市公需考试试题
- 2025年福建省现场流行病学调查职业技能竞赛理论参考试题库(含答案)
- 2024国家安全教育大学生读本题库
- 样品确认流程培训
- 《基于管理需求下的酒店设计研究》
- 2025中国电信浙江公司社会招聘179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外研版九年级上册英语Module 1~12全册教案(大单元教学设计)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