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分区2号地块商住初步设计总说明_第1页
某分区2号地块商住初步设计总说明_第2页
某分区2号地块商住初步设计总说明_第3页
某分区2号地块商住初步设计总说明_第4页
某分区2号地块商住初步设计总说明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设计说明第一章概述XXXX分区2号地块项目基地,南临杭长桥北路,西接陈桥北路,地块东侧为陈板桥小区,北侧为龙溪变电所,用地内现状地势平坦。一、设计依据1、业主提供的任务书、要求及批复;2、规划部门提供的规划条件及地形图;3、XXXX分区2号地块项目建筑设计方案及方案评审纪要;4、XX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5、国家及地方现行的有关法规、规范和规定。二、项目概况1、工程名称XXXX分区2号地块项目2、用地性质商务金融(商业、办公)用地3、建设规模总用地面积4674M2总建筑面积24445M2不含设备转换层建筑面积1443M2其中地上总建筑面积21027M2地下总建筑面积3418M24、建筑功能餐饮、公寓式酒店5、本工程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6、建筑防火设计类别为一类高层,耐火等级为一级,地下室耐火等级为一级。7、本工程地下工程防水等级为二级。8、本工程屋面防水等级为级。9、本工程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10、建筑高度60米第二章总平面设计一、总体布局本工程为一栋十六层的单体建筑,总平面布局合理,紧凑。二、交通组织1、出入口沿西侧陈桥北路设置人行主入口及消防车出入口,宽7M,用地东北角沿公园路设置车行入口,宽7M,车行入口处就近设置一个7M宽双车道地下车库出入口,车行进出便捷,同时保证了用地内部的相对安静。2、交通流线餐饮主入口设在建筑西侧,公寓式酒店主入口设在建筑南侧,厨房后勤入口设在建筑北侧;自行车库入口设在建筑东侧。各种流线互不交叉。沿主楼周边设置5米宽消防车行环道。3、停车本工程共设机动车泊位127个,其中地下泊位100个,地面泊位27个;非机动车泊位共设120个,其中地面泊位45个,一层自行车库建筑面积135M2。三、绿化布置本工程地下室顶板覆土1M,绿地面积按实际绿地面积的80折算,顶板以外绿地面积按实际绿地面积的100折算。本工程绿化面积为5277M2,绿地率为113四、竖向设计本工程直接以大地坐标值X、Y为建筑和道路的定位依据,并从甲方提供的地形图中的原点(公园路与陈桥北路路中心线交点)(X17055975,Y6875970)引出。道路广场纵坡控制在4与7之间,道路横坡2。建筑室内外高差为06M。五、总图构筑物用材1、大门不锈钢折叠推拉式电动门高约12M,市售成品,设于北、西两侧入口处。2、道路广场花岗石铺面;160厚C25混凝土;100厚碎石垫层;(有地下室时以下各层省略)150厚砾石;素土压实。六、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序号名称数量单位备注1总用地面积4674M总建筑面积24445M不含设备转换层建筑面积1443M地上建筑面积21027M不含设备转换层建筑面积1443M2其中地下建筑面积3418M3建筑占地面积1628M4容积率455建筑密度3486绿地率113机动车泊车位127个地面27个7其中地下100个其中机械式停车位40个非机动车泊车位120个地面45个8其中一层自行车车库75个9物管用房70M在建筑一层东北角满足地上建筑面积03的要求第三章建筑设计一、平面设计1、地下部分地下室共一层,建筑面积3418M。机动车位共100个;主要功能包括汽车库、变配电、消防水泵房、消防水池、生活泵房等设备用房;2、地上部分建筑面积21027M。一层布置餐厅、厨房、公寓式酒店大堂、物业管理用房、消防控制室(包括安防)、自行车库等。二、三、四层布置餐厅、厨房等;五层设备转换层;六至十六层布置公寓式酒店客房;机房层布置电梯机房、加压泵房、消防水箱。二、剖面设计1、地下部分地下一层层高主楼范围内为46M,主楼范围外为30M;2、地上部分一层层高为47M;二至四层层高为46M;五层层高为28M,六至十六层层高34M;机房层层高27M。3、本工程建筑高度600M三、无障碍设施本工程设计包含无障碍设施。一层南侧入口设无障碍坡道,楼内设一部无障碍电梯。四、立面及造型本工程造型采用经典的三段式构图,典雅而又不失现代感,整幢楼均采用花岗石饰面,使得建筑大气并且稳重;空调室外机位外装竖向铝合金装饰条,整体上构成横向腰带,与主楼竖向线条形成呼应,不仅解决了功能需要,而且满足了美观要求。本工程建筑外观整体性强,造型优美。五、建筑构造1、地面以上外墙采用240厚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B07级;外窗采用断热铝合金型材,6较低透光LOWE12A6透明中空玻璃窗;内隔墙采用240及120厚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B07级。2、地下室外墙为350厚钢筋混凝土墙;3、屋面及内装修构造1屋面保温层为60厚岩棉板节点编号特征构造面层总厚度屋1保温上人屋面仿2005浙J454934找坡层材料为泡沫混凝土屋2保温非上人屋面仿2005浙J455034找坡层材料为泡沫混凝土屋3覆土植草屋面仿99浙J3299用于地下车库2楼地面节点编号特征构造面层总厚度楼1磨光花岗石楼面2000浙J37411450楼2防滑地砖楼面2000浙J37271150楼3水泥砂浆面(细石混凝土面)2000浙J3715850楼4实贴木地面2000浙J37541750楼5防静电木地板1防静电木地板2250厚高铁支架3结构层用于弱电间及消控室3踢脚板节点编号特征构造踢1磨光花岗石踢脚板详2000浙J371034踢2防滑地砖踢脚板详2000浙J37934踢3水泥砂浆踢脚板详2000浙J37332踢4硬木踢脚板详2000浙J3717364顶棚节点编号特征构造棚1钢筋混凝土板底涂料面浙85J801仿T212棚2钢筋混凝土板乳胶漆面层浙85J801仿T212棚3轻钢龙骨石膏板吊顶参2005浙J1212棚4轻钢龙骨穿孔金属板吊顶参2005浙J12125内墙面节点编号特征构造墙1干挂浅色大理石面层浙85J801S1011墙2涂料面浙85J801仿Y23墙3乳胶漆面浙85J801仿Y23墙4瓷砖面浙85J801仿S296外墙保温层为40厚岩棉板节点编号特征构造外1干挂花岗石1干挂钢龙骨及石材240厚岩棉保温板保温层3加气混凝土砌块(或混凝土柱)4、地下层防水构造地下室侧墙作法由内到外为(1)内粉刷加5防水剂(2)钢筋混凝土结构自防水(3)20厚12水泥砂浆找平(4)15MM厚JS复合防水涂料,P4工法(5)30MM无机保温砂浆保护层保温层(6)120MM厚水泥实心砖保护层(7)回填土分层夯实地下室底板作法由上到下为(1)地坪粉刷加5防水剂(2)钢筋混凝土结构自防水(3)20厚12水泥砂浆找平(4)15MM厚JS复合防水涂料,P4工法(5)20厚12水泥砂浆找平(5防水剂)(6)100厚C10混凝土垫层(7)素土夯实第四章结构设计一、设计依据1、本工程结构设计所采用的标准及规范1建筑结构荷载设计规范(GB500092001)(2006年版)2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2001)3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4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5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6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02)7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8)8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9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10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01)11浙江省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B33/10012003)12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的规定建设部2008年版2、结构设计有关的自然条件1基本风压(N50)05KN/M22基本雪压(N50)05KN/M23抗震设防烈度6度(005G)。3、设计荷载取值标准值普通上人屋面20KN/M2不上人屋面05KN/M2办公楼中的客房、办公、阅览、会议室20KN/M2办公楼中的走廊、门厅、楼梯25KN/M2商业用房35KN/M2消防疏散楼梯和其他楼梯35KN/M2带浴缸的卫生间和盥洗室40KN/M2其他卫生间和盥洗室25KN/M2物业管理用房20KN/M2档案库、贮藏室50KN/M2设备荷载按设备具体情况确定二、主要设计参数1、根据结构破坏可能产生后果的严重性,本工程结构安全等级为二级,结构重要性系数O取10。2、本工程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3、本工程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进行抗震设防计算。三、结构设计1、结构选型本工程主楼为16层,一层地下室。建筑物总高度为60米,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框架柱作为承受竖向荷载和抗侧力的主要构件。底层柱截面最大尺寸为900X800,楼面、屋面均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板,楼板厚为100MM140MM不等(根据板跨度,按1/301/40取值)。楼梯均为现浇混凝土板式楼梯。2、地基与基础本工程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乙级。4、伸缩缝的设置本工程建筑物长度未已超过现行规范要求,故不需要设置伸缩缝。5、主要结构材料1钢筋现浇钢筋混凝土柱、梁,板等钢筋筋均采用HRB400。2混凝土混凝土强度等级见初设图纸为C45C25。3墙体0000以下为MU15灰砂砖,M10水泥砂浆砌筑;0000以上卫生间隔墙、楼梯间墙为MU10混凝土多孔砖,M5混合砂浆砌筑,框架外墙填充内墙为B5加气混凝土砌块,M5混合砂浆砌筑。6、本工程采用的标准图集1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国标03G1011)2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管桩(2002浙G22)四、结构计算本工程结构计算采用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编制的“PKPM”系列软件。第五章给排水设计一、设计依据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9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2005年版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500842001(2005年版)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库设计防火规范GB5006797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501402005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2006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甲方提供的资料及要求;建筑专业提供的设计资料二、工程概况本楼为地下一层、地上十六层、建筑高度60M的一类高层酒店式商业办公楼。本楼位于XX市,西临陈桥北路,南邻杭长桥北路,北邻公园路。本设计内容包括室内外的给水设计、排水设计、消防设计。三、给水设计1水源拟从陈桥北路、花园路分别引路一路DN150给水管,供给本楼生活及消防用水。2用水量本楼最大日用水量为483M3/D。详下表。用途人次或面积单位定额单位HKHQDM3/DQHAVEM3/HQHMAXM3/H餐饮6000人60L/人次120123600030003600酒店办公198床300L/人D240205940248495不可预见15计)6291487614合计4823137354709注绿化用水、道路浇洒用水未计入。3生活给水系统1由于周边市政供水压力大小未知,设计暂按照025MPA计算。2生活供水竖向分两个区供给低区为地下室4F,由市政管网直接供给;高区为516F,由生活变频加压供水设备加压后供给,其中510F设干管减压后供给。3水表计量厨房餐饮用水与办公用水分别设水表计量。四、消防给水设计另详消防专篇。五、排水设计1排水量最大日排水量为483M3/D,最大时排水量为4709M3/H。2排水体制室内污废水合流,室外雨、污分流。3生活排水系统酒店式办公卫生间设专用通气立管排水系统,裙房公共卫生间设副通气立管排水系统。地下室排水均采用潜污泵提升后排至室外污水管网。4污水处理及排放生活排水经室外化粪池粗处理后排至市政污水管网,最后经城市污水处理厂处理达标后统一排放。厨房废水需经室外隔油池处理后才能接入室外污水管网系统。5雨水排水(1)设计采用XX市暴雨强度公式842061LG5923TPII设计重现期P屋面取3年,室外取2年;II雨水降雨历时T屋面取5MIN,室外降雨历时计算如下TT1MT2降雨历时MINT1起始管段地面集水时间MINM折减系数,取2T2管段内雨水流行时间MINIII径流系数屋面取09,室外取06;(2)屋面雨水有组织排放至室外雨水管网,雨水经室外管网汇合后就近排至市政雨水管网。六、生活泵房1生活加压供水设备设在地下一层的水泵房内,选型详见下表名称型号参数备注生活供水设备3DRL129Q41T/H;H78M;N55KW3台2生活水箱按加压供水部分日用水量的20计,则水箱有效体积为12立方米。水箱采用食品级不锈钢板成品水箱。3水泵、水箱所有选型须满足当地水务集团的要求。七、管材1室内供水干管均采用不锈钢管,环压连接;厕所供水支管均采用PPR给水管,粘结。2裙房卫生间排水立管采用UPVC管及管件;主楼室内排水立管采用聚丙烯超级静音排水管或铸铁管,橡胶圈承插连接;雨水管采用具有抗紫外线功能的专用雨落水管管材及管件,粘接。3室外给水管采用给水球墨铸铁管,T型橡胶圈接口。室外生活排水管和雨水管管径采用加筋管,型橡胶圈接口。4室内消火栓、自喷管采用热镀锌钢管,DN80丝接,DN80沟槽式连接。第六章电气设计一、设计依据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2009;10KV及以下变电所设计规范GB5005394;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95;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2000年版);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2005年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2005年版);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库设计防火规范GB5006797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5011698;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04;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162008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建筑节能设计统一技术措施(电气)二、设计范围本设计包括建设红线内的以下内容10/04KV变配电系统属当地电力部门设计,本方案仅为设计建议,以当地电力部门的设计为准,设计院作土建工程设计配合;电力系统;照明系统;防雷保护、安全措施及接地系统;火灾自动报警与消防联动控制系统见消防专篇智能化系统由业主委托专业设计机构设计,本设计只提供相关设备用房及通路。三、10/04KV变配电系统1负荷等级本工程为一类高层,最高负荷等级为一级,为消防用电设备(消防控制室、消防水泵、排烟风机等)、安全防范系统、应急照明及疏散指示、消防电梯以及地下车库消防用电、机械车库用电、弱电系统电源等;2供电电源市电力网提供2路独立10KV电源。3负荷计算(1)负荷指标取值小户型办公4KW/户,大户型6KW/户,厨房动力每层50KW,其余根据其他专业提供资料。(2)负荷计算结果如下本工程总用电负荷约为1946KW(不计消防和备用负荷),综合系数(需要系数和同期系统乘积)为08,自然功率因数COS为08左右,计算有功负荷为1481KW,补偿后的无功功率为486KVAR,补偿容量为720KVAR,补偿后功率因数095,计算视在功率为1558KVA。4高、低压供电系统结线型式及运行方式由当地电力部门确定,由市政引两路独立10KV电源至本工程开闭所。510/04KV变配电所(1)在地下一层设10/04KV专变1座,内设1000KVA变压器2台,选用干式变压器,变压器总容量为2000KVA,平均负荷率为78。(2)变电所的土建尺寸为7MX15M,变电所的净高不低于40M。6低压侧设无功补偿装置,补偿容量不低于配变容量的30,电容器采用自动投切,补偿后的10KV侧功率因数在09以上。7电量计量在变电所10KV高压侧设计量,高供高计,其他各楼层计量将来二次装修时由物业确定。8变配电设备选择由当地电力部门负责。四、04KV供配电系统1低压配电系统采用放射式与树干式结合的供电方式,酒店式办公采用密集型母线配电;消防和大容量及重要用电负荷采用电缆放射式配电。2消防及其他一级负荷均采用双路配电,并在最后一级配电箱实现自动互投。二级负荷均采用双路配电并在合适的位置设置双电源自动或手动互投。三级负荷均单电源供电。3消防水泵、部分配有备泵的排污泵等重要设备均采用备用泵自动投入装置。五、照明系统建筑物的各场所的照明要求按国家规范GB500342004建筑照明设计标准,其中住宅部分照明标准值按表511的规定,功率密度值(LPD不大于表611的规定;商业部分照明标准值按表523的规定,(LPD不大于表613的规定;办公部分照明标准值按表522的规定,功率密度值(LPD不大于表612的规定;公用场所照明标准值按表541的规定。光源及灯具选型照明采用三基色节能型荧光灯及稀土节能灯为主的照明光源;灯具采用控光性能合理、光效高、配光特性稳定、反射或透射系数高的节能灯具。并采用荧光灯节电装置。疏散走道等公共照明包括应急照明及疏散指示标志的常供电源由配电箱的专用回路供电,其应急电源由灯具自带配套自充电型蓄电池电源装置提供。地下汽车库按区域设若干总配电箱,照明设车库配电箱,车库照明采用荧光灯,以带状形式布置,并采用二路间隔供电。通道等处设应急照明及疏散指示。照明控制方式采用集中控制为主。排污泵采用就地液位自动控制。地上各层设楼层总配电箱,根据需要设分配电箱,配电箱的进出线均采用空气断路器,分路开关按不同的负荷性质分开设置,插座回路加设瞬时动作的漏电保护功能,根据使用功能合理布置照明灯具(节能型荧光灯为主)和插座。公共通道等处设应急照明及疏散指示,照明的控制方式采用集中与分散相结合,楼道灯采用自熄开关自动控制。六、防雷、接地及电气安全1建筑物防雷(1)本工程的预计雷击次数的估算值为017次/A左右(按年雷暴日50天计算),属三类防雷建筑,本次设计按2类设计。建筑物的防雷装置应满足防直击雷、侧击雷、防雷电感应及雷电波的侵入。(2)接闪器在屋顶的屋角、屋背、屋檐和檐角等易受雷击的部位采用40X4热镀锌扁钢明敷作避雷带,屋顶避雷带连接线网格不大于10MX10M或12MX8M。凡突出屋面的放散管、风管、烟囱等物体,金属物体可不装接闪器,但应和屋面防雷装置相连;在屋面接闪器保护范围之外的非金属物体应装接闪器,并和屋面防雷装置相连。(3)引下线利用建筑物钢筋混凝土柱子或剪力墙内两根16以上主筋通长焊接作为引下线,引下线间距不大于18M。所有外墙引下线在室外地面下1M处采用一根40X4热镀锌扁钢将引下线引出出室外,距外墙皮的距离不小于1M。(4)接地极接地极为建筑物基础底梁上的上下两层钢筋中的两根主筋通长焊接形成的基础接地网。引下线上端与避雷带焊接,下端与接地极焊接。建筑物四角的外墙引下线在室外地面上05M处设测试卡子。(5)防雷电感应的措施1)建筑物内的设备、管道、构架等主要金属物,就近接至防直击雷接地装置的保护接装置上。2)平行敷设的管道、构架和电缆金属外皮等长金属物,其净距小于100MM时应采用金属线跨接,跨接点的间距不应大于30M;交叉净距小于100MM时,其交叉处亦应跨接。但长金属物连接处可不跨接。3)建筑物内防雷电感应的接地干线与接地装置的连接不少于两处。6防雷电波侵入的措施在入户端将电缆金属外皮、金属线槽接地;引入、引出该建筑物的金属管道在进出处与防雷的接地装置相连。7防侧击雷的措施1)钢构架和混凝土的钢筋互相连接。2)利用钢柱或柱子钢筋作为防雷装置引下线。3)45M及以上外墙上的栏杆、门窗等较大的金属物与防雷装置连接。4)竖直敷设的金属管道及金属物的顶端和底端与防雷装置连接。2接地及安全措施1)防雷接地、变电所的变压器中心点接地(工作接地)、电气设备的保护接地及智能化弱电接地等共用同一接地装置,要求接地电阻不大于1欧姆。(2)强电竖井及单元配电间内的接地线其下端应与接地网可靠连接。竖井内均垂直敷设2条,水平敷设一圈40X4MM热镀锌扁钢,水平与垂直接地扁钢间应可靠焊接。电缆桥架及其支架全长不少于两处与接地干线连接。(3)低压配电系统采用TNS制,并采用总等电位联结,总等电位板由紫铜板制成,将建筑物内保护干线、设备进线总管等进行联结,总等电位联结均采用等电位卡子,禁止在金属管道上焊接。有洗浴功能的卫生间采用等电位联结,卫生间内所有金属管道、金属构件作电气联结。(4)凡正常不带电,而当绝缘破坏有可能呈现电压的一切电气设备金属外壳均应可靠接地。(5)各级配电均采用断路器配电,具有断路、过载等保护,住宅计量箱及配套公建的总配电箱的进线断路器带延时型(05S)漏电保护(动作时间为300MA),插座回路断路器带瞬时漏电保护(动作电流为30MA)。(6)过电压保护楼层总配电箱、电梯配电箱等箱进线侧安装1级电源防雷器,在楼层或重要设备电源进线处加装2级或3级电源防雷器;屋顶配电箱加装1级电源防雷器。七、消防电气1消防电源及其配电消防设备及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电源按1级用电负荷供电,市政提供2路独立10KV电源。消防用电设备均采用双电源供电,并在最后一级配电箱自动切换;采用专用的供电回路,其配电设备设有明显标志。配电线路和控制回路按防火分区划分。消防用电设备的配电线路均采用耐火电缆,暗敷设时,穿管并应敷设在不燃烧体结构内且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30MM;明敷设时,穿有防火保护的金属管或有防火保护的封闭式金属线槽;敷设在电缆井、电缆沟内可不采取防火保护措施。消防回路与其它配电线路分开敷设;敷设在同一井沟内时,分别布置在井沟的两侧。2消防应急照明和消防疏散指示标志下列部位设置应急照明楼梯间、防烟楼梯间前室、消防电梯间及其前室、合用前室;配电室、消防控制室、消防水泵房、防烟排烟机房、供消防用电的设备机房、电话总机房以及发生火灾时仍需坚持工作的其它房间;公共活动区域等人员密集的场所;公共疏散走道等。疏散用的应急照明,其地面最低照度不应低于05LX。消防控制室、消防水泵房、防烟排烟机房、配电室、电话总机房以及发生火灾时仍需坚持工作的其它房间的应急照明,仍应保证正常照明的照度。应急照明灯具设置在墙面的上部、顶棚上或出口的顶部。疏散走道和在安全出口、人员密集场所的疏散门的正上方设置灯光疏散指示标志。安全出口和疏散门的正上方采用“安全出口”作为指示标识;沿疏散走道设置的灯光疏散指示标志,设置在疏散走道及其转角处距地面高度05M的墙面上,且灯光疏散指示标志间距不大于20M;对于袋形走道,不大于10M;在走道转角区,不大于10M。应急照明灯和灯光疏散指示标志,应设玻璃或其它不燃烧材料制作的保护罩。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标志的常供电源均采用专用公共配电箱的专用回路供电;灯具配套自带蓄电池作应急电源,其连续供电时间不少于180MIN(机房)或30MIN(疏散)。开关、插座和照明器靠近可燃物时,采取隔热、散热等保护措施。卤钨灯和超过1OOW的白炽灯泡的吸顶灯、槽灯、嵌入式灯的引入线采取保护措施。白炽灯、卤钨灯、荧光高压汞灯、镇流器等不应直接设置在可燃装修材料或可燃构件上。可燃物品库房不设置卤钨灯等高温照明灯具。3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本工程按一级火灾自动保护对象。在一层设消防控制室,内设集中报警型的火灾自动报警及联动控制系统,各楼层或防火分区设消防端子箱、火灾显示器;地下汽车库、各设备用房、走道、门厅等公共通道等场所设置相应的感温或感烟探测器,设置手动报警按钮,声光报警器和消防广播等,并按有关消防规范的要求设置消防水泵、防排烟、消防电梯等消防设备以及应急照明、消防广播、电梯及非消防电源切除等系统的联动控制就地和控制室的控制设备。八、智能化系统本小区应有智能化系统有电话通讯系统、安全对讲门控系统、安防系统及巡更管理系统、电缆电视系统、背景音乐及紧急广播系统。具体设计由业主另委专业部门或公司进行,本次设计仅预留弱电机房。第七章暖通设计一、工程概况本楼为地下一层、地上十六层、建筑高度60M的一类高层酒店式商务办公楼。二、设计依据1、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01920032、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2005年版3、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50067974、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33/103620075、建筑专业提供条件图三、设计范围1、裙房空调设计2、通风设计、防排烟设计四、设计参数1、室外计算参数夏季空调室外计算干球温度357冬季空调室外计算干球温度4夏季空调室外计算湿球温度285夏季通风计算温度33冬季通风计算温度4夏季平均风速22M/S冬季平均风速23M/S夏季大气压力10005MBAR冬季大气压力10209MBAR2、室内设计参数夏季温度夏季湿度冬季温度冬季湿度新风量大厅2755203520M3/H人客房2655203530M3/H人餐厅2665203520M3/H人五、空调负荷及冷热源本工程夏季空调计算总冷负荷1010KW,冬季供热计算总热负荷800KW。空调冷热源为变制冷剂流量直接蒸发式机组VRF系统。机组置于裙房屋顶。根据功能划分,每层分12个独立系统。客房采用分体空调机组。六、空调风系统1、设置变制冷剂流量直接蒸发式系统的房间,同时设置全热回收机组。2、空调风管采用双面彩钢板制作,消防用风管采用不燃玻镁风管制作,其它风管采用白铁皮制作。七、通风系统1、地下室设机械通风系统,换气次数分别为汽车库为6次/小时。设备用房通风量根据计算确定。自行车库自然通风。3、公共卫生间设机械排风系统,换气次数10次/小时。4、餐厅、酒店大堂等利用全热交换机组设置机械排风系统和新风系统。5、其他房间的排风根据空调房间的新风量确定。6、厨房设机械送排风系统,以排除主、副食加工、烹饪过程中产生的油烟、水汽、CO2等废气。根据厨房工艺布置在炉灶上方设不锈钢排汽罩(罩内配油雾过滤器),排气量按换气次数40次/小时进行计算,送风量按排风量的85计算,不足部分由邻近场所空气补入,保证厨房处于负压。送、排风机的启停需设连锁控制。附表一主要设备表序号名称及规格单位数量1全热交换机组1500M3/H150PA,功率025X2KW台12全热交换机组3000M3/H200PA,功率05X2KW台23全热交换机组5000M3/H250PA,功率15X2KW台64风机SWFI25,风量900M3/H,全压150PA,功率018KW台15风机SWFI3,风量1500M3/H,全压250PA,功率025KW台16风机SWFI35,风量3000M3/H,全压250PA,功率025KW台17风机HTFIV942000/28000M3/H1200/500PA24/85KW台18风机SWFI9,风量32000M3/H,全压350PA,功率55KW台19风机SWFI11,风量46000M3/H,全压350PA,功率11KW台310风机SWFI10,风量36000M3/H,全压400PA,功率75KW台111风机SWFI65,风量25000M3/H,全压600PA,功率75KW台112风机SWFI3,风量2000M3/H,全压180PA,功率025KW台213风机SWFI3,风量1000M3/H,全压140PA,功率012KW台2附表四VRF主要设备表序号名称及规格单位数量1室内机四面出风机组FCU125,制冷量125KW,功率220W台52室内机四面出风机组FCU140,制冷量14KW,功率220W台693室内机MMVC56,制冷量56KW,功率130W台14室内机MMVC71,制冷量71KW,功率161W台15室外机48HP功率393KW台76室外机26HP功率201KW台1第八章消防设计一、建筑消防设计1、设计依据高层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2005年版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50067972、本工程檐口高5940M、按高层民用建筑防火一类设防,耐火等级为一级,地下室耐火等级为一级。3、本工程四周设消防环道,并于主楼西侧陈桥北路上设置消防登高带,满足规范要求。4、防火分区地下一层设一个防火分区;地上每层各设一个防火分区,各防火分区面积均符合规范要求。5、安全疏散本工程设两部防烟疏散楼梯、一部消防电梯,两部防烟疏散楼梯均通至屋面;一至四层还设有一部防烟楼梯间,用于餐厅的疏散;消控室设置于一层东南角,设独立对外出口;餐厅内任何一点至最近的疏散出口的直线距离不超过30M,其它房间最远一点至房门的直线距离均不超过15M。房间门至安全出口间距离均不超过20M。地下车库共停车100辆,设有一个双行汽车坡道出口;地下室设有两部防烟楼梯间做为两个安全出口,车库最远点距离安全出口不超过60M,满足规范要求。6、主楼及地下室均设自动喷淋灭火系统。7、主楼内走道为自然排烟。8、建筑内装修均选用不燃及难燃材料。9、建筑外墙及屋面保温材料均为岩棉板,为A级材料。10、其余设计均满足相关防火规范。二、给排水消防设计1、设计依据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2005年版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500842001(2005年版)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库设计防火规范GB5006797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501402005甲方提供的资料及要求;建筑专业提供的设计资料2、消防用水量本楼为一类高层综合楼,根据消防规范要求,需设置室内消火栓系统和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消防用水量计算如下消防用水用水定额L/S火灾延续时间H消防贮水M3备注室内消火栓403432自喷301108室外消火栓300由市政给水管网直供合计室内消防水池有效容积540设在地下车库屋顶消防水箱有效容积18设在机房层3、消火栓给水系统室外消火栓用水由室外市政给水管网直接供水,室外消火栓供水环网与室内生活给水分开计量。室外消火栓布置间距不大于120M,并结合水泵接合器的位置来布置。室内消火栓给水系统竖向不分区,采用临时高压给水系统,由水池、水泵、水箱联合供水。火灾初期消防用水由屋顶水箱供给,火灾期间由消防水泵抽取消防水池贮水供给。室外设两套地上式消防水泵接合器与室内消火栓给水环网相连接。屋顶设一个装有压力显示装置的试验消火栓。室内消火栓布置保证2股1点要求,栓口出水压力不大于05MPA,水枪充实水柱不小于10M。每个消火栓箱内消防按钮,消防信号传至消控中心。4、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按中危险级设计,地下车库设计喷水强度为8L/M2MIN,其它按照6L/M2MIN。自喷系统采用临时高压给水系统,由水池、水泵、水箱联合供水。平时管网压力由屋顶消防水箱以及增压稳压供水设备维持;火灾时,喷头动作,水流指示器动作向消防中心显示着火区域位置,此时湿式报警阀处的压力开关动作自动启动喷水泵,并向消防中心报警。自喷给水泵设两台,互为备用,该泵运行情况应显示于消控中心和水泵房的控制盘上。为了便于集中管理,自喷系统湿式报警阀相对集中设在专用报警阀间内,共设有5套报警阀,每个报警阀控制喷头数不超过800个。水力警铃设在公共走道内。室外设两套水泵接合器与自喷报警阀前供水环网连接。每个防火分区设信号阀及水流指示器,每个防火分区的系统配水管网末端均设试水阀,报警阀的供水最不利点处设置末端试水装置。自喷系统的配水管入口压力不超过04MPA。5、消防屋顶水箱、消防水池、消防泵电梯机房层设一有效容积不小于18M3的钢筋混凝土水箱,为了保证最不利消火栓静水压力不小于7M、自喷系统最不利喷头的供水压力不小于5M,设计在机房层分别增设消火栓、自喷系统用增压稳压供水设备,以维持系统管网平时和火灾初期的压力。消防水池有效容积540M3。名称型号参数备注消火栓泵XBD4090HYQ40L/S;H90M;N75KW2台;一用一备自喷泵XBD30100HYQ30L/SH100M;N55KW2台一用一备消火栓系统屋顶增压设备ZWLIX10配置水泵N15KW2台一用一备自喷系统屋顶增压设备ZWLIZ10配置水泵N15KW2台一用一备6、气体灭火系统地下室配电房设置七氟丙烷气体灭火系统,采用无管网柜式灭火设备,具体由专业厂家完成设计。7、建筑灭火器灭火器配置均按照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501402005要求设计。三、电气消防设计1防护等级本工程中为一类高层建筑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防护等级按一级保护对象设置。2系统组成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消防联动控制系统;火灾应急广播系统;消防专用电话系统;电梯运行监视控制系统;应急照明控制及消防系统接地。3消防控制室本工程消防控制室设在一层,其隔墙的耐火极限不低于3H,楼板的耐火极限不低于2H,并与其它部位隔开和设置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消防控制室内设有火灾报警控制器、消防联动控制台、应急广播设备、中央电脑、CRT显示器、打印机、电梯运行监控盘及消防专用电话总机、UPS电源设备等。消防控制室内设有直接报警的外线电话。4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本工程为集中报警系统,对全楼的火灾信号和消防设备进行监视及控制。1)在电梯间、走廊等场所设置感烟探测器;在地下车库设置感温探测器。2)在本建筑的各层主要出入口、疏散楼梯口及人员通道上适当位置设置手动报警按钮及消防对讲电话插口。3)在消火栓箱内设置消火栓按钮。4)火灾自动报警控制器可接收感烟、感温探测器的火灾报警信号及水流指示器、检修阀、湿式报警阀、手动报警按钮、消火栓按钮的动作信号;还可接收排烟阀的动作信号。5消防联动控制消防控制室内设置联动控制台,其控制方式分为自动手动控制、手动硬线直接控制。通过联动控制台,可实现对消火栓系统、自动喷水系统、防排烟系统、正压送风系统、防火卷帘门、防火门、电梯运行、火灾应急广播、火灾应急照明等的监视及控制。火灾发生时可手动/自动切断非消防电源。1)消火栓系统的监视与控制消火栓加压泵的启、停控制;运行状态和故障显示;消火栓加压泵、消火栓稳压泵均可由压力开关自动/手动控制;消火栓按钮动作直接启动消火栓加压泵;消火栓启泵按钮的位置显示;通过硬线手动直接启动消火栓加压泵;消防泵房可手动启动消火栓加压泵;消防控制室能显示消火栓加压泵的电源状况;监视消防水池、水箱的水位。2)自动喷水系统的监视和控制喷水加压泵、喷水稳压泵的启、停控制;运行状态和故障显示;监视水流指示器、湿式报警阀的压力开关、安全信号阀的工作状态;报警阀处压力开关动作直接启动喷水加压泵;通过硬线手动直接起动喷水加压泵;消防泵房可手动启动喷水加压泵;消防控制室能显示喷水加压泵的电源状况。3)排烟系统的监视和控制排烟风机的启停控制;运行状态和故障显示;控制排烟阀的开启及状态显示;自动或通过硬线手动直接起动排烟风机;4)消防控制室能显示所有排烟阀、排烟口、正压送风阀、正压送风口的动作信号。5)防火卷帘门的控制A)用于防火隔离的卷帘门一步落下,由其一侧或两侧的感烟探测器自动控制;B用于通道上的卷帘门分两步落下,由其两侧的感烟、感温探测器自动控制;C卷帘门的动作信号要送至消防控制室;D在卷帘门两侧均设有声光报警;6电梯的监视和控制A在消防控制室设置电梯监控盘,能显示各电部梯的运行状态正常、故障、开门、关门及所处楼层位置显示;B火灾发生时,根据火灾情况及场所,由消防控制室电梯监控盘发出指令,指挥电梯按消防程序运行对全部或任意一台电梯进行对讲,说明改变运行程序的原因并将电梯均强制返回首层且将轿箱门打开;C电梯运行监视控制盘及相应的控制电缆由电梯厂商提供。D电梯的火灾指令开关采用钥匙开关,由消防控制室负责火灾时的电梯控制。6火灾应急广播系统在消防控制室设置火灾应急广播与公共广播、背景音乐合用机柜,机组采用定压式输出。火灾应急广播按建筑层或防火分区分路,每层或每一防火分区为一路。播放疏散指令的控制程序如下二层及二层以上楼层发生火灾,应先接通着火层及其相邻的上下层;首层发生火灾,应先接通本层、二层及地下各层;含多个防火分区的单层建筑,应先接通着火的防火分区及相邻的防火分区。7消防专用电话系统在消防控制室内设置消防专用直通对讲电话总机;除在手动报警按钮上设置消防专用电话塞孔外,在消防水泵房、变配电室、防排烟风机房、电梯机房等场所还设有消防专用电话分机;消防控制室设置可直接报警的外线电话。消防专用电话网络为独立的消防通信系统。8应急照明系统及消防系统接地1)消防电源、配电线路及电器装置本工程消防负荷按一级负荷设计,消防用电设备的配电装置均采用专用回路双电源供电,并在末端配电装置处设置自动切换装置。火灾报警控制器配备UPS作为备用电源,此电源设备由设备承包商负责提供。消防配电线路均选用耐火型电缆,电缆穿钢管暗敷或沿防火电缆桥架敷设。本工程设地下变电所一座,内设1000KVA干式变压器两台,风冷温控,消防电源两回路分别引自不同变压器低压侧。消防设备配电箱地下室部分采用明装,一层以上暗装,距地15M,箱体上须有明显“消防”标志。2)系统接地消防系统接地利用大楼综合接地装置作为其接地极,设独立引下线。引下线采用BV1X25穿32UPVC管暗敷。要求综合接地电阻不大于1。3)应急照明系统应急照明采用专用回路双电源配电,并在末端互投;采用自带镍镉电池的灯具,疏散照明其连续供电时间不小于30分钟,备用工作照明供电时间不小于180分钟。变配电室、水泵房、防排烟机房、消防控制室、通讯机房等需要持续工作场所设置备用工作照明。所有楼梯间及其前室、消防电梯前室、疏散走廊、地下车库、公共出口设置疏散照明。变配电室、水泵房、防排烟机房、消防控制室、通讯机房等的备用照明照度值按不低于正常照明照度值的设置。在大空间用房、走廊、安全出口、楼梯间及其前室、电梯间及其前室、主要出入口等场所设置疏散指示照明,要求照度不低于05LX。应急照明平时采用就地控制或由建筑设备监控系统统一管理,火灾时由消防控制室自动控制强制点亮全部应急照明灯。四、暖通消防设计1、主楼合用前室及前室设置正压送风系统,正压送风风机在屋顶设置。正压送风量为25000立方米/小时。2、前室风口每层设置,为多叶送风口,火灾时开启着火层及上下两层。3、防烟楼梯间设置正压送风系统,正压送风风机在屋顶设置。正压送风量为25000立方米/小时。送风口隔层设置。4、走廊及地上房间开窗自然排烟。5、地下汽车库排烟和排风合用同一系统。排烟量按6次/小时换气进行计算。地下一层汽车库排烟时补风采用自然补风,地下二层汽车库补风采用机械补风。6、所有排烟风机前安装2800C关闭防火阀,关闭时连锁关闭排烟风机。7、所有风管进出机房处、穿过防火分区处设防火阀。8、空调保温材料采用不燃或者难燃材料。第九章环保、卫生防疫设计一、环保1、垃圾收集方式为垃圾袋装,集中收集打包外运。2、卫生间臭气经变压式排气道排至高层屋顶以上,地下汽车库废气经排风井排至高层屋顶以上。3、本工程厨房废水需经过室外隔油池处理后排至室外污水管网,污水需经室外化粪池处理后排入市政污水管网,防止对城市污水管道造成淤塞。4、大楼内各设备用房、厨房均按相应的通风换气次数设置机械送排风系统。厨房烹饪油烟在屋顶通过油烟净化器净化后的高空排放。5、室内污废水管道设置通气管系统,避免不良气体进入室内。6、防噪声及防震动措施(1)给水支管控制水流速度不大于10M/S,并在直线管段设置膨胀装置,防止管道共振和水流噪声的产生。(2)水泵出水管止回阀采用静音式止回阀,减少噪音、防止水锤。(3)水泵房、排水管井尽量远离对噪音要求较高的房间。(4)生活恒压变频给水泵组采用低噪声产品,水泵机组下设隔振基础。(5)所有水泵进出水管与设备管衔接处设橡胶软接头,吊架、支架采用弹性吊架等减震处理,减少噪声及震动传递。(6)空调室内机选用低噪声节能高效产品。空调与通风系统将按照环保部门对环境噪音的要求选择低噪设备及在风管系统上设置消声器,空调主机放置于设备转换层,且空调主机采取减振降噪措施,有效控制机械设备空气动力噪声对环境的污染。二、卫生、防疫1、防疫措施1生活水箱与消防蓄水池分开设置,生活泵房采用浅色地面砖和墙面,方便清洁,并设置通风措施,生活水箱采用食品级316L不锈钢板材质水箱。2生活水箱上部严禁污废水管道等污染源。3生活给水二次加压水泵采用恒压变量变频调速泵组,不设置屋顶生活水箱,防止二次污染。4二次生活给水加压泵吸水管设置紫外线消毒器,对二次供水紫外线消毒,防止水池二次污染,保证水质。5水箱(池)设置密封加锁人孔盖板,并高出水箱(池)顶板面;水箱(池)通气管、溢流管、泄水管管口末端加设防虫罩,防止杂物尘埃进入池内污染水质。6水箱(池)进出水管对侧设置,加强水体流动,防止短流;水箱(池)进水管管口高于溢流水位,防止回流污染;溢流管、泄水管的排出口排至泵房排水沟,且排出管口高出排水沟上沿015M。2、管道系统1本工程从市政接入的两路总引入管设置倒流防止器,倒流防止器采用地上明装,防止本工程生活用水回流污染市政给水。2生活给水管采用防腐管材,避免管道锈蚀而污染水质。3室内采用雨、污分流;厨房与卫生间排水系统分开设置;3、卫生器具1公共卫生间蹲式大便器、小便器采用感应式冲洗阀,洗手盘采用感应式水嘴,防止接触交叉感染病菌。2卫生器具存水弯、排水地漏的水封高度不小于50MM,防止系统压力波动和水面蒸发对水封的破坏。3生活给水管道阀门及配件均采用铜质或铜镀铬产品。三、暖通环卫设计1、风机和空调等设备选用低噪音设备。2、空调及通风系统在主风管设置消声设施。3、人员新风按采暖通风与空调调节设计规范要求进行设置,具体见室内设计参数。4、地下汽车库设置机械排风系统,排风通过竖井引至主楼屋顶排放。5、厨房油烟经过油烟处理装置处理后在主楼屋顶高空排放。第十章节能设计一、建筑节能设计(一)设计依据1、XXXX分区2号地块项目初步设计单体建筑平、立、剖面图2、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3、浙江省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33/10362007)。4、浙江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我省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技术管理的通知省建设发2009218号。5、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93)。6、建筑外门窗气密、水密、抗风压性能分级及检测方法(GB/T71062008)。7、建筑幕墙(GB/T210862007)建筑材料热工参数参考依据修正系数材料名称密度KG/M3导热系数W/MK蓄热系数W/K使用场合选用依据半硬质矿岩棉板100000048077120屋顶浙江省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半硬质矿岩棉板100000048077115外墙/热桥柱/热桥梁/热桥过梁/热桥楼板浙江省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无机保温砂浆I型250000070230120架空楼板浙江省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门窗类型传热系数W/K玻璃遮阳系数气密性等级选用依据隔热金属型材6较低透光LOWE12A6透明2600306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节能专篇(建筑)建质【2006】227号(二)建筑概况建筑类别依据浙江省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33/10362007)第414条甲类建筑单幢建筑面积大于等于20000M2或全面设置空气调节系统的公共建筑;乙类建筑单幢建筑面积小于20000M2且不设置或部分设置空气调节系统的公共建筑;丙类建筑一年中在夏、冬两季冷热负荷处于峰值时建筑物停用,且不设置空气调节装置的公共建筑;该建筑类型为甲类建筑乙类建筑丙类建筑城市XX北纬3100,东经12000气候分区夏热冬冷建筑名称XXXX分区2号地块项目建筑朝向南偏西207度建筑结构类型框架结构体形系数017节能计算建筑面积(地上)2106867M2建筑体积(地上)7967117M3节能计算建筑面积(地下)308084M2建筑体积(地下)1540419M3节能计算总建筑面积2414951M2建筑总体积9507536M3建筑表面积1366268M2建筑层数地上16层、地下室1层建筑高度600M层高汇总表标准层实际楼层层高M标准层1地下1层460标准层21层470标准层32层460标准层434层460标准层55层280标准层6614层340标准层71516层340全楼外窗(包括透明幕墙)、外墙面积汇总表朝向外窗(包括透明幕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