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行业分析报告-1季度_第1页
建材行业分析报告-1季度_第2页
建材行业分析报告-1季度_第3页
建材行业分析报告-1季度_第4页
建材行业分析报告-1季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建材行业分析报告目录摘要3一、一季度建材行业总体增长形势稳定4(一)工业生产稳定增长4(二)进出口贸易平稳增长5(三)经济运行质量继续提高7(四)主要产品市场分析8二、行业发展中的问题9(一)重复建设现象依然严重9(二)结构调整、控制总量和淘汰“两小”任务艰巨10(三)新型墙体材料推广受到限制11(四)装修装饰市场火爆,建材市场亟需规范11(五)平板玻璃产量增长过快,出现经济效益指标下滑的苗头12(六)玻璃利润越拉越薄,投资应当慎之又慎12三、我国建材科学技术的发展现状与方向15(一)当前我国建材科技发展状况15(二)我国建材科技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17(三)新世纪我国建材科技发展方向18四、建材行业重点研究企业主要经济指标分析24(一)产品销售收入及其同比增长24(二)利润总额及其同比增长24(二)利润总额及其同比增长25(三)资金利税率及其同比增长25(三)资金利税率及其同比增长26(四)资产负债率及其同比增长26附录一实施新标准水泥工业发展的里程碑27附录二建材行业发展动态31附录三19592000年世界逐年建成的浮法玻璃生产线数量统计34附录四2001年1季度各地区水泥产量统计36摘要新世纪的建材工业开局良好,带动了建材产品需求的上升。平板玻璃大中型企业产量的增长速度为149,小型企业的增长速度为325,小型企业的增长速度比大中型高出176个百分点,小型企业的增长速度明显高于大中型企业的增长速度。小型企业快速增长的产量,造成产品成品存货的增长高于大中型企业的增长。特别是建材工业对资源、能源的巨大消耗,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等,严重制约建材工业的发展。谋求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基础。材料科学基础理论和工程的研究是材料工业发展的基础。建材应用技术及工程的研究,这包括建材产品应用规范和标准、建材产品施工技术及装备、建材产品的配套能力提高等的研究与开发。中国的建材产品、技术与工艺装备在国际市场上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并占有较大的市场份额。实施新标准水泥工业发展的里程碑,新标准的实施是我国水泥工作者对新世纪的献礼。采用新标准对我国水泥工业的影响;日本、韩国的水泥业也是我国的竞争对手;因此新标准的实施不仅会全面提高水泥的质量,而且会提高建筑业的质量。新标准的实施将加速淘汰我国落后水泥生产力的进度,有利于水泥产品的结构调整及总量控制。一季度,建材工业生产稳定增长,产品需求增加,水泥、玻璃等主要产品价格上扬,行业经济效益继续提高。亏损企业数和企业亏损面继续下降。新世纪的建材工业开局良好。一、一季度建材行业总体增长形势稳定(一)工业生产稳定增长一季度建材工业企业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66073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188。累计完成工业增加值19538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226。产品销售收入58911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527。实现利润总额408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62857。在一季度建材工业的生产运行中,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1建材主要产品生产出现整体增长势头。在月度监控的22种产品中,除5种产品比上年同期有所下降外,大部分产品生产保持稳定增长,其增幅覆盖率为7727,比上年同期提高106个百分点。这种迹象表明在以往两年恢复期内靠主导产品产量快速增长拉动的行业生产增长的局面,即将过渡到主要产品整体稳定增长的良性循环局面。主要产品生产出现整体增长势头。2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生产增长幅度快速提高,销售状况高于行业整体水平。一季度,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工业增加值的增长速度为924,其增长幅度比上年同期提高883,非国有控股企业工业增加值的增长速度为1373,其增幅比上年同期提高349。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的增幅比非国有控股企业高出534个百分点。从产品销售率指标分析,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3月末累计实现产品销售率965,比上年同期提高17个百分点,比非国有控股企业同期提高14个百分点,比建材行业同期提高1个百分点。3工业产品销售率基本保持在96的稳定局势中,大中型企业的销售率始终高于建材行业整体水平。一季度,工业产品累计销售率为9550,比上年同期增长085;其中大中型企业累计产品销售率为9582,比上年同期增长094。从3个月的当月销售率分析,除去由于一月份存在元旦、春节假期较长的客观因素,造成销售率仅为94以外,建材行业整体工业产品销售率基本保持在96的稳定局势中。一季度,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现价)比上年同期增长了1188,累计完成工业销售产值比上年同期增长了1289。在工业产品销售率基本稳定的局势中,工业销售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生产增长幅度快速提高,销售状况高于行业整体水平。建材行业整体工业产品销售率基本保持在96的稳定局势中。产值持续保持了与工业总产值(现价)同步增长的水平,为行业产销衔接奠定了趋于平衡态势。截止到3月份,水泥产量累计完成11236万吨,比去年同期增长102,其中大中型企业累计完成4927万吨,比去年同期增长69。平板玻璃产量累计完成4674万重量箱,比去年同期增长166,其中大中型企业累计完成4167万重量箱,比去年增长149。在统计的22种建材产品中,有17种产品比去年同期增长。其中水泥排水管、石棉水泥瓦、花岗石板材、加气混凝土制品、玻璃纤维砂等产品大幅增长,增幅在20以上。总体而言,工业产品销售率继续提高。一季度,工业产品销售率为9550,比上年同期增长085个百分点。部分企业累计产品销售率超过100,最高达到14785,市场销售呈现好的势头。(二)进出口贸易平稳增长一季度,建材非金属矿产品出口额1251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020。完成出口创汇额718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362。在建材及非金属矿主要出口商品中,钻石累计出口70174千克,金额136亿美元,较上年增长4166。花岗石板材累计出口4772万吨,金额134亿美出口额、创汇均有增长。元,较上年增长1520。水泥累计出口13819万吨,金额044亿美元,较上年增长1719。平板玻璃累计出口13857万平方米,金额037亿美元,较上年增长1353。萤石累计出口2478万吨,金额026亿美元,较上年增长72。在出口商品中,卵石及砾石、砂、钻石及宝石粉末、蛭石及珍珠岩、玻璃纤维织物出口量大幅增长,增幅均在50以上。一季度,建材及非金属矿商品进口533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589。在主要进口商品中石英玻璃累计进口026万吨,金额047亿美元,较上年增长6308。花岗石荒料累计进口2629万吨,金额049亿美元。较上年增长4858。在一季度的建材非金属矿商品出口中,有两点最为突出一是玻璃纤维及制品结构调整,在连续3年快速增长的基础上,继续保持了快速增长的劲头。一季度,玻璃纤维及制品累计出口总额达4670万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6523。二是水泥出口在经历了连续4年下滑的局面后,今年出现了快速回升的迹象。一季度,水泥出口额为4370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719。今年建材商品主要出口省份是广东、福建、山东、上海、辽宁、浙江、江苏和河北,其商品出口额占建材全部出口额的8617,出口额均在2000万美元以上。主要销往的国家进口增长,比上年也有所提高。主要出口省份是广东、福建、山东、上海、辽宁、浙江、江苏和河北。和地区是日本、香港特别行政区、美国、比利时和韩国,其商品出口额占建材出口金额的7673,出口额均在3000万美元以上;其中出口日本商品比上年增长1179,出口香港特别行政区商品金额增长3061,出口美国商品金额增长7068,出口比利时商品金额增长6206。(三)经济运行质量继续提高经过两年多来国家拉动经济的各项政策的有效实施和企业脱困增效工作措施的不断落实,整个行业经济运行质量明显提高。一季度,累计实现利润总额408亿元,是上年同期的729倍。应收账款净额和产成品存货分别比上年同期增加516和485,其增长幅度分别比上年同期减少149和2个百分点。与此同时,企业财务费用在上年同期大幅度下降的基础上,3月末,财务费用继续比上年同期下降561个百分点,其中利息支出下降880;资产负债率比上年同期下降179。这组数据反映出企业间相互拖欠货款的减少、企业库存的减少以及企业财务费用的减少,可以使企业降低成本,减少负债,进入良性循环状态。1从不同经济类型分析,集体和私营经济增长较快。一季度,集体和私营经济实现利润总额547亿元和125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4357和10492。三资企业实现利润总建材行业经济运行质量继续提高。集体和私营经济增长较快。额比上年同期减少3882。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比上年同期减亏163亿元,非国有控股企业实现利润总额比上年同期增长2610。2从不同规模企业分析,大中型企业大幅增亏,小型企业盈利加快。一季度,小型企业实现利润总额是上年同期的428倍,大中型企业比上年同期增亏12亿元,其中特大型企业比上年同期减利6576。3从不同行业小类分析,在建材行业32个行业小类中,只有5个行业亏损,其中石棉采选、水泥、轻质建材3个行业均比上年同期减亏,防水建筑材料与上年同期持平,只有建筑、卫生陶瓷为今年新增的亏损行业。最为突出的是建筑卫生陶瓷制造也和建筑用玻璃制品工业出现了大幅度下降。一季度,建筑卫生陶瓷制造业实现利润总额006亿元,由上年同期的盈利行业转变为亏损行业,从2、3两个月的具体数据走势分析,建筑卫生陶瓷制造业出现了亏损的主要原因是由于1、2月假期过于集中所致,自3月份开始,以029亿元的速度快速减亏。建筑用玻璃制品企业实现利润总额比上年同期减少7564个百分点,从一季度产量快速上升分析,如果产量继续坚持以两位数的速度增长,供大于求的局面会再次出现。小型企业盈利加快。不同小行业各有盈亏,呈现不同态势。4从地域分布分析,东部地区明显好于中、西部地区。一季度,东部地区实现利润总额563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了7217,中部地区比上年减亏053亿元,西部地区增亏063亿元。在除西藏以外的30个省市中,盈亏相抵后净盈利的省市有10个省市,其中实现利润总额在亿元以上的有5个省份,山东实现利润总额33亿元,浙江、江苏、福建、河南均为115亿元之间。盈亏相抵后净亏损在5000万元以上的有湖南和辽宁两个省份。(四)主要产品市场分析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保持稳定增长,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加快。带动了建材产品需求的上升。3月份,PO525水泥平均价格达到每吨300元以上,较去年同期平均每吨上涨了53元。华北、东北、华东、西南和西北均为上扬趋势,只有中南地区上涨幅度较小。其中东北和四川等地达到每吨400元以上。预计水泥全年需求量超过6亿吨,增长水平在25左右。各品种中,高标号水泥和特种水泥市场看好,低标号的普通水泥过剩。随着水泥新标准的实施和国家淘汰小水泥力度的加大,市场形势将进一步好转,价格稳中有升。东部地区盈利,中、西部亏损。高标号水泥和特种水泥市场看好,低标号的普通水泥过剩。一季度平板玻璃价格持续上涨,1月份,3MM浮法玻璃平均每重量箱5983元,2月份每重量箱6682元,3月份达到每重量箱7434元。均较去年同期大幅上升。预计今年平板玻璃价格将保持平稳。其主要原因是玻璃行业重复建设严重,下半年估计将有10条左右的浮法玻璃生产线点火投产,新增产量2285万重量箱。与此同时,今年将有18条浮法玻璃生产线计划冷修,估计减少产量916万重量箱。另外,今年新开工商品住宅对于玻璃的需求增长较快,因此,玻璃市场将呈基本供需平衡态势。随着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大,特别是中西部地区基础设施项目开工较多,建筑类钢材需求将进一步增加。预计全年线材、小型材的产量将分别超过2600万吨和3300万吨,消费需求增长幅度在4左右。西部建筑用材的消费需求增长将快于东部沿海地区。建筑类钢材价格有可能进一步上升。今年全国木材需求继续稳定增加,预计全年木材需求量在4000万立方米以上,增长幅度超过4。在木材需求结构中,矿井、模板、门窗、枕木等用材因为代用品的增加,使用量不断萎缩;各种装修用材和家具用材则继续大幅度增长,并成为木材消费的主要增长点。今年国家将继续实行限伐政策,木材产需中存在的缺口扩大,全年木材进口一季度平板玻璃价格持续上涨。西部地区建材消费增速快。量含锯材、胶合板将超过2000万立方米,有较大幅度增长。二、行业发展中问题(一)重复建设现象依然严重1998年以来,建材行业以玻璃工业为突破口,开展脱困增效年活动。几年来,原国家建材局采取了一系列诸如行业价格自律、淘汰落后小玻璃、制止低水平重复建设、2000年前不准新线投产等限产措施,力求总量基本平衡,取得了明显成效。去年平板玻璃市场价格上涨,企业经济效益回升,平板玻璃行业呈现较好发展趋势,成为建材工业中的第一大盈利行业。但是,一些地区和企业受利益驱动,违反国家产业政策及项目审批权限的规定,自行审批或擅自开工建设平板玻璃生产线。去年全国新投产浮法玻璃生产线8条,新增生产能力约1600万重量箱,可以说平板玻璃新一轮重复建设已经出现。预计今年投产或基本建成的浮法玻璃生产线尚有21条左右,生产能力约4500万重量箱。考虑以上情况,近两年将新增平板玻璃生产能力约6100万重量箱,将使平板玻璃总生产能力超过26亿重量箱。另外还有8条线正在筹建,预计生产能力约1600万重量箱,加上无法统计到的小平拉改建格法生产线,玻璃原国家建材局采取了一系列诸如行业价格自律、淘汰落后小玻璃、制止低水平重复建设、2000年前不准新线投产等限产措施,力求总量基本平衡,取得了明显成效。行业生产能力将大大超过市场需求,全行业将面临又一次盲目过热的发展,必将导致平板玻璃市场恶性竞争的再次出现。(二)结构调整、控制总量和淘汰“两小”任务艰巨一季度,水泥大中型企业产量增长速度为69,小型企业产量的增长速度为129,小型企业的增长速度比大中型企业高出6个百分点;平板玻璃大中型企业产量的增长速度为149,小型企业的增长速度为325,小型企业的增长速度比大中型高出176个百分点,小型企业的增长速度明显高于大中型企业的增长速度。小型企业的快速增长,在扩大了的市场容量中,带动了销售产值增长速度比大中型企业高58个百分点,销售收入增长速度比大中型企业高63个百分点。再从工业产品销售率和产品成品存货指标分析一季度,产品销售率小型企业比大中型企业低04个百分点,产成品存货增长速度小型企业比大中型企业高65个百分点。通过产品销售率指标的对比分析说明市场对大中型企业的产品信赖程度和需求程度高于小型企业;通过产品成品库存指标的对比分析说明小型企业快速增长的产量,造成产品成品存货的增长高于大中型企小型企业增长过快,须严格控制。业的增长。因此,结构调整、控制总量和淘汰“两小”任务是促使建材行业经济效益良性循环的基础。(三)新型墙体材料推广受到限制据统计,每生产一亿块实心黏土砖就损毁土地110亩,我国每年生产近6000亿块实心黏土砖,年损毁土地约66万亩。用宝贵的不可再生的土地资源来换取粗放型的实心黏土砖,既不符合国家的基本国策,也不符合产业政策导向。为此,国家有关部门长期致力于大力推广应用新型墙体材料,以替代能耗高、污染重、浪费土地资源的实心黏土砖。然而,目前实心黏土砖生产企业按小规模纳税人6纳税,直接影响新型墙体材料的竞争力,不利于淘汰实心黏土砖。国家经贸委已于年初正式函报国家有关部门,建议对新型墙材税率给予增值税减免政策,同时提高实心黏土砖税率。目前尚未有任何结果。(四)装修装饰市场火爆,建材市场亟需规范据统计,1999年全国建筑装饰工程产值约为2400亿元,其中家庭装饰占一半以上,达1300亿元。北京市2000年装饰装修费用约190亿元。装饰装修市场的兴旺,带动新型墙体材料推广不力。规范建材市场,杜绝假冒伪劣。了建材市场的迅速发展。与此同时,一些假冒伪劣产品充斥市场,尤以饰面材料、瓷砖产品为甚。不法经营者采取欺诈手段,使消费者蒙受巨大损失。目前,我国尚未建立有效的监督和杜绝假冒伪劣商品生产、销售的防范机制。一些地区的消费者协会只能帮助受害消费者与商家进行协调,无法强制商家赔偿损失。部分城市为保护消费者利益,只好临时组织经贸、质量技术监督、工商行政管理、公安等部门对建材市场进行整治,但整治活动一过,建材市场依然如故。(五)平板玻璃产量增长过快,出现经济效益指标下滑的苗头一季度,平板玻璃累计生产量比上年同期增长166,而实现利润总额比上年同期减少656。其主要原因是在现有市场容量中,产量增长过快,而市场销售的增长不能保证与产量同步增长,即会直接造成经济效益下滑。3月末,建筑用玻璃制品累计销售率为9414,比上年同期增长328,比建材工业整体水平低135个百分点,与产量增长速度相比,低13个百分点。(本期将就此问题在下文进行详细分析)控制平板玻璃过快增长。(六)玻璃利润越拉越薄,投资应当慎之又慎我国平板玻璃行业在去年年初开始摆脱3年困境而利润有所回升后,从下半年至目前为止又掀起了新一轮扩张生产能力的狂潮。去年新增生产能力约1500万重量箱(其中新增浮法生产线6条,年生产能力约1340万重量箱;新增格法生产线和压延生产线4条,年生产能力约160万重量箱),已经对今年的市场造成很大的冲击,使每重量箱玻璃的价格从去年四季度的90100元降至目前的6070元,产品售价正在向成本线逼近,呈现出“玻璃利润越拉越薄”的趋势;而各地目前仍在盲目进行的总量扩张,可能很快导致整个行业新的市场危机,将“三年解困”的成果毁于一旦。这决不是危言耸听。我们应当看到,经过改革开放以来20多年的快速发展,我国大陆2000年的平板玻璃原片产量已达950万吨即19亿重量箱(包括浮法玻璃、引上玻璃、平拉玻璃和压延玻璃,还加上了少数地方瞒报的小平拉玻璃产量),约占世界平板玻璃总产量3450万吨的275,人均年产量已达到75千克,亦比世界人均年产量57千克高出31。其中浮法玻璃产量已达约670万吨即134亿重量箱,约占世界浮法玻璃产量2800万吨的24。对目前我国这样的经济水平来说,平板玻璃总产量的确不小了。玻璃生产过快,形势逼人。历史的教训更应记取。众所周知,在过去的十几年里,我国平板玻璃行业由于两度扩能过猛曾导致两次供求失衡和行业亏损,而后一次行业亏损(19971999年)又比前一次(19891991年)惨重得多。为了摆脱后一次困境,国家曾采取一系列宏观调控措施包括鼓励扩大内需和严格限产限建两个方面,经过3年艰苦的努力,才使整个行业恢复到了正常的利润水平。然而许多人好了伤疤忘了痛,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又掀起了一个总量扩张的狂潮,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新建和改建浮法生产线的势头过猛,其中绝大部分是低水平性质的重复建设。据统计,从浮法工艺问世到2000年底的42年里,全世界(含中国)累计才建成浮法线274条(其中先后关停的约30余条),平均每年才建成65条(详见附表);连需求量很大的头号经济强国美国,平均每年也只是建一条浮法线,各年建线一般在“”条之间波动,仅有一年超过条。而我国大陆在2000年底已累计建成69条浮法线、总的熔化能力已达7万吨日、每年可提供710万吨即142亿重量箱浮法玻璃的基础上,各地在今明两年内还要建设约条浮法线,总的设计能力高达415万吨即8300万重量箱年。如此迅猛地扩能是极不正常的,国内外市场在今后数年内也容纳不了以历史的眼光分析玻璃生产增长过快的原因。生产线过剩。第二在建的宽板格法(即深池平拉法)生产线和“小平拉”改“小格法”生产线,也将给玻璃市场造成一定的冲击。截止到2000年底,我国大陆已累计建成宽板(M)格法生产线约30座熔窑50套机组,每年可提供格法玻璃约1500万重量箱;而目前在建的宽板格法生产线还有6座熔窑约12套机组,设计年产格法玻璃约400万重量箱。此外,不少地方在钻“淘汰年产20万重量箱以下的小平拉生产线”政策的空子,而把一些小平拉生产线改扩为M宽左右的“小格法”生产线,还有些地方对现存的小平拉生产线至今仍采取假“关”实保的对策。对这些小型生产线的数量和能力,难以统计。第三,在建的压延玻璃生产线,亦将挤占一定的市场份额。截止到2000年底,我国大陆已建成板宽在1722M范围内比较正规的压延玻璃生产线约13条,年生产能力约520万重量箱;类似“小平拉”的小压延线还有10余条,年生产能力约150万重量箱。而目前在建的宽板压延线有条,年生产能力约250万重量箱。据了解,在许多国家,压延玻璃的产销量占平板玻璃产销量的;而我国大陆在2000年只占了,因而尚有一定的发展、应用空间。小企业数量大,恶性竞争。在建生产线对市场份额的影响。根据以上三个方面粗略统计,到2002年末,即使将现有的垂直引上生产线和小平拉、小压延、小格法生产线全部淘汰殆尽(看来不太容易),我国大陆平板玻璃的生产能力仍将超过6亿重量箱,市场怎么也容纳不下如此巨大的生产能力。从内需来看,“十五”期间计划每年竣工的城乡住宅建筑面积为114亿平方米(其中城镇54亿,农村0亿),比“九五”期间实际每年竣工面积11亿平方米(其中城镇5亿,农村5亿)只增加4000万平方米,对玻璃需求量增加不多;汽车工业是发达国家平板玻璃的第二大用户,但我国目前的汽车年总产量只有200多万辆,仅相当于国外一个中型汽车公司的年产量,加入WTO后还会受到一定的冲击,对平板玻璃的需求量也不会明显增加;装饰装修和维修业对平板玻璃的需求量虽有一定的增长,但其所占的比重并不大;推广应用双层中空玻璃节能窗虽可较多地增加玻璃用量,但在我国实施起来还需不少时日。从出口来看,由于国外市场近几年已基本饱和,我国近几年费了很大的劲,每年才出口4100万平方米左右(大体上相当于800万重量箱),仅占总产量的45左右,再加上“全球经济衰退迹象渐显”,扩大出口将会遇到诸多困难。凡此种种,都不宜对近期平板玻璃市场前景作出过分乐观的估计。因此,对目前在建和拟建的平板玻璃项目,银企双方投资都应十分慎重。玻璃生产前景并不乐观。我国平板玻璃行业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散”(行业组织结构散,各自为战的企业数量太多)、“乱”(建线失控,市场混乱)、“差”(产品质量差)。当务之急是调整结构、重组资产、形成集团、提高质量、增加品种,应对加入WTO所面临的种种挑战。在总量上必须严加控制,在目前年有效需求为1718亿重量箱的基础上,“十五”期间每年增加400500万重量箱高水平、高质量的生产能力就足矣。三、我国建材科学技术的发展现状与方向(一)当前我国建材科技发展状况建国50年来,中国建材工业从小到大、从无到有,经过艰苦地创业和发展已形成了较完整的工业体系,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中国主要建材产品水泥、平板玻璃、建筑卫生陶瓷等的产量近年来一直居于世界第一位。改革开放以来,水泥、玻璃、建筑卫生陶瓷、新型建筑材料、无机非金属新材料及非金属矿物材料等建材科学技术取得很大的进步。中国水泥工业科研、设计、设备制造等各个环节的技术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水泥窑外分解技术实现了700吨/日、1000吨/日、2000吨/日、4000吨/日新型干法窑外分解水泥生产线的国产化,其主要经济技术指标治理“散”、“乱”、“差”,迎接入世。建国50年来,中国建材工业从小到大、从无到有,经过艰苦地创业和发展已形成了较完整的工业体系。达到90年代国际先进水平,生产线已出口国外。1996年,第一条4000吨/日熟料国产化生产线在冀东水泥厂建成。中国水泥产品标准已与国际标准接轨。中国水泥品种的研究开发处于世界先进行列。重点工程混凝土安全性的研究工作取得很大进展。中国从60年代起独立自主研制开发浮法玻璃生产工艺,1971年在洛阳玻璃厂建成了第一条浮法玻璃生产线。“中国洛阳浮法玻璃工艺”获国家发明二等奖。经多次攻关,该技术不断完善,取得了日产500吨浮法玻璃生产工艺技术的重大科技成果。近年来中国的加工玻璃有了飞速发展。通过引进吸收国外技术和自行研制开发,钢化、夹层、中空、镀膜等各种加工玻璃生产都有相当规模,总生产能力在16亿平方米以上,产品质量可达到国外同类产品水平,不但替代了进口产品,而且有一定数量的出口。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先后从意大利等国引进了世界先进的建筑卫生陶瓷技术装备,同时,国家组织专门的单位进行消化、吸收、试制并逐个在定点企业投入生产,其成果已在我国部分陶瓷生产企业中推广使用。这对我国在短期内成为建筑卫生陶瓷生产大国起了推动作用,我国的研究、设计也有较大的发展。改革开放以来,被称为新型建筑材料的新型房屋建筑材料发展受到国家领导的充分重视,邓小平同志的重要指改革开放对我国建材科技发展发挥了巨大推动作用。示,推动了中国的新型建筑材料的空前发展。墙体材料工业的整体技术装备水平有了明显提高,生产能力大幅增加,并已开始走上了自行研制、多品种发展的道路,改变了墙体材料数千年来“秦砖汉瓦”一统天下的落后局面。新型墙体材料已经形成空心砖、砌块、轻质板材与复合墙板四大类近百个品种。我国新型建筑防水与密封材料从无到有,产品已有上百个规格品种,且高、中、低档产品基本配套。以UEA为代表的刚性无机防水材料取得较大发展,在工程中大面积应用。有机保温材料和无机保温材料品种比较齐全、已形成初具规模的保温材料和技术体系。90年代以来,装饰装修材料进入高速发展阶段,产品琳琅满目,质量显著提高。中国无机非金属材料经历了为军工配套、军民结合、以民为主的几个发展阶段。主要研制和生产玻璃纤维与特种纤维、玻璃钢/复合材料、特种玻璃、加工玻璃、石英玻璃、特种陶瓷、人工晶体、特种密封材料和特种胶凝材料等8大类产品,初步形成了科研、设计、生产相配套的新型产业。1996年中国玻璃纤维产量达到16万吨,玻璃钢产量23万吨,人工晶体、特种玻璃、石英玻璃、特种陶瓷等产品品种、产量也有较大幅度增加,基本满足了国防军工建设和经济发展的需求。经过近年来的技术攻关,高岭土、石墨等非金属矿产中国无机非金属材料经历了为军工配套、军民结合、以民为主的几个发展阶段。品的加工技术水平不断提高,逐渐缩小了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在提纯与超细技术上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二)我国建材科技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以上充分说明中国已成为世界建材生产大国,但下面的事实又表明中国还不是世界建材强国,“大而不强”的现实主要表现为“四大五低”。“四大”是产品产量大、企业数量大、职工队伍大和能源消耗大。“五低”是劳动生产率低、集约化程度低、科技含量低、市场应变能力低和经济效益低。特别是建材工业对资源、能源的巨大消耗,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等,严重制约建材工业的发展。可持续发展问题已成为对建材工业的最大挑战。1资源消耗大在所有人造材料中,建材产品水泥及混凝土制品、玻璃、建筑卫生陶瓷、房建材料等产量最多,资源、能源消耗最多。中国建材资源消耗量每年达40亿吨左右,消耗大量优质石灰石等矿产,每年烧砖6000多亿块,据估计每年烧砖毁田在10万亩以上。2能耗高建材工业是高能耗工业,其产品大都经高温烧成或熔发展建材科技要采取可持续发展战略。资源问题。能源问题。制工艺过程。而且中国建材产品的能耗比国际先进水平平均高12倍。1997年建材工业能源消耗近238亿吨标准煤,占全国总能耗的158,全国工业能耗的22。另外,由于房建材料保温性能差,目前中国住宅等取暖平均能耗远高于建筑能耗国际水平,每年消耗达21亿吨标准煤。3环境污染严重由于目前建材工业产业结构不合理,主要产品生产装备落后,成为环境污染的大户,建材工业生产对环境的影响主要是生产中粉尘和废气的排放。例如每生产一吨水泥熟料就要排放近一吨的CO2,按此计算,1997年仅水泥工业就排放CO2近38亿吨。加上建材工业以燃煤为主的燃料构成,每年CO2达到68亿吨以上,SO2、NOX等废气的排放量也相当大。4建材产品生态功能差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人们对居室的要求不再仅仅是遮风避雨、维持生存的空间,而且追求更为舒适和有利身心健康,这已是世界建筑发展的方向。现有的建材产品功能单一,如仅注重结构、装饰、忽视建筑物综合功能,尤其是一些建筑装修材料含有害物质,会释放出影响人体健康的气体或射线。环境问题。生态问题。(三)新世纪我国建材科技发展方向为了满足迈入新世纪的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和国内外市场的需求,迎接可持续发展、国际竞争和新技术革命等各种挑战,中国建材科学技术的发展,必须坚持贯彻科技兴国和可持续发展战略,遵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和建材工业科技发展规律,努力构筑建材科技创新体系,促进科技与经济发展密切结合、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和建材科技产业化,逐步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材料、新技术和新装备,全面贯彻落实建材工业“由大变强,靠新出强”的跨世纪发展战略。中国建材科学技术的发展应以基础研究为支撑、工程技术研究和应用技术研究为重点,努力采用高新技术改造水泥、玻璃、建筑卫生陶瓷等传统建材产业,提高总体技术水平和国际竞争能力;以住宅建筑市场为导向,大力研究、开发高性能的可降低建材生产环境负荷、改善生态环境和居住环境有益健康的生态建筑材料,促进建筑业的技术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的提高;重视无机非金属新材料和非金属矿物材料新产品、新技术的研究开发,保障发展高新技术和增强国防实力的需要,积极推进无机非金属新材料产业化和非金属矿物材料的深加工,形成建材工业新的经济增长点。水泥是目前用量最大并且尚无其他材料可替代的重要建筑材料。迈入新世纪水泥与混凝土专业研究开发的重点贯彻科技兴国方针,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新世纪,水泥工业发展战略规模、科技、合理利用生态资源。应该是(1)研究、开发大型、新型水泥生产技术和装备,进一步提高我国水泥生产技术和装备的水平,大幅度地提高新型干法水泥的比重,合理调整我国水泥工业产品和技术结构;(2)用现代高新技术改造现有水泥生产企业,目前,我国水泥企业以立窑及小回转窑为主,产量占我国水泥总产量的80以上,由于多数立窑及小回转窑企业生产技术与装备相对落后,产品质量波动较大,环境污染严重。因此用新技术对现有水泥生产企业进行技术改造成为研究开发的重要方面;(3)研究、开发环境协调性及特种高性能水泥新品种;(4)水泥生产原燃料资源合理利用和开发;(5)研究、开发高性能混凝土、智能型混凝土、混凝土外加剂和先进水泥基材料;(6)水泥生态生产技术的研究,即利用水泥回转窑内温度高、热惯性大、物料和气体滞留时间长以及窑内高温气体湍流强烈、强碱性气氛及无二次污染等优点,消纳处理其他工业产生的可燃有害废弃物、城市垃圾来生产生态水泥,化害为利,变废为宝,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中国洛阳浮法玻璃技术取得了很大成绩,但仍然与国际水平有一定差距,主要表现在玻璃生产线能耗高、窑龄短,生产控制水平低。尤其是产品质量明显低于国外生产我国浮法玻璃工业仍比较落后。线的产品,仍达不到高档加工玻璃的质量要求。因此,必须加强基础理论的研究、应用和工程技术的开发,解决长期稳定生产高质量浮法玻璃熔制与成形技术关键,实现熔制和成形过程的在线监测和工艺过程的自动控制,利用数字仿真、建模和计算手段提高玻璃成形技术水平,提高玻璃表面和内在质量;研究开发玻璃熔窑用优质配套耐火材料,并建立研究开发中心和生产基地;建设优质玻璃原料基地和机械装备生产基地,使我国的浮法玻璃技术和产品质量尽快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积极研究和开发富氧和全氧燃烧技术,以降低玻璃生产能耗,节约资源,减少NOX排放,保护环境;同时应积极发展加工玻璃产品和生产技术与装备,进一步开发加工玻璃新产品。在新世纪的前期,建筑卫生陶瓷行业应该建立自己的技术创新体系,用新工艺、新技术及新装备对整个行业进行全面完善和改造,促进产业现代化,并彻底改变关键设备依靠进口的局面。通过技术改造,大幅度地提高我国建筑卫生陶瓷的技术和产品质量,完全满足建筑行业对中、高档建筑卫生陶瓷及全球经济竞争的需要,使古老的陶瓷工业焕发青春。研究重点是陶瓷用添加剂、制品缺陷机理和超细粉料应用等基础性研究、陶瓷干法生产、装饰、造型设计及高中压注浆连续生产技术与装备的研究开发、提高建筑陶瓷砖铺贴牢固性、可靠性相关技术、材料和工器具建筑卫生陶瓷行业应该建立自己的技术创新体系,用新工艺、新技术及新装备对整个行业进行全面完善和改造,促进产业现代化,并彻底改变关键设备依靠进口的局面。的研究开发、利用低品位原料和工业废弃物生产建筑卫生陶瓷的研究等。新型建筑材料是我国建材工业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迈入新世纪,新型建筑材料应按照我国新世纪建筑发展的总体战略目标和技术政策,以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为目的,适应新世纪建筑结构体系发展,满足墙改与建筑节能的发展需求,重点发展节能、节土、利废、轻质高强与多功能的新型墙体和屋面材料、高效绝热材料、中高档防水密封材料、高档新型装饰装修材料。新型建筑材料工业要建立自己的科技创新体系,大幅度提高自主研究,开发能力和水平,实现产品结构合理化、技术装备现代化、品种多样化和配套化、生产应用环保化的目标,并加强新型建筑材料的配套材料与应用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可持续发展战略是我国的基本国策。谋求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基础,是材料科学和工业发展必须遵循的原则。目前,在所有人造材料中,建筑材料是产量最大、使用最多、资源和环境负荷非常严重的材料。因此,大力发展生态建材(生态环境协调性材料)是中国建筑材料新世纪发展的方向。研究与发展的重点有(1)研究与开发可降低环境负荷的生态建材和技术,如环保型高性能贝利特水泥、低钙型新型水硬性胶凝材料、新型建材方兴未艾。大力发展生态建材是新世纪中国建材发展的方向。环保型。“生态水泥”;积极发展高性能绿色混凝土,通过提高水泥熟料的水化率和在混凝土中大量掺粉煤灰、大量掺入高活性混和材等技术,显著地降低单位混凝土的水泥熟料消耗量,并提高混凝土的耐久性等使用性能等。(2)可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节能节水的生态建材,例如杀菌、除臭和净化空气的生态建材、对人体无害、对环境无污染的绿色涂料、油漆和粘接剂、有调湿、红外辐射功能的内墙材料、可利用太阳能的光电热转化功能的玻璃窗、屋面和墙体组合建筑材料;(3)可治理生态环境的生态建材产品及技术,例如利用工业废弃物生产高性能建筑材料、光能催化净化空气中NOX等有害气体的生态建材、可治理沙漠的生态建材等。我国建材工业的无机非金属新材料不仅对我国传统产业的改造与升级、对高技术产业的形成与发展以及对保障国家安全都起着举足轻重的关键性的作用,应在新世纪得到进一步发展。为此,必须加强基础研究、强化研究与开发手段,深入开展无机非金属材料结构与成分、合成与加工、性能、工程技术、应用技术直至产业化全过程的研究。无机非金属新材料的品种、性能和质量应满足军工配套及高技术发展的需要;加快一批无机非金属新材料的产业化进程,使其成为建材工业的新的经济增长点,并提高国际市场竞争力。当今高新科技产业的发展和军事技术的发展大大拓宽节能型。环保型。高新科技产业的发展和军事技术的发展大大拓宽了非金属矿材料的应用领域。了非金属矿材料的应用领域,推动了非金属矿物材料的研究、开发和利用,新品种、新工艺、新技术不断涌现。今后应重点加强矿物性质基础和深加工技术的研究,以便发现和更好地开发利用我国丰富的非金属矿物资源,特别是高纯超细深加工技术及专用设备的研究开发、改性、改型和复合技术的研究,以满足国防军工、高技术及一些特殊用途的使用要求,大幅度提高非金属矿物材料的附加值。材料科学基础理论和工程的研究是材料工业发展的基础。我国建材工业“大而不强”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多年来对建筑材料科学及无机非金属科学基础理论、建材制备工程技术和建材应用技术研究重视不够、投入不足。为实现我国建材工业“由大变强,靠新出强”跨世纪发展战略,形成建材科技创新机制和实力,真正跻身于世界先进行列,面对全球经济带来的国际竞争,必须重视和加强这方面的工作。这包括(1)应用基础研究,例如高性能水泥矿相组成及水化机理、材料表面和界面、无机非金属材料结构及复合改性、晶体生长理论、材料性能表征和寿命预测和建材性能测试理论与技术和仪器等的研究开发;(2)硅酸盐工程理论与制备技术的研究,例如研究硅酸盐热工工程、硅酸盐工业生产中的宏观反应动力学和典型反应设备、粉体工程及装备、建材自动化控制以及建材环材料科学基础理论和工程的研究是材料工业发展的基础。保与综合利用技术与装备的研究与开发;(3)建材应用技术及工程的研究,这包括建材产品应用规范和标准、建材产品施工技术及装备、建材产品的配套能力提高等的研究与开发。通过建材科技工作者的努力,力争到新世纪20年代,中国建材工业的生产技术、工艺装备和技术经济指标接近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主要建材产品水泥、玻璃、建筑及卫生陶瓷等在产量继续保持世界领先水平的同时,大幅度提高产品质量、品种档次及配套能力,特别是生态建材等新型建筑材料的研究及应用得到较快发展,满足提高人民居住生活水平的要求,促进建筑业的发展和技术进步,并且在节能、节约资源和改善生态环境,保障可持续发展方面做出较大的贡献;无机非金属材料及非金属矿物材料保障中国新世纪国民经济发展及军工配套的需要,并发展为高新技术产业群和新的经济增长点;建材科学技术的基础理论及工程技术研究接近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建立建材科技创新体系,形成一批具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材料、新技术、新装备。中国的建材产品、技术与工艺装备在国际市场上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并占有较大的市场份额;迈入新世纪的中国建材工业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主要支柱产业之一。中国建材工业的生产技术、工艺装备和技术经济指标接近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四、建材行业重点研究企业主要经济指标分析(一)产品销售收入及其同比增长2001年12月,建材行业5家重点研究企业产品销售收入分别为45392万元、39036万元、36400万元、30634万元、30084万元;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154、6191、6955、069、1518。建材行业重点研究企业产品销售收入图表05000010000015000020000025000030000035000040000096年97年98年99年2001年12月年份销售收入(单位万元)企业A企业B企业C企业D企业E建材行业重点研究企业产品销售收入同比增长图表3020100102030405060708097年112月98年112月99年112月2001年12月年份企业A企业B企业C企业D企业E(二)利润总额及其同比增长2001年12月,建材行业5家重点研究企业产品利润率总额分别为946万元、615万元、2993万元、256万元、623万元;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32155、9043、515088、2025、18665。建材行业重点研究企业利润总额图表200002000400060008000100001200014000160001800096年97年98年99年2001年12月年份利润总额(单位万元)企业A企业B企业C企业D企业E建材行业重点研究企业利润总额同比增长图表300020001000010002000300040005000600097年112月98年112月99年112月2001年12月年份企业A企业B企业C企业D企业E建材行业重点研究企业资产负债率及其同比增长0102030405060708096年97年98年99年2001年12月年份企业A企业B企业C企业D企业E(三)资金利税率及其同比增长2001年12月,建材行业5家重点研究企业资金利税率分别为28、206、314、344、085;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13、72、198、055、152。(四)资产负债率及其同比增长2001年12月,建材行业5家重点研究企业资产负债率分别为5214、3604、5096、4292、4934;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643、35、303、452、441。注1重点研究企业是指从国家重点企业中选取的在行业发展中有代表意义的建材行业重点研究企业资金利税率图表05101520253096年97年98年99年2001年年份企业A企业B企业C企业D企业E企业2以上数据来源中经通中国产业数据库。附录一实施新标准水泥工业发展的里程碑中国水泥协会曾学敏今年4月1日,我国水泥强度检验方法已由“ISO法”(GB/T176711999)取代了“软练法”(GB17785),ISO法等同国际标准化组织标准。我国六大通用水泥产品新标准GB1751999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GB13441999矿渣硅酸盐水泥、火山灰硅酸盐水泥、粉煤灰硅酸盐水泥、GB125981999复合硅酸盐水泥同时正式实施,与其配套使用的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C3552000)也同时执行。另,GB2012000高铝水泥已于2000年12月1日正式实施。据悉,彩色硅酸盐水泥新标准将于2000年5月1日正式实施,其他特种水泥新标准正在制定之中,目前还沿用老标准。新标准的实施是我国水泥发展史上一个新的里程碑,标志着我国水泥标准同国际水泥标准接轨,标志着我国水泥实物质量大幅度提高,标志着混凝土的性能全面提高,标志着我国水泥工业发展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新标准的实施是我国水泥工作者对新世纪的献礼。一、水泥标准的沿革2001年4月1日,水泥新标准正式实施。我国最早的水泥厂诞生在1889年,坐落在唐山市,当时只有4座石(土)窑,年产量不足一万吨。1907年由李鸿章奏准,从丹麦史密斯公司购进两台21M30M回转窑于1908年投产,年生产能力只有6万吨,当时没有水泥标准。之后日本在东三省建了11个水泥厂,执行日本的软练标准。由民族资本家在南方建设的几个厂大都采用美国和英国标准。解放后在东北软练方法的基础上,1953年制定了我国自己的软练法。由于苏联支援我国经济建设,为适应苏联设计标准规范的需要,1956年我国水泥执行苏联标准,由“软练法”改为“硬练法”。由于硬练法成型设备笨重、噪音大、工人劳动强度大、成型时间长,与砼性能相关性差等原因,我国水泥标准又于1979年由“硬练”改为“软练”。此标准于1985年进行了修订。此项水泥标准执行到2001年3月3日。每次水泥标准的修订都不同程度地提高了水泥质量,但此次标准修改,从标准砂、仪器设备、试验条件等全部采用国际标准,是标准改革力度最大的一次。二、水泥国际标准化执行情况世界贸易组织成员国签订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协议中规定“1980年1月1日起,国际贸易中的商品认证制度以国际标准为依据”,因此世界各国都将采用国际标准作为发展本国经济的重要基础工作,并将本国标准与国际接轨。水泥标准历史沿革。我国十分重视水泥标准的国际化。我国也十分重视国家标准同国际接轨问题。1993年国家技术监督局颁布的采用国际标准和先进国家标准管理办法中指出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是我国一项重要技术经济政策,是技术引进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水泥标准同国际接轨有关研究工作于1994年起步。目前国际标准化组织已批准颁布的水泥检验方法标准为ISO6791989水泥强度检验方法。ISO6801989水泥化学分析方法。ISO95791989水泥凝结时间和安定性测试方法。ISO8621989火山灰水泥的火山灰性能试验方法。其中ISO6791989水泥强度检验方法已被世界上主要水泥生产国所采用,英国1991年采用ISO6791989水泥强度检验方法,结束了长达90年的英国水泥标准体系。日本于1997年废除了使用了57年的日本“软练”水泥强度检验方法,采用了IOS法。目前已有70水泥主要生产国采用或计划采用ISO6791989水泥强度检验方法。三、采用新标准对我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