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层共挤输液用袋密闭性验证报告_第1页
三层共挤输液用袋密闭性验证报告_第2页
三层共挤输液用袋密闭性验证报告_第3页
三层共挤输液用袋密闭性验证报告_第4页
三层共挤输液用袋密闭性验证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编号容器密封性验证方案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方案制订QA日期QC日期方案批准QA主管日期质量部部长日期1、验证项目容器密封性验证2、概述本公司验证小组成员于年月日至年月日对三层共挤输液用袋密封性能进行了验证,考察三层共挤输液用袋在完全浸泡于高浓度运动性菌液4小时后,所有样品均无细菌侵入,可以确认容器密闭系统的完好性。3、验证目的为考察三层共挤输液用袋的密封性能,通过微生物侵入试验证明三层共挤输液用袋密封性能完好。4、验证范围本验证方案适用于三层共挤输液用袋的生产。5、验证人员51质量部QA负责验证方案及报告的起草及验证的实施。52质量部QC负责按计划完成验证中的相关检验任务,确保检验结果的正确可靠。53QA主管负责验证工作的管理,协助验证方案的起草,组织协调验证工作,并总结验证结果。54质量部部长负责验证方案及报告的审查。6、概括三层共挤输液用袋密封性试验即微生物侵入试验,是对最终灭菌容器密封系统完好性的挑战性试验。在验证试验中,取输液袋灌装进培养基,在生产线上封口后灭菌。然后,将整个袋子完全侵入高浓度运动性菌液中,取出、培养并检查是否有微生物侵入,以确认容器密封系统的完好性。同时,作阳性对照试验,确认培养基是否有微生物侵入,以确认容器密封系统的完好性。同时,作阳性对照试验,确认培养基的促菌生长能力。7、验证内容71样品制备72营养性试验73挑战菌悬液的制备74微生物侵入试验8、验证步骤、评价方法及标准81试验样品的制备811试验方法于制袋灌封机分别取连续运行生产的袋子共计150个,按袋子的装量规格灌装SCDM/2(大豆胰蛋白胨肉汤)培养基,经焊盖后于115灭菌30分钟,然后将每袋试样编号平放,使培养基与袋子焊合部位内表面充分接触,在3035下放置14天,并每天记录培养结果。812判断标准所有样品均不应长菌。813试验结果小结检查人日期82确认培养基促菌生长能力营养性试验821试验方法随机取20个试样,每个试样内接种01ML的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AERUGINOSA)ATCC9027,菌液浓度10100CFU/01ML。在3035下培养7天,或培养至所有试样都呈阳性结果并记录。822判断标准在紫外灯下肉汤呈蓝绿色荧光,且所有接种铜绿假单胞菌的试样中,微生物生长良好。否则试验无效,须弃去全部试样,重新从头开始试验。823结果小结检查人日期83挑战菌悬浮液的制备831试验方法从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AERUGINOSA)ATCC9027的新鲜斜面上取一整环培养物,分别接入含10ML无菌培养基的试管中,在3035下培养1618H。将每管的培养物分别转入含1000ML相同培养基SCDM2的容器内,于3035下培养2224H。培养结束后的菌悬液即可用来作袋子密封性试验。832判断标准若培养基明显浑浊,则挑战菌悬液制备成功。833平板计数,每ML所含活菌数。834结果小结检查人日期84微生物侵入试验841试验方法将新鲜的铜绿假单胞菌(PSWUDOMONASAERUGINOSA)ATCC9027的菌悬液倒入不锈钢桶中。8411将50个经灭菌的试样编号,完全侵入菌悬液中,同时将袋平放,使袋内的无菌培养基充分接触焊接部位的内表面,试样容器在菌悬液中持续浸泡4小时。8412浸泡结束时再取一份菌悬液,用平板计数菌悬液的浓度。8413从菌悬液中取出试样,擦干试样容器外残余的菌悬液,然后用含05过乙酸的70异丙醇消毒容器外表面。8414取装满培养基样品两个,作阳性对照,其外表用含05过乙酸的70异丙醇消毒,接种入10100CFU铜绿假单胞菌,按步骤82进行培养基的营养试验。8415将挑战试验用的试样培养7天,观察检查试样容器内培养基中微生物的生长情况。有生长记作,无生长记作。如果试样容器长菌,按82方法确认生长菌是挑战微生物铜绿假单胞菌;如果所有试样容器都不长菌,则取10个试样按82进行培养基的营养性试验。8416试验结束后,挑战试验用菌悬液经12130分钟灭菌后丢弃。842判断标准8421步骤82、步骤8414、步骤8415中进行的营养性试验都合格,试样的挑战试验才有效。8422在挑战试验开始时,挑战用菌悬液浓度(活菌数)必须达到1106CFU/ML。8423挑战试验中如长菌,需记录长菌的试样数,并按下述要求作进一步调查。84231仔细检查容器各部位封口处是否有缺损,造成微生物浸入。84232将观察到试样容器封口的缺陷,采用拍照详细记录。84233如果任何挑战试验中长菌的容器不是由于容器封口明显的物理性缺损所致,试验作失败论处。843结果小结检查人日期9、验证结果评定与结论评价人日期10、验证用菌种、培养基、稀释液、消毒液、仪器101验证用菌种及编号菌株名称内控编号铜绿假单胞菌102无菌检查用培养基、稀释液、消毒液名称用途大豆胰蛋白胨肉汤营养琼脂培养基09氯化钠溶液05过乙酸的70异丙醇103仪器仪器名称仪器型号立式压力蒸汽灭菌柜生化培养箱数显不锈钢干燥器无菌净化工作台11、验证周期工艺、设备生产条件及三层共挤输液用膜供应商发生改变时进行验证附件111菌种稀释记录112菌悬液稀释报告记录113试验样品空白培养记录114营养性试验记录115挑战试验培养记录116挑战试验营养性试验记录编号容器密封性验证报告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方案制订QA日期QC日期方案批准QA主管日期质量部部长日期1、验证项目容器密封性验证2、概述本公司验证小组成员于年月日至年月日对三层共挤输液用袋密封性能进行了验证,考察三层共挤输液用袋在完全浸泡于高浓度运动性菌液4小时后,所有样品均无细菌侵入,可以确认容器密闭系统的完好性。3、验证目的为考察三层共挤输液用袋的密封性能,通过微生物侵入试验证明三层共挤输液用袋密封性能完好。4、验证范围本验证方案适用于三层共挤输液用袋的生产。5、验证人员51质量部QA负责验证方案及报告的起草及验证的实施。52质量部QC负责按计划完成验证中的相关检验任务,确保检验结果的正确可靠。53QA主管负责验证工作的管理,协助验证方案的起草,组织协调验证工作,并总结验证结果。54质量部部长负责验证方案及报告的审查。6、概括三层共挤输液用袋密封性试验即微生物侵入试验,是对最终灭菌容器密封系统完好性的挑战性试验。在验证试验中,取输液袋灌装进培养基,在生产线上封口后灭菌。然后,将整个袋子完全侵入高浓度运动性菌液中,取出、培养并检查是否有微生物侵入,以确认容器密封系统的完好性。同时,作阳性对照试验,确认培养基是否有微生物侵入,以确认容器密封系统的完好性。同时,作阳性对照试验,确认培养基的促菌生长能力。7、验证内容71样品制备72营养性试验73挑战菌悬液的制备74微生物侵入试验8、验证步骤、评价方法及标准81试验样品的制备811试验方法于制袋灌封机分别取连续运行生产的袋子共计150个,按袋子的装量规格灌装SCDM/2(大豆胰蛋白胨肉汤)培养基,经焊盖后于115灭菌30分钟,然后将每袋试样编号平放,使培养基与袋子焊合部位内表面充分接触,在3035下放置14天,并每天记录培养结果。812判断标准所有样品均不应长菌。813试验结果小结检查人日期82确认培养基促菌生长能力营养性试验821试验方法随机取20个试样,每个试样内接种01ML的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AERUGINOSA)ATCC9027,菌液浓度10100CFU/01ML。在3035下培养7天,或培养至所有试样都呈阳性结果并记录。822判断标准在紫外灯下肉汤呈蓝绿色荧光,且所有接种铜绿假单胞菌的试样中,微生物生长良好。否则试验无效,须弃去全部试样,重新从头开始试验。823结果小结检查人日期83挑战菌悬浮液的制备831试验方法从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AERUGINOSA)ATCC9027的新鲜斜面上取一整环培养物,分别接入含10ML无菌培养基的试管中,在3035下培养1618H。将每管的培养物分别转入含1000ML相同培养基SCDM2的容器内,于3035下培养2224H。培养结束后的菌悬液即可用来作袋子密封性试验。832判断标准若培养基明显浑浊,则挑战菌悬液制备成功。833平板计数,每ML所含活菌数。834结果小结检查人日期84微生物侵入试验841试验方法将新鲜的铜绿假单胞菌(PSWUDOMONASAERUGINOSA)ATCC9027的菌悬液倒入不锈钢桶中。8411将50个经灭菌的试样编号,完全侵入菌悬液中,同时将袋平放,使袋内的无菌培养基充分接触焊接部位的内表面,试样容器在菌悬液中持续浸泡4小时。8412浸泡结束时再取一份菌悬液,用平板计数菌悬液的浓度。8413从菌悬液中取出试样,擦干试样容器外残余的菌悬液,然后用含05过乙酸的70异丙醇消毒容器外表面。8414取装满培养基样品两个,作阳性对照,其外表用含05过乙酸的70异丙醇消毒,接种入10100CFU铜绿假单胞菌,按步骤82进行培养基的营养试验。8415将挑战试验用的试样培养7天,观察检查试样容器内培养基中微生物的生长情况。有生长记作,无生长记作。如果试样容器长菌,按82方法确认生长菌是挑战微生物铜绿假单胞菌;如果所有试样容器都不长菌,则取10个试样按82进行培养基的营养性试验。8416试验结束后,挑战试验用菌悬液经12130分钟灭菌后丢弃。842判断标准8421步骤82、步骤8414、步骤8415中进行的营养性试验都合格,试样的挑战试验才有效。8422在挑战试验开始时,挑战用菌悬液浓度(活菌数)必须达到1106CFU/ML。8423挑战试验中如长菌,需记录长菌的试样数,并按下述要求作进一步调查。84231仔细检查容器各部位封口处是否有缺损,造成微生物浸入。84232将观察到试样容器封口的缺陷,采用拍照详细记录。84233如果任何挑战试验中长菌的容器不是由于容器封口明显的物理性缺损所致,试验作失败论处。843结果小结检查人日期9、验证结果评定与结论评价人日期10、验证用菌种、培养基、稀释液、消毒液、仪器101验证用菌种及编号菌株名称内控编号铜绿假单胞菌102无菌检查用培养基、稀释液、消毒液名称用途大豆胰蛋白胨肉汤营养琼脂培养基09氯化钠溶液05过乙酸的70异丙醇103仪器仪器名称仪器型号立式压力蒸汽灭菌柜生化培养箱数显不锈钢干燥器无菌净化工作台11、验证周期工艺、设备生产条件及三层共挤输液用膜供应商发生改变时进行验证附件111菌种稀释记录112菌悬液稀释报告记录113试验样品空白培养记录114营养性试验记录115挑战试验培养记录116挑战试验营养性试验记录验证结果最终批准质量保证部日期试验样品空白培养记录培养天数(培养温度3035)样品编号1234567891011121314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32333435363738试验样品空白培养记录培养天数(培养温度3035)样品编号12345678910111213143940414243444546474849505152535455565758596061626364656667686970717273747576试验样品空白培养记录样品培养天数(培养温度3035)编号12345678910111213147778798081828384858687888990919293949596979899100101102103104105106107108109110111112113114试验样品空白培养记录培养天数(培养温度3035)样品编号1234567891011121314115116117118119120121122123124125126127128129130131132133134135136137138139140141142143144145146147148149150备注检验人复核人检验日期报告日期营养性试验记录培养天数(培养温度3035)细菌鉴别试验样品编号1234567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备注检验人复核人检验日期报告日期营养性试验菌种稀释记录菌种名称铜绿假单胞菌菌悬液稀释过程培养温度()培养时间各稀释级菌落数(CFU/01ML)101102103104105106107108平均数备注检验人复核人检验日期报告日期挑战菌悬液制备记录菌种名称铜绿假单胞菌挑战菌悬液制备过程培养温度()培养时间备注检验人复核人检验日期报告日期挑战菌悬液稀释报告记录(试验前)菌悬液名称铜绿假单胞菌悬液菌悬液稀释过程培养温度()培养时间各稀释级菌落数(CFU/1ML)101102103104105菌落数报告数细菌鉴别试验平均数备注检验人复核人检验日期报告日期挑战菌悬液稀释报告记录(试验后)菌悬液名称铜绿假单胞菌悬液菌悬液稀释过程培养温度()培养时间各稀释级菌落数(CFU/1ML)101102103104105菌落数报告数细菌鉴别试验平均数备注检验人复核人检验日期报告日期挑战试验菌种稀释记录(阳性对照)菌种名称铜绿假单胞菌菌悬液稀释过程培养温度()培养时间各稀释级菌落数(CFU/01ML)101102103104105106107108平均数备注检验人复核人检验日期报告日期挑战试验营养性试验记录(阳性对照)培养天数(培养温度3035)细菌鉴别试验样品编号1234567备注检验人复核人检验日期报告日期挑战试验营养记录培养天数(培养温度3035)培养天数(培养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