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钨综合最新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建议书_第1页
国钨综合最新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建议书_第2页
国钨综合最新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建议书_第3页
国钨综合最新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建议书_第4页
国钨综合最新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建议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建议书项目名称钨工业产业化重大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建议单位江西省科学技术厅二八年八月三十日1项目概况表项目名称钨工业产业化重大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经费需求93(亿元)其中国拨024(亿元)实施周期3(年)重大项目重点项目所属领域能源资源环境农业材料制造业交通运输信息产业与现代服务业人口与健康城镇化与城市发展公共安全与其他社会事业项目与纲要的衔接性明确列入纲要水和矿产资源领域矿产资源高效开发利用优先主题基本属于纲要新材料领域有色优先主题的范畴其他(请说明)项目与重大工程、重大装备、行业重点业务工作或引进消化吸收项目的结合性是江西省钨工业产业化工程的关键配套技术没有明确的依托工程其他(请说明)项目与部门(地方)科技需求的衔接需求提出单位江西省科学技术厅其它(请说明)创新类型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项目完成时的应用类型形成自主研发能力形成规模生产能力局部试点示范较大范围推广应用项目组织单位的建议牵头组织单位建议江西省科学技术厅其他组织单位建议2编写说明1项目建议应符合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重点领域及其优先主题的任务,支撑实施最新或国家重大战略部署,并符合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管理暂行办法规定的立项要求。2各有关部门、地方及有关单位结合本行业、本地区等发展需求,提出项目建议,正式行文并同时通过科技部门户网站(WWWMOSTGOVCN)上的“国家科技计划项目申报中心”报送科技部。3报送项目建议书时,应一并附上国家科技计划项目概算申报1目录一、项目立项的必要性及需求分析11、钨矿资源高效综合利用关键技术研究32、1000吨/年高性能超细晶硬质合金生产技术研究53、高性能高精度涂层数控刀具产业化生产技术研究6二、项目目标及主要任务81、钨矿资源高效综合利用关键技术研究82、1000吨/年高性能超细晶硬质合金生产技术研究133、高性能高精度涂层数控刀具产业化生产技术研究15三、相关领域国内外技术现状、发展趋势及国内现有工作基础181、钨矿资源高效综合利用关键技术研究182、1000吨/年高性能超细晶硬质合金生产技术243、高性能高精度涂层数控刀具产业化生产技术研究27四、技术、经济效益、推广应用及产业化前景311、钨矿资源高效综合利用关键技术研究312、1000吨/年高性能超细晶硬质合金生产技术研究343、高性能高精度涂层数控刀具产业化生产技术研究35五、计划实施年限、经费概算与资金筹措371、钨矿资源高效综合利用关键技术研究372、1000吨/年高性能超细晶硬质合金生产技术383、高性能高精度涂层数控刀具产业化生产技术研究38六、必要的支撑条件、组织措施及实施方案391、钨矿资源高效综合利用关键技术研究392、1000吨/年高性能超细晶硬质合金生产技术423、高性能高精度涂层数控刀具产业化生产技术研究442一、项目立项的必要性及需求分析江西省已探明的钨(WO3)保有资源储量为10844万吨、居全国第2位,其中,基础储量6298万吨,占全国的188。根据省国土资源厅和省地矿局有关资料,江西省有待探明潜在的钨(WO3)资源量205万吨。江西省钨产业发展,资源保障具有比较优势。经过“十五”期间快速健康发展,江西省钨产业已形成从采矿、选矿、冶炼到钨加工及应用产品的产业链。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产业基础日益坚实,具备了发展的基础。全省形成了钨采矿生产能力920万吨/年,仲钨酸铵能力67万吨/年,钨粉能力17万吨/年,钨铁合金能力6000吨,硬质合金1100吨,钨丝10亿米,硬质合金微型钻450万支,硬质合金精密工具35万支,为江西钨产业加速发展奠定了基础。具有产业集群的优势,具备了加速发展的条件。江西省现有钨企业197家,(钨矿95家、钨冶炼加工34家、贸易流通和精选企业68家)。除省属江西钨业集团有限公司外,还有颇具活力的股份公司及民营企业;产品结构逐步优化。从2004年起江西省结束了销售钨精矿的历史,目前全省钨的初级、中级产品产量和销售量位居全国第一,基本具备调控市场的能力。但是,我省钨产业发展中仍存在以下问题资源开采综合利用总体水平低,资源浪费严重,二次资源的回收与利用的技术研究迫在眉睫;优质钨资源越来越枯竭,贫、细、杂矿体亟待开发利用;钨初加工产品能力过大,深加工和精加工产品比重小钨企业技术装备水平总体不高,技术装备已接近和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企业太少,高新技术产品太少,缺乏核心竟争力5缺乏一个能够支撑和带动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龙头企业,特别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3主业突出、具有核心技术和核心竞争力强的大企业和大企业集团。按照江西省委、省政府的要求,要把江西建成全国重要的钨精深加工及新材料基地,在控制钨精矿生产总量和钨冶炼产品能力的基础上,重点发展亚微和超细硬质合金、高冲击韧性和高耐磨性硬质合金采掘工具、硬质合金涂层加工工具、硬质合金硬面材料、钨及钨合金材料、硬质合金废料综合回收及低品位复杂矿源冶炼技术等系列产品,把江西建成全国重要的钨精深加工及新材料基地,到2009年,硬质合金生产能力达到8000吨,全省钨产业销售收入有望超过200亿元。为此我们选择了以下三个项目进行技术研究,以全面提升江西钨产业生产技术水平。1、钨矿资源高效综合利用关键技术研究江西赣南素有世界钨都的美誉,赣南钨矿的开采历史已有百年,随着这些矿产资源的大规模开采利用,一些大、中型黑钨矿床其保有储量已大幅下降,且大部分矿山已进入深部开采,开采品位下降,伴(共)生的有价元素的含量、矿石性质发生一定的变化,影响到综合回收指标和经济效益的进一步提高。目前国内黑钨矿山钨的选矿回收率最高达到875,国有矿山平均845;共、伴生矿产资源钼、铋、铜、锡、铅、锌等综合利用率仅为35左右,综合回收过程中大多用到氰化物等有毒、有害药剂,其中氰化物对操作环境产生严重的污染;钨冶炼工艺与选矿工艺的衔接上还存在一定程度的问题,所采用的工艺只能处理一级类黑钨精矿和钙含量相对较低的精矿。由于钨资源的开采利用历史已长达百年,钨矿山排出了大量的尾矿,受当时技术相对落后的限制,尾矿中含有大量的有价金属元素未4得到有效地利用,仅以江西钨业集团有限公司为例,20062007年度的尾矿资源调查结果表明,所属钨矿山十四个尾矿库尾矿资源总体情况为总尾矿量为51264164万吨,尾矿中有价元素为WO3(金属量)38785156吨;MO(金属量)7436695吨;BI(金属量)12195714吨;CU(金属量)1100393吨;PB(金属量)12727吨;ZN(金属量)1786028吨;SN(金属量)889974吨;S2484197吨。钨矿山因资源性质的差异以及综合回收利用工艺技术水平高低不等,选厂现排出的尾矿中除钨外,也还有其它有价元素可进行综合回收。据江西钨业集团有限公司调查所属钨矿山选厂每年选矿损失率在15左右,尾矿中的钨金属量约700吨,钼金属量约150吨,铜金属量约300吨,铋金属量约180吨,铅金属量约140吨,锌金属量约350吨,锡金属量约80吨。另外,在综合回收过程中,大部分矿山都采用了氰化物等有毒化学药剂,不同程度地对作业环境以及周边环境造成污染。钨湿法冶炼的氢氧化钠压煮法,分解工艺技术因流程短、分解率高、设备简单等优点,成为当前钨的湿法冶炼的主要方法。利用NAOH分解工艺进行分解钨精矿时,由于碱分解逆反应的存在,钨精矿品位较低、杂质含量偏高(特别是当其中的钙含量偏高)时,冶炼渣钨含量将急剧上升,直接导致钨金属回收率迅速下降;同时由于WO3品位的降低,SI、P、AS等有害元素容易从伴生的磷灰石、毒砂、萤石、硅酸盐和石英、钼酸钙和二硫化钼、黝锡及其它矿物浸出,降低交换液质量,提高除杂成本,如果除杂效果不理想,将严重影响仲钨酸铵产品理化性能。因此,该生产工艺更适应用于分解优质黑钨精矿,用于分解品位较低、杂质含量偏高的钨精矿时,则存在较多的技术问题。5目前,钨工业主要采用选矿工艺适应冶炼工艺的被动手段来解决这一问题,也即选矿过程必须选出高品位、低杂质的钨精矿,以适应冶炼过程的要求,致使选矿过程钨的回收率难于得到提高,钨资源得不到有效的利用。上述种种迫切需要开展钨矿资源高效综合利用关键技术研究,通过加强技术研发、创新,突破关键性技术难题,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与钨选冶相关的、一整套的工艺技术及装备完整的钨细泥选矿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钨矿伴生有价金属高效利用环境友好新工艺;高杂质、低品位钨精矿冶炼工艺;钨尾矿资源综合利用新技术、新设备。所形成的工艺技术及装备的应用将为钨矿资源高效综合利用提供技术支持,一方面提高选矿过程本身的回收率,另一方面强化冶炼工艺技术对原材料的适应性,间接地大幅度地提高钨的回收率,再一方面大幅度地提升了伴生有价金属元素的利用效率,从而有效地利用有限的资源;同时也为钨工业选、冶的清洁生产提供相应的技术支持,减少生产过程有毒有害物质的使用量,减少对环境的不利影响;将使所存尾矿资源化,一方面使其得到进一步的开发利用,尽可能多地回收有价金属元素,提升我国钨矿山的资源控制力,延长所属矿山的服务年限,增加经济效益,另一方面,尾矿的再生利用,本身减少了废弃物的排放,若能配合相应的工艺技术,将进一步减少废弃物的排放量,从而大幅度地减少对环境的影响。本项目内容属纲要中水和矿产资源重点领域“矿产资源高效开发利用”优先主题。通过本项目的科技研究,可显著提高江西钨产业钨、钼、铋、铜、锡、铅、锌等资源的综合回收水平,具有重大的经济效益。且对于我国钨矿产资源保持稳定、健康发展,拓展我国优势资源6储量、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以及环境保护具有重大的社会效益,同时对于带动我国矿业整体技术水平的提升,推动行业技术进步,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都将起到重要作用。2、1000吨/年高性能超细晶硬质合金生产技术研究硬质合金作为一种重要的高效工具材料,自1926年问世迄今已取得了惊人的成就,由小规模生产发展成完整的工业体系,其应用范围几乎已涉及到世界工业体系的方方面面。进入21世纪,世界硬质合金年产量达到38万吨左右,而中国硬质合金产量己快速增长到15万吨左右,超过世界硬质合金产量的三分之一。为进一步适应经济发展的需求及获得高额利润,各国竞相增加投入,加速科研开发,硬质合金的新牌号、新工艺、新设备不断涌现,生产技术不断进步,正向着高速、高性能、高精密、多品种化发展。这种趋势对于江西来讲,既是一种挑战,也是一种机遇。我国硬质合金工业的快速发展令世人瞩目,但高档高附加值产品,特别是高精度、高性能超细晶硬质合金产品发展较慢。2005年我国出口硬质合金的销售平均价约30万元人民币/吨,山特维克工具公司销售的硬质合金数控刀片平均价约30万美元/吨,是我国出口硬质合金平均价的八倍左右,加上支撑合金配套成工具的增值部分,效益差距更大。开发具有高附加值的高性能超细晶硬质合金产品,形成“原材料制备坯料生产深度加工和工模具配套”的经济实体,使江西天合公司的硬质合金生产综合能力进入国内前三名,进一步参与国际竞争。不仅对江西天合公司的发展具有极其深远的意义,而且对提高江西省7在硬质合金行业的地位起到重要的作用。3、高性能高精度涂层数控刀具产业化生产技术研究制造业及数控机床离不开切削刀具,数控刀具离不开高性能、高精度硬质合金涂层刀片。高性能高精度硬质合金涂层刀片和数控刀具已成为提升制造业技术水平的关键因素之一。切削加工作为制造技术的基础工艺,刀具作为基础工艺装备,是我国发展汽车工业、航空、航天工业、国防军工业、机械工业、船舶工业、能源工业、模具工业等必备的前提条件。世界切削刀具市场规模约120亿美元,其中硬质合金刀具约占70。十家最大的跨国工具集团占有国际工具市场三分之二的份额,主要生产国为美国、德国、日本、瑞典、意大利、法国、英国、西班牙等。其突出代表有瑞典的山特维克公司、美国的肯纳金属公司、以色列的依斯卡公司,日本的三菱材料公司等。国际现代工具制造业共同的特点是“高起点、大投入、规模化、国际化”。切削刀片需求在全世界范围内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增长。欧洲、北美稳定增长,特别是东欧;亚洲市场增长很快且市场潜力很大,拉美国家市场明显增长,尤其是墨西哥。我国切削刀具市场呈现“结构性供不应求”状况,高性能高精度硬质合金涂层刀片及工具则因技术质量原因而基本依靠进口。国内仅株洲硬质合金集团的钻石工业园具有与进口产品竞争的能力,市场份额仅约10。2006年我国刀具的消费额为160亿元,其中硬质合金刀具88亿元(国产45亿元,进口43亿元),占全部刀具消费的55。发达国家制造业中采用硬质合金刀具的比重已达到70以上。据资料8分析,到2010年我国仅汽车工业所需硬质合金工具费用将达80亿元人民币,再加上机械加工、模具制造、钢铁工业、地质勘探、矿山开发、石油开采等行业的发展都离不开相关切削加工的支持,所以涂层刀具行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发展我国的高性能、高精度涂层刀片,满足数控加工工业快速发展的需要,迅速改变我国中低档产品产能过剩,高档产品依赖进口的局面是非常必要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项目内容属纲要中材料制造业切削工具重点领域。项目以崇义章源钨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碳化钨粉为主要原料,结合该公司硬质合金制品生产的技术和管理优势以及在涂层基体、断屑槽型开发、涂层技术、切削试验等方面取得重要的研究成果,通过采用国内外近年来硬质合金生产方面的先进科研成果、生产技术和装备以及自身技改研究,新建一条生产高性能、高精度硬质合金涂层刀片生产线,形成1000吨/年规模。通过研究开发,生产出一些特殊品种涂层刀片,形成一套涂层基体、槽型开发、基体表面处理、多层/多元/纳米涂层技术等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刀具生产技术,为国内涂层刀具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二、项目目标及主要任务1、钨矿资源高效综合利用关键技术研究主要目标针对钨矿资源高效综合利用关键技术问题,通过产学研结合强化技术创新与集成,重点攻克钨细泥选矿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应用及工艺完善,钨矿伴生有价金属高效利用环境友好新工艺,高杂质、低品位钨精矿冶炼工艺,钨尾矿资源综合利用新技术、新设备等关键技术难题,形成钨矿资源综合回收技术的集成创新,显著提9高钨、钼、铋、铜、锡、铅、锌等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增强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推动我国钨矿业整体科技水平的提高。研究与开发任务与内容本项目设置四个专题,各专题的主要研究内容与考核指标分述如下。专题1钨细泥选矿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应用及工艺完善研究主要研究内容针对钨细泥的矿物组成、粒度及金属分布特性,研究开发钨细泥选别新工艺、新技术;结合伴生金属硫化矿浮选的研究,提高伴生金属的回收指标;研究钨浮选新工艺,高效新型捕收剂药剂制度;细粒级物料高效重选设备、磁选设备的开发应用研究。考核指标通过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应用及工艺完善研究,形成钨细泥高效选别技术的集成创新。要求达到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为钨精矿品位45以上,钨的作业回收率比现有工艺提高10;伴生金属综合作业回收率比现有工艺分别提高1020。专题2钨矿伴生有价金属高效利用新工艺研究主要研究内容重选钨毛砂工艺矿物学研究,查明重选钨毛砂的矿物组成,有用矿物的赋存状态、嵌布特征。进行重选钨毛砂抬浮药剂制度的研究,确定合理的药剂制度,为下一步硫化矿分离提供良好的条件。进行硫化矿分离工艺和相应药剂制度的研究,根据矿物可浮选,确定合理的选矿工艺流程;确定适宜的捕收剂与组合调整剂结合,以减少氰化物的用量。考核指标形成一套适合伴生有价金属高效利用环境友好的新工艺技术,实施产业化。取代氰化物或少用氰化物,减少硫化矿分离药10剂成本10以上。对重选毛砂和细泥浮选硫化矿精矿,当铜、铋、钼、锌和银品位分别为6、08、02、4、600克/吨左右时,达到铜精矿回收率85,铜精矿品位大于18;铋精矿回收率65,铋精矿品位大于25;钼精矿回收率72,钼精矿品位大于45;锌精矿回收率60,锌精矿品位大于48。专题3高杂质、低品位钨精矿冶炼工艺的开发主要研究内容开发出一套能适用于钙含量较高(CA38)的黑钨精矿(包括黑白钨混合矿)、WO3品位为40左右的钨中矿的处理工艺。主要研究钨精矿氢氧化钠压煮法分解过程中杂质溶出的抑制、分解逆反应的抑制、浸出液除杂净化过程中的沉淀脱钙技术,从而确保钨金属的回收率和产品仲钨酸铵产品理化性能。考核指标本项目完成工业化扩大试验及工业化批量生产后,使氢氧化钠分解钨矿工艺由只能处理一级类黑钨精矿延伸到能够处理钙含量较高(CA38)的黑钨精矿(包括黑白钨混合矿)、WO3品位为40左右的钨中矿。形成一条年处理5000吨高钙(CA38)黑钨精矿(包括黑白钨混合矿)和低品位(WO340)的钨中矿的生产线。钨冶炼金属回收率确保在96。通过选、冶新技术的联合,使选冶总回收率至少提高3。专题4钨尾矿资源综合利用新技术、新设备的研究主要研究内容试验室阶段确定取样试验的钨矿山尾矿,制定取样方案,采集样品,加工制样,完成预选及小型试验,针对不同矿山的尾矿提出合适的选别流程方案及设备。工业试验阶段根据试验室阶段提供的数据和选别流程方案及设备等,确定工业性试验矿山,试验处理能力,采用工艺流程、设备,完成工业性试验厂设计。进行设11备的采购,设备、管路安装调试,完成现场工业性试验研究。考核指标形成一套适合钨矿选尾矿资源综合回收的经济高效选矿技术及设备,建设一条200T/D规模的试验生产线。要求达到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为钨精矿品位2530以上,回收率达到25以上,同时对伴生金属硫化矿进行综合回收。技术关键、技术难点、创新点专题1钨细泥选矿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应用及工艺完善研究技术关键离心机给矿浓度的控制、给矿量的调节和给矿周期的确定;细泥浮选药剂、药剂制度及给矿浓度的控制;磁选机选别条件的确定;与工艺相适应的选矿设备的研制与选择;工艺过程自动控制技术的开发。技术难点给矿浓度的控制。细泥原矿由原生细泥和次生细泥组成。原生细泥是经过筛分脱泥、螺旋脱粗后集中处理的细矿,浓度只有8左右;次生细泥是水力分级溢流,浓度在4左右,虽然经浓密机及浓缩斗的浓缩,仍难以控制其浓度。新型捕收剂的运用及药剂制度的确定。黑钨矿不均匀分布,在石英脉中,细粒黑钨矿只有004001MM。白钨矿粒度比黑钨更细。因粒度细,但选别浓度必须在30以上,选别过程中跑槽现象极易产生。微细黑钨回收高效设备的运用和选别条件的确定。与所确定的工艺技术条件相适应的离心选矿设备、磁选设备的研发,工艺过程自动控制技术的开发。创新点离心选矿是利用离心力远大于重力,离心力场与重力场相结合来分选微细物料的选矿方法,一次丢尾达60,富集比可达355倍。可减少浮选的药剂用量,降低生产成本。选择性高效新型12捕收剂FB和TA3、选择新工艺。浮选机使用双导向片叶轮,增强搅拌能力。给药系统使用数码给药机,对生产流程实行自动调节。SLON脉动高梯度磁选机是对微细黑钨回收的高效设备,一次丢尾达85,富集比可达56倍。专题2钨矿伴生有价金属高效利用环境友好新工艺研究技术关键重选毛砂抬浮药剂制度的确定,通过确定合理的药剂制度,减少抬浮药剂对下一步硫化矿分离的影响。硫化矿分离工艺和相应药剂制度研究,根据矿物可浮性,确定合理的选矿工艺流程;确定适宜的捕收剂与组合调整剂结合,以减少氰化物的用量。技术难点氰化物替代品的选用,以及使用无氰药剂制度如何确保工艺指标的稳定。创新点降低硫化矿分离生产成本和氰化物用量、减少环境污染,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高效回收利用有限的矿产资源。专题3高杂质、低品位钨精矿冶炼工艺的开发技术关键钨精矿氢氧化钠压煮法分解过程中杂质溶出的抑制、分解逆反应的抑制、浸出液除杂净化过程中的沉淀脱钙。技术难点NAOH分解工艺用于分解钙含量较高(CA38)的黑钨精矿(包括黑白钨混合矿)、WO3品位40左右的钨中矿时,主要的技术难点是如何抑制逆反应的发生,如果不能抑制碱分解逆反应的发生,冶炼渣钨含量将急剧上升,直接导致钨金属回收率迅速下降;同时由于WO3品位的降低,SI、P、AS等有害元素容易从伴生的磷灰石、毒砂、萤石、硅酸盐和石英、钼酸钙和二硫化钼、黝锡及其它矿物浸出,降低交前液质量,提高除杂成本,如果除杂效果不理想,将严重影响仲钨酸铵产品理化性能。13创新点筛选合适的沉淀剂、脱钙试剂和抑制逆反应技术,钨矿物中被浸出的钙离子在沉淀剂的作用下与加入脱钙试剂阴离子会生成难溶化合物,以抑制碱分解逆反应的发生,达到提高钨矿物浸出率,浸出液与有害元素及杂质有效分离的效果。专题4钨尾矿资源综合利用新技术、新设备的研究技术关键适宜分级粒度的确定;不同性质钨尾矿的选别流程的确定;高效选别设备的开发应用和工艺参数的确定;浮选药剂的种类和用量的调节。技术难点各钨矿山尾矿的矿石性质多变,要分别进行研究试验,针对不同矿石性质的尾矿要制定不同的选别工艺、开发或选用不同的选别设备;尾矿中各有价元素含量较低,在保证经济效益的同时还要保证资源的利用率。创新点针对尾矿中伴生有价金属,采用浮选进行硫化矿的综合回收。采用离心机选矿进行细粒级的选别,一次丢尾达60,富集比可达355倍,可减少浮选的药剂用量,降低生产成本。SLON脉动高梯度磁选机对微细黑钨回收的高效设备,一次丢尾达85,富集比可达56倍。2、1000吨/年高性能超细晶硬质合金生产技术研究主要目标在充分利用一期建设的基础上,增加超细晶粉末制备、高效球磨、精加工、涂层、包装以及少量辅助生产设施,并通过关键设备和工艺技术的改进与研究,在现有成品率75基础上提高到95以上,形成1000吨/年生产规模;通过采用先进的生产工艺和设备、工艺冷却水的循环利用、净化空调系统的自动控制、先进的节电设备和14技术等手段,降低硬质合金产品的能源单耗,使硬质合金产品单位耗电量从现有每吨13万度降至11万度以下;通过对超细晶粉末制备、高效球磨、高精度全自动成形、压力烧结及研磨涂层的研究,形成一套载体支撑超细晶粉末制备、机械合金化、先进成形技术、先进压力烧结技术、高精度研磨涂层等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性能超细晶硬质合金生产技术。产品质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替代进口,并出口创汇。研发的任务与内容超细晶粉末制备工艺技术的研究。针对国内大部分硬质合金生产企业使用蓝钨作原料,难以获得稳定的超细晶粉末的现状,借鉴国内外先进的技术,采用紫钨作原料,进行超细晶粉末制备工艺技术的研究,以获得稳定的超细晶粉末。高效球磨生产工艺技术的研究。针对硬质合金行业普遍采用滚动球磨工艺进行湿磨,存在投资大,湿磨周期长等缺陷。本项目将对高效球磨生产工艺技术进行研究,采用搅拌球磨,将使研磨效率提高,并采用机械活性化方式将普通碳化钨粉生产超细晶混合料,形成一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超细晶混合料生产新工艺。成形生产工艺技术的研究。针对国内硬质合金成形生产技术比较落后的现状,进行高精度全自动模压系统、挤压成型系统、干袋成形系统、等静压成形系统、自动控制系统等方面的研究,以提高国内硬质合金成形工艺技术水平,提高制品成品率。烧结生产工艺技术的研究。针对超细晶硬质合金产品致密度低等现状,进行低压烧结系统、烧结温度控制系统、烧结压力控制系统等方面的研究,以提高超细晶硬质合金烧结工艺技术水平,提高制品成品率。研磨涂层生产工艺技术的研究。针对高精度、高性能超细晶硬质合金产品提出的高要求,进行硬质合金研磨系统、物理涂层系统、化学涂层系统等方面的研究,以提高超细晶硬质合金研磨涂层工15艺技术水平,提高制品附加值和竞争力。节能降耗研究。节能降耗是国家产业的发展方向,为了达到节能降耗的目标,本项目将采取以下措施进行节能降耗引进先进的生产工艺和设备降低高性能超细晶硬质合全产品单耗;重复使用工艺冷却水进行再生,力求废水零排放;净化空调机组送风机改为变频电机,使净化空调系统成为能根据系统阻力变化进行自动调节的自动控制系统;对两段10KV进线采用有源滤波装置进行无功补偿及谐波治理,使功率因数达到09以上;缩短变压器与用电设备之间的距离,采用就近供电方式,减少短网损耗;选用高效节能的低损节能变压器、高效节能型光源及灯具、节能技术先进的风机和水泵、水泵的吸入侧安装水泵流量调节装置,根据生产实际需要对泵输出液流量实行调节。技术关键、难点、创新点技术关键高效球磨工艺的研究;模压、挤压、干袋压、等静压成形工艺的研究;低压烧结工艺的研究;研磨技术的研究;5物理涂层化学涂层工艺的研究。技术难点高效球磨的介质、抑制剂和分散剂的选择;多螺旋棒材的挤压成形技术;硬质合金制品研磨精度控制;硬质合金制品物理涂层技术;硬质合金制品化学涂层技术。创新点自主研发超细晶粉未制备;自主研发超细晶混合料制备;自主研发超细晶硬质合金制品。3、高性能高精度涂层数控刀具产业化生产技术研究主要目标以碳化钨粉为主要原料,结合硬质合金制品生产的技术和管理优势以及在涂层基体、断屑槽型开发、涂层技术、切削试验16等方面取得重要的研究成果,通过采用国内外近年来硬质合金生产方面的先进科研成果、生产技术和装备以及自身技改研究,新建一条生产高性能、高精度硬质合金涂层刀片生产线,形成1000吨/年规模。拟通过研究开发,生产出一些特殊品种涂层刀片,形成一套涂层基体、槽型开发、基体表面处理、多层/多元/纳米涂层技术等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刀具生产技术。产品质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替代进口,并出口创汇。研发的任务与内容针对切削不锈钢用、高温合金用和淬硬钢用高性能高精度涂层数控刀片和刀具,主要开展如下研究工作梯度涂层基体的研究。结合数控刀片的上述三种切削用途,针对每种用途选择合理的数控刀片基体硬质合金基体材料成分体系,根据不同材料不同切削性能的要求设计出相应的所需的成分范围。并采用热力学模型,运用THERMOCALC软件计算其基体材料体系在相应成分范围的合金相,以及合金相在平衡条件下和非平衡条件下合金相的演变规律,并设计或选择适宜的烧结工艺条件和步骤,得到更为精确的成分范围。结合各种被切削材料的特点,了解其被切削时产生的载荷和热大致传递情况,设计出较为合理的基体(晶粒度、成分或显微组织)梯度结构。针对基体材料不同的成分体系和梯度结构,进行烧结工艺条件(烧结温度、烧结气氛、烧结时间等)和步骤(加热方式、冷却方式等)的精确控制研究。通过烧结制品的性能(强度、硬度、韧性等)的检测,得到基体组织结构和性能与其成分体系、烧结工艺和步骤之间相关性的基本规律,为基体材料优化成分和梯度结构奠定翔实的实验基础。针对基体材料不同成分和制备工艺条件,研究刀片基体材料在不同阶段的形状和尺寸收17缩情况,通过模拟和实验,得到其控制高精度刀片基体的基本规律。利用在纳米硬质合金粉末和硬质合金研究上的技术积累,采用晶粒长大抑制技术,自主开发出具有纳米或者纳米晶梯度结构的新型硬质合金数控刀片基体材料。槽型开发技术。基于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建立硬质合金数控刀片的有限元模型,通过ANSYS加载求解,进行位移场和应力场分析,计算出刀具的最大位移、应力、应变等,利用ANSYS的有限元分析和计算机图形学结合功能,显示三维应力等值线面、位移等值线面,为硬质合金数控刀片的设计提供基础理论。研究槽型的几何尺寸参数设计,采用窄的前刀面棱带、前刀面设置突起物、采用曲线切削刃、采用曲面前刀面以及后壁升高等手段,设计出符合断屑要求的槽型。针对每类被切削材料和不同的加工精度要求,研究最适应的槽型与之匹配,并按被加工材料和加工参数的细分,建立专用化的槽型数据库。针对每种数控刀片基体,研究其刃口强化技术和钝化加工技术,建立刃口强化和钝化的数据库。涂层技术。采用CVD、PVD或PCVD制备方法,研究TIN/ALN/SINX、TIN/SINX、TIN/ALN、TIN/BN等多层涂层技术。研究涂层与基体材料、涂层层与层之间的结合强度,应力分布情况,元素的相互扩散情况,得到涂层厚度结构和性能控制规律。研究第三组元或者多组元对TIN/ALN/SINX、TIN/SINX、TIN/ALN、TIN/BN等多层涂层的组织结构影响规律,制造出更为合理和更高性能的涂层。研究对涂层晶体类型(非晶态、柱状晶、等轴晶)对涂层性能的影响规律,特别是研究具有纳米结构或者纳米晶的纳米涂层制备工艺,以及研究纳米涂层在随后处理和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规律。切削实验技术。18研究切屑在切削加工过程中的形成规律、切屑的组织和力学性能演变规律。研究切屑的切削流向和卷曲规律,以及切屑碰到障碍物而被折断和切屑被甩断的机理。选择合适的切削用量、切削深度和切削速度,使设计的断屑槽性能得到充分发挥。同时根据切屑的情况,优化断屑槽的设计。根据刀具的切削情况,总结刀片角度、断屑槽几何参数以及工件材料性能对工件加工精度的影响规律。分析在切削过程中应力和热传递的基本数据,研究刀片的破损机制,优化数控刀片基体材料和涂层的结构和性能。刀具结构设计。研究数控刀片在切削不锈钢、高温合金和淬硬钢等不同材质以及不同切削方式(车、铣、刨、钻、镗等)时的切削行为,结合数控刀片的几何形状和性能,设计出具有一系列专用化的刀具结构。技术关键、技术难点、创新点技术关键梯度硬质合金成分和性能设计;梯度硬质合金的制备技术;断屑槽的设计;涂层合金成分、结构和性能设计及多层涂层的制备技术;纳米硬质合金和纳米涂层的控制技术;切削过程切削用量、切削深度和切削速度的选择。技术难点梯度硬质合金梯度结构设计与控制;梯度硬质合金与涂层结合界面的结合强度,热膨胀和塑性变形协调性;数控刀片几何参数的精度控制;刃口强化和钝化技术;断屑槽的几何设计;纳米颗粒抑制长大技术。创新点自主开发具有高强超硬纳米组织的数控刀片;自主开发具有梯度结构的涂层刀片基体材料;自主建立刀片和槽型的专用化数据库。三、相关领域国内外技术现状、发展趋势及国内现有工作基础191、钨矿资源高效综合利用关键技术研究国内外技术发展趋势与现状、专利等知识产权及情况分析以黑钨为主的重选厂,其选矿工艺原则流程是手选丢废、早丢多丢,三级跳汰,多级摇床,阶段磨矿、贫富分选,细泥归队、集中选别,毛砂精选、综合回收。这些选矿原则流程是我国钨矿生产多年的经验总结,它对钨选矿技术指标的提高起着重大的作用。黑钨矿重选的流程结构多年来基本没什么变化,但是如动筛跳汰机和螺旋溜槽等效率高、节能的设备应用于重选有所发展。这些设备若能在现有黑钨重选厂得到大面积推广应用,对降低重选成本,提高经济效益是不言而喻的,改进新建钨矿重选流程设计都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根据目前国内外对微细粒的矿物选矿的研究成果,在黑钨浮选方面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最新研制成的苯甲羟肟酸螯合捕收剂、亚硝酸基苯胲铵盐、对羟肟酸类捕收剂实现了黑钨细泥浮选和黑、白钨混合浮选。如北京矿冶研究总院采用亚硝酸基苯胲铵盐系列捕收剂,对柿竹园矿采用常温浮选,一次粗选五次精选二次扫选的闭路浮选流程,获得黑白钨混合精矿含WO36240,钨的回收率为8477。广州有色金属研究院采用苯甲羟肟酸螯合捕收剂对黑钨细泥进行浮选,当钨细泥给矿品位为194时,获得钨精矿品位5277,钨的回收率为6832的工业试验指标。高梯度磁选机是黑钨细泥粗选值得推广和重视的高效设备。赣州有色冶金研究所研制的SLON立环脉动高梯度磁选机分选通风防尘收集的细粒钨矿粉获得较好的效果。此试料细度为200目占80,黑20钨占74,白钨占26,当给矿品位为46时,可获得钨精矿品位5955,钨的回收率为7788,其中黑钨回收率达到8908。中南大学对钨细泥进行高梯度磁选机的研究工作,对湖南瑶岗仙钨矿的钨细泥采用高梯度磁选机一次粗选一次精选二次扫选的磁选流程试验。当给矿品位为043时,获得精矿品位2189,钨回收率为7711。上述研究成果说明,高梯度磁选机用于黑钨细泥选别是可行的。离心选矿机也是钨细泥粗选值得推广和重视的高效设备。铁山垅杨坑山选厂和大吉山钨矿钨细泥回收工艺方面,采用离心选矿机进行钨细泥粗选,通过多年的改进与生产实践,回收水平在国内同行业中达到领先水平,离心选矿机给矿品位04左右时,一次粗选可得品位228的粗精矿,作业回收率8054。粗精矿用离心选矿机精选,作业回收率9167,精矿品位91,2006年钨细泥作业回收率达到6988。两个矿山均在离心机选别钨细泥生产工艺流程中成功地应用了自动控制设备和技术,得到了良好的应用效果。快速微细泥摇床应用于钨细泥精选,提高钨精矿品位。大吉山钽铌钨矿选冶工业试验中,细泥钽铌钨选别采用浮选粗选、快速微细泥摇床精选流程。浮选采用一粗二扫二精工艺,细泥原矿钨品位0198,浮选精矿品位391,钨的回收率7859。浮选精矿细度005MM占97,001MM占55,快速微细泥摇床精选,获得精矿品位3834,快速微细泥摇床作业回收率6837。目前大吉山选厂对钨细泥选别工艺采用离心选矿机一粗一精,精矿进行硫化矿浮选、黑白钨混合浮选,浮白钨黑白钨分离,尾矿快速微细泥摇床回收黑钨矿。国外在对细粒物料的絮凝和团聚方面做了很多研究工作,白钨细21泥剪切絮凝浮选工艺在工业生产上应用的有瑞典的伊克斯约贝格钨选矿厂;国外在一些新建的重选厂,如锡、钨、钽铌选矿厂,较为广泛地采用巴特莱斯莫兹利摇动翻床作为矿泥的粗选设备,巴特斯莱横流皮带溜槽作为精选设备。氢氧化钠压煮法是国内外处理黑钨精矿的通用方法,其碱用量低,分解率高,但当原料中钙含量增加(即含少量白钨)时,分解率等指标会随原料中钙含量的增加而急剧下降。而在我国现有的钨资源中,由于黑钨的不断开采利用,现有的黑钨矿床储量已剩不多,钨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将逐渐以黑钨为主转变成以白钨为主,且矿石品位逐年下降,复杂矿及低品位矿日趋增加。而现存的钨矿床及新发现的钨矿床中,钨多以白钨矿或黑白钨混合矿形态存在。我国保有的钨工业储量中,原矿品位WO305的较富矿或富矿约占1/5,原矿品位WO305的贫矿或较贫矿的储量约占4/5,在钨的远景储量中大体也是这个比例。这些贫矿不仅品位低,且复杂难选,欲选至精矿,则金属回收率严重下降,选至中矿,无疑又会增大冶炼难度,使冶炼回收率降低。近年来,为适应资源储存状况的变化,针对高钙黑钨精矿的处理,国内有关厂家相继进行了较多的研究,并采取了相应的技术措施,都取得了进步,但对钙含量较高(CA38)的黑钨精矿仍较难对付,对低品位矿以及白钨精矿分解不稳定。目前,以提高金属选治总回收率,确保氢氧化钠压煮法分解效果为目的钨矿选冶联合提钨新技术的研究开发项目属于独创项目,国内外尚无相关报道钨资源的开采利用历史已长达百年,积存了大量的尾矿,尾矿中仍含有大量的有价金属元素,具有回收利用的价值,随着技术的进步,尾矿有希望成为潜在的、新的可利用的钨及其它有价金属资源。对于22钨尾矿资源的开发利用,国内外科技工作者做了大量的工作,试图在这方面有关所建树,但迄今为止,科研工作大部分仍停留在实验室阶段,工业应用未见报道。国内现有工作基础江西钨业集团有限公司系五矿有色金属股份有限公司与江西稀有稀土金属钨业集团公司合资设立的有限公司。公司经营范围为钨、钽铌、稀土及其它有色金属的矿山开采、冶炼、加工、科研及国内外贸易。公司所属和控股单位24个,其中,矿山企业9个,冶炼加工企业5个,科研单位1个,工贸企业5个,其他4个;公司现有从业人员11520人,其中高、中级专业技术人员2030人。江西钨业集团有限公司在钨资源的开发利用方面具有五个方面的综合优势,一是矿产资源优势黑钨金属可采储量占全国可采储量的60;二是工艺技术优势拥有先进的钨的采选、冶炼、加工生产技术及工艺设备条件,生产的产品技术含量高,应用前景广阔;三是拥有先进的分析检测手段和较强的产品开发能力。四是资源综合利用优势矿床所伴生的铋、钼、铜、铅、锌、银等有价金属均能有效回收,开发利用综合效益好。五是市场规模优势钨精矿生产能力占全国的三分之一,钨中间产品、深加工产品在市场上占有较大份额。江西钨业集团有限公司,主要从事钨钽铌、磁选设备和稀土的研究、开发和生产,拥有一支采矿、选矿、冶金、分析、设备等专业人员组成的技术队伍。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SLON型、SQC型、SZC型、GMGC型等四种系列强磁设备,以及种类齐全的重选、浮选、电选、磁选设备,对钨、稀土及稀有金属、非金属选矿及冶炼取得了一批世人瞩目的成果。国家有关部委和省有关部门先后在江西钨业集团有限23公司的技术中心赣州有色冶金研究所,设立了“钨和稀土进出口商品检验实验室”、“中国有色金属矿产品检测中心”、“南方稀土行业生产力促进中心”、“南方稀土应用工程中心”、“江西省稀土行业生产力促进中心”等研发、检测和中介机构,并授予该所“国家重点高新技术企业”、“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外高新技术企业”、“国家机电产品出口基地”、“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成果产业化基地”等称号。该所先后承担了与钨、稀土相关的国家火炬计划、国家“863”项目、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项目、国家中小型企业技术创新工程项目、中西部优势工程项目等各类科研项目1300多项,取得的科研成果1100余项,获国家级奖励(发明和科技进步奖)15项,省部级奖160余项,获专利权21项。编辑出版中国钨业、江西有色金属等国家及省级刊物。江西钨业集团有限公司对其所属钨矿山尾矿库资源状况进行了较全面的调查研究,掌握了所属钨矿山尾矿库可回收资源状况,并由技术中心进行了探索性和小型试验研究。长期从事钨矿及钨细泥的选矿研究工作,对钨矿山伴生金属的综合回收,进行了大量的试验研究工作,具备了进行本项目开发所需的软硬件条件,包括工程技术人员、实验设施、分析检测能力。完成的“十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复杂难处理钽铌钨矿高效选冶新技术研究”,整体技术具有国际先进水平。该项成果的取得为我国贫、细、杂难处理钽铌钨矿资源的综合利用提供了可靠途径和有效方法,获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二等奖。所属各钨矿山、冶炼企业都是有着几十年的生产管理经验,已有各类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1600余人,有丰富的生产和技术改造的经验,现有的生产设施可作为项目技术开发的依托工程,已有的选矿24工艺为实施项目提供有利条件。集团公司针对钨矿资源高效综合利用研究进行了专题立项,与赣州有色冶金研究所、江西理工大学、广州有色金属研究院等单位合作,开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科学研究和工业化应用,相继进行了“钨细泥选矿新技术、新工艺的研究”、“钨矿伴生有价金属高效利用新工艺研究”、“钨矿选冶联合提钨新技术的探索研究”、“钨尾矿资源综合利用探索试验的研究”、“钨矿山资源综合利用现状及工艺技术调查研究”以及“江西钨业集团有限公司所属钨矿山尾矿库资源状况调查”等0余项科研项目研究,对本项目相关研究内容多数作过探索性和小型试验研究,形成了切实可行的技术路线,初步获得了一些阶段性成果,具备了很好的技术基础。江西钨业集团有限公司的技术中心赣州有色冶金研究所,承担了“八五”至“十五”的国家科技攻关项目,从事钨采选冶的技术研究,并对钨矿资源综合利用进行了长期的技术研究与实践,为本项目的实施和全面完成提供了全方位的技术条件,具有较强的人才、技术、经济实力。集团公司近年来科研经费投入不断增加,自筹资金已经基本落实,为项目的实施提供了资金保障,集团公司管理层重视技术进步,科技意识强,迫切要求作为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的示范工程基地。本项目中各项研究内容均已列入了相关企业的基建或技术改造计划,并落实了配套资金,具备了研究成果工程实施的支撑条件。研究内容以及目标的产生经过了充分的论证,经过行业内专家咨询及多次征求意见,反复协商、筛选和论证。因此,其研究内容充分反应了企业、行业、专家的意见。已具备一定的技术基础、强有力的人才团队、充分的前期准备和组织机制保障等基础条件,为实施本项目做好了充分准备。252、1000吨/年高性能超细晶硬质合金生产技术国内外技术发展趋势与现状、专利等知识产权及情况分析近十年来,世界各工业大国(美、瑞、日、德、英、俄)等正以极大的热情研制开发超细晶硬质合金的生产技术,这些公司有美国新泽西州(RURGERS大学),美国NANODYNE公司,美国GM公司,日本钨业有限公司,日本住友公司,日本催化剂化工产品公司,日本伊泽硬质合金公司,德国维迪阿公司,德国赫尔特公司,加拿大温哥华国际硬质合金工业公司,瑞典山特维克公司,俄罗斯乌克兰硬质合金研究所等。这种竞争非常激烈,不仅是因为硬质合金在冶金、机械、矿山、交通、能源、军事、精密仪器、计算机、人造金刚石等行业占有极重要的地位,更重要的是超细晶硬质合金具有更特殊的、优异的综合力学性能,一般硬质合金是难以与之相比的。近期从美国某公司研制出的超细晶硬质合金微型钻头的报导可以看出,合金的耐磨性能远远超过一般的细颗粒硬质合金,使用性能提高了三倍。这一信息进一步引起了日本和欧美等国的兴趣。我国虽有个别单位开始研究超细晶硬质合金的生产技术,但因技术含量高、难度大,到目前仍不能制造出WC平均晶粒05M的硬质合金产品。瑞典、美国、德国、日本、以色列、奥地利等工业发达国家的主要硬质合金企业经过十余年系统、深入的应用基础性研究和产品开发,取得了显著的进展,推出了各自的接近纳米结构的超细晶硬质合金,其中尤以瑞典SANDVIK公司1999年开始批量生产的PN90合金的晶粒度最细,达到200NM,可制成直径00701OMM的PCB微钻;国际上普遍认为,用超细或纳米原料,添加VC、CR3C2抑制合26金晶粒长大的方法很难制备晶粒度小于O2M的硬质合金。但改善材料性能的重大经济和社会效益前景和需求推动着超细和纳米晶硬质合金的研究开发不断向前发展,在2001年召开的第15届国际普兰西会议上,德国HCSTARCK和WIDIA等公司联合报道了WC平均晶粒尺寸截线法为100NM的硬质合金的主要性能。我国是硬质合金生产和消费大国,2001年的硬质合金总产量已突破1万吨,2006年达到14500T,稳居世界第一;硬质合金出口量已达20002500T,约占世界硬质合金市场流通量的20一30。现代硬质合金生产过程中的高效球磨、喷雾干燥制粒、高精度成形、气压烧结、研磨涂层等一系列先进装备和工艺技术已得到不同程度的应用。我国尚不是硬质合金生产强国,主要反映在我国硬质合金产品技术含量及经济附加值不高、产品结构不尽合理以及工艺技术和装备的整体水平与国外先进水平相比落后10年以上。形成中、低档普通合金产品低价大量出口而超细晶合金、高精度可转位涂层刀片等高档合金制品需花费大量外汇高价进口的局面,难以满足汽车工业、集成电路制造、航空航天等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持续快速发展对高性能硬质合金不断扩大的需要,硬质合金生产企业的经济效益也难以有效提高。这种状况为在我国发展超细晶硬质合金等高技术含量和附加值的材料和产品体系提供了重大市场需求和发展机遇,也是对我国硬质合金行业综合实力的严峻挑战。国内现有工作基础我国硬质合金工业基本上是从50年代全套引进前苏联工艺技术与设备建成株洲硬质合金厂而开始的。在漫长的计划经济年代,历经多年,虽然也研发采用了一些新技术、新工艺和新设备,但老的工艺27装备技术仍基本保持“二十多年一贯制”。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特别是“六五”计划,国家开始把硬质合金的技术进步纳入国家攻关计划;“七五”计划我国硬质合金工业开始大规模引进国外先进技术;“七五”“八五”乃至“九五”都将硬质合金科技攻关纳入国家计划。这一系列重要措施,使我国硬质合金生产技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